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1516U -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61516U
CN216461516U CN202122828298.3U CN202122828298U CN216461516U CN 216461516 U CN216461516 U CN 216461516U CN 202122828298 U CN202122828298 U CN 202122828298U CN 216461516 U CN216461516 U CN 216461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body
clamping piece
clamp
radial forging
novel l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82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韵楚
张子微
张泓晶
张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Hongbao Road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Hongbao Road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Hongbao Road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Hongbao Road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82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61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61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61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涉及加工夹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锻造夹具通常只是从两个面对工件进行夹持限位住,无法一次性从多面夹持固定工件的问题。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包括下夹体,所述下夹体为矩形结构;所述下夹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载框;所述载框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下夹体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中间处设置有锁紧杆,且锁紧杆的顶端设置有手轮。本实用通过受力块带动侧夹板沿行程杆向内移动,使侧夹板对工件的左右两侧夹持限位,从而在完成工件上下夹持工作的同时联动实现了工件的左右夹持工作,能够一次性完成两项夹持工作,操作简洁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在对工件锻造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工件进行限位夹持住,避免工件位移。
现有的锻造夹具在使用的时候,通常只是从两个面对工件进行夹持限位住,但两面夹持的效果一般,工件可能会向未夹持的方位发生移动,导致工件跑偏,造成工件的锻造工序出错,并且即使现有的锻造夹具能够多面夹持,也是依靠人工手动依次夹持或电力设备驱动夹持的,多面夹持机构之间缺乏一定的联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锻造夹具通常只是从两个面对工件进行夹持限位住,无法一次性从多面夹持固定工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下夹体,所述下夹体为矩形结构;所述下夹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载框;所述载框为U形结构;所述载框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下夹体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中间处设置有锁紧杆,且锁紧杆的顶端设置有手轮。
优选的,所述载框的内部设置有行程杆,且行程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行程杆上滑动安装有侧夹板,且侧夹板为矩形结构;所述侧夹板与侧夹板之间设置有弹簧B;所述侧夹板的内侧设置有侧夹片,且侧夹片为金属材质,并且侧夹片为矩形结构;所述侧夹板的外侧靠内位置设置有受力块,且受力块为三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夹体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下夹槽,且下夹槽为弧形结构;所述下夹槽的内部锁紧安装下夹片,且下夹片为金属材质,并且下夹片为弧形结构;所述下夹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杆,且导向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导向杆上套滑安装有上夹体,且上夹体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夹体的前后两侧呈左右对称状排列设置有压块,且压块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夹体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A,且弹簧A的另一端与上夹体的顶部嵌入连接;所述上夹体的底部中间处开设有上夹槽,且上夹槽为弧形结构;所述上夹槽的内部锁紧安装有上夹片,且上夹片为金属材质,并且上夹片为弧形结构;所述上夹体的顶部居中位置设置有顶块,且顶块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顶块的顶部开设有锁紧孔,且锁紧孔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丝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通过下夹片和上夹片配合对工件进行上下夹持限位,再通过侧夹板对工件的左右面进行夹持,将工件从四面限位夹持,使得工件无法向左右面位移,保证了工件的稳定系数,便于锻造加工的进行,并且下夹片和上夹片采用螺栓锁紧安装,因此能够便捷的将下夹片和上夹片拆卸更换,操作较为便捷。
2、本实用通过上夹体带动压块下降,使其下压顶推受力块,使受力块带动侧夹板沿行程杆向内移动,使侧夹板对工件的左右两侧夹持限位,从而在完成工件上下夹持工作的同时联动实现了工件的左右夹持工作,进而能够一次性完成两项夹持工作,操作简洁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夹体及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夹体及上夹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载框及侧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夹体;101、下夹槽;102、下夹片;103、导向杆;104、上夹体;105、压块;106、弹簧A;107、上夹槽;108、上夹片;109、顶块;1010、锁紧孔;2、载框;201、行程杆;202、侧夹板;203、弹簧B;204、侧夹片;205、受力块;3、固定架;301、锁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包括下夹体1,下夹体1为矩形结构;下夹体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载框2;载框2为U形结构;载框2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固定孔;下夹体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顶部中间处设置有锁紧杆301,且锁紧杆301的顶端设置有手轮,通过转动锁紧杆301,使其底端插入锁紧安装于锁紧孔1010的内部,从而对上夹体104进行高度限位。
进一步,下夹体1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下夹槽101,且下夹槽101为弧形结构;下夹槽101的内部锁紧安装下夹片102,且下夹片102为金属材质,并且下夹片102为弧形结构;下夹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杆103,且导向杆103为圆柱形结构;导向杆103上套滑安装有上夹体104,且上夹体104为矩形结构;上夹体104的前后两侧呈左右对称状排列设置有压块105,且压块105为矩形结构;上夹体104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A106,且弹簧A106的另一端与上夹体104的顶部嵌入连接;上夹体104的底部中间处开设有上夹槽107,且上夹槽107为弧形结构;上夹槽107的内部锁紧安装有上夹片108,且上夹片108为金属材质,并且上夹片108为弧形结构;上夹体104的顶部居中位置设置有顶块109,且顶块109为圆柱形结构;顶块109的顶部开设有锁紧孔1010,且锁紧孔1010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丝牙,通过弹簧A106带动上夹体104和上夹片108下降,下降到一定位置后,上夹片108和下夹片102配合对工件进行上下夹持,对工件进行基础限位。
进一步,载框2的内部设置有行程杆201,且行程杆201为圆柱形结构;行程杆201上滑动安装有侧夹板202,且侧夹板202为矩形结构;侧夹板202与侧夹板202之间设置有弹簧B203;侧夹板202的内侧设置有侧夹片204,且侧夹片204为金属材质,并且侧夹片204为矩形结构;侧夹板202的外侧靠内位置设置有受力块205,且受力块205为三角状结构,当上夹体104带动压块105下降到一定位置后,压块105会向下顶推挤压受力块205,使受力块205利用自身的三角状结构将压块105的下压力转换为驱动侧夹板202向内移动的力,使侧夹板202带动侧夹片204沿行程杆201向内移动,使侧夹片204对工件的左右两侧夹持限位。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工件放置在下夹片102上,随即通过转动锁紧杆301,使其一端与锁紧孔1010脱离,使上夹体104无法被高度限位,从而使弹簧A106带动上夹体104和上夹片108下降,下降到一定位置后,上夹片108和下夹片102配合对工件进行上下夹持,对工件进行基础限位,并且当上夹体104带动压块105下降时,压块105会向下顶推挤压受力块205,使受力块205利用自身的三角状结构将压块105的下压力转换为驱动侧夹板202向内移动的力,使侧夹板202带动侧夹片204沿行程杆201向内移动,使侧夹片204对工件的左右两侧夹持限位,自此完成夹持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锻造夹具包括,下夹体(1),所述下夹体(1)为矩形结构;所述下夹体(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载框(2);所述载框(2)为U形结构;所述载框(2)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下夹体(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顶部中间处设置有锁紧杆(301),且锁紧杆(301)的顶端设置有手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体(1)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下夹槽(101),且下夹槽(101)为弧形结构;所述下夹槽(101)的内部锁紧安装下夹片(102),且下夹片(102)为金属材质,并且下夹片(102)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杆(103),且导向杆(10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导向杆(103)上套滑安装有上夹体(104),且上夹体(104)为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104)的前后两侧呈左右对称状排列设置有压块(105),且压块(105)为矩形结构;所述上夹体(104)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弹簧A(106),且弹簧A(106)的另一端与上夹体(104)的顶部嵌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104)的底部中间处开设有上夹槽(107),且上夹槽(107)为弧形结构;所述上夹槽(107)的内部锁紧安装有上夹片(108),且上夹片(108)为金属材质,并且上夹片(108)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104)的顶部居中位置设置有顶块(109),且顶块(109)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顶块(109)的顶部开设有锁紧孔(1010),且锁紧孔(1010)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丝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框(2)的内部设置有行程杆(201),且行程杆(20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行程杆(201)上滑动安装有侧夹板(202),且侧夹板(202)为矩形结构;所述侧夹板(202)与侧夹板(202)之间设置有弹簧B(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夹板(202)的内侧设置有侧夹片(204),且侧夹片(204)为金属材质,并且侧夹片(204)为矩形结构;所述侧夹板(202)的外侧靠内位置设置有受力块(205),且受力块(205)为三角状结构。
CN202122828298.3U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Active CN216461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298.3U CN21646151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298.3U CN21646151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61516U true CN216461516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8298.3U Active CN21646151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615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1868A (zh) * 2022-09-29 2022-11-08 山西天和盛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锻造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1868A (zh) * 2022-09-29 2022-11-08 山西天和盛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锻造设备及方法
CN115301868B (zh) * 2022-09-29 2022-12-23 山西天和盛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锻造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61516U (zh) 一种新型大直径径向锻造夹具
CN210996256U (zh) 一种精密自由锻压机
CN211564150U (zh) 一种节能型汽车冲压件
CN213860900U (zh) 一种高精密冲床的飞轮制动装置
CN214518983U (zh) 一种手动组合夹紧装置
CN214161024U (zh)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冲压模具
CN211661895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夹具
CN213645751U (zh) 一种用于锻造金属器件的液压锻造装置
CN210115838U (zh) 一种拉伸自动夹紧装置
CN210413629U (zh) 活塞杆夹紧工装
CN107498168B (zh) 一种电子驻车动能电机电极焊接方法
CN214866330U (zh) 一种可以调节工件弯曲角度的冲压模具
CN217727018U (zh) 一种球冠形封头定位成型模具
CN220051880U (zh) 一种机械手装配治具
CN218503046U (zh) 一种板材折弯装置
CN211966182U (zh) 一种用于弹子锁芯切削加工的工装台
CN213436681U (zh) 一种钣金件加工模具
CN219542309U (zh) 一种异型件卧加加工位置孔的定位工装
CN216632442U (zh) 一种钢筋夹紧装置
CN215847711U (zh) 一种高铁制动系统垫块加工用夹具
CN216501829U (zh) 一种用于金属杆加工的智能冲床
CN210788859U (zh) 一种快速冲压冶具
CN214683703U (zh) 一种钢结构生产用的冲压机
CN219094230U (zh) 马达加工设备
CN220005701U (zh)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生产机械零件冲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