CN216689111U -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9111U
CN216689111U CN202123302249.2U CN202123302249U CN216689111U CN 216689111 U CN216689111 U CN 216689111U CN 202123302249 U CN202123302249 U CN 202123302249U CN 216689111 U CN216689111 U CN 216689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uide
load shedding
sound
unit
sound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22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雪花
刘超
郭书兴
耿培森
董策
罗逊
刘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gong Lid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gong Lid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gong Lid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gong Lid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022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9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9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9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若干组钢结构组件,相邻两钢结构组件间设置有全封闭声屏障模块;全封闭声屏障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部模块和架设在两侧部模块上的顶部模块,侧部模块包括减载单元。减载单元的壳体内设置有吸隔声组件。通过在两钢结构组件间不同位置设置减载单元,降低列车通过时气动风压对钢结构及基础的脉冲影响,为列车提速提供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具体是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背景技术
声屏障是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插入的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随着我国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的飞速增加及人们对生活环境噪声意识的逐渐加强,声屏障作为改善噪声影响最有效的手段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对于穿越人口密集、城市集群地区及环境保护区等敏感点的交通线路为全面提高声屏障隔声降噪效果一般设置全封闭声屏障。对于长距离全封闭声屏障,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必然存在有害气体累积、内部积灰、温室效应等问题,且降雨量较大时雨水会从声屏障表面滑走并滴落到路面,形成雨帘,使得行人或者车辆在全封闭声屏障下方穿过时影响视线,极大地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概率的发生,并且这种雨雪天气次数累计到一定量时会对全封闭声屏障表面及桥梁遮板挂件造成侵蚀,侵蚀之后的外表面极大地影响了结构的安全和美观,另外应用于高速铁路段落,列车高速穿过全封闭声屏障内部,风载及脉冲波作用于声屏障屏体进而对声屏障主体基础产生较大作用力,影响全封闭声屏障甚至线路梁体整体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在保证全封闭声屏障吸声降噪基础功能前提下兼具减载、导水减载的功能,可在高速列车脉冲、极端大风等较大冲击时减少对钢立柱结构及桥梁基础结构的受力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顺桥向相对设置的两条预埋基础带和顺桥向设置在两所述预埋基础带上的若干钢结构组件,相邻两所述钢结构组件间设置有全封闭声屏障模块;
所述全封闭声屏障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部模块和架设在两所述侧部模块上的顶部模块,所述侧部模块包括减载单元,所述减载单元用于降低列车通过时气动风压产生的脉冲对所述全封闭声屏障模块造成的作用力;
所述减载单元的壳体内设置有吸隔声组件,所述吸隔声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层和后吸隔声层,所述前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组件,所述后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后吸隔声组件,相邻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载单元包括减载背板、减载面板和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与减载面板之间的减载底板,所述减载背板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冲孔区和若干的非冲孔区,所述减载面板上整体均布设置有若干的通孔形成第二冲孔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载单元内的每个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减载底板上的第二隔声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声板朝向所述减载面板一侧的第二吸声板;
所述减载单元内的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非冲孔区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上的第二吸声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部模块还包括导水单元和/或通透单元和/或标准单元;
所述导水单元用于收集并导流雨水,所述导水单元的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吸隔声组件;
所述通透单元采用透明材料,用于透光和隔声;
所述标准单元用于吸收并隔离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单元包括导水透风背板、导水透风面板和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与导水透风面板之间的导水底板,所述导水透风背板上设置有若干的集水区和若干的非集水区,所述集水区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的集水槽,所述导水底板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导水透风背板一侧较高,所述导水透风面板下部对应所述导水底板设置有若干的导水孔,所述导水透风面板上整体均布设置有若干的通孔形成导水透风冲孔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单元内的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水底板上的第一隔声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板朝向所述导水透风面板一侧的第一吸声板;
所述导水单元内的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非集水区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内壁上的第一吸声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模块包括铺设在所述钢结构组件上的顶部透明隔声单元,所述顶部透明隔声单元为PC板或亚克力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的全封闭声屏障模块包括导水单元,设置在所述钢结构组件底部,用于收集并导流雨水;减载单元,设置在所述导水单元上方,用于降低空气风压和高铁产生的脉冲对全封闭声屏障造成作用力。
2、本申请的导水单元和减载单元的壳体内均设置有吸隔声组件,所述吸隔声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层和后吸隔声层,所述前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组件,所述后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后吸隔声组件,相邻的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之间相互交叉重叠,使全封闭声屏障增加局部减载泄压的功能,增加了全封闭声屏障在大风或高速通过的高铁产生的脉冲的环境里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导水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4的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的减载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图3的后视图。
图9是图8的D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C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 预埋基础带;2 声屏障钢结构立柱;3 声屏障钢结构顶梁;4 立柱连接结构;5 导水单元;6 减载单元;7通透单元;8 标准单元;9 顶部透明隔声单元;5-1 导水透风背板;5-2 集水区;5-3 非集水区;5-4 集水槽;5-5 导水透风面板;5-6 导水透风冲孔区;5-7 导水孔;5-81 第一吸声板;5-82 第一隔声板;5-9 导水底板;6-1 减载背板;6-2 第一冲孔区;6-3非冲孔区;6-4 减载面板;6-5 第二冲孔区;6-61 第二吸声板;6-62 第二隔声板;6-7 减载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用于降低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其包括顺桥向相对设置的两条预埋基础带1和顺桥向设置在两所述预埋基础带1上的若干组钢结构组件,所述钢结构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两所述预埋基础带1上的两组声屏障钢结构立柱2和架设在两所述声屏障钢结构立柱2上的声屏障钢结构顶梁3,相邻两所述钢结构组件间设置有全封闭声屏障模块。
所述全封闭声屏障模块包括:导水单元5,设置在顺桥向相邻的两个声屏障钢结构立柱2之间,具体位于声屏障钢结构立柱2的底部,用于收集并导流雨水;减载单元6,设置在所述导水单元5上方,用于降低空气风压和高铁产生的脉冲对全封闭声屏障造成作用力;标准单元8,设置在所述减载单元6上方;通透单元7,设置在所述标准单元8和所述减载单元6之间,所述通透单元7采用15mm的亚克力透光板,用于降低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并提升所述全封闭声屏障的景观效果;顶部透明隔声单元9,铺设在所述声屏障钢结构顶梁3上,采用8mm的聚碳酸酯板,用于降低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并防止列车通过时的接触网被雨水损害。本实施例中一侧的相邻两个声屏障钢结构立柱2和另一侧的相邻两个声屏障钢结构立柱2之间的全封闭声屏障模块镜像设置(即,图1所示结构)。
如图3至图10所示,所述导水单元5和减载单元6的壳体内均设置有吸隔声组件,所述吸隔声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层和后吸隔声层,所述前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组件,所述后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后吸隔声组件,相邻的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之间相互交叉重叠。吸隔声组件的设计使得空气风压进入导水单元5和减载单元6中时,被前吸隔声组件阻挡改变风向,两股相向的风接触抵消一部分动能,从而实现了全封闭声屏障模块的局部减载泄压功能,增加了全封闭声屏障模块的使用寿命。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导水单元5包括导水透风背板5-1、导水透风面板5-5、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与导水透风面板5-5之间位于底部的导水底板5-9及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与导水透风面板5-5之间位于顶部的导水透风顶板,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上设置有若干的集水区5-2和若干的非集水区5-3,所述集水区5-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的集水槽5-4,所述导水底板5-9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一侧较高,所述导水透风面板5-5下部对应所述导水底板5-9设置有若干的导水孔5-7,雨水通过导水孔5-7流入列车通过时地基预留的排水槽中。所述导水透风面板5-5上设置有导水透风冲孔区5-6,所述导水透风冲孔区5-6用于将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和脉冲导入所述导水单元5内,通过导水单元5内的吸隔声组件对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进行降噪,并利用吸隔声组件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层和后吸隔声层对列车通过时产生的脉冲进行泄压减载。导水单元5内的每个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水底板5-9上的第一隔声板5-8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板5-82朝向所述导水透风面板5-5一侧的第一吸声板5-81。所述导水单元5内的每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包括对应任一所述非集水区5-3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内壁上的第一吸声板5-81。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减载单元6包括减载背板6-1、减载面板6-4、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6-1与减载面板6-4之间位于底部的减载底板6-7及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6-1与减载面板6-4之间位于顶部的减载顶板,所述减载背板6-1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冲孔区6-2和若干的非冲孔区6-3,所述减载面板6-4上设置有第二冲孔区6-5,所述第二冲孔区6-5用于将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和脉冲导入所述减载单元6内,所述全封闭声屏障内侧的风压经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泄压减载后,通过若干的所述第一冲孔区6-2导出所述减载单元6。所述减载单元6内的每个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减载底板6-7上的第二隔声板6-6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声板6-62朝向所述减载面板6-4一侧的第二吸声板6-61。所述减载单元6内的每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包括对应任一所述非冲孔区6-3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6-1上的第二吸声板6-61。
本实施例中,导水单元5的导水透风顶板上设置有沿导水单元5长方向设置的V型槽,V型槽底部设置有长条的通孔,用于收集减载单元6渗下的雨水,避免了雨水在减载单元6和导水单元5上的存积。
本实施例中,标准单元8采用申请号为CN201620780536.4的“一种快装型高速铁路声屏障单元板”专利的结构。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顺桥向相对设置的两条预埋基础带(1)和顺桥向设置在两所述预埋基础带(1)上的若干钢结构组件,相邻两所述钢结构组件间设置有全封闭声屏障模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声屏障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部模块和架设在两所述侧部模块上的顶部模块,所述侧部模块包括减载单元(6),所述减载单元(6)用于降低列车通过时气动风压产生的脉冲对所述全封闭声屏障模块造成的作用力;
所述减载单元(6)的壳体内设置有吸隔声组件,所述吸隔声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层和后吸隔声层,所述前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前吸隔声组件,所述后吸隔声层包括若干的间隔设置的后吸隔声组件,相邻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和后吸隔声组件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载单元(6)包括减载背板(6-1)、减载面板(6-4)和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6-1)与减载面板(6-4)之间的减载底板(6-7),所述减载背板(6-1)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冲孔区(6-2)和若干的非冲孔区(6-3),所述减载面板(6-4)上整体均布设置有若干的通孔形成第二冲孔区(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载单元(6)内的每个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减载底板(6-7)上的第二隔声板(6-6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声板(6-62)朝向所述减载面板(6-4)一侧的第二吸声板(6-61);
所述减载单元(6)内的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非冲孔区(6-3)设置在所述减载背板(6-1)上的第二吸声板(6-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模块还包括导水单元(5)和/或通透单元(7)和/或标准单元(8);
所述导水单元(5)用于收集并导流雨水,所述导水单元(5)的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吸隔声组件;
所述通透单元(7)采用透明材料,用于透光和隔声;
所述标准单元(8)用于吸收并隔离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单元(5)包括导水透风背板(5-1)、导水透风面板(5-5)和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与导水透风面板(5-5)之间的导水底板(5-9),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上设置有若干的集水区(5-2)和若干的非集水区(5-3),所述集水区(5-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的集水槽(5-4),所述导水底板(5-9)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一侧较高,所述导水透风面板(5-5)下部对应所述导水底板(5-9)设置有若干的导水孔(5-7),所述导水透风面板(5-5)上整体均布设置有若干的通孔形成导水透风冲孔区(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单元(5)内的所述前吸隔声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水底板(5-9)上的第一隔声板(5-8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板(5-82)朝向所述导水透风面板(5-5)一侧的第一吸声板(5-81);
所述导水单元(5)内的所述后吸隔声组件包括对应所述非集水区(5-3)设置在所述导水透风背板(5-1)内壁上的第一吸声板(5-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模块包括铺设在所述钢结构组件上的顶部透明隔声单元(9),所述顶部透明隔声单元(9)为PC板或亚克力板。
CN202123302249.2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Active CN216689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2249.2U CN21668911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2249.2U CN21668911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9111U true CN216689111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2249.2U Active CN21668911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91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3571A (zh) * 2023-12-15 2024-01-16 山西军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可开式全封闭声屏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3571A (zh) * 2023-12-15 2024-01-16 山西军昊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可开式全封闭声屏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2152B (zh) 用于城市快速车道和隧道口的全影型声屏障
CN216689111U (zh) 一种减载全封闭声屏障
CN203475335U (zh) 一种全封闭复合式吸隔音屏单元及其构成的隔音系统
CN103526700B (zh) 一种声屏障
CN101906759B (zh) 一种整体式声屏障
CN203904883U (zh) 高速路专用隔音防护栏
CN102400442B (zh) 声屏障
CN218436698U (zh) 一种减弱活塞效应的全封闭声屏障
CN215801150U (zh) 一种具有集水和导排水功能的声屏障
CN111962411A (zh) 一种导流透风吸隔声屏障结构
CN205421055U (zh) 高铁用桥梁非金属高强声屏障
CN215164854U (zh) 一种声屏障用透明隔声装置
CN213328724U (zh) 结合Bragg散射与吸声共振波浪形高速公路声子晶体声屏障
CN204849619U (zh) 复合型吸声屏障
CN202925485U (zh) 一种景观复合声屏障
CN208415127U (zh) 一种公铁并行段防气动力及降噪装置
CN212335807U (zh) 一种导流透风吸隔声屏障结构
CN212103801U (zh) 一种道路安全护栏
CN207582342U (zh) 一种可调式自动减载声屏障
KR20140133766A (ko) 고층부의 소음 차단 구조물
CN1194142C (zh) 一种城市高架路噪音吸收和阻隔装置
CN108914793A (zh) 一种公铁并行段防气动力及列车眩光装置
CN110593143A (zh) 一种防眩防抛隔离组件
CN108914794A (zh) 一种公铁并行段交通运营安全综合防护装置
CN219260766U (zh) 一种高架桥降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