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7328B -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37328B CN112537328B CN202011471955.7A CN202011471955A CN112537328B CN 112537328 B CN112537328 B CN 112537328B CN 202011471955 A CN202011471955 A CN 202011471955A CN 112537328 B CN112537328 B CN 1125373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side wall
- vehicle body
- fixed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8—Si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鼓形车的车体,包括侧墙,侧墙包括:凹陷部,凹陷部在车体内凹陷且在车体外凸起,凹陷部的开口朝向车体内,凹陷部的高度为在侧墙的窗口下边缘之下;其中,凹陷部用于容纳坐在座椅上乘客的肘部;上倾斜平板部,上倾斜平板部的下边缘与凹陷部的上边缘固定,且上倾斜平板部向车体内倾斜;下倾斜平板部,下倾斜平板部的上边缘与凹陷部的下边缘固定,且下倾斜平板部向车体内倾斜。轨道车辆包括上述鼓形车的车体。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鼓形车向外的弧度的设置位置的出发点是增大腰部的空间,导致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较大,加工制造较为困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鼓形车的侧墙为鼓形结构,鼓形车车体中间稍稍外凸,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鼓形车的容纳能力。传统的鼓形车乘客坐在车厢座椅上,腰部位置的车厢有一个向外的弧度,这样空间感会更大,乘坐也会更加舒适。位于乘客腰部的向外的弧度,导致鼓形车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较大。即传统的鼓形车的向外的弧度设置的位置,出发点是增大腰部的空间。但是,坐在座椅上乘客的腰部位于两臂之间,
因此,传统的鼓形车向外的弧度的设置位置的出发点是增大腰部的空间,导致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较大,加工制造较为困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以解决传统的鼓形车向外的弧度的设置位置的出发点是增大腰部的空间,导致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较大,加工制造较为困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包括侧墙,所述侧墙包括:
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车体内凹陷且在所述车体外凸起,所述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车体内,所述凹陷部的高度为在所述侧墙的窗口下边缘之下;其中,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坐在座椅上乘客的肘部;
上倾斜平板部,所述上倾斜平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固定,且所述上倾斜平板部向所述车体内倾斜;
下倾斜平板部,所述下倾斜平板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固定,且所述下倾斜平板部向所述车体内倾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鼓形车的车体。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发明人在进行鼓形车车体的设计时,发现坐在座椅上的乘客最需要空间的部位是胳膊尤其是肘部,即凹陷部设置位置的出发点是增大乘客肘部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鼓形车的车体完全不同。在此基础上产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所述凹陷部的高度为在所述侧墙的窗口下边缘之下,乘客坐在座椅上时,胳膊位于身体两侧或置于鼓形车的桌板边缘,此时,乘客的肘部位于凹陷部中,乘客最需要空间的肘部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空间,舒适度较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凹陷部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也控制的较小,凹陷部分别与上倾斜平板部和下倾斜平板部固定的方式,使得整个侧墙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1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侧墙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墙的一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的侧墙的另一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底架横截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底架和侧墙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底架的侧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底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底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带高顶的端墙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不带高顶的端墙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和图15所示的端墙的断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6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侧墙和端墙固定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分解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顶和端墙固定的示意图;
图22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水箱活顶结构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23中示出的是图22的A-A剖视图;
图24中示出的是图2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中示出的是图22的B-B剖视图;
图26中示出的是图2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侧墙,11凹陷部,
12-1上倾斜平板部,12-2下倾斜平板部,
13侧墙顶端C型槽,13-1C型槽刨槽,
14-1外墙板,14-2侧墙立柱,14-3侧墙纵向梁,14-4倒L型连接件,
16豁口,
2底架,21纵横梁骨架,22牵枕缓端,22-1电力连接器安装座,
23侧梁,23-1侧梁的外立面,
23-2侧梁刨槽,24波纹地板,25平地板,
3端墙,31端墙端部支撑柱,31-1端墙端部支撑柱刨槽,
32门框柱,32-1门框柱刨槽,33端墙板,34收紧绳吊环,35端墙弯梁,41侧墙端墙连接板,42裙板,
51车顶板,52车顶纵向梁,53车顶纵向梁连接板;
100水箱活顶结构;110活顶框;120活顶盖;130压板;140密封胶条;
200顶板;
300水箱活顶结构;310活顶框;311第一活顶框;3111第一底面;3112第一侧面;3113第一滑道;312第二活顶框;3121第二底面;3122第二侧面;3123第三侧面;3124连接板;3125第二滑道;3126排水孔;320活顶盖;321第一折边;322-第二折边;323防寒层;330密封条;
410顶板;420侧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包括侧墙1,所述侧墙1包括:
凹陷部11,所述凹陷部11在所述车体内凹陷且在所述车体外凸起,所述凹陷部11的开口朝向所述车体内,所述凹陷部11的高度为在所述侧墙的窗口下边缘之下;其中,所述凹陷部11用于容纳坐在座椅上乘客的肘部;
上倾斜平板部12-1,所述上倾斜平板部12-1的下边缘与所述凹陷部11的上边缘固定,且所述上倾斜平板部向所述车体内倾斜;
下倾斜平板部12-2,所述下倾斜平板部12-2的上边缘与所述凹陷部11的下边缘固定,且所述下倾斜平板部向所述车体内倾斜。
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与传统的鼓形车的车体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凹陷部设置位置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传统的鼓形车车体的凹陷部设置位置的出发点是增大乘客腰部位置处的空间,腰部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较长,导致凹陷部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较大,加工制造较为困难。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的发明人在进行鼓形车车体的设计时,发现坐在座椅上的乘客最需要空间的部位是胳膊尤其是肘部,即凹陷部设置位置的出发点是增大乘客肘部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鼓形车的车体完全不同。在此基础上产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所述凹陷部的高度为在所述侧墙的窗口下边缘之下,乘客坐在座椅上时,胳膊位于身体两侧或置于鼓形车的桌板边缘,此时,乘客的肘部位于凹陷部中,乘客最需要空间的肘部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空间,舒适度较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凹陷部在竖直方向鼓起的范围也控制的较小,凹陷部分别与上倾斜平板部和下倾斜平板部固定的方式,使得整个侧墙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凹陷部为弧形,所述凹陷部的曲率半径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800mm小于等于1200mm;
所述上倾斜平板部是平板结构,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5°;
所述下倾斜平板部是平板结构,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3°。
上述结构的凹陷部,既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空间,侧墙的结构也在限界范围内,整个侧墙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上倾斜平板部和下倾斜平板部都是平板结构,便于侧墙的制造,也便于保持侧墙位于限界内。
实施中,所述上倾斜平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相切,所述下倾斜平板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相切。
所述凹陷部和上倾斜平板部,下倾斜平板部实现了平滑连接,侧墙的结构简单,且美观。
实施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侧墙包括:
侧墙本体;
侧墙顶端C型槽13,固定在所述侧墙本体的顶端且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13的开口朝向所述车体内;
其中,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13用于安装鼓形车的车顶板,所述车顶板和所述鼓形车的车顶骨架固定为一体。
侧墙自身具有侧墙顶端C型槽,侧墙顶端C型槽的开口用于车顶板进入且焊接,实现侧墙,固定为一体的车顶板和车顶骨架的固定。侧墙顶端C型槽增大了与固定为一体的车顶板和车顶固定的固定面积,固定后稳定性高。
实施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侧墙本体还包括:
外墙板14-1;
侧墙立柱14-2,固定在所述外墙板14-1的内侧;
侧墙纵向梁14-3,所述侧墙纵向梁14-3固定在所述外墙板14-2的内侧;其中,所述侧墙纵向梁14-3的长度方向沿车体的长度方向;
倒L型连接件14-4,所述倒L型连接件14-4固定在所述外墙板14-1的内侧,且所述倒L型连接件14-4的横向臂与所述侧墙立柱14-2的顶端平齐,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13固定在所述倒L型连接件14-4的横向臂与所述侧墙立柱14-2的顶端之上;
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的外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具有C型槽刨槽13-1;所述外墙板14-1高于所述倒L型连接件14-4的横向臂,且所述外墙板高于所述倒L型连接件的横向臂的部分紧贴固定在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下端的C型槽刨槽13-1处,以保持所述外墙板的外侧面和所述C型槽刨槽的外侧面平滑连接。
倒L型连接件的存在,为侧墙顶端C型槽固定提供了固定结构,使得侧墙顶端C型槽与侧墙本体的固定更为牢固,可靠。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下端的C型槽刨槽,与所述外墙板高于所述倒L型连接件的横向臂的部分相配合,一方面,增大了侧墙顶端C型槽与侧墙本体的固定面积,另一方面,保持所述外墙板的外侧面和所述C型槽刨槽的外侧面平滑连接。
具体的,侧墙纵向梁为乙型的侧墙纵向梁,所述侧墙纵向梁的长度方向沿车体的长度方向。
以上是鼓形车车体的侧墙的结构。
鼓形车车体的侧墙和底架的结构还具有以下特点。
实施中,如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车体还包括底架2,所述底架2包括:
纵横梁骨架21;
牵枕缓端22,固定在所述纵横梁骨架21的端部;
槽型的侧梁23,所述侧梁23固定在所述纵横梁骨架21和所述牵枕缓端22的侧面且所述侧梁23的槽口向内,所述侧墙1固定在所述侧梁23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侧梁的外立面23-1为倾斜面且所述下倾斜部12-2的外侧面平滑连接。
这样,侧梁的外立面是和下倾斜部的外侧面相配合的,使得侧墙的外侧面和底架的外侧面平滑连接,较为整齐。
实施中,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侧墙立柱14-2是乙型梁;所述侧墙立柱的底端靠近所述外墙板的一端形成豁口16;
其中,所述豁口16用于保证密封胶的连续性。
侧墙立柱和外墙板的内侧的豁口,为打胶提供了空间,能够实现了密封胶的连续性。
实施中,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外墙板14-1的底端低于所述侧墙立柱14-2的具有豁口的底端,所述侧梁的外立面23-1的上部具有侧梁刨槽23-2;
所述外墙板的底端低于所述侧墙立柱的底端的部分紧贴固定在所述侧梁刨槽处,且遮盖所述侧墙立柱的底端和所述侧梁23固定的位置,所述外墙板的外侧面和所述侧梁的外立面平滑连接。
侧梁刨槽和外墙板的底端低于所述侧墙立柱的底端的部分紧贴固定的方式,所述外墙板的外侧面和所述侧梁的外立面平滑连接。这样,侧墙的外侧面和侧梁的外立面整体平滑连接,侧墙和底架固定后,成为一个外侧面平滑的整体。
具体的,所述侧梁是槽钢;或者所述侧梁是钢板折弯形成的侧梁。
具体的,侧梁是8毫米钢板折弯形成的侧梁。
具体的,所述侧梁刨槽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5毫米,所述侧梁刨槽的深度为2.5毫米。
实施中,如图5,图12,图13所示,所述牵枕缓端22的端部具有内嵌式的电力连接器安装座22-1。电力连接器安装座是内嵌式的,两个车体之间的距离就能够变得较小。
实施中,所述车体还包括:
波纹地板24,固定在所述纵横梁骨架21之上;
平地板25,固定在所述牵枕缓端22之上。
鼓形车的车体的端墙具有以下特点。
实施中,如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车体还包括端墙3,所述端墙包括端墙骨架,所述端墙骨架两侧的端墙端部支撑柱为封闭断面的端墙端部支撑柱31,所述端墙骨架除端墙端部支撑柱以外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的端墙内部支撑结构为开放断面;
其中,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31的封闭断面为正方形框,所述端墙内部支撑结构的开放断面为乙型或角型,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的断面形状与所述侧墙的断面保持一致,使得整个车体为鼓形。
封闭断面的端墙端部支撑柱,由于其封闭端面的形成,使得端墙端部支撑柱承力能力较强。端墙内部支撑结构采用开放断面,方便对端墙内部支撑结构进行防腐。
具体的,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31为方钢管。
具体的,如图14和图15所示,端墙3包括带高顶的端墙和不带高顶的端墙。带高顶的端墙适用于不需要安装空调机组的位置,不带高顶的端墙适用于需要安装空调机组的位置。
具体的,如图16和图18所示,所述端墙内部支撑结构包括门框柱32,所述门框柱32的断面为长边具有豁口的长方形框;
其中,所述门框柱的豁口用于防腐工具进入对所述门柱框的内部进行防腐操作。
门框柱的断面为长边具有豁口的长方形框,一方面是有利于进行防腐操作,另一方面便于与门进行安装。
实施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门框柱32是两个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之间;
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的外侧面具有端墙端部支撑柱刨槽31-1,所述门框柱的外侧面具有门框柱刨槽32-1;
所述端墙还包括端墙板33,所述端墙板33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刨槽31-1是平面,便于车体和其他部件进行安装。
实施中,如图16所示,车体还包括收紧绳吊环34,用于固定车体风挡,设置在所述端墙3的外侧面;
裙板42,固定在所述侧梁之下,所述裙板为曲面并向内倾斜。
收紧绳吊环设置在端墙的外侧面,便于收紧绳吊环使用时较为方便。
关于侧墙和端墙的固定。
实施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侧墙和所述端墙固定在所述底架之上时,所述侧墙与所述端墙之间预留调修间隙;
所述车体还包括侧墙端墙连接板41,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41的一侧板面与所述侧墙固定,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端墙固定,以通过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墙与所述端墙。
在将侧墙和端墙固定时,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侧墙的长度过长,超过了侧墙应该和端墙预设的安装位置,此时,需要将侧墙变短。侧墙是多个部件组成的,将侧墙变短的操作并不容易实现,变短操作可能会影响侧墙的整体性。本申请实施例,是直接将侧墙做的比较短,在侧墙的端部和端墙的一侧之间预留调修间隙,如10厘米的间隙,保证不会出现侧墙过长的情况。在侧墙稍短的情况下,只要与侧墙端墙连接板配合,既能实现将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墙与所述端墙。降低了车体制造的精度,也降低了组装的要求。
具体的,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侧墙的侧墙纵向梁是乙型梁,对应的,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也是乙型梁;
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41和所述侧墙的侧墙纵向梁14-3部分重叠设置,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41未重叠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31固定。
侧墙端墙连接板的形状与侧墙的侧墙纵向梁形状相配合,使得两个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的,如图21所示,端墙还包括端墙弯梁35,所述端墙弯梁35具有端墙弯梁刨槽,端墙弯梁刨槽的深度与车顶板51厚度保持一致。
具体的,如图21所示,所述车体包括车顶,所述车顶具有车顶纵向梁52,所述车顶纵向梁52与端墙弯梁35预留一定间隙,两者通过车顶纵向梁连接板53连在一起。
实施中,所述车体在安装空调机组的位置为平顶,所述车体在客室位置为曲面顶;
其中,所述曲面顶的中部的为曲面顶平板部,所述曲面顶平板部的两侧是固定的曲面部。
所述车体在安装空调机组的位置为平顶,有利于安装空调机组。曲面顶中间为曲面顶平板部两侧为曲面部的形式,最大限度利用了车体在上方的空间。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的鼓形车的车体,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点。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是所述车体在安装水箱的位置的剖视图,安装水箱的位置设置了水箱活顶结构。
图22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水箱活顶结构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23中示出的是图22的A-A剖视图;图24中示出的是图2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25中示出的是图22的B-B剖视图;请参照图22-图2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箱活顶结构300,与车厢顶板410和侧顶板420上的水箱开口相适配,用于遮蔽或打开水箱开口,以便水箱进行加水或储藏水。水箱可采用吊装的方式安装在车厢的中顶板和顶板410之间的间隙内。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箱活顶结构300包括活顶框310和活顶盖320,其中,活顶框310设置在水箱开口内,与水箱开口的侧壁相连接,活顶盖320设置在活顶框31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活顶框310包括沿车厢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活顶框311和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活顶框312,在图3所示的平面内,两个第一活顶框311和两个第二活顶框312首尾相连围成矩形结构。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活顶框311包括第一底面3111和第一侧面3112,其中,第一底面3111平行于车厢宽度方向设置,第一底面311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侧顶板420,第一底面31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侧面3112的第一端,第一侧面3112的第二端的高度小于顶板410的高度,以此保证第一侧面3112和顶板4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容纳活顶盖420;活顶盖320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一侧搭接在第一侧面3112的第二端。
如图25所示,第二活顶框312包括第二底面3121、第二侧面3122和第三侧面3123,其中,第二侧面3122和第三侧面3123分别连接第二底面3121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底面3121、第二侧面3122和第三侧面3123共同围成一个“U”型槽结构,其开口朝向顶板410一侧。第二侧面3122和第三侧面3123的高度小于顶板410的高度,以此保证第三侧面3123和顶板4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容纳活顶盖420。第二侧面3122用于连接顶板410,二者可采用焊接连接等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活顶盖320位于车厢宽度方向的一侧搭接在第三侧面3123上。
通过上述结构连接固定后,活顶盖320的外轮廓与顶板410的外轮廓位于同一平面或弧面内,从而有利于减小车辆运行时的阻力,降低车辆运营能耗,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车辆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乘客乘车体验。
本实施例中,活顶盖420与活顶框410之间优选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以便于打开或关闭活顶盖420。
连接结构可采用任意适宜的方式,例如,活顶盖420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一侧可以卡接在第一侧面3112的第二端上,活顶盖320位于车厢宽度方向的一侧可以卡接在第三侧面3123上。
又如,如图5和图6所示,活顶盖320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一侧伸出第一侧面3112后与第一底面3111固定连接。第二活顶框312内设有连接板3124,连接板3124位于“U”型槽结构内,连接板3124平行于第二底面3121设置,连接板31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侧面3122和第三侧面3123。活顶盖320位于车厢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第三侧面3123后与连接板3124固定连接。
具体的连接固定方式可以为:活顶盖320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一侧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底面3111上设有第一滑道3113,第一滑道3113内设有滑块螺栓,滑块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活顶盖320;活顶盖320位于车厢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连接板3124上设有第二滑道3125,第二滑道3125内设有滑块螺栓,滑块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后连接活顶盖320。
采用上述滑块螺栓的连接方式将活顶盖420和活顶框410进行连接固定,可以使得活顶盖420和活顶框410之间具有一定的安装调节余量,便于活顶盖与活顶框的快速安装与检修。
或者,连接固定方式还可以为:活顶盖320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一侧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底面31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固定孔后将活顶盖320和第一底面3111固定连接;活顶盖320位于车厢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连接板3124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二固定孔后将活顶盖320和连接板3124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可选用螺栓、螺母等结构,并配合垫片进行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活顶盖320位于车厢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321,第一折边321朝向第一底面3111延伸;活顶盖320位于车厢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322,第二折边322朝向连接板3124延伸。通过上述结构,在高度方向上第一折边321的投影与第一侧面3112的投影部分重合,活顶盖320发生脱离时,第一折边321可以抵接在第一侧面3112上,从而可以降低活顶盖320脱离的风险。同理,在高度方向上第二折边322的投影与第三侧面3123的投影部分重合,活顶盖320发生脱离时,第二折边322可以抵接在第三侧面3123上,从而可以降低活顶盖320脱离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活顶盖320与第三侧面3123之间设有密封条330,密封条330包覆在第三侧面3123的外表面上。密封条330配合上述第一折边321和第二折边322共同组成密封结构,第一折边321和第二折边322可以对风量进行缓冲,降低风速,密封条330可以进一步阻止外界空气进入车厢内。
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排水结构以满足车顶的排水要求,具体的,图26中示出的是图2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请继续参照图22、图23和图26。
本实施例中,第一活顶框311可以与车顶上沿车厢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槽相连接,由于第一底面3111的第一端与侧顶板420直接连接,因此第一底面3111与侧顶板420构成一个开放式的排水结构,直接与车厢外侧的环境相连,从而可以将第一活顶框311内的雨水通过侧顶板420直接排至车厢外侧。
第二活顶框312所构成的“U”型槽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活顶框311,由于车厢中部顶板的高度高于两侧,因此第二活顶框312内的水会向两侧的第一活顶框311内流动,通过第一活顶框311排至车厢外侧。此外,如图6所示,安装活顶盖420后,活顶盖320与顶板4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雨水可能通过该间隙进入“U”型槽结构内,因此,本实施例在连接板3124上设有排水孔3126,排水孔3126位于连接板3124的两端,进入“U”型槽结构内的雨水通过排水孔3126排至第二活顶框312中,最终通过第一活顶框311排至车厢外侧。
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活顶盖320朝向车厢的一侧设有防寒层323,防寒层323可选为橡塑海绵等结构,防寒层323的边缘填充在活顶盖320和第三侧面3123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活顶盖320内部形成冷凝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顶板和侧顶板,顶板和侧顶板上设有水箱开口,水箱开口内设有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水箱活顶结构。
本实施例的车厢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水箱活顶结构,因此活顶盖的外轮廓与顶板的外轮廓位于同一平面或弧面内,从而有利于减小车辆运行时的阻力,降低车辆运营能耗,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车辆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乘客乘车体验。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鼓形车的车体。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鼓形车的车体,特征在于,包括侧墙,所述侧墙包括:
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车体内凹陷且在所述车体外凸起,所述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车体内,所述凹陷部的高度为在所述侧墙的窗口下边缘之下;其中,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坐在座椅上乘客的肘部;
上倾斜平板部,所述上倾斜平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固定,且所述上倾斜平板部向所述车体内倾斜;
下倾斜平板部,所述下倾斜平板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固定,且所述下倾斜平板部向所述车体内倾斜;
所述侧墙包括:
侧墙本体;
侧墙顶端C型槽,固定在所述侧墙本体的顶端且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车体内;
其中,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用于安装鼓形车的车顶板,所述车顶板和所述鼓形车的车顶骨架固定为一体;
所述侧墙本体还包括:
外墙板;
侧墙立柱,固定在所述外墙板的内侧;
侧墙纵向梁,所述侧墙纵向梁固定在所述外墙板的内侧;其中,所述侧墙纵向梁的长度方向沿车体的长度方向;
倒L型连接件,所述倒L型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外墙板的内侧,且所述倒L型连接件的横向臂与所述侧墙立柱的顶端平齐,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固定在所述倒L型连接件的横向臂与所述侧墙立柱的顶端之上;
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的外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具有C型槽刨槽;所述外墙板高于所述倒L型连接件的横向臂,且所述外墙板高于所述倒L型连接件的横向臂的部分紧贴固定在所述侧墙顶端C型槽下端的C型槽刨槽处,以保持所述外墙板的外侧面和所述C型槽刨槽的外侧面平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弧形,所述凹陷部的曲率半径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800mm小于等于1200mm;
所述上倾斜平板部是平板结构,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5°;
所述下倾斜平板部是平板结构,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倾斜平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上边缘相切,所述下倾斜平板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凹陷部的下边缘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
纵横梁骨架;
牵枕缓端,固定在所述纵横梁骨架的端部;
槽型的侧梁,所述侧梁固定在所述纵横梁骨架和所述牵枕缓端的侧面且所述侧梁的槽口向内,所述侧墙固定在所述侧梁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侧梁的外立面为倾斜面且与所述下倾斜平板部的外侧面平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立柱是乙型梁;所述侧墙立柱的底端靠近所述外墙板的一端形成豁口;
其中,所述豁口用于保证密封胶的连续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的底端低于所述侧墙立柱的具有豁口的底端,所述侧梁的外立面的上部具有侧梁刨槽;
所述外墙板的底端低于所述侧墙立柱的底端的部分紧贴固定在所述侧梁刨槽处,且遮盖所述平板和所述侧梁固定的位置,所述外墙板的外侧面和所述侧梁的外立面平滑连接;
所述侧梁是槽钢;或者所述侧梁是钢板折弯形成的侧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枕缓端的端部具有内嵌式的电力连接器安装座;
所述车体还包括:
波纹地板,固定在所述纵横梁骨架之上;
平地板,固定在所述牵枕缓端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墙,所述端墙包括端墙骨架,所述端墙骨架两侧的端墙端部支撑柱为封闭断面的端墙端部支撑柱,所述端墙骨架除端墙端部支撑柱以外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的端墙内部支撑结构为开放断面;
其中,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的封闭断面为正方形框,所述端墙内部支撑结构的开放断面为乙型或角型,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的断面形状与所述侧墙的断面保持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内部支撑结构包括门框柱,所述门框柱的断面为长边具有豁口的长方形框;
其中,所述门框柱的豁口用于防腐工具进入对所述门框柱的内部进行防腐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柱是两个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之间;
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的外侧面具有端墙端部支撑柱刨槽,所述门框柱的外侧面具有门框柱刨槽;
所述端墙还包括端墙板,所述端墙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刨槽和所述门框柱刨槽处,使得所述端墙的外侧面是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紧绳吊环,设置在所述端墙的外侧面;
裙板,固定在所述侧梁之下,所述裙板为曲面并向内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和所述端墙固定在所述底架之上时,所述侧墙与所述端墙之间预留调修间隙;
所述车体还包括侧墙端墙连接板,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的一侧板面与所述侧墙固定,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端墙固定,以通过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墙与所述端墙;
其中,所述侧墙的侧墙纵向梁和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是乙型梁,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和所述侧墙的侧墙纵向梁部分重叠设置,所述侧墙端墙连接板未重叠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端墙端部支撑柱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在安装空调机组的位置为平顶,所述车体在客室位置为曲面顶;
其中,所述曲面顶的中部为曲面顶平板部,所述曲面顶平板部的两侧是固定的曲面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71955.7A CN112537328B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71955.7A CN112537328B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7328A CN112537328A (zh) | 2021-03-23 |
CN112537328B true CN112537328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502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71955.7A Active CN112537328B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373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1010A (zh) * | 2021-06-24 | 2021-09-10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
CN113335321B (zh) * | 2021-07-23 | 2024-05-28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可搭配组合的铝合金地铁车体型材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79872Y (zh) * | 2007-12-20 | 2009-01-14 |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车体结构 |
CN203078530U (zh) * | 2013-01-31 | 2013-07-24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轨道车辆车体 |
CN106250620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车体设计方法及装置 |
CN207481903U (zh) * | 2017-10-27 | 2018-06-12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CN109094590A (zh) * | 2018-08-21 | 2018-12-28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大视野悬挂式单轨车体结构 |
CN109866789A (zh) * | 2019-03-22 | 2019-06-11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50628A1 (ja) * | 2012-04-05 | 2013-10-10 |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 鉄道車両 |
-
2020
- 2020-12-15 CN CN202011471955.7A patent/CN1125373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79872Y (zh) * | 2007-12-20 | 2009-01-14 |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车体结构 |
CN203078530U (zh) * | 2013-01-31 | 2013-07-24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轨道车辆车体 |
CN106250620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车体设计方法及装置 |
CN207481903U (zh) * | 2017-10-27 | 2018-06-12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CN109094590A (zh) * | 2018-08-21 | 2018-12-28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大视野悬挂式单轨车体结构 |
CN109866789A (zh) * | 2019-03-22 | 2019-06-11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7328A (zh) | 2021-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733096A (en) | Unit body fram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
CN112537328B (zh) |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 |
US9592856B2 (en) |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4651470A (en) | Vehicle door structure having plastic door panel | |
US4582357A (en) | Guide rail structure for an automotive sliding door | |
US6213536B1 (en) | Sealing device for at least one frameless window of a motor vehicle | |
US11192593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11192591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107972739B (zh) | 车辆车顶框架构造 | |
CN112896323B (zh) |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 |
US20170259854A1 (en) | Van construction | |
JP5387323B2 (ja) | 車両の車体構造 | |
CN103204185B (zh) | 一种货车车厢 | |
JP5062886B2 (ja) | 車両の車体構造 | |
CN115771536B (zh) | 一种导轨式胶轮捷运系统车体结构 | |
US2978995A (en) | Wall structure, particularly for railway cars | |
US1953991A (en) | Bus body | |
CN112537325B (zh) | 水箱活顶结构、车厢及轨道车辆 | |
CN111098937A (zh) |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 |
CN210971060U (zh) | 轨道车辆 | |
JP5970286B2 (ja) | 鉄道車両用のドア構造 | |
CN110126597A (zh) | 车辆用车门面板构造 | |
CN109109882B (zh) |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 |
JPS629135Y2 (zh) | ||
US11472272B2 (en) | Vehicle entrance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