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4439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4439U
CN216504439U CN202123143477.XU CN202123143477U CN216504439U CN 216504439 U CN216504439 U CN 216504439U CN 202123143477 U CN202123143477 U CN 202123143477U CN 216504439 U CN216504439 U CN 216504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rim
plate section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434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云飞
何龙
王少峰
倪涛
李泳杰
汪东南
孙兴源
袁立军
王喜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aien Zhid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434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4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4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4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支架结构和多个夹持结构,其中,支架结构具有支撑区域;多个夹持结构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结构的周向外边缘处,各夹持结构均具有夹持端,各夹持结构均具有夹持状态和避让状态,其中,当夹持结构处于夹持状态时,各夹持端均伸入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支撑区域内的待夹持物抵接;当夹持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时,各夹持端均退出支撑区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需要进行人工紧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钢制车轮的轮辋进行表面氧化物去除工艺中,主要使用干式抛丸技术,干式抛丸技术因粉尘的存在而导致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由此,更加绿色环保的湿式抛丸技术应运而生,湿式抛丸技术能够运用于车轮的轮辋、轮辐等异形件的表面氧化物去除工艺中。但是,在对轮辋进行湿式抛丸作业时,现有的夹持装置需要进行人工紧固才能够完成轮辋的夹持作用,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需要进行人工紧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支架结构和多个夹持结构,其中,支架结构具有支撑区域;多个夹持结构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结构的周向外边缘处,各夹持结构均具有夹持端,各夹持结构均具有夹持状态和避让状态,其中,当夹持结构处于夹持状态时,各夹持端均伸入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支撑区域内的轮辋抵接;当夹持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时,各夹持端均退出支撑区域。
进一步地,夹持结构呈C型结构,夹持结构的开口侧的一端与支架结构枢转连接,夹持结构的开口侧的另一端具有夹持端,且夹持结构的开口朝向支撑区域内设置。
进一步地,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本体和夹持块,其中,安装本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结构上;夹持块凸出设置在安装本体上以形成夹持端。
进一步地,安装本体包括第一安装板段和第二安装板段,其中,第一安装板段与支架结构枢转连接,且第一安装板段的第一端位于支撑区域内,第一安装板段的第二端伸出支撑区域设置;第二安装板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板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安装板段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安装板段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一安装板段形成L型结构,且夹持块凸出设置在第二安装板段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夹持装置还包括配重块,配重块设置在安装本体上,并位于第一安装板段与第二安装板段的连接位置处;其中,在将轮辋置于支撑区域内之前,夹持结构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转动至避让状态;在将轮辋置于支撑区域内之后,轮辋压住第一安装板段的第一端以使夹持结构沿第一方向转动至夹持状态。
进一步地,支架结构包括安装盘和多个支撑臂,多个支撑臂相间隔地设置在安装盘的周向外表面上,各支撑臂的第一端均与安装盘的周向外表面连接,各支撑臂的第二端均沿远离安装盘的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支撑臂位于同一平面;多个支撑臂与多个夹持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各支撑臂上。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段与支撑臂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夹持块与轮辋抵接的端面与轮辋的周向外表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配重块包括多个,多个配重块均设置在安装本体上,且多个配重块数量均匀地分布在安装本体厚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支撑臂和夹持块分别位于安装本体厚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各支撑臂均沿与安装盘的切线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各支撑臂均与安装盘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结构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穿过安装盘设置,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冶具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夹持结构的夹持装置,且多个夹持结构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夹持装置的支架结构的周向外边缘处,由于夹持结构具有夹持状态和避让状态,这样,在需要对轮辋进行夹持时,转动各夹持结构从而使得各夹持端均伸入支架结构的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支撑区域内的轮辋抵接,进而实现对轮辋的夹持;在需要取下轮辋时,转动各夹持结构从而使得各夹持端均退出支撑区域,进而解除对轮辋的夹持,方便后续直接取出轮辋,大大提升了夹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安装到冶具上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夹持装置与轮辋处于夹持状态,且该图示出了砂水冲击流与轮辋的位置关系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冶具、夹持装置、轮辋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夹持装置和轮辋处于夹持状态时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夹持结构处于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夹持装置的夹持结构夹持轮辋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省略了冶具;
图7示出了图6中的B-B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夹持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夹持结构处于避让状态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轮辋;2、砂水冲击流;3、冶具;310、支撑轴;320、底座;330、安装块;340、齿轮结构;10、支架结构;11、安装盘;12、支撑臂;13、连接轴;20、夹持结构;21、安装本体;211、第一安装板段;212、第二安装板段;22、夹持块;3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需要进行人工紧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
如图1至图9所示,夹持装置包括支架结构10和多个夹持结构20,其中,支架结构10具有支撑区域;多个夹持结构20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结构10的周向外边缘处,各夹持结构20均具有夹持端,各夹持结构20均具有夹持状态和避让状态,其中,当夹持结构20处于夹持状态时,各夹持端均伸入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支撑区域内的轮辋1抵接;当夹持结构 20处于避让状态时,各夹持端均退出支撑区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夹持结构20的夹持装置,且多个夹持结构20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夹持装置的支架结构10的周向外边缘处,由于夹持结构20具有夹持状态和避让状态,这样,在需要对轮辋1进行夹持时,转动各夹持结构20从而使得各夹持端均伸入支架结构10 的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支撑区域内的轮辋1抵接,进而实现对轮辋1的夹持;在需要取下轮辋1时,转动各夹持结构20从而使得各夹持端均退出支撑区域,进而解除对轮辋1的夹持,方便后续直接取出轮辋1,大大提升了夹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可选地,夹持结构20呈C型结构,夹持结构20的开口侧的一端与支架结构10枢转连接,夹持结构20的开口侧的另一端具有夹持端,且夹持结构20的开口朝向支撑区域内设置。这样,通过将夹持结构20设置成呈C型的结构,便于安装夹持结构20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夹持结构20的夹持功能。
图2中的箭头A表示轮辋1的转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各夹持结构20均具有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各夹持端均伸入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支撑区域内的轮辋1抵接的夹持状态,以及各夹持结构20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使各夹持端均退出支撑区域的避让状态。其中,第一方向是指夹持端向靠近轮辋的方向转动,第二方向是指夹持端向远离轮辋的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方向是指夹持结构20绕其与支架结构10的枢转轴向靠近支架结构10的几何中心转动的方向,上述的第二方向是指夹持结构20绕其与支架结构10的枢转轴向远离支架结构10的几何中心转动的方向,即,夹持结构20绕其与支架结构10的枢转轴向后仰。
如图3至图7所示,夹持结构20包括安装本体21和夹持块22,其中,安装本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结构10上;夹持块22凸出设置在安装本体21上以形成夹持端。这样,通过将夹持结构20设置成包括安装本体21和夹持块22的结构形式,确保夹持结构20安装可靠性以及转动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夹持块22的夹持可靠性。
如图3至图7所示,安装本体21包括第一安装板段211和第二安装板段212,其中,第一安装板段211与支架结构10枢转连接,且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一端位于支撑区域内,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二端伸出支撑区域设置;第二安装板段212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板段211 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安装板段212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一安装板段211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一安装板段211形成L型结构,且夹持块22凸出设置在第二安装板段212的第二端。这样,使得轮辋置于支撑区域内时能够压住位于支撑区域内的第一安装板段211,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板段211向下转动,同时夹持块22向靠近轮辋的方向移动并与轮辋的外表面抵接,进而实现对轮辋的夹持。
如图3至图7所示,夹持装置还包括配重块30,配重块30设置在安装本体21上,并位于第一安装板段211与第二安装板段212的连接位置处;其中,在将轮辋1置于支撑区域内之前,夹持结构20在配重块30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转动至避让状态;在将轮辋1置于支撑区域内之后,轮辋1压住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一端以使夹持结构2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夹持状态。这样,当操作人员从支撑区域取出轮辋时,轮辋不再对第一安装板段211施加压力,同时,由于配重块30的存在,使得夹持结构20的重心落在配重块30这一侧,夹持结构20向远离轮辋的方向转动,类似于“跷跷板”的结构。
如图1至图7所示,支架结构10包括安装盘11和多个支撑臂12,其中,多个支撑臂12相间隔地设置在安装盘11的周向外表面上,各支撑臂12的第一端均与安装盘11的周向外表面连接,各支撑臂12的第二端均沿远离安装盘11的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支撑臂12位于同一平面;多个支撑臂12与多个夹持结构2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20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各支撑臂12上。这样,多个支撑臂12起到对轮辋的支撑作用,多个支撑臂12围成了支撑区域。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板段211与支撑臂12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当夹持结构20处于夹持状态时,支撑臂12的第二端与配重块30抵接,以使夹持结构20保持夹持状态;当夹持结构20处于避让状态时,支撑臂12的第二端与配重块30抵接,以使夹持结构20保持避让状态。这样,确保夹持结构20在预设的范围内转动,从而确保夹持结构20的夹持块22 的夹持可靠性。
当然,在夹持结构20处于夹持状态或者夹持结构20处于避让状态时,支撑臂12的第二端与配重块30也可以不抵接。
如图3所示,夹持结构20的夹持块22夹紧轮辋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夹持结构20的夹持块22避让轮辋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夹持块22与轮辋1抵接的端面与轮辋1的周向外表面相适配。这样,确保夹持块22与轮辋1能够充分抵接,确保两者之间的接触面足够大,从而确保两者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进而确保夹持块22对轮辋1的夹持可靠性。
如图1至图7所示,配重块30包括多个,多个配重块30均设置在安装本体21上,且多个配重块30数量均匀地分布在安装本体21厚度方向的两侧。这样,确保各夹持结构20的重心能够尽可能地远离支撑臂12一侧。
可选地,各夹持结构20上分别设置有两块配重块30,两块配重块30分别位于安装本体 21厚度方向的两侧,且位置相背离的设置。
如图7所示,支撑臂12和夹持块22分别位于安装本体21厚度方向的两侧。这样,确保支撑臂12能够提供轮辋1可靠性的支撑力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夹持块22对轮辋1的有效夹持力,且支撑臂12和夹持块22互不干涉。
如图2和图4所示,各支撑臂12均沿与安装盘11的切线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各支撑臂12均沿安装盘11的切线方向延伸设置。这样,使得各支撑臂12相对于安装盘11偏心设置,这样,使得各支撑臂12与安装盘11的接触面积增大,确保各支撑臂12与安装盘11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各支撑臂12均与安装盘11紧固连接。这样,确保各支撑臂12与安装盘11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还确保安装盘11带动各支撑臂12转动的同时,轮辋能够随着安装盘转动。
可选地,各支撑臂12均与安装盘11焊接。
如图1所示,支架结构10还包括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一端穿过安装盘11设置,且连接轴13与安装盘11同心设置,连接轴13的另一端与冶具3连接。这样,确保安装盘11的转动平稳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冶具3包括支撑轴310、底座320、安装块330、齿轮结构340,其中,支撑轴310、安装块330和齿轮结构340均与底座320连接,具体地,支撑轴310的一端穿过底座320并与齿轮结构340紧固连接,支撑轴310的另一端与支架结构10的连接轴13 连接,即,齿轮结构340转动能够带动支撑轴310转动,进而支撑轴310带动夹持结构2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清洗系统包括基座、清洗装置和传动链,清洗装置与基座连接,且清洗装置具有清洗腔,清洗腔内设置有多个喷头,多个喷头用于向经过清洗腔内的轮辋1上喷射砂水冲击流2,传动链可转动的设置在基座上,且传动链的一部分位于清洗装置的清洗腔内,传动链的另一部分位于清洗腔外,冶具3通过安装块330与传动链紧固连接,即,冶具3能够随着传动链在基座上转动,当传动链带动冶具3进入清洗腔内时,多个喷头向轮辋1上喷射砂水冲击流2,清洗装置的清洗腔内设置有用于与齿轮结构340啮合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转动,并带动齿轮结构340转动,齿轮结构340带动支撑轴310转动,支撑轴310带动夹持结构20转动,进而使得夹持结构20带动轮辋1随冶具3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图1中的砂水冲击流2是清洗系统的清洗装置喷出的砂水,通过砂水对轮辋1进行清洗,在没有将轮辋1置于支撑区域内时,夹持装置的各夹持结构20 均沿第二方向向后仰;在将轮辋1置于支撑区域内时,由于轮辋1的自重,安装本体21的第一安装板段211在轮辋1的重力作用下被向下压,在跷跷板的工作原理下,使得第一安装板段 211的第二端翘起,第二安装板段212带动夹持块22靠近轮辋1,但此时夹持块22与轮辋1 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无法达到夹紧的效果;当轮辋1进入清洗工位后,清洗工位即上述的清洗腔,清洗装置喷射出的砂水冲击流2对轮辋1施加的作用力经分解之后分解为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一个是沿轮辋1的轴向竖直向下的压力,另一个是使轮辋1加速旋转的切向力,通过竖直向下的压力紧紧地压住轮辋1,进而使得轮辋1能够紧紧地压住安装本体21的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一端,在跷跷板的工作原理下,使得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二端翘起,由此,与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安装板段212带动夹持块22靠近轮辋1并对轮辋1 施加夹紧力,也就是说,增大了夹持块22与轮辋1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该摩擦力大于砂水冲击流2对轮辋1的切向方向的分力,从而达到阻止轮辋1加速旋转的目的,进而确保轮辋1能够随冶具3相对静止的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夹持结构20与冶具3通过螺纹连接,两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当夹持结构20将轮辋1夹持紧后,轮辋1、夹持结构20和冶具3三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从而确保冶具3和轮辋1能够保持相对静止,进而确保砂水冲击流2对轮辋1进行冲击清洗过程中,轮辋1能够随冶具3转动。
可选地,连接轴13与支撑轴310螺纹连接,这样,便于夹持结构20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夹持装置能够实现利用砂水冲击流2的冲击作用来夹紧轮辋1,使得轮辋1能够随冶具3旋转,当完成轮辋1的清洗作业时,冶具3在传动链的作用下带动夹持结构20和轮辋1离开清洗腔,由于没有砂水冲击流2的作用,夹持结构20能够自动松开对轮辋1施加的夹紧力,便于后续将轮辋1由夹持结构20上拆卸,实现了整线的自动化生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结构(10),所述支架结构(10)具有支撑区域;
多个夹持结构(20),多个所述夹持结构(20)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10)的周向外边缘处,各所述夹持结构(20)均具有夹持端,各所述夹持结构(20)均具有夹持状态和避让状态,其中,当所述夹持结构(20)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各所述夹持端均伸入所述支撑区域内,并与位于所述支撑区域内的轮辋(1)抵接;当所述夹持结构(20)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各所述夹持端均退出所述支撑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20)呈C型结构,所述夹持结构(20)的开口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结构(10)枢转连接,所述夹持结构(20)的开口侧的另一端具有所述夹持端,且所述夹持结构(20)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撑区域内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20)包括:
安装本体(21),所述安装本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10)上;
夹持块(22),所述夹持块(22)凸出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21)上以形成所述夹持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本体(21)包括:
第一安装板段(211),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与所述支架结构(10)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支撑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支撑区域设置;
第二安装板段(212),所述第二安装板段(2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段(212)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形成L型结构,且所述夹持块(22)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段(212)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
配重块(30),所述配重块(30)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2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段(212)的连接位置处;
其中,在将所述轮辋(1)置于所述支撑区域内之前,所述夹持结构(20)在所述配重块(30)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转动至所述避让状态;在将所述轮辋(1)置于所述支撑区域内之后,所述轮辋(1)压住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的第一端以使所述夹持结构(2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夹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10)包括:
安装盘(11);
多个支撑臂(12),多个所述支撑臂(12)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盘(11)的周向外表面上,各所述支撑臂(1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盘(11)的周向外表面连接,各所述支撑臂(12)的第二端均沿远离所述安装盘(11)的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支撑臂(12)位于同一平面;
多个所述支撑臂(12)与多个所述夹持结构(2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夹持结构(20)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各所述支撑臂(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段(211)与所述支撑臂(12)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22)与所述轮辋(1)抵接的端面与所述轮辋(1)的周向外表面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配重块(30)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21)上,且多个所述配重块(30)数量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安装本体(21)厚度方向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2)和所述夹持块(2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本体(21)厚度方向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臂(12)均沿与所述安装盘(11)的切线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臂(12)均与所述安装盘(11)紧固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10)还包括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盘(11)设置,所述连接轴(13)的另一端与冶具(3)连接。
CN202123143477.XU 2021-12-14 2021-12-14 夹持装置 Active CN216504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3477.XU CN216504439U (zh) 2021-12-14 2021-12-14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3477.XU CN216504439U (zh) 2021-12-14 2021-12-14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4439U true CN216504439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9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43477.XU Active CN216504439U (zh) 2021-12-14 2021-12-14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4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4299B (zh) 钢管加工系统
CN103317517A (zh) 机械手的可拆卸防滑机构
CN216504439U (zh) 夹持装置
CN209006705U (zh) 一种离心卡盘
CN103286605B (zh) 一种车床用工件快速夹紧机构
CN204248708U (zh) 一种移动式夹盘装置
CN214352533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定心机械手
CN111203345B (zh) 一种环保回收喷漆装置
CN213595363U (zh) 一种异型工件抓取装置
CN210938813U (zh) 一种门执手喷砂设备的喷砂装置
CN109465270B (zh) 一种锥孔清洁装置及清洗方法
CN20991934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钻孔的数控设备
CN215470313U (zh) 一种钢结构表面除锈装置
CN213795895U (zh) 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
CN109015416A (zh) 悬浮式喷砂机
CN212238466U (zh) 一种轴类构件激光清洗设备
CN211540446U (zh) 一种自锁紧手抓装置
CN212471051U (zh) 一种管型件打磨抛光设备
CN112318352A (zh) 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
CN207451116U (zh) 一种鼓式刹车片热坯的自动化码料机械手
CN216577377U (zh) 一种喷砂机悬架
KR20040081986A (ko) 소부재 터닝장치
CN115194627B (zh) 一种不锈钢管加工用打磨清洗一体化设备
CN215434137U (zh) 一种艺术木雕茶台拼装用导向装置
CN213289170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用焊接线缆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1, Huazhu Road, Changkou Town,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Taien Zhid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1, No.1, Huazhu Road, Changkou Town,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