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1399U -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1399U
CN216331399U CN202123143386.6U CN202123143386U CN216331399U CN 216331399 U CN216331399 U CN 216331399U CN 202123143386 U CN202123143386 U CN 202123143386U CN 216331399 U CN216331399 U CN 216331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il
cooling
motor
pum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433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宗帖
谭艳军
林霄喆
宋伟
吕佳驹
赵福成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433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1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1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1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油存储容器、第一电机泵组件、第二电机泵组件、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连通,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分别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使驱动电机与变速器传动连接。汽车包括上述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结构简单,布置方便。

Description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P2混动模块是将驱动电机设置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模块,用于将发动机的扭矩和驱动电机的扭矩传递到变速器。P2混动模块包括了驱动电机、发动机端离合机构和变速器端离合机构,驱动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发动机端离合机构与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变速器端离合机构与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为避免换挡过程中出现的“换挡冲击”或“扭矩中断”现象,变速器端离合机构常包括2个离合器,换挡时,使其中一个离合器由结合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另一个离合器由分离状态切换为结合状态,而发动机端离合机构包括一个离合器。
离合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须要配置冷却系统对离合器进行冷却。离合器在处于结合状态时产生的热量大,所需冷却油多,处于分离状态时产生的热量少,所需冷却油少,冷却系统需要根据不同工况下离合器对于冷却油的需求量向各离合器的油路内供入冷却油。在换挡的过程中,须要减少向变速器端离合机构由结合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的离合器的油路中供入的冷却油,增加变速器端离合机构由分离状态切换为结合状态的离合器的油路中供入的冷却油。
为实现分别对变速器端离合机构中的两个离合器的油路内的冷却油流量进行反向的调节,相关技术中,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包括机械泵、补液泵和阀体总成,机械泵和补液泵的输入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连通,机械泵和补液泵的输出端均与阀体总成的输入端连通,通过驱动电机或者发动机等部件的动力驱动机械泵抽取冷却油存储容器内的冷却油并送至阀体总成,由阀体总成调节并分配流往各离合器的油路内的冷却油的流量,以将冷却油按需送至各离合器的油路内,补液泵在机械泵的动力不足而离合器对冷却油需求大时启动,向阀体总成补充供入冷却油,以满足冷却的需求。
通过机械泵、补液泵和阀体总成抽取并分配冷却油的方案,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油存储容器、第一电机泵组件、第二电机泵组件、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
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流道与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流道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第一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可选的,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机定子油路,电机定子油路用于冷却驱动电机,电机定子油路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电机定子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三流道与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并联,第三流道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机构;和/或,电机定子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四流道与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二流道与第四流道并联,第四流道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机构。
可选的,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油路。
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第三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三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可选的,第三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串联,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流道与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离合器油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离合器油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的,该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五流道,第五流道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五流道与第二流道并联,第五流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流道上设有第三流量控制机构,第三流量控制机构设于第三离合器油路与所第二电机泵组件之间。
可选的,该冷却系统还包括变速器轴承油路,变速器轴承油路用于冷却变速器,变速器轴承油路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变速器轴承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六流道与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六流道与第一流道并联;或者,变速器轴承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六流道与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第六流道与第二流道并联。
第六流道上设有第四流量控制机构。
可选的,第一流量控制机构、第二流量控制机构、第三流量控制机构、第四流量控制机构中至少一个为节流孔或者电磁阀。
可选的,第一电机泵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泵、第一冷却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机泵的输入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第一电机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流道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一冷却器的输出端,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冷却器的输出端的冷却油的温度。
第二电机泵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泵、第二冷却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电机泵的输入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第二电机泵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第二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流道连通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二冷却器的输出端,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冷却器的输出端的冷却油的温度。
可选的,第一电机泵组件与冷却油存储容器之间设有第一吸滤器,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吸滤器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与冷却油存储容器之间设有第二吸滤器,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吸滤器与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驱动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变速器以及上述的冷却系统。
驱动电机、变速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油存储容器、冷却系统的第一电机泵组件和冷却系统的第二电机泵组件均设于车身上。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冷却系统的第一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冷却系统的第二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二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该冷却系统设置有第一电机泵组件、第二电机泵组件、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分别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和变速器。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极泵组件均自带驱动机构,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与汽车的电源模块电连接后,可通过调节供入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电流,方便的调节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转速,仅通过设置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即可按需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无须与发动机或者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布置灵活、方便。另外,冷却系统在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时,只需控制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转速,即可调节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的流量,控制也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的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的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的实施例之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冷却油存储容器;200、第一电机泵组件;210、第一电机泵;220、第一冷却器;230、第一温度传感器;300、第二电机泵组件;310、第二电机泵;320、第二冷却器;330、第二温度传感器;410、第一离合器油路;411、第一离合器;420、第二离合器油路;421、第二离合器;430、电机定子油路;431、电机定子;440、第三离合器油路;441、第三离合器;450、变速器轴承油路;451、变速器轴承;510、第一流道;520、第二流道;530、第三流道;540、第四流道;550、第五流道;560、第六流道;610、第一流量控制机构;620、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30、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40、第四流量控制机构;710、第一吸滤器;720、第二吸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采用机械泵、补液泵和阀体总成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机械泵由发动机或者驱动电机的动力驱动,机械泵的转速由发动机或者驱动电机的转速决定,由机械泵供入阀体总成内的冷却油的流量不能根据对冷却油的需求来进行调整。在一些工况下,例如汽车在一挡或者倒挡坡起时,需要大流量的冷却油方能确保对离合器的冷却效果,此时,需要启动补液泵,以对机械泵供入的冷却油的不足部分进行补充。而在另一些工况下,机械泵供给的冷却油能够满足需求时,又需要控制补液泵停止。因此,采用机械泵、补液泵和阀体总成的冷却系统在供油时,须要实时检测机械泵供给的冷却油流量,并设置控制补液泵启停的开关,在机械泵供给的冷却油流量能够满足需求时,控制补液泵停止,在机械泵供给的冷却油流量不能够满足需求时,控制补液泵启动。在足量的冷却油进入阀体总成之后,再由阀体总成分配用于冷却各离合器的冷却油的流量。
采用机械泵、补液泵和阀体总成的冷却系统须要设置用于检测机械泵供给的冷却油流量的流量检测模块、用于控制补液泵启停的开关以及用于调节流入各离合器的油路内的冷却油流量的阀体总成,且机械泵须要与发动机或者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结构复杂、布置不便。此外,在供油时,既需要根据机械泵的供油流量和冷却系统对冷却油的需求量控制补液泵的启停,还需要根据各离合器不同工况下对冷却油的需求控制阀体总成调节用于冷却各离合器的冷却油的流量,控制繁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案设计人设计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电机泵组件、第二电机泵组件、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分别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和变速器。在本案设计人设计的方案中,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极泵组件均自带驱动机构,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与汽车的电源模块电连接后,可通过调节供入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电流,方便的调节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转速,仅通过设置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即可按需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无须与发动机或者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布置灵活、方便。另外,冷却系统在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时,只需控制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转速,即可调节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的流量,控制也更加简单、方便。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提出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示意图,图2是提出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的实施方式之二的示意图,图三是提出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的实施方式之三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第一电机泵组件200、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第一离合器油路41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
第一电机泵组件200的输入端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入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出油口连通,第一电机泵组件20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流道510与第一离合器油路41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流道520与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410的输出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输出端均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第一离合器油路410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411,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用于冷却第二离合器421,第一离合器411和第二离合器421均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极泵组件均自带驱动机构,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与汽车的电源模块电连接后,可通过调节供入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电流,方便的调节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转速,仅通过设置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即可按需向第一离合器油路41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供油,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无须与发动机或者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布置灵活、方便。
另外,冷却系统在向第一离合器油路41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供油时,只需控制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转速,即可调节向第一离合器油路41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供油的流量,控制也更加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均可通过线缆与汽车的电源模块电连接,由汽车的电源模块向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供电。
冷却油可为汽车循环油路中的润滑油,冷却油可同时起到冷却和润滑的效果。第一离合器411结合时,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向第一离合器油路410大流量泵油,第一离合器411分离时,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向第一离合器油路410小流量泵油。第二离合器421结合时,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向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大流量泵油,第二离合器421分离时,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向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小流量泵油。
在一些示例中,冷却油存储容器100为汽车的油底壳。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机定子油路430,电机定子油路430用于冷却驱动电机,电机定子油路430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进油口连通。
电机定子油路430的输入端通过第三流道530与第一电机泵组件200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流道510与第三流道530并联,第三流道530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机构610;和/或,电机定子油路430的输入端通过第四流道540与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连通,第二流道520与第四流道540并联,第四流道540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20。
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或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向电机定子油路430供入冷却油,以对驱动电机进行冷却,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20可对进入电机定子油路430的冷却油的流量进行调节,以精确分配到各部分的冷却油的流量。在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均向电机定子油路430供油时,电机定子油路430中来自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冷却油可相互补充,在某些工况下,第一离合器油路410或者第二离合器油路420中的冷却油需求量大,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和第二电机泵组件300依然可以均选用最大流量相对较小的电机泵组件,可降低成本,且最大流量相对较小的电机泵组件尺寸更小,利于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定子油路430形成于电子定子431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油路440。
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连通,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用于冷却第三离合器441,第三离合器441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如此设置,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在通过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冷却第二离合器421的同时,可通过第三离合器油路440冷却第三离合器441。
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离合器油路44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串联,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流道520与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连通,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进油口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离合器油路440与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输入端连通,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离合器油路420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进油口连通。
由于使发动机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三离合器441的发热量不大,经过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冷却油进入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再次进行利用,冷却油的利用率高,油路简单。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五流道550,第五流道550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连通,第五流道550与第二流道520并联,第五流道550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流道520上设有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设于第三离合器油路440与所第二电机泵组件300之间。
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五流道550使部分冷却油不经过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直接进入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可迅速对第二离合器421进行冷却,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冷却油需求变化时,调节反应快,设置的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利于精确分配进入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和其他油路的冷却油流量,进入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冷却油经过第三离合器油路440后进入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冷却油的利用充分。
当然,冷却系统也可不包括第五流道550,第二流道520上不设置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如此,由第二流道520供入的冷却油依次经过第三离合器油路44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后,回到冷却油存储容器100内,此时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降低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离合器油路440和第二离合器油路420采用并联的方案替换二者串联的方案,第三离合器油路440的输入端通过第七流道与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连通,第七流道与第二流道520并联,第七流道上设置第五流量控制机构。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还包括变速器轴承油路450,变速器轴承油路450用于冷却变速器,变速器轴承油路450的输出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进油口连通。
变速器轴承油路450的输入端通过第六流道560与第一电机泵组件200的输出端连通,第六流道560与第一流道510并联;或者,变速器轴承油路450的输入端通过第六流道560与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出端连通,第六流道560与第二流道520并联。
第六流道560上设有第四流量控制机构640。
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电机泵组件200或者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向变速器轴承油路450内供入冷却油,以对变速器进行冷却,第四流量控制机构640可对进入变速器轴承油路450内的冷却油的流量进行调节,以精确分配冷却油。
在一些示例中,变速器轴承油路450形成于变速器轴承451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量控制机构610、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20、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第四流量控制机构640中至少一个为节流孔。
如此,采用节流孔控制流量,成本低廉,设置方便,结构简单,不占用外部的安装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量控制机构610、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20、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第四流量控制机构640中至少一个为电磁阀。
如此,采用电磁阀,便于对各进入各油路的冷却油的流量进行调整,且控制方便。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流量控制机构610为电磁阀,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20、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和第四流量控制机构640均为节流孔。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流量控制机构610、第二流量控制机构620、第三流量控制机构630和第四流量控制机构640均为节流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泵组件200包括第一电机泵210和第一冷却器220,第一电机泵210的输入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出油口连通,第一电机泵210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却器220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冷却器22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流道510连通第一离合器油路410的输入端。
第二电机泵组件300包括第二电机泵310和第二冷却器320,第二电机泵310的输入端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出油口连通,第二电机泵310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却器32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冷却器32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流道520连通第二离合器油路420的输入端。
如此设置,可降低进入各油路的冷却油的温度,利于对各部件进行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机泵210和第二电机泵310均采用低压大流量电机泵,第一电机泵210和第二电机泵310均可选用最大流量大于40L/min、输出压力小于4pa的电机泵,例如,可选用最大流量为40L/min~50L/min、输出压力为2pa~4pa的电机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泵组件2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第一温度传感器230设于第一冷却器220的输出端,第一温度传感器230用于检测第一冷却器220的输出端的冷却油的温度。
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30实时掌握第一冷却器220的输出端输出的冷却油的温度,便于计算实时的第一冷却器220的输出端输出的单位体积的冷却油能够带走的热量,进而可根据经过计算或者采集得到的第一离合器和驱动电机定子的温度以及“离合器温度-流量插值表&驱动电机定子温度-流量插值表”,调节第一电机泵210输出的流量,利于精确控制第一电机泵21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泵组件30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30,第二温度传感器330设于第二冷却器320的输出端,第二温度传感器330用于检测第二冷却器320的输出端的冷却油的温度。
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330实时掌握第二冷却器320的输出端输出的冷却油的温度,便于计算实时的第二冷却器320的输出端输出的单位体积的冷却油能够带走的热量,进而可根据经过计算或者采集得到的第二离合器的温度以及“离合器温度-流量插值表”,调节第二电机泵310输出的流量,利于精确控制第二电机泵31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泵组件200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之间设有第一吸滤器710,第一电机泵组件20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吸滤器710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出油口连通,第二电机泵组件300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之间设有第二吸滤器720,第二电机泵组件300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吸滤器720与冷却油存储容器100的出油口连通。
如此设置,可避免冷却油中的杂质进入后续油路造成磨损或者堵塞。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驱动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变速器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系统。
驱动电机、变速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油存储容器、冷却系统的第一电机泵组件和冷却系统的第二电机泵组件均设于车身上。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冷却系统的第一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冷却系统的第二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二离合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极泵组件均自带驱动机构,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与汽车的电源模块电连接后,可通过调节供入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电流,方便的调节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转速,仅通过设置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即可按需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无须与发动机或者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布置灵活、方便。另外,冷却系统在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时,只需控制第一电机泵组件和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转速,即可调节向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供油的流量,控制也更加简单、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油存储容器、第一电机泵组件、第二电机泵组件、第一离合器油路和第二离合器油路;
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定子油路,所述电机定子油路用于冷却驱动电机,所述电机定子油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所述电机定子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并联,所述第三流道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机构;和/或,所述电机定子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并联,所述第四流道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油路;
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第三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用于使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串联,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并联,所述第五流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上设有第三流量控制机构,所述第三流量控制机构设于所述第三离合器油路与所第二电机泵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器轴承油路,所述变速器轴承油路用于冷却变速器,所述变速器轴承油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进油口连通;
所述变速器轴承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并联;或者,所述变速器轴承油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并联;
所述第六流道上设有第四流量控制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流量控制机构、所述第三流量控制机构、所述第四流量控制机构中至少一个为节流孔或者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泵、第一冷却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第一电机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输出端的冷却油的温度;
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泵、第二冷却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机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电机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却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离合器油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冷却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冷却器的输出端的冷却油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之间设有第一吸滤器,所述第一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吸滤器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之间设有第二吸滤器,所述第二电机泵组件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吸滤器与所述冷却油存储容器的出油口连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驱动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变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变速器、所述冷却系统的冷却油存储容器、所述冷却系统的第一电机泵组件和所述冷却系统的第二电机泵组件均设于所述车身上;
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用于使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冷却系统的第一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冷却系统的第二离合器油路用于冷却所述第二离合器。
CN202123143386.6U 2021-12-14 2021-12-14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6331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3386.6U CN216331399U (zh) 2021-12-14 2021-12-14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3386.6U CN216331399U (zh) 2021-12-14 2021-12-14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1399U true CN216331399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43386.6U Active CN216331399U (zh) 2021-12-14 2021-12-14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1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2028B (zh)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7013B (zh) 一种dct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
CN106593978B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冷却液压系统
CA2827477C (en) Hydraul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ybrid vehicle
US98558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lubrication for a plug-in hybrid
CN109084016B (zh) 一种dct变速器双泵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US8347618B2 (en) Dual pump hydraulic system
US20090241535A1 (en) On-demand hydraulic pump for a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5805284B (zh) 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箱润滑系统及方法
CN10951516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控制装置
JP6860028B2 (ja) 車両の潤滑構造及び車両の潤滑制御方法
CN216331399U (zh) P2混动模块的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02959284B (zh) 自卸车
CN219509915U (zh)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CN116624590A (zh) 适用于大马力拖拉机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的液压系统
CN214946283U (zh) 变速器的液冷系统和车辆
CN213472769U (zh) 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4321348A (zh) 混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EP2890597B1 (en) Integrated hydraulic supply pump
CN219198099U (zh)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2780762A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WO2016168114A1 (en) Multi-pressur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219282379U (zh) 混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
CN216306692U (zh) 电液控制系统的供油单元及电液控制系统
CN219013028U (zh) 车辆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No. 99, Beihui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Wuxi, Jiangsu 214,181

Patentee after: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

Patentee before: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