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3110U -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3110U
CN216683110U CN202122859920.7U CN202122859920U CN216683110U CN 216683110 U CN216683110 U CN 216683110U CN 202122859920 U CN202122859920 U CN 202122859920U CN 216683110 U CN216683110 U CN 216683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emolding
mold
main body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99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阎胜永
黄炽南
黄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llw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lw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lw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lw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599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3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3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3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脱模机构,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于下模的上侧,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模腔的两端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框和轨道,脱模框套于模具主体的外侧,脱模框上设有两个第一凹槽,脱模框的上侧设有芯棒放置区,芯棒放置区贯穿模腔,芯棒放置区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凹槽内;轨道横向延伸设置,脱模框与轨道沿横向滑动连接。注胶后、脱模时,可把上模向上移动使绝缘子与上模分离,然后把轨道向上移动使绝缘子与下模分离,再把脱模框横向移动,即可将绝缘子从模具主体中间移出,待冷却后再从脱模框上取下,避免人员烫伤。

Description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性物质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注射生产时,采用的整体注射成型工艺,当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时由于伞套粘附于模具内,因此目前采用人工撬棒的方式将注射好伞套的芯棒从模具中撬出,在将产品从摸具中人工搬出,由于采用人工撬产品的的方式,撬棒的力不受控制,就有可能在撬棒过程中对芯棒造成不可见的损伤,从而影响产品的长期使用下的机械性能,产品人工搬出的方式由于摸具处于高温状态,人员极有可能会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脱模机构,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侧,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的两端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框和轨道,所述脱模框套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外侧,所述脱模框上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脱模框的上侧设有芯棒放置区,所述芯棒放置区贯穿所述模腔,所述芯棒放置区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轨道横向延伸设置,所述脱模框与所述轨道沿横向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脱模框,使用时可把绝缘子芯棒放在芯棒放置区,使绝缘子芯棒的两端设于两个第一凹槽内;注胶后、脱模时,可把上模向上移动使绝缘子与上模分离,然后把轨道向上移动使绝缘子与下模分离,再把脱模框横向移动,即可将绝缘子从模具主体中间移出,待冷却后再从脱模框上取下,避免人员烫伤;第一凹槽的设置能防止绝缘子移出时在脱模框上滚动、碰触到脱模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设有多个抵接组件,多个所述抵接组件沿所述脱模框的周向顺次设置;所述抵接组件包括上抵接块和下抵接块,所述下抵接块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上抵接块与所述脱模框连接,所述下抵接块的顶部与所述上抵接块的底部抵接。合模时,抵接组件能对脱模框起支撑作用,使脱模框相对于下模的高度位置保持固定,防止脱模框从预设位置偏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插座和定位插头,所述定位插座设有插孔,所述定位插头设有竖向设置的插销,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装连接,所述定位插座和所述定位插头其中之一与所述下模连接、另一与所述脱模框连接。这样能防止脱模框相对模具主体横向偏移,而且能防止脱模框以其中一个插销为轴转动,使脱模框能准确抬起绝缘子芯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两侧。这样脱模框与模具主体之间的力传递较为均衡,防止脱模框长期使用后变形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旁侧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有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芯棒放置区的上侧,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这样能防止上模脱模时绝缘子随上模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脱模框滑动连接。绝缘子脱模且冷却后,可把第一卡块移动至远离绝缘子芯棒的位置,然后向上抬起绝缘子即可把绝缘子从脱模框上取下,操作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脱模框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芯棒放置区的端部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容置槽的另一侧敞开,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芯棒放置区的径向上,以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容置槽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脱模框滑动连接。这样第一卡块移动较短距离即可放开对绝缘子芯棒的限制,操作简便,便于把绝缘子从脱模框上取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脱模框设于所述轨道的上侧,所述轨道包括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模具主体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所述导轨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设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脱模框连接。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主体附近的温度较高,导轨容易发生形变,通过选用滑轮的方式实现滑动连接,即使导轨发生少量形变、脱模框仍能通过滑轮滑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轨的旁侧设有防脱钩,所述防脱钩的底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防脱钩的顶部连接至所述脱模框;两个所述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凹槽呈轴对称设置。通过设置防脱钩,防止脱模框向上移动脱离导轨;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凹槽呈轴对称设置,防止脱模框向侧面偏移脱离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凹槽彼此相向。这样防脱钩设于两个导轨之间,导轨对防脱钩的移动起保护作用,防止防脱钩移动时碰触到外部的物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附图中:
001-绝缘子芯棒;110-上模;120-下模;121-下抵接块;122-插销;123-上抵接块;200-导轨;300-脱模框;310-防脱钩;311-滑轮;320-第一卡块;321-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脱模机构,模具主体包括上模110和下模120,上模110设于下模120的上侧,上模110和下模120之间形成有模腔,模腔的两端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框300和轨道,脱模框300套于模具主体的外侧,脱模框300上设有两个第一凹槽,脱模框300的上侧设有芯棒放置区,芯棒放置区贯穿模腔,芯棒放置区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凹槽内;轨道横向延伸设置,脱模框300与轨道沿横向滑动连接。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芯棒放置区的延伸方向与轨道的延伸方向一致、均为左右方向,当然,也可设置芯棒放置区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与轨道的延伸方向不一致;脱模框300呈矩形框状,第一开口、模腔、第二开口从左至右顺次设置于两个第一凹槽之间;轨道包括两个导轨200,模具主体设于两个导轨200之间,脱模框300的前侧、后侧分别设于两个导轨200的上侧,脱模框300与导轨200之间可通过滑块机构或其他合适的机构实现滑动连接。
通过设置脱模框300,使用时可把绝缘子芯棒001放在芯棒放置区,使绝缘子芯棒001的两端设于两个第一凹槽内;注胶后、脱模时,可把上模110向上移动使绝缘子与上模110分离,然后把轨道向上移动、或把下模120向下移动使绝缘子与下模120分离,再把脱模框300横向移动,即可将绝缘子从模具主体中间移出,待冷却后再从脱模框300上取下,避免人员烫伤;绝缘子芯棒001的受力能均匀从其两端传递到脱模框300上,防止因受力不均而对绝缘子芯棒001造成损伤;第一凹槽的设置能防止绝缘子移出时在脱模框300上滚动、碰触到脱模框3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120与脱模框300之间设有多个抵接组件,多个抵接组件沿脱模框300的周向顺次设置;抵接组件包括上抵接块123和下抵接块121,下抵接块121与下模120连接,上抵接块123与脱模框300连接,下抵接块121的顶部与上抵接块123的底部抵接。抵接组件的数量可为四个,四个下抵接块121分别设于下模120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右后侧,四个上抵接块123分别从脱模框300的底部向内侧凸出;合模时,抵接组件能对脱模框300起支撑作用,使脱模框300相对于下模120的高度位置保持固定,防止脱模框300从预设位置偏离,尤其是导轨200经长期使用产生形变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120与脱模框300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插座和定位插头,定位插座设有插孔,定位插头设有竖向设置的插销122,插销122与插孔插装连接,定位插座和定位插头其中之一与下模120连接、另一与脱模框300连接。定位插座设于脱模框300上,定位插头设于下模120上,可设置定位插座与其中一个上抵接块123为同一构件,设置定位插头与其中一个下抵接块121为同一构件,即在其中一个上抵接块123上设置插孔,在其中一个下抵接块121的顶部设置插销122、下抵接块121的径向尺寸大于插销122的径向尺寸;这样能防止脱模框300相对模具主体横向偏移,而且能防止脱模框300以其中一个插销122为轴转动,使脱模框300能准确抬起绝缘子芯棒0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定位组件分别设于模具主体的两侧。两个定位组件分别设于模具主体的前侧、后侧,这样脱模框300与模具主体之间的力传递较为均衡,防止脱模框300长期使用后变形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旁侧设有第一卡块320,第一卡块320设有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设于芯棒放置区的上侧,连接部连接于主体部与脱模框300之间。芯棒放置区的两端都设有第一卡块320,第一卡块320的连接部设于芯棒放置区的旁侧,第一卡块320固定设置在脱模框300上,这样能防止上模110脱模时绝缘子随上模110向上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与脱模框300滑动连接。连接部相对于脱模框300的滑动方向可为向左、向前或向其他方向,使得主体部能移动至芯棒放置区的上方区域的外侧即可;这样绝缘子脱模且冷却后,可把第一卡块320移动至远离绝缘子芯棒001的位置,然后向上抬起绝缘子即可把绝缘子从脱模框300上取下,操作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与脱模框300之间形成有容置槽,芯棒放置区的端部设于容置槽内,容置槽的一侧设有连接部,容置槽的另一侧敞开,连接部设于芯棒放置区的径向上,以连接部相对容置槽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连接部沿第一方向与脱模框300滑动连接。第一卡块320呈倒置的L形状,第一方向为前方向,连接部设于容置槽的前侧,容置槽的后侧敞开,脱模框300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滑轨321,连接部的底部设有滑槽,滑轨321与滑槽相适配,使得连接部能在脱模框300上前后移动;当然,连接部与脱模框300之间还可通过滚轮机构、滑块机构或其他合适的机构实现滑动连接;这样第一卡块320移动较短距离即可放开对绝缘子芯棒001的限制,操作简便,便于把绝缘子从脱模框300上取下,绝缘子芯棒001可设置成长度较长、突出于脱模框300亦可,绝缘子芯棒001的长度不会影响第一卡块320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脱模框300设于轨道的上侧,轨道包括两个导轨200,两个导轨200平行设置,模具主体设于两个导轨200之间;导轨200与脱模框300之间设有多个滑轮311,滑轮311与脱模框300连接。这样轨道与下模120之间不会互相妨碍,轨道可相对于下模120竖向移动;滑轮311设于导轨200的顶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主体附近的温度较高,导轨200容易发生形变,通过选用滑轮311的方式实现滑动连接,即使导轨200发生少量形变、脱模框300仍能通过滑轮311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轨200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导轨200的延伸方向延伸;导轨200的旁侧设有防脱钩310,防脱钩310的底部设于第二凹槽内,防脱钩310的顶部连接至脱模框300;两个导轨200上的第二凹槽呈轴对称设置。第二凹槽可设于导轨200的朝向模具主体的一侧、也可设于背向模具主体的一侧;参照图3,防脱钩310从脱模框300向下延伸一段距离、然后直角折弯至第二凹槽内,滑轮311的转轴可设于防脱钩310上;通过设置防脱钩310,防止脱模框300向上移动脱离导轨200;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凹槽呈轴对称设置,两个防脱钩310也呈轴对称设置,脱模框300向前侧或向后侧偏移都会被防脱钩310阻挡,防止脱模框300向侧面偏移脱离导轨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轨200上的第二凹槽彼此相向。导轨200可为槽钢,槽钢的凹槽朝向模具主体,导轨200也可为工字钢,工字钢的朝向模具主体一侧的凹槽即为第二凹槽;这样防脱钩310设于两个导轨200之间,导轨200对防脱钩310的移动起保护作用,防止防脱钩310移动时碰触到外部的物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侧,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的两端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框和轨道,所述脱模框套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外侧,所述脱模框上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脱模框的上侧设有芯棒放置区,所述芯棒放置区贯穿所述模腔,所述芯棒放置区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轨道横向延伸设置,所述脱模框与所述轨道沿横向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设有多个抵接组件,多个所述抵接组件沿所述脱模框的周向顺次设置;所述抵接组件包括上抵接块和下抵接块,所述下抵接块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上抵接块与所述脱模框连接,所述下抵接块的顶部与所述上抵接块的底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插座和定位插头,所述定位插座设有插孔,所述定位插头设有竖向设置的插销,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装连接,所述定位插座和所述定位插头其中之一与所述下模连接、另一与所述脱模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旁侧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有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芯棒放置区的上侧,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脱模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脱模框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脱模框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芯棒放置区的端部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容置槽的另一侧敞开,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芯棒放置区的径向上,以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容置槽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脱模框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框设于所述轨道的上侧,所述轨道包括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模具主体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所述导轨与所述脱模框之间设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脱模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轨的旁侧设有防脱钩,所述防脱钩的底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防脱钩的顶部连接至所述脱模框;两个所述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凹槽呈轴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凹槽彼此相向。
CN202122859920.7U 2021-11-19 2021-11-19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Active CN216683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9920.7U CN216683110U (zh) 2021-11-19 2021-11-19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9920.7U CN216683110U (zh) 2021-11-19 2021-11-19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3110U true CN216683110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9920.7U Active CN216683110U (zh) 2021-11-19 2021-11-19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3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6553B2 (en) Blow mold unit and blow mold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9483829B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平衡式顶出装置
CN110682507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6683110U (zh) 复合绝缘子生产模具
CN102029689A (zh) 带金属嵌件注塑的自动导向定位装置
CN215320339U (zh) 一种多孔位长距抽芯高温模具
CN212603157U (zh) 一种防止动模斜顶内部反顶及抽芯对模具本体损坏的结构
CN115476485A (zh) 一种脱模机构及模具
CN210910996U (zh) 一种打印机上下臂模具
CN210139592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平衡式顶出装置
CN107984706B (zh) 联合顶出机构及其顶出方法
CN218838468U (zh) 一种便于拆装鞋注塑模具
CN21036229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内置顶针抽芯结构
CN219634289U (zh) 橡胶模具
CN220464616U (zh) 一种双脱模机构
CN218477067U (zh) 滑块抽芯机构及模具
CN214188200U (zh) 高抗冲防变形食品级塑料制品注塑模具
CN113400604B (zh) 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及注塑装置
CN220052746U (zh) 一种斜顶的延迟顶出机构
CN220390204U (zh) 模具的侧向抽芯机构
CN213618109U (zh) 塑料椅注塑模的倒扣开模内抽结构
CN216782561U (zh) 一种带有倒扣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8429427U (zh) 4个方向抽芯模具机构
CN218640244U (zh) 一种具有行位顶出功能的塑胶端子模具
CN215095302U (zh) 滑块防抱死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