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6476U -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6476U
CN216546476U CN202220045403.8U CN202220045403U CN216546476U CN 216546476 U CN216546476 U CN 216546476U CN 202220045403 U CN202220045403 U CN 202220045403U CN 216546476 U CN216546476 U CN 216546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box
main body
electric vehicle
plat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54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eng Motorcy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eng Motorcy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eng Motorcy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eng Motorcy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454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6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6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6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用于连接前车架以及中置箱,包括连接板主体、设于连接板主体一侧的定位孔、设于连接板主体另一侧的插接孔,中置箱上设置有定位栓以及插接头,定位栓与定位孔呈对应设置,插接头与插接孔呈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中置箱安装至前车架上的便捷性,提高不同中置箱与不同车辆前车架之间的匹配程度。

Description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背景技术
电动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踏板式摩托车是行驶在道路上常见的交通工具,根据这些车辆的不同的用途和使用者的需求,有些款式的电动车将置物箱设置在电动车中部的前车架以及踏板相应的位置上,驾驶者的双脚放在中部置物箱两侧相应的位置,电动车中部置物箱方便于人们日用装载杂物(例如电动车充电器、雨衣等)使用。
市面上的电动车中部置物箱一般是固定在电动车前车架与踏板之间的空间中,但是这样的设置会使得踏板与前车架之间的空间被中部置物箱完全占用放满,进而使得驾驶者放置双脚的空间受限,造成一些不便;而且市面上的电动车中部置物箱由于需要与电动车前车架的架体壳体、踏板等众多的零部件配套连接固定,往往电动车等车辆生产厂家需要根据电动车中部置物箱的型号形状来量身定做较多的配套车架架体、壳体、踏板等组装件,这样会造成电动车前车架架体壳体、踏板等所需的组装件较多,组装成本高,而且由于基本是塑料组装件,所以生产组装件的塑料模具成本也会提高,安装工时较长,包装费、材料费、人工费也较高,还会使得拆装时需要拆卸、拼装、连接,使得拆卸过程较繁杂,不太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中置箱安装至前车架上的便捷性、提高不同中置箱与不同车辆前车架之间的匹配程度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用于连接前车架以及中置箱,包括连接板主体、设于连接板主体一侧的定位孔、设于连接板主体另一侧的插接孔,中置箱上设置有定位栓以及插接头,定位栓与定位孔呈对应设置,插接头与插接孔呈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连接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中置箱一侧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孔。
进一步的,中置箱通过连接板连接至前车架时,插接孔位于连接板主体的下侧,定位孔位于连接板主体的上侧。
进一步的,连接板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两定位孔,第一限位孔位于相邻两定位孔之间。
进一步的,连接板主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边条,前车架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部。
进一步的,连接板边条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延伸部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的,连接板边条与连接板主体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
进一步的,连接板主体、连接部以及连接板边条形成连接板安装位,连接板安装位与前车架外侧呈配合设置。
进一步的,中置箱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定位栓以及插接头之间。
进一步的,中置箱包括箱体以及盖体,盖体通过转轴与箱体呈可转动连接,盖体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锁,箱体与盖体通过连接锁限位,当中置箱通过连接板安装至前车架上时,连接锁位于中置箱的上侧,转轴位于中置箱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需要安装中置箱时,通过连接板主体将中置箱固定至前车架靠近座位的一侧,使得中置箱悬挂固定在前车架上,避免前车架与踏板之间的空间被完全占用的情况,以便于驾驶者拥有足够放置双脚的空间,同时由于中置箱固定至电动车上时,是通过连接板主体对二者进行连接的,因此不同规格的中置箱以及不同型号的电动车在连接时,只需更换适配的连接板主体即可达到中置箱与电动车相匹配的效果,无需定做配套的车架架体、壳体、踏板等组装件,避免了组装成本高、耗时久,拆卸安装过程繁琐等问题,增加了中置箱安装至前车架上的便捷性;同时在将中置箱与连接板主体相连时,通过将中置箱上的定位栓以及插接头分别插入至连接板主体上的定位孔以及插接孔内,增加连接板主体与中置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中置箱与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四的爆炸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四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前车架;11、延伸部;12、第二固定孔;2、中置箱;21、定位栓;22、插接头;23、第二限位孔;24、加强筋;25、箱体;26、盖体;3、连接板主体;31、定位孔;32、插接孔;33、第一限位孔;34、连接板边条;35、第一固定孔;36、连接部;4、旋转螺钮;5、固定螺丝;6、固定螺栓;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13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用于连接前车架1以及中置箱2,包括连接板主体3、设于连接板主体3一侧的定位孔31、设于连接板主体3另一侧的插接孔32,中置箱2上设置有定位栓21以及插接头22,定位栓21与定位孔31呈对应设置,插接头22与插接孔32呈对应设置。
在需要安装中置箱时,通过连接板主体将中置箱固定至前车架靠近座位的一侧,使得中置箱悬挂固定在前车架上,避免前车架与踏板之间的空间被完全占用的情况,以便于驾驶者拥有足够放置双脚的空间,同时由于中置箱固定至电动车上时,是通过连接板主体对二者进行连接的,因此不同规格的中置箱以及不同型号的电动车在连接时,只需更换适配的连接板主体即可达到中置箱与电动车相匹配的效果,无需定做配套的车架架体、壳体、踏板等组装件,避免了组装成本高、耗时久,拆卸安装过程繁琐等问题,增加了中置箱安装至前车架上的便捷性;同时在将中置箱与连接板主体相连时,通过将中置箱上的定位栓以及插接头分别插入至连接板主体上的定位孔以及插接孔内,增加连接板主体与中置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板主体与前车架之间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件进行连接,使得连接板主体一侧与前车架相连,另一侧与中置箱相连,进而将中置箱连接至前车架一侧。
优选的,连接板主体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3,中置箱2一侧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孔23。
具体的,在定位孔以及插接孔分别与定位栓以及插接头进行对应连接后,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相互对准,此时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进行固定,使得连接板主体与中置箱限位固定在一起,在连接板主体与前车架固定后,保证驾驶者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中置箱晃动的情况。
优选的,中置箱2通过连接板连接至前车架1时,插接孔32位于连接板主体3的下侧,定位孔31位于连接板主体3的上侧。
具体的,在安装中置箱时,首先将插接头对准插入至插接孔内,使得中置箱的下侧进行初步固定,随后再将定位栓对准插入至定位孔中进行进一步限位,这样的设置方式好处在于,中置箱安装时可以通过插接头与插接孔承受重力,以便于定位栓插入到定位孔内,避免中置箱重量较重导致的定位栓难以对准定位孔的情况,同时由于中置箱连接至前车架上时,插接孔位于连接板主体的下侧,使得中置箱固定安装完成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插接孔与插接头维持对中置箱重力的承载,保证中置箱内部存放物品时也可以保证自身的稳定性。
优选的,连接板主体3上设置有至少两定位孔31,第一限位孔33位于相邻两定位孔31之间。
具体的,在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进行固定时,由于第一限位孔位于相邻两定位孔之间,使得第一限位孔对两侧的定位孔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在将螺栓等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孔时,也可以通过相邻两定位孔对第一限位孔以及第二限位孔之间的位置进行定位,并且在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固定完成后,穿过第一限位孔以及第二限位孔的螺栓等连接件还可以对相邻两定位孔进行承载受力,避免定位栓与定位孔连接位置受力过大而导致的破损。
优选的,连接板主体3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边条34,前车架1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部11。
具体的,在将连接板主体连接至前车架的过程中,连接板边条扣设到延伸部的外侧,并通过延伸部与连接板边条之间的配合来确定连接板主体相对于前车架的位置,并增加连接板与前车架之间总体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板与前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能通过连接板边条对前车架两侧的部分进行保护。
优选的,连接板边条34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5,延伸部11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2。
具体的,将螺栓、螺钉等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使得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相互限位固定,进而对连接板与前车架进行限位固定。
优选的,连接板边条34与连接板主体3之间通过连接部36相连。
具体的,由于连接板边条需要与延伸部相互配合,而连接板主体则需要与前车架靠近座位的一侧进行配合连接,因此通过连接部来保证连接板主体与连接板边条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加连接板本身连接固定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连接板主体3、连接部36以及连接板边条34形成连接板安装位,连接板安装位与前车架1外侧呈配合设置。
具体的,通过连接板安装位扣合至前车架的外侧,使得前车架与连接板之间相互贴合,进而使得连接板与前车架之间固定后,连接更加的稳定,形状可以的匹配。
优选的,中置箱2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位于定位栓21以及插接头22之间。
具体的,由于中置箱与连接板安装后,中置箱主要通过定位栓以及插接头进行位置的限定,因此通过位于定位栓以及插接头之间的加强筋来保证中置箱一侧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的保证定位栓以及插接头的承载强度,有利于增加中置箱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中置箱2包括箱体25以及盖体26,盖体26通过转轴与箱体25呈可转动连接,盖体26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锁,箱体25与盖体26通过连接锁限位,当中置箱2通过连接板安装至前车架1上时,连接锁位于中置箱2的上侧,转轴位于中置箱2的下侧。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中置箱安装完成后,驾驶者在需要打开中置箱进行存取物品时,由于连接锁位于中置箱的上侧,使得驾驶者可以方便的从上部打开连接锁并翻转盖体,同时盖体在翻转的过程中通过转轴向下翻转,避免中置箱中的物品在盖体打开的同时直接向外掉落的情况。
其中,如图1、图2所示,旋转螺钮4由中置箱内侧放入,使得旋转螺钮4端部依次穿过中置箱2上的第二限位孔23以及连接板主体3上的第一限位孔33,随后将固定螺丝5旋紧固定在旋转螺钮4的端部,使得连接板主体3与中置箱2之间通过旋转螺钮4与固定螺丝5的配合进行更加稳固的连接。
如图7、图10、图13所示,固定螺栓6依次穿过连接板主体3上的第一固定孔31以及前车架1上的第二固定孔12,并在固定螺栓6的端部旋紧固定螺母7,使得连接板主体3与前车架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6与螺母7的配合进行更加稳固的连接。
根据上述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几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定位孔、插接孔、第一限位孔,连接板主体呈矩形结构,当中置箱与前车架相连时,连接板主体位于二者之间,并通过连接板来保证中置箱与前车架之间的适配性。
实施例二: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定位孔、插接孔、第一限位孔、连接板边条以及连接部,连接板呈矩形结构设置,连接部与连接板主体的侧边呈垂直设置,且连接板边条相对于连接部呈倾斜向上设置。
本实施例适用于向座位位置凸出设置的前车架,该种前车架靠近座位的一侧呈凸出设置,而前车架两侧的延伸部呈倾斜向上设置,使得同样倾斜向上设置的连接板边条与延伸部相互贴合连接。
实施例三: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定位孔、插接孔、第一限位孔、连接板边条以及连接部,连接板呈矩形结构设置,连接部与连接板主体的侧边呈垂直或倾斜设置,且连接板边条与连接板主体呈平行设置,使得连接板边条向远离连接板主体的位置进行平展延伸。
本实施例适用于向座位位置凸出设置的前车架,该种前车架靠近座位的一侧呈凸出设置,而前车架两侧的延伸部与凸出设置的部位呈水平设置,且延伸部向远离前车架的一侧平展延伸,使得同样呈平展延伸的连接板边条以及延伸部相互贴合连接。
实施例四: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定位孔、插接孔、第一限位孔、连接板边条以及连接部,连接板呈矩形结构设置,连接部与连接板主体的侧边呈垂直设置,且连接板边条与连接部呈水平设置,同时连接板边条向靠近连接板主体的一侧进行延伸,使得连接板边条、连接板主体以及连接部形成“几”字型结构。
本实施例适用于相对于座位位置凹陷设置的前车架,该种前车架靠近座位的一侧呈凹陷设置,而前车架两侧的延伸部向座位位置进行延伸,使得前车架整体形成“几”字型结构,在连接板与前车架相连时,连接板主体以及连接部套设至前车架的外侧,同时连接板边条扣设至延伸部的内侧,使得两个“几”字型结构相互贴合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例四中的延伸部以及连接板边条均呈三角形结构,在保证延伸部以及连接板边条相互贴合的基础上,通过三角型结构增加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用于连接前车架(1)以及中置箱(2),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主体(3)、设于连接板主体(3)一侧的定位孔(31)、设于连接板主体(3)另一侧的插接孔(32),中置箱(2)上设置有定位栓(21)以及插接头(22),定位栓(21)与定位孔(31)呈对应设置,插接头(22)与插接孔(32)呈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主体(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3),中置箱(2)一侧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中置箱(2)通过连接板连接至前车架(1)时,插接孔(32)位于连接板主体(3)的下侧,定位孔(31)位于连接板主体(3)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主体(3)上设置有至少两定位孔(31),第一限位孔(33)位于相邻两定位孔(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主体(3)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边条(34),前车架(1)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部(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边条(34)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5),延伸部(11)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边条(34)与连接板主体(3)之间通过连接部(3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主体(3)、连接部(36)以及连接板边条(34)形成连接板安装位,连接板安装位与前车架(1)外侧呈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中置箱(2)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位于定位栓(21)以及插接头(2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中置箱(2)包括箱体(25)以及盖体(26),盖体(26)通过转轴与箱体(25)呈可转动连接,盖体(26)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锁,箱体(25)与盖体(26)通过连接锁限位,当中置箱(2)通过连接板安装至前车架(1)上时,连接锁位于中置箱(2)的上侧,转轴位于中置箱(2)的下侧。
CN202220045403.8U 2022-01-07 2022-01-07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Active CN216546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5403.8U CN216546476U (zh) 2022-01-07 2022-01-07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5403.8U CN216546476U (zh) 2022-01-07 2022-01-07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6476U true CN216546476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5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5403.8U Active CN216546476U (zh) 2022-01-07 2022-01-07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6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6229B (zh) 电池组外壳
US4802682A (en) Storage device on motorcycle
BRPI0903383A2 (pt) estrutura para disposição da bateria de uma motocicleta
US6332639B1 (en) Rear trunk for a vehicle
CN216546476U (zh) 电动车中置箱安装连接板
US20060225934A1 (en) Child's riding vehicle
CN205344751U (zh) 一种带有隐藏式安装支架的悬浮显示屏安装结构
JP288375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ゲージボックス
CN104296474B (zh) 吧台门的外壳组件及具有它的用于冰箱的吧台门
CN216213859U (zh) 一种室内儿童玩具车的电池箱体
JPH06321152A (ja)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13471207U (zh) 一种机器人空间架构及机器人
CN206374682U (zh) 具有卡扣式连接结构的车载mp3
CN201737084U (zh) 摩托车的前置物筐
CN219479816U (zh) 一种饮水机
CN212930285U (zh) 一种除湿器的顶盖装配结构
CN210124728U (zh) 一种整体装配的洗碗机
US7946597B2 (en) Roller skate frame
CN220923987U (zh) 副仪表板杂物盒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21025029U (zh) 驻车空调器包装结构
CN220243395U (zh) 一种扰流板、扰流板组件及汽车
CN220220628U (zh) 牌照架及汽车
CN215906428U (zh) 前封门组件、前封门和洗衣机
CN210760190U (zh) 车门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731130U (zh) 一种带电池仓的电动自行车脚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