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31398U -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31398U
CN214231398U CN202022175818.0U CN202022175818U CN214231398U CN 214231398 U CN214231398 U CN 214231398U CN 202022175818 U CN202022175818 U CN 202022175818U CN 214231398 U CN214231398 U CN 214231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ube body
interlayer
outlet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58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石生
倪海键
冯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1758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31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31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31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夹层和把手,管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和出口管体的外径由管体靠近进口的一端到管体靠近出口的一端逐渐缩小,夹层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内,把手固定安装于管体靠近进口的一端,管体的内部通过夹层分割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工作通道设置于内镜通道的上方,工作通道用于放置手术器械,内镜通道用于放置椎间孔镜。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减少放置过程中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提高安全性;实现全程可视化打入椎间融合器,操作更加简便、灵活,降低手术难度;减少不必要的可撑开式椎体融合器的使用,提高了脊柱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将微创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在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手术中,椎间融合术具有重要地位,而椎间融合术的关键是放置椎间融合器。由于开放手术具有足够的手术视野因而可以放置任何型号的融合器。但对于微创手术而言,由于视野有限,术者只能放置与融合器配套的通道或是使用可撑开式融合器,对于较大型号的融合器,放置更大的通道会增加组织、神经损伤风险;而对于可撑开式融合器,由于材质问题导致与骨弹性模量差别较大,易导致终板损伤、塌陷、植骨不融合等,导致手术失败。同时,在内镜辅助椎间融合术放置融合器的过程中,目前尚无法实现全程可视化,尤其在最终打入融合器时,均是将内镜退出,换成更大直径通道,并且仅依赖透视,凭手感盲视下操作,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夹层和把手,所述管体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管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的内轮廓大于所述出口的内轮廓,所述管体的外径由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到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逐渐缩小,所述夹层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所述夹层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夹层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夹层分割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设置于所述内镜通道的上方,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夹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工作通道,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夹层的下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内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用于放置手术器械,所述内镜通道用于放置椎间孔镜。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内还设有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进水连接头和出水连接头,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均呈管状设置,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均开设于所述夹层内,所述进水通道的一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夹层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设置,所述进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贯穿所述夹层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的两侧,且所述进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正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两侧设置,所述进水连接头和所述出水连接头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的两侧,所述进水连接头的一端贯穿所述管体的一侧并与所述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连接头的一端贯穿的一侧并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出口之间预留有一定的距离。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通道的内轮廓大于所述内镜通道的内轮廓。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内镜通道的中轴线呈相对倾斜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的下部呈尖锐凸出的鸭嘴型结构。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把手近似呈菱形的板体结构设置,所述板体结构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口,所述通口的内径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把手的四角处均呈圆角,且所述把手的上部的两边的长度大于所述把手的下部的两边的长度。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通道的横截面的轮廓呈圆角矩形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与所述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管体采用显影材料制成。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外壁刻画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刻度线用于观察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进入人体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整个管体的设计符合Kambin三角(安全三角工作区)的三维解剖结构,减少放置过程中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提高安全性;
(2)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现全程可视化打入椎间融合器,操作更加简便、灵活,降低手术难度;
(3)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减少不必要的可撑开式椎体融合器的使用,提高了脊柱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的把手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的夹层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附图中:
1、管体;2、夹层;3、把手;11、进口;12、出口;13、工作通道; 14、内镜通道;21、进水通道;22、出水通道;4、进水连接头;5、出水连接头;15、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1、夹层2和把手3,管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管体1呈中空的管状结构,管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11和出口12,进口11的内轮廓大于出口12 的内轮廓,管体1的外径由管体1靠近进口11的一端到管体1靠近出口12 的一端逐渐缩小,夹层2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1内,把手3固定安装于管体1靠近进口11的一端,夹层2沿水平方向设置,夹层2沿管体1 的长度方向设置,管体1的内部通过夹层2分割为工作通道13和内镜通道 14,工作通道13设置于内镜通道14的上方,管体1的内部的上表面与夹层2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工作通道13,管体1的内部的下表面与夹层2的下表面共同形成内镜通道14,工作通道13用于放置手术器械,内镜通道14用于放置椎间孔镜。进一步地,通过夹层2将整个管体1分割为上下两条管形通道,上部的通道为工作通道13,下部的通道为内镜通道14,夹层2沿管体1的内部的轴向水平设置,工作通道13和内镜通道14均由管体1的进口11朝向出口12设置,进一步地,工作通道13和内径通道整体分割为相对独立的两相对倾斜设置的管道结构,且工作通道13与内径通道靠近出口12的一端两者逐并拢,工作通道13用于放置手术器械直接进行对患者进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操作,内径通道内放置椎间孔镜用于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直接观察,且工作通道13沿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应不小于10mm,且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不小于14mm;其中,夹层2呈板状结构,一体式地固定于管体1内,且夹层 2靠近进口11的一端的厚度应大于夹层2靠近出口12的一端的厚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先对患者需要进行施加椎间融合术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逐渐扩张的方法将上述的管体1的出口12一端插入人体,并在内径通道内放置带有摄像装置的椎间孔镜,然后再工作通道13内将融合器等手术器械放置,而后进行椎间融合术的常规操作,完成手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体1内还设有清洗管路,清洗管路包括:进水通道21、出水通道22、进水连接头4和出水连接头5,进水通道 21和出水通道22均呈管状设置,进水通道21和出水通道22均开设于夹层2 内,进水通道21的一端和出水通道22的一端均贯穿夹层2靠近出口12的一端设置,进水通道21的另一端和出水通道22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夹层2靠近进口11的一端的两侧,且进水通道21的另一端和出水通道22的另一端分别正对管体1的内壁的两侧设置,进水连接头4和出水连接头5分别固定设于管体1靠近进口11的一端的两侧,进水连接头4的一端贯穿管体1的一侧并与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头5的一端贯穿的一侧并出水通道22 的另一端相连通。进一步地,进水连接头4和出水连接头5均采用可拆卸地安装方式,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管体1进行固定,并与外部的进出水管路进行连接,从而可以根据手术者的实际需要由进水连接头4注入清理液,进水通道21和出水通道22在夹层2靠近出口12的一端分别形成一出水口和一回水口,进水通道21与出水通道22均沿水平方向呈相互平行设置,进水通道21和出水通道22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均呈L形设置,清理液由进水通道21由夹层2靠近进口11的一端流向进水口并喷出至患者的手术位置进行清洗,以便椎间孔镜可获得清晰的视野,清洗液完成清洗后又回水口汇入至出水通道22内,并从出水连接头5流出。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夹层2靠近出口12的一端与出口12 之间预留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地,为方便清洗液流畅地由出水口喷出,夹层2靠近出口12的一端与出口12的端口处预留一定距离,避免夹层2与患者的身体组织直接相抵。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工作通道13的内轮廓大于内镜通道 14的内轮廓。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工作通道13的中轴线与内镜通道14 的中轴线呈相对倾斜设置。进一步地,工作通道13的中轴线与内镜通道14 的中轴线在进口11的一端的间距大于两者在出口12的一端的间距。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体1靠近出口12的一端的下部呈尖锐凸出的鸭嘴型结构。进一步地,出口12的一端的端口面整体呈倾斜设置,具体地说,出口12的下端凸出于出口12的上端,且出口12下端呈中部下凹两侧呈边沿凸起状设置,形成上述的鸭嘴型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把手3近似呈菱形的板体结构设置,板体结构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口,通口的内径与管体1靠近进口11的一端的外径相匹配,把手3的四角处均呈圆角,且把手3的上部的两边的长度大于把手 3的下部的两边的长度。进一步地,医护人员可通过把手3对整个管体1进行插入或拧动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工作通道13的横截面的轮廓呈圆角矩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夹层2与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管体1 采用显影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整个上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整体采用显影材料制成,方便在辅助用的照影装置的工作下进行精准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管体1的外壁刻画有刻度线15,刻度线 15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刻度线15用于观察管体1靠近出口12的一端进入人体的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夹层和把手,所述管体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管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的内轮廓大于所述出口的内轮廓,所述管体的外径由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到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逐渐缩小,所述夹层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所述夹层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夹层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夹层分割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设置于所述内镜通道的上方,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夹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工作通道,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夹层的下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内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用于放置手术器械,所述内镜通道用于放置椎间孔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还设有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进水连接头和出水连接头,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均呈管状设置,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均开设于所述夹层内,所述进水通道的一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夹层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设置,所述进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贯穿所述夹层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的两侧,且所述进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正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两侧设置,所述进水连接头和所述出水连接头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的两侧,所述进水连接头的一端贯穿所述管体的一侧并与所述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连接头的一端贯穿的一侧并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出口之间预留有一定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通道的内轮廓大于所述内镜通道的内轮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内镜通道的中轴线呈相对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的下部呈尖锐凸出的鸭嘴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近似呈菱形的板体结构设置,所述板体结构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口,所述通口的内径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把手的四角处均呈圆角,且所述把手的上部的两边的长度大于所述把手的下部的两边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通道的横截面的轮廓呈圆角矩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与所述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管体采用显影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壁刻画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刻度线用于观察所述管体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进入人体的深度。
CN202022175818.0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Active CN214231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5818.0U CN214231398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5818.0U CN214231398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31398U true CN214231398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5818.0U Active CN214231398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31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1968B1 (en) Cavity retaining tool for bone surgery,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for general surgery, an endoscopic surgery system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avity retaining tool, and a procedure for surgery
JP4250647B2 (ja) 組織リトラクター
CA28368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tro peritoneal dissection
JPH06277275A (ja) 水頭症を救うための装置
CN112120744A (zh)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US8282548B2 (en) Surgical tissue retractor
CN104368079B (zh) 可扩张球囊泄放组件
US20120197320A1 (en) Foraminoplasty Device
US20080147076A1 (en) Apparatus for dimensioning circumference of cavity for introduction of a prosthetic implant
CN112336424A (zh) 一种潜水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US5605537A (en) Endoscopic device
CN112773581A (zh)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US8025648B2 (en) Extravasation minimization device
CN214231398U (zh)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CN215534840U (zh) 一种潜水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CN210039363U (zh) 脑室系统内镜操作训练模型
CN215458485U (zh) 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KR20170013917A (ko) 절제 카뉼라 및 삽입물을 갖는 키트
CN113397670A (zh) 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US20220176090A1 (en) Surgical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kit for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CN212592259U (zh) 一种脊柱显微手术用的微通道
CN216394385U (zh) 一种分体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CN213249810U (zh) 一种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测量骨性开窗口大小的工具
CN216495533U (zh) 用于微创手术的可视铰刀
CN219742652U (zh) 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