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2865U -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62865U
CN216462865U CN202122506844.1U CN202122506844U CN216462865U CN 216462865 U CN216462865 U CN 216462865U CN 202122506844 U CN202122506844 U CN 202122506844U CN 216462865 U CN216462865 U CN 216462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block
metal
feeding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68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清政
陈书林
柯文
全家根
王富
冯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ugao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ugao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ugao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ugao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68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62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62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62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插接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包括旋转座以及金属座上料组件、软管上料组件及组装组件,旋转座上间隔设置有安装治具,金属座上料组件用于将金属座上料至所述安装治具中,软管上料组件用于供软管上料,组装组件用于夹取软管并将软管套入金属座上;安装治具上设置有放料槽;组装组件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于安装治具上方的软管夹爪及软管夹块,软管夹块包括两个且开设有组装半槽,两个软管夹块的组装半槽共同形成一软管安装腔位,所述组装半槽包括第一弧面及第一抵接面。本内芯插接组装装置能使软管、金属座有序上料,按序组装,且安装过程为自动化安装,高效且节省安装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插接件生产组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包含该内芯插接组装装置的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插接件是指电器用品连接电源或电器用品的装置。通常的,此类金属插接件具有内芯,内芯包括金属座及软管,在金属座上端凸出有突出部。组装时,需要操作员一只手拿起金属座,另外一只手拿起软管并将软管套入金属座的突出部上;而一般金属座的长度只有20毫米长,体积小,并且金属座是呈上宽下窄结构,此外,软管的孔径小于金属座的突出部的宽度,虽然软管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但是整个操作还是十分困难,难度高,对操作员的专注度要求高,并且经常出现组装不牢固或者软管组装不到位从金属座中脱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管安装在金属座上的工序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包括旋转座以及设于该旋转座一侧的金属座上料组件、软管上料组件及组装组件,所述旋转座上间隔设置有安装治具,所述金属座上料组件用于将金属座上料至所述安装治具中,所述软管上料组件用于供软管上料,所述组装组件用于夹取软管并将软管套入金属座上;
所述安装治具上设置有放料槽;
所述组装组件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治具上方的软管夹爪及设置于该软管夹爪移动端上的软管夹块,所述软管夹块包括两个且开设有组装半槽,两个所述软管夹块的组装半槽共同形成一软管安装腔位,所述组装半槽包括第一弧面及第一抵接面,当软管夹块下移且软管刚套入金属座时,软管上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从而为软管提供一个向下的支撑力,使软管下端扩张进入到金属管上,此时软管扩张位置与所述第一弧面接触;当软管夹块继续下移并受到金属座的向上阻力时,软管夹爪控制软管爪块张开至可以继续下移的程度,再将软管完全套入至金属座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治具包括底座及成对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定位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所述放料槽,两所述定位块对应所述放料槽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块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块另一端设置有开放夹持槽,所述开放夹持槽具有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当金属座进入所述放料槽时,金属座与所述第二弧面接触使所述定位块发生退位后复位,当金属座离开所述放料槽时,金属座与所述第三弧面接触使所述定位块发生退位后复位。
优选的,所述组装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移动模组、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模组及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一侧,所述第一移动模组沿着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以控制第一移动板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模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所述第二移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以控制第二移动板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软管夹爪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板上。
优选的,所述金属座上料组件包括金属座上料单元、金属座定位单元、金属座翻转单元及金属座搬运单元,所述金属座上料单元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对接,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旋转座远离所述组装组件的一侧,所述金属座翻转单元设置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一侧以用于翻转金属座,所述金属座搬运单元设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上方以用于将翻转后的金属座搬运至安装治具上;
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包括第二支架、第一定位台、第一气缸及第一转运块,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旋转座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靠近于所述旋转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台上沿着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定位台上沿着第二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入料槽,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一转运块连接以驱动该第一转运块在所述第一滑槽中移动,所述第一转运块上开设有能容纳一个金属座的搬运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运块上设置有第一挡位块,所述第一挡位块上对应所述搬运槽设置有凸缘以用于封堵该搬运槽的一端开口;
当金属座从金属座上料单元进入到入料槽中时,第一气动驱动第一转运块使搬运槽对准入料槽,进而使一个金属座进入到搬运槽中,并由第一档位块的凸缘抵住;然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转运块至第一定位台靠近旋转座的上料位置上,并由金属座翻转单元将金属座旋转180°,最后经金属座搬运单元将金属座装至安装治具上。
优选的,所述软管上料组件包括软管上料单元、第三支架、第二定位台、第二转运块、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及顶针,所述软管上料单元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一侧以用于软管上料,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软管上料单元、旋转座之间,所述第二定位台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台上沿着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定位台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二滑槽连通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台一端,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二转运块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运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转运块上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台下方,所述第三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顶针轴向连接以驱动所述顶针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中;
其中,当软管上料单元上料时,软管进入到第二转运块的第二穿孔中;当第一气缸驱动第二转运块至第二定位台的上料位置时,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正对设置,顶针将软管从第二穿孔中推出,并由组装组件夹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包括回型输送料装置;及沿着金属插接件组装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一侧的第一外壳上料装置、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弹簧上料组装装置、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以及下料装置,所述第一外壳上料装置用于将第一外壳上料至回型输送料装置上,所述内芯插接组装装置用于将内芯组装至位于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外壳中,所述弹簧上料组装装置用于将弹簧组装至位于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外壳的内芯上,所述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用于将第二外壳安装至第一外壳上并完成组装,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完成组装的金属插接件下料。
优选的,所述弹簧上料组装装置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上方的第一调整块及第二调整块,所述第一调整块、第二调整块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调整块底部凸出形成有第一叉状块,所述第一调整块中部突出形成有具有第一调整槽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调整块对应所述第一凸块形成有第二叉状块,所述第二叉状块上连接有具有第二调整槽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上下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第二外壳安装单元及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用于将待加工的第一外壳夹住,所述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设于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一侧用于将第二外壳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第二外壳安装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一侧用于获取第二外壳并安装至第一外壳上;
所述第二外壳安装单元包括第四支架、第三移动模组、第三移动板、第四移动模组、第四移动板、第五移动模组、第五移动板、第一旋转气缸及第二外壳夹持气爪,所述第四支架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一侧,所述第三移动模组沿着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三移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三移动板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四移动模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于第三移动板上,所述第四移动模组驱动所述第四移动板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五移动模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四移动板上,所述第五移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五移动板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五移动板上,所述第二外壳夹持气爪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端上,所述第二外壳夹持气爪上设置有第二外壳夹块。
优选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成对设置在所述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上方的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上形成有第三叉状块,所述第二夹持块上形成有第四叉状块,所述第三叉状块与所述第四叉状块正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设备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内芯插接组装装置通过设置旋转座以及设于该旋转座一侧的金属座上料组件、软管上料组件及组装组件,能使软管、金属座有序上料,按序组装,软管夹块上的组装半槽的第一弧面及第一抵接面能有助于软管安装至金属座的正确位置上使软管能准确且快速安装入金属座上,且安装过程为自动化安装,高效且节省安装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夹块与定位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夹块与定位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芯插接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座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定位单元与组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簧上料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外壳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B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对应着空间坐标轴上X轴、Y轴、Z轴方向。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即沿着X轴方向(X1、X2方向)移动;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即沿着Y轴方向(Y1、Y2方向)移动;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即沿着Z轴方向(Z1、Z2方向)移动。
其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装的金属插接件,包含有内芯,内芯包括金属座与软管,而金属座上的套入端结构为为上部宽、下部窄。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包括旋转座1以及设于该旋转座1一侧的金属座上料组件2、软管上料组件3及组装组件4,所述旋转座1上间隔设置有安装治具11,所述金属座上料组件2用于将金属座上料至所述安装治具11中,所述软管上料组件3用于供软管上料,所述组装组件4用于夹取软管并将软管套入金属座上;
所述安装治具11上设置有放料槽;
所述组装组件4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治具11上方的软管夹爪41及设置于该软管夹爪41移动端上的软管夹块411,所述软管夹块411包括两个且开设有组装半槽4111,两个所述软管夹块411的组装半槽4111共同形成一软管安装腔位,所述组装半槽4111包括第一弧面4112及第一抵接面4113,当软管夹块411下移且软管刚套入金属座时,软管上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面4113抵接从而为软管提供一个向下的支撑力,使软管下端扩张进入到金属管上,此时软管扩张位置与所述第一弧面4112接触;当软管夹块411继续下移并受到金属座的向上阻力时,软管夹爪41控制软管爪块张开至可以继续下移的程度,再将软管完全套入至金属座上。
旋转座1呈圆盘状结构,在旋转座1上设置有多个轻量槽以用于减轻旋转座1自身的冲量,进而使转动更为之流畅。在旋转座1下端连接有驱动电机,以用于驱动旋转座1按照设定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座1是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旋转座1上均布有四个安装治具11。在工作时,旋转座1每一次转动90°,金属座上料组件2就会将一个金属座上料至安装治具11中。由于金属座、软管体积小,采用旋转座1上料、组装有利于内芯有序上料组装,能有效防止金属座漏料、漏装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在金属座上料组件2、软管上料组件3一侧设置旋转座1,不仅起到了金属座、软管有序上料,减少金属座、软管混乱情况,避免了金属座、软管漏装及错装的稳定;也实现了缩短金属座、软管上料等待时间,避免了金属座与软管在组装时,后续来料只能在各自的上料组件当中等待的情况,进而极大地提升金属座、软管的上料效率;最后还实现了与组装组件4配合下料,旋转座1上的四个安装治具11均为独立结构,在旋转座1每转动一次,旋转座1上的四个安装治具11均参与到组装工序中,治具加工利用率高,能极大提升组装效率。
在内芯组装时,软管夹爪41相对于旋转座1可以沿着第三方向移动以用于将软管安装在金属座上;软管夹爪41相对于旋转座1还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以用于将从软管上料组件3的上料位置获取软管。因此,组装组件4是对应于软管上料组件3、旋转座1安装的,三者之间紧密配合进而将软管安装入安装治具11上的金属座中。
此外,两个软管夹块411的组装半槽4111形成的软管安装腔位的宽度尺寸是略小于软管宽度尺寸,该结构设置的目的在于能顺利夹持软管,并且不让软管从软管安装腔位中掉出,保证软管能顺利安装。软管安装腔位的长度尺寸与软管的长度尺寸相适配,这样能保证软管上端能恰好与第一抵接面4113接触,不会造成软管折断或弯曲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软管夹块411带着软管移动至安装治具11的金属座上方,软管夹块411带着软管逐渐靠近金属座,并使软管下部与金属座上端接触,此时,软管上的孔位对准金属座上端,并由于金属座上端的尺寸大于软管孔位的原因,软管的孔位下端开口微微张开;软管夹块411继续朝向待安装的金属座的方向移动,此时因软管上端与第一抵接面4113抵接从而为软管提供一个向下的支撑力,使软管下端逐渐套入至金属座上部的宽型结构上;直至软管完全套入至金属座上部的宽型结构上时,第一弧面4112与软管孔位的下端的张开部分接触,软管夹块411停止继续往下移动,两个软管夹块411沿着金属座的径向稍微移动,使软管夹块411的组装半槽4111的内壁与软管孔位的下端的张开部分接触,进而继续夹着软管套入到金属座上。
如图1~5所示,所述安装治具11包括底座111及成对设置于该底座111上的定位块112,所述底座111上开设有所述放料槽,两所述定位块112对应所述放料槽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块112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未示出)与所述底座111连接,所述定位块112另一端设置有开放夹持槽1121,所述开放夹持槽1121具有第二弧面1122及第三弧面1123,当金属座进入所述放料槽时,金属座与所述第二弧面1122接触使所述定位块112发生退位后复位,当金属座离开所述放料槽时,金属座与所述第三弧面1123接触使所述定位块112发生退位后复位。
具体的,第一弹性件为具有伸缩功能的弹簧。定位块112通过该第一弹性件活动地设置在底座111上,以起到定位及固定金属座位置的功能。开放夹持槽1121为上下端宽、中间窄的结构。两个定位座的开放夹持槽1121正对设置,其相互配合能起到夹持金属座的作用,并有效防止软管在套入金属座上时晃动或移动等情况。
第二弧面1122与第三弧面1123呈八字型结构设置,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当金属座装入放料槽中时,控制两个定位块112开合,进而牢固夹紧金属座,使软管能精确套入到金属座上。
在实际应用中,金属座上料组件2将金属座对应至安装治具11上方,并将金属座靠近安装治具11,金属座下端与第二弧面1122接触,进而使两个定位块112发生退位,从而使金属座能顺利进入到放料槽中,随后定位块112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当金属座放在放料槽中时,金属座的套入端是凸出与定位块112上端的,此能保证金属座在组装软管时不受干扰。当金属座与软管组装完成后,设置于旋转座1一侧的搬运组件(未示出)将组装好的内芯从安装治具11中取出,并安装在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外壳中,同样的在取出时,金属座与第三弧面1123接触,使定位块112发生退位后再复位。
此外,搬运组件为一个多轴移动搬运机构,其可以实现同时在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下移动。具体的,该多轴移动搬运机构可以为直线电机,也可以是气缸与滑块配合的结构,亦或是丝杆移动机构均可。
如图1~5所示,所述组装组件4包括第一支架42、第一移动模组43、第一移动板44、第二移动模组45及第二移动板46,所述第一支架42设置于所述旋转座1一侧,所述第一移动模组43沿着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2顶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43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44连接以控制第一移动板44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模组45沿着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44上,所述第二移动模组45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46连接以控制第二移动板46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软管夹爪41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板46上。
具体的,第一移动模组43、第二移动模组45结构相同,可以为气缸与滑块配合而实现的直线移动机构,也可以是直线电机,亦或是丝杆驱动机构。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移动模组43、第二移动模组45控制软管气爪在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上移动,进而将软管从软管上料组件3上搬运至安装治具11上方,并将软管套装在金属座上。
如图1~5所示,所述金属座上料组件2包括金属座上料单元21、金属座定位单元22、金属座翻转单元23及金属座搬运单元24,所述金属座上料单元21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22对接,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22设置于所述旋转座1远离所述组装组件4的一侧,所述金属座翻转单元23设置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22一侧以用于翻转金属座,所述金属座搬运单元24设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22上方以用于将翻转后的金属座搬运至安装治具11上;
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22包括第二支架221、第一定位台222、第一气缸223及第一转运块224,所述第二支架221位于所述旋转座1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台22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21靠近于所述旋转座1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台222上沿着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2222,所述第一定位台222上沿着第二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2222连通的入料槽2223,所述第一气缸22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21远离所述旋转座1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223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一转运块224连接以驱动该第一转运块224在所述第一滑槽2222中移动,所述第一转运块224上开设有能容纳一个金属座的搬运槽2241。
具体的,金属座上料单元21为常见上料机构,其由上料盘与金属座输送料道组成。该金属座输送料道直接与第一定位台222上的入料槽2223对接。
金属座翻转单元23包括沿着第三方向设置的第六移动模组及第一翻转电机,第六移动模组控制第一翻转电机沿着第三方向移动,第一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搬运块以用于将金属座从金属座定位单元22上取出并翻转180°。由于金属座整体质量分布部均匀,为上轻下重,因此金属座在进入金属座定位单元22时是金属座下部朝上,因此需要设置金属座翻转单元23以将金属座翻转180°,方便后续软管直接套入金属座上部。
另外,在金属座定位单元22上,第一转运块224上仅设置有一个可以容纳金属座的搬运槽2241,该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一次只进料一个金属座,防止金属座进料混乱的情况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气缸223拉动第一转运块224,使第一转运块224上的搬运槽2241对准第一定位台222的入料槽2223,金属座从金属座上料单元21上进入到入料槽2223中,接着进入到第一转运块224的搬运槽2241上。搬运槽2241的尺寸恰好能容纳一个金属座。当感应器感应到搬运槽2241中有一个金属座时,第一气缸223推动第一转运块224至第一定位台222靠近旋转座1的一端,此时金属座翻转单元23将金属座抓起,并旋转180°。然后金属座搬运单元24将旋转后的金属座放入到安装治具11中。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转运块224上设置有第一挡位块2242,所述第一挡位块2242上对应所述搬运槽2241设置有凸缘以用于封堵该搬运槽2241的一端开口;
当金属座从金属座上料单元21进入到入料槽2223中时,第一气动驱动第一转运块224使搬运槽2241对准入料槽2223,进而使一个金属座进入到搬运槽2241中,并由第一档位块的凸缘抵住;然后第一气缸223驱动第一转运块224至第一定位台222靠近旋转座1的上料位置上,并由金属座翻转单元23将金属座旋转180°,最后经金属座搬运单元24将金属座装至安装治具11上。
如图1~5所示,所述软管上料组件3包括软管上料单元(未示出)、第三支架31、第二定位台32、第二转运块33、第二气缸34、第三气缸35及顶针,所述软管上料单元设置于所述旋转座1一侧以用于软管上料,所述第三支架31设置于软管上料单元、旋转座1之间,所述第二定位台32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架31上,所述第二定位台32上沿着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321,所述第二定位台32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二滑槽321连通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气缸34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台32一端,所述第二气缸34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二转运块33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运块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321中,所述第二转运块33上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二穿孔331,所述第三气缸35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台32下方,所述第三气缸35的气缸轴与所述顶针轴向连接以驱动所述顶针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331中;
其中,当软管上料单元上料时,软管进入到第二转运块33的第二穿孔331中;当第一气缸223驱动第二转运块33至第二定位台32的上料位置时,第一穿孔、第二穿孔331正对设置,顶针将软管从第二穿孔331中推出,并由组装组件4夹取。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气缸34控制第二转运块33沿着第二滑槽321移动。当软管从软管上料单元进入到第二转运块33的第二穿孔331中时,第二气缸34拉动第二转运块33至第二定位台32的上料位置,然后第三然后第三气缸35控制顶针将软管从第二穿孔331中顶出,进而被组装组件4获取,并组装至金属座上。当软管被取出后,第二气缸34推动第二转运块33重新移动至软管上料单元位置,待进行重新上料。
本内芯插接组装装置通过设置旋转座1以及设于该旋转座1一侧的金属座上料组件2、软管上料组件3及组装组件4,能使软管、金属座有序上料,按序组装,软管夹块411上的组装半槽4111的第一弧面4112及第一抵接面4113能有助于软管安装至金属座的正确位置上使软管能准确且快速安装入金属座上,且安装过程为自动化安装,高效且节省安装时间。
如图6~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包括回型输送料装置5;及沿着金属插接件组装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5一侧的第一外壳上料装置6、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弹簧上料组装装置7、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8以及下料装置9,所述第一外壳上料装置6用于将第一外壳上料至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所述内芯插接组装装置用于将内芯组装至位于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的第一外壳中,所述弹簧上料组装装置7用于将弹簧组装至位于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的第一外壳的内芯上,所述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8用于将第二外壳安装至第一外壳上并完成组装,所述下料装置9用于将完成组装的金属插接件下料。
金属插接件的安装顺序为,首先镶件第一外壳上料至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然后将内芯插入第一外壳中,再将弹簧套设在内芯上,最后将第二外壳插接在第一外壳上。本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实现全自动化安装操作,并且组装效率高,能节省若干劳动力。
如图6~11所示,所述弹簧上料组装装置7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方的第一调整块71及第二调整块72,所述第一调整块71、第二调整块72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调整块71底部凸出形成有第一叉状块711,所述第一调整块71中部突出形成有具有第一调整槽7121的第一凸块712,所述第二调整块72对应所述第一凸块712形成有第二叉状块721,所述第二叉状块721上连接有具有第二调整槽7221的第二凸块722,所述第一凸块712、第二凸块722上下交错设置。
弹簧上料组装装置7包括有弹簧上料组件(未示出)、弹簧定位组件73及弹簧搬运安装组件74,其中,弹簧上料组件与弹簧定位组件73对接,弹簧上料组件用于将弹簧上料至弹簧定位组件73上,弹簧定位组件73对弹簧移动至上料位置,进而被弹簧搬运组件获取后,再套设在软管上。其中,由于弹簧体积小,需要将待上料的弹簧从一堆弹簧中分离出来,才方便获取上料。
此外,第一调整块71、第二调整块72通过两个单独的气缸控制移动。设置第一调整块71、第二调整块72目的在于调整软管的姿态,使软管保持竖直的姿态,方便弹簧套装在软管上。此外,第一凸块712、第二凸块722上下交错设置能保证软管不同高度上的姿态调整。
而弹簧定位组件73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与软管上料组件3的工作原理、结构相似,在此不作重复叙述。
弹簧搬运安装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及弹簧夹持气爪组成,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上的直线移动模组组成的第一移动机构。
如图6~11所示,所述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8包括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81、第二外壳安装单元82及夹持单元83,所述夹持单元83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用于将待加工的第一外壳夹住,所述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81设于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5一侧用于将第二外壳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第二外壳安装单元82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81一侧用于获取第二外壳并安装至第一外壳上;
所述第二外壳安装单元82包括第四支架821、第三移动模组822、第三移动板823、第四移动模组824、第四移动板825、第五移动模组826、第五移动板827、第一旋转气缸828及第二外壳夹持气爪829,所述第四支架821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5一侧,所述第三移动模组822沿着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821上,所述第三移动模组822驱动所述第三移动板823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四移动模组824沿着第三方向设置于第三移动板823上,所述第四移动模组824驱动所述第四移动板825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五移动模组826沿着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四移动板825上,所述第五移动模组826驱动所述第五移动板827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828设置在所述第五移动板827上,所述第二外壳夹持气爪829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828的旋转端上,所述第二外壳夹持气爪829上设置有第二外壳夹块。
第二外壳安装单元82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移动模组822带动第四移动模组824、第五移动模组826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而第四移动模组824、第五移动模组826在第三方向上控制第一旋转气缸828上下移动,进而方便从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81上取料以及将第二外壳安装至第一外壳上。在此处,设置有第四移动模组824、第五移动模组826共同控制第一旋转气缸828上下移动,其目的在适应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81与回型输送料装置5之间的高度差。在第一旋转气缸828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二外壳夹持气爪829,其目的在于使第二外壳夹持气爪829能沿着第一旋转气缸828的输出端的竖向轴线转动,从而调整第二外壳的方向,使第二外壳能准确对准第一外壳安装。
如图6~11所示,所述夹持单元83包括成对设置在所述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方的第一夹持块831及第二夹持块832,所述第一夹持块831上形成有第三叉状块8311,所述第二夹持块832上形成有第四叉状块8321,所述第三叉状块8311与所述第四叉状块8321正对设置。具体的,第一夹持块831、第二夹持块832用于夹持住回型输送料装置5上的第一外壳,进而使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能精确组装。
下料装置可选为在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上的直线驱动机构的组合体,比如气缸与滑块组合而成的直线驱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直线电机中的一种或者其中两种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座以及设于该旋转座一侧的金属座上料组件、软管上料组件及组装组件,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四个安装治具,所述金属座上料组件用于将金属座上料至所述安装治具中,所述软管上料组件用于供软管上料,所述组装组件用于夹取软管并将软管套入金属座上;
所述安装治具上设置有放料槽;
所述组装组件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治具上方的软管夹爪及设置于该软管夹爪移动端上的软管夹块,所述软管夹块的夹持轴线与所述放料槽的轴线重叠,所述软管夹块包括两个且开设有组装半槽,两个所述软管夹块的组装半槽共同形成一软管安装腔位,所述组装半槽包括第一弧面及第一抵接面,当软管夹块下移且软管刚套入金属座时,软管上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从而为软管提供一个向下的支撑力,使软管下端扩张进入到金属管上,此时软管扩张位置与所述第一弧面接触;当软管夹块继续下移并受到金属座的向上阻力时,软管夹爪控制软管爪块张开至可以继续下移的程度,再将软管完全套入至金属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治具包括底座及成对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定位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所述放料槽,两所述定位块对应所述放料槽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块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块另一端设置有开放夹持槽,所述开放夹持槽具有第二弧面及第三弧面,当金属座进入所述放料槽时,金属座与所述第二弧面接触使所述定位块发生退位后复位,当金属座离开所述放料槽时,金属座与所述第三弧面接触使所述定位块发生退位后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移动模组、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模组及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一侧,所述第一移动模组沿着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以控制第一移动板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模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所述第二移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以控制第二移动板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软管夹爪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座上料组件包括金属座上料单元、金属座定位单元、金属座翻转单元及金属座搬运单元,所述金属座上料单元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对接,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旋转座远离所述组装组件的一侧,所述金属座翻转单元设置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一侧以用于翻转金属座,所述金属座搬运单元设于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上方以用于将翻转后的金属座搬运至安装治具上;
所述金属座定位单元包括第二支架、第一定位台、第一气缸及第一转运块,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旋转座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靠近于所述旋转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台上沿着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定位台上沿着第二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入料槽,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旋转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一转运块连接以驱动该第一转运块在所述第一滑槽中移动,所述第一转运块上开设有能容纳一个金属座的搬运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块上设置有第一挡位块,所述第一挡位块上对应所述搬运槽设置有凸缘以用于封堵该搬运槽的一端开口;
当金属座从金属座上料单元进入到入料槽中时,第一气动驱动第一转运块使搬运槽对准入料槽,进而使一个金属座进入到搬运槽中,并由第一档位块的凸缘抵住;然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转运块至第一定位台靠近旋转座的上料位置上,并由金属座翻转单元将金属座旋转180°,最后经金属座搬运单元将金属座装至安装治具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上料组件包括软管上料单元、第三支架、第二定位台、第二转运块、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及顶针,所述软管上料单元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一侧以用于软管上料,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软管上料单元、旋转座之间,所述第二定位台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台上沿着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定位台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二滑槽连通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台一端,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二转运块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运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转运块上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台下方,所述第三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顶针轴向连接以驱动所述顶针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中;
其中,当软管上料单元上料时,软管进入到第二转运块的第二穿孔中;当第一气缸驱动第二转运块至第二定位台的上料位置时,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正对设置,顶针将软管从第二穿孔中推出,并由组装组件夹取。
7.一种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型输送料装置;及沿着金属插接件组装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一侧的第一外壳上料装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弹簧上料组装装置、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以及下料装置,所述第一外壳上料装置用于将第一外壳上料至回型输送料装置上,所述内芯插接组装装置用于将内芯组装至位于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外壳中,所述弹簧上料组装装置用于将弹簧组装至位于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外壳的内芯上,所述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用于将第二外壳安装至第一外壳上并完成组装,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完成组装的金属插接件下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上料组装装置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上方的第一调整块及第二调整块,所述第一调整块、第二调整块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调整块底部凸出形成有第一叉状块,所述第一调整块中部突出形成有具有第一调整槽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调整块对应所述第一凸块形成有第二叉状块,所述第二叉状块上连接有具有第二调整槽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上下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料组装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第二外壳安装单元及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上用于将待加工的第一外壳夹住,所述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设于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一侧用于将第二外壳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第二外壳安装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翻转上料单元一侧用于获取第二外壳并安装至第一外壳上;
所述第二外壳安装单元包括第四支架、第三移动模组、第三移动板、第四移动模组、第四移动板、第五移动模组、第五移动板、第一旋转气缸及第二外壳夹持气爪,所述第四支架设置在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一侧,所述第三移动模组沿着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三移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三移动板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四移动模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于第三移动板上,所述第四移动模组驱动所述第四移动板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五移动模组沿着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四移动板上,所述第五移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五移动板沿着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五移动板上,所述第二外壳夹持气爪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端上,所述第二外壳夹持气爪上设置有第二外壳夹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成对设置在所述所述回型输送料装置上方的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上形成有第三叉状块,所述第二夹持块上形成有第四叉状块,所述第三叉状块与所述第四叉状块正对设置。
CN202122506844.1U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Active CN216462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6844.1U CN216462865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6844.1U CN216462865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62865U true CN21646286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6844.1U Active CN216462865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628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9771A (zh) * 2022-06-09 2022-08-26 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内芯与金属片的变形安装装置
CN115026569A (zh) * 2022-06-09 2022-09-09 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组装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9771A (zh) * 2022-06-09 2022-08-26 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内芯与金属片的变形安装装置
CN115026569A (zh) * 2022-06-09 2022-09-09 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组装设备
CN114939771B (zh) * 2022-06-09 2023-11-03 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内芯与金属片的变形安装装置
CN115026569B (zh) * 2022-06-09 2023-11-03 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组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62865U (zh)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CN113997043B (zh) 一种内芯插接组装装置及金属插接件组装设备
TW201739584A (zh) 用於連接組件的機器人組裝系統和組裝方法和機器人
EP3333987B1 (en) Pallet for transpor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 of plugg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ing the same
CN110682097A (zh) 自动压合组装机构
CN214134829U (zh) 多工位自动组装机
CN115026569B (zh) 电子膨胀阀组装设备
CN108942180B (zh) 一种卡销上料装置
JP6973839B1 (ja) Oリング組付け機構及びoリング組付け方法
CN210997427U (zh) 自动压合组装机构
CN218111781U (zh) 一种汽车空调塑料接头全自动组装机
JP3062002B2 (ja) 光学素子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5236022U (zh) 半导体元件长时间测试装置
CN113245837B (zh) 基于转盘的上料工位及转盘装置
CN115402566A (zh) 电池覆膜装置
CN212763523U (zh) 快接座、快接组件、快接工装
CN211743638U (zh) 插座面壳组装系统及插座生产线
CN115383244B (zh) 主馈线焊接定位组件、定位装置与组装系统
CN217050571U (zh) 夹持上料装置及组装设备
CN111515991A (zh) 快接座、快接组件、快接工装
CN214641533U (zh) 自动装拆装置
KR100428034B1 (ko) 핸들러용 트레이 이송장치
CN220050742U (zh) 卡帽中的芯子钢珠组装机构及其芯子自动上料组装装置
CN115156870B (zh) 一种尾气阀自动化组装设备
CN111403987A (zh) 插座面壳组装系统及插座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