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1803U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1803U
CN216411803U CN202121643233.5U CN202121643233U CN216411803U CN 216411803 U CN216411803 U CN 216411803U CN 202121643233 U CN202121643233 U CN 202121643233U CN 216411803 U CN216411803 U CN 216411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optical film
film group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32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艳生
雷嗣军
张智
张超杰
耿玉旭
马贺兵
刘松
邓勇
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32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1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1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1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条、导光板、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灯条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端面相对;导光板、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叠置,且导光板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背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依次连接;第一支撑部用于对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第二支撑部用于对灯条形成支撑;第三支撑部用于对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该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屏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双面屏显示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模式,可以实现同一片显示模组正反面播放不同的显示画面,应用场景广泛,效果新颖。
目前市场上双面显示/双面屏显示还处于创新性应用阶段,多数双面显示的副屏仅用于终端产品的品牌Logo的照亮,或实现简单的动画显示。这些显示应用,无论在厚度,光效,显示品位还是其他的创新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设计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双面显示/双面屏显示在厚度、光效、显示品位以及其他应用方面还有待优化的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可以不用再设置反射片、在背光模组厚度方向上的用于起支撑作用的背板底壁以及固定连接两块显示模组背板底壁的粘结层,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条、导光板、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所述灯条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端面相对;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叠置,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
所述背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灯条形成支撑;
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凹形框,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端面,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中;
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凹形框,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端面,且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条状,该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该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整体截面形状为“弓”字型。
可选地,所述灯条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
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一灯条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边缘端面;所述第二灯条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边缘端面;
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相叠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所述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所述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
所述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所述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背离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边缘与第一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一侧相接触;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边缘与第三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一侧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外围线路板;
所述外围线路板位于“弓”字型截面中由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围设形成的的凹形框中;
所述外围线路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分别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和电源信号。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绑定区;
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绑定区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围线路板绑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围绕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边缘端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定区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围线路板绑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围绕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边缘端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绑定区和所述第二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同一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外围线路板包括一块;
或者,所述外围线路板包括两块;
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与两块所述外围线路板分别一一对应绑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在所述导光板的板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灯条出光可以经过导光板分别照射至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从而能够为双面显示屏中的两个显示面板分别提供显示背光,进而能够实现双面显示屏的双面显示;相对于目前公开的双面显示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可以不用再设置反射片、在背光模组厚度方向上的用于起支撑作用的背板底壁以及固定连接两块显示模组背板底壁的粘结层,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采用上述背光模组,能够分别独立地为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从而实现该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同时,相比于目前公开技术中的双面显示屏,采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该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都大大降低,边框宽度显著减小,且该显示模组的光效显著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显示模组,不仅使该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面显示,而且能够降低该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成本以及边框宽度,且能提升该显示装置双面显示的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公开技术中双面显示屏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与外围线路板的绑定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背板;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第三支撑部;2、灯条;21、第一灯条;22、第二灯条;3、导光板;31、第一导光板;32、第二导光板;4、第一光学膜片组;5、第二光学膜片组;6、第一显示面板;61、第一绑定区;7、第二显示面板;71、第二绑定区;8、阵列基板;9、彩膜基板;10、偏光片;14、外围线路板;15、第一柔性线路板;16、第二柔性线路板;17、反射片;18、光学膜片组;19、显示面板;20、粘结层;23、柔性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目前,双面屏显示产品多数为两块独立显示模组的简单叠加,如图1所示;或者,利用第一块显示模组背面镂空区域发出的光来点亮第二块显示模组,如品牌Logo。
图1中的双面屏显示产品在厚度及成本上实际上是两块独立显示模组的叠加,两块独立显示模组都分别包括背板1、依次设置在背板1底壁上的反射片17、导光板3、光学膜片组18和显示面板19,两块独立显示模组的背板1底壁通过粘结层20相贴合固定形成双面显示屏;与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23也分别设置有两套;为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19提供驱动信号和电源信号的外围线路板14也分别设置有两套;两套柔性线路板23分别将两个显示面板19与两套外围线路板14进行绑定连接。外围线路板14位于各显示模组背板1侧壁以外的边框区域。两块独立显示模组简单叠加的双面显示屏还需考虑两块显示模组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最终导致双面显示屏的整体厚度和边框宽度增加,双面显示屏的一体性较差。
而对于利用第一块显示模组背面镂空区域发出的光来点亮第二块显示模组的方案,只能实现第二块显示模组的小范围显示,且在光学品位和亮度上要大打折扣,仅能实现简单的显示功能。
针对上述双面屏显示产品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包括:背板1、灯条2、导光板3、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灯条2的出光面与导光板3的至少一侧边缘端面相对;导光板3、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相叠置,且导光板3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之间;背板1包括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第三支撑部13,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第三支撑部13依次连接;第一支撑部11用于对第一光学膜片组4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第二支撑部12用于对灯条2形成支撑;第三支撑部13用于对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其中,灯条2包括基材和等间隔设置于基材上并与基材中的走线电连接的多个灯珠,灯珠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3的边缘端面,即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灯条2出光可以经过导光板3分别照射至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从而能够为双面显示屏中的两个显示面板分别提供显示背光,进而能够实现双面显示屏的双面显示。相对于图1中的双面显示屏,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可以不用再设置反射片、在背光模组厚度方向上的用于起支撑作用的背板底壁以及固定连接两块显示模组背板底壁的粘结层,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的垂直于导光板3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凹形框,第一凹形框的开口朝向第一光学膜片组4的边缘端面,且第一光学膜片组4的边缘位于第一凹形框的开口中;第三支撑部13的垂直于导光板3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凹形框,第二凹形框的开口朝向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边缘端面,且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边缘位于第二凹形框的开口中;第二支撑部12的垂直于导光板3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条状,该条的一端连接第一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该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
其中,背板1采用遮光材料。上述设置,能使第一光学膜片组4边缘的出光被第一凹形框遮挡,第二光学膜片组5边缘的出光被第二凹形框遮挡,从而避免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边缘漏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第三支撑部13的垂直于导光板3的板面的整体截面形状为“弓”字型。即背板1只要实现对第一光学膜片组4、第二光学膜片组5和导光板3的边缘端面进行包覆以及对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边缘进行支撑的作用,即可实现背板1对背光模组中其他结构膜层的固定和支撑,无需再设置背板底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灯条2包括第一灯条21和第二灯条22;导光板3包括第一导光板31和第二导光板32;第一灯条21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导光板31的边缘端面;第二灯条22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导光板32的边缘端面;第一导光板31和第二导光板32相叠置,第一导光板31与第一光学膜片组4相接触;第二导光板32与第二光学膜片组5相接触。其中,第一灯条21、第一导光板31和第一光学膜片组4用于为双面显示屏的其中一个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第二灯条22、第二导光板32和第二第二光学膜片组5用于为双面显示屏的另一个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从而实现双面显示屏的双面显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31的与第二导光板32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第一导光板31的与第一光学膜片组4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第一导光板31的与第二导光板32相接触的一面出射;第二导光板32的与第一导光板31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第二导光板32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5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第二导光板32的与第一导光板31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其中,第一网点结构的设置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大部分反射回到第一导光板31内,少部分光线透射进入第二导光板32内;第二网点结构的设置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大部分反射回到第二导光板32内,少部分光线透射进入第一导光板31内,从而实现了第一导光板31和第二导光板32之间的光线互补,进而能获得为双面显示屏提供背光的光学互补效果,提升双面显示屏的显示光效。
可选地,如图3所示,导光板3也可以设置为一块,导光板3的与第一光学膜片组4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导光板3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5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导光板3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5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导光板3的与第一光学膜片组4相接触的一面出射;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导光板3的与第一光学膜片组4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导光板3的与第二光学膜片组5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如此设置,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一块导光板3,同样能够实现双面显示屏的双面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3设置为一块时,灯条2也可以仅设置一条。当然,灯条2也可以设置多条,只要确保灯条2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3的边缘端面即可。
基于背光模组的上述结构设置,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该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以图2中结构的背光模组为例,该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如图4所示。
首先,将灯条2的基材侧贴设于第二支撑部12的侧壁上,灯条2的灯珠出光面朝向基材的背离第二支撑部12的一侧;
接着,将导光板3与灯条2进行对位组装;使第一灯条21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导光板31的边缘端面;第二灯条22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导光板32的边缘端面;
然后,将第一光学膜片组4和第二光学膜片组5进行对位组装;使第一光学膜片组4的边缘位于第一凹形框的开口中;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边缘位于第二凹形框的开口中。
该背光模组中,灯条出光可以经过导光板分别照射至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从而能够为双面显示屏中的两个显示面板分别提供显示背光,进而能够实现双面显示屏的双面显示;相对于目前公开的双面显示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可以不用再设置反射片、在背光模组厚度方向上的用于起支撑作用的背板底壁以及固定连接两块显示模组背板底壁的粘结层,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如图5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第一显示面板6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4的背离导光板3的一侧,且第一显示面板6的边缘与第一支撑部11的背离第一光学膜片组4的一侧相接触;第二显示面板7位于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背离导光板3的一侧,且第二显示面板7的边缘与第三支撑部13的背离第二光学膜片组5的一侧相接触。
其中,第一支撑部11能够对第一显示面板6的边缘形成支撑;第三支撑部13能够对第二显示面板7的边缘形成支撑。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能使该显示模组的一体性提升,提升显示模组的整体组装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8和彩膜基板9,填充于阵列基板8和彩膜基板9对盒间隙中的液晶,设置于阵列基板8的背离彩膜基板9一侧的偏光片10,设置于彩膜基板9的背离阵列基板8一侧的偏光片10。阵列基板8和彩膜基板9的结构为传统结构,这里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为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提供背光,能够实现该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同时,相比于目前公开技术中的双面显示屏,采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该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且该显示模组的光效显著提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外围线路板14;外围线路板14位于“弓”字型截面中由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第三支撑部13围设形成的的凹形框中;外围线路板14与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分别电连接,用于为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提供驱动信号和电源信号。相比于图1中双面显示屏中外围线路板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外围线路板14的设置位置由图1中背板侧壁以外的区域转移至本实施例中背板1“弓”字型截面的凹形框中,从而使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大大减小。
其中,外围线路板14只设置有一块。通过使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与同一块外围线路板14绑定连接,能够实现外围线路板14对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分别驱动和供电,使该显示模组实现双面显示。相比于图1中的双面显示屏,可以少设置一块外围线路板14,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显示模组的成本。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15和第二柔性线路板16;第一显示面板6的边缘设置有第一绑定区61;第二显示面板7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绑定区71;第一柔性线路板15的一端与第一绑定区61绑定连接,另一端与外围线路板14绑定连接;且第一柔性线路板15围绕于第一支撑部11的背离第一光学膜片组4边缘端面的一侧;第二柔性线路板16的一端与第二绑定区71绑定连接,另一端与外围线路板14绑定连接;且第二柔性线路板16围绕于第三支撑部13的背离第二光学膜片组5边缘端面的一侧。第一柔性线路板15和第二柔性线路板16的分布位置,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
其中,第一绑定区61位于第一显示面板6中阵列基板8的一边边缘区域;第二绑定区71位于第二显示面板7中阵列基板8的一边边缘区域。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5将第一绑定区61与外围线路板14进行绑定连接,能够实现外围线路板14为第一显示面板6提供驱动信号和电源信号;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16将第二绑定区71与外围线路板14进行绑定连接,能够实现外围线路板14为第二显示面板7提供驱动信号和电源信号;从而实现该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区61和第二绑定区71分别位于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同一侧边缘。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显示模组绑定区设置侧边缘的边框宽度;同时还能使显示模组的其他侧边缘实现超窄边框或无边框。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外围线路板14也可以设置两块;第一柔性线路板15和第二柔性线路板16与两块外围线路板14分别一一对应绑定连接。其中,由于两块外围线路板14可以都设置于背板1“弓”字型截面的凹形框中,所以同样能够使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相对于图1中的双面显示屏大大减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6的显示区与第二显示面板7的显示区在导光板3的板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即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显示区大小相同,由于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可以提升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显示光效,所以第一显示面板6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显示区可以设计为大小相同,从而更好地实现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基于显示模组的上述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该显示模组的显示方法,包括:背光模组分别为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分别进行显示。
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可分别独立显示,二者的显示互不干涉,即可以实现同一片显示模组正反面播放不同的显示画面,应用场景广泛,效果新颖。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能够分别独立地为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从而实现该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同时,相比于目前公开技术中的双面显示屏,采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该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和成本都大大降低,边框宽度显著减小,且该显示模组的光效显著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不仅使该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面显示,而且能够降低该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成本以及边框宽度,且能提升该显示装置双面显示的光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LCD面板、LC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条、导光板、第一光学膜片组和第二光学膜片组;所述灯条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端面相对;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叠置,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灯条形成支撑;
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形成包覆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凹形框,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端面,且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中;
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凹形框,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端面,且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中;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截面形状为条状,该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该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凹形框的开口的靠近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板面的整体截面形状为“弓”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
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一灯条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边缘端面;所述第二灯条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边缘端面;
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相叠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所述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所述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网点结构;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网点结构;
所述第一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所述第二网点结构能使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且大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少部分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相接触的一面出射。
7.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的背离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边缘与第一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的一侧相接触;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第二光学膜片组的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边缘与第三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的一侧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外围线路板;
所述外围线路板位于“弓”字型截面中由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围设形成的凹形框中;
所述外围线路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分别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和电源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绑定区;
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绑定区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围线路板绑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围绕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边缘端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定区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围线路板绑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围绕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背离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边缘端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定区和所述第二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同一侧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线路板包括一块;
或者,所述外围线路板包括两块;
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与两块所述外围线路板分别一一对应绑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在所述导光板的板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21643233.5U 2021-07-19 2021-07-19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411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3233.5U CN216411803U (zh) 2021-07-19 2021-07-19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3233.5U CN216411803U (zh) 2021-07-19 2021-07-19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1803U true CN216411803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3233.5U Active CN216411803U (zh) 2021-07-19 2021-07-19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1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458A (zh) * 2022-05-26 2022-09-2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片组件以及显示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458A (zh) * 2022-05-26 2022-09-2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片组件以及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513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097340B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81035B (zh) 液晶显示设备
TWI401506B (zh) 背光單元及具有此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CN101749596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852945A (zh) 包括led光源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504498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785066Y (zh) 显示模组
WO201104888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6896578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11619A (zh) 背光模组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08254972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0458367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16411803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KR2013012640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911627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13391486A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7386066U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20160068031A (ko) 표시장치
KR2014001804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0666271U (zh) 一种阵列式背光模组及液晶面板
CN110133921B (zh) 显示装置
KR2014004103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