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4497U - 一种辊筒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筒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4497U
CN216334497U CN202122257386.2U CN202122257386U CN216334497U CN 216334497 U CN216334497 U CN 216334497U CN 202122257386 U CN202122257386 U CN 202122257386U CN 216334497 U CN216334497 U CN 216334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ing
support
supporting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73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珂
张大伟
董汉杰
丛强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Newbeiyang Zhengqi Robot Co ltd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Newbeiyang Zhengqi Robot Co ltd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Newbeiyang Zhengqi Robot Co ltd,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Newbeiyang Zhengqi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73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4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4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4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辊筒输送机。该辊筒输送机包括驱动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摩擦带、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输送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两者的内侧,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的第一预紧力,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的第二预紧力,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摩擦带移动时驱动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自转实现输送功能,同时,辊筒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的尺寸小,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辊筒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筒输送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辊筒输送机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输送辊,在多个输送辊的下方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有两个支撑辊,两个支撑辊用于支撑摩擦带,摩擦带同时与多个输送辊摩擦连接,摩擦带移动时能够带动多个输送辊同时自转,这种结构为了保证输送机的摩擦带能够与全部输送辊可靠接触,从而使全部输送辊均能够受摩擦带驱动而转动,沿输送方向两个支撑辊必须位于多个输送辊的外侧,辊筒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结构尺寸受两个支撑辊制约,导致辊筒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的结构尺寸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输送方向结构紧凑、尺寸较小的辊筒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辊筒输送机,其包括驱动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摩擦带、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摩擦带由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支撑;输送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其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两者的内侧;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摩擦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摩擦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的第一预紧力,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的第二预紧力,多个中间输送辊均与摩擦带的第一面接触,当摩擦带移动时,摩擦带驱动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自转。
可选地,辊筒输送机还包括机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均与机架活动连接;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两者之间的第一预紧力,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两者之间的第二预紧力。
可选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上均设有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第一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上的第一长孔插接,且可沿第一长孔移动,以使第一输送辊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支撑辊;第二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上的第二长孔插接,且可沿第二长孔移动,以使第二输送辊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辊。
可选地,第一长孔的中心线与第一支撑辊的轴线相交,第二长孔的中心线与第二支撑辊的轴线相交。
可选地,侧板上还设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辊的芯轴挂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柱挂接,沿第一输送辊的轴向投影,第一支撑辊位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之间;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输送辊的芯轴挂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柱挂接,沿第二输送辊的轴向投影,第二支撑辊位于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第一输送辊包括第一芯轴和套设于第一芯轴的第一套筒,第二输送辊包括第二芯轴和套设于第二芯轴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由橡胶制成,且摩擦带移动时,摩擦带带动第一套筒绕第一芯轴转动、带动第二套筒绕第二芯轴转动。
可选地,驱动机构还包括托辊,托辊与摩擦带的第二面接触,且部分地伸进相邻两个中间输送辊之间。
可选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传动带、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电机带轮,传动带套设于第一带轮与电机带轮,摩擦带套在第二带轮上。
可选地,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两端均分别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第二带轮和电机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电机带轮和第一带轮、传动带均位于第一支架的外侧。
可选地,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第二带轮三者呈三角形排布;驱动机构还包括张紧轮和调节螺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长槽,张紧轮位于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第二带轮三者形成的三角形内,张紧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长槽插接,张紧轮还与位于第一支撑辊和第二带轮之间的摩擦带的第一面抵接;调节螺栓与第一支架螺纹连接,且与张紧轮的芯轴抵接,旋转调节螺栓能够驱动张紧轮沿长槽滑动,以使摩擦带被张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包括驱动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摩擦带、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摩擦带由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支撑;输送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其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两者的内侧,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摩擦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摩擦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的第一预紧力,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的第二预紧力,多个中间输送辊均与摩擦带的第一面接触,当摩擦带移动时,摩擦带驱动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自转。本实施例中辊筒输送机的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的第一预紧力和第二输送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的第二预紧力能够保证摩擦带移动时驱动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自转实现输送功能,同时,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两者的内侧,相比于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分别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两者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的尺寸小,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该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侧板30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驱动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驱动机构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
010-辊筒输送机;100-输送机构;101-第一输送辊;102-第二输送辊;103-中间输送辊;105-第一芯轴;107-第一套筒;109-第二芯轴;111-第二套筒;113-螺杆;115-第三套筒;200-驱动机构;201-电机;203-摩擦带;205-第一支撑辊;207-第二支撑辊;209-基架;211-托辊;213第一支架;215-第二支架;217-传动带;219-第一带轮;221-第二带轮;223-电机带轮;225-张紧轮;227-调节螺栓;229-长槽;231-安装槽;233-第三支撑辊;235-支撑轴;300-机架;301-侧板;303-连接架;305-第一长孔;307-第二长孔;309-第一支撑柱;311-第二支撑柱;313-中间安装孔;401-第一弹性件;40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结构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辊筒输送机010,该辊筒输送机010包括输送机构100和驱动机构200,其中,输送机构100用于输送物品,驱动机构200用于为输送机构100提供动力。
具体地,输送机构100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输送辊,多个输送辊形成物品的支撑面,各输送辊的轴线平行且均可以在驱动机构200的驱动下自转,放置在支撑面上的物品被自转的输送辊带着沿输送方向移动。
辊筒输送机010还包括用于支撑输送机构100和驱动机构200的机架300,具体地,机架300包括沿输送辊的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301,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301之间的连接架303,其中,各输送辊的两端均分别由两个侧板301支撑,驱动机构200安装于连接架303上,且位于各输送辊的下方,从各输送辊的下方驱动各输送辊自转。其中,各输送辊均包括芯轴和套设于芯轴的套筒,输送辊自转可以是芯轴和套筒一起绕芯轴的轴线转动,也可以是套筒绕芯轴转动。
驱动机构200包括电机201、摩擦带203、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其中,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的轴线均与各输送辊的轴线平行,且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均位于多个输送辊的下方且两者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摩擦带203由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支撑;电机201与摩擦带20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摩擦带203移动;输送机构100的多个输送辊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辊101、多个中间输送辊103,以及第二输送辊102,其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内侧;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摩擦带203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摩擦带203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一预紧力,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二预紧力,多个中间输送辊103均与摩擦带203的第一面接触,当摩擦带203移动时,摩擦带203驱动第一输送辊101、多个中间输送辊103,以及第二输送辊102自转。
其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内侧。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205位于第一输送辊101的上游,第二支撑辊207位于第二输送辊102的上游,也即第二支撑辊207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内侧,因此减小了辊筒输送机010沿输送方向的末端的尺寸,使辊筒输送机010的结构紧凑;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205位于第一输送辊101的下游,第二支撑辊207位于第二输送辊102的下游,也即第一支撑辊205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内侧,因此减小了辊筒输送机010沿输送方向的起始端的尺寸,使辊筒输送机010的结构紧凑;本实施例中,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205位于第一输送辊101的下游,第二支撑辊207位于第二输送辊102的上游,也即,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两者均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内侧,如此设置可以减小了辊筒输送机010沿输送方向的两端的尺寸,使辊筒输送机010沿输送方向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101包括第一芯轴105和套设于第一芯轴105的第一套筒107,第二输送辊102包括第二芯轴109和套设于第二芯轴109的第二套筒111,第一芯轴105和第二芯轴109均由强度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钢、铁,以保证能够支撑物品;第一套筒107和第二套筒111均由橡胶制成,第一套筒107和第二套筒111均与摩擦带203抵接,且摩擦带203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套筒107绕第一芯轴105转动、第二套筒111绕第二芯轴109转动。橡胶材质的第一套筒107和第二套筒111将摩擦带203分别按压在在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上,由于第一套筒107和第二套筒111具有弹性,安装第一输送辊101时,第一输送辊101将摩擦带203压在第一支撑辊205上,并使具有弹性的第一辊筒107产生变形,从而在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形成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一预紧力;安装第二输送辊102时,第二输送辊102将摩擦带203压在第二支撑辊207上,并使具有弹性的第二辊筒111产生变形,从而在第二输送辊102与第二支撑辊207之间形成夹持摩擦带203的第二预紧力。
可选地,中间输送辊103包括第三芯轴113和套设于第三芯轴113的第三套筒115,第三套筒115与摩擦带203抵接,摩擦带203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套筒115绕第三芯轴113转动。第三芯轴113和第三套筒115均由强度大的材料支撑,例如钢、铁,以能够支撑并输送较重的物品。具体地,两个侧板301上均设有多个中间安装孔313,多个中间安装孔313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第三芯轴113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紧固件由侧板301的外侧穿过侧板301上的中间安装孔313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辊筒输送机010的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一预紧力,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之间设置有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二预紧力,因此能够保证摩擦带203移动时驱动第一输送辊101、多个中间输送辊103,以及第二输送辊102自转实现输送功能,同时,沿输送方向,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内侧,相比于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分别位于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两者的外侧,辊筒输送机010沿输送方向的尺寸小,结构更加紧凑。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辊筒输送机0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3,第一弹性件401提供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的第一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3用于提供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之间的第二预紧力。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3,即使由于磨损、碰撞等原因导致第一输送辊101与第一支撑辊205之间或者第二输送辊102与第二支撑辊207之间的相对位置出现变化,第一弹性件401仍然使第一输送辊101与第一支撑辊205之间保持第一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3仍然使第二输送辊102与第二支撑辊207之间保持第二预紧力,从而保证辊筒输送机010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均与机架300活动连接,第一输送辊101能够沿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辊205的方向移动,第二输送辊102能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辊207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410用于使第一输送辊101具有靠近第一支撑辊205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保持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一预紧力,摩擦带203移动时,摩擦带203与第一输送辊101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第一输送辊101转动;第二弹性件403用于使第二输送辊102具有靠近第二支撑辊207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之间保持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二预紧力,摩擦带203移动时,摩擦带203与第二输送辊102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第二输送辊102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0还包括基架209,基架209与连接架303连接,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均与基架209活动连接,第一支撑辊205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输送辊101的方向移动,第二支撑辊207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二输送辊102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401用于使第一支撑辊205具有靠近第一输送辊101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保持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一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3用于使第二支撑辊207具有靠近第二输送辊102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之间保持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二预紧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侧板301活动连接,第一弹性件401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辊101连接,第一弹性件401的第二端与机架300连接,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01的第二端与侧板301连接,在第一弹性件401的作用下,第一输送辊101始终具有靠近第一支撑辊205的运动趋势,在第一弹性件401的作用下,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支撑辊205之间形成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一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3的第一端与第二输送辊102连接,第二弹性件403的第二端与机架300连接,在第二弹性件403的作用下,第二输送辊102和第二支撑辊207之间形成夹紧摩擦带203的第二预紧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即使长时间运行,在第一弹性件401的作用下依然能够保证第一输送辊101与第一支撑辊205之间具有足够的第一预紧力,使摩擦带203能够带动第一输送辊101转动,在第二弹性件403的作用下依然能够保证第二输送辊102与第二支撑辊207之间具有足够的第二预紧力,使摩擦带203能够带动第二输送辊102转动,辊筒输送机010的工作可靠性高。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侧板3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两个侧板301上均设有第一长孔305和第二长孔307,第一长孔305的宽度与第一输送辊101的芯轴的外径匹配,第一长孔305的长度大于第一输送辊101的芯轴的外径,第一输送辊101的芯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01上的第一长孔305插接,且可沿第一长孔305移动,以使第一输送辊101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支撑辊205;第二长孔307的宽度与第二输送辊102的芯轴的外径匹配,第二长孔307的长度大于第二输送辊102的芯轴的外径,第二输送辊102的芯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01上的第二长孔307插接,且可沿第二长孔307移动,以使第二输送辊102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辊207。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侧板301上设置第一长孔305和第二长孔307,使第一输送辊101的芯轴直接与第一长孔305插接,第二输送辊102的芯轴直接与第二长孔307插接,保证了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二输送辊102的移动方向,从而使第一输送辊101靠近第一支撑辊205时能够将摩擦带203夹持在两者之间并保持足够的第一预紧力,使第二输送辊102靠近第二支撑辊207时能够将摩擦带203夹持在两者之间并保持足够的第二预紧力,保证辊筒输送机010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芯轴105设有螺纹孔(图未示出),第一输送辊101还包括螺杆113,螺杆113由侧板301的外侧穿过第一长孔305与第一芯轴105螺纹连接,第一长孔305的宽度与螺杆113的外径匹配,第一长孔305的长度大于螺杆113的外径,螺杆113沿第一长孔305移动带动第一输送辊101靠近第一支撑辊205。本实施例的螺杆113利于第一输送辊101的安装与维护。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00还包括轴套,第一芯轴105与轴套插接,轴套与第一长孔305插接,第一长孔305的宽度与轴套的外径匹配,第一长孔305的长度大于轴套的外径,轴套沿第一长孔305移动,带动第一输送辊101靠近第一支撑辊205,可选地,第一套筒107固定套设于第一芯轴105,第一芯轴105可以相对于轴套绕自身轴线自转,带动第一套筒107同步绕第一芯轴105的轴线转动,当摩擦带203移动时,第一套筒107带动第一芯轴105一起绕第一芯轴105的轴线相对于轴套转动,通过设置轴套,可以降低第一输送辊101的转动阻力。
可选地,第一长孔305的中心线与第一支撑辊205的轴线相交,第二长孔307的中心线与第二支撑辊207的轴线相交。如此设置,使第一输送辊101在第一弹性件401的作用下按压在第一支撑辊205上时第一预紧力较大,使第二输送辊102在第二弹性件403的作用下按压在第二支撑辊207上时第二预紧力较大,从而保证辊筒输送机010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长孔305和第二长孔307两者呈倒八字排布,如此设置,可以在沿输送方向将第一支撑辊205设置于第一输送辊101的下游,将第二支撑辊207设置于第二输送辊102的上游,同时还使第一输送辊101与第一支撑辊205之间保持足够的第一预紧力,使第二输送辊102与第二支撑辊207之间保持足够的第二预紧力,保证辊筒输送机010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3均为拉簧,侧板301上还设有第一支撑柱309和第二支撑柱311,第一弹性件401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辊101的第一芯轴105挂接,第二端与第一支撑柱309挂接,沿第一输送辊101的轴向投影,第一支撑辊205位于第一弹性件4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在第一弹性件401的拉力作用下,第一输送辊101将摩擦带203按压在第一支撑辊205上,使第一输送辊101与第一支撑辊205之间保持足够的第一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3的第一端与第二输送辊102的第二芯轴109挂接,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柱311挂接,沿第二输送辊102的轴向投影,第二支撑辊207位于第二弹性件40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在第二弹性件403的拉力作用下,第二输送辊102将摩擦带203按压在第二支撑辊207上,使第二输送辊102与第二支撑辊207之间保持足够的第二预紧力。
可选地,沿第一输送辊101的轴向投影,第一输送辊101、第一支撑辊205、第一支撑柱309三者的中心共线,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弹性件401产生的第一预紧力最大;沿第二输送辊102的轴向投影,第二输送辊102、第二支撑辊207第二支撑柱311三者的中心共线,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弹性件403产生的第二预紧力最大,进一步提高了辊筒输送机010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地,驱动机构200还包括托辊211,托辊211与摩擦带203的第二面接触,用于将摩擦带203托向中间输送辊103,通过设置托辊211,能够增加中间输送辊103与摩擦带203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从而增加中间输送辊103与摩擦带20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摩擦带203对中间输送辊103的驱动可靠性。
可选地,驱动机构200包括多个托辊211,且多个托辊211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第一支撑辊205部分伸进第一输送辊101和第一个中间输送辊103之间,使输送带在第一个中间输送辊103上的包角大于零,第二支撑辊207部分地伸进最后一个中间输送辊103与第二输送辊102之间,使输送带在最后一个中间输送辊103上的包角大于零,其他的中间输送辊103两两一对,每对中间输送辊103之间均设有一个托辊211,且该托辊211部分地伸进这两个中间输送辊103之间,使摩擦带203在这两个中间输送辊103上形成的包角均大于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托辊211,且每个托辊211均部分地伸进一对中间输送辊103之间,从而增大了每一个中间输送辊103与摩擦带203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摩擦带203能够可靠地驱动每一个中间输送辊103转动。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驱动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辊筒输送机010的驱动机构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基架209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支撑辊207、以及各托辊211的两端均分别由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支撑。
驱动机构200还包括传动带217、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219和第二带轮221,第二带轮221和电机201位于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之间,且第二带轮221的支撑轴235和电机201的输出轴均伸出第一支架213,传动带217和第一带轮219均位于第一支架213的外侧,第一带轮219固定套在第二带轮221的支撑轴235上,电机201的输出轴上设有电机带轮223,传动带217套设于第一带轮219与电机带轮223,摩擦带203套在第二带轮221上。电机201的输出轴转动时,电机带轮223通过传动带217带动第一带轮219转动,第一带轮219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带轮221转动,第二带轮221带动摩擦带203移动,移动的摩擦带203驱动输送机构100的第一输送辊101、各中间输送辊103,以及第二输送辊102转动,使输送机构100沿输送方向输送物品。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0的电机201、摩擦带203、第一支撑辊205、第二支撑辊207等零件均集成于基架209上,实现模块化设计,利于辊筒输送机010装配和维护。
可选地,第一支撑辊205、第二支撑辊207、第二带轮221三者呈三角形排布;驱动机构200还包括张紧轮225和调节螺栓227,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上均设有长槽229,张紧轮225位于第一支撑辊205、第二支撑辊207、第二带轮221三者形成的三角形内,张紧轮2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的长槽229插接,张紧轮225还与位于第一支撑辊205和第二带轮221之间的摩擦带203的第一面抵接;调节螺栓227与第一支架213螺纹连接,且与张紧轮225的芯轴抵接,旋转调节螺栓227能够驱动张紧轮225沿长槽229滑动,以使摩擦带203被张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张紧轮225和调节螺栓227,可以很方便地保持摩擦带203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保证可靠地驱动输送机构100的输送辊自转。
可选地,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上还均设有安装槽231,安装槽231与长槽229垂直;驱动机构200还包括第三支撑辊233,第三支撑辊233位于第一支撑辊205、第二支撑辊207、第二带轮221三者形成的三角形内部,第三支撑辊233的芯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13和第二支架215的安装槽231插接,第三支撑辊233与位于第二支撑辊207和第二带轮221之间的摩擦带203的第一面抵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摩擦带、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沿输送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摩擦带由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支撑;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辊、多个中间输送辊,以及第二输送辊,其中,沿输送方向,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两者的内侧,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一支撑辊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摩擦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所述第二输送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摩擦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一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所述摩擦带的第一预紧力,所述第二输送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之间设置有夹紧所述摩擦带的第二预紧力,多个所述中间输送辊均与所述摩擦带的第一面接触,当所述摩擦带移动时,所述摩擦带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辊、多个所述中间输送辊,以及所述第二输送辊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均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一支撑辊两者之间的第一预紧力,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二输送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两者之间的第二预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有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一长孔插接,且可沿所述第一长孔移动,使所述第一输送辊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辊;所述第二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二长孔插接,且可沿所述第二长孔移动,使所述第二输送辊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撑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轴线相交,所述第二长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轴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还设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辊的芯轴挂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挂接,沿所述第一输送辊的轴向投影,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辊的芯轴挂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挂接,沿所述第二输送辊的轴向投影,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辊包括第一芯轴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芯轴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输送辊包括第二芯轴和套设于所述第二芯轴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由橡胶制成,且所述摩擦带移动时,所述摩擦带带动所述第一套筒绕所述第一芯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套筒绕所述第二芯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托辊,所述托辊与所述摩擦带的第二面接触,且部分地伸进相邻两个所述中间输送辊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传动带、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电机带轮,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电机带轮,所述摩擦带套在所述第二带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两端均分别由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支撑,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机带轮和所述第一带轮、所述传动带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所述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带轮三者呈三角形排布;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张紧轮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长槽,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所述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带轮三者形成的三角形内,所述张紧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长槽插接,所述张紧轮还与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所述摩擦带的第一面抵接;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螺纹连接,且与所述张紧轮的芯轴抵接,旋转所述调节螺栓能够驱动所述张紧轮沿所述长槽滑动,以使所述摩擦带被张紧。
CN202122257386.2U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辊筒输送机 Active CN216334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7386.2U CN216334497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辊筒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7386.2U CN216334497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辊筒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4497U true CN216334497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7386.2U Active CN216334497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辊筒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4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55513B2 (ja) クロスソータを備えた仕分コンベヤ
CN216334497U (zh) 一种辊筒输送机
CN113682058A (zh) 一种用于塑料管件的自动标签打印装置
US9776802B2 (en) Drive device for belt conveyor device
CN218230447U (zh) 一种辊筒输送机及居中输送机
JP2017075045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CN216735150U (zh) 一种纸巾、湿巾贴标设备的标签输送装置
JP3899232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
KR101267599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의 슬립방지장치
JP3058637B1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
CN210358948U (zh) 用于卷板机的旋转进料装置
CN211055942U (zh) 一种旋转型转角机上的板材导正机构
CN113352773A (zh) 一种具有在线粘贴功能的标签打印机
CN112224783A (zh) 一种板材转向机
CN111660608A (zh) 一种折纸拉断输送装置
CN215853423U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发放装置的自动涨紧水平输送机构
JPH10167441A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
CN217193728U (zh) 皮带输送机托辊快速装配工装
JP2016041615A (ja) ベルトカーブコンベヤ装置
CN213536188U (zh) 一种用于螺旋输送机的限位组件
CN211055943U (zh) 一种旋转型转角机
JPS6397513A (ja) ロ−ラコンベヤ
CN211055941U (zh) 一种旋转型转角机上的输送机构
JP6282248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JP4902072B2 (ja) 駆動ローラコンベ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