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2441U -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2441U
CN216582441U CN202121778517.5U CN202121778517U CN216582441U CN 216582441 U CN216582441 U CN 216582441U CN 202121778517 U CN202121778517 U CN 202121778517U CN 216582441 U CN216582441 U CN 216582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chanism
length
section
examples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85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斌
李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m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lan Hang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lan Hang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lan Hang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85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2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2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2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搬运装置包括支承主体、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第三引导机构、第四引导机构、以及传送带,支承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第一引导机构设置在近端,第二引导机构设置在远端,第三引导机构和第四引导机构设置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待搬运物可从近端被搬运至远端,传送带设置在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和第三引导机构上,第四引导机构抵接于传送带且与第一引导机构联动,当第四引导机构移动以使部分传送带长度改变时,第一引导机构被联动以使传送带用于搬运物品的部分的长度相应改变。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四引导机构以改变传送带用于搬运物品的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搬运装置的长度。

Description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仓库、制造厂、以及其它大型施工项目中,为了满足施工、加工、以及运输等需求通常会堆积大量的物品,以备使用。而物品的存放点与使用点往往并非在同一位置,因此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利用搬运装置将物品从存放点搬运至使用点。
目前,现场的工作人员通常使用人工或者另外使用利用机械装置的方式来将物品转移至搬运装置以将物品搬运至目标位置。例如,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物品转移至搬运装置时,通过操纵机械手将物品转移至搬运装置。
搬运装置在搬运物品时其上游端需要靠近待搬运物品,然而待搬运物通常是大量堆放,在搬运装置搬运物品时,搬运装置的上游端与待搬运物品的距离会随着待搬运物品的减少而增大,从而增加搬运物品的难度;另外,待搬运物品通常堆放在具有预定的离地高度的位置,需要搬运装置的高度与待搬运物的位置高度匹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搬运处在预定高度位置的物品并且能够满足搬运位置距离不同的物品的装置,特别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并且能够搬运处在预定高度位置的物品。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支承主体、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第三引导机构、第四引导机构、以及传送带,所述支承主体具有靠近待搬运物的近端、以及远离待搬运物的远端,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近端,所述第二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远端,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限定的平面的一侧,待搬运物可在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限定的平面的另一侧沿着由所述近端至所述远端的搬运方向被搬运,所述传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和所述第三引导机构而形成为闭合的圈,所述圈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一段、所述第二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三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二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三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三段,所述第四引导机构抵接于所述第二段或所述第三段且配置为可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联动,当所述第四引导机构被驱动以使所述第二段或所述第三段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时,所述第一引导机构被联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减少或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将传送带设置为依次经过所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和第三引导机构以形成为闭合的圈,第一引导机构设置为与传送带位于第二引导机构和第三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二段或与传送带位于第一引导机构和第三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三段抵接,并且将第一引导机构和第四引导机构联动,通过第四引导机构在搬运装置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以改变第二段或第三段的长度以联动第一引导机构改变传送带位于第一引导机构和事儿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一段的长度。由此,能够以减少受到搬运装置的位置高度的限制的方式改变搬运装置的长度。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承主体包括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包括并排设置并且沿着所述搬运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侧板和第二支承侧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支承侧板和第二支承侧板连接从而形成支承体。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与所述传送带抵接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搬运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传送带的移动,从而使传送带的第一段可以带动物品移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配置为与所述传送带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搬运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驱动辊对传送带进行驱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增加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驱动辊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传送带与驱动辊的接触面积以增加传送带与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驱动辊对传送带的驱动效果。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第四引导机构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长度增加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四引导机构的移动,从而调整搬运装置的长度。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为辊轴,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承主体上并且配置为可在所述支承主体上绕轴自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传送带绕挂在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第三引导机构和第四引导机构上并进行移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承主体包括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的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体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动传动构件来使第一引导机构和第四引导机构进行移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段或第三段施加作用以使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相互避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以满足第二段或第三段的长度的改变。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呈圆柱状。在这种情况,可以使传送带在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第三引导机构和第四引导机构上移动。
由此,可以获得可以调整长度的搬运装置。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支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公开的下面描述中涉及的小标题等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内容或范围,其仅仅是作为阅读的提示作用。这样的小标题既不能理解为用于分割文章的内容,也不应将小标题下的内容仅仅限制在小标题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可以简称为搬运装置,也可以简称为搬运机、输送机、传送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搬运装置中,通过将第四搬运装置与传送带抵接并且通过移动以将传送带折叠,由此能够调节传送带用于搬运物品的部分的长度依次对搬运装置的长度进行调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方”、“朝向上方”、“下方”、“朝向下方”、“上下方向”、“左侧”、“朝向左侧”、“左方”、“朝向左方”、“右侧”、“朝向右侧”、“右方”、“朝向右方”、“左右方向”、“前方”、“朝向前方”、“后方”、“朝向后方”、“前后方向”等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性的。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1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1的正视图。
以下,为了方便描述,将支承主体10的上游端部到支承主体10 的下游端部的方向理解为“第二搬运搬运方向”(图1实施例中D1所指示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和通常操作方式,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是限制性的。
如图1和图2,搬运装置1可以用于搬运被搬运物品2。在一些示例中,搬运装置1可以包括支承主体10、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第四引导机构50、以及传送带3。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3可以对物品2进行搬运。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相配合可以改变传送带3用于搬运物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搬运装置1的长度。
如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主体10可以具有接收待搬运物的近端。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 的近端。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主体10可以具有相对的远端。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机构30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的远端。在一些示例中,待搬运物可以在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二引导机构30所限定的平面的一侧被搬运。换言之,待搬运物可以在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二引导机构30所限定的平面的上方被搬运。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设置在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二引导机构30所限定的平面的另一侧。换言之,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设置在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二引导机构30所限定的平面的下方(如图2和图3)。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 可以在尽量降低对搬运装置1搬运物品2的影响的情况下调整支承主体10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3可以经过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和第三引导机构40而形成闭合的圈(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3可以在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和第三引导机构 40的引导下运动,从而按预定的路径对物品2进行搬运。
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3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二引导机构30之间的第一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段作为传送带3 用于搬运物品2的部分。
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3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引导机构30和第三引导机构40之间的第二段。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3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三引导机构40之间的第三段。在一些示例中,由于传送带3的长度固定不变,可以通过改变第三段和/或第二段的长度来改变第一段的长度。换言之,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引导机构20与第三引导机构40之间的距离和/或第二引导机构30与第三引导机构40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传送带3的第一段的长度。换言之,改变搬运装置1 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可以配置为相对第二引导机构30 可移动(稍后描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可以配置为相对第三引导机构40可移动(稍后描述)。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使第一引导机构20移动的方式来改变与第三引导机构40来改变传送带3 的第三段的长度,从而改变第一段的长度,也即改变支承主体10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抵接于传送带3的第二段。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抵接于传送带3的第三段。如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引导机构50抵接于传送带3的第三段。在这种情况下,传送带3所形成的圈可以经过第四引导机构50。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配置为可移动。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配置为与第一引导机构20联动。在一些示例中,当第四引导机构50抵接于传送带3的第三段时,可以通过移动第四引导机构50来联动第一引导机构20,从而改变传送带3的第三段的长度,进一步改变传送带3的第一段的长度,也即,改变搬运装置1 的长度。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支承主体10的结构示意图。图 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传动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
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主体10可以包括支承体110。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体110可以包括第一支承侧板111和第二支承侧板112(如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侧板111和第二支承侧板112可以并排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侧板111和第二支承侧板112可以沿着搬运方向延伸(即D1方向)。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侧板111和第二支承侧板112可以连接形成支承体110。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主体10可以包括传动构件120(如图4和图 5)。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设置在支承体110上。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配置为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承体110上(稍后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传动构件120可以在支承体110上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和支承体110可以通过以滑槽与滑台的配合的方式连接(未图示)。
在一些示例中,滑槽可以设置在传动构件120上,滑台可以设置在支承体110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滑台可以设置在传动构件120 上,滑槽可以设置在支承体110上。
如图4,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垂直与长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为“Π”的形状。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体110垂直与长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为“Π”的形状。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承侧板111和第二支承侧板11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传动构件120可以在第一支承侧板111和第二支承侧板112之间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 可以设置在传动构件120上。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设置在传动构件120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设置在传动构件120上。由此,能够实现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四引导机构50的联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第二引导机构30可以设置在支承体110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引导机构40可以设置在支承体110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传动构件120与支承体110的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引导机构20可以相对第二引导机构30和第三引导机构40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沿着搬运方向(即D1方向)延伸(如图4)。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体110可以沿着搬运方向(即D1 方向)延伸(如图4)。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体110和传动构件120 可以沿着搬运方向(即D1方向)相对移动。也即,第一引导机构20 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沿着搬运方向(即D1方向)移动。
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可以为辊轴。第一引导机构20可以为圆柱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机构30可以为辊轴。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机构30可以为圆柱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引导机构40可以为辊轴。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引导机构40可以为圆柱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为辊轴。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为圆柱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绕轴自转,从而使传送带3可以绕挂在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并进行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和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平行设置在支承主体10上。
在一些示例中,搬运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6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60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60可以配置为驱动传送带3的第一段沿搬运方向(即 D1方向)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60驱动传送带3的移动,从而使传送带3可以带动物品2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60可以为驱动辊。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辊可以设置在传送带3的第二段。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辊可以设置在传送带3的第三段上。如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辊设置在传送带3的第二段上。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第四引导机构50和第一驱动机构60与传送带3的接触部分可以具有预定的摩擦系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定预定的摩擦系数以使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第三引导机构40、第四引导机构50和第一驱动机构60在与传送带3的接触部分与传送带3相对静止,从而使传送带3可以更好地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搬运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限位部90(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90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90可以配置为抵接传送带3以增加传送带3与第一驱动机构60的接触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传送带3与第一驱动机构60的接触面积以增加传送带3与第一驱动机构6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第一驱动机构60的更好地驱动传送带3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90可以为辊轴(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90可以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90 为两个。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限位部90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60 的两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90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60的附近。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90可以对传送带3朝第一驱动机构60 施加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限位部90可以对传送带3施加作用以使传送带3靠近第一驱动机构60,从而增加传送带3与第一驱动机构 60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示例中,搬运装置1可以包括第二限位部80。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限位部80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限位部80可以配置为使传送带3的第二段和传送带3的第三段相互避开。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四引导机构50抵接在传送带3的第二段时,第二限位部80可以设置在传送带3的第三段。在一些示例中,当第四引导机构50抵接在传送带3的第三段时,第二限位部80可以设置在传送带3的第二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80设置在传送带3的第二段(如图3)。
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限位部80可以设置在第四引导部的下方。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限位部80可以向传送带3朝与第二传送方向(即D1方向)正交的方向施加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限位部80对传送带3的第二段施加作用以在第四引导机构50的移动路径上形成避让区间,从而使传送带3的第二段和传送带3的第三段相互避开。
在一些示例中,搬运装置1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70。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驱动机构70可以配置为驱动第四引导机构50移动(稍后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驱动第四引导机构50以联动第一引导机构20,从而改变传送带3的第一段的长度。也即,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70改变搬运装置1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驱动机构70可以为伸缩装置(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驱动机构70可以沿搬运方向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驱动机构70的伸缩端可以连接传动构件120。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驱动机构70的固定端可以设置在支承体110上。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伸缩装置控制传动构件120与支承体110进行相对移动。也即,第二驱动机构70驱动第四引导机构50在搬运方向上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引导机构50可以包括调整机构4(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4可以沿着搬运方向(即D1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4可以设置在支承主体10上。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4可以设置在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二引导机构30所限定平面的用于搬运物品2的一侧。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4可以配置为防止物品2在搬运过程中从搬运装置1上跌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搬运装置1更好的对物品2进行搬运。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搬运装置1中,将传送带3设置为依次经过第一引导机构20、第二引导机构30和第三引导机构40以形成为闭合的圈,第一引导机构20设置为与传送带3位于第二引导机构30和第三引导机构40之间的传送带3的第二段或与传送带3位于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三引导机构40之间的传送带3的第三段抵接,并且将第一引导机构20和第四引导机构50联动,通过第四引导机构50在支承主体10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以改变传送带3的第二段或传送带3的第三段的长度以联动第一引导机构20改变传送带3位于第一引导机构20 和第二引导机构30之间传送带3的第一段的长度。由此在调整搬运装置1的长度时,可以减小搬运装置1处在的位置的高度的影响。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支承主体、第一引导机构、第二引导机构、第三引导机构、第四引导机构、以及传送带,所述支承主体具有靠近待搬运物的近端、以及远离待搬运物的远端,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近端,所述第二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远端,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限定的平面的一侧,待搬运物可在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限定的平面的另一侧沿着由所述近端至所述远端的搬运方向被搬运,所述传送带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和所述第三引导机构而形成为闭合的圈,所述圈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一段、所述第二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三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二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三引导机构之间的第三段,所述第四引导机构抵接于所述第二段或所述第三段且配置为可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联动,当所述第四引导机构被驱动以使所述第二段或所述第三段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时,所述第一引导机构被联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减少或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主体包括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包括并排设置并且沿着所述搬运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侧板和第二支承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与所述传送带抵接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搬运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配置为与所述传送带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搬运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增加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驱动辊的接触面积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第四引导机构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长度增加或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为辊轴,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承主体上并且配置为可在所述支承主体上绕轴自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的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段或第三段施加作用以使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相互避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引导机构、所述第三引导机构和所述第四引导机构呈圆柱状。
CN202121778517.5U 2021-07-31 2021-07-31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Active CN216582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8517.5U CN216582441U (zh) 2021-07-31 2021-07-31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8517.5U CN216582441U (zh) 2021-07-31 2021-07-31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2441U true CN216582441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0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8517.5U Active CN216582441U (zh) 2021-07-31 2021-07-31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2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048018A (ja) 物品仕分装置
US660706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unit loads
EP0767126A3 (en) Deviator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products, in particular graphic or editorial products
CN216582441U (zh) 长度可调的搬运装置
JP6140309B2 (ja) 平面体を搬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JPH01167115A (ja) 物品をワー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へ搬送する装置
CN109911514B (zh) 搬送装置
CN117120350A (zh) 具有用于减少载具损坏的载具轨道的物料搬运装置
US10870541B2 (en) Logistics trolley and production line using the same
US6854586B1 (en) Unstable article conveying device with diverter having curved path
US20240116708A1 (en) Carriage lift assembly for materials handling and storage systems
SE1051192A1 (sv) Flyttningsanordning
JP7400526B2 (ja) 搬送装置
JP4960267B2 (ja) 物品供給装置
US20120031734A1 (en) Sorter
US7377375B2 (en) Continuous motion product transfer system with conveyors
KR101211105B1 (ko) 자동이송장치
JP2016060623A (ja) 物品移載装置
JP6130213B2 (ja) バッグインボックス用投入装置
JP2014511811A (ja) コンベヤシステム
KR102221832B1 (ko) 협소 공간용 컨베이어 벨트 장치
JP5506081B2 (ja) 方向転換装置
CN220264286U (zh) 一种输送变道装置
JP5424449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WO2021140705A1 (ja) 物品移載装置及びピ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3

Address after: 5b2, building 3, Tingwei Industrial Park, No.6 Liufang Road,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m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99 room 105, building 3, 355 Xingzhong Road, Yu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eilan (Hang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