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7929U -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7929U
CN216547929U CN202122655059.2U CN202122655059U CN216547929U CN 216547929 U CN216547929 U CN 216547929U CN 202122655059 U CN202122655059 U CN 202122655059U CN 216547929 U CN216547929 U CN 216547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belt
goods
warehousing
warehouse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50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董锋
欧阳文博
杨穗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50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7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7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792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03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811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与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第一出库部或第一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第一出库部和第一入库部;第二传送带上对应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二出库部或第二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第二出库部和第二入库部;第一出库部与第二出库部相对应,第一出库部和第二出库部共同形成出库区,第一入库部与第二入库部相对应,第一入库部和第二入库部共同形成入库区;还包括至少一个移栽机构,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移动至第二传送带上或者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移动至第一传送带上。本申请提高了对货物入库/出库时进行作业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仓储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仓储则是物流运输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化仓储也成为了未来物流仓储的发展趋势,这使得智能化仓储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在仓储系统的工作场景中,为了实现货物的入库与出库,仓储系统通常会选用环形的输送线,从而使货物能够通过输送线实现循环运动。而为了能够将货物从输送线上取下从而实现货物的出库,或为了对货物进行包装或贴标从而实现货物的再次入库,通常还需要在输送线上设置一些工作站,从而使仓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工作站对货物进行作业。根据工作站工作状态的不同,工作站可以划分为出库工作站和入库工作站。而为了节省输送线的数量,则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工作站同时设置在同一条输送线上,从而能够利用一条输送线实现货物的入库和出库。
当利用上述仓储系统进行作业,货物放置在输送线上并在输送线上移动时,而由于输送线整体呈环形,货物可能会经过与其作业状态不同的工作站,并在输送线上经过较长的移动才能够到达指定的作业位置,使得货物在输送线上所经过的路径较长,从而使货物的入库或出库的作业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用以解决由于货物经过的路径较长从而使货物进行作业时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第一出库部或第一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出库部和所述第一入库部;
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二出库部或第二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二出库部和所述第二入库部;
所述第一出库部与所述第二出库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出库部和所述第二出库部共同形成出库区,所述第一入库部与所述第二入库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入库部和所述第二入库部共同形成入库区;
还包括至少一个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或者将所述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第一出库部和第一入库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第二出库部和第二入库部,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移栽机构,所述第一出库部和所述第二出库部共同形成出库区,所述第一入库部和所述第二入库部共同形成入库区,所述移栽机构设置在所述出库区和入库区之间,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或将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线为出库输送线,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一出库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二出库部,所述第一出库部与所述第二出库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线为入库输送线,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一入库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二入库部,所述第一入库部与所述第二入库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线包括可转动的传送件,所述传送件具有和货物滚动接触的滚动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件设置为多个并列设置的转动辊,所述输送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转动辊均与一个所述驱动装置对应设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端部均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工作站和出入库部,所述工作站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背离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所述出入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背离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侧,所述出入库部能够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移出,或将货物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站和所述出入库部均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站包括拣选部,所述拣选部能够带动货物移动,所述拣选部移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搬运至所述拣选部上或将货物从所述拣选部搬运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本申请中的输送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与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第一出库部或第一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第一出库部和第一入库部;第二传送带上对应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二出库部或第二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第二出库部和第二入库部;第一出库部与第二出库部相对应,第一出库部和第二出库部共同形成出库区,第一入库部与第二入库部相对应,第一入库部和第二入库部共同形成入库区;还包括至少一个移栽机构,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移动至第二传送带上或者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移动至第一传送带上。通过设置移栽机构,并利用移栽机构对货物进行搬运,使得货物无需在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经过完整的行程即可移动至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从而减小了货物在输送线上的行程,同时分别设置出库区和入库区,并利用出库区和入库区实现对货物的出库作业和入库作业,提高了对货物入库/出库时进行作业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包括输送线和搬运机器人,所述搬运机器人可以运动到所述第一传送带进行取放货。通过利用搬运机器人完成货物从输送线与货架之间的搬运过程,从而能够取代人工对货物进行搬运,提高了货物出库/入库时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旨在显示本申请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旨在显示本申请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旨在显示本申请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旨在显示本申请处于第四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旨在显示本申请处于第五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旨在显示本申请处于第六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线;11、第一传送带;111、第一出库部;112、第一入库部;113、取放货部;12、第二传送带;121、第二出库部;122、第二入库部;13、移栽机构;131、第一移栽机构;132、第二移栽机构;133、第三移栽机构;134、第四移栽机构;135、第五移栽机构;14、转动辊;15、挡板;16、入库区;17、出库区;18、第一搬运机构;19、第二搬运机构;2、工作站;21、转向机构;22、拣选部;3、搬运机器人;31、第一机器人;32、第二机器人;4、出入库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参照图1,包括输送线1和搬运机器人3,当同时进行货物的入库作业和出库作业时,输送线1包括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第一传送带11的移动方向与第二传动带12的移动方向相反。为了形成完整的循环路径,本申请在第一传送带11的端部与第二传送带12的端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的第一搬运机构18,以及用于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的第二搬运机构19,从而形成完整的循环路径。
参照图1,搬运机器人3设置在第一传送带11背离第二传送带12的一侧,且搬运机器人3分为用于将货物从仓库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的第一机器人31,以及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仓库的第二机器人32。第二传送带12背离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对货物进行出库作业或入库作业的工作站2。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站2通常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当工作站2进行出库作业时,工作站2用于对货物进行包装分拣等;而当工作站2进行入库作业时,工作站2则用于对货物进行贴标或重新包装等。容易理解的是,工作站2工作状态的切换过程只需要通过对工作站2内设备等进行调整即可,无需对工作站2自身结构进行调整。
当利用输送线1和搬运机器人3同时进行货物的入库和出库作业时,第一机器人31将需要出库的货物从仓库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第一传送带11带动货物移动,当货物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的端部时,第一搬运机构18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状态为出库作业的工作站2处时,工作站2内的操作人员对货物进行包装分拣,从而完成对货物的出库作业。
同时第一机器人31将需要入库的货物从仓库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第一传送带11带动货物移动,当货物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的端部时,第一搬运机构18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状态为入库作业的工作站2处时,工作站2内的操作人员对货物进行贴标或重新包装,随后将货物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继续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当货物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的端部时,第二搬运机构19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使得货物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移动,随后第二机器人32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上搬运至仓库内,从而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容易想到的是,第一搬运机构18和第二搬运机构19可以选用机器人或机械手臂等实现,只要能够保证货物能够在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之间移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考虑到货物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或第二传送带12端部时,货物可能会在惯性作用下从第一传送带11或第二传送带12上脱离,从而对货物造成一定的损坏。所以在本申请中,参照图3和图4,在第一传送带11的端部以及第二传送带12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板15,至于挡板15的形状和尺寸,本申请不作限制,只要使挡板15能够对移动中的货物起到阻挡作用即可。
为了能够减小货物在输送线1上的移动距离,参照图1,本申请在第一传送带11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机器人31进行搬运货物的第一出库部111,以及用于第二机器人32进行搬运货物的第一入库部112;与之对应的是,第二传送带12上设置有第二出库部121和第二入库部122,其中设置在第二出库部121处的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出库作业状态,设置在第二入库部122处的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入库作业状态。工作站2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工作站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不作限制。同时第一入库部112与第二入库部122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形成入库区16,第一出库部111与第二出库部121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形成出库区17。
参照图1,同时在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搬运货物的移栽机构13,移栽机构13能够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或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与第一搬运机构18和第二搬运机构19相同的是,移栽机构13同样可以采用机器人或机械手臂等实现,只要能够保证货物能够在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之间移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入库区16和出库区17之间的区分,既可以通过工作站2工作状态的不同进行区分,也可以通过移栽机构13对货物的搬运方向进行确定,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为了描述更加方便准确,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设置为A方向,将第二传送带12的传送方向设置为B方向,A方向与B方向相反。同时容易理解的是,沿A方向,设置在出库区17内的移栽机构13应当设置在工作站2背离第一机器人31的一侧,从而使移栽机构13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时,货物能够沿B方向移动至工作站2处。
至于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驱动货物移动的方式,参照图1,输送线1还包括可转动的传送件,传送件具有和货物滚动接触的滚动面(图中未示出)。在本申请中,传送件设置为多个并列设置的转动辊14,多个转动辊14沿第一传送带11或第二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排列,且转动辊14的转动轴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11或第二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输送线1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驱动转动辊14转动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可以选用电动机等,只要能够驱动转动辊14转动即可。
当利用转动辊14带动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或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时,驱动装置带动转动辊14转动,使得转动辊14的滚动面与货物滚动接触并带动货物移动,从而实现对货物的输送过程。
为了能够对转动辊14分别进行控制,所以在本申请中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每个转动辊14均与一个驱动装置对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驱动装置对转动辊14的控制更加稳定。
考虑到搬运机器人3在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上取下,或将货物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时,转动辊14仍然带动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搬运机器人3对货物的搬运可能会受到转动辊14的影响,参照图1,所以在本申请中还设置有用于起到过渡作用的出入库部4。
出入库部4设置在第一传送带11背离第二传送带12的一侧,且出入库部4设置有多个,出入库部4与搬运机器人3一一对应设置。出入库部4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搬运机器人3处,或将货物从搬运机器人3处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容易理解的是,出入库部4同样设置有两种输送方向,其中与第一机器人31对应设置的出入库部4的搬运方向为从第一机器人31处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而与第二机器人32对应设置的出入库部4的搬运方向为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搬运机器人3处。
至于出入库部4驱动货物的移动的驱动方式,本申请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出入库部4上同样设置有转动辊14。第一机器人31将货物放置在用于出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上,随后货物从用于出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时,设置在出入库部4上的转动辊14带动货物移动,从而使货物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时,用于入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上的转动辊14带动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上移动至用于入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处,使得第二机器人32能够移动至用于入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处,从而能够将货物搬运至仓库中。
容易理解的是,在出入库部4与第一传送带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用于起到导向作用的导向板(图中未示出),从而能够使货物在出入库部4与第一传送带11之间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
下面对工作站2的结构进行描述。参照图3,工作站2包括拣选部22,拣选部22能够带动货物移动,拣选部22带动货物移动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传送带11的输送方向相同,即A方向。而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结构更加简单,所以拣选部22也通过转动辊14实现对货物的移动过程。
为了能够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移动至工作站2上,或将货物从工作站2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上,所以在本申请中,拣选部22移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转向机构21,转向机构21用于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拣选部22上或将货物从拣选部22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
其中在工作状态为出库作业的工作站2中,拣选部22只需要设置一个转向机构21,该转向机构21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起点处,并用于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移动至拣选部22上。在工作状态为入库作业的工作站2中,拣选部22需要设置两个转向机构21,其中一个转向机构21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起点处,并用于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移动至拣选部22上,另一个转向机构21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并用于将货物从拣选部22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上。
容易理解的是,转向机构21可以选用与移栽机构13相同的结构,只要能够保证转向机构21能够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移动至拣选部22上,或将货物从拣选部22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上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利用工作状态为出库作业的工作站2对货物进行出库作业时,转向机构21将第二传送带12上的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上,拣选部22带动货物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拣选部22上实现对货物的出库作业。
当利用工作状态为入库作业的工作站2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时,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起点处的转向机构21将第二传送带12上的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上,拣选部22带动货物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拣选部22上实现对货物的入库作业,当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的转向机构21将拣选部22上的货物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上,从而实现对货物的入库作业过程。
首先对货物出库的作业方式进行描述,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机器人31将需要出库的货物从仓库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第一传送带11带动货物沿如图中所示A方向在第一传送带11上移动,当货物移动至设置在出库区17内的移栽机构13处,移栽机构13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从第一出库部111移动至第二出库部121上,并沿B方向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站2时,工作站2内的操作人员对货物进行包装分拣,从而完成对货物的出库作业。
然后对货物入库的作业方式进行描述,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机器人31将需要入库的货物从仓库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第一传送带11带动货物沿如图中所示A方向在第一传送带11上移动,使得货物经过第一出库部111移动至第一入库部112处,设置在入库区16内的移栽机构13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上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状态为入库作业的工作站2时经过贴标或重新包装后,再次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当货物即将离开入库区16时,移栽机构13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从而使货物能够再次在第一传送带11上移动,并移动至第二机器人32处,从而被第二机器人32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仓库中,实现对货物的入库过程。
容易理解的是,当需要入库的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并移动至出库区17与入库区16之间时,由于第二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为B方向,即靠近出库区17的方向。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在出库区17和入库区16之间还设置有移栽机构13,从而能够在货物移动至出库区17入库区16之间时,即能够通过移栽机构13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使得货物不会通过第二传送带12继续输送至出库区17并移动至位于出库区17的工作站2处,进而保证货物的出库作业和入库作业能够在同一输送线1上稳定有序进行。
如图1所示,示例性的,将移栽机构13分别命名为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
当入库区16和出库区17的分布如图1所示时,此时将输送线1的工作状态命名为第一工作状态。此时第一移栽机构131位于出库区17,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位于入库区16内。第一移栽机构131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均能够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并且容易理解的是,设置在出库区17内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出库状态,设置在入库区16内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入库状态。
当货物分别移动至为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处时,货物的作业方式如下。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出库区17内第一移栽机构131处时,第一移栽机构131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从而实现货物的出库作业。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入库区16内第二移栽机构132处时,第二移栽机构132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后,将货物重新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沿B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搬运机构19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最终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值得一提的是,示例性的,为了能够进一步地缩短货物的移动路径,还可以在入库区16靠近出库区17的边缘处设置第五移栽机构135,第五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从而缩短货物的移动路径。当输送线1的工作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五移栽机构135设置在第一移栽机构131与第二移栽机构132之间。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入库区16内第三移栽机构133处时,第三移栽机构133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后,将货物重新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沿B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五移栽机构135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最终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而示例性的,当第二移栽机构132能够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时,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的货物也能够通过第二移栽机构132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入库区16内第四移栽机构134处时,第四移栽机构134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后,将货物重新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沿B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五移栽机构135或第二移栽机构132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最终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同理,当第三移栽机构133能够将货物从第二传送带12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时,在第二传送带12上移动的货物也能够通过第三移栽机构133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
示例性的,当入库区16和出库区17的分布如图2所示时,此时将输送线1的工作状态命名为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第一移栽机构131和第二移栽机构132位于出库区17,第三移栽机构133和第四移栽机构134位于入库区16内。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均能够用于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并且容易理解的是,设置在出库区17内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出库状态,设置在入库区16内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入库状态。
当货物分别移动至为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处时,货物的作业方式如下。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出库区17内第一移栽机构131处时,第一移栽机构131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从而实现货物的出库作业。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出库区17内第二移栽机构132处时,第二移栽机构132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从而实现货物的出库作业。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入库区16内第三移栽机构133处时,第三移栽机构133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后,将货物重新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沿B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搬运机构19或第五移栽机构135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最终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应当注意的是,此时设置在入库区内的第五移栽机构135设置在第二移栽机构132与第三移栽机构133之间。
当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至位于入库区16内第四移栽机构134处时,第四移栽机构134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并移动至工作站2处,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后,将货物重新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沿B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搬运机构19或第三移栽机构133或第五移栽机构135重新回到第一传送带11上,最终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可以想到的是,出库区17内还可以同时设置有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和第三移栽机构133,此时入库区16内设置有第四移栽机构134,并且第五移栽机构135设置在第三移栽机构133与第四移栽机构134之间,至于具体工作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利用本申请的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同时进行货物的入库作业和出库作业时,第一机器人31将需要出库的货物通过取放货部113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转动辊14带动货物移动,使得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设置在出库区17内的移栽机构13处,移栽机构13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站2处时,转向机构21将第二传送带12上的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上,拣选部22带动货物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拣选部22上实现对货物的出库作业。
同时,第一机器人31将需要入库的货物通过取放货部113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转动辊14带动货物移动,使得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设置在入库区16内的移栽机构13处,移栽机构13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站2处时,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起点处的转向机构21将第二传送带12上的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上,拣选部22带动货物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拣选部22上实现对货物的入库作业,当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的转向机构21将拣选部22上的货物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上,当货物移动至出库区17入库区16之间时,移栽机构13将货物重新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使得货物能够移动至用于入库的出入库部4处,使得第二机器人32能够移动至用于入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处,并将货物搬运至仓库中,从而实现货物的入库作业。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当利用输送线1只进行出库作业时,即第一传送带11设置有第一出库部111,第二传送带12设置有第二出库部121,第一出库部111与第二出库部121之间配合使用,并共同构成出库区17。并且搬运机器人3此时仅包括第一机器人31。
参照图3,当出库作业的作业量较大时,输送线1命名为第三工作状态,第一出库部111为第一传送带11的全部,第二出库部121为第二传送带12的全部,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出库状态。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与实施例一中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机器人31将货物通过取放货部113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转动辊14带动货物移动,使得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移栽机构13或第一搬运机构18处时,移栽机构13或第一搬运机构18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站2处时,转向机构21将第二传送带12上的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上,拣选部22带动货物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拣选部22上实现对货物的出库作业。
当出库作业的作业量较小时,此时参照图4,输送线1命名为第四工作状态,第一出库部111为第一传送带11的一部分,第二出库部121为第二传送带12的一部分,第二搬运机构19和移栽机构13作为第一出库部111/第二出库部121的两个端部,从而使第一出库部111、移栽机构13、第二出库部121以及第二搬运机构19共同形成循环路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机器人31将货物通过取放货部113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转动辊14带动货物移动,使得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移栽机构13处时,移栽机构13将货物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从而完成对货物的出库作业,进而缩短了货物的移动路径,提高了货物出库作业时的作业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使用转动辊14作为带动货物移动的传动件,并且在本申请中,用于驱动转动辊14转动的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每个转动辊14均对应一个驱动装置。所以当进行出库作业并利用移栽机构13缩短货物的移动路径时,输送线1上存在部分转动辊14始终不会与货物接触。
而为了进一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当进行出库作业时,部分未与货物接触的转动辊14可以处于停机状态,即只有设置在出库区17的转动辊14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减少转动辊14处于空转状态的可能性。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当利用输送线1只进行入库作业时,参照图3,即第一传送带11设置有第一入库部112,第二传送带12设置有第二入库部122,第一入库部112与第二入库部122之间配合使用,并共同构成入库区16。
当入库作业的作业量较大时,参照图5,输送线1命名为第五工作状态,第一入库部112为第一传送带11的全部,第二入库部122为第二传送带12的全部,工作站2的工作状态为入库状态。第一移栽机构131、第二移栽机构132、第三移栽机构133以及第四移栽机构134与实施例一中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机器人31将货物通过取放货部113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转动辊14带动货物移动,使得货物在第一传送带11上沿A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移栽机构13或第一搬运机构18处时,移栽机构13或第一搬运机构18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使得货物在第二传送带12上沿B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工作站2处时,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起点处的转向机构21将第二传送带12上的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上,拣选部22带动货物沿A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对货物进行入库作业,当货物移动至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时,设置在拣选部22沿A方向终点处的转向机构21将货物从拣选部22移动至第二传送带12上;随后移栽机构13或第二搬运机构19将货物重新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1上,使得货物能够移动至用于入库的出入库部4处,使得第二机器人32能够移动至用于入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处,并将货物搬运至仓库中,从而实现货物的入库作业。
当入库作业的作业量较小时,参照图6,输送线1命名为第六工作状态,第一机器人31将货物通过取放货部113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1上,当货物移动至移栽机构13处,移栽机构13将货物从第一传送带11搬运至第二传送带12上,并经过工作站2完成对货物的入库作业后,货物回到第二传送带12上并沿B方向移动,当货物移动至位于第一机器人31与第二机器人32之间的移栽机构13时,移栽机构13将货物搬运至第一传送带11上,并沿A方向移动至用于出库作业的出入库部4,从而通过第二机器人32实现货物的重新入库。
容易理解的是,当进行入库作业时,部分未与货物接触的转动辊14可以处于停机状态,即只有设置在入库区16的转动辊14处于工作状态,此处不再赘述。
考虑到有时可能会出现货物错误出库情况,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在移栽机构13与第一机器人31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机器人32,从而能够在出现货物错误出库情况时,能够及时完成货物的重新入库,从而避免给后续的入库作业造成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第一出库部或第一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出库部和所述第一入库部;
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有第二出库部或第二入库部或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二出库部和所述第二入库部;
所述第一出库部与所述第二出库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出库部和所述第二出库部共同形成出库区,所述第一入库部与所述第二入库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入库部和所述第二入库部共同形成入库区;
还包括至少一个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或者将所述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第一出库部和第一入库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第二出库部和第二入库部,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移栽机构,所述第一出库部和所述第二出库部共同形成出库区,所述第一入库部和所述第二入库部共同形成入库区,所述移栽机构设置在所述出库区和入库区之间,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或将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为出库输送线,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一出库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二出库部,所述第一出库部与所述第二出库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为入库输送线,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一入库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所述第二入库部,所述第一入库部与所述第二入库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可转动的传送件,所述传送件具有和货物滚动接触的滚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件设置为多个并列设置的转动辊,所述输送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转动辊均与一个所述驱动装置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端部均设置有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站和出入库部,所述工作站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背离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所述出入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背离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侧,所述出入库部能够将货物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移出,或将货物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和所述出入库部均设置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包括拣选部,所述拣选部能够带动货物移动,所述拣选部移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用于将货物从所述第二传送带搬运至所述拣选部上或将货物从所述拣选部搬运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11.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和搬运机器人,所述搬运机器人可以运动到所述第一传送带进行取放货。
CN202122655059.2U 2021-11-02 2021-11-02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Active CN216547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5059.2U CN2165479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PCT/CN2022/127037 WO2023078114A1 (zh) 2021-11-02 2022-10-24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5059.2U CN2165479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7929U true CN216547929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5059.2U Active CN2165479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7929U (zh)
WO (1) WO20230781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114A1 (zh) * 2021-11-02 2023-05-11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2967B2 (ja) * 1992-10-29 2002-10-0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搬送システム及び自動搬送方法
JP2010094695A (ja) * 2008-10-15 2010-04-30 Ihi Corp ワーク搬送装置
AT516410B1 (de) * 2015-04-22 2016-05-15 Tgw Mechanics Gmbh Verfahren zum Einlagern von Stückgütern in ein Lagerregal und Lagersystem
CN208647770U (zh) * 2018-07-10 2019-03-26 崔凤忠 一种码垛拆垛一体仓储系统
CN112955387B (zh) * 2018-11-02 2022-09-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输送系统
CN210823886U (zh) * 2019-07-25 2020-06-23 云集未来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柔性仓储系统
CN216547929U (zh) * 2021-11-02 2022-05-17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114A1 (zh) * 2021-11-02 2023-05-11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8114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0399U (zh) 缓存库、缓存装置、拣选线及立体仓库
CN216547929U (zh) 输送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CN216352391U (zh) 物流分拣系统
MX2011007595A (es) Maquina paletizadora y metodo para paletizar.
CN108241946B (zh) 自动分拣系统及方法和自动运输单元
CN108750723A (zh) 装车系统及方法
CN218087213U (zh) 工作站及仓储系统
JP2020029323A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106966099B (zh) 自动取货和运输的装置
CN112758577A (zh) 一种多工位存储拣选堆垛输送机及堆垛方法
CN213975911U (zh) 一种贴标机的同步收料机构
CN216271292U (zh) 货物传输系统及其自动仓储系统
CN115375523A (zh) 一种基于智能仓储传输装置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CN214670713U (zh) 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115180335A (zh) 一种货物存取系统
CN208054208U (zh) 一种运输设备、传送系统及机器人
CN208288494U (zh) 分类下料装置
CN215477519U (zh) 货物输送线结构及其自动分拣系统
CN215478031U (zh) 输送缓存系统
CN217516061U (zh) 拣选系统
EP4159651A1 (en) A method for forming and handling compound pallet units, and related system
JP3906877B2 (ja) 自動倉庫設備におけるパレットおよびケースの搬送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CN117446416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智能检测产线
CN108750724A (zh) 装车系统及方法
CN216425626U (zh) 货物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