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2936U -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2936U
CN216672936U CN202121463218.2U CN202121463218U CN216672936U CN 216672936 U CN216672936 U CN 216672936U CN 202121463218 U CN202121463218 U CN 202121463218U CN 216672936 U CN216672936 U CN 216672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hotovoltaic module
frame
web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32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旭东
陶海全
张燎原
方振雷
凌强
孙志强
杨中周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32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2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2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2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由第一翼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腹板以及第一内腹板组成第一框体,第一翼板、第一顶板以及第一外腹板围成了第一安装槽;由第二翼板、第二底板、第二外腹板以及第二内腹板形成第二框体,第二翼板和第二外腹板围成了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用来安装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两个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连接后形成的光伏组件边框,由于第二框体可以对光伏组件形成半包围的结构,使得光伏组件表面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光伏组件表面移除,从而减少了光伏组件表面积尘。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伏产品在光伏发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关的技术也取得显著进步。
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需要安装的框架将光伏组件嵌在框架内,以固定光伏组件的位置并保护光伏组件,防止光伏组件被损坏。其中光伏组件的安装边框一般采用全部包裹的方式,使得灰尘或风沙会在边框与光伏组件的边沿处积聚,使得光伏组件的受光面积减小,而且不利于光伏组件表面的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的边框处容易积聚灰尘,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受光面表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两个第一框体以及两个第二框体,两个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两个第二框体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围成方形的边框;
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翼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腹板以及第一内腹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腹板上,且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外腹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第一外腹板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内腹板位于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内腹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一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翼板、第二底板、第二外腹板以及第二内腹板;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腹板上,且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二外腹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外腹板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内腹板位于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内腹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底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以安装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内腹板与所述第二内腹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内腹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腹板、所述第一内腹板、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一底板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外腹板、所述第二内腹板、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底板形成第二腔体;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内腹板接触,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二内腹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角键,所述角键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二直板连接,所述第一直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过盈配合,所述第二直板位于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二腔体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板和所述第二直板上均设有齿形凸起,所述齿形凸起用于加强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一腔体间的过盈配合量,以及所述第二直板与所述第二腔体间的过盈配合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板远离所述第二直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倒角结构,所述第二直板远离所述第一直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倒角结构。
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容胶槽,所述容胶槽用于容纳粘接胶。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框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均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构件,所述光伏建筑构件包括光伏组件以及前述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相对的第一框体和两个相对的第二框体连接后围成一个方形的边框,该边框用于安装光伏组件。其中,由第一翼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腹板以及第一内腹板组成第一框体。由于第一翼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间隔设置在第一外腹板上,且第一翼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位于第一外腹板的同一侧,因此,第一翼板、第一顶板以及第一外腹板围成了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用来安装光伏组件。由第二翼板、第二底板、第二外腹板以及第二内腹板形成第二框体。由于第二翼板和第二底板间隔设置在第二外腹板上,且第二翼板和第二底板位于第二外腹板的同一侧,因此,第二翼板和第二外腹板围成了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来安装光伏组件。
另外,第一内腹板位于第一翼板与第一底板之间,且第一内腹板分别与第一翼板以及第一底板连接。第二内腹板位于第二翼板与第二底板之间,且第二内腹板分别与第二翼板以及第二底板连接。
由于第一框体的第一内腹板与第二框体的第二内腹板连接,因此第一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框体连接,两个第二框体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框体连接,形成一个对边的结构相同的光伏组件边框,利用该光伏组件边框来安装光伏组件。由于第一框体设有第一顶板,在第一顶板、第一翼板和第一外腹板围成C型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可以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全部包裹起来;由于第二框体上没有设置顶板,即第二翼板与第二外腹板连接后形成一个直角的第二安装槽,该第二安装槽可以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半包围起来,即将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中时,光伏组件的上表面没有边框的遮挡,因此,光伏组件表面上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第二框体所在的位置益处,从而解决了光伏组件表面积尘的问题。也即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两个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连接后形成的光伏组件边框,由于第二框体可以对光伏组件形成半包围的结构,使得光伏组件表面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光伏组件表面移除,从而减少了光伏组件表面积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角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一框体内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二框体内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容胶槽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安装了光伏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框体;11:第一顶板;12:第一外腹板;13:第一翼板;14:第一内腹板;141:第一腔体;15:第一底板;2:第二框体;21:第二外腹板;22:第二翼板;23:第二内腹板;231:第二腔体;24:第二底板;2:第二框体;3:角键;31:第一直板;311:第一倒角结构;32:第二直板; 321:第二倒角结构;33:齿形凸起;4:容胶槽;5: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角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一框体内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光伏组件安装在第二框体内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容胶槽的示意图,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安装了光伏组件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7 所示,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两个第一框体1以及两个第二框体2,两个第一框体1与两个第二框体2的位置相对,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围成方形的边框。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框体1包括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第一外腹板12以及第一内腹板14;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间隔设置在第一外腹板12上,且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位于第一外腹板12的同一侧;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以及第一外腹板12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内腹板14位于第一翼板13与第一底板15之间,且第一内腹板14分别与第一翼板13以及第一底板15连接。第二框体2包括第二翼板22、第二底板24、第二外腹板21以及第二内腹板 23;第二翼板22和第二底板24间隔设置在第二外腹板21上,且第二翼板 22和第二底板24位于第二外腹板21的同一侧;第二翼板22和第二外腹板 21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内腹板23位于第二翼板22与第二底板24之间,且第二内腹板23分别与第二翼板22以及第二底板24连接。其中,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配合以安装光伏组件;第一内腹板14与第二内腹板2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第一外腹板12以及第一内腹板14组成第一框体1。由于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间隔设置在第一外腹板12上,且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位于第一外腹板12的同一侧,因此,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以及第一外腹板12围成了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用来安装光伏组件。由第二翼板22、第二底板24、第二外腹板21以及第二内腹板23 形成第二框体2。由于第二翼板22和第二底板24间隔设置在第二外腹板21 上,且第二翼板22和第二底板24位于第二外腹板21的同一侧,因此,第二翼板22和第二外腹板21围成了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来安装光伏组件。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由于第一框体1的第一内腹板14与第二框体 2的第二内腹板23连接,因此,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便可以通过第一框体1的第一内腹板14与第二框体2的第二内腹板23连接,形成一个方形的光伏组件边框,利用该光伏组件边框来安装光伏组件5。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第一框体1的第一顶板11,在第一顶板11、第一翼板13和第一外腹板12围成C型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可以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全部包裹起来。由于第二框体2上没有设置顶板,即第二翼板22与第二外腹板 21连接后形成一个第二安装槽,该第二安装槽可以将光伏组件5的边沿半包围起来,即将光伏组件5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中时,光伏组件5的上表面没有遮挡,因此,光伏组件5表面上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第二框体2所在的位置移出,从而减少了光伏组件5表面积尘。也即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两个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后形成的光伏组件边框,由于第二框体2可以对光伏组件5形成半包围的结构,使得光伏组件5 表面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光伏组件5表面移除,从而减少了光伏组件5表面的积尘。
如果以第一框体1作为光伏组件边框的长边框,以第二框体2作为光伏组件的短边框,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是:光伏组件边框的长边框是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全部包裹起来,光伏组件边框的短边框是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半包围起来,即光伏组件边框的短边框去掉了安装槽的一个槽壁,具体结构如第二安装槽的结构。或者,如果以第一框体1作为光伏组件边框的短边框,以第二框体2作为光伏组件的长边框,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是:光伏组件边框的短边框是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全部包裹起来,光伏组件边框的长边框是将光伏组件的边沿半包围起来,即光伏组件边框的长边框去掉了安装槽的一个槽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的各个构建(即第一框体1的零部件),即第一翼板13、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5、第一外腹板12以及第一内腹板14的尺寸与光伏组件的规格尺寸相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光伏组件的尺寸以及光伏组件的安装强度要求来设置。同理,第二框体2的第二翼板22、第二底板24、第二外腹板21以及第二内腹板23的尺寸与光伏组件的规格尺寸相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光伏组件的尺寸以及光伏组件的安装强度要求来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各个构建的尺寸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腹板14以及第二内腹板23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时可以通过设置连接件来连接,具体的,利用连接件同时将第一内腹板14与第二内腹板23 连接起来,来实现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不仅方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而且便于拆卸,只需要拆除连接件即可。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件来连接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使得不仅方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而且便于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外腹板12、第一内腹板14、第一翼板13以及第一底板15形成第一腔体141;第二外腹板21、第二内腹板23、第二翼板22以及第二底板24形成第二腔体231;连接件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41中,且与第一内腹板14接触,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二腔体 231中,且与第二内腹板23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使用连接件连接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 时,可以利用第一框体1上的第一腔体141和第二框体2上的第二腔体 231,使得连接件的一端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141中并与第一内腹板14接触,使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腔体231中并与第二内腹板23接触,从而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通过连接件连接起来。
具体实施时,由于第一框体1的第一外腹板12、第一内腹板14、第一翼板13以及第一底板15可以形成第一腔体141,第二外腹板21、第二内腹板23、第二翼板22以及第二底板24可以形成第二腔体231。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框体1的构建(即第一框体1的零部件)形成了第一腔体141,第二框体2的构建形成了第二腔体231,因此,可以将连接件的一端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141中并与第一内腹板14接触,使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腔体231中并与第二内腹板23接触,从而将第一框体1 与第二框体2通过连接件连接起来,使得由两个第一框体1和两个第二框体 2组合连接后形成的光伏组件边框可以安装光伏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的第一外腹板12与第一内腹板14平行,第一翼板13和第一底板15均与第一外腹板12垂直,即第一外腹板12、第一内腹板14、第一翼板13以及第一底板15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方形的第一腔体141。以及第二框体2的第二外腹板21与第二内腹板23平行,第二翼板22和第二底板24均与第二外腹板21垂直,即第二外腹板21、第二内腹板23、第二翼板22以及第二底板24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方形的第二腔体2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件可以为角键3,角键3包括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第一直板31与第二直板32连接,第一直板31位于第一腔体141中,且与第一腔体141过盈配合,第二直板32位于与第二腔体231中,且与第二腔体231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角键3包括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第一直板31与第二直板3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因此,可以将角键3的第一直板3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第一腔体141连接,可以将角键3的第二直板3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第二腔体231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连接。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角键3的第一直板31 与第一腔体14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利用角键3的第二直板32与第二框体2上的第二腔体23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了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的目的,使得由两个第一框体1和两个第二框体2组合连接后形成的光伏组件边框可以安装光伏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上可以设置齿形凸起33,齿形凸起33用于加强第一直板31与第一腔体141间的过盈配合量,以及第二直板32与第二腔体231间的过盈配合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角键3的第一直板31的表面上和第二直板32的表面上设置齿形凸起33,使得可以利用齿形凸起33来加强第一直板 31与第一腔体141间的过盈配合量,以及第二直板32与第二腔体231的过盈配合量,使得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之间的连接更稳固,进而增加整个光伏组件的连接强度和安装强度。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角键3的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上设置齿形凸起33,从而增强了第一直板31与第一腔体141间的过盈配合量,以及第二直板32与第二腔体231的过盈配合量,进而增加了整个光伏组件的连接强度和安装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板31上的齿形凸起33可以设置在第一直板31 的单个表面上,也可以在第一直板31的多个表面上均设置齿形凸起33,可以根据整个光伏组件的安装强度来具体设计,第二直板32上的齿形凸起33 同理,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上的齿形凸起33所涉及的表面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直板31远离第二直板32的一端具有第一倒角结构311,第二直板32远离第一直板31的一端具有第二倒角结构3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上分别设置第一倒角结构311和第二倒角结构321,其中,第一倒角结构311设置在第一直板31远离第二直板32的一端,第二倒角结构321设置在第二直板32 远离第一直板31的一端,使得角键3插入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231时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角键3插入第一腔体141和第二腔体231内。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角键3的第一直板31和第二直板32 上均分别设置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从而便于将角键3安装在第一腔体141 和第二腔体231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安装槽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框体2上没有设置顶板,即第二翼板22 与第二外腹板21连接后形成一个直角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将光伏组件5的边沿半包围起来。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安装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光伏组件5的厚度,即将光伏组件安装后,使光伏组件5的表面与第二安装槽的边沿平齐,或者,使光伏组件5的表面高于第二安装槽的边沿,因此,当光伏组件5的表面上有灰尘时,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光伏组件5表面的灰尘可以毫无阻挡的从光伏组件的上表面滑出。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光伏组件5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安装槽的深度,使得光伏组件5表面的灰尘可以毫无阻挡的从光伏组件5表面滑出。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容胶槽4,容胶槽4用于容纳粘接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容胶槽4,因此,在安装光伏组件5时,可以增加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与光伏组件5表面的粘接胶的胶量,保障粘接稳固。如图6所示,在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阵列分布着多个容胶槽4,以使整个槽壁表面的粘接胶更均匀,进一步保障光伏组件5与第一安装槽之间能够稳固粘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在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容胶槽4,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胶槽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容胶槽4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框体1和两个第二框体2均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因为考虑到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安装强度和耐受度,可以使用铝材利用压铸工艺来制作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使得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不在是通过多个板之间组合连接的方式形成的,而是直接挤压制成一个整体的框体,该实施方式下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安装强度较高,而且整个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耐受性较强。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将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增加了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安装强度和耐受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的第一底板15的宽度和第二框体2的第二底板24的宽度范围为:5-12mm,其中,第一底板15的宽度为:在第一内腹板14至第一外腹板12的方向上,第一底板15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二底板24的宽度为:在第二内腹板23至第二外腹板21的方向上,第二底板24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边框中后,需要将光伏组件边框固定在安装龙骨上,安装龙骨为放置光伏组件边框的支架结构,其中,第一框体1的第一底板15和第二框体2的第二底板24是直接与安装龙骨接触的,因此,第一底板15和第二底板24的尺寸需要满足一定的尺寸范围才能保障将光伏组件边框稳固的固定在安装龙骨上。第一底板15和第二底板24的宽度范围为5-12mm。第一底板15的宽度为:在第一内腹板14 至第一外腹板12的方向上,第一底板15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二底板 24的宽度为:在第二内腹板23至第二外腹板21的方向上,第二底板24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底板15和第二底板24的宽度为5mm是最小的宽度要求,并且,第一底板15和第二底板24的宽度不超过12mm。具体的尺寸值需要根据光伏组件边框的尺寸和光伏组件的规格尺寸来选择,以保障光伏组件的安装强度和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框体1设有第一顶板11,在第一顶板 11、第一翼板13和第一外腹板12围成C型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可以将光伏组件5的边沿全部包裹起来;由于第二框体2上没有设置顶板,即第二翼板22与第二外腹板21连接后形成一个直角的第二安装槽,该第二安装槽可以将光伏组件5的边沿半包围起来,即将光伏组件5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中时,光伏组件5的上表面没有边框的遮挡,因此,光伏组件5表面上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第二框体2所在的位置移出,从而解决了光伏组件5表面积尘的问题。也即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两个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接后形成的光伏组件边框,由于第二框体2可以对光伏组件形成半包围的结构,使得光伏组件5表面的积尘可以在风力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从光伏组件表面移除,从而减少了光伏组件5表面积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构件,该光伏建筑构件包括光伏组件以及前述任一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两个第一框体以及两个第二框体,两个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两个第二框体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围成方形的边框;
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翼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腹板以及第一内腹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腹板上,且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外腹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第一外腹板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内腹板位于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内腹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一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翼板、第二底板、第二外腹板以及第二内腹板;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腹板上,且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二外腹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外腹板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内腹板位于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内腹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底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以安装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内腹板与所述第二内腹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内腹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腹板、所述第一内腹板、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一底板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外腹板、所述第二内腹板、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底板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内腹板接触,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二内腹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角键,所述角键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二直板连接,所述第一直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过盈配合,所述第二直板位于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二腔体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和所述第二直板上均设有齿形凸起,所述齿形凸起用于加强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一腔体间的过盈配合量,以及所述第二直板与所述第二腔体间的过盈配合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远离所述第二直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倒角结构,所述第二直板远离所述第一直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倒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容胶槽,所述容胶槽用于容纳粘接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框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均为一体成型。
10.一种光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建筑构件包括光伏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
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中。
CN202121463218.2U 2021-06-29 2021-06-29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Active CN216672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3218.2U CN216672936U (zh) 2021-06-29 2021-06-29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3218.2U CN216672936U (zh) 2021-06-29 2021-06-29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2936U true CN216672936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3218.2U Active CN216672936U (zh) 2021-06-29 2021-06-29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2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57620B1 (en) Solar battery module device
WO2010119579A1 (ja) 連結部材
JP546534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0914861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架台取付構造
JP445148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架台、及び取付構造
US20100084005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6363774B2 (ja) 太陽電池装置
US20190280644A1 (en) Solar cell device
US20110155220A1 (en) Solar panel tile structure and combination thereof
CN215934770U (zh) 一种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装置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CN216672936U (zh)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建筑构件
CN107965095B (zh) 玻璃屋面结构
CN217759664U (zh) 光伏板承托瓦、光伏瓦及屋面系统
JP2004360352A (ja) 瓦屋根用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JP5893273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下層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を含む外装構造
CN116208083A (zh) 光伏边框、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屋顶结构
JP6511269B2 (ja) 屋根構造
JP6594626B2 (ja) 屋根構造
JP5841831B2 (ja) 太陽光発電外装構造の施工方法
JP200627853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CN219659619U (zh) 一种拼接式光伏瓦及光伏屋顶
JP2016217041A (ja) 屋根瓦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16528914U (zh) 光伏组件
JP469349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アレイ
CN217299537U (zh) 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