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77635U -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77635U
CN216577635U CN202122759091.5U CN202122759091U CN216577635U CN 216577635 U CN216577635 U CN 216577635U CN 202122759091 U CN202122759091 U CN 202122759091U CN 216577635 U CN216577635 U CN 216577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jack
head
coupler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590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松霖
黄敏
李海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27590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77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77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77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在千斤顶外套筒上设有套筒卡环和拉拔套筒,拉拔套筒上设有第一圆柱螺纹;采用环形的头部拉盘与待拆卸联轴器同轴固定连接,头部拉盘上设有第二圆柱螺纹;在千斤顶复位时两个上述圆柱螺纹相互啮合至少两个导程。拆卸作业时,旋转安装即可让千斤顶与联轴器中心轴相互重合,千斤顶通过拉拔套筒和头部拉盘支撑在联轴器上并对其施加拉力,在千斤顶施加拉力时拉拔套筒不容易变形。该联轴器拉拔装置安装简单而且不会轴向偏斜。

Description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械装配领域,特别涉及联轴器的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大型动力设备检修时,要更换电机、泵或齿轮箱的联轴器。其操作过程一般是:加热转轴上的旧联轴器使之热膨胀,用联轴器拉拔装置使之和转轴分离,安装已加热的新联轴器。常见的联轴器拉拔装置是由千斤顶驱动的“拉马”,即在箱体、框架或工作台上装配千斤顶与拉杆、拉板或拉爪。发电设备布局紧凑并且不能移动,一对联轴器的间距较小,无法使用上述联轴器拉拔装置。
现有一种解决方案,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转轴921与第二转轴922间距300mm,通过第一联轴器911和第二联轴器912连接。千斤顶10的尾部(即千斤顶外套筒12的尾部或底座,其侧面液压管路未绘出)设有尾部拉盘801,尾部拉盘801与待拆的第一联轴器911由多个拉杆802连接。自千斤顶10的头部(即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伸出的千斤顶顶杆11与第一转轴921头对头抵触。千斤顶10工作时对第一联轴器911施加拉力,对第一转轴921施加压力,从而拔出第一联轴器911。
上述方案取消了箱体、框架或工作台,千斤顶的重量通过拉杆支撑。该方案存在两个问题:(1)拉杆间存在安装公差时会受力扭曲,引起千斤顶偏离被拆卸联轴器的中心轴,从而损坏转轴;(2)拆卸途中千斤顶复位以获得新行程时要调整多个拉杆,耗时长而引起转轴升温,从而拉拔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受限空间内使用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如何改进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用于联轴器的拆卸,它包括以下三部分:
千斤顶,其包括分别具有圆柱外形的千斤顶顶杆和千斤顶外套筒,所述千斤顶外套筒的头部外侧面可拆卸地固定套设一个套筒卡环;
拉拔套筒,其内孔为圆柱形,其沿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千斤顶外套筒上,其朝向所述千斤顶头部的一端为圆环柱形,该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圆柱螺纹,该端端面紧贴所述千斤顶外套筒的部分用于抵触连接所述套筒卡环;
以及环形的头部拉盘,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并且与所述联轴器中心轴相互重合,其设有第二圆柱螺纹,其内孔可容纳所述套筒卡环。所述第一圆柱螺纹与所述第二圆柱螺纹:一个为外螺纹,另一个为内螺纹,所述千斤顶复位时二者可相互啮合至少两个导程。
可选的,所述头部拉盘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联轴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圆柱螺纹为内螺纹,所述第一圆柱螺纹为外螺纹,所述套筒卡环设置在所述千斤顶外套筒的头部末端。
采用上述结构,在拆卸过程中头部拉盘位于联轴器的端面上,套筒卡环伸入其内孔,拉拔套筒的外螺纹与其内螺纹啮合;千斤顶工作时,千斤顶外套筒的拉力依次通过套筒卡环、拉拔套筒和头部拉盘传递到联轴器,从而将联轴器从转轴上拔出。
可选的,所述联轴器的内孔可容纳所述套筒卡环。
采用上述结构,随着联轴器拔出,可旋转拉拔套筒,使头部拉盘越过套筒卡环而位于拉拔套筒的中部。第一,随着联轴器拔出,可旋转拉拔套筒而增加上述内螺纹的啮合导程。第二,可在狭窄空间内通过旋转拉拔套筒而快速重新获得千斤顶拉拔行程。第三,可降低千斤顶和拉拔套筒对上述螺纹啮合界面的力矩,减少螺纹结构的磨损。
可选的,所述套筒卡环与所述千斤顶外套筒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的,该联轴器拉拔装置还包括辅助拉爪,所述联轴器的外侧面设有环绕中心轴的联轴器卡环,所述辅助拉爪一端卡接所述联轴器卡环(91a),另一端由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头部拉盘固定连接。
采用辅助拉爪连接联轴器卡环和头部拉盘,可以让头部拉盘受力更均衡,减少其结构损伤。
可选的,拉拔套筒朝向所述千斤顶尾部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用于旋转所述拉拔套筒。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为防滑纹、防滑层、六角扳手套环或以上至少两种的组合。
可选的,所述拉拔套筒:其朝向所述千斤顶头部的一端为其头部,其朝向所述千斤顶尾部的一端为其尾部,其头部内径大于其尾部内径,其头部内壁与其尾部内壁通过直角台阶过度,该直角台阶用于抵触连接所述套筒卡环,所述第一圆柱螺纹为内螺纹,所述第二圆柱螺纹为外螺纹。
可选的,所述千斤顶外套筒的头部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套筒卡环由两个半圆弧构件组成,所述套筒卡环填充并突出于所述环形凹槽。
可选的,所述拉拔套筒的主体、所述套筒卡环和所述头部拉盘均为圆环柱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在千斤顶外套筒上套设套筒卡环和拉拔套筒,拉拔套筒上设有第一圆柱螺纹;采用环形的头部拉盘与待拆卸联轴器同轴固定连接,头部拉盘上设有第二圆柱螺纹;在千斤顶复位时两个上述圆柱螺纹相互啮合至少两个导程。从而,千斤顶通过拉拔套筒和头部拉盘支撑在联轴器上并对其施加拉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是:安装简单而且不会轴向偏斜。拉拔套筒和头部拉盘通过圆柱螺纹啮合,旋转安装即可让千斤顶与联轴器中心轴相互重合,在千斤顶施加拉力时拉拔套筒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后面的附图应结合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使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的应用状态图,头部拉盘安装在第一联轴器上并与其余部分未装配;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头部拉盘的剖视图,安装在第一联轴器上;
图4是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是现有的联轴器拉拔装置的应用状态图;
图7是图6的轴向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注代表:
10-千斤顶、11-千斤顶顶杆、12-千斤顶外套筒,
20-拉拔套筒、22-第一圆柱螺纹、23-旋转件,
30-头部拉盘、31-固定螺栓、32-辅助拉爪、33-第二圆柱螺纹,
40-套筒卡环,911-第一联轴器,912-第二联轴器,921-第一转轴,922-第二转轴,91a-联轴器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介绍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及“外”等方位指示词,是基于附图所示的观察角度;“周向”是指沿着圆心是横截面中心的一个圆周。
实施例一
联轴器拉拔装置,用于狭窄空间内的联轴器拆卸作业。
请参阅图1和2,第一转轴921与第二转轴922是通过一对联轴器——第一联轴器911和第二联轴器912传动连接,二者间距狭小而不能使用具有台架的“拉马”装置。附图绘出了第一联轴器911的拆卸状态。第一联轴器911和第二联轴器912的外侧面分别设有环绕中心轴的联轴器卡环91a。
该联轴器拉拔装置包括千斤顶10、拉拔套筒20和头部拉盘30。
千斤顶10为液压千斤顶,包括分别具有圆柱外形的千斤顶顶杆11和千斤顶外套筒12。千斤顶外套筒12的尾部(即千斤顶10的尾部)侧面的液压管路未在附图中绘出。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即千斤顶10的头部)末端的外侧面,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套设一个圆环柱形的套筒卡环40。
拉拔套筒20,其主体为圆环柱形(其内孔为圆柱形),其沿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千斤顶外套筒12上。拉拔套筒20朝向千斤顶10头部的一端:外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圆柱状的外螺纹——第一圆柱螺纹22,端面紧贴千斤顶外套筒12的部分(即端面位于上述外螺纹以内的部分)用于抵触连接套筒卡环40。使用时,先将拉拔套筒20从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套入,再将套筒卡环40旋转固定在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末端,从而套筒卡环40可以将千斤顶的拉力传递给拉拔套筒20。
头部拉盘30为圆环柱形,其内孔设有内螺纹——第二圆柱螺纹33,其内孔可容纳套筒卡环40。头部拉盘30通过若干固定螺栓31固定安装到第一联轴器911的端面上并且与第一联轴器911中心轴相互重合。在千斤顶10复位(千斤顶顶杆11收回到千斤顶外套筒12内)时,第二圆柱螺纹33与第一圆柱螺纹22可相互啮合至少两个导程。因为套筒卡环40的阻碍,在拆卸开始阶段,第二圆柱螺纹33只有一部分能够与第一圆柱螺纹22啮合。
具体地,头部拉盘30为碳钢构件,固定螺栓31为高强度螺栓。从而在拉拔过程中头部拉盘30不会变形,与第一联轴器911保持中心轴重合。
第一联轴器911的内孔可容纳套筒卡环40。所以,位于千斤顶外套筒12头部末端的套筒卡环40,可穿过头部拉盘30的内孔而进入第一联轴器911的内孔。随着第一联轴器911的拔出,可旋转拉拔套筒20使头部拉盘30越过套筒卡环40而位于拉拔套筒20的中部。从而,千斤顶10和拉拔套筒20的重量对啮合螺纹界面的力矩减小,缓解了螺纹结构的磨损;更重要的,可增加第二圆柱螺纹33的啮合导程,也可在狭窄空间内重新获得千斤顶10的拉拔行程。
拉拔套筒20的尾部(即其朝向所述千斤顶10尾部的一端)外表面设有旋转件23,旋转件23用于手动旋转拉拔套筒20。旋转件23是一个六角扳手套环,位于拉拔套筒20的尾部末端,并且与拉拔套筒20一体成型。在拆卸过程中手动转动旋转件23,使得头部拉盘30逐渐从拉拔套筒20的头部向其中部方向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千斤顶10可以是螺旋千斤顶,千斤顶顶杆11的伸缩由螺杆、齿轮驱动;旋转件23可以是防滑纹、防滑层,或者防滑纹、防滑层与六角扳手套环的组合;头部拉盘30的周向截面可以是L形,头部拉盘30环绕第一联轴器911的外侧面并覆盖其端面;拉拔套筒20的主体外侧面非螺纹部分、套筒卡环40外侧面和头部拉盘30外侧面,可以是棱柱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末端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套筒卡环40由可拆分的两个半圆弧构件组成,套筒卡环40填充并突出于所述环形凹槽。
实施例一的应用过程,简述如下:
(1)将头部拉盘30安装至第一联轴器911的端面,将拉拔套筒20从头部套入千斤顶外套筒12,最后将套筒卡环40安装在千斤顶外套筒12上;
(2)让千斤顶10处于复位状态,将拉拔套筒30头安装在头部拉盘30上,即让第一圆柱螺纹22与第二圆柱螺纹33相互啮合;
(3)加热第一联轴器911,必要时冷却第一转轴921;
(4)操作千斤顶10,让千斤顶顶杆11对第一转轴921施加压力,千斤顶外套筒12依次通过套筒卡环40、拉拔套筒20和头部拉盘30对第一联轴器911施加拉力;
(5)随着第一联轴器911的开始拔出,用扳手转动旋转件23,从而转动拉拔套筒30,让第一圆柱螺纹22与第二圆柱螺纹33完全啮合;
(6)在千斤顶10抵触第二转轴922之前,泄压或停止操作,旋转拉拔套筒30使之伸入第一联轴器911的内孔,重新获得拉拔进程。
(7)重复步骤(4)和步骤(6),直到从第一转轴921上拔出第一联轴器911。
从上述应用过程可知,该联轴器拉拔装置中,千斤顶10的自重通过头部拉拔套筒30和拉盘30支撑在第一联轴器911上。拉拔前的安装过程简单,不需要对中操作。拉拔过程中可旋转拉拔套筒20,让两个圆柱螺纹完全啮合,千斤顶10不会因拉拔施力而偏斜。需要千斤顶10复位而重新获得行程时,只需旋转拉拔套筒20,简单快速。
实施例二
联轴器拉拔装置,是对实施例一的改进,主要改进如下:
请参见图3,该联轴器拉拔装置还包括与固定螺栓31一一对应的辅助拉爪32。辅助拉爪32一端卡接联轴器卡环91a,辅助拉爪32的另一端由固定螺栓31与头部拉盘30固定连接。辅助拉爪32为半“口”字形,与固定螺栓31的数量均为2、3、4或6个。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三
联轴器拉拔装置,是对实施例一的改进,主要改进如下:
请参见图4和图5,拉拔套筒20:其朝向千斤顶10头部的一端为其头部,其朝向千斤顶10尾部的一端为其尾部,其头部内径大于其尾部内径,其头部内壁与其尾部内壁通过直角台阶过度,该直角台阶用于抵触连接所述套筒卡环40,第一圆柱螺纹22为内螺纹。相应地,第二圆柱螺纹33为外螺纹。即:头部拉盘3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套筒卡环40由可拆分的两个半圆弧构件组成,套筒卡环40填充并突出于所述环形凹槽。套筒卡环40的两个半圆弧构件相互卡接,从而在拉拔套筒20头部与千斤顶外套筒12的空隙之内可方便地拆装。
旋转件23是拉拔套筒20尾部末端上设置的一个六角凸台,可配合扳手手动操作。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头部拉盘30可以是两个组件组装的圆环(需精密配合以保证第二圆柱螺纹22完整),环绕第一联轴器911的外侧面,并且卡设在联轴器卡环91a的内侧面。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用于联轴器的拆卸,其特征在于,包括:
千斤顶(10),其包括分别具有圆柱外形的千斤顶顶杆(11)和千斤顶外套筒(12),所述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外侧面可拆卸地固定套设一个套筒卡环(40);
拉拔套筒(20),其内孔为圆柱形,其沿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千斤顶外套筒(12)上,其朝向所述千斤顶(10)头部的一端为圆环柱形,该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圆柱螺纹(22),该端端面紧贴所述千斤顶外套筒(12)的部分用于抵触连接所述套筒卡环(40);以及
环形的头部拉盘(30),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并且与所述联轴器中心轴相互重合,其设有第二圆柱螺纹(33),其内孔可容纳所述套筒卡环(40);
所述第一圆柱螺纹(22)与所述第二圆柱螺纹(33):一个为外螺纹,另一个为内螺纹,所述千斤顶(10)复位时二者可相互啮合至少两个导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拉盘(30)通过若干固定螺栓(31)固定连接在所述联轴器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圆柱螺纹(33)为内螺纹,所述第一圆柱螺纹(22)为外螺纹,所述套筒卡环(40)设置在所述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内孔可容纳所述套筒卡环(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卡环(40)与所述千斤顶外套筒(12)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拉爪(32),所述联轴器的外侧面设有环绕中心轴的联轴器卡环(91a),所述辅助拉爪(32)一端卡接所述联轴器卡环(91a),另一端由所述固定螺栓(31)与所述头部拉盘(3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拔套筒(20)朝向所述千斤顶(10)尾部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旋转件(23),所述旋转件(23)用于旋转所述拉拔套筒(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23)为防滑纹、防滑层、六角扳手套环或以上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套筒(20):其朝向所述千斤顶(10)头部的一端为其头部,其朝向所述千斤顶(10)尾部的一端为其尾部,其头部内径大于其尾部内径,其头部内壁与其尾部内壁通过直角台阶过度,该直角台阶用于抵触连接所述套筒卡环(40),所述第一圆柱螺纹(22)为内螺纹,所述第二圆柱螺纹(33)为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外套筒(12)的头部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套筒卡环(40)由两个半圆弧构件组成,所述套筒卡环(40)填充并突出于所述环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套筒(20)的主体、所述套筒卡环(40)和所述头部拉盘(30)均为圆环柱形。
CN202122759091.5U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Active CN216577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9091.5U CN216577635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9091.5U CN216577635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77635U true CN216577635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59091.5U Active CN216577635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77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9969B1 (en) Method and tool for reconditioning a damaged thread
CN202251493U (zh) 一种锁紧联接法兰
CN216577635U (zh) 一种联轴器拉拔装置
CN201291372Y (zh) 液力拆装锥孔轴承装置
CN111408918A (zh) 一种发动机低压涡轮的牵引工装
CN110653751A (zh) 固定转轴上的带法兰盘的套筒的装拆工装及装拆方法
CN211439772U (zh) 固定转轴上的带法兰盘的套筒的装配及拆卸工装
CN209698986U (zh) 一种卡套拆除工装
CN110682248B (zh) 一种叶轮安装工具
CN111993030A (zh) 一种基于平面螺旋实现自动定心的多功能拉拔器
CN210099917U (zh) 炉辊轴承拆卸装置
CN218428105U (zh) 一种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拆卸装置
CN217776876U (zh) 电机轴承拆装工具
CN219599392U (zh) 盲孔轴承外圈拆卸装置
CN214498901U (zh) 反井钻机动力头
US11478831B2 (en) Mechanical high speed roll change system for use with robotic roll change system
CN218746010U (zh) 臂架装轴装置
CN111644805B (zh) 一种联轴器的热装工具及方法
CN220842749U (zh) 一种坦克的扭力轴拆卸夹具
CN213859060U (zh) 液力耦合器脱轴装置
CN217873654U (zh) 一种拆卸紧固件装置
CN213673924U (zh) 一种气动起动机开槽螺母的拆卸工装
CN218746009U (zh) 臂架退轴装置
CN220313223U (zh) 一种制动器滑动轴承及垫环拆装工装
CN218965311U (zh) 一种火箭弹弧形段简易拆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