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4817U -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4817U
CN216624817U CN202220981345.XU CN202220981345U CN216624817U CN 216624817 U CN216624817 U CN 216624817U CN 202220981345 U CN202220981345 U CN 202220981345U CN 216624817 U CN216624817 U CN 216624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m
support arms
side wall
groo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13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伟
江斌
刘跃
顾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13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4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4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4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导电件包括弹性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之间包括有分隔间隙;两个支臂背离弹性部的端部形成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两个支臂中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面上包括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位于两个支臂相背离的侧壁面上;凹槽结构被配置为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三接触端。本实用新型可使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形成稳定有效的接触导通状态,阻抗小可承载电流更大,第一连接部提供有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仿形的结构,接触时可自动调节接触位置,导电件第一连接部不会发生过压现象,提高测试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Description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在出厂前需要对其各个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一般是通过导电件将被测产品与测试设备导通,通过测试设备输出待测信号并接收待测产品反馈的信息,以确认待测产品是否存在不良之处。
目前的导电件与被测产品接触面积较小,接触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差,阻抗大,无法实现通过较大电流,且容易划伤产品,导通性无法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件,通过对导电件结构的改进,提升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的电接触以及导通性能,避免过压对导电件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以获得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更佳的导通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
能够沿Y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位于弹性部一端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
位于弹性部另一端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第二连接部用以电性连接测试基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之间包括有分隔间隙;
两个支臂背离弹性部的端部形成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
两个支臂中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面上包括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两个支臂相背离的侧壁面上;所述凹槽结构被配置为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形成第三接触端。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中的一个支臂上包括有所述凹槽结构,该包括有凹槽结构的支臂的端部的端面突出于另一支臂的端部的端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凹槽结构为支臂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部,该凹槽部的边缘与支臂侧壁面之间包括有过渡结构。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凹槽结构Z方向延伸且贯穿支臂两端侧壁。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分隔间隙呈水滴状结构。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两个所述支臂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上包括有限位台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两个所述支臂背离弹性部的端部侧壁面上包括有导向面;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于所述导向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导通结构,所述电导通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件,所述电导通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被测产品上的电接触件;
所述电接触件包括有容纳两个所述支臂的端部的容腔;所述电接触件包括有与两个支臂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电性接触的第一结构部,以及用以与凹槽结构电性接触的第二结构部。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电接触件包括底壁以及至少两相对的侧壁,所述电接触件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一结构部,所述第二结构部形成于电接触件的一个侧壁;包括有第二结构部的电接触件的侧壁可在X方向上挠曲。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电接触件的另一个侧壁的内壁上包括有直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电件的结构改进,可使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形成稳定有效的接触导通状态,阻抗小可承载电流更大,第一连接部提供有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仿形的结构,接触时可自动调节接触位置,导电件第一连接部不会发生过压现象,以保障与产品间的有效接触,提高测试的稳定性及准确性,避免产品损伤。
电连接导通时,导电件第一连接部具有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多点接触结构,在被测产品定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并保证被测产品的电接触件与导电件第一连接部之间有效导正且接触,以保障连接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提高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一个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导电件第一连接部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件第一连接部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再一个实施例的导电件第一连接部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c示出又一个实施例的导电件第一连接部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一个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导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如图4所示电导通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导电件的板面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导电件的延伸方向为Y方向,与X、Y方向垂直的导电件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主要用以将被测产品与测试基板之间电性导通连接,以对产品各个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确认待测产品是否存在不良之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以获得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更佳的导通性能。
首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件,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件1包括能够沿Y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部11;位于弹性部11一端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以及位于弹性部11另一端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2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第二连接部13用以电性连接测试基板。所述导电件1包括但不限于为呈扁平状的一体成型结构,可简化结构组成及装配工艺,提高电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保证连接的有效性,同时提高导电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部11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弯曲部呈在Y方向交替连续的蜿蜒形状,即所述弹性部11能够沿着Y方向伸缩。具体地,所述弹性部11由至少一个U型件或C型件首尾相接组成,在外力作用下,所述U型件或C型件的开口端收缩。通过U型件或C型件首尾相接形成S型结构的弹性部11,在其延伸方向上,弹性部11的宽度相等,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11的宽度还可为规律性变化,如逐渐增加和/或逐渐减小,或间断性增加或减小等,具体不做限制,且弹性部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制。此外,在弹性部的宽度方向上包括有贯通孔,该贯通孔111在弹性部11厚度方向即Z方向上贯通,并且沿着弹性部11的蜿蜒形状而延伸,由此,可提高弹性部11的弹簧特性。可选地,所述贯通孔也可为一条或多条,沿贯通孔延伸方向间断或连续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之间包括有分隔间隙。两个支臂背离弹性部的端部形成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可形成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接触的两个接触端,结合图4或者图5所示。此外,与现有技术不同的,两个支臂中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面上包括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两个支臂相背离的侧壁面上;所述凹槽结构被配置为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形成第三接触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电件的结构改进,可使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形成稳定有效的至少三个电接触点,任一电接触点的接触不良不会影响导电件与被测产品间的接触导通状态。此外,多个电接触点的设计可减少二者间的阻抗,承载更大电流,第一连接部提供有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仿形的结构,接触时可自动调节接触位置,导电件第一连接部不会发生过压现象,以保障与产品间的有效接触,提高测试的稳定性及准确性,避免产品损伤。
另外电连接导通时,导电件第一连接部具有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多点接触结构,在被测产品定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并保证被测产品的电接触件与导电件第一连接部之间有效导正且接触,以保障连接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提高测试精度。
为了便于阐述所述导电件1,结合图中所示的,两个支臂分别以第一支臂121和第二支臂122进行描述,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第一支臂121以及第二支臂122,第一支臂121与第二支臂122之间形成有分隔间隙123。所述第一支臂121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成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端,所述第二支臂122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成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二接触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1包括有一个凹槽结构14,凹槽结构14作为导电件1与被测产品接触的第三接触端,所述凹槽结构14形成于所述第一支臂121的背离第二支臂122的侧壁面。特别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1中,两个所述支臂可在X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挠曲,即所述第一支臂121以及第二支臂122可在X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挠曲。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不限于第一支臂121以及第二支臂122均能够挠曲,只要至少包括有凹槽结构14一方的支臂能够挠曲即可,即图中所示的第一支臂121至少能够挠曲,由此能够在第一支臂121以插接方式插入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时,能够使凹槽结构14作为第三接触端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接触导通。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臂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为圆头,即第一支臂121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为圆头,第二支臂122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也为圆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支臂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也可如图3a、图3b、图3c所示的为齿形头、尖头或者平头,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支臂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也可为其它适用的形状。第一支臂121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与第二支臂122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状可以一样也可不一样。此外,所述第二连接部13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形成有用以电性连接测试基板的电接触端131,该电接触端131可以为一个也可为多个,电接触端131的端部形状可为圆头、齿形头、尖头、平头或者其它适用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出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一个支臂上包括有所述凹槽结构,该包括有凹槽结构的支臂的端部的端面突出于另一支臂的端部的端面。具体地,所述凹槽结构14形成于所述第一支臂121的背离第二支臂122的侧壁面,当第一支臂121与第二支臂122以Y方向为轴对称设置时,可以理解为包括凹槽结构14的第一支臂121的长度在Y方向上长于第二支臂122的长度。结合本实施例附图4、图5所示,当第一支臂121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接触时,第一支臂121在受到挤压挠曲时,第一支臂121的端部端面与第二支臂122的端部端面可处于同一平面内,由此能够同时作为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同时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如果第一支臂121在受到挤压挠曲时,第一支臂121的端部的端面凸出或低于第二支臂122的端部的端面,会导致第二支臂122的端部的端面或第一支臂121的端部的端面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之间接触不良或者不接触,影响测试效果。图5中所体现的实线部分表示为第一支臂121的初始位置,虚线部分表示为凹槽结构14作为第三接触端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接触后第一支臂121的挠曲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结构14为第一支臂121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部,该凹槽部的边缘与第一支臂121侧壁面之间包括有过渡结构。利用过渡结构可使第一支臂121侧壁面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之间仿形,二者之间接触时落位更加容易。
在一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4沿Z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一支臂121两端侧壁。其优势在于,第一支臂121侧壁面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在Z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对接适配性好,Z方向上导电件1的支臂与待测产品电接触件之间对位时可自动调节位置,容错率高,提高接触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分隔间隙123呈水滴状结构。该分隔间隙123包括有位于靠近第一支臂121与第二支臂122所形成开口位置处的窄径部,以及位于靠近弹性部11位置处的扩径部;所述扩径部包括有圆弧状的封闭端。如此设计能够减少第一支臂121与第二支臂122在挠曲时应力集中,避免第一支臂121以及第二支臂122受力时折断损坏。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支臂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上包括有限位台面。具体地,所述凹槽结构14形成于第一支臂121上,所述第二支臂122的背离第一支臂121的侧壁面上包括有限位台面15,所述限位台面15当导电件1被收纳于导电件型芯组件中时,限位台面15用以定位固定所述导电件1在导电件型芯组件内的位置。可选地,限位台面15可以如本实施方式提供附图所示为斜面设计,也可为平面设计,对此不做限制。
优选地,结合图2、图4以及图5所示,两个所述支臂(即第一支臂121,第二支臂122)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侧壁面上包括有导向面16,所述凹槽结构14形成于所述导向面16上。具体到本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面16随着朝向弹性部11的施力方向即Y方向设置,当导电件1第一连接部12以插接方式插入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形成电连接导通时,第一连接部12的背离弹性部11的端部能够更加容易的移动滑入至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内,在被测产品与导电件1二者间定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能够对被测产品实现有效导正,以保障连接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提高测试精度。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导通结构,具体地,结合图1以及图2,并参照图4、图5所示,所述电导通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件1,所述电导通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被测产品上的电接触件2。
所述电接触件2包括有容纳第一支臂121端部以及第二支臂122端部的容腔;所述电接触件2包括有与两个支臂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电性接触的第一结构部21,以及用以与凹槽结构14电性接触的第二结构部22。
参照图5所示,所述电接触件2包括底壁以及至少两相对的侧壁,所述电接触件2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一结构部21,所述第二结构部22形成于电接触件2的一个侧壁,至少电接触件的底壁以及两相对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容腔。可选地,包括有第二结构部22的电接触件2的侧壁可在X方向上挠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电接触件2的两相对的侧壁之间的间距略小于第一连接部12头端在X方向上的宽度,即第二结构部22的内侧边缘与对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连接部12头端在X方向上的宽度,由此设计第一支臂121挠曲后,在反作用力下凹槽结构14能够紧密抵压在第二结构部22上,二者间配合结构更加紧密、牢靠,导电件1与被测产品电接触件2之间不易轻易脱离,连接质量高,检测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接触件的另一个侧壁的内壁上包括有直壁面。具体地,所述电接触件2的另一个侧壁包括有与另一支臂(图中所示第二支臂122)侧壁面贴合接触的直壁面23,直壁面23可以为第二支臂122的插入起导向作用,并增加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与电接触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阻抗。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电件的结构改进,可使导电件与被测产品之间形成稳定有效的接触导通状态,阻抗小可承载电流更大,导电件第一连接部不会发生过压现象,以保障与产品间的有效接触,提高测试的稳定性及准确性,避免产品损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
能够沿Y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位于弹性部一端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
位于弹性部另一端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第二连接部用以电性连接测试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之间包括有分隔间隙;
两个支臂背离弹性部的端部形成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
两个支臂中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面上包括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两个支臂相背离的侧壁面上;所述凹槽结构被配置为用以与被测产品电性接触形成第三接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中的一个支臂上包括有所述凹槽结构,该包括有凹槽结构的支臂的端部的端面突出于另一支臂的端部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为支臂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部,该凹槽部的边缘与支臂侧壁面之间包括有过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Z方向延伸且贯穿支臂两端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间隙呈水滴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臂的至少一个支臂的侧壁上包括有限位台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臂背离弹性部的端部侧壁面上包括有导向面;所述凹槽结构形成于所述导向面上。
8.一种电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通结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电件,所述电导通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被测产品上的电接触件;
所述电接触件包括有容纳两个所述支臂的端部的容腔;所述电接触件包括有与两个支臂的第一接触端以及第二接触端电性接触的第一结构部,以及用以与凹槽结构电性接触的第二结构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件包括底壁以及至少两相对的侧壁,所述电接触件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一结构部,所述第二结构部形成于电接触件的一个侧壁;包括有第二结构部的电接触件的侧壁可在X方向上挠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件的另一个侧壁的内壁上包括有直壁面。
CN202220981345.XU 2022-04-27 2022-04-27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Active CN216624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1345.XU CN216624817U (zh) 2022-04-27 2022-04-27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1345.XU CN216624817U (zh) 2022-04-27 2022-04-27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4817U true CN216624817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1345.XU Active CN216624817U (zh) 2022-04-27 2022-04-27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4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173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077116B2 (ja) 電気端子
US7591661B2 (en) Connector
US88885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contact halves
JP2005183025A (ja)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KR20040020949A (ko) 인터포저 조립체 및 방법
CN109950727B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US9306301B2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US201703588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221135B2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positioning member securing IC package therein
CN216624817U (zh)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CN213903610U (zh) 一种连接器测试探针模组用弹片
CN219625573U (zh) 一种刀片式探针、探针模组及电导通结构
JP2017058205A (ja) プローブピ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検査治具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110010411B (zh) 继电器固定结构
CN109066142B (zh)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CN215497114U (zh) 电连接结构
TWM462453U (zh) 彈簧式電池連接器
TW201946334A (zh) 電連接器
CN215869860U (zh) 一种跨桥式焊接的连接器及端子
CN213602032U (zh) 电连接器
CN218099299U (zh) 一种测试弹片
CN111478085B (zh) 一种微型超高密度连接器
CN218849868U (zh) 插孔接触件及导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