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1060U - 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1060U
CN210971060U CN201921258905.3U CN201921258905U CN210971060U CN 210971060 U CN210971060 U CN 210971060U CN 201921258905 U CN201921258905 U CN 201921258905U CN 210971060 U CN210971060 U CN 210971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late
rail vehicle
side plat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89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丹玲
李坤周
卢炳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Jining BYD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Jining BY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Jining BY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89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1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1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1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100)和设置于所述车体(100)前端的头罩(200),所述车体(100)包括车体外饰板、车体骨架(10)和车体底架(20),所述车体底架(20)分别连接在所述车体外饰板和所述头罩(200)的下端,所述车体骨架(10)前端固定于所述头罩(200),所述外饰板安装并支撑在所述车体骨架(10)的外侧,所述头罩(200)为一体成型件,所述车体外饰板由多个单独的外饰板部件构造而成且该多个所述外饰板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车体骨架(10)上。该轨道车辆能够具有丰富的造型且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轨道交通车辆车身结构,绝大部分为挤压铝合金型材拼焊加工而成。底架地板通过挤压成型,然后拼焊而成,最后组装焊接至车体骨架上。两侧侧墙板利用模具挤压而成,组装焊接至车体骨架上。车顶板采用铝合金型材,与侧墙板以及骨架焊接固定,完成整车车身结构。
采用此种铝合金型材拼焊工艺,只能适用于车身断面一致的情况下,当需要设计特殊结构的车身造型,例如需要具有三维凹面或是凸面特征时,此时无法利用铝合金型材拼焊而成。另外,由于车身各部分之间采用焊接相连,存在焊接变形,一定程度上会对整车尺寸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能够具有丰富的造型且不易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的头罩,所述车体包括车体外饰板、车体骨架和车体底架,所述车体底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体外饰板和所述头罩的下端,所述车体骨架前端固定于所述头罩,所述车体外饰板安装并支撑在所述车体骨架的外侧,所述头罩为一体成型件,所述车体外饰板由多个单独的外饰板部件构造而成且多个所述外饰板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车体骨架上。
由于头罩为一体成型件,使其能够满足复杂外形轮廓设计,例如形成无规律曲面,或带有明显凹槽特征等造型。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车体的外饰板之间焊接相连的连接方式,在本申请中,外饰板的各个外饰板部件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体骨架上且彼此之间不采用焊接,减弱了焊接变形对于整车尺寸的影响,整车安全系数高,同时可简化装配。
可选地,所述车体外饰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车体底架构造成箱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头罩、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均为FPR 件。
可选地,所述左侧板包括相连的左侧板水平部和左侧板竖直部,所述左侧板水平部与所述顶板的左侧相连,所述左侧板竖直部的下端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所述右侧板包括相连的右侧板水平部和右侧板竖直部,所述右侧板水平部与所述顶板的右侧相连,所述右侧板竖直部的下端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
可选地,所述顶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前侧与所述头罩相连,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水平部的前端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水平部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相连,所述第三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水平部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相连。
可选地,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用于安装天窗玻璃总成的顶部安装口,所述顶部安装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的第一顶部安装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之间的第二顶部安装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部安装口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头罩上,所述第一顶部安装口的后端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前端面,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后端面,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顶板的前端面,并且,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的左右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左侧板水平部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上。
可选地,所述顶部安装口还包括位于所述头罩的顶壁上的第三顶部安装口,所述第一顶部安装口、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及所述第三顶部安装口的宽度相等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可选地,所述车体骨架包括至少两条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车体骨架,所述顶部安装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一车体骨架,并且所述第一车体骨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天窗玻璃总成的第一安装止口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止口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骨架上的第一 L形件,所述第一L形件的竖直部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骨架上,所述第一L 形件的水平部伸出至所述顶部安装口内,所述头罩和所述车体外饰板上设置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覆盖在所述第一L形件的水平部上,所述天窗玻璃总成布置在所述第一沉台上。
可选地,所述天窗玻璃总成粘接在所述第一沉台的底壁上且所述天窗玻璃总成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沉台的侧壁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轨道车辆包括用于安装侧面玻璃总成的侧部安装口,所述侧部安装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头罩的左右侧壁上的第一侧部安装口、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的第二侧部安装口,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左侧或右侧壁上,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且位于所述车体底架两侧的车体侧墙板,所述车体骨架还包括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侧壁上的第二车体骨架,所述车体侧墙版的上端及所述第二车体骨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侧面玻璃总成的第二安装止口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止口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骨架或所述车体侧墙板上的第二L形件,所述第二L形件的水平部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骨架或所述车体侧墙板上,所述第二L形件的竖直部伸出至所述侧部安装口内,所述头罩、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沉台,所述第二沉台覆盖在所述第二L形件的竖直部上。
可选地,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下侧板和用于安装车门的门框,所述门框位于所述头罩和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之间,且由所述头罩、所述顶板、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下侧板所限定,所述车体骨架还包括第三车体骨架,所述门框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车体骨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伸入到所述门框内,所述头罩、所述顶板、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三沉台,所述第三沉台覆盖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罩上的左灯罩和右灯罩,所述头罩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所述左灯罩的左灯罩安装沉台和用于安装所述右灯罩的右灯罩安装沉台,所述左灯罩和所述右灯罩分别粘接在所述左灯罩安装沉台和所述右灯罩安装沉台内。
可选地,所述车体外饰板的相邻两个所述外饰板部件之间的缝隙内设置有填充部。
可选地,所述头罩、所述车体外饰板与所述车体底架之间采用粘接密封相连。
可选地,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的车体后端墙板,所示车体外饰板后端与所述车体后端墙板之间粘接相连,所述头罩和所述车体外饰板的下端通过密封连接板与所述车体底架搭接并密封相连。
在本公开提供的轨道车辆中,头罩为一体成型件,例如为模压成型或真空袋压成型件,制动工艺简单,能够满足复杂外形轮廓设计,例如形成无规律曲面,或带有明显凹槽特征等造型,且可使得头罩整体厚度较小,重量轻,符合现代流线型车头趋势。另外,由于车体外饰板拆分为多个单独的外饰板部件,简化了加工工艺,且能够根据轮廓需求设计具体的车体结构特征。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车体的外饰板之间焊接相连的连接方式,在本申请中,车体外饰板的各个外饰板部件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体骨架上且彼此之间不采用焊接,减弱了焊接变形对于整车尺寸的影响,整车安全系数高,同时可简化装配。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横向断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顶部安装口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天窗玻璃总成;
图7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侧部安装口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侧面玻璃总成;
图8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门框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头罩与左灯罩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侧壁与车体后端墙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头罩与车体底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侧壁与车体底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A部分的头罩与下侧板的装配的剖视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10-车体骨架;11-第一车体骨架;12-第二车体骨架;13-第三车体骨架;20-车体底架;31-左侧板;311-左侧板水平部;312-左侧板竖直部; 32-右侧板;321-右侧板水平部;33-顶板;331-第一顶板;332-第二顶板;333- 第三顶板;41-第一顶部安装口;41-第二顶部安装口;43-第三顶部安装口; 51-第一L形件;511-第一L形件的竖直部;512-第一L形件的水平部;52- 第二L形件;521-第二L形件的竖直部;522-第一L形件的水平部;61-第一沉台;611-第一沉台的底壁;612-第一沉台的侧壁;62-第二沉台;621-第二沉台的底壁;622-第二沉台的侧壁;63-第三沉台;71-第一侧部安装口; 72-第二侧部安装口;81-车体侧墙板;82-车体后端墙板;90-下侧板;200- 头罩;201-左灯罩安装沉台;202-右灯罩安装沉台;203-连接沉台;210-左灯罩;220-右灯罩;230-逃生门面罩;240-逃生门玻璃;250-凹槽特征;260- 左挡风玻璃;270-右挡风玻璃;300-天窗玻璃总成;400-侧面玻璃总成;500- 门框;510-支撑板;610-前部密封连接板;620-侧部密封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与轨道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意思相同。具体地,对于轨道车辆而言,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头罩所在的方位为前,车体所在方位为后。另外,“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包括车体100和设置于车体100前端的头罩200。其中,车体100 包括车体外饰板、车体骨架10和车体底架20,车体底架20分别连接在车体外饰板和头罩200的下端,即,头罩200和车体外饰板共用车体底架20作为地板。车体骨架10前端固定于头罩200,车体外饰板安装并支撑在车体骨架10的外侧,头罩200为一体成型件,车体外饰板由多个单独的外饰板部件构造而成且该多个外饰板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例如铆钉)固定在车体骨架10上。这里,车体骨架10主要用于固定车体外饰板和车体内饰板(图中未示出)。
在本公开提供的轨道车辆中,头罩200为一体成型件,例如为模压成型或真空袋压成型件,制动工艺简单,能够满足复杂外形轮廓设计,例如形成无规律曲面,或带有如图1所示的凹槽特征250等造型,且可使得头罩200 整体厚度较小,重量轻,符合现代流线型车头趋势。另外,由于车体外饰板拆分为多个单独的外饰板部件,简化了加工工艺,且能够根据轮廓需求设计具体的车体结构特征。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车体的外饰板之间焊接相连的连接方式,在本申请中,车体外饰板的各个外饰板部件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体骨架10上且彼此之间不采用焊接,减弱了焊接变形对于整车尺寸的影响,整车安全系数高,同时可简化装配。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方式中,车体外饰板可包括左侧板 31、右侧板32和顶板33。左侧板31、右侧板32、顶板33、以及车体底架 20构造成箱体结构。而且,可选地,头罩200、左侧板31、右侧板32、以及顶板33均为FPR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FRP密度约为1.85g/cm3, 而铝的密度为2.7g/cm3。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铝型材板,本申请的FRP制成的车体外饰板在满足强度等同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减轻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能够提高整车能耗比。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左侧板31、右侧板32、顶板33等外饰板的材质不作限制,除了上述的FPR材料,还可采用其他任意适当的材料,例如环氧树脂等。
其中,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左侧板31可包括相连的左侧板水平部311和左侧板竖直部312。左侧板水平部311与顶板33 的左侧相连,左侧板竖直部312的下端与车体底架20相连。右侧板32包括相连的右侧板水平部321和右侧板竖直部,右侧板水平部321与顶板33的右侧相连,右侧板竖直部322的下端与车体底架20相连。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板31、右侧板32与顶板33相接的部分均位于轨道车辆的顶侧,这样,便于侧板与顶板33之间的组装,而且便于侧板、顶板33组装完成后的后续工艺,例如便于完成在侧板、顶板33之间的缝隙位置填充树脂。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也可以只包括竖直部分,在各自的上端与顶板相交。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顶板33可包括从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和第三顶板33。其中,第一顶板31 的前侧与头罩200相连,第一顶板31的后侧分别与左侧板水平部311的前端和右侧板水平部321的前端相连,第二顶板3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板水平部311和右侧板水平部321相连,第三顶板3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板水平部311和右侧板水平部321相连。并且,轨道车辆还包括用于安装天窗玻璃总成300的顶部安装口,顶部安装口包括位于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 32之间的第一顶部安装口41、以及位于第二顶板32与第三顶板33之间的第二顶部安装口42。通过设置多个天窗玻璃,能够增大车辆的透光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顶部安装口41的前端可延伸到头罩200 上,第一顶部安装口41的后端贯穿第一顶板31并延伸至第二顶板32的前端面,第二顶部安装口42的前端延伸至第二顶板32的后端面,第二顶部安装口42的后端延伸至第三顶板33的前端面,并且,第二顶部安装口42的左右端分别延伸至左侧板水平部311和右侧板水平部321上。即,第一顶部安装口41由头罩200、第一顶板31、左侧板水平部311、右侧板水平部321、第二顶板32合围而成。第二顶部安装口42由第二顶板32、左侧板水平部 311、右侧板水平部321、第三顶板33合围而成。
另外,如图3所示,顶部安装口还可包括位于头罩200的顶壁上的第三顶部安装口43。第三顶部安装口43、第一顶部安装口41和第二顶部安装口 42的宽度相等且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车体骨架10包括至少两条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车体骨架11,顶部安装口(包括第一顶部安装口41、第二顶部安装口42、第三顶部安装口4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一车体骨架11,并且第一车体骨架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天窗玻璃总成300的第一安装止口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同一条第一车体骨架11 上可同时对应上述三个顶部安装口,能够较少零件的使用,有利于轨道车辆的轻量化。
在本公中,可以理解的是,天窗玻璃总成300及对应的顶部安装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公开对比不作限制。另外,对上述的第一顶部安装口41、第二顶部安装口42、第三顶部安装口43的尺寸以及位置布置关系也不作限制,三者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可以对齐布置,也可以错位布置。
在本公开中,如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止口结构包括固定(例如焊接)在第一车体骨架11上的第一L形件51,第一L 形件51的竖直部511固定在第一车体骨架11上,第一L形件51的水平部 512伸出至顶部安装口内,即,上述三个顶部安装口对应位置都设置有第一 L形件51。头罩200和车体外饰板上设置有第一沉台61,第一沉台61覆盖在第一L形件51的水平部512上,天窗玻璃总成300布置在第一沉台61上。具体地,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三顶板33、左侧板水平部311、右侧板水平部321上均设置有第一沉台61。在本实施方式中,车体外饰板形成沉台结构,便于安装天窗玻璃总成300。第一L形件51通过仿形第一沉台 61的翻边轮廓,结构简单且能提供足够的安装强度。节省了材料,有利于轨道车辆的轻量化。另外,第一车体骨架11以及第一L形件51均被车体外饰板覆盖,使得第一安装止口结构部外露,保证了美观性。
可选地,第一L形件51可采用铝合金制成,以在满足强度性能要求的同时达到减重效果。可选地,第一L形件51采用厚度为3mm或5mm的铝板。成本低、重量轻且市场上容易找到。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天窗玻璃总成300可粘接在第一沉台61 的底壁611上且天窗玻璃总成300的周缘与第一沉台61的侧壁612密封连接。沉台结构能够预留结构胶粘接面积,保证了粘接强度需求。由于采用玻璃胶进行密封处理,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又满足密封作用。另外,天窗玻璃总成300还可采用例如卡接、螺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一沉台61上。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设计第车体一骨架11的结构,可使得车体外饰板(左侧板31、右侧板32、顶板33)的第一沉台61 直接由第一车体骨架11支撑。
在本公开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车辆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侧面玻璃总成400。对应地,轨道车辆还包括用于安装侧面玻璃总成400的侧部安装口,侧部安装口可包括设置在头罩200左右侧壁上的第一侧部安装口71、以及分别设置在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上的第二侧部安装口72。在轨道车辆的左侧或右侧壁上,轨道车辆还包括与车体底架20相连且位于车体底架20两侧的车体侧墙板81,车体骨架10还包括沿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轨道车辆侧壁(包括头罩200的侧壁和车体的侧壁)上的第二车体骨架12,车体侧墙版的上端及第二车体骨架1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侧面玻璃总成400 的第二安装止口结构。
这里,为了简化结构,第二安装止口结构可与第一止口安装结构相似。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安装止口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二车体骨架12或车体侧墙板81上的第二L形件52,第二L形件52的水平部522固定在第二车体骨架12或车体侧墙板81上,第二L形件52的竖直部521伸出至侧部安装口(包括第一侧部安装口71和第二侧部安装口72)内,头罩200、左侧板31、右侧板32上设置有第二沉台62,第二沉台62覆盖在第二L形件 52的竖直部5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车体外饰板形成沉台结构,便于安装天窗玻璃总成300。第二L形件52通过仿形第二沉台的翻边轮廓,结构简单且能提供足够的安装强度,节省了材料,有利于轻量化发展。另外,第二车体骨架12、车体侧墙板81、以及第二L形件52均被车体外饰板覆盖,使得第一安装止口结构不外露,保证了美观性。
同样,第二L形件52可采用铝合金制成,可采用3mm或5mm的铝板。
安装时,侧面玻璃总成400可粘接在第二沉台62的底壁621(如图7 所示的竖直方向的壁)上且侧面玻璃总成400的周缘与第二沉台的侧壁622 (如图7所示的水平方向的壁)密封连接。沉台结构能够预留结构胶粘接面积,保证了粘接强度需求。由于采用玻璃胶进行密封处理,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又满足密封作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侧面玻璃总成400可采用例如卡接、螺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二沉台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中,轨道车辆还包括下侧板90和用于安装车门的门框500。门框500位于头罩200和左侧板31或右侧板32之间,且由头罩200、顶板33、左侧板31或右侧板32、以及下侧板90所限定。其中,门框500结构可与第一安装止口结构和第二安装止口结构安装结构类似。具体地,如图8所示,车体骨架10还包括第三车体骨架13,门框500包括固定在第三车体骨架13上的支撑板510,支撑板510伸入到门框500内,头罩200、顶板33、左侧板31或右侧板32、下侧板90上设置有第三沉台63,第三沉台63覆盖在支撑板5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车体外饰板形成沉台结构,便于安装车门。支撑板510结构简单且能提供足够的安装强度,节省了材料,有利于轻量化发展。另外,第三车体骨架13以及支撑板510均被车体外饰板覆盖,使得第三安装止口结构不外露,保证了美观性。
如图1、图4和图9所示,在本公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轨道车辆还包括设置在头罩200上的左灯罩210和右灯罩220,头罩200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左灯罩的左灯罩210安装沉台201和用于安装右灯罩220的右灯罩安装沉台202,左灯罩210和右灯罩220分别粘接在左灯罩安装沉台201和右灯罩安装沉台202内。采用粘接,安装可靠方便。具体安装时,左灯罩210(右灯罩220)与左灯罩安装沉台201(右灯罩安装沉台202)之间,可预留出 2mm的打胶余量。同时,右灯罩210、左灯罩220与头罩200之间可预留-5mm 左右面差(灯罩凹陷在头罩200的内),以满足装配调节,避免灯罩凸出头罩200的外壁。另外,灯罩可采用PC板,以满足大灯透光率要求。
此外,如图4所示,头罩200上还可设置有逃生门面罩230与安装于逃生门面罩230上的逃生门玻璃240,逃生门面罩230可通过铰链固定于车体骨架10上面。逃生门关闭状态时搭在头罩200的翻边上且逃生门与头罩200 上的安装逃生门的门洞之间通过橡胶密封条密封,防止雨水空气等进入车内。另外,如图4所示,头罩200还包括左挡风玻璃260和右挡风玻璃270。
在本公开中,可在车体外饰板的多个外饰板部件连接部位的缝隙内设置填充部,例如在顶板与左侧板31和右侧板之间的缝隙中均填充树脂,一方面可以增加外饰板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在喷涂之后车体外饰板整体表面光整连续,无分缝等外观影响因素,保证了车辆的美观性。
在本公开中,顶板33、左侧板31、右侧板32、下侧板90的制作工艺可与头罩200的相同,采用模具成型,能够满足复杂外形轮廓需求,且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能够很好地满足装配需求。
在本公开中,头罩200、车体外饰板与车体底架20之间可采用粘接密封相连。采用粘接(如采用结构胶相连),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应力集中情况,同时装配过程中无预应力,不会造成结构胶固化之后受到剪切力作用,有效地保证了粘接强度,保证轨道车辆整车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0所示,轨道车辆还包括与车体底架20相连的车体后端墙板82,所示车体外饰板后端与车体后端墙板82之间粘接相连,头罩200和车体外饰板的下端通过密封连接板与车体底架20搭接并密封相连。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右侧板、左侧板31、第三顶板33与车体后端墙板采用粘接密封相连。如图11所示,在轨道车辆的前端,头罩200 前端采用前部密封连接板610与车体底架20粘接以形成密封连接。如图12 所示,在轨道车辆的侧部,头罩200、下侧板90、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与车体底架20之间采用侧部密封连接板620与车体底架20形成密封连接。前部密封连接板610和侧部密封连接板620围成环绕车体底架20的密封连接板。可选地,前部密封连接板610和侧部密封连接板620可采用厚度约为3mm 铝板,成本低、重量轻且市场上容易找到。
需要注意的是,装配时,在轨道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如图10所示,可在车体后端墙板与外饰板之间预留出于10mm的间隙,以用于调整整车车身方向(即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公差以及预留出粘接打胶空间。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干涉现象,在轨道车辆的高度方向,前部密封连接板610和侧部密封连接板620的上表面与车体底架20的下表面之间可预留出一定的间隙,装配到位时,可采用结构胶将底架密封板与车体底架20密封连接。
此外,如图13所示,在头罩200与下侧板90配合处,两者可采用粘接。头罩200上设置有连接沉台203,以与下侧板90搭接配合。装配过程中,可预留出约3mm打胶量,利用结构胶进行粘接固定,同时利用夹具夹紧,保证粘接强度以及装配外观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的头罩,所述车体包括车体外饰板、车体骨架和车体底架,所述车体底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体外饰板和所述头罩的下端,所述车体骨架前端固定于所述头罩,所述车体外饰板安装并支撑在所述车体骨架的外侧,所述头罩为一体成型件,所述车体外饰板由多个单独的外饰板部件构造而成且多个所述外饰板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车体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外饰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车体底架构造成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均为FPR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包括相连的左侧板水平部和左侧板竖直部,所述左侧板水平部与所述顶板的左侧相连,所述左侧板竖直部的下端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所述右侧板包括相连的右侧板水平部和右侧板竖直部,所述右侧板水平部与所述顶板的右侧相连,所述右侧板竖直部的下端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前侧与所述头罩相连,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水平部的前端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水平部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相连,所述第三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水平部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用于安装天窗玻璃总成的顶部安装口,所述顶部安装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的第一顶部安装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之间的第二顶部安装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安装口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头罩上,所述第一顶部安装口的后端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前端面,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后端面,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顶板的前端面,并且,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的左右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左侧板水平部和所述右侧板水平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安装口还包括位于所述头罩的顶壁上的第三顶部安装口,所述第一顶部安装口、所述第二顶部安装口及所述第三顶部安装口的宽度相等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骨架包括至少两条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车体骨架,所述顶部安装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一车体骨架,并且所述第一车体骨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天窗玻璃总成的第一安装止口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止口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骨架上的第一L形件,所述第一L形件的竖直部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骨架上,所述第一L形件的水平部伸出至所述顶部安装口内,所述头罩和所述车体外饰板上设置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覆盖在所述第一L形件的水平部上,所述天窗玻璃总成布置在所述第一沉台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玻璃总成粘接在所述第一沉台的底壁上且所述天窗玻璃总成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沉台的侧壁密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包括用于安装侧面玻璃总成的侧部安装口,所述侧部安装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头罩的左右侧壁上的第一侧部安装口、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的第二侧部安装口,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左侧或右侧壁上,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且位于所述车体底架两侧的车体侧墙板,所述车体骨架还包括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侧壁上的第二车体骨架,所述车体侧墙版的上端及所述第二车体骨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侧面玻璃总成的第二安装止口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止口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骨架或所述车体侧墙板上的第二L形件,所述第二L形件的水平部固定在所述第二车体骨架或所述车体侧墙板上,所述第二L形件的竖直部伸出至所述侧部安装口内,所述头罩、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沉台,所述第二沉台覆盖在所述第二L形件的竖直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下侧板和用于安装车门的门框,所述门框位于所述头罩和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之间,且由所述头罩、所述顶板、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下侧板所限定,所述车体骨架还包括第三车体骨架,所述门框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车体骨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伸入到所述门框内,所述头罩、所述顶板、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三沉台,所述第三沉台覆盖在所述支撑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罩上的左灯罩和右灯罩,所述头罩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所述左灯罩的左灯罩安装沉台和用于安装所述右灯罩的右灯罩安装沉台,所述左灯罩和所述右灯罩分别粘接在所述左灯罩安装沉台和所述右灯罩安装沉台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外饰板的相邻两个所述外饰板部件之间的缝隙内设置有填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所述车体外饰板与所述车体底架之间采用粘接密封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相连的车体后端墙板,所示车体外饰板后端与所述车体后端墙板之间粘接相连,所述头罩和所述车体外饰板的下端通过密封连接板与所述车体底架搭接并密封相连。
CN201921258905.3U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车辆 Active CN210971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8905.3U CN210971060U (zh)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8905.3U CN210971060U (zh)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1060U true CN210971060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8905.3U Active CN210971060U (zh)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1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85024A1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US8567841B2 (en) Motor vehicle trunk lid
CN204774508U (zh)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US6659538B2 (en) Hatchback for an automobile
CN107985034A (zh) 车辆的注塑尾门及车辆
CN112537328B (zh) 一种鼓形车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0971060U (zh) 轨道车辆
CN104010924A (zh) 车身侧部构造
CN112896323A (zh)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CN20597151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顶横梁总成
CN109263725B (zh) 车辆及其车顶模块
US5954389A (en) Reinforced front part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cabins/bodies for vehicles
CN210822234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
CN210283857U (zh) 一种汽车背门结构
CN111890891A (zh) 一种副驾带观察窗的重卡车门总成
CA2302978A1 (en) Device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evice
CN115384635B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高顶顶盖结构
CN110962761A (zh) 一种窗下框装饰件及车辆
KR20150117648A (ko) 중공체를 한정하는, 플라스틱 재료로부터 만들어진 개방 패널 구조물
CN219134313U (zh) 后顶横梁安装结构及包括该后顶横梁安装结构的车辆
CN220662637U (zh) 侧围外板加强结构
JPH09301224A (ja) 車体のルーフ構造
RU194135U1 (ru) Каби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8198266U (zh) 轨道车辆的车顶结构
CN215097838U (zh) 机罩内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