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1491U -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11491U CN216611491U CN202123138781.5U CN202123138781U CN216611491U CN 216611491 U CN216611491 U CN 216611491U CN 202123138781 U CN202123138781 U CN 202123138781U CN 216611491 U CN216611491 U CN 2166114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steel
- composite
- lashing bridge
- ship
- composite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在船体上设有绑扎桥以及至少两层甲板所构成的上建,绑扎桥以及靠近绑扎桥一侧的上建共用复合支撑机构进行支撑,复合支撑机构包含有竖直焊接船体上的H型钢和方钢,方钢的后侧伸入至H型钢的两侧翼板远离船舶上建的一侧的凹槽中,方钢靠近翼板内侧的两个侧边与翼板焊接固定;翼板顶端以及方钢的顶端为在翼板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设置在靠近上建一侧,在翼板和方钢的顶端水平面及斜面均焊接有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方钢与H型钢结合设计成新的复合支撑机构来同时为绑扎桥以及船舶上建提供支撑,优化了船体结构,解决空间紧张狭小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支撑机构,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支线集装箱船舶,生活区包括驾驶室位于船舶的中尾部,生活区后部甲板上也装载集装箱,且船东有绑扎桥的需求,受港口限制,及经济性影响,船长在某些特定范围内不宜加长,在满足通道宽度要求的条件下,绑扎桥在设计中需要尽可能的靠近生活区上建,在这种情况下,绑扎桥立柱通常与上层甲板距离较近,甚至零间距,互相干涉。
由于绑扎桥距离集装箱太近,拉杆及花篮螺丝等构件的装配很难进行操作;并且绑扎立柱距离甲板支撑太近,稍有变形就会干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甲板支撑变形,从而影响船体结构性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绑扎桥立柱与上建支柱一体化设计,采用绑扎立柱支撑上建甲板,不仅解决了绑扎桥立柱与上建干涉的问题,又保证了集装箱的绑扎空间及通道宽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在所述船体上设有绑扎桥以及至少两层甲板所构成的上建,所述绑扎桥以及靠近所述绑扎桥一侧的上建共用所述复合支撑机构进行支撑,所述复合支撑机构包含有竖直焊接所述船体上的H型钢和方钢,所述方钢的一侧伸入至所述H型钢的两侧翼板远离所述船舶上建一侧的凹槽中,所述方钢靠近翼板内侧的两个侧边与所述翼板焊接固定;
所述翼板顶端以及所述方钢的顶端在所述翼板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设置在靠近所述上建一侧,在所述翼板和所述方钢的顶端水平面及斜面均焊接有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H型钢的型号为220X200X10,所述方钢的型号为300X200X12。
进一步的,所述方钢的窄边伸入所述H型钢远离所述船舶上建的一侧的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支撑机构通过包含肘板件的加强构件与上建的甲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绑扎桥两侧由若干对所述复合支撑机构支撑,且每对所述复合支撑机构之间通过连接肘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方钢的侧边与所述翼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焊缝为一整条连贯的焊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了船体结构,解决空间紧张狭小问题。区别于传统的绑扎桥和船舶上建分别由各自支撑机构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方钢与H型钢结合设计成新的复合支撑机构来同时为绑扎桥以及船舶上建提供支撑,采用H型钢一方面可以供方钢伸入凹槽中以减少占用甲板面积,另一方面H型钢支撑比较稳定,能够满足支撑稳定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应用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的侧视图,示出了利用复合支撑机构来同时为船舶上建结构和绑扎桥提供支撑;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支撑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30,在船体上设有绑扎桥以及至少一层甲板所构成的上建。如图1所示,在绑扎桥区域20的右侧为上建区域10。上建区域10中设有上甲板1和下甲板3,上甲板1和下甲板3之间作为船员活动区或者货舱区。目前的做法是,绑扎桥底部由绑扎桥立柱支撑,而上建区域的两个甲板之间也要通过支撑侧壁相连,为了空间利用最大化,绑扎桥立柱往往和上建的支撑侧壁挨得很近导致很容易干涉。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绑扎桥以及靠近绑扎桥一侧的上建共用复合支撑机构30进行支撑,复合支撑机构30包含有竖直焊接船体上的H型钢31和方钢32。如图3和图4所示,方钢32的一侧伸入至H型钢31的两侧翼板31-2远离船舶上建区域10一侧的凹槽中,方钢32靠近翼板31-2内侧的两个侧边与翼板31-2焊接固定。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支撑机构30同时承担着绑扎桥和上建机构的支撑,如图1所示,复合支撑机构30左侧用于支撑绑扎桥,右侧作为上建甲板的支撑侧壁2。在保证支撑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复合支撑机构30占用甲板的面积,基于此考虑,本实用新型将方钢32的一侧伸入H型钢31一侧的凹槽中,可以减少横向占用空间。优选的,方钢32与腹板31-1之间最好留有一些间距作为形变冗余,如图4所示。
翼板31-2顶端以及方钢32的顶端在翼板31-2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如图3结构的顶端),直角梯形的斜面设置在靠近上建一侧,在翼板31-2和方钢32的顶端水平面及斜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封板33和第二封板3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不仅作为绑扎桥的支撑,还作为上建的甲板支撑,由于甲板和绑扎桥之间不可避免会有间隙,因此有必要在其顶部设置封板以将复合支撑机构30的顶部开口密封起来,起到防水防尘作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H型钢31和方钢32选用市面上常见型号的钢材,例如H型钢31的型号为220X200X10,方钢32为长宽不一的矩形方钢,具体型号为300X200X12。进一步优选的,方钢32的窄边伸入H型钢31远离船舶上建的一侧的凹槽中,使得方钢32的长边来支撑绑扎桥,保证方钢32与方绑扎桥有足够的基础面积,进而提高本机构支撑绑扎桥的稳定性。此外,复合支撑机构30通过包含肘板件的加强构件与上建的甲板固定连接,以提高本机构支撑船舶上建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绑扎桥两侧由若干对复合支撑机构30支撑,每对对复合支撑机构30底部间距为650mm,且每对复合支撑机构30之间通过连接肘板35固定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方钢32的侧边与翼板31-2在竖直方向上的焊缝为一整条连贯的焊缝,从上到下的焊接无断点由此来保证方钢32与翼板3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在所述船体上设有绑扎桥以及至少两层甲板所构成的上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桥以及靠近所述绑扎桥一侧的上建共用所述复合支撑机构进行支撑,所述复合支撑机构包含有竖直焊接所述船体上的H型钢和方钢,所述方钢的一侧伸入至所述H型钢的两侧翼板远离所述船舶上建一侧的凹槽中,所述方钢靠近翼板内侧的两个侧边与所述翼板焊接固定;
所述翼板顶端以及所述方钢的顶端在所述翼板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设置在靠近所述上建一侧,在所述翼板和所述方钢的顶端水平面及斜面均焊接有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型号为220X200X10,所述方钢的型号为300X200X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的窄边伸入所述H型钢远离所述船舶上建的一侧的凹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支撑机构通过包含肘板件的加强构件与上建的甲板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桥两侧由若干对所述复合支撑机构支撑,且每对所述复合支撑机构之间通过连接肘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的侧边与所述翼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焊缝为一整条连贯的焊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38781.5U CN216611491U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38781.5U CN216611491U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11491U true CN216611491U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70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38781.5U Active CN216611491U (zh) | 2021-12-14 | 2021-12-14 |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11491U (zh) |
-
2021
- 2021-12-14 CN CN202123138781.5U patent/CN2166114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565993U (zh) | 一种lng船压载舱通道孔结构 | |
CN216611491U (zh) |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 |
CN114013562A (zh) | 一种用于支撑绑扎桥和船舶上建的复合支撑机构 | |
CN106892053B (zh) | 一种船舶双层底开孔抗疲劳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 | |
CN212401477U (zh) | 一种内河新型载货汽车滚装船的门式结构甲板 | |
CN112078751B (zh) | 一种flng船下墩座分段的建造方法 | |
CN213262826U (zh) | 舷侧结构 | |
CN212980465U (zh) | 一种lng加注船的驾驶室结构 | |
CN108945314B (zh) | 一种油料补给船的货舱区结构 | |
CN210793506U (zh) | 强横梁、甲板结构及船舶 | |
CN112550588A (zh) | 一种船舶护舷材 | |
CN114313098B (zh) | 提高船舶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总纵强度的结构型式 | |
CN111098983A (zh) | 一种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轻量化绑扎桥结构 | |
US4094430A (en) | Cargo container | |
CN212149243U (zh) | 一种嵌入式加强吊耳 | |
CN221027303U (zh) | 岸桥门架系统和门架式起重设备 | |
CN115123452A (zh) | 平面水密横舱上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RU197167U1 (ru) | Полувагон | |
CN112977715A (zh) | 一种铰接式端部连接的槽形舱壁 | |
KR970010820B1 (ko) | 콘테이너 선박용 선박선체 | |
CN112193360A (zh) | 舷侧结构 | |
CN113562122B (zh) | 一种船用艉登标平台结构 | |
CN217348147U (zh) | 一种集装箱船甲板箱柱结构 | |
CN112550600B (zh) |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 |
CN113799945B (zh) | 一种flng上部模块连体支墩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