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8023U - 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8023U
CN216358023U CN202122615200.6U CN202122615200U CN216358023U CN 216358023 U CN216358023 U CN 216358023U CN 202122615200 U CN202122615200 U CN 202122615200U CN 216358023 U CN216358023 U CN 216358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ounting
component
extrusion
assembl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52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恩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152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8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8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8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结构,该组装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固定框、第二部件以及挤压件;第一部件具有安装面;固定框设于安装面,固定框内形成有并排且连通设置的安装腔和固定腔,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安装口;第二部件由安装口而插设于安装腔内,并可朝向或远离固定腔滑动;挤压件可滑动地设于安装腔内,以驱动第二部件由安装腔滑动至固定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避免了在组装过程中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组装,目前通常使用铆接的方式将第二部件锁固在第一部件上,以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装。但是,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铆钉穿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容易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组装结构,旨在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造成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装结构,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安装面;
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固定框内形成有并排且连通设置的安装腔和固定腔,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口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可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腔滑动;以及
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驱动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腔滑动至所述固定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一侧边,所述挤压件具有朝向所述固定腔设置的挤压面;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口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挤压面与所述第一侧边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腔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口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卡板由所述第一卡槽的朝向所述安装口所在一侧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边相邻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固定腔具有第一腔壁,所述第一腔壁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所述固定腔滑动时,所述第二卡板由所述第二卡槽的朝向所述固定腔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边背对设置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壁相邻设置的第二腔壁,所述第二腔壁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所述固定腔滑动时,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还具有背向所述固定腔的连接面,所述安装腔具有面向所述固定腔的第一腔侧壁,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第一腔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开设有避让通道;
所述挤压件远离所述固定腔滑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腔侧壁时,所述挤压面与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平齐,且所述第一卡槽的朝向所述安装口所在一侧的端口与所述避让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还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口的第二腔侧壁,所述第二腔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挤压件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挤压件还具有与所述连接面相邻设置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插设于所述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还具有背向所述固定腔的连接面,所述安装腔具有面向所述固定腔的第一腔侧壁,所述第一腔侧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穿孔并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的远离所述挤压件的一端设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第一部件的安装面上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内形成有并排且连通设置的安装腔和固定腔,且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安装口,安装腔内设置有可滑动设置的挤压件;如此,在组装过程中,首先使挤压件远离固定腔运动,然后将第二部件由安装口而插入安装腔内,以使第二部件位于挤压件朝向固定腔的一侧,此时,挤压件朝向固定腔滑动,即可驱动第二部件朝向固定腔滑动,以在挤压件和固定腔腔壁的作用下将第二部件挤压固定在固定腔内,便实现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装,代替了使用铆接的方式将第二部件锁固在第一部件上,从而避免了在组装过程中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一视角中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中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一视角中挤压件和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中挤压件和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25862650000031
Figure BDA000332586265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结构100,旨在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对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造成损伤。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该组装结构100包括第一部件10、固定框20、第二部件30以及挤压件40;所述第一部件10具有安装面11;所述固定框20设于所述安装面11,所述固定框20内形成有并排且连通设置的安装腔21和固定腔22,所述固定框20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21的安装口23;所述第二部件30由所述安装口23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21内,并可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腔22滑动;所述挤压件4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21内,以驱动所述第二部件30由所述安装腔21滑动至所述固定腔2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100,第一部件10的安装面11上设有固定框20,固定框20内形成有并排且连通设置的安装腔21和固定腔22,且固定框20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安装腔21的安装口23,安装腔21内设置有可滑动设置的挤压件40;如此,在组装过程中,首先使挤压件40远离固定腔22运动,然后将第二部件30由安装口23而插入安装腔21内,以使第二部件30位于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的一侧,此时,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滑动,即可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以在挤压件40和固定腔22腔壁的作用下将第二部件30挤压固定在固定腔22内,便实现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的组装,代替了使用铆接的方式将第二部件30锁固在第一部件10上,从而避免了在组装过程中对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造成损伤。
另外,当需要拆卸第二部件30时,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带动挤压件40远离固定腔22滑动,以驱动第二部件30远离固定腔22滑动并滑动至安装腔21,此时,人工直接将第二部件30从安装腔21内由安装口23而抽出,即可拆卸第二部件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件10可为电子产品中的不锈钢铁壳,第二部件30可为电子产品中的散热零组件,通过将散热零组件组装至不锈钢铁壳上,便可通过散热零组件对不锈钢铁壳进行快速散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也可为其他需要进行组装的两个零部件,例如,壳体和控制模块、壳体和电源模块等等。
具体地,固定框20大致呈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挤压件40可大致呈板状、条状、柱状等形状的结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直接通过纯人工的方式驱动挤压件40滑动,以带动第二部件30朝向或远离固定腔22滑动;或者,通过气缸驱动挤压件40滑动,以带动第二部件30朝向或远离固定腔22滑动;又或者,通过人工结合弹性件50的方式驱动挤压件40滑动,具体通过人工驱动挤压件40远离固定腔22运动,以压缩弹性件50,人工释放挤压件40后,弹性件50在弹性作用下自动回弹,便可带动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滑动,进而带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30具有第一侧边31,所述挤压件40具有朝向所述固定腔22设置的挤压面41;所述第二部件30由所述安装口23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21时,所述挤压面41与所述第一侧边31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部件30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腔22滑动。
如此设置,将第二部件30由安装口23而插入安装腔21后,第二部件30将位于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的一侧,且第二部件30的第一侧边31与挤压件40的挤压面41抵接,此时,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滑动,即可通过挤压面41与第一侧边31的配合平稳地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5、图6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面41开设有第一卡槽411,所述第一侧边31具有第一卡板311,所述第二部件30由所述安装口23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21时,所述第一卡板311由所述第一卡槽411的朝向所述安装口23所在一侧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411。
如此设置,将第二部件30由安装口23而插入安装腔21的过程中,第二部件30上的第一卡板311将由第一卡槽411的朝向安装口23所在一侧的端口滑动并插入挤压件40的第一卡槽411内,以使第二部件30快速卡接限位在挤压件40上,以防止在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或远离固定腔22滑动的过程中与挤压件40发生脱离,而导致第二部件30无法顺利地滑动至固定腔22内。
具体地,第一卡板31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T”字型,也即,第一卡板311包括第一连接板体和两个第一卡接板体,第一连接板体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一侧边31,两个第一卡接板体分别凸设于第一连接板体背对的两板面;同样的,第一卡槽411的横截面形状也大致呈“T”字型,也即,第一卡槽411包括第一连接槽体和两个第一卡接槽体,两个第一卡接槽体分别凹设于第一连接槽体相对的两侧壁;如此设置,第一卡板311插入第一卡槽411时,第一连接板体将插设于第一连接槽体内,每一第一卡接板体将插设于一第一卡接槽体内,且第一卡接板体的面向第一侧边31的一侧与第一卡接槽体的侧壁抵接,便可将第一卡板311卡接限位在第一卡槽411内,以防止第一卡板311由第一卡槽411的槽口脱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3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边31相邻设置的第二侧边32,所述第二侧边32开设有第二卡槽321,所述固定腔22具有第一腔壁221,所述第一腔壁221设有第二卡板2211;所述第二部件30朝向所述固定腔22滑动时,所述第二卡板2211由所述第二卡槽321的朝向所述固定腔22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321。
如此设置,在挤压件40的作用下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腔壁221上的第二卡板2211将由第二卡槽321的朝向固定腔22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入第二部件30的第二卡槽321内,以在第二卡板2211与第二卡槽321的配合下,辅助第二部件30平稳且快速地朝向固定腔22滑动。
并且,第二部件30具有背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32,且固定腔2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腔壁221,两个第二侧边32上均开设有第二卡槽321,两个第一腔壁221上均设有第二卡板2211,在挤压件40的作用下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的过程中,每一第二卡板2211将插入一第二卡槽321内,以辅助第二部件30进一步平稳且快速地朝向固定腔22滑动。
具体地,第二卡板221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T”字型,也即,第二卡板2211包括第二连接板体和两个第二卡接板体,第二连接板体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一腔壁221,两个第二卡接板体分别凸设于第二连接板体背对的两板面;同样的,第二卡槽321的横截面形状也大致呈“T”字型,也即,第二卡槽321包括第二连接槽体和两个第二卡接槽体,两个第二卡接槽体分别凹设于第二连接槽体相对的两侧壁;如此设置,第二卡板2211插入第二卡槽321时,第二连接板体将插设于第二连接槽体内,每一第二卡接板体将插设于一第二卡接槽体内,且第二卡接板体的面向第一腔壁221的一侧与第二卡接槽体的侧壁抵接,便可将第二卡板2211卡接限位在第二卡槽321内,以防止第二卡板2211由第二卡槽321的槽口脱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3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边31背对设置的第三侧边33,所述第三侧边33开设有定位孔331,所述固定腔22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壁221相邻设置的第二腔壁222,所述第二腔壁222设有定位柱2221;所述第二部件30朝向所述固定腔22滑动时,所述定位柱222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331。
如此设置,在挤压件40的作用下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腔壁222上的定位柱2221将插入第二部件30的定位孔331内,第二部件30继续滑动,直至定位柱2221完全插入定位孔331内,以使第二部件30的第三侧边33抵接于第二腔壁222,便可在定位柱2221和定位孔331的配合下对第二部件30进行快速插接限位,以辅助第二部件30进一步平稳且快速地朝向固定腔22滑动。
并且,为了使得第二部件30进一步平稳且快速地朝向固定腔22滑动,可在第二部件30的第三侧边33开设有多个定位孔331,并在第二腔壁222上设有多个定位柱2221,在挤压件40的作用下驱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的过程中,每一定位柱2221将插入一个定位孔331内。
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40还具有背向所述固定腔22的连接面43,所述安装腔21具有面向所述固定腔22的第一腔侧壁211,所述组装结构100还包括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面43和所述第一腔侧壁211。
如此设置,可在人工或机械的作用下带动挤压件40远离固定腔22滑动,以压缩弹性件50,此时,将第二部件30由安装口23而插入安装腔21内,以使第二部件30将位于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的一侧,然后释放挤压件40,弹性件50在弹性作用下自动回弹,便可带动挤压件40朝向固定腔22滑动,进而带动第二部件30朝向固定腔22滑动。
并且,为了可为挤压件40提供更稳定的回弹力,进而为第二部件30提供更稳定的挤压力,从而可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弹性件50。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23的侧壁开设有避让通道231;所述挤压件40远离所述固定腔22滑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腔侧壁211时,所述挤压面41与所述安装口23的侧壁平齐,且所述第一卡槽411的朝向所述安装口23所在一侧的端口与所述避让通道231连通。
如此设置,将第二部件30由安装口23而插入安装腔21的过程中,第二部件30上的第二卡板2211首先穿过避让通道231再由第一卡槽411的朝向安装口23所在一侧的端口插入挤压件40的第一卡槽411内,以使第二部件30无阻碍地由安装口23而插入安装腔21内,或者无阻碍地从安装腔21内抽出,避免第二部件30上的第一卡板311撞击到安装腔21的顶壁,而损坏第一卡板311。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图4、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21还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口23的第二腔侧壁212,所述第二腔侧壁212开设有滑槽2121,所述滑槽2121沿所述挤压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挤压件40还具有与所述挤压面41相邻设置的限位面42,所述限位面42设有滑块421,所述滑块421插设于所述滑槽2121。
如此设置,挤压件40在滑动过程中,挤压件40上的滑块421将沿着第二腔侧壁212上的滑槽2121滑动,以在滑块421与滑槽2121的配合下对挤压件40进行滑动限位,防止挤压件40在移动过程中脱离固定框20,从而无法平稳地驱动第二部件30移动。
具体地,滑块421可大致呈凸字形结构,滑槽2121的横截面可大致呈矩形。
结合参阅图1、图3、图4、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40还具有背向所述固定腔22的连接面43,所述安装腔21具有面向所述固定腔22的第一腔侧壁211,所述第一腔侧壁211开设有穿孔2111,所述组装结构100还包括移动杆60,所述移动杆6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穿孔2111并插设于所述安装腔21内,以与所述连接面43连接。
通过将移动杆60的一端穿设于穿孔2111并插设于安装腔21内,以与挤压件40的连接面43连接,如此,便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带动移动杆60朝向或远离固定腔22运动,即可通过移动杆60带动挤压件40朝向或远离固定前运动,进而带动第二部件30朝向或远离固定腔22运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60的远离所述挤压件40的一端设有拉环61。如此设置,通过在移动杆60远离挤压件40的一端设有拉环61,用户便可通过提拉拉环61即可带动移动杆60朝向或远离固定腔22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安装面;
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固定框内形成有并排且连通设置的安装腔和固定腔,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口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可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腔滑动;以及
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驱动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腔滑动至所述固定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一侧边,所述挤压件具有朝向所述固定腔设置的挤压面;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口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挤压面与所述第一侧边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腔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二部件由所述安装口而插设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卡板由所述第一卡槽的朝向所述安装口所在一侧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边相邻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固定腔具有第一腔壁,所述第一腔壁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所述固定腔滑动时,所述第二卡板由所述第二卡槽的朝向所述固定腔的端口滑动进入并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边背对设置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壁相邻设置的第二腔壁,所述第二腔壁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所述固定腔滑动时,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还具有背向所述固定腔的连接面,所述安装腔具有面向所述固定腔的第一腔侧壁,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第一腔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开设有避让通道;
所述挤压件远离所述固定腔滑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腔侧壁时,所述挤压面与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平齐,且所述第一卡槽的朝向所述安装口所在一侧的端口与所述避让通道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还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口的第二腔侧壁,所述第二腔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挤压件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挤压件还具有与所述连接面相邻设置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插设于所述滑槽。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还具有背向所述固定腔的连接面,所述安装腔具有面向所述固定腔的第一腔侧壁,所述第一腔侧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穿孔并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的远离所述挤压件的一端设有拉环。
CN202122615200.6U 2021-10-28 2021-10-28 组装结构 Active CN216358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5200.6U CN216358023U (zh) 2021-10-28 2021-10-28 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5200.6U CN216358023U (zh) 2021-10-28 2021-10-28 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8023U true CN216358023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1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5200.6U Active CN216358023U (zh) 2021-10-28 2021-10-28 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80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631B (zh) * 2022-08-31 2023-09-11 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快拆模組、具有快拆模組的風扇裝置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631B (zh) * 2022-08-31 2023-09-11 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快拆模組、具有快拆模組的風扇裝置及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6479B1 (en) Retention device for separable connection
CN216358023U (zh) 组装结构
CN109222437B (zh) 一种立体组装箱柜
US10916887B2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module with two housings interlocked by deformed tongue having two legs
JP2003502886A (ja) ハウジング
CN210807848U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86526U (zh) 快速拼装家具及其卡扣式锁紧装置
US20060113062A1 (en) Radiating fin assembly
CN114505411B (zh) 成串的散热鳍片组与热导管的紧配铆合结构及铆合方法
CN217653038U (zh) 一种第一连接件、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KR101878276B1 (ko) 캠형 폐쇄부를 위한 슬라이드 판
CN111556690B (zh) 连接机构、风扇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325641U (zh) 一种插扣
CN209820244U (zh) 热交换器的主板、集管组件及热交换器
CN21991737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6152810U (zh) 一种顺序合模模具的开闭器
CN114725867B (zh) 方便装配的母线槽
CN219657750U (zh) 模块盒盖安装结构及电能表
CN219811685U (zh) 可拆式弹爪卡扣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载连接器
CN213935648U (zh) 一种卡扣式可拆卸外壳及移动硬盘
CN215299555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476577U (zh) 一种导轨式固态继电器
CN213184810U (zh) 改进型高速连接器
CN219626962U (zh) 电连接装置
CN218119968U (zh) 水箱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