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4385U -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94385U CN216394385U CN202120419431.7U CN202120419431U CN216394385U CN 216394385 U CN216394385 U CN 216394385U CN 202120419431 U CN202120419431 U CN 202120419431U CN 216394385 U CN216394385 U CN 216394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adjusting
- channel
- working
- working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工作套管具有管体和夹层,所述管体为两端敞口中空管体,所述夹层置于其内部,该夹层连通所述管体的端部和尾部,并将管体内部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整个管体的设计符合Kamb i n三角(安全三角工作区)的三维解剖结构,减少放置过程中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术医疗器械,尤其涉及椎间融合术中使用的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由于其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将微创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在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手术中,椎间融合术具有重要地位,而椎间融合术的关键是放置椎间融合器。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2011043424.8,即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但是由于微创操作空间、手术视野有限,目前椎间融合术中,对于不同型号融合器,术者只能放置与融合器配套的通道或是使用可撑开式融合器。而对于较大型号的融合器,若放置与之匹配的大通道会增加组织、神经损伤风险而只能转为使用可撑开式融合器。但是由于可撑开式融合器材质问题与骨弹性模量差别较大,易出现终板损伤、塌陷、植骨不融合等导致手术失败。同时,目前的手术通道设计尚无法实现全程可视化,尤其在最终打入融合器时,均是将内镜退出,换成更大直径通道,并且仅依赖透视,凭手感盲视下操作,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风险。
因此,如何实现以最小的通道将椎间融合器置入并实现手术过程中全程可视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分离扩张的新型椎间融合术用工作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工作套管具有管体和夹层,所述管体为两端敞口中空管体,所述夹层置于其内部,该夹层连通所述管体的端部和尾部,并将管体内部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所述管体为分离式管体,沿其轴线分割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所述第一管材上设有承载机构,所述第二管材上设有与所述承载机构对应的调距机构,所述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之间通过承载机构与调距机构之间的配合调节两者之间的开合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机构由多个调节柱组成,所述调节柱设有多个,由上至下对称置于第一管材的前端,各调节柱之间设置恒定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距机构为“F”形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管材的前端,且左右对称设置,其上部的内表面卡接在所述调节柱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机构为螺母,其对称设置,每侧设置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距机构包含安装板和调节螺丝,所述安装板和调节螺丝置于第二管材的外部前端,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螺丝连接所述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的分离位置位于管体中的工作通道处,并将所述工作通道沿其轴线等分为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镜通道集成在所述第二管材上。
有益效果:
(1)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整个管体的设计符合Kamb i n三角(安全三角工作区)的三维解剖结构,减少放置过程中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提高安全性;
(2)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现全程可视化打入椎间融合器,操作更加简便、灵活,降低手术难度;
(3)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现术中扩张手术通道,减少不必要的可撑开式椎体融合器的使用,提高了脊柱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2;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11-工作通道、12-内镜通道;
2-夹层;
3-第一管材、31-承载机构、311-调节柱、312-螺母;
4-第二管材、41-调距机构、411-调节板、412-安装板、413-调节螺丝;
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工作套管具有管体1和夹层2,所述管体1为两端敞口中空管体1,所述夹层2置于其内部,该夹层2连通所述管体1的端部和尾部,并将管体1内部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为工作通道11和内镜通道12,所述管体1为分离式管体1,沿其轴线分割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管材3和第二管材4,所述第一管材3上设有承载机构31,所述第二管材4上设有与所述承载机构31对应的调距机构41,所述第一管材3和第二管材4之间通过承载机构31与调距机构41之间的配合调节两者之间的开合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机构31由多个调节柱311组成,所述调节柱311设有多个,由上至下对称置于第一管材3的前端,各调节柱311之间设置恒定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距机构41为“F”形调节板411,所述调节板41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管材4的前端,且左右对称设置,其上部的内表面卡接在所述调节柱311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机构31为螺母312,其对称设置,每侧设置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距机构41包含安装板412和调节螺丝413,所述安装板412和调节螺丝413置于第二管材4的外部前端,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螺丝413连接所述螺母3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管材3和第二管材4的分离位置位于管体1中的工作通道11处,并将所述工作通道11沿其轴线等分为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镜通道12集成在所述第二管材4上。
下面参照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3所示,管体1为两端敞口的空心柱体,其中部置有夹层2,该夹层2连通管体1首末两端,将罐体分为工作通道11和内镜通道12两个部分。
管体1为分离式,分离切口位于工作通道11的轴线处,沿其轴线处等分为二,一部分称之为第一管材3,另一部分称之为第二管材4,第二管材4与所述内镜通道12集成在一起。位于第一管材3的前端,左右两侧,各设有多个等距排放的调节柱311,所述调节柱311呈“1”字型排列。位于第二管材4的前段,左右两侧,各设有与调节柱311对应“F”型调节板411,该调节板411的底部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二管材4的外表面,并可沿销轴进行轴向旋转。在使用时,将“F”型调节板411卡接在不同的调节柱311上,即可实现第一管材3与第二管材4之间受控上下扩张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4-6所示,在第一管材3的前端外表面两侧,设有相互对应的螺母312,该螺母312通过销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一管材3相连,螺母312可沿销轴进行一定的角度调节。位于第二管材4的前端外表面两侧,设有与螺母312对应的安装板412,安装板412上设有调节螺丝413,安装板412与螺母312之间,通过所述调节螺丝413连接。在使用时,可通过调节螺丝413的转动,实现调节第一管材3与第二管材4之间受控上下扩张的目的。
实施例3
参照图7-9所述,第一管材3与第二管材4的分离位置沿工作通道的中轴线,自上而下分切,使第一管材3与第二管材4左右分离,调节柱311左右对称设置,分别置于第一管材3前端的顶部和底部。第二管材4前端的顶部和底部,与调节柱311相对应的设有调节板411,该调节板411同样呈“F”型,可以卡接在调节柱311上。当套管在工作时,第一管材3与第二管材4可以实现左右分离。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套管的使用,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案中,第二管材4首端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5。为了更加便于手术中的手持操作,在把手5中,开设有便于第一管材3活动的通孔,该通孔大于第一管材3最大偏移量。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套管在使用时,由于会配合其他约束设备一起使用,所以第一管材3与第二管材4的分离处的尾部,不需要额外增加约束机构。
Claims (7)
1.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工作套管具有管体和夹层,所述管体为两端敞口中空管体,所述夹层置于其内部,该夹层连通所述管体的端部和尾部,并将管体内部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分离式管体,沿其轴线分割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所述第一管材上设有承载机构,所述第二管材上设有与所述承载机构对应的调距机构,所述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之间通过承载机构与调距机构之间的配合调节两者之间的开合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由多个调节柱组成,所述调节柱设有多个,由上至下对称置于第一管材的前端,各调节柱之间设置恒定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为“F”形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管材的前端,且左右对称设置,其上部的内表面卡接在所述调节柱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为螺母,其对称设置,每侧设置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包含安装板和调节螺丝,所述安装板和调节螺丝置于第二管材的外部前端,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螺丝连接所述螺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的分离位置位于管体中的工作通道处,并将所述工作通道沿其轴线等分为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通道集成在所述第二管材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19431.7U CN216394385U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19431.7U CN216394385U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94385U true CN216394385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8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19431.7U Active CN216394385U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94385U (zh) |
-
2021
- 2021-02-25 CN CN202120419431.7U patent/CN2163943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73581A (zh) |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 |
KR100499543B1 (ko) | 척추 연신기 및 삽입 장치 | |
US9750534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hip distention and access | |
JP4726377B2 (ja) | 脊椎骨への後方または前方経仙椎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装置 | |
EP2317942B1 (en) | Apparatus for joint distraction | |
WO200608864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avities in interior body regions | |
CN102448393A (zh) | 微创脊椎增大和稳定系统和方法 | |
KR20020027345A (ko) | 추간판 탈출을 감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EP1909658A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avities in interior body regions | |
CN105286776B (zh) | 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 | |
CN216394385U (zh) |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 |
CN112120744A (zh) |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 |
EP3119301B1 (en) | Kit for balloon-assisted augmentation and fusion of adjacent vertebral bodies | |
CN214231398U (zh) |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 |
CN212755837U (zh) | 一种经椎弓根的椎体融合手术器械 | |
CN110680490B (zh) | 一种椎板撑开器 | |
CN211049565U (zh) | 椎板撑开器 | |
CN211934465U (zh) | 一种框架式颈托功能锻炼器 | |
WO2009052194A2 (en) | Surgical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CN217960423U (zh) | 一种ube双通道套管 | |
CN219742652U (zh) | 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 | |
CN220778435U (zh) | 一种olif手术器械包 | |
CN218500756U (zh) | 一种跟距轴向撑开器 | |
CN218943468U (zh) | 一种关节镜手术定位操作通道建立的辅助装置 | |
TWI770505B (zh) | 擴孔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