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4209U -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4209U
CN216374209U CN202122874600.9U CN202122874600U CN216374209U CN 216374209 U CN216374209 U CN 216374209U CN 202122874600 U CN202122874600 U CN 202122874600U CN 216374209 U CN216374209 U CN 216374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charging
charging device
pushing mechanism
mobile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46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荣
张中华
孙立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mpression Huayun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mpression Huayun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mpression Huayun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mpression Huayun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46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4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4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4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包括导轨和若干充电设备,所述导轨横跨多个停车位,每个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导轨上移动,且可移动至任意一个停车位处,所述导轨上对应每个停车位设有一个推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充电设备通过其中一个停车位的所述推动机构脱离所述导轨,使得其他所述充电设备可通过该停车位,服务后端的停车位。本实用新型实现一个充电设备在不同的停车位之间移动,为不同的停车位服务,解决了可充电停车位不足、充电桩闲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推动机构实现充电设备的避让功能,从而实现不同充电设备之间在移动过程互不干涉。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需求,大多停车场都配置有若干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采用一车位一充电设备的模式。但是由于停车位紧张,及无人管理,非电动车经常将该类停车位占领,导致有充电需求的电动车无法充电,而充电桩又闲置着。
若增加充电桩的配置,让更多停车位带有充电桩,则极大地提高成本,并进一步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大量充电桩导致停车场的面积利用率降低。可见若充电问题得不到解决,则严重影响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若干充电设备,所述导轨横跨多个停车位,每个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导轨上移动,且可移动至任意一个停车位处,所述导轨上对应每个停车位设有一个推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充电设备通过其中一个停车位的所述推动机构脱离所述导轨,使得其他所述充电设备可通过该停车位。
优选的,所述主导轨吊装于停车位的上方。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
若干摄像头,用于采集停车位上车辆的车牌号;
主控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摄像头的采集信息,并发出移动控制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客户端,通过其操作界面输入操作指令和车牌信息至所述主控系统。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主导轨和副导轨,所述主导轨设有导轨缺口,所述推动机构带动所述副导轨沿着交叉于所述主导轨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副导轨嵌入所述导轨缺口内,与所述主导轨形成一条完整的导轨;
或,使得所述副导轨脱离所述导轨缺口,带动该副导轨上的所述充电设备脱离所述主导轨。
进一步的,一个所述推动机构连接有两个所述副导轨,两个所述副导轨同步移动,且仅有一个所述副导轨嵌入所述导轨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和滑动块,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丝杆上移动,所述滑动块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副导轨。
更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垂直于所述主导轨,使得所述副导轨沿着垂直于所述主导轨的方向运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两侧的底部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供电电源连接,且连接线设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母线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主导轨和副导轨均设有所述导电片,且两者的导电片宽度一致。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插头,所述推动机构设有第二插头,所述推动机构带动所述充电设备脱离所述主导轨后,使得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头对接,并使所述充电设备带高压电。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设有埋线支架,所述第二插头设于所述埋线支架的侧面,充电电源的电源线埋藏于所述埋线支架内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设有收放线机构,所述充电设备在不工作时,其充电线卷收至充电设备内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顶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车轮和滑轮,所述车轮设于所述减速电机的转轴上,并与所述主导轨或副导轨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滑轮在所述主导轨的凹槽内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设备的顶部设有两排对称的所述滑轮,且两排所述滑轮分别位于所述主导轨两侧的凹槽内。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现一个充电设备在不同的停车位之间移动,为不同的停车位服务,取代了现有“一位一桩”的充电模式,解决了可充电停车位不足、充电桩闲置等问题,从而实现充电设备利用率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带动充电设备脱离主导轨的方式,实现充电设备的避让功能,从而实现不同充电设备之间在移动过程互不干涉,使得闲置的充电设备能够快速到达任意一个有充电需求的停车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充电设备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主导轨;11、导轨缺口;12、导电片;
2、充电设备;21、减速电机;22、车轮;23、滑轮;24、收放线机构;25、第一插头;
3、推动机构;31、副导轨;32、驱动电机;33、丝杆;34、滑动块;35、第二插头;36、埋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包括导轨和若干充电设备2,导轨包括主导轨1和副导轨31,导轨横跨多个停车位,为可移动的充电设备2提供行走路径;若干充电设备2,充电设备2在主导轨1上滑动,每个充电设备2可以通过主导轨1滑动至任意一个停车位,用于为停车位的车辆充电。本实用新型实现一个充电设备2在不同的停车位之间移动,为不同的停车位服务,取代了现有“一位一桩”(即一个车位配置一个充电桩)的充电模式,解决了可充电停车位不足、充电桩闲置等问题,从而实现充电设备2利用率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若干推动机构3,每个推动机构3对应一个停车位,推动机构3能够带动充电设备2沿着交叉于主导轨1的方向运动,将充电设备2带离主导轨1,还能将脱离主导轨1的充电设备2带回主导轨1上。因此,若一个充电设备2需要越过另一个充电设备2为后排停车位的车辆充电时,仅需将前一个充电设备2脱离主导轨1,即可让后一个充电设备2经过前一个充电设备2。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3带动充电设备2脱离主导轨1的方式,实现充电设备2的避让功能,从而实现不同充电设备2之间在移动过程互不干涉,使得闲置的充电设备2能够快速到达任意一个有充电需求的停车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
若干摄像头,用于采集停车位上车辆的车牌号;
主控系统,用于接收摄像头的采集信息,并发出移动控制指令至充电设备2;
客户端,通过其操作界面输入操作指令和车牌信息至主控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主导轨1吊装于停车位的上方,为了方便摄像头拍摄车牌号,将主导轨1设于停车位的一侧,从而实现充电设备2在主导轨1上移动到位时,其携带的摄像头正好对准车牌号。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两侧的底部设有导电片12,导电片12与供电电源连接,且连接线设于导轨1内部的母线槽中,充电设备设有导电刷,与导电片接触导电,为充电设备的减速电机提供电能,本实施例充电设备的两内侧面均设有一个导电刷。采用隐藏式的走线布局方式,既能保护连接线,也可避免线材露在散落在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主导轨1由多节单元导轨组成,每节单元导轨具有独立的供电电线,分节独立的供电方式利于主导轨1上的某个推动机构3推动充电设备2时,不影响主导轨1其他位置的供电功能,从而不影响其他充电设备2的运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主导轨1的一端设为初始端,当充电设备2执行完充电工作、处于闲置状态时自动回到初始端待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机构3连接有副导轨31,主导轨1设有导轨缺口11,且副导轨31与导轨缺口11相匹配,推动机构3带动副导轨31嵌入或脱离导轨缺口11,当副导轨31嵌入导轨缺口11时,副导轨31与主导轨1形成一条完整的导轨,副导轨31两侧的底部设有导电片,副导轨31的导电片与主导轨1的导电片宽度一致,充电设备2在主导轨1上移动时,持续稳定地获得电能;当副导轨31脱离导轨缺口11时,带动该副导轨31上的充电设备2脱离主导轨1,此时主导轨1的导轨缺口11可以通过伸缩导轨的方式填充缺口,也可以通过独立的移动短导轨进行补位,以满足其他的充电设备2继续在主导轨1上通行。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个推动机构3连接有两个副导轨31,两个副导轨31在推动机构3的作用下同步移动,且仅有一个副导轨31嵌入主导轨1中。具体地,副导轨A位于主导轨1上,充电设备2移动至副导轨A上,推动机构推动副导轨A,同时副导轨B向导轨缺口11靠近,充电设备2随着副导轨A移动到位的同时,副导轨B嵌入导轨缺口11。本实施例采用推动机构设置两个副导轨联动的方式,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保证脱离的副导轨与补位的副导轨完全同步移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2、丝杆33和滑动块34,驱动电机32带动滑动块34在丝杆33上移动,滑动块34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副导轨31,从而实现同一个滑动块34上的两个副导轨31完全同步移动。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丝杆33垂直于主导轨1,使得副导轨31沿着垂直于主导轨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副导轨31的移动路径最短,推动机构3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2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插头25,推动机构3靠近车辆的一端设有第二插头35,推动机构3带动充电设备2脱离主导轨1后,继续移动直至第一插头25与第二插头35对接,使得充电设备2带高压电。由上述方案可知,当充电设备2以垂直于主导轨1的方向移动,利于第一插头25和第二插头35的对接。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推动机构3设有埋线支架36,第二插头35设于埋线支架36的侧面,充电电源的电源线埋藏于埋线支架36内部,只有当第一插头25和第二插头35对接,才将高压电输送至充电设备2,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埋藏支架的设置还使得整个系统无线材外露,布线更加规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2的顶部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21、车轮22和滑轮23,车轮22设于减速电机21的转轴上,并与主导轨1或副导轨3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车轮22转动时充电设备2获得动能,从而带动滑轮23在主导轨1的凹槽内滚动,可见,车轮22为充电设备2的主动轮,滑轮23为充电设备2的从动轮。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主导轨1两侧设有凹槽,充电设备2的顶部设有两排对称的滑轮23,且两排滑轮23分别位于主导轨1两侧的凹槽内,实现主动轮位于中部,从动轮位于两侧,提高了充电设备2移动时的稳定性,移动更加顺畅;而两侧的滑轮23结构,不仅起到了固定充电设备2的作用,还起到了保障充电设备2两侧的动力平衡,进一步提高稳定度。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2设有收放线机构24,充电设备2在不工作时,其充电线卷收至充电设备2内部,避免充电线在不使用时处于悬挂状态、而发生安全隐患。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充电设备2设有指示灯,当充电设备2为车辆充电时,指示灯发红色光,当充电设备2没有为车辆充电时,指示灯发绿色光,从而告知用户充电设备2已经充满电,可拔出充电线,充电设备2的收放线机构24再收回充电线。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充电设备2的充电线线头设有电控弹性脚,当充电完毕,充电线线头自动弹离车辆的充电口,处于松脱状态,收放线机构24自动将充电线收回充电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基于上述方案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手机客户端发出充电需求指令和车牌号;
具体地,充电需求指令和车牌号码通过网络传输至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存储相关信息;
S2、主控系统调配一个闲置充电设备移动至对应车辆的位置;
S201、主控系统发出移动指令给其中一个闲置充电设备,使该充电设备在主导轨上移动;
S202、充电设备每移动至副导轨,则停下,通过其上的摄像头采集车牌号,并发送给主控系统;
S2021、若充电设备所在的副导轨有其他充电设备在执行充电工作,则不停留、继续移动至下一个停车位,从而提高充电设备移动效率。该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为每段单元导轨编号(每个停车位对应一个单元导轨),将处于为车辆充电的单元导轨号码记录暂存,充电设备将所在的单元导轨的号码发送给系统,若与记录的号码一致,充电设备不作停留;每次在充电设备完成充电工作后,系统删除对应的暂存号码。
S203、主控系统识别、对比采集的车牌号与存储的车牌号,直至找到对应的车辆;
S3、推动机构推出该充电设备;
S301、主控系统发出推动指令给对应的推动机构;
S302、推动机构推出充电设备,直至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对接;
S303、推动机构在推出充电设备的过程中,带动另一个副导轨填补主导轨上的导轨缺口;
S4、充电设备为车辆充电;
S401、充电设备的收放线机构将充电线放下;
S402、用户将线头插入车辆的充电口,开始充电;
S5、充电完毕,充电设备返回主导轨;
S501、用户拔掉线头,收放线机构收回充电线;
S502、推动机构将充电设备回拉至主导轨上;
S503、充电设备回到初始端,或者接受指令前往下一个待充电车辆所在的车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一个充电设备在不同的停车位之间移动,为不同的停车位服务,取代了现有“一位一桩”的充电模式,解决了可充电停车位不足、充电桩闲置等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若干充电设备,所述导轨横跨多个停车位,每个所述充电设备在所述导轨上移动,且可移动至任意一个停车位处,
所述导轨上对应每个停车位设有一个推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充电设备通过其中一个停车位的所述推动机构脱离所述导轨,使得其他所述充电设备可通过该停车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主导轨和副导轨,所述主导轨设有导轨缺口,所述推动机构带动所述副导轨沿着交叉于所述主导轨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副导轨嵌入所述导轨缺口内,与所述主导轨形成一条完整的导轨;
或,使得所述副导轨脱离所述导轨缺口,带动该副导轨上的所述充电设备脱离所述主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推动机构连接有两个所述副导轨,两个所述副导轨同步移动,且仅有一个所述副导轨嵌入所述导轨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和滑动块,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丝杆上移动,所述滑动块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副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垂直于所述主导轨,使得所述副导轨沿着垂直于所述主导轨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两侧的底部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供电电源连接,且连接线设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母线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插头,所述推动机构设有第二插头,所述推动机构带动所述充电设备脱离所述导轨后,使得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头对接,并使所述充电设备带高压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设有埋线支架,所述第二插头设于所述埋线支架的侧面,充电电源的电源线埋藏于所述埋线支架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设有收放线机构,所述充电设备在不工作时,其充电线通过所述收放线机构卷收至充电设备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
若干摄像头,用于采集停车位上车辆的车牌号;
主控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摄像头的采集信息,并发出移动控制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
客户端,通过其操作界面输入操作指令和车牌信息至所述主控系统。
CN202122874600.9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Active CN216374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4600.9U CN21637420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4600.9U CN21637420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4209U true CN216374209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8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4600.9U Active CN21637420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42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0942A (zh) * 2021-11-22 2022-01-11 广东省印象华云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6985656A (zh) * 2023-08-09 2023-11-03 四川创仕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户外电容控制式充电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0942A (zh) * 2021-11-22 2022-01-11 广东省印象华云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6985656A (zh) * 2023-08-09 2023-11-03 四川创仕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户外电容控制式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77547U (zh) 用于充电的立体车库
CN216374209U (zh)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
CN103875150B (zh) 充电装置
CN113910942A (zh) 一种移动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668506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桩
CN213594112U (zh) 一种可调节充电桩
CN108819776B (zh) 一种用于单层车库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11731092U (zh) 一种具备线束收卷功能的新能源充电装置
DE112011105328B4 (de) Fahrstuhl-Steuerungssystem
CN206539090U (zh) 一种梳齿式充电装置
CN106100052A (zh) 一种可移动多项充电桩
CN21156769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装置
CN211364301U (zh) 一种方便临时安装的电动车充电桩
CN203961390U (zh) 一种重列式升降横移停车装置
CN205622268U (zh) 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
CN216374262U (zh) 左右双工位换电站
CN217892541U (zh) 一种四向穿梭车自动换电设站设备
CN213056733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多车位共享充电装置
CN209653521U (zh) 充电智能车库
CN206041561U (zh) 塔式停车场智能充电装置
CN219061090U (zh) 一种可充电立体停车装置
CN11220837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7444142A (zh) 一种适于停车场使用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1149369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束线装置
CN109941131A (zh) 新能源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