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7114U - 电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7114U
CN215497114U CN202122360486.8U CN202122360486U CN215497114U CN 215497114 U CN215497114 U CN 215497114U CN 202122360486 U CN202122360486 U CN 202122360486U CN 215497114 U CN215497114 U CN 215497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urrent
carrying body
connection structure
canti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04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dmueller Interfac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dmueller Interfa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dmueller Interfac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dmueller Interfa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604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7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7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7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结构,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载流本体,所述第一载流本体内形成有接触通道,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接触通道一端形成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载流本体,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形成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悬臂,所述悬臂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接触部。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合连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通道穿过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在应用于板与板连接过程中,可实现容差调整,最终实现可靠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板对板的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板对板的连接,普遍采用公、母插拔连接,或直接在板端焊接五金件,用导线来实现连接。插拔式连接需要先借助外壳作为导向部件先接触,而后导电部件再进行接触,多个公、母插拔连接器同时使用的容差性较差。板端焊接五金件的方式解决了容差性的问题,但是需要额外增加导线、紧固件及人工。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其在应用于板与板连接过程中,可实现容差调整,最终实现可靠电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结构,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载流本体,所述第一载流本体内形成有接触通道,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接触通道一端形成有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载流本体,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形成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悬臂,所述悬臂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接触部。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合连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通道穿过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接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流本体的一端向所述接触通道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被构造成沿所述接触通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的悬臂状结构,两个所述悬臂状结构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被构造成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悬臂状结构的自由端所形成的夹口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直线距离在所述第一载流本体向所述延伸部自由端方向上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表面形成有相对的夹口触点,所述夹口触点设置于两个所述延伸部的贴近之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悬臂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所述悬臂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部被构造成由所述悬臂自由端向两侧凸起形成的凸包结构,所述凸包结构的表面形成有凸包触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口结构的夹口触点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小于两个所述凸包结构的凸包触点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接触通道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固定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悬臂的相对端形成有第二固定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将其分别固定于两块板上,通过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通道以及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悬臂,能实现容差调整,实现可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夹口触点以及第二连接件的凸包结构设计,保证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上的每个接触点都拥有足够的正向力,连接气密性高,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结构对插安装示意图(部分)。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结构细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结构,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
第一连接件10包括第一载流本体11、第一固定脚12以及第一接触部13。第一载流本体11被构造成一环形结构,第一载流本体11内形成有接触通道111。第一载流本体11于其轴向的一侧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脚12。多个第一固定脚12均布于第一载流本体11上。第一固定脚12用于与待连接板连接固定。第一载流本体11于其轴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一接触部13。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载流本体11于其轴向的另一侧延伸形成有相对称的延伸部112,延伸部112被构造成悬臂状结构,两个悬臂状结构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第一接触部13。每个悬臂状结构的中部部分分离设置,节约制备材料的同时还能减轻延伸部112的形变压力。延伸部112之间的直线距离在第一载流本体11向延伸部112自由端方向上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第一接触部13被构造成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悬臂状结构的自由端所形成的夹口结构。第一接触部13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略微凸起的夹口触点131,夹口触点131设置于所述延伸部112的贴近之处,用于与第二连接件20配合连接。
第二连接件20包括第二载流本体21、悬臂22、第二固定脚23以及第二接触部24。第二载流本体21的一端形成第二固定脚23,多个第二固定脚23均布于第二载流本体21上,第二固定脚23用于与待连接板连接固定。第二载流本体21的另一端形成有悬臂22,悬臂22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悬臂2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接触部24。
悬臂2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二载流本体21上,悬臂22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第二接触部24。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24被构造成由悬臂22的自由端向第二载流本体21的轴向两侧凸起形成的凸包结构241,凸包结构241的表面形成有凸包触点,且两个凸包结构241的凸包触点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大于夹口结构的夹口触点131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凸包触点用于和第一连接件10上的夹口触点配合实现电连接。
当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插合连接时,第二接触部24自接触通道111穿过并与第一接触部13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在使用时,可将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分别固定于两块板上,由于多零件的累积公差,板对板对插前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的中心存在偏差X,如图4所示,对插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0的悬臂22会根据中心的偏差进行反向变形,最终第二接触部24的凸包触点与第一接触部13的夹口触点完成接触,如图5所示。第二接触部24的凸包触点的凸包结构241的设计,保证了每个接触点拥有足够的正向力,连接气密性高,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件10的第一接触部13的形成结构及形成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3形成于第一连接件10的接触通道111中,第一接触部13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延伸部112内弯形成。当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插合连接时,第二接触部24自接触通道111穿过的同时,也穿设于两个延伸部112的自由端中间,并与延伸部112的自由端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将其分别固定于两块板上,通过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通道以及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悬臂,能实现容差调整,实现可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夹口触点以及第二连接件的凸包结构设计,保证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上的每个接触点都拥有足够的正向力,连接气密性高,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其具有第一载流本体,所述第一载流本体内形成有接触通道,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接触通道一端形成有第一接触部;
第二连接件,其具有第二载流本体,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形成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悬臂,所述悬臂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接触部;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合连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通道穿过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流本体的一端向所述接触通道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被构造成沿所述接触通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的悬臂状结构,两个所述悬臂状结构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被构造成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悬臂状结构的自由端所形成的夹口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直线距离在所述第一载流本体向所述延伸部自由端方向上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表面形成有相对的夹口触点,所述夹口触点设置于两个所述延伸部的贴近之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悬臂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所述悬臂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被构造成由所述悬臂自由端向两侧凸起形成的凸包结构,所述凸包结构的表面形成有凸包触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结构的夹口触点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小于两个所述凸包结构的凸包触点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接触通道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固定脚;和/或
所述第二载流本体上于所述悬臂的相对端形成有第二固定脚。
CN202122360486.8U 2021-09-28 2021-09-28 电连接结构 Active CN215497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0486.8U CN215497114U (zh) 2021-09-28 2021-09-28 电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0486.8U CN215497114U (zh) 2021-09-28 2021-09-28 电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7114U true CN215497114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0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0486.8U Active CN215497114U (zh) 2021-09-28 2021-09-28 电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7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16504A (en) Contact with dual cantilevered arms with narrowed, complimentary tip portions
TWI575815B (zh) 母端子及連接器
US825175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CN111564721B (zh) 电连接器
CN202772303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JP3428756B2 (ja) 雌型電気端子
US658908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9666962B1 (en) Power terminal with compliant pin for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9083091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or for solderless connection of parts to electrical contact holes
CN215497114U (zh) 电连接结构
JP2002025674A (ja) 接続端子
CN110098518B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109980370B (zh) 连接器
JP2015204186A (ja) 端子
CN209993822U (zh) 音源插座的改良型端子结构
CN109066142B (zh)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CN209641888U (zh) 一种车用连接端子
CN112201975A (zh) 电连接器、双极板及控制器组件
CN220400939U (zh) 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
JPH05190227A (ja) 端子金具
CN216850387U (zh) 浮动式电连接器
CN219760029U (zh)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CN220086442U (zh) 一种连接器母端端子结构
CN216624817U (zh) 导电件及包括该导电件的电导通结构
CN220172406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