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5377U -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5377U
CN216585377U CN202123174406.6U CN202123174406U CN216585377U CN 216585377 U CN216585377 U CN 216585377U CN 202123174406 U CN202123174406 U CN 202123174406U CN 216585377 U CN216585377 U CN 216585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control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44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军军
张劲松
郭永
朱宝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44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5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5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5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制装置和倍捻机。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壳体具有容置腔和散热腔。控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驱动板和控制板,驱动板和控制板设于容置腔,且驱动板和控制板电性连接,减少现有倍捻系统的接线线束;散热组件设于散热腔,与容置腔内的控制组件整合设于壳体内,同时对驱动板和散热板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整合变频器与两轴伺服控制器的控制器,并将两者设于同一容置腔内,减少装置的安装体积和接线线束,降低现有倍捻系统的整机成本。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控行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背景技术
倍捻机是负责纱线加捻的主要设备,目前纺织行业里采用变频器和伺服控制器混搭工厂里常用倍捻机系统主要为:变频器和两轴伺服控制器组合,即通过一个变频器和一个两轴伺服控制器的组合来控制三个电机,这样组成的倍捻机系统存在所需安装空间大、接线复杂且整机成本较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和倍捻机,旨在解决倍捻机系统存在所需安装空间大、接线复杂且整机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纺织行业加捻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和散热腔;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驱动板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驱动板背离所述散热腔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板间隔设置;以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散热腔,用于对所述驱动板散热,所述控制板、所述散热组件均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连接排线,所述连接排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接排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板和所述控制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散热腔的第一避位孔,所述驱动板至少包括:
板主体,所述板主体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控制板间隔设置;和
电容件,所述电容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板主体背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并伸入所述散热腔内,所述电容件与所述散热组件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开设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散热腔的第二避位孔,所述驱动板还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板主体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避位孔,并与所述散热组件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散热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散热腔的内壁;和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风机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第一壳体分为第一安装腔和所述散热腔,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和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背离所述驱动板的一侧设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对应开设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导光孔;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导光孔内,用于传导所述控制板的指示灯的灯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倍捻机,所述倍捻机包括:
本体;和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本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壳体整合变频器与两轴伺服控制器的控制器,解决倍捻机系统存在所需安装空间大、接线复杂且整机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壳体具有容置腔和散热腔。控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驱动板和控制板,驱动板和控制板设于容置腔,且驱动板和控制板电性连接,减少现有倍捻系统的接线线束;散热组件设于散热腔,与容置腔内的控制组件整合设于壳体内,同时对驱动板和散热板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整合变频器与两轴伺服控制器的控制器,并将两者设于同一容置腔内,减少装置的安装体积和接线线束,降低现有倍捻系统的整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散热组件一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风机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15522720000031
Figure BDA000341552272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控制装置100,应用于纺织行业加捻控制。
参照图1至4,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100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100另一实施例的散热组件50一侧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风机装配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100包括壳体10、控制组件30以及散热组件50;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0具有容置腔10A和散热腔10B,控制组件30包括设于容置腔10A内的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控制板32位于驱动板31背离散热腔10B的一侧,并与驱动板31间隔设置。散热组件50设于散热腔10B,用于对驱动板31散热,控制板32、散热组件50均与驱动板31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壳体10整合变频器与两轴伺服控制器的控制器,解决倍捻机系统存在所需安装空间大、接线复杂且整机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100包括壳体10、控制组件30以及散热组件50,壳体10具有容置腔10A和散热腔10B。控制组件30包括电性连接的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设于容置腔10A,且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电性连接,减少现有倍捻系统的接线线束;散热组件50设于散热腔10B,与容置腔10A内的控制组件30整合设于壳体10内,同时对驱动板31和散热板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100整合变频器与两轴伺服控制器的控制器,并将两者设于同一容置腔10A内,减少装置100的安装体积和接线线束,降低现有倍捻系统的整机成本。
可以提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100,将整合一个变频器与一个两轴伺服控制器的组合,形成三合一的控制装置100,目的在于形成倍捻机专机系统,同时它能够合理匹配控制精度和功率,并解决目前市面上一个变频器与一个两轴伺服控制器组合存在的安装不方便,接线麻烦、成本昂贵等缺点。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组件30包括多个不同型号的紧固件70,用于将驱动板31安装于下壳体10上、将控制板32安装于上壳体10。上壳体10背离下壳体10的一侧设有多个连接孔,用于容置控制板32上的多个接口,上壳体10还设有盖合接口的翻盖122。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内设置有中隔板112,中隔板112将第一壳体11分为第一安装腔和散热腔10B,驱动板31设于第一安装腔内;第二壳体12设于第一壳体11开设第一安装腔的一侧,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安装腔,控制板32设于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围合形成容置腔10A。
定义安装驱动板31和散热组件50的第一壳体11为下壳体10,安装控制板32的第二壳体12为上壳体10,则在容置空间内,控制板32和驱动板31呈上下层的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排布不仅局限于上下排布。以下实施例以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的上下排列为方位基础,进行各实施例的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即壳体10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下壳体10内设置有中隔板112,中隔板112将下壳体10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和散热腔10B,散热组件50设置于中隔板112远离下壳体10的一侧的散热腔10B内,驱动板31设于第一安装腔,下壳体10具有与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安装腔,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围合呈容置腔10A,控制板32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控制板32和驱动板31通过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进行间隔装配,提升安全性能保障。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即下壳体10与上壳体10为可拆卸连接。控制板32与上壳体10进行装配,驱动板31和散热组件50与下壳体10进行装配,之后将装配好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拆卸连接,提升装配有序性和控制组件30设于容置腔10A内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壳体10与下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装配固定方式不限于螺钉和/或卡扣121连接。在具体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壳体10朝向下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卡扣121,下壳体10对应设置有多个扣位孔11C,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进行装配时,卡扣121于扣位孔11C扣合连接,提升装配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不局限地设置为塑胶件、塑料件以及橡胶件等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30还包括连接排线33,连接排线33设于容置腔10A内,连接排线33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板31安装于下壳体10,控制板32安装于上壳体10,且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之间进行装配时,驱动板31与控制板32之间间隔设置,控制组件30包括至少一连接排线33,连接排线33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实现驱动板31和控制板32的电连接,提升装配可靠性的同时提升电机的控制精准度和效率。
进一步地,壳体10开设连通容置腔10A和散热腔10B的第一避位孔11A,驱动板31至少包括板主体311和电容件312,板主体311设于容置腔10A,并与控制板32间隔设置。电容件312的一端设于板主体311背离控制板32的一侧,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避位孔11A,并伸入散热腔10B内,电容件312与散热组件5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其中,下壳体10内设置中隔板112以将安装驱动板31的第一安装腔和安装散热结构的散热腔10B分隔设置。驱动板31至少包括板主体311和电容件312,电容件312凸设于驱动板31且为高发热元件,中隔板112对应电容件312设置有适配电容件312形状的第一避位孔11A,电容件312穿设于第一避位孔11A后伸入散热腔10B内,电容件312远离驱动板31的一端与散热组件50同侧设置,并通过散热组件50对电容件312进行及时散热,提升散热效率。
可以提理解的是,第一避位孔11A的个数与电容件312的个数对应设置,便于形成独立的散热空间和容置腔10A,能加快散热,防止热辐射传到容置腔10A内的部件。
进一步地,壳体10还开设连通容置腔10A和散热腔10B的第二避位孔11B,驱动板31还包括功率模块314,功率模块314的一端与板主体311电性连接,功率模块314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避位孔11B,并与散热组件5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其中,下壳体10内设置中隔板112以将安装驱动板31的第一安装腔和安装散热结构的散热腔10B分隔设置。中隔板112还开设连通容置腔10A和散热腔10B的第二避位孔11B,第一避位孔11A和第二避位孔11B分别间隔设置。其中,驱动板31还包括功率模块314,功率模块314均为高发热模块,功率模块314部分穿设于第二避位孔11B内,且功率模块314的一端与驱动板31电连接,另一端与散热组件50抵接,以提升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中隔板112至少朝向驱动板31的板主体31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113,导向件113贯穿开设有通孔,一个导向件113的通孔连通一个第二避位孔11B,用于功率模块314的引脚装配导向,同时还能提升转配的稳定性和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功率模块314至少可以包括有铝基板3141和整流桥3142,铝基板3141具有多个第一引脚,整流桥3142具有多个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远离散热组件50的一端均与驱动板31电性连接,铝基板3141和整流桥3142均与散热器进行抵接。其中,铝基板3141和整流桥3142均可与中隔板112进行可拆卸固定,或者铝基板3141和整流桥3142均可与散热组件50进行可拆卸固定,提升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壳体10还设有安装槽10C,安装槽10C连通散热腔10B,散热组件50包括散热器和风机52,散热器设于散热腔10B的内壁,风机52设于安装槽10C内,风机52与驱动板31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10,下壳体10包括侧框111和中隔板112,散热组件50包括散热器和风机52,散热器设于散热腔10B内,侧框111对应风机52还设有安装槽10C,安装槽10C连通散热腔10B,且安装槽10C的槽侧壁开设有过线孔,风机52上设有第一接线521,位于第一安装腔的驱动板31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接线313,第一接线521穿过过线孔与第二接线313电连接,接线孔的孔略大于第一接线521的外轮廓,便于第一接线521穿过接线孔至第二安装腔内,同时可避免散热腔10B内的热空气通过过线孔进入容置腔10A,提升散热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下壳体10的侧框111一侧开设安装槽10C,侧框111相对设置的另一侧开设多个镂空孔11D,多个镂空孔11D与散热腔10B和安装槽10C连通,安装槽10C的槽口盖设有盖板53,盖板53上开设多个散热孔53A,多个散热孔53A与多个镂空孔11D、散热腔10B和安装槽10C均连通,在风机52的作用下形成气流通路。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器51包括散热板511和设于散热板511上的多个散热翅片512,多个散热翅片512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中,安装槽10C可设于侧框111的任一边,且风机52的设置配合散热器51的散热翅片512延伸方向设置,便于风机52加速空气流动以散热,提升散热速率和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控制板32背离驱动板31的一侧设有指示灯,壳体10对应开设连通容置腔10A的导光孔12A;控制装置100还包括导光件60,导光件60设于导光孔12A内,用于传导控制板32的指示灯的灯光,以便于监测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异常判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倍捻机,倍捻机包括本体和如上述任一项的控制装置100,该控制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控制装置100可拆卸地设于本体,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纺织行业加捻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和散热腔;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驱动板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驱动板背离所述散热腔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板间隔设置;以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散热腔,用于对所述驱动板散热,所述控制板、所述散热组件均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连接排线,所述连接排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接排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板和所述控制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散热腔的第一避位孔,所述驱动板至少包括:
板主体,所述板主体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控制板间隔设置;和
电容件,所述电容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板主体背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并伸入所述散热腔内,所述电容件与所述散热组件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开设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散热腔的第二避位孔,所述驱动板还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板主体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避位孔,并与所述散热组件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散热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散热腔的内壁;和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风机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第一壳体分为第一安装腔和所述散热腔,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和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背离所述驱动板的一侧设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对应开设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导光孔;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导光孔内,用于传导所述控制板的指示灯的灯光。
9.一种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倍捻机包括:
本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本体。
CN202123174406.6U 2021-12-16 2021-12-16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Active CN216585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4406.6U CN216585377U (zh) 2021-12-16 2021-12-16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4406.6U CN216585377U (zh) 2021-12-16 2021-12-16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5377U true CN216585377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4406.6U Active CN216585377U (zh) 2021-12-16 2021-12-16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5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3853085A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216585377U (zh) 控制装置和倍捻机
CN113905568A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216565834U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111083913A (zh) 一种散热板及伺服驱动器
CN217216351U (zh) 具有散热风道的变频器
CN215188051U (zh) 散热模组、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
CN214376276U (zh) 用于服务器机箱的散热装置及服务器机箱
CN212511702U (zh) 电控盒及天花机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216819560U (zh) 驱动设备
CN219938808U (zh) 散热结构及充电桩
CN220435114U (zh) 风扇安装架、设备壳体、风扇组件以及电气设备
CN220250171U (zh) 电控板组件、电控盒部件、室外机及暖通设备
CN219934222U (zh) 电控装置及空调器
CN221127728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CN22170980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接线盒
CN219876649U (zh) 一种bms电池热管理散热装置
CN220013107U (zh) 一种电控盒及洗衣机
CN217241201U (zh) 储能电源
CN216123378U (zh) 电气设备和变频设备
CN221429441U (zh) 调速器和电子设备
CN213958943U (zh) 车载空调压缩机驱动器
CN214900501U (zh) 一种电机固定装置以及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