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0040U -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0040U
CN216660040U CN202122673133.3U CN202122673133U CN216660040U CN 216660040 U CN216660040 U CN 216660040U CN 202122673133 U CN202122673133 U CN 202122673133U CN 216660040 U CN216660040 U CN 216660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ssenger car
roof
fixedly connected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31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其超
闫迎朝
宁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31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0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0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0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客车顶盖结构包括:车顶骨架,包括纵梁;沉坑封板,放置在纵梁上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沉坑封板包括底板和前后两个立板;侧围件,设在车顶骨架的左右两侧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侧围件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或者气瓶的布置槽,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顶部罩,将电池或者气瓶罩设在内。本实用新型中的布置槽是由特殊结构的沉坑封板与左右侧围件共同围成,减少了焊缝数量;排水缝是通过结构设置自然形成,无需另外开设,设置更加方便,没有引出多余的排水管,整体比较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客车在顶盖上加装电池、气瓶时,一般如图1所示,在客车顶部通过骨架型材100和蒙皮200围成一个方坑300,由于方坑的四周蒙皮200需向上折边,在折边对接处需进行焊接,焊缝控制不好易产生漏水隐患。同时,由于在蒙皮200之下、方坑300侧面底部需增加排水槽将水引流到侧面,而蒙皮200下空间受限,焊接、密封打胶均不易操作,无法控制焊接及密封质量。另外,侧面排水口开在顶盖侧蒙皮外侧,影响客车整体美观性。综上,原有客车顶盖结构复杂,焊缝较多,排水槽的设置操作空间有限,焊接、密封质量不易保证,且影响整车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顶盖结构,以解决现有客车顶盖结构焊缝多、排水槽设置不便、焊接密封质量难以保证且影响整车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客车,以解决现有客车顶盖结构焊缝多、排水槽设置不便、焊接密封质量难以保证且影响整车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客车顶盖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顶盖结构,包括车顶骨架,车顶骨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放置在纵梁上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的沉坑封板,沉坑封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前后两个立板;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车顶骨架的左右两侧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的侧围件,左右两侧的侧围件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或者气瓶的布置槽,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位于布置槽的上方且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的顶部罩,顶部罩用于将电池或者气瓶罩设在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沉坑封板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且沉坑封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前后两个立板,侧围件分别设置在车顶骨架的左右两侧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这样左右两侧的侧围件就可以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或者气瓶的布置槽,也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布置槽是由特殊结构的沉坑封板与左右侧围件共同围成,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由一块蒙皮向上折边、在折边对接处焊接而成,因此相比来说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焊缝的数量。同时,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排水缝是通过结构设置自然形成,无需另外开设,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设置更加方便,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焊接操作而导致焊接密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并且,排水缝由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没有引出多余的排水管,整体比较美观。此外,顶部罩的设置可以将电池或者气瓶罩设在内,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车顶骨架还包括分别与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与纵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车顶骨架还包括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方便了沉坑封板与车顶骨架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车顶骨架还包括用于在沉坑封板安装之后、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固定梁,固定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梁上设置有用于与侧围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以及用于与顶部罩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梁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方便侧围件和顶部罩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避让固定梁的避让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让缺口方便了固定梁与固定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侧围件通过T形螺栓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侧围件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T形螺栓的安装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侧围件与第一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布置槽有前后两个,沉坑封板也有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板包括由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的前固定板、中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前固定板和中固定板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中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布置槽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池或者气瓶,固定板有前、中、后三个,方便沉坑封板的固定,方便形成布置槽。
进一步的,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立板固定连接的前围顶蒙皮,前围顶蒙皮覆盖前固定板;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后立板固定连接的后围顶蒙皮,后围顶蒙皮覆盖后固定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前、后围顶蒙皮和沉坑封板的立板固定连接,将车顶内外隔开,实现车厢的密封,并且前围顶蒙皮覆盖前固定板,后围顶蒙皮覆盖后固定板,避免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裸露,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沉坑封板由左侧沉坑封板和右侧沉坑封板对接构成,左侧沉坑封板和右侧沉坑封板的对接位置焊接固定并涂抹有密封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沉坑封板由左右两块板对接构成,方便加工制造和安装,对接位置焊接固定并涂抹有密封胶,保证固定连接和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沉坑封板的底板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用于覆盖车顶骨架的侧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延伸板覆盖车顶骨架的侧部,保证整车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客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客车包括客车顶盖结构,客车顶盖结构包括:
车顶骨架,车顶骨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
沉坑封板,放置在纵梁上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沉坑封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前后两个立板;
侧围件,分别设置在车顶骨架的左右两侧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侧围件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或者气瓶的布置槽,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
顶部罩,位于布置槽的上方且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用于将电池或者气瓶罩设在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沉坑封板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且沉坑封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前后两个立板,侧围件分别设置在车顶骨架的左右两侧并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这样左右两侧的侧围件就可以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或者气瓶的布置槽,也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布置槽是由特殊结构的沉坑封板与左右侧围件共同围成,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由一块蒙皮向上折边、在折边对接处焊接而成,因此相比来说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焊缝的数量。同时,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排水缝是通过结构设置自然形成,无需另外开设,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设置更加方便,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焊接操作而导致焊接密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并且,排水缝由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没有引出多余的排水管,整体比较美观。此外,顶部罩的设置可以将电池或者气瓶罩设在内,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车顶骨架还包括分别与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与纵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车顶骨架还包括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方便了沉坑封板与车顶骨架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车顶骨架还包括用于在沉坑封板安装之后、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固定梁,固定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梁上设置有用于与侧围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以及用于与顶部罩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梁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方便侧围件和顶部罩与车顶骨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避让固定梁的避让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避让缺口方便了固定梁与固定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侧围件通过T形螺栓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侧围件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T形螺栓的安装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侧围件与第一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布置槽有前后两个,沉坑封板也有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板包括由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的前固定板、中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前固定板和中固定板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中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布置槽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池或者气瓶,固定板有前、中、后三个,方便沉坑封板的固定,方便形成布置槽。
进一步的,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立板固定连接的前围顶蒙皮,前围顶蒙皮覆盖前固定板;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后立板固定连接的后围顶蒙皮,后围顶蒙皮覆盖后固定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前、后围顶蒙皮和沉坑封板的立板固定连接,将车顶内外隔开,实现车厢的密封,并且前围顶蒙皮覆盖前固定板,后围顶蒙皮覆盖后固定板,避免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裸露,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沉坑封板由左侧沉坑封板和右侧沉坑封板对接构成,左侧沉坑封板和右侧沉坑封板的对接位置焊接固定并涂抹有密封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沉坑封板由左右两块板对接构成,方便加工制造和安装,对接位置焊接固定并涂抹有密封胶,保证固定连接和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沉坑封板的底板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用于覆盖车顶骨架的侧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延伸板覆盖车顶骨架的侧部,保证整车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客车顶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1中:100、骨架型材;200、蒙皮;300、方坑;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顶盖结构的结构图(顶部罩处于未安装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顶盖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顶盖结构的左侧沉坑封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顶盖结构的左侧侧围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客车顶盖结构的左侧侧围件和左侧沉坑封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2~图6中:1、车顶骨架;1-1、纵梁;1-2、前固定板;1-3、中固定板;1-4、后固定板;1-5、固定梁;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2、左侧沉坑封板;2-1、底板;2-2、前立板;2-3、后立板;2-4、延伸板;2-5、避让缺口;3、右侧沉坑封板;4、左侧侧围件;4-1、安装槽;5、右侧侧围件;6、前围顶蒙皮;7、后围顶蒙皮;8、顶部罩;9、排水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客车顶盖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客车顶盖结构包括车顶骨架1,车顶骨架1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1-1以及与纵梁1-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包括由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的前固定板1-2、中固定板1-3和后固定板1-4。
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放置在纵梁1-1上并与车顶骨架1固定连接的沉坑封板,沉坑封板有前后两个,结合图2和图3所示,每一个沉坑封板均由左侧沉坑封板2和右侧沉坑封板3对接构成,左右两侧沉坑封板的结构相同,以左侧沉坑封板2为例,如图4所示,左侧沉坑封板2直接折弯成型,包括底板2-1和与底板2-1相连的前立板2-2和后立板2-3,前立板2-2与前固定板1-2焊接固定,后立板2-3与中固定板1-3焊接固定。同理,右侧沉坑封板3的前后两个立板也分别与前固定板1-2和中固定板1-3焊接固定,后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分别与中固定板1-3和后固定板1-4焊接固定,以上焊接所形成的焊缝处均打胶密封,保证焊接和密封质量。
另外,在左侧沉坑封板2和右侧沉坑封板3焊接固定在车顶骨架1上后,将左侧沉坑封板2和右侧沉坑封板3的对接位置焊接固定并涂抹密封胶,以保证密封效果。
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立板焊接固定的前围顶蒙皮6,焊缝处打胶密封,前围顶蒙皮6覆盖前固定板1-2,对前侧沉坑封板与前固定板1-2的焊接位置进行覆盖,保证密封效果;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后立板焊接固定的后围顶蒙皮7,焊缝处打胶密封,后围顶蒙皮7覆盖后固定板1-4,对后侧沉坑封板于后固定板1-4的焊接位置进行覆盖,保证密封效果。前围顶蒙皮6和后围顶蒙皮7将车顶内外隔开,实现车厢的密封。
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车顶骨架1左右两侧的左侧侧围件4和右侧侧围件5,两侧的侧围件结构相同,且两侧侧围件均与车顶骨架1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侧围件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的布置槽,根据上述可知,由于固定板设有三个,沉坑封板有前后两个,因此本实施例中形成的布置槽有前后两个。并且,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例如图2和图6所示,左侧侧围件4的底端与左侧沉坑封板2的底板2-1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9,排水缝9沿前后方向延伸,与整车协调可提升美观性。
此外,如图4和图6所示,底板2-1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板2-4,延伸板2-4用于覆盖车顶骨架1的侧部(如图2所示),保证整车美观。
如图2和图3所示,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顶部罩8,顶部罩8位于布置槽的上方且与车顶骨架1固定连接,用于将电池罩设在内,顶部罩8的外形根据电池布置以及整车CAS面进行设计,保证整车外观。
具体的,车顶骨架1还包括用于在沉坑封板安装之后、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1-2和中固定板1-3之间以及中固定板1-3和后固定板1-4之间的固定梁1-5,固定梁1-5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于沉坑封板的底板的上方,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避让固定梁1-5的避让缺口,例如图4所示,左侧沉坑封板2的前立板2-2和后立板2-3上分别设有避让缺口2-5。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梁1-5上设置有用于与侧围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1-6以及用于与顶部罩8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1-7。其中,第一支架1-6采用钢板折弯或拼焊而成,第一支架1-6上设置有安装孔,侧围件通过T形螺栓与第一支架1-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左侧侧围件4和右侧侧围件5均为挤出铝型材,断面减小、结构简化,减少了前期模具费用投入,方便与第一支架1-6进行连接,例如图5和图6所示,左侧侧围件4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T形螺栓的安装槽4-1。
第二支架1-7具体可以是焊接螺柱,在顶部罩8上设置有螺柱穿孔,安装时,将顶部罩8上的螺柱穿孔与焊接螺柱对照,使焊接螺柱穿过顶部罩8上的螺柱穿孔,然后使用螺母与焊接螺柱固定连接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布置槽是由特殊结构的沉坑封板与左右侧围件共同围成,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由一块蒙皮向上折边、在折边对接处焊接而成,因此相比来说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焊缝的数量。并且单个沉坑封板直接折弯成型,沉坑封板本身无需组焊,减少因组焊产生的漏水密封等问题。同时,排水缝是通过结构设置自然形成,无需另外开设,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设置更加方便,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焊接操作而导致焊接密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并且,排水缝由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没有引出多余的排水管,整体比较美观。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焊接连接方式均可以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方式替换。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布置槽也可以用于布置气瓶,此时布置槽和顶部罩的大小以及形状需要与气瓶适配。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沉坑封板的底板端部可以不设置延伸板。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左侧沉坑封板和右侧沉坑封板是一块完整的一体板。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客车顶盖结构不包括前围顶蒙皮和后围顶蒙皮,前围顶蒙皮和后围顶蒙皮属于客车车身的其他结构,是在客车顶盖结构制造完成后,在与客车车身连接时,才与客车顶盖结构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布置槽只有一个,此时固定板只有两个,分别是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侧围件不是通过T形螺栓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而是焊接固定,或者第一支架是焊接螺柱,在侧围件上设置有螺柱穿孔。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当固定板的面积足够大时,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上可以不设置避让缺口。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车顶骨架不包括固定梁,此时也没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侧围件可以与车顶骨架的纵梁固定连接,顶部罩也可以与车顶骨架的纵梁固定连接,或者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在客车顶盖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车顶骨架不包括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此时沉坑封板放置在纵梁上后直接与纵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客车的实施例为:客车包括客车顶盖结构,客车顶盖结构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客车顶盖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顶骨架(1),车顶骨架(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1-1),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放置在纵梁(1-1)上并与车顶骨架(1)固定连接的沉坑封板,沉坑封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前后两个立板;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车顶骨架(1)的左右两侧并与车顶骨架(1)固定连接的侧围件,左右两侧的侧围件和沉坑封板共同围成用于布置电池或者气瓶的布置槽,侧围件的底端与沉坑封板的底板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供流水排出布置槽的排水缝(9);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位于布置槽的上方且与车顶骨架(1)固定连接的顶部罩(8),顶部罩(8)用于将电池或者气瓶罩设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车顶骨架(1)还包括分别与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与纵梁(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车顶骨架(1)还包括用于在沉坑封板安装之后、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固定梁(1-5),固定梁(1-5)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梁(1-5)上设置有用于与侧围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1-6)以及用于与顶部罩(8)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避让固定梁(1-5)的避让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围件通过T形螺栓与第一支架(1-6)固定连接,侧围件的内侧一体成型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T形螺栓的安装槽(4-1)。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槽有前后两个,沉坑封板也有前后两个,所述固定板包括由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的前固定板(1-2)、中固定板(1-3)和后固定板(1-4),前固定板(1-2)和中固定板(1-3)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中固定板(1-3)和后固定板(1-4)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前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前侧沉坑封板的前立板固定连接的前围顶蒙皮(6),前围顶蒙皮(6)覆盖前固定板(1-2);客车顶盖结构还包括与后侧沉坑封板的后立板固定连接的后围顶蒙皮(7),后围顶蒙皮(7)覆盖后固定板(1-4)。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沉坑封板由左侧沉坑封板(2)和右侧沉坑封板(3)对接构成,左侧沉坑封板(2)和右侧沉坑封板(3)的对接位置焊接固定并涂抹有密封胶。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沉坑封板的底板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用于覆盖车顶骨架(1)的侧部。
10.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客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顶盖结构。
CN202122673133.3U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Active CN216660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3133.3U CN216660040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3133.3U CN216660040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0040U true CN216660040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3133.3U Active CN216660040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00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3367A (zh) * 2022-09-25 2022-11-08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客车的车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3367A (zh) * 2022-09-25 2022-11-08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客车的车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380B (zh) 电动汽车
CN106143629B (zh) 车身骨架结构
CN106184381B (zh) 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
CN216660040U (zh) 一种客车及客车顶盖结构
EP3395654B1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CN114261268A (zh) 一种新能源车车身与电池包集成结构
CN202038312U (zh) 轨道车辆侧墙立柱结构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2537328B (zh)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03204185B (zh) 一种货车车厢
US7052072B2 (en) Sealing for an opening closure on a car body, especially in space-frame design
CN203497012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侧围后支柱里板
CN109109635B (zh) 一种外开大天窗安装加强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N106347388A (zh) 一种轨道车辆侧墙结构
CN111806574A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配结构及具有该装配结构的汽车
CN212738305U (zh) 货车车厢板和侧围骨架的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205044742U (zh) 城轨不锈钢车辆一体式侧墙贯通道与端墙的接口结构
CN110641268B (zh) 一种电动全承载客车动力电池防水密封可拆卸安装托架
CN213008431U (zh) 一种电动工程车驾驶室结构
CN205113472U (zh) 一种顶盖与侧围焊接总成结构
CN211592714U (zh) 适于贯穿式车体的分体式顶盖总成
CN211710659U (zh) 座椅固定梁及客车
CN210562884U (zh) 一种幕墙装饰板固定连接组件
CN113928354A (zh) 高速磁浮列车及其车体结构
CN205292649U (zh) 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