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2339U - 一种两用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用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2339U
CN216522339U CN202123074959.4U CN202123074959U CN216522339U CN 216522339 U CN216522339 U CN 216522339U CN 202123074959 U CN202123074959 U CN 202123074959U CN 216522339 U CN216522339 U CN 216522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ual
pipe
heat exchang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749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749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2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2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2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炉,包括燃烧室、管路组件和热交换器,燃烧室位于热交换器的下方,热交换器包括集气罩,管路组件直接与热交换器连通,且只形成了一个转弯处,两用炉还包括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安装于集气罩的外侧,降温装置包括热管,热管贴附连接于集气罩的外壁面上。该两用炉通过在两用炉的集气罩的外壁面上安装热管,且将该热管只形成一个转弯处,避免了因热管的转弯处太多,造成了集气罩的外壁面上依旧水路管道过长,导致噪音嘈杂等问题。而且本申请中利用热管的特性,在起到对集气罩的外壁面降温作用的同时,可以简化水路结构,进而降低水路噪音,使得热管对集气罩的外壁面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两用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炉。
背景技术
两用炉在燃烧时,热交换器组件的外壳也就是集气罩温度较高,若不采取降温措施,可能导致高温损伤,影响使用寿命。一般采用在集气罩上安装盘绕的进水管,该进水管盘绕在集气罩上具有较多的弯折部,导致水路过长,这样可以大面积接触进行吸热降温,但是此解决方法会有一定的缺点,比如水路噪声过大,影响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降低管路吸热时噪音太大的缺陷,提供一种两用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两用炉,包括燃烧室、管路组件和热交换器,所述燃烧室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集气罩,所述管路组件直接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且只形成了一个转弯处,所述两用炉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安装于所述集气罩的外侧,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热管,所述热管贴附连接于所述集气罩的外壁面上。
在以往的技术中,采取的是盘绕型水管安装于集气罩的外壁面上实现吸热降温的作用,但是盘绕的水管由于形成的弯折处过多,导致其水路过长,所以在其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相对较大,所以使用体验并不良好,且水路结构复杂,占用了两用炉所在空间内的过多空间。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两用炉的集气罩的外壁面上安装热管,且将该热管只形成一个转弯处,避免了因热管的转弯处太多,造成了集气罩的外壁面上依旧水路管道过长,导致噪音嘈杂等问题。而且本申请中利用热管的特性,在起到对集气罩的外壁面降温作用的同时,可以简化水路结构,进而降低水路噪音,使得热管对集气罩的外壁面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较佳地,所述热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本方案中,采用多个热管进行外壁面的降温,可以增大热管和集气罩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管降温的效率。
较佳地,所述热管和所述集气罩的多个壁面连接。
在本方案中,将热管和集气罩的多个壁面连接,可以提高热管的降温效果,并且提高热管的降温效率。
较佳地,所述热管贴附连接在所述集气罩上且靠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热管的目的是:由于燃烧室内进行燃烧,所以燃烧室内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与燃烧室连接的热交换器内的温度也较高,所以将热管贴附连接在热交换器的外壁面上,即将热管贴附连接在集气罩的上,通过热管及其自身的特性,可以起到对集气罩进行降温作用。所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这种结构形式,将热管贴附连接在集气罩上且靠近燃烧室的一侧上,可以大幅度提高热管吸热降温的作用,使得提高热管吸热降温的效果和效率。
较佳地,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热管封闭式连通。
较佳地,所述热管包括吸热端和冷凝端,所述吸热端贴附连接于所述集气罩的外壁面上,所述冷凝端和所述换热腔封闭式固定连通。
在本方案中,热管的工作原理是:热管的吸热端吸收集气罩外壁面上的热量,利用热管及其自身特性,将所吸收到的热量从热管的吸热端吸收转化到热管的冷凝端,实现热量的转化,即热量从热管的吸热端吸收从热管的冷凝端释放。而安装换热腔目的是吸收热管从冷凝端释放的热量,所以将热管和换热腔设置成封闭式连接,可以更好的吸收的其热量,也避免了热量的损失,发挥热量充分利用的功能。
较佳地,所述换热腔包括盖板和主壳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盖板和所述主壳体活动连接。
在本方案中,将盖板盖设在主壳体上,并将盖板和主壳体活动连接,便于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较佳地,所述盖板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密封垫。
在本方案中,在盖板朝向主壳体的一侧上设置密封垫,可以保护盖板和主壳体之间盖设接触时的表面,避免盖板或主壳体表面破损。同时,在盖板盖设在主壳体上时,可以增强换热腔的密封性,使得热管的冷凝端释放热量时避免热量的损失。
较佳地,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和换热腔活动连通,所述换热腔再通过所述出水管组件和所述热交换器连通。
在本方案中,在换热腔的盖板和主壳体上均设有开口,主壳体上的开口用于和进水管组件连通,通过进水管组件将液体持续输送至换热腔内;盖板上的开口用于和出水管组件连通,通过出水管组件将换热腔内的液体输送至热交换器内。同时,如上所述,换热腔用于接收热管的冷凝端释放热管的吸热端所吸收到的热量,而换热腔内的水源温度明显低于热交换器内的温度,所以当出水管组件将换热腔内的水源输送至热交换器内时,明显较低温度的水源可以实现热交换器的二次降温作用。所以通过热管及其自身特性,以及利用换热腔内的温度较低的水源的共同作用,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了热交换器的降温效果。
较佳地,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进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接头位于换热腔的主壳体上,用于将所述进水管和换热腔接通,并通过接头螺母将其活动连接在一起。
在本方案中,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进水管接头,将进水管接头安装在换热腔的主壳体上,进水管接头和进水管连接,实现换热腔和进水管的连通。如上述所述,在主壳体上设有开口,用于和进水管组件连通,也就是说,主壳体上的开口用于和进水管接头连通,其次进水管接头和进水管连通。将进水管接头和进水管采用接头螺母活动连接,便于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较佳地,所述出水管组件包括出水管和出水管接头,所述出水管接头位于换热腔的盖板上,用于将所述出水管和换热腔接通,并通过接头螺母将其活动连接在一起。
在本方案中,出水管组件包括出水管和出水管接头,将出水管接头安装在换热腔的盖板上,出水管接头和出水管连接,实现换热腔和出水管的连通。如上述所述,在盖板上设有开口,用于和出水管组件连通,也就是说,盖板上的开口用于和出水管接头连通,其次出水管接头和出水管连通。将出水管接头和出水管采用接头螺母活动连接,便于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较佳地,所述两用炉还包括水泵和水箱,所述水泵和所述水箱均和所述进水管连通。
在本方案中,水泵用于提供可以输送至换热腔的水源,水箱用于储蓄备用水源。当水泵没有较多水源可以输送时,可以利用水箱存积的水源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将水箱中的水源通过进水管输送到换热腔进行提供水源。所以将进水管和水泵、水箱连通,可以实现换热腔内的水源不间断,避免换热腔内没有充分的水源进行吸收热管所释放的热量,使得热管的降温效果显著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两用炉通过在两用炉的集气罩的外壁面上安装热管,且将该热管只形成一个转弯处,避免了因热管的转弯处太多,造成了集气罩的外壁面上依旧水路管道过长,导致噪音嘈杂等问题。而且本申请中利用热管的特性,在起到对集气罩的外壁面降温作用的同时,可以简化水路结构,进而降低水路噪音,使得热管对集气罩的外壁面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两用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两用炉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两用炉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两用炉1
燃烧室2
管路组件3
进水管组件31
进水管311
进水管接头312
出水管组件32
出水管321
出水管接头322
接头螺母33
热交换器4
集气罩41
降温装置5
热管51
吸热端511
冷凝端512
换热腔52
盖板521
主壳体522
螺钉523
水泵6
水箱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2所示,一种两用炉1,包括燃烧室2和热交换器4,燃烧室2位于热交换器4的正下方,由于燃烧室2内进行燃烧,所以燃烧室2内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与燃烧室2连接的热交换器4内的温度也较高,所以需要设置一些组件对热交换器4进行降温处理。
热交换器4包括集气罩41,热交换器4内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集气罩41上的温度也较高。所以在以往的技术中,采取的是盘绕型水管安装于集气罩41的外壁面上实现吸热降温的作用,但是盘绕的水管由于形成的弯折处过多,导致其水路过长,所以在其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相对较大,所以使用体验并不良好,且水路结构复杂,占用了两用炉1所在空间内的过多空间。
所以在本方案中,由于两用炉1包括管路组件3,且管路组件3直接与热交换器4连通,所以将管路组件3只设置形成一个转弯处,避免了上述中,管路过多,导致水路过长而产生的噪音嘈杂等问题。
两用炉1还包括降温装置5,该降温装置5安装于集气罩41的外侧。其中,降温装置5包括热管51,并将热管51贴附连接于集气罩41的外壁面上。所以可以利用无太多弯折处的热管51及其热管51的自身特性,在起到对集气罩41的外壁面降温作用的同时,可以简化水路结构,进而降低水路噪音,使得热管51对集气罩41的外壁面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3所示,热管51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将该热管51和集气罩41的多个外壁面贴附连接。将热管51设置成该结构形式,可以增大热管51和集气罩4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管51降温的效率。
具体地,将热管51贴附连接在集气罩41上且靠近燃烧室2的一侧上。如上,设置热管51的目的是:由于燃烧室2内进行燃烧,所以燃烧室2内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与燃烧室2连接的热交换器4内的温度也较高,所以将热管51贴附连接在热交换器4的外壁面上,即将热管51贴附连接在集气罩41的上,通过热管51及其自身的特性,可以起到对集气罩41进行降温作用。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上述这种结构形式,将热管51贴附连接在集气罩41上且靠近燃烧室2的一侧上,可以大幅度提高热管51吸热降温的作用,使得提高热管51吸热降温的效果和效率。
如图1所示,降温装置5包括换热腔52,换热腔52与热管51封闭式连通,且热管51包括吸热端511和冷凝端512,吸热端511贴附连接于集气罩41的外壁面上,冷凝端512和换热腔52封闭式固定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热管51的冷凝端512和换热腔5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实现封闭式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按需设置。
其中,热管51的工作原理是:热管51的吸热端511吸收集气罩41外壁面上的热量,利用热管51及其自身特性,将所吸收到的热量从热管51的吸热端511吸收转化到热管51的冷凝端512,实现热量的转化,即热量从热管51的吸热端511吸收从热管51的冷凝端512释放。
而安装换热腔52目的是吸收热管51从冷凝端512释放的热量,所以将热管51和换热腔52设置成封闭式连接,可以更好的吸收的其热量,也避免了热量的损失,发挥热量充分利用的功能。
如图1-2所示,换热腔52包括盖板521和主壳体522,盖板521盖设在主壳体522上,形成密闭的空间即换热腔52,且盖板521和主壳体522之间活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螺钉523将盖板521和主壳体522活动连接在一起。将盖板521和主壳体522之间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同时,在盖板521靠近主壳体522的一侧上设有密封垫,可以保护盖板521和主壳体522之间盖设接触时的表面,避免盖板521或主壳体522表面破损。同时,在盖板521盖设在主壳体522上时,可以增强换热腔52的密封性,使得热管51的冷凝端512释放热量时避免热量的损失。
其中,可以根据空间大小等因素对换热腔52的结构形式按需设置。比如,将换热腔52设置成球状、棱柱状等的封闭式密封腔室。
如图1-2所示,管路组件3包括进水管311组件31和出水管321组件32。
在换热腔52的主壳体522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和进水管311组件31连通,通过进水管311组件31将液体持续输送至换热腔52内。进水管311组件31包括进水管311和进水管接头312,将进水管接头312安装在换热腔52主壳体522的开口上,通过进水管接头312和进水管311连接,实现换热腔52和进水管311的连通。并将进水管接头312和进水管311采用接头螺母33活动连接,便于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在换热腔52的盖板521上也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和出水管321组件32连通,通过出水管321组件32将换热腔52内的液体输送至热交换器4内。出水管321组件32包括出水管321和出水管接头322,将出水管接头322安装在换热腔52盖板521的开口上,通过出水管接头322和出水管321连接,实现换热腔52和出水管321的连通。并将出水管接头322和出水管321采用接头螺母33活动连接,便于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定期维修和更换。
同时,如上,换热腔52用于接收热管51的冷凝端512释放热管51的吸热端511所吸收到的热量,而换热腔52内的水源温度明显低于热交换器4内的温度,所以当出水管321组件32将换热腔52内的水源输送至热交换器4内时,明显较低温度的水源可以实现热交换器4的二次降温作用。所以通过热管51及其自身特性,以及利用换热腔52内的温度较低的水源的共同作用,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了热交换器4的降温效果。
如图3所示,两用炉1还包括水泵6和水箱7,水泵6用于提供可以输送至换热腔52的水源,水箱7用于储蓄备用水源,且水泵6和水箱7均和进水管311连通。可以将水箱7设置成连通器的结构形式,当水泵6没有较多水源可以输送时,可以利用水箱7存积的水源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将水箱7中的水源通过进水管311输送到换热腔52进行提供水源。所以将进水管311和水泵6、水箱7连通,可以实现换热腔52内的水源不间断,避免换热腔52内没有充分的水源进行吸收热管51所释放的热量,使得热管51的降温效果显著降低。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两用炉,包括燃烧室、管路组件和热交换器,所述燃烧室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集气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直接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且只形成了一个转弯处,
所述两用炉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安装于所述集气罩的外侧,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热管,所述热管贴附连接于所述集气罩的外壁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和所述集气罩的多个壁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贴附连接在所述集气罩上且靠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热管封闭式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吸热端和冷凝端,所述吸热端贴附连接于所述集气罩的外壁面上,所述冷凝端和所述换热腔封闭式固定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包括盖板和主壳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盖板和所述主壳体活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密封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和换热腔活动连通,所述换热腔再通过所述出水管组件和所述热交换器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进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接头位于换热腔的主壳体上,用于将所述进水管和换热腔接通,并通过接头螺母将其活动连接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组件包括出水管和出水管接头,所述出水管接头位于换热腔的盖板上,用于将所述出水管和换热腔接通,并通过接头螺母将其活动连接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炉还包括水泵和水箱,所述水泵和所述水箱均和所述进水管连通。
CN202123074959.4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两用炉 Active CN216522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4959.4U CN216522339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两用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4959.4U CN216522339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两用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2339U true CN216522339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6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74959.4U Active CN216522339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两用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2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22339U (zh) 一种两用炉
CN201106046Y (zh) 节能型煤气除湿装置
CN218386818U (zh) 一种带有外保护箱的谐波滤波器
CN201170697Y (zh) 高效氮气冷却器
CN213455050U (zh) 燃气机组烟气余热回收设备
CN213455005U (zh) 一种锅炉烟气深度回收冷凝器
CN110630995A (zh) 一种正压卧式水管余热锅炉
CN219736057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烟水换热装置
CN21736165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217327928U (zh) 一种液压缸隔热防护罩
CN220303713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排废管道的节能器
CN219622948U (zh) 一种除尘器风机降噪装置
CN213019717U (zh) 烟气洗涤预冷器结构
CN212720943U (zh) 一种用于洗碗机的热交换装置
CN219083408U (zh) 一种电锅炉用的防漏电自动报警装置
CN211782961U (zh) 一种新型高效冷却器结构
CN217423234U (zh) 一种燃烧室及热水器
CN218385397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8155018U (zh) 一种立式冰柜用除露装置
CN218678818U (zh) 一种全密闭防爆箱
CN216307844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0533120U (zh) 空调冷却水加热水浴式气化器
CN219284029U (zh) 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
CN220355756U (zh) 浸入式制冷换热器
CN212842199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