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7600U -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7600U
CN212517600U CN202020738786.8U CN202020738786U CN212517600U CN 212517600 U CN212517600 U CN 212517600U CN 202020738786 U CN202020738786 U CN 202020738786U CN 212517600 U CN212517600 U CN 212517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ire
socket
plu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87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87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7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7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7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本体、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固定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后壁、连接所述顶壁、底壁、后壁的一对侧壁及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后端开放成插入口,所述后壁前后贯穿形成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顶部后向延伸形成的刀片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基部底部的焊脚及自所述基部中间后向延伸形成的固定脚,所述插座端子槽包括供所述刀片接触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的上侧槽、固定所述固定脚的下侧槽及位于所述上侧槽与所述下侧槽之间并连接所述插座端子槽横向两侧壁的横梁,所述基部抵持于所述横梁上。本申请适用于极小型导电线的连接。

Description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据部分客户反应,在一些应用领域,线板之间的连接直接采用漆包线(线径约0.2-0.3mm)直接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方式进行电连接,该方案存在无法插拔、组装效率底下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却先,急需一款可插拔并提升组装效率的线对板连接器,要求线距不大于0.8mm,高低小于1.8mm。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以解决极小型导电线直接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带来的制造效率低、无法拆装、容易错焊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固定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后壁、连接所述顶壁、底壁、后壁的一对侧壁及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后端开放成插入口,所述后壁前后贯穿形成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顶部后向延伸形成的刀片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基部底部的焊脚及自所述基部中间后向延伸形成的固定脚,所述插座端子槽包括供所述刀片接触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的上侧槽、固定所述固定脚的下侧槽及位于所述上侧槽与所述下侧槽之间并连接所述插座端子槽横向两侧壁的横梁,所述基部抵持于所述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上侧槽自所述后壁上部贯通所述后壁并部分延伸于所述顶壁下表面,在所述顶壁下表面形成槽结构,所述刀片接触部顶部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顶壁下表面的槽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壁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前方的凸出部及位于所述凸出部前端的卡扣部,所述侧壁上还开设有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槽。
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及插入所述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插座本体、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插座端子及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固定件,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组装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上的导电线,所述插头本体包括顶板、一对侧板、插入端部、尾部及插头端子槽,所述插头端子槽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端子槽、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后端的第二端子槽及自所述插入端部前端上侧向后沿所述顶板开设的穿槽,所述穿槽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上方形成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穿槽的宽度,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的连线部及自所述连线部折弯形成的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的插接部,所述连线部包括夹持所述导电线的线夹槽及容锡空间,所述插接部包括一对延伸臂、自一对所述延伸臂顶部相向延伸形成的一对接触臂,所述接触臂的顶端的前侧位于所述避让口内并在前后方向上错开所述穿槽,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插座端子夹持于一对所述接触臂之间实现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壁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前方的凸出部及位于所述凸出部前端的卡扣部,所述侧壁上还开设有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槽,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侧板向横向外侧凸出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后,所述固定槽卡扣于所述凸出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端子槽前侧的插入端部上形成有抵持凸部,所述抵持凸部与所述第一端子槽横向两侧壁之间形成的限位槽,一对所述延伸臂前端形成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端部。
优选地,一对所述接触臂包括分别自所述延伸臂顶部相向折弯形成的弹性臂部、自所述弹性臂部顶部向横向外侧折弯形成的引导端部及形成于所述引导端部与所述弹性臂部结合处的触点部,一对所述引导端部前端之间的间隙大于一对所述引导端部后端之间的间隙,一对所述引导端部位于所述避让口内并与所述穿槽在前后方向上错位。
优选地,所述连线部还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一对包覆侧壁及自一对所述包覆侧壁前后两端相对折弯形成的包覆端壁,所述容锡空间通过所述基板、包覆侧壁与包覆端壁围设而成,所述线夹槽设于所述包覆端壁上,所述导电线卡入所述线夹槽内并部分位于所述容锡空间内被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自所述基板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主体部,一对所述延伸臂是自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向前折弯延伸形成的。
优选地,一对所述包覆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相对折弯,相对应的包覆侧壁折弯形成的两个包覆端壁相互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覆端壁,所述线夹槽包括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卡线口及位于所述卡线口下方的限位突起,所述卡线口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卡线口的宽度,所述连线部用于电性连接导电线,所述导电线包括芯线及包覆于所述芯线外的绝缘层,所述芯线卡入所述线夹槽的卡线口内并被所述限位突起所限位,前后两端的包覆端壁上均设有所述线夹槽,所述芯线至少两处卡入所述线夹槽内,所述芯线部分位于所述容锡空间内并通过焊锡将所述芯线焊接固定于所述容锡空间内。
本申请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线对板插座,并通过所述插头端子连线部与插接部的设计,使所述极小型导电线可轻易焊接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子内并实现与贴装于因数电路板上的线对板插座的电性对接,解决了现有极小导电线直接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造成无法插拔,制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座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座的插座本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座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头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头的插头本体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线对板插头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申请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插头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1为本申请插头端子与导电线的组合图;
图12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的方向定义以图1所示X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前方(或纵向方向),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右方(或横向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的上方(或垂直方向)。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A及插装于所述插座A内的插头B。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线对板插座A包括插座本体10、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10内的插座端子20及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10内的固定件30。
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顶壁11、底壁12、后壁14、连接所述顶壁11与底壁12的一对侧壁13及插接腔15。所述插接腔15的后端开放成插入口,所述后壁14前后贯穿形成有插座端子槽16,所述插座端子槽16包括上侧槽161、下侧槽162及位于所述上侧槽161与所述下侧槽162之间并连接所述插座端子槽16横向两侧壁的横梁163。所述上侧槽161自所述后壁14上部贯通并部分延伸于所述顶壁11下表面,在所述顶壁11下表面(插接腔15的上表面)形成槽结构。
所述插接腔15的横向两侧壁13内侧开设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包括引导部171、位于所述引导部171前方的凸出部172及位于所述凸出部172前端的卡扣部173。所述侧壁13上还开设有固定槽18,所述固定槽18包括上固定槽181、下固定槽182及分隔所述上固定槽181与下固定槽182的隔板183,所述下固定槽182下端开放并朝向印刷电路板(未图示)。
所述插座端子20包括基部21、自所述基部21顶部后向延伸形成的刀片接触部22、形成于所述基部21底部的焊脚23及自所述基部21中间后向延伸形成的固定脚24。所述刀片接触部22的自由端下部设有倾斜部25。所述刀片接触部22插入所述上侧槽161内且所述刀片接触部22的顶部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顶壁11下表面的槽结构内。所述固定脚24插入所述下侧槽162内固定所述插座端子20,所述固定脚24与所述刀片接触部22之间形成有抵持于所述横梁163前端的抵持空间26。所述固定脚24位于所述后壁14内不会向后延伸至所述插接腔15内。
所述固定件30包括插入所述上固定槽181的固定臂32、插入所述下固定槽182的焊接臂33及连接所述固定臂32与所述焊接臂33的连接臂31。所述固定臂32与所述焊接臂33之间形成有夹持所述隔板183的夹持空间34。所述焊接臂33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11所示,本申请线对板插头B包括插头本体40、组装于所述插头本体40内的插头端子50及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50上的导电线60。
重点参阅图6、图7所示,所述插头本体40包括顶板41、一对侧板43、插入端部42、尾部45及插头端子槽46。一对所述侧板43的横向外侧形成有一对卡块44,所述卡块44的底面形成有固定槽441,所述卡块44的前端形成有弧形端面442。
所述插头端子槽46下端开口,所述插头端子槽46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端子槽461、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461后端的第二端子槽462、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461与所述第二端子槽462之间的限位块464及所述插入端部42前端上侧向后开设的穿槽466。所述穿槽466在上下方向上分别贯穿所述顶板41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槽461,462连通并在对应所述第一端子槽461位置处形成避让口467,所述避让口467是在所述第一端子槽461上方的顶板41位置处加宽形成的。所述尾部45底面形成有与所述插头端子槽46一一对应的若干导电线槽47。
重点参阅图9至图11所示,所述插头端子50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462内的连线部51及自所述连线部51前向延伸形成的插接部52。所述连线部51包括基板511、自所述基板511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一对包覆侧壁512、自所述包覆侧壁512前后两端相对折弯形成的包覆端壁513及通过所述基板511、包覆侧壁512与包覆端壁513围设成的容锡空间53。自左右两侧的包覆侧壁512折弯形成的两个包覆端壁513相互对接,一对所述包覆端壁512结合处的上方形成有线夹槽54,所述容锡空间53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线夹槽54。所述线夹槽54包括位于卡线口541及位于所述卡线口541下端开口处的限位突起542。所述线夹槽54是分别在相互对接的一对包覆端壁512对应位置处设置凹陷部与凸出部而拼接形成的。
所述插接部52包括自所述基板511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主体部521、自所述主体部521横向两侧分别向前折弯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522、自一对所述延伸臂522顶部向上斜向对方延伸形成的一对接触臂523。所述接触臂523包括自所述延伸臂522顶部斜向对方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5231、自所述弹性臂部5231顶部向横向外侧折弯形成的引导端部5233及形成于所述弹性臂部5231与所述引导端部5233结合处的触点部5232。一对所述接触臂523前端之间的宽度大于一对所述接触臂523后端之间的宽度以方便所述插座A的刀片接触部22从前端插入。
所述导电线60包括芯线61及包覆于所述芯线61外的绝缘漆或绝缘塑胶62。所述导电线60的芯线61自下向上压入所述包覆端壁513的线夹槽54内,所述芯线61容纳于所述卡线口541内并被所述限位突起542所限位,而前后两侧的线夹槽54固定所述导电线60可防止所述导电线60一端出现翘起的情况发生。随后在所述容锡空间53内焊接焊锡使所述芯线61焊接固定于所述容锡空间53内。
重点参阅图6、图8所示,所述插头端子50自下向上装入所述插头端子槽46内,其中所述连线部52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462内,所述插接部51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461内,一对所述接触臂523的顶部抵持于所述避让口467横向两侧且不超出所述顶板41的表面。一对所述接触臂523的引导端部5233的前端位于所述避让口467内不会超出位于所述插入端部42的穿槽466以避免刀片接触部22插入时损坏所述引导端部5233。同时,请参阅图7、图9所示,所述插入端部42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461的侧面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槽461凸出形成有抵持凸部465,所述抵持凸部465与所述第一端子槽461的横向侧壁之间形成有限位槽469;所述插头端子50的一对延伸臂522的前端凸出形成有插入所述限位槽469内限位的限位端部5221。通过所述限位端部5221的限位可以进一步限位所述接触臂523的前端位于所述避让口467内而不会进入所述穿槽466在前后方向避免被所述刀片接触部22插坏。
所述插头端子50装入所述插头本体40内后,将所述导电线60卡入所述插头端子50的连线部51内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导电线60在所述尾部卡入所述导电线槽47内限位。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12所示,所述插头B插入所述插座A的插接腔15内,所述插座端子20的刀片接触部22沿所述穿槽466插入一对所述接触臂523之间并被一对所述触点部5232所夹持产生电性接触,所述插头本体40的卡块44沿所述插座本体10的卡槽17移动,并最终使所述固定槽441卡入所述凸出部172上实现锁位。
本申请通过所述插头端子50连线部51与插接部52的设计,使所述导电线60可轻易焊接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子50内并实现与插座端子20的电性对接,解决了现有极小导电线直接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造成无法插拔,制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后壁、连接所述顶壁、底壁、后壁的一对侧壁及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后端开放成插入口,所述后壁前后贯穿形成有插座端子槽,所述插座端子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顶部后向延伸形成的刀片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基部底部的焊脚及自所述基部中间后向延伸形成的固定脚,所述插座端子槽包括供所述刀片接触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的上侧槽、固定所述固定脚的下侧槽及位于所述上侧槽与所述下侧槽之间并连接所述插座端子槽横向两侧壁的横梁,所述基部抵持于所述横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槽自所述后壁上部贯通所述后壁并部分延伸于所述顶壁下表面,在所述顶壁下表面形成槽结构,所述刀片接触部顶部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顶壁下表面的槽结构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壁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前方的凸出部及位于所述凸出部前端的卡扣部,所述侧壁上还开设有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槽。
4.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及插入所述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插座本体、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并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插座端子及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固定件,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组装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上的导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顶板、一对侧板、插入端部、尾部及插头端子槽,所述插头端子槽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端子槽、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后端的第二端子槽及自所述插入端部前端上侧向后沿所述顶板开设的穿槽,所述穿槽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上方形成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穿槽的宽度,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的连线部及自所述连线部折弯形成的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的插接部,所述连线部包括夹持所述导电线的线夹槽及容锡空间,所述插接部包括一对延伸臂、自一对所述延伸臂顶部相向延伸形成的一对接触臂,所述接触臂的顶端的前侧位于所述避让口内并在前后方向上错开所述穿槽,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插座端子夹持于一对所述接触臂之间实现电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的横向两侧壁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前方的凸出部及位于所述凸出部前端的卡扣部,所述侧壁上还开设有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槽,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侧板向横向外侧凸出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后,所述固定槽卡扣于所述凸出部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端子槽前侧的插入端部上形成有抵持凸部,所述抵持凸部与所述第一端子槽横向两侧壁之间形成的限位槽,一对所述延伸臂前端形成有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接触臂包括分别自所述延伸臂顶部相向折弯形成的弹性臂部、自所述弹性臂部顶部向横向外侧折弯形成的引导端部及形成于所述引导端部与所述弹性臂部结合处的触点部,一对所述引导端部前端之间的间隙大于一对所述引导端部后端之间的间隙,一对所述引导端部位于所述避让口内并与所述穿槽在前后方向上错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部还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一对包覆侧壁及自一对所述包覆侧壁前后两端相对折弯形成的包覆端壁,所述容锡空间通过所述基板、包覆侧壁与包覆端壁围设而成,所述线夹槽设于所述包覆端壁上,所述导电线卡入所述线夹槽内并部分位于所述容锡空间内被焊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自所述基板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主体部,一对所述延伸臂是自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向前折弯延伸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包覆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相对折弯,相对应的包覆侧壁折弯形成的两个包覆端壁相互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覆端壁,所述线夹槽包括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卡线口及位于所述卡线口下方的限位突起,所述卡线口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卡线口的宽度,所述连线部用于电性连接导电线,所述导电线包括芯线及包覆于所述芯线外的绝缘层,所述芯线卡入所述线夹槽的卡线口内并被所述限位突起所限位,前后两端的包覆端壁上均设有所述线夹槽,所述芯线至少两处卡入所述线夹槽内,所述芯线部分位于所述容锡空间内并通过焊锡将所述芯线焊接固定于所述容锡空间内。
CN202020738786.8U 2020-05-07 2020-05-07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2517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8786.8U CN212517600U (zh) 2020-05-07 2020-05-07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8786.8U CN212517600U (zh) 2020-05-07 2020-05-07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7600U true CN212517600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5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8786.8U Active CN212517600U (zh) 2020-05-07 2020-05-07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7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2339U (zh) 背板连接器组件
CN113161788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9950727B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JPH08255658A (ja) 雄型コンタクト、雌型コンタクトおよび一対の嵌合コンタクト
CN113078510A (zh) 连接器组件
CN108832335B (zh) 电连接器
CN110429407B (zh) 电连接器
CN218919487U (zh)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217387647U (zh) 电连接器
CN212517600U (zh)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08598739B (zh) 电连接器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212517599U (zh) 插头端子及线对板插头
CN212209795U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4254809U (zh) 连接器组合
CN111585075A (zh)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CN209860184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电连接器组合
CN110268584B (zh)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11585074A (zh) 插头端子及线对板插头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20873873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