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3594U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3594U
CN216563594U CN202122337777.5U CN202122337777U CN216563594U CN 216563594 U CN216563594 U CN 216563594U CN 202122337777 U CN202122337777 U CN 202122337777U CN 216563594 U CN216563594 U CN 216563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connector assembly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ductor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77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元泉
董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77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3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3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3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壳体、多个端子及扁平排线,每一端子具有一对配部和一焊接部,对配部具有插接腔,插接腔内凸设有至少一接触部,焊接部包括顶部、连接顶部的第一侧部、连接第一侧部的底部以及自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部,顶部、第一侧部、底部及第二侧部围设形成容纳腔,焊接部的后端朝向容纳腔内凹设至少一第一导引面,扁平排线包括前端外露的多个导体以及绝缘层,多个导体同时从后向前经第一导引面插入对应的容纳腔,每一导体与顶部和/或底部焊接固定。通过顶部、第一侧部、底部及第二侧部对导体进行四面阻挡,避免导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位移,本实用新型将扁平排线的多个导体同时插入多个容纳腔,组装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涉及汽车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汽车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端子、线缆以及收容所述端子的绝缘本体,所述端子的一端延伸一对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对所述线缆的导电体进行包覆压接固定,从而在所述端子与所述线缆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但是通过所述压接部对所述线缆的所述导电体进行包覆压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和连接,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与所述线缆的连接并不是很牢固,容易造成所述压接部与所述线缆之间的松动,而且该种包覆压接方式压接的所述线缆须是单根的圆线,才便于进行包覆压接,并且需要一根一根的包覆和铆压,不仅耗费组装时间并且采用多根圆线使得组装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排线的导体通过插入焊接部的容纳腔并焊接于焊接部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多个收容槽;
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每一所述端子一体成型设置且具有一对配部和一焊接部,所述对配部具有一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内凸设有至少一接触部,所述焊接部包括一顶部、连接所述顶部的一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一侧部的一底部以及自所述底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二侧部,所述顶部、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底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围设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焊接部的后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内凹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引面;
一扁平排线,所述扁平排线包括前端外露的多个导体以及包覆固定多个所述导体的一绝缘层,多个所述导体同时从后向前经各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导引面插入对应的所述容纳腔,每一所述导体与所述顶部和/或所述底部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导体的上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顶部,所述导体的下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底部。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的后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面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后端,每一所述第一导引面自后向前朝向所述容纳腔倾斜凹设以形成倾斜的弧面。
进一步,自所述顶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上导引板,自所述底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下导引板,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的后端均设有一第二导引面,每一所述第二导引面自后向前倾斜延伸用以导引所述导体进入所述上导引板与下导引板之间并最终进入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当所述导体未插入所述容纳腔之前,所述上导引板朝后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下导引板朝后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的内表面均凸设至少一凸部,当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将所述导体导引进入所述容纳腔后,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受力而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位移,所述上导引板的所述凸部和所述下导引板的所述凸部共同夹持于所述扁平排线的所述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绝缘壳体后端开设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扁平排线部分位于所述容纳部,一后塞从后向前套设于所述扁平排线并封堵所述容纳部,所述后塞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所述后塞中部开设至少一条形缝供所述扁平排线穿过,所述后塞的前端挡止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的后端,一塑胶内模包覆成型于所述后塞、所述绝缘壳体后端以及所述扁平排线的外周,一塑胶外模包覆成型在所述塑胶内模以及所述扁平排线的外周,所述塑胶外模包括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减小的倾斜部分。
进一步,所述对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壁和一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插接腔,所述顶壁和所述顶部位于同一平面,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插接腔横向弯折一弯折部,自所述弯折部向前延伸悬臂状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底壁朝向所述插接腔延伸一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接触部的正下方,当所述接触部受压力发生偏移时,所述支撑臂抵接于所述接触部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顶部自所述顶壁向后水平延伸形成,所述顶部到所述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顶壁到所述底壁的垂直距离的1/2。
进一步,所述顶壁前端的内表面沿前后方向间隔凸设两个第一凸包,所述接触部的内表面凸设一第二凸包,且所述第二凸包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之间,所述接触部前端延伸一倾斜面,所述底壁的前端向上弯折延伸一前导部,所述前导部位于所述插接腔的前端且位于所述倾斜面的前方,定义在所述接触部未受力时,所述第二凸包到所述顶壁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倾斜面到所述顶壁内表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高度,所述前导部到所述顶壁的内表面的距离为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进一步,每一所述导体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后倾斜的一第三导引面,所述第三导引面与所述第一导引面导引配合,以导引所述导体插入至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还包括端子位置保证件,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卡接部,且两个所述卡接部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的前侧或后侧设置至少两个卡持块,多个所述端子于所述对配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设有至少一止退部,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底面、顶面和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的两个侧面,所述底面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槽连通,两个所述侧面均开设有一卡接口且两个所述卡接口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当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处于预锁定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口相匹配卡接固定;当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处于最终锁定状态时,所述卡持块进入所述收容槽并抵持于所述收容槽的下表面,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固定收容于所述开口并挡止所述止退部的后方。
进一步,自所述顶面一体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二锁定梁,每一所述锁定梁的后端为自由端,且二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共同连接形成一被按部,每一所述锁定梁向上凸设一锁定块,所述顶面一体连接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每一所述焊接部包括一顶部、连接所述顶部的一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一侧部的一底部以及自所述底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二侧部,所述顶部、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底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围设形成一容纳腔,每一所述焊接部的后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内凹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引面,所述扁平排线的每一所述导体从后向前经所述第一导引面插入每一所述容纳腔并焊接于每一所述焊接部,所述扁平排线包括前端外露的多个所述导体,使得多个所述导体同时被多个所述焊接部的所述第一导引面导引进入对应的所述容纳腔,由于多个所述导体插接于多个所述容纳腔,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能够对所述导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阻挡,避免所述导体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能够对所述导体在左右方向对所述导体进行阻挡,避免所述导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顶部、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底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对所述导体进行四面阻挡,使得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焊接,避免所述导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位移,并且相较于采用传统的多根单独的圆线通过包覆压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扁平排线的多个所述导体同时插入多个所述容纳腔,组装起来所耗费的时间更短,组装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壳体与端子位置保证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端子与扁平排线焊接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端子的主视图;
图6为图4的端子横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4的端子侧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端子与扁平排线焊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与扁平排线以及板端端子插接后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侧剖图;
图11为图10中C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0112943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0112943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连接器组件100用于与一板端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定义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 包括一绝缘壳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1内的多个端子3以及与多个所述端子3焊接的一扁平排线2,所述扁平排线2包括前端外露的多个导体21以及包覆固定多个所述导体21的一绝缘层22,一后塞5从后向前套设于所述扁平排线2并封堵所述绝缘壳体1 的后端,一塑胶内模6包覆成型于所述后塞5外周,一塑胶外模7包覆成型在所述塑胶内模6和所述扁平排线2的外周,一端子位置保证件4插装于所述绝缘壳体1。
如图1、2、3所示,所述绝缘壳体1包括一底面11、一顶面12和连接所述底面11 与所述顶面12的两个侧面13,所述绝缘壳体1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多个收容槽14,多个所述收容槽14呈上下两排设置,多个所述收容槽14用于收容多个所述端子3。两个所述侧面13均开设一卡接口131,且两个所述卡接口131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底面 11开设一开口111,所述开口111与所述收容槽14连通,且所述开口111用于收容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所述顶面12沿前后方向延伸二锁定梁121,每一所述锁定梁121 的前端与所述顶面12一体连接,每一所述锁定梁121的后端为自由端,每一所述锁定梁121向上凸设一锁定块1211,所述锁定梁121与所述锁定块1211共同形成一锁定结构,用于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未图示)进行锁定,以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未图示)脱离。两所述锁定梁121的自由端共同连接形成一被按部1212,所述被按部1212相较于每个所述锁定梁121的自由端,其被按压的所述被按部1212面积显然更大了,因此,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需要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未图示)分离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按压所述被按部1212较为方便地按压。所述顶面12一体连接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一阻挡部122,且所述锁定梁121处于所述顶面12的后端并位于所述锁定梁121的自由端的正上方,将所述锁定梁121的自由端包围在所述阻挡部122与所述顶面12之间,因此,可以阻挡外压力对所述被按部1212的误触,避免造成所述连接器组件100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未图示)之间的脱离。所述绝缘壳体1的后端开设一容纳部15,所述容纳部15位于所述收容槽14的正后方并与所述收容槽14连通,所述容纳部15用于容纳所述后塞5。
如图4-10所示,多个所述端子3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14以形成上下两排,每一所述端子3一体成型设置且具有一对配部31和一焊接部32,所述对配部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壁311和一底壁3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311和所述底壁312的一第一侧壁313和一第二侧壁31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配部3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壁311和一底壁3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311的一第一侧壁313,或所述对配部31 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壁311和一底壁3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311的一第二侧壁314,在此不作限定),所述顶壁311、所述第一侧壁313、所述底壁312及所述第二侧壁314 共同围设形成一插接腔317,所述插接腔317用于供所述板端连接器(未图示)的板端端子插入。所述对配部31与所述焊接部32之间设有二止退部3131、3141,两个所述止退部3131、3141分别自所述第一侧壁313和所述第二侧壁314的后端向下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配部31与所述焊接部32之间可仅设一个所述止退部3131或 3141,所述止退部3131或3141分别自所述第一侧壁313或所述第二侧壁314的后端向下延伸,在此不作限定)。所述第二侧壁314后端朝向所述插接腔317横向弯折一弯折部315,自所述弯折部315向前延伸一悬臂状的接触部316,所述接触部316前端延伸一倾斜面3161,所述顶壁311的内表面在沿前后方向上间隔向内凸设有两个第一凸包 3111,所述第一凸包3111在沿前后方向上具有中间高前后侧低结构,所述接触部316 的内表面凸设一第二凸包3162,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凸包316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3111之间,同样的,所述第二凸包3162在沿前后方向上也具有中间高前后侧低的结构。因此,当所述板端端子插入所述插接腔317时,所述板端端子最终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凸包3111与所述第二凸包3162之间,使其能够与所述端子3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如图5、7、9所示,所述底壁312朝向所述插接腔317延伸一支撑臂3121,且所述支撑臂3121位于所述接触部316的正下方,当所述接触部316未受压力压接时(换言之,所述板端端子未插入所述插接腔317与所述接触部316抵接时),所述接触部316 与所述支撑臂3121之间存在间隙;当所述接触部316受压力发生偏移时(换言之,所述板端端子插入所述插接腔317与所述接触部316抵接时),所述接触部316受力向下偏移一定距离,所述支撑臂3121抵接于所述接触部316的外表面,以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所述接触部316。
如图7、9所示,为了使所述板端端子快速且准确地插入所述插接腔317,所述底壁312的前端向上弯折延伸一前导部3122,所述前导部3122位于所述插接腔317的前端且位于所述倾斜面3161的前方,定义在所述接触部316未受力时,所述第二凸包3162 到所述顶壁311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高度h1,所述倾斜面3161到所述顶壁311内表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高度h2,所述前导部3122到所述顶壁311的内表面的距离为第三高度h3,则所述第三高度h3需满足:所述第一高度h1<所述第三高度h3<所述第二高度h2;由于所述第三高度h3大于所述第一高度h1且小于所述第二高度h2(即h1< h3<h2),使得所述前导部3122能够顺利导引所述板端端子插入所述接触部316与所述顶壁311之间,从而使所述接触部316能够更好地将所述板端端子夹持在所述第一凸包 3111与所述第二凸包3162之间,使得所述板端端子与所述接触部316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同时避免所述板端端子的上下晃动。
如图4-9、11所示,所述焊接部32自所述对配部31的所述顶壁311向后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对配部31的后端,所述焊接部32包括一顶部321、连接所述顶部321的一第一侧部322、连接所述第一侧部322的一底部323以及自所述底部323向上延伸的一第二侧部324,所述顶部321、所述第一侧部322、所述底部323及所述第二侧部324 围设形成一容纳腔325,所述容纳腔325的腔体小于所述插接腔317的腔体,所述容纳腔325用于收容所述导体21,所述顶部321与所述顶壁311位于同一平面,即所述顶部 321自所述顶壁311自前向后延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32亦可由所述底壁312自前向后延伸形成底部323,在此不作限制)。所述顶部321到所述底部 323的垂直距离A小于所述顶壁311到所述底壁312的垂直距离B的1/2,使得位于所述容纳腔325的所述导体21更贴合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以便于将所述扁平排线2导体21超声波焊接于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同时也使得形成所述容纳腔 325所需的材料比形成所述插接腔317所需的材料更少。所述焊接部32的后端朝向所述容纳腔325内凹设有两个第一导引面32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32的后端朝向所述容纳腔325内也可凹设一所述第一导引面326,在此不作限定),所述第一导引面326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部322和第二侧部324的后端,且每一所述第一导引面326自后向前朝向所述容纳腔325倾斜凹设以形成倾斜的弧面。进一步,自所述顶部321 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上导引板327,自所述底部323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下导引板32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设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在此不作限定),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后端均设有一第二导引面3272、3282,每一所述第二导引面3272、3282自后向前倾斜延伸,在所述扁平排线2装设于所述容纳腔325 前,所述上导引板327呈倾斜向上,所述下导引板328呈倾斜向下,即所述上导引板327 与所述下导引板328之间形成锥形空间以供所述扁平排线2插入;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内表面均凸设四凸部3271、328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内表面均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其他任意数量的凸部3271、3281,在此不作限定。当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 328将所述导体21导引进入所述容纳腔325,且所述导体21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体21可通过超声波仅焊接于所述顶部 321或者所述底部323的其中一个,在此不作限制),具体地,所述导体21的上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顶部321,所述导体21的下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底部323,然后通过外力将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朝向靠近所述扁平排线2的方向进行压合,使得所述上导引板327的所述凸部3271、3281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所述凸部3271、3281共同夹持于所述扁平排线2的所述绝缘层2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超声波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体21可通过激光或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
如图2、3所示,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卡接部41,且两个所述卡接部41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的后侧设置两个卡持块4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卡持块42亦可设于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的前侧,且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三个或更多所述卡持块42,在此不作限定),当所述端子位置保证4件处于预锁定状态时,每一所述卡接部41对应与每一所述卡接口131相匹配并卡接于所述卡接口131,此时,将多个所述端子3插入所述收容槽14;再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插入至最终锁定状态,此时两个所述卡持块42抵持于所述收容槽14的下表面,以避免所述端子保证件4向下位移而产生松动,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收容于所述开口111并挡止于所述止退部3131、3141的后方,从而阻止所述端子3向后退出。
如图2、4、10所示,所述扁平排线2设置有上下两排所述导体21,每一排所述导体21沿左右方向排列,以分别对应插入每一排的所述端子3的所述焊接部32。每一所述导体21先经由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导引以进入所述容纳腔325,再从后向前经所述第一导引面326插入所述容纳腔325并焊接于每一所述焊接部32。每一所述导体2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后倾斜的一第三导引面23,该第三导引面23为倾斜设置的面,由此,多个所述导体21通过所述第三导引面23与所述第一导引面326的导引配合,实现快速且准确地将所述导体21插入至所述容纳腔325内。
如图2、10所示,所述后塞5从后向前套设于所述扁平排线2并封堵所述容纳部15,所述后塞5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壳体1外,所述后塞5的后端面中部开设至少一条形缝51,供所述扁平排线2的两排所述导体21穿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二所述条形缝51,在此不作限定),所述后塞5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让位空间以让位两排所述导体21,所述后塞5的前端挡止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后端,具体地,所述后塞5位于所述让位空间上方的前端部挡止收容于上排所述收容槽14内所述端子3 的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后塞5位于所述让位空间下方的前端部挡止收容于下排所述收容槽14内所述端子3的所述下导引板328,从而进一步阻挡所述端子3向后退出,且在所述塑胶内模6包覆成型于所述后塞5的过程中,所述后塞5的后壁能够将注塑胶阻挡在所述后塞5的后壁外,避免注塑胶经由所述后塞5进入所述绝缘壳体1内。所述塑胶内模6包覆成型于所述后塞5外周,同时所述塑胶内模6向后部分包覆所述扁平排线2及向前部分包覆在所述绝缘壳体1后端,所述塑胶外模7包覆成型在所述塑胶内模 6的外周,同时所述塑胶外模7向后包覆所述扁平排线2,且所述塑胶外模7向前部分包覆所述绝缘壳体1后端。所述塑胶外模7包括主体部分71和倾斜部分72,所述主体部分71自前向后在沿着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不变(即所述主体部分71自前向后在沿着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相等),所述倾斜部分72自前向后在沿着上下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有效地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体积,使其小型化,并且所述电连接器组件 100的厚度减小能够减少不饱模的现象,提高良品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外模7也可以仅由所述倾斜部分72构成,在此不作限定),通过所述塑胶内模6与所述塑胶外模7,从而将所述绝缘壳体1与所述扁平排线2进行固定,使得所述绝缘壳体 1与所述扁平排线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下面将对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成型过程进行描述。先将所述扁平排线2前端的部分所述绝缘层22去除,使得所述扁平排线2前端露出多个所述导体21,然后将多个所述导体21自后向前插入,通过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提前将所述导体21导正,再通过所述第一导引面326与所述第三导引面23的导引配合,从而引导多个所述导体21插入至所述容纳腔325;接下来将插入到所述容纳腔325的所述导体21 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焊接部32的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焊接完成后通过外力将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朝向所述扁平排线2进行压合,使得所述上导引板327的所述凸部3271、3281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所述凸部3271、3281共同夹持于所述扁平排线2的所述绝缘层22;下一步,先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插入所述开口 111,使所述卡接部41与所述卡接口131相匹配并卡接于所述卡接口131,使得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处于预锁定状态,此时,将多个所述端子3同时自后向前经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插入至多个所述收容槽14,继续将所述后塞5从后向前套接于所述扁平排线 2,并进入所述容纳部15使所述后塞5封堵于所述容纳部15,进一步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继续插入所述开口111,直至两个所述卡持块42抵接于所述收容槽14的下表面,使得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处于最终锁定状态,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4挡止于所述止退部3131、3141的后方;更进一步将所述塑胶内模6包覆成型于所述后塞5外周,同时所述塑胶内模6向后部分包覆所述扁平排线2及向前部分包覆在所述绝缘壳体1后端,从而将所述后塞5与所述绝缘壳体1固定;最后将所述塑胶外模7包覆成型于所述塑胶内模6的外周,同时所述塑胶外模7向后部分包覆所述扁平排线2及向前部分包覆在所述绝缘壳体1后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焊接部32包括所述顶部321、连接所述顶部321的所述第一侧部322、连接所述第一侧部322的所述底部323以及自所述底部323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二侧部324,所述顶部321、所述第一侧部322、所述底部323及所述第二侧部324围设形成所述容纳腔325,所述焊接部32的后端朝向容纳腔325内凹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引面326,所述扁平排线2的多个所述导体21从后向前经所述第一导引面326插入每一所述容纳腔325并焊接于每一所述焊接部32,所述扁平排线2包括前端外露的多个导体21,使得多个所述导体21同时被第一导引面326导引进入每一所述容纳腔325,由于所述导体 21插接于所述容纳腔325,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能够对所述导体21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阻挡,避免所述导体2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侧部322和所述第二侧部324能够对所述导体21在左右方向对所述导体21进行阻挡,避免所述导体2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顶部321、所述第一侧部322、所述底部323及所述第二侧部 324对所述导体21进行四面阻挡,使得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焊接,避免所述导体21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移动。相较于采用传统的多根单独的圆线通过包覆压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扁平排线2的多个所述导体21同时插入多个所述容纳腔 325,组装起来所耗费的时间更短,组装成本更低。
2、所述导体21的上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顶部321,所述导体21的下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底部323,采用超声波焊接,使得所述导体 21与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结合部分不会产生铸造组织缺陷其焊接时二者的结合时间短,一方面超声波焊接后所述导体21与所述顶部321及所述底部323的结合处的导电性能以及导热性能极好,电阻系数极低,另一方面与激光焊接相较,将所述导体21 与所述顶部321及底部323焊接耗能要少得多,进一步节约成本。
3、自所述顶部321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上导引板327,自所述底部323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下导引板328,在所述导体21进入所述容纳腔325之前,通过所述上导引板327 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设置,提前将所述导体21导正,避免所述导体21无法对准所述容纳腔325而导致所述导体21难以插入所述容纳腔325的问题。
4、所述焊接部32的后端朝向所述容纳腔325内凹设有两个第一导引面326,所述第一导引面326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部322和所述第二侧部324的后端,且每一所述第一导引面326自后向前朝向所述容纳腔325倾斜凹设以形成倾斜的弧面,所述扁平排线2的所述导体2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后倾斜的一第三导引面23,所述第三导引面 23为倾斜设置的面,使得所述导体21前端两侧较所述导体21其他部位小,且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导引面326在左右方向上导引所述导体21顺利插入所述容纳腔325,避免所述导体21因插入偏斜而发生刮擦,实现快速且准确地将所述导体21插入至所述容纳腔325 内。
5、自所述顶部321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上导引板327,自所述底部323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下导引板328,在所述扁平排线2装设于所述容纳腔325前,所述上导引板327呈倾斜向上,所述下导引板328呈倾斜向下,即所述上导引板327与所述下导引板328之间形成锥形空间以供所述扁平排线2的所述导体21插入;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内表面均凸设四凸部3271、3281,当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 328将所述导体21导引进入所述容纳腔325后,所述上导引板327和所述下导引板328 受力而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上导引板327的所述凸部3271、3281和所述下导引板328的所述凸部3271、3281共同夹持于所述扁平排线2的所述绝缘层22,实现对所述扁平排线2的再次固定,防止所述扁平排线2发生松动。
6、定义在所述接触部316未受力时,所述第二凸包3162到所述顶壁311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高度h1,所述倾斜面3161到所述顶壁311内表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高度h2,所述前导部3122到所述顶壁311的内表面的距离为第三高度h3,则所述第三高度h3需满足:所述第一高度h1<所述第三高度h3<所述第二高度h2,使得所述前导部 3122能够顺利导引所述板端端子插入所述接触部316与所述顶壁311之间,从而使所述接触部316能够更好地将所述板端端子夹持在所述第一凸包3111与所述第二凸包3162 之间,使得所述板端端子与所述接触部316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同时避免所述板端端子的上下晃动。
7、所述顶部321自所述顶壁311向后水平延伸形成,所述顶部321到所述底部323的垂直距离A小于所述顶壁311到所述底壁312的垂直距离B的1/2,使得位于所述容纳腔325的所述导体21更贴合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以便于将所述导体21采用超声波焊接于所述顶部321和所述底部323,避免所述容纳腔325空间过大而导致所述导体21无法同时与所述顶部321和底部323焊接的问题,同时使得形成所述容纳腔 325所需的材料比形成所述插接腔317所需的材料更少,从而节省了成本。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多个收容槽;
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每一所述端子一体成型设置且具有一对配部和一焊接部,所述对配部具有一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内凸设有至少一接触部,所述焊接部包括一顶部、连接所述顶部的一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一侧部的一底部以及自所述底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二侧部,所述顶部、所述第一侧部、所述底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围设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焊接部的后端朝向所述容纳腔内凹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引面;
一扁平排线,所述扁平排线包括前端外露的多个导体以及包覆固定多个所述导体的一绝缘层,多个所述导体同时从后向前经各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导引面插入对应的所述容纳腔,每一所述导体与所述顶部和/或所述底部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上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顶部,所述导体的下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后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面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后端,每一所述第一导引面自后向前朝向所述容纳腔倾斜凹设以形成倾斜的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顶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上导引板,自所述底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一下导引板,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的后端均设有一第二导引面,每一所述第二导引面自后向前倾斜延伸用以导引所述导体进入所述上导引板与下导引板之间并最终进入所述容纳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体未插入所述容纳腔之前,所述上导引板朝后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下导引板朝后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的内表面均凸设至少一凸部,当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将所述导体导引进入所述容纳腔后,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受力而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位移,所述上导引板的所述凸部和所述下导引板的所述凸部共同夹持于所述扁平排线的所述绝缘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后端开设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扁平排线部分位于所述容纳部,一后塞从后向前套设于所述扁平排线并封堵所述容纳部,所述后塞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所述后塞中部开设至少一条形缝供所述扁平排线穿过,所述后塞的前端挡止所述上导引板和所述下导引板的后端,一塑胶内模包覆成型于所述后塞、所述绝缘壳体后端以及所述扁平排线的外周,一塑胶外模包覆成型在所述塑胶内模以及所述扁平排线的外周,所述塑胶外模包括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减小的倾斜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壁和一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插接腔,所述顶壁和所述顶部位于同一平面,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插接腔横向弯折一弯折部,自所述弯折部向前延伸悬臂状的所述接触部,所述底壁朝向所述插接腔延伸一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接触部的正下方,当所述接触部受压力发生偏移时,所述支撑臂抵接于所述接触部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自所述顶壁向后水平延伸形成,所述顶部到所述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顶壁到所述底壁的垂直距离的1/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前端的内表面沿前后方向间隔凸设两个第一凸包,所述接触部的内表面凸设一第二凸包,且所述第二凸包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包之间,所述接触部前端延伸一倾斜面,所述底壁的前端向上弯折延伸一前导部,所述前导部位于所述插接腔的前端且位于所述倾斜面的前方,定义在所述接触部未受力时,所述第二凸包到所述顶壁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倾斜面到所述顶壁内表面的最大距离为第二高度,所述前导部到所述顶壁的内表面的距离为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体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后倾斜的一第三导引面,所述第三导引面与所述第一导引面导引配合,以导引所述导体插入至所述容纳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位置保证件,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卡接部,且两个所述卡接部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的前侧或后侧设置至少两个卡持块,多个所述端子于所述对配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设有至少一止退部,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底面、顶面和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的两个侧面,所述底面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槽连通,两个所述侧面均开设有一卡接口且两个所述卡接口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当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处于预锁定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口相匹配卡接固定;当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处于最终锁定状态时,所述卡持块进入所述收容槽并抵持于所述收容槽的下表面,所述端子位置保证件固定收容于所述开口并挡止所述止退部的后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顶面一体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二锁定梁,每一所述锁定梁的后端为自由端,且二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共同连接形成一被按部,每一所述锁定梁向上凸设一锁定块,所述顶面一体连接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正上方。
CN202122337777.5U 2021-09-26 2021-09-26 电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6563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7777.5U CN216563594U (zh) 2021-09-26 2021-09-26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7777.5U CN216563594U (zh) 2021-09-26 2021-09-26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3594U true CN21656359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6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7777.5U Active CN216563594U (zh) 2021-09-26 2021-09-26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3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2339U (zh) 背板连接器组件
JP252566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する成端カバ―
CN112652906B (zh) 插接模组以及线缆连接器
CN109361096B (zh) 线缆连接器
CN103493296A (zh) 线束连接器
CN201029125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2751228A (zh) 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线缆组件及连接器
US82211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960002133B1 (ko) 통합 몰드된 케이블 종단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56359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639022U (zh) 电连接器
CN214797803U (zh) 端子本体、连接端子及用于制作端子本体的片料
CN109449660B (zh) 线缆连接器
CN110943330B (zh) 电连接器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110797691A (zh)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14849169U (zh) 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线缆组件及连接器
CN21560059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2517600U (zh)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20209456U (zh) 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10581408A (zh) 电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0854568B (zh) 电连接器
CN220510330U (zh) 电连接器
TWI840661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11106479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