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505B - 擴孔裝置 - Google Patents

擴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505B
TWI770505B TW109116183A TW109116183A TWI770505B TW I770505 B TWI770505 B TW I770505B TW 109116183 A TW109116183 A TW 109116183A TW 109116183 A TW109116183 A TW 109116183A TW I770505 B TWI770505 B TW I7705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groove
hole reaming
hole
pivot
rea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6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3920A (zh
Inventor
呂杰峯
戴宏穎
陳宛君
陳皇綺
梁晃千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6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05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3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505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擴孔裝置,其包括一套筒、一中心桿以及一第一擴孔件。套筒具有一固定軸以及一固定座,固定軸設置於固定座內。中心桿容置於套筒。中心桿具有一樞軸以及一樞接座,樞軸設置於樞接座內。第一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樞軸,且第一擴孔件具有一第一導引槽。第一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固定軸穿過第一導引槽。

Description

擴孔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擴孔裝置,特別關於一種用於脊椎手術的擴孔裝置。
脊椎係為決定人體活動能力最重要的部位之一,當脊椎發生病變時,往往會對患者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包括可能會引起疼痛、麻木感、無力感,甚至是大小便失禁或困難等症狀。上述症狀的起因是椎體(骨節段)之間發生易位使得神經或脊髓受到壓迫,而臨床診斷上又可因成因的不同而區分為椎體壓迫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椎間盤突出症、脊椎滑脫症、脊椎管狹窄症或是退化性脊椎側彎等。當症狀嚴重時,患者往往無法藉由矯正改善不適,而必須仰賴脊椎手術進行復位治療。
針對因椎體塌陷、扁塌所造成的移位,例如骨質疏鬆所造成之椎體壓迫性骨折,目前治療效果較佳的手術方法是將植體(植入物)在收合的狀態下置入椎體鬆質骨處,接著以手術工具將其擴張呈擴張狀態,撐起椎體恢復至一定的高度,讓骨水泥有足夠的充填空間,待骨水泥凝固後完成椎體的復位。
手術是由施術者以開路鑽(Awl)於椎骨上預先規劃的植入點破孔,鑿出穿過椎弓根到達椎體的鬆質骨的路徑,但此時的孔徑太小並不足以讓植體通過,必須再以骨鑽或絞刀(drill)擴大孔徑才能讓植體通過而達到椎體內。
為解決此問題,器械製造商通常在器械組中都會配置大外徑的開路鑽、骨鑽或絞刀,施術者利用這些器械可以一次性地形成內徑較大的植入孔道。但此做法非常仰賴臨床經驗,否則容易發生鑿偏導致穿出椎弓根的風險(一般稱之為破孔),故非為首要之選。多數的施術者會選擇更換器械,透過器械之間逐步增加的外徑來逐步擴大孔徑,以降低手術風險。但即使如此,只要器械外徑增大就會增加破孔疑慮,同時繁複的更換器械會拉長手術時間,增加風險。
是以,如何提供一種擴孔裝置,其在通過解剖結構上較為狹窄的區域,例如在通過椎弓根時,能維持在相對安全的尺寸範圍,但在到達解剖結構上較為安全的區域,例如在椎體鬆質骨的待撐開處時,可以擴張成較大尺寸,以形成額外空間利於操作,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擴孔裝置,其包括套筒、中心桿及擴孔件,且擴孔件具有導引槽。藉由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套筒的固定軸穿過導引槽的結構,使中心桿可帶動擴孔件往與其長軸方向不平行的方向轉動,進而形成尺寸較大的操作狀態,以解決過去使用較大尺寸器械所可能增加破孔風險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擴孔裝置,其包括一套筒、一中心桿以及一第一擴孔件。套筒具有一固定軸以及一固定座,固定軸設置於固定座內。中心桿容置於套筒。中心桿具有一樞軸以及一樞接座,樞軸設置於樞接座內。第一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樞軸,且第一擴孔件具有一第一導引槽。第一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固定軸穿過第一導引槽。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擴孔裝置包括一第二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樞軸。第二擴孔件具有一第二導引槽。第二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固定軸穿過第二導引槽。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導引槽與第二導引槽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且固定軸同時穿過第一導引槽及第二導引槽。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擴孔裝置於收合狀態時,第一導引槽的前端與第二導引槽的前端相互疊合,且第一導引槽與第二導引槽往樞軸的方向延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心桿帶動第一擴孔件與第二擴孔件移動時,固定軸於第一導引槽與第二導引槽內移動,使第一擴孔件與第二擴孔件相對於樞軸轉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第一擴孔件與第二擴孔件相對於樞軸轉動時,擴孔裝置在一收合狀態及一操作狀態之間切換。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導引槽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導引槽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具有一預定角度,預定角度小於90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擴孔裝置於收合狀態時,第一導引槽的一端與第二導引槽的一端相互疊合,以容置固定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擴孔件具有一削切部,其設置於第一擴孔件相反於第二擴孔件的一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削切部鄰近於第一擴孔件的周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擴孔裝置更包括一施力件,連接中心桿相反於樞接座的一端,施力件帶動中心桿進行直線運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施力件具有一內螺紋及一第一限位部。中心桿具有一外螺紋,外螺紋與內螺紋相互配合。套筒具有一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與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限位部為一凸部,第二限位部為一環形槽,凸部容置於環形槽。
承上所述,依據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其包括套筒、中心桿以及(第一)擴孔件。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中心桿的樞軸,且擴孔件具有一(第一)導引槽。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套筒的固定軸穿過導引槽。當中心桿帶動擴孔件移動時,會受到固定軸及導引槽的限制,進而以樞軸為軸轉動,並突出於套筒,以形成尺寸較大的操作狀態。因此,擴孔裝置可以尺寸較小的收合狀態穿過解剖結構上較為狹窄的區域,例如椎弓根,而以尺寸較大的操作狀態於解剖結構上可容許位置進行擴孔,例如椎體內鬆質骨處,進而可避免使用較大尺寸之器械增加破孔的風險。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首先,施術者於植入植體前,會先利用例如開路鑽(Awl)由椎骨8上的植入點破孔,按預先規劃的路徑穿過椎弓根81達到椎體82的鬆質骨處,形成植入孔道801(請先參考圖6A所示)。接著施術者以導針(Guide wire)標記植入孔道801以及欲撐開的患部,並透過C型臂X光透視機(簡稱C-Arm)確認植入路徑與撐開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使用套管針(Trocar)在植入點破孔。套管針為可將握柄分離以供導針插入其中空套管的器械。
需先說明的是,為求說明清楚明瞭,本實施例將由開路鑽及骨鑽或絞刀所鑿出的通道稱為植入孔道801,而經由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擴孔形成的空間稱為植入空間802(請先參考圖6B所示)。植入空間802可以位於患部之鬆質骨處,或者其他除椎弓根81外的位置。如先前技術所述,接著施術者要對植入孔道801進行擴張。施術者以導針為導引,使用尺寸較大的單一骨鑽或絞刀(例如外徑為6.5毫米到7毫米者),或是複數把尺寸不同的骨鑽或絞刀(例如尺寸為3、4、6.5或7毫米者)擴大植入孔道801的內徑。但為避免在椎弓根81處發生破孔,此時植入孔道801即便是擴大後的最大尺寸也僅能侷限在6.5毫米到7毫米或以下。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施術者是以導針為導引,而使用工作套管(Working cannula)與絞刀形成的絞刀組穿過導針進行植入孔徑的擴大。使用絞刀組的好處是可以在擴孔後只取出絞刀,保留工作套管在植入孔道801內,導引包括擴孔裝置1以及植入植體工具在內的後續器械進行作業。
接著,施術者使用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對椎體82之鬆質骨處進行更進一步的擴孔,目標是形成內徑大於植體外徑之植入空間802。以下先說明擴孔裝置1的細部結構後,再進一步說明其進行擴孔的方式。
圖1為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於前端的分解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2及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擴孔裝置1包括一套筒10、一中心桿20以及至少一擴孔件。本實施例是以二個擴孔件為例,分別是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其中,套筒10具有一固定軸11以及一固定座12。固定座12位於套筒10的前端,固定軸11設置於固定座12內。中心桿20是以穿設的方式容置於套筒10內。中心桿20具有一樞軸21以及一樞接座22,樞軸21設置於樞接座22內。又,樞接座22鄰近於套筒10的固定座12,並位於固定座12內,使外觀僅可看到套筒10的固定座12。
第一擴孔件30可轉動地連接樞軸21,亦即,第一擴孔件30可以樞軸21為軸,相對於中心桿20的樞接座22轉動。第一擴孔件30具有一第一導引槽31,且套筒10的固定軸11穿過第一導引槽31,第一導引槽31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20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以圖3為例,第一導引槽31為自第一擴孔件30的中央位置往右上方延伸的長形開孔,第一導引槽31的延伸方向(往右上方傾斜)與中心桿20的長軸方向(水平方向)不平行。在本實施例中,中心桿20可在套筒10內沿長軸方向(水平方向)移動,而套筒10及其固定軸11為固定件。由於第一擴孔件30被樞軸21樞接於樞接座22上,所以其雖然可相對於樞接座22轉動,但是當中心桿20受力而沿沿長軸方向(水平方向)移動時,第一擴孔件30會被中心桿20帶動地移動。但是第一擴孔件30在移動的過程中,卻又會因為受到固定軸11卡在第一導引槽31內的限制,結果會是轉變為讓固定軸11沿著第一導引槽31移動,進而產生第一擴孔件30以樞軸21為軸相對於樞接座22轉動的效果。第一擴孔件30轉動後會逐漸突出於套筒10的固定座12(如圖1所示),使擴孔裝置1形成前端尺寸較大的操作狀態。
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更包括第二擴孔件40,其同樣可轉動地連接中心桿20的樞軸21。又,第二擴孔件40具有第二導引槽41,且固定軸11穿過第二導引槽41。第二導引槽41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20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以圖3為例,第二導引槽41為自第二擴孔件40的中央位置往右下方延伸的長形開孔,故第二導引槽41的延伸方向(往右下方傾斜)與中心桿20的長軸方向(水平方向)不平行。因此,當中心桿20帶動第二擴孔件40移動時,第二擴孔件40同樣會受到固定軸11及第二導引槽41的限制,進而以樞軸21為軸相對於樞接座22轉動,並逐漸突出於固定座12。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且固定軸11同時穿過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如前述,第一導引槽31為自第一擴孔件30的中央位置往右上方延伸的長形開孔,而第二導引槽41為自第二擴孔件40的中央位置往左下方延伸的長形開孔,故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圖4A及圖4B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作動示意圖,其中,圖4A為收合狀態,圖4B為操作狀態。請先參考圖4A所示,較佳的,第一導引槽31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導引槽41沿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具有一預定角度θ,預定角度θ小於90度。
藉由前述結構,當中心桿20帶動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移動時,如圖4A至圖4B所示,固定軸11同時於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內移動,使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分別相對於樞軸21轉動。其中,固定軸11及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的結構可限制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可被帶動往中心桿20相對的二側(例如上、下二側)移動,以形成操作狀態,如圖4B所示。當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相對於樞軸21轉動時,擴孔裝置1可在收合狀態(如圖4A)及操作狀態(如圖4B)之間切換。
在本實施例中,收合狀態是指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的長軸方向與中心桿20的長軸方向相互平行;反之,操作狀態是指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的長軸方向與中心桿20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使得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往中心桿20的二側擴張。
請參考圖4A所示,擴孔裝置1於收合狀態時,第一導引槽31的一端與第二導引槽41的一端相互疊合,以容置固定軸11。在本實施例中,擴孔裝置1於收合狀態時,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相互疊合,且第一導引槽31的前端與第二導引槽41的前端相互疊合。又,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往樞軸21的方向延伸。固定軸11位於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相互疊合的位置,故於收合狀態時,固定軸11位於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的前端。請參考圖4B所示,當中心桿20帶動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往前移動時,固定軸11自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的前端移動至後端。同時,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被導引而以樞軸21為軸旋轉,使擴孔裝置1形成操作狀態。
在其他實施例中,擴孔裝置1於收合狀態時,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亦可以是在後端相互疊合,使固定軸11可位於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的後端,而第一導引槽31與第二導引槽41往遠離樞軸21的方向延伸。當中心桿20帶動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往後移動時,固定軸11自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的後端移動至前端。同樣的,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可被導引而以樞軸21為軸旋轉,以形成操作狀態。
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軸11並不限制要貫通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而能提供限位效果即可,例如固定軸11可以是兩個較短的柱體或凸點,而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可以分別為沒有貫通的凹槽。固定軸11分別限位於第一導引槽31及第二導引槽41內,則同樣可以達到使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被導引而以樞軸21為軸旋轉的設計。
較佳的,第一擴孔件30具有一削切部32,其設置於第一擴孔件30相反於第二擴孔件40的一表面,且削切部32鄰近於第一擴孔件30的周緣。同樣的,第二擴孔件40也具有削切部,其設置在相反於第一擴孔件30的一表面,並鄰近於第二擴孔件40的周緣。亦即,第二擴孔件40的削切部設置在圖式視角被遮擋的表面,進而無標示符號。換言之,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靠外側的表面具有削切部32,可刮除椎體82內的骨組織,以形成外徑較大的植入空間802(可先參考圖6B所示),於後進一步說明。
圖5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2及圖5所示。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更包括一施力件50,連接中心桿20相反於樞接座22的一端,並由施力件50帶動中心桿20進行直線運動。具體而言,施力件50具有一內螺紋51及一第一限位部52。本實施例之施力件50具有一本體53及一組裝套筒54,內螺紋51形成於組裝套筒54內。組裝套筒54設置於本體53內,使施力件50具有內螺紋51。又,本體53內部具有貫通的組裝孔,依據位置區分為後組裝孔531及前組裝孔532。後組裝孔531的內徑實質等於或略大於組裝套筒54的外徑,使組裝套筒54可設置於後組裝孔531內。又,第一限位部52位於前組裝孔532內。
中心桿20相反於樞接座22的一端具有一外螺紋23。換言之,中心桿20的相對二端分別是樞接座22及外螺紋23。中心桿20的外螺紋23與施力件50的內螺紋51相互配合。中心桿20穿過本體53的前組裝孔532,並設置於組裝套筒54內,使外螺紋23與內螺紋51相互配合。
另外,套筒10具有一第二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13與施力件50的第一限位部52相互配合。具體而言,套筒10相反於固定座12的一端具有一連接部14,而第二限位部13形成於連接部14的外側。又,連接部14的外徑實質等於或略小於前組裝孔532的內徑,使連接部14可容置於前組裝孔532內。換言之,套筒10以連接部14連接至施力件50,並使第二限位部13與第一限位部52相互配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2為一凸部,第二限位部13為一環形槽,凸部容置於環形槽。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2亦可以為環形槽,而第二限位部13為凸部,或是其他相互配合的結構,例如第一限位部52為C形扣環,而第二限位部13為環形槽,本發明並不限制。另須說明的是,為求圖面清楚明瞭,圖4A及圖4B之套筒10的連接部14以實線表示,套筒10的其他部分以虛線表示。
當施力件50被轉動時,第一限位部52(凸部)於第二限位部13(環形槽)內移動,故施力件50與套筒10的相對位置不變。換言之,施力件50被轉動時,施力件50不會往前或往後移動,而位於套筒10內的中心桿20往前或往後移動。具體而言,中心桿20藉由相互配合的外螺紋23與內螺紋51往前或往後移動(直線運動)。以圖4B為例,當順時針轉動施力件50時,中心桿20可被帶動往前移動。反之,當逆時針轉動施力件50時,中心桿20可被帶動往後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施力件50亦可直接連接於中心桿20,藉由前推或後拉施力件50以同時帶動中心桿20往前、或往後移動。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更包括一握持件60,套設於套筒10相反於固定座12的一端,即靠近於施力件50。握持件60位於套筒10與施力件50之間,中心桿20先穿過握持件60再與施力件50連接。實際操作時,施術者可以雙指扣緊握持件60以穩定擴孔裝置1,並以另一手轉動施力件50而對施力件50施力。當施術者轉動施力件50時,連接於施力件50的中心桿20於套筒10內往前或往後移動,但握持件60與套筒10則固定不動。
施術者可藉由轉動施力件50,使擴孔裝置1在收合狀態或操作狀態,以對患者的椎體82進行擴孔。圖6A及圖6B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操作示意圖,請參考圖4A、圖4B、圖6A及圖6B所示,以下說明脊椎擴孔裝置1用於擴孔之操作細節。需先說明的是,為使圖面較為清楚,圖6A及圖6B並未顯示其他輔助手術的器械,例如工作套筒或導針。舉例而言,使用套管針術式在進行此擴孔步驟時,施術者會將擴孔裝置1插入工作套筒,擴孔裝置1藉由工作套筒的引導到達待擴孔處後才進行擴孔。另外,圖6A及圖6B僅標示主要的元件符號,細節可參考圖4A及圖4B。
施術者在使用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之前,可先依序利用開路鑽、探針以及骨鑽與絞刀等器械於椎骨8上的植入點開始,形成穿過椎弓根81到達椎體82的鬆質骨處的植入孔道801。接著,施術者可將擴孔裝置1以收合狀態置入植入孔道801,通過椎弓根81到達預設以植體撐開的患部,如圖6A所示。為安全起見,骨鑽或絞刀的外徑通常小於約6.5毫米至7毫米,故其形成的植入孔道801內徑亦小於約6.5毫米至7毫米。而本實施例之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的寬度W1小於6.4毫米(如圖4A),進而可通過椎弓根81並進入椎體82。
接著,施術者可將擴孔裝置1切換至操作狀態。具體而言,施術者一手以雙指扣緊握持件60,並以另一手轉動施力件50。例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施力件50,而位於套筒10內的中心桿20則往前移動。接著,中心桿20帶動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往前移動,使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相對於樞軸21轉動,並逐漸突出於套筒10的固定座12外,以形成操作狀態。因此,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是於進入椎骨8的椎體82內後再轉換為操作狀態,如圖6B所示。須說明的是,需要此類手術之患者其椎體82內組織都因病變或受傷導致脆弱或疏鬆,所以轉動施力件50使第一擴孔件30與第二擴孔件40突出於固定座12雖會受到一下阻力,但仍為可行。
最後,轉動操作狀態之擴孔裝置1的整體。當擴孔裝置1的整體轉動時,突出於固定座12的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即可刮除椎體82內的骨組織,以擴大植入孔道801形成外徑較大的植入空間802,如圖6B所示。由於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係於進入椎體82後,始轉換成操作狀態進行擴孔,故可避免大尺寸器械通過椎弓根81而發生破孔的問題,也可以專一性地針對植體撐開處進行擴孔,降低不需要的手術風險。
由骨鑽與絞刀所形成之植入孔道801的內徑約為6.5毫米,由於本實施例之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突出於固定座12的寬度W2分別以1毫米為例(如圖4B),故透過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1將開路鑽所形成之植入孔道801再向外擴大2毫米,使形成的植入空間802可介於8毫米至8.5毫米之間,較佳可大於植體的外徑。後續將外徑5毫米、或5.8毫米、或6.5毫米的植體送入位於椎體82的植入空間802後,提供植體些微的初始展開空間,尤其是提供上側的支撐臂初始展開空間(因為重力因素,植體的下側支撐臂仍與骨組織直接接觸),亦即植體的上側支撐臂先向外展開一些後,再與椎體82的內壁產生干涉,進而可避免提供額外空間,有利於操作,甚至可以減少植體結構變形、或受力導致植體偏移而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力道等等的風險。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擴孔裝置1亦可以用削除組織,例如應用於椎間盤切除術(Discectomy)以移除椎間盤內層髓核(Nucleus pulposus)。具體來說,施術者可以透過套管針或內視鏡穿過外層纖維環(annulus fibrosis),再將擴孔裝置1以收合狀態穿過工作套管或內視鏡套管達到內層髓核,其後將擴孔裝置1轉換至操作狀態,透過第一擴孔件30及第二擴孔件40削切髓核組織,以達到治療效果。當然,本發明不限於移除脊椎相關組織,其他透過擴孔切削方式可達成治療目的者亦可使用。
綜上所述,依據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其包括套筒、中心桿以及(第一)擴孔件。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中心桿的樞軸,且擴孔件具有一(第一)導引槽。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套筒的固定軸穿過導引槽。當中心桿帶動擴孔件移動時,會受到固定軸及導引槽的限制,進而以樞軸為軸轉動,並突出於套筒,以形成尺寸較大的操作狀態。因此,擴孔裝置可以尺寸較小的收合狀態穿過解剖結構上較為狹窄的區域,例如椎弓根,而以尺寸較大的操作狀態於解剖結構上可容許位置進行擴孔,例如椎體內鬆質骨處,進而可避免使用較大尺寸之器械增加破孔的風險。
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擴孔裝置 10:套筒 11:固定軸 12:固定座 13:第二限位部 14:連接部 20:中心桿 21:樞軸 22:樞接座 23:外螺紋 30:第一擴孔件 31:第一導引槽 32:削切部 40:第二擴孔件 41:第二導引槽 50:施力件 51:內螺紋 52:第一限位部 53:本體 531:後組裝孔 532:前組裝孔 54:組裝套筒 60:握持件 8:椎骨 81:椎弓根 82:椎體 801:植入孔道 802:植入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W1:寬度 W2:寬度 θ:預定角度
圖1為本實施例之擴孔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於前端的分解示意圖。 圖4A及圖4B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作動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6A及圖6B為圖1所示之擴孔裝置的操作示意圖。
1:擴孔裝置
10:套筒
11:固定軸
12:固定座
13:第二限位部
14:連接部
23:外螺紋
30:第一擴孔件
31:第一導引槽
40:第二擴孔件
41:第二導引槽
50:施力件
51:內螺紋
52:第一限位部
54:組裝套筒
60:握持件

Claims (10)

  1. 一種擴孔裝置,包括:一施力件,具有一內螺紋及一第一限位部;一套筒,具有一固定軸、一固定座及一第二限位部,該固定軸設置於該固定座內,該第二限位部與該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一中心桿,容置於該套筒,該中心桿具有一樞軸、一樞接座及一外螺紋,該樞軸設置於該樞接座內,該施力件連接該中心桿相反於該樞接座的一端,且該外螺紋與該內螺紋相互配合,該施力件帶動該中心桿進行直線運動;以及一第一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該樞軸,且該第一擴孔件具有一第一導引槽,該第一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該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該固定軸穿過該第一導引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擴孔裝置,包括:一第二擴孔件,可轉動地連接該樞軸,該第二擴孔件具有一第二導引槽,該第二導引槽的延伸方向與該中心桿的長軸方向不平行,且該固定軸穿過該第二導引槽。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引槽與該第二導引槽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且該固定軸同時穿過該第一導引槽及該第二導引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中心桿帶動該第一擴孔件與該第二擴孔件移動時,該固定軸於該第一導引槽與該第二導引槽內移動,使該第一擴孔件與該第二擴孔件相對於該樞軸轉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擴孔件與該第二擴孔件相對於該樞軸轉動時,該擴孔裝置在一收合狀態及一操作狀態之間切換。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引槽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導引槽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之間具有一預定角度,該預定角度小於90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擴孔裝置於一收合狀態時,該第一導引槽的一端與該第二導引槽的一端相互疊合,以容置該固定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第一擴孔件具有一削切部,其設置於該第一擴孔件相反於該第二擴孔件的一表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削切部鄰近於該第一擴孔件的周緣。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擴孔裝置,其中該第一限位部為一凸部,該第二限位部為一環形槽,該凸部容置於該環形槽。
TW109116183A 2020-05-15 2020-05-15 擴孔裝置 TWI770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183A TWI770505B (zh) 2020-05-15 2020-05-15 擴孔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183A TWI770505B (zh) 2020-05-15 2020-05-15 擴孔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920A TW202143920A (zh) 2021-12-01
TWI770505B true TWI770505B (zh) 2022-07-11

Family

ID=8078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6183A TWI770505B (zh) 2020-05-15 2020-05-15 擴孔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050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6606A (en) * 1998-05-06 2000-07-11 Knodel; Bryan D. Manually-operable surgical tool suitable for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readily adaptable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by quick change of tissue-contacting operational elements
US6679886B2 (en) * 2000-09-01 2004-01-20 Synthes (Usa) Tool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cavities in bone
US7399306B2 (en) * 1999-10-19 2008-07-15 Kyphon Inc. Hand-held instruments that access interior body regions
US20100168750A1 (en) * 2007-05-02 2010-07-01 Arthrex,Inc. Retrograde cutter with rotating blade
CN204890096U (zh) * 2015-08-18 2015-12-23 张为 一种可骑跨在关节突上的关节突扩孔器
JP6158494B2 (ja) * 2012-10-01 2017-07-05 周 中村 経皮的内視鏡下椎間板ヘルニア摘出術用器具
US20170238958A1 (en) * 2016-02-24 2017-08-24 Ira Lown Carpal Tunnel Release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324345A (zh) * 2018-03-19 2018-07-27 运怡(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制备骨髓道的翻转钻
US10080587B2 (en) * 2004-10-20 2018-09-25 Vertiflex,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a patient's spine
CN108670349A (zh) * 2013-04-24 2018-10-19 Tag医疗器材农业合作有限公司 骨骼材料移除的装置及方法
US10456145B2 (en) * 2017-05-16 2019-10-29 Arthrex, Inc. Expandable reamer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6606A (en) * 1998-05-06 2000-07-11 Knodel; Bryan D. Manually-operable surgical tool suitable for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readily adaptable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by quick change of tissue-contacting operational elements
US7399306B2 (en) * 1999-10-19 2008-07-15 Kyphon Inc. Hand-held instruments that access interior body regions
US6679886B2 (en) * 2000-09-01 2004-01-20 Synthes (Usa) Tool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cavities in bone
US10080587B2 (en) * 2004-10-20 2018-09-25 Vertiflex,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a patient's spine
US20100168750A1 (en) * 2007-05-02 2010-07-01 Arthrex,Inc. Retrograde cutter with rotating blade
JP6158494B2 (ja) * 2012-10-01 2017-07-05 周 中村 経皮的内視鏡下椎間板ヘルニア摘出術用器具
CN108670349A (zh) * 2013-04-24 2018-10-19 Tag医疗器材农业合作有限公司 骨骼材料移除的装置及方法
CN204890096U (zh) * 2015-08-18 2015-12-23 张为 一种可骑跨在关节突上的关节突扩孔器
US20170238958A1 (en) * 2016-02-24 2017-08-24 Ira Lown Carpal Tunnel Release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456145B2 (en) * 2017-05-16 2019-10-29 Arthrex, Inc. Expandable reamers
CN108324345A (zh) * 2018-03-19 2018-07-27 运怡(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制备骨髓道的翻转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920A (zh)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79772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pedicular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US20190117266A1 (en) Spinal fus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TWI649062B (zh) 脊椎擴孔裝置
JP4292360B2 (ja) 脊椎を通る形状決めされた軸方向孔を形成するための装置
JP4726377B2 (ja) 脊椎骨への後方または前方経仙椎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装置
JP6212103B2 (ja) 椎間関節ドリル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JP6216191B2 (ja) 低侵襲脊椎固定のための外科用器具及び外科用器具を含む外科用システム
US200700552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avities in interior body regions
US20090187190A1 (en) Transverse Cavity Device and Method
WO2009083583A1 (en) Percutaneous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
US20200237529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20120098942A (ko) 부비동 및 비강 내에서의 조직 제거
JP2013538076A (ja) 仙腸骨安定化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US2022014263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Spinal Interbody Fusion (PSIF)
US20140012261A1 (en) Ultrasound Enhanced Selective Tissue Removal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6530958A (ja) 直接可視化の下での骨除去
US10548619B2 (en) Selective spinal tissue remova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70065290A1 (en) Posterior to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pproach with Associated Instrumentation and Implants
TWI770505B (zh) 擴孔裝置
US2022021849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using transpedicular approa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