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9915U -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9915U
CN219509915U CN202223530391.7U CN202223530391U CN219509915U CN 219509915 U CN219509915 U CN 219509915U CN 202223530391 U CN202223530391 U CN 202223530391U CN 219509915 U CN219509915 U CN 219509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electronic pump
low
oil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03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洋
张安伟
王川
周家豪
鲁宜国
陈绍维
梁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03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9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9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9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该液压系统包括:泵组件、高压控制油路、低压导向油路以及控制器,泵组件包括高压电子泵和低压电子泵,高压控制油路连接在高压电子泵与高压回路之间,用于对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低压导向油路连接在低压电子泵与低压冷却回路之间,以将自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控制器分别与高压电子泵和低压电子泵电连接,根据高压回路的压力需求以控制高压电子泵工作,根据低压冷却回路的供油需求控制低压电子泵工作。这样,高压电子泵对应的高压控制油路与低压电子泵对应的低压导向油路分离,两条油路独立控制分别可以按需供给,从而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使用两种以上能量来源的车辆,其中,最常见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发动机和电机,发动机消耗燃油,电机消耗动力电池的电能。
机电耦合变速器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部件,另外,机电耦合变速器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和高传动效率是保证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最优性价比的前提。而液压系统又是机电耦合变速器关键子系统,由此可知液压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机电耦合变速器整机性能。
然而在目前相关的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液压系统往往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整机性能受到一定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
泵组件,包括高压电子泵和低压电子泵;
高压控制油路,所述高压控制油路连接在所述高压电子泵与高压回路之间,用于对所述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
低压导向油路,所述低压导向油路连接在所述低压电子泵与低压冷却回路之间,以将自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导向至所述低压冷却回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高压电子泵和所述低压电子泵电连接,根据所述高压回路的压力需求以控制所述高压电子泵工作,根据所述低压冷却回路的供油需求控制所述低压电子泵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高压回路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高压控制油路包括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具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高压控制油路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并将所述实际油液压力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油液压力,对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转速进行调整,以控制对所述高压回路的压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高压控制油路还包括节流器,所述节流器设置在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的通路上,用于对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进行节流降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节流器为节流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高压回路包括一个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高压电子泵连通;所述高压控制油路包括传感器和节流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节流器均设置在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并将所述实际油液压力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节流器用于对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进行节流降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低压导向油路包括冷却器、压滤器和分流孔,所述冷却器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电子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压滤器与所述分流孔连接;当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依次通过所述冷却器、压滤器以及所述分流孔,以导向至所述低压冷却回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低压导向油路还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与所述压滤器并联连接;当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温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依次通过所述旁通阀、所述分流孔,以导向至所述低压冷却回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电连接,用于识别车辆模式;当车辆模式为第一挡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以使所述高压电子泵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当车辆模式为第二挡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以使所述高压电子泵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液压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高压电子泵和低压电子泵,高压电子泵通过高压控制油路对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低压电子泵通过低压导向油路将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这两条油路分离可分别单独控制,从而实现了压力和流量可以按需进行控制,降低了液压系统的能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架构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架构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架构框图。
其中,11-低压电子泵;12-高压电子泵;2-高压控制油路;21-冷却器;22-压滤器;23-旁通阀;3-低压导向油路;4-控制器;5-高压回路;6-低压冷却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混合电动汽车包括机电耦合变速器,机电耦合变速器内部集成双电机,机电耦合变速器包括液压系统,在相关的技术方案中,一般机电耦合变速器液压控制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机械双泵或者为电子泵加机械泵的方案。而且,目前机电耦合变速器液压系统基本都有液压模块,该液压模块依靠阀芯的平衡力方式进行调压,该方式具有液压系统能耗高、液压系统成本高、抗污能力差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方案带来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该液压系统通过双电子泵的方式,具体控制高压电子泵通过高压控制油路对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控制低压电子泵通过低压导向油路将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从而可以实现压力和流量按需进行控制,降低了液压系统的能耗。本申请的液压系统尤其适用于串并联构型、发动机两挡、油冷电机的机电耦合变速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做出详细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架构框图。参见图1,液压系统包括:
泵组件,包括低压电子泵11和高压电子泵12;
高压控制油路2,高压控制油路2连接在高压电子泵12与高压回路5之间,用于对高压回路5进行压力控制;
低压导向油路3,低压导向油路3连接在低压电子泵11与低压冷却回路6之间,以将自低压电子泵11输出的油液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6;
控制器4,控制器4分别与高压电子泵12和低压电子泵11电连接,根据高压回路5的压力需求以控制高压电子泵12工作,根据低压冷却回路6的供油需求控制低压电子泵11工作。
其中,低压电子泵11对应图1的E1Pump,高压电子泵12对应图1的E2Pump,控制器4对应图1中的TCU。控制器4与低压电子泵11的控制端电连接,同时控制器4与高压电子泵12的控制端电连接。高压电子泵12和低压电子泵11用于提供液压动力,高压电子泵12从油箱中抽取油液经过过滤器输出送至高压控制油路2,通过高压控制油路2对高压回路5进行压力控制。低压电子泵11从油箱中抽取油液经过过滤器输出送至低压导向油路3,通过低压导向油路3对与低压冷却回路6连接的电机(EM1C以及EM2C)或轴齿(CC)进行冷却润滑。
具体地,对于控制器而言,控制器可以识别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根据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分别通过控制高压电子泵的转速以对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通过控制低压电子泵的转速对低压冷却回路的冷却润滑流量进行控制。这样,通过识别车辆所处工作模式,调整不同油泵的转速,分别满足高压回路的压力需求,以及低压冷却回路的流量需求,从而达到流量和压力的控制。另外,在节能方面,高低压回路完全独立分开控制,压力及流量按需供给,可实现最小能耗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高压电子泵和低压电子泵,高压电子泵通过高压控制油路对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低压电子泵通过低压导向油路将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这两条油路分离可分别单独控制,从而实现了压力和流量可以按需进行控制,降低了液压系统的能耗。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高压回路5的设置,具体地,高压回路5包括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高压控制油路2包括电磁换向阀TCS,电磁换向阀TCS具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进油口与高压电子泵12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连接。
其中,第一离合器对应图1中的C1,第二离合器对应图1中的C2,电磁换向阀对应图1中的TCS,电磁换向阀TCS的电磁铁端与控制器4电连接。
这样,通过设置电磁换向阀从而有利于对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切换控制,从而使得控制结构比较简单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高压控制油路2还包括传感器(对应图1中的E\P),传感器设置在高压电子泵12的输出端,传感器与控制器4电连接,用于检测高压电子泵12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并将实际油液压力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油液压力,对高压电子泵12的转速进行调整,以控制对高压回路5的压力。
其中,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高压电子泵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通过在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当前的油液压力,通过当前的油液压力确定油泵转速闭环控制,以补偿油泵负载、温度及油泵公差引起的压力差异,从而实现了压力的精确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高压控制油路2还包括节流器R1,节流器R1设置在高压电子泵12的输出端与电磁换向阀TCS的回油口连接的通路上,用于对高压电子泵12输出的油液进行节流降压。
其中,节流器对应图1中的R1。可选地,在高压电子泵12的输出端与节流器之间还可以设置一过滤器Filter2。
这样,通过设置节流器代替了相关技术方案中的机械阀进行调压,这样设置结构比较简单,降低了成本,不需要附加的构件或线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节流器R1为节流孔,节流孔的构造为中间隔板中的通口,中间隔板布置在高压电子泵12的输出端与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上。通过将节流器设置为节流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架构框图。参见图2,高压回路5包括一个离合器,离合器与高压电子泵12连通,高压控制油路2包括传感器和节流器R1,传感器和节流器R1均设置在高压电子泵12的输出端,传感器与控制器4连接,用于检测高压电子泵12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并将实际油液压力传输至控制器4,节流器用于对高压电子泵12输出的油液进行节流降压。
当高压回路5只包括一个离合器时,可以不需要设置电磁换向阀,从而降低了一定的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低压导向油路3的设置,具体地,低压导向油路3包括冷却器21、压滤器22和分流孔,冷却器21的一端与低压电子泵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滤器22与分流孔连接;当低压电子泵11输出的油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低压电子泵11输出的油液依次通过冷却器21、压滤器22以及分流孔,以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6。
其中,分流孔对应图1中的R2和R3,对于预设温度的设置在此不予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这样,当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代表此时的油温较高,需要先经过降温冷却之后,再导入与低压冷却回路连接的电机、轴齿等结构,防止油温过高对这些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低压导向油路3还包括旁通阀23,旁通阀23与压滤器22并联连接;当低压电子泵11输出的油温小于预设温度时,低压电子泵11输出的油液依次通过旁通阀23、分流孔,以导向至低压冷却回路6。
这样,当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温小于预设温度时,此时可以通过旁通阀导入与低压冷却回路连接的电机、轴齿等结构,由于通道比较灵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与电磁换向阀电连接,用于识别车辆模式;当车辆模式为第一挡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换向阀,以使高压电子泵与第一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当车辆模式为第二挡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换向阀,以使高压电子泵与第二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
这样,当车辆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换向阀,以使得高压电子泵与第一离合器或者与第二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从而达到控制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结合或者分离,以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
为了便于从整体上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详细阐述其原理:
控制器分别与高压电子泵、低压电子泵以及电磁换向阀电连接,分别对高压电子泵、低压电子泵以及电磁换向阀进行控制。控制器可以用于识别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然后根据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分别通过控制高压电子泵的转速以对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通过控制低压电子泵的转速对低压冷却回路的冷却润滑流量进行控制。这样,通过识别车辆所处工作模式,调整不同油泵的转速,分别满足高压回路的压力需求,以及低压冷却回路的流量需求,从而达到流量和压力的控制。
其中,对于控制器根据低压冷却回路的供油需求控制低压电子泵工作的技术原理,具体如下:
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包括纯电模式、增程模式以及混动模式。当车辆处于纯电模式、增程模式或者混动模式时,控制器先获取电机的环境参数,其中,电机的环境参数例如为电机温度、当前油温及电机功率等参数,以及与电机、轴齿等连接的流量分配关系。接着,根据电机的环境参数,确定低压冷却回路中的电机冷却需求量。然后,控制器根据电机冷却需求量计算低压电子泵的目标转速,具体是根据低压电子泵的MAP图,计算出低压电子泵的转速需求,其中,MAP图主要反映在不同转速、扭矩下的电机效率分布情况。这样,最后以确定得到低压电子泵的目标转速。在确定了低压电子泵的目标转速之后,控制器将目标转速发送至低压电子泵的控制端以调节低压电子泵按照目标转速进行运转。
这样,通过获取电机的环境参数,计算电机冷却需求量,再通过电机冷却量确定低压电子泵的目标转速,以调整低压电子泵的转速至目标转速,从而有利于对低压电子泵的精准控制,在满足电机冷却需求量的同时,使用较少的能耗。
而对于控制器根据高压回路的压力需求以控制高压电子泵工作的技术原理,具体如下:
当车辆处于纯电模式或者增程模式时,控制高压电子泵以预设转速运转,并控制电磁换向阀进行断电,以控制高压控制油路导通,以使高压电子泵通过高压控制油路为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进行充油。当车辆处于纯电模式或者增程模式时,发动机不动,此时将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进行充油,这样为模式切换做准备。
另外,当车辆处于混动模式时,其中,混动模式包括第一挡模式和第二挡模式。当车辆处于第一挡模式时,参见图1,图1对应车辆处于第一挡模式时液压系统油路图。高压电子泵E2pump在该模式下处于动态工作模式,在该模式初始阶段,第一离合器C1油道已充油完成。控制器TCU根据电机转速及发动机转速,计算第一离合器C1主从动端速差。当主从动端速速差进入允许结合离合器的范围内,TCU根据当前扭矩需求,计算出目标压力。接着,将目标压力与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油液压力进行对比,当实际油液压力低于目标压力时,提高高压电子泵E2pump的转速,使得实际油液压力达到目标压力。而当实际油液压力大于目标压力时,则降低高压电子泵E2pump的转速,使得实际油液压力达到目标压力,从而实现第一离合器C1的压力控制。在第一离合器C1结合的状态下,第二离合器C2处于节流器R1出口,进行油道充油,为进入C2做准备。
当车辆处于第二挡模式时,参见如3,图3对应车辆处于第二挡模式时液压系统油路图。高压电子泵E2pump在该模式下也处于动态工作模式,在该模式初始阶段,第二离合器C2油道已充油完成,控制器TCU根据电机转速及发动机转速,计算第二离合器C2主从动端速差,当速差进入允许结合离合器的范围内,TCU根据当前扭矩需求,计算出目标压力。接着,将目标压力与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油液压力进行对比,当实际油液压力低于目标压力时,提高高压电子泵E2pump的转速,使得实际油液压力达到目标压力。而当实际油液压力大于目标压力时,则降低高压电子泵E2pump的转速,使得实际油液压力达到目标压力,从而实现第二离合器C2的压力控制。在第二离合器C2结合的状态下,第一离合器C1处于节流器R1出口,进行油道充油,为进入C1做准备。
这样,通过控制高压电子泵的转速,以调节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的压力,从而实现了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压力按需控制。
而当车辆从第一挡模式切换至第二挡模式为例,当车辆处于第一挡模式时,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当整车车速达到切换点需要进行切换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输出峰值功率,达到整车动力需求,同时VCU控制高压电子泵E2pump低速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同时电磁换向阀通电,将高压电子泵与第二离合器连通,发电机进行调速,当速差满足结合条件,即提高高压电子泵E2PUM的转速来控制第二离合器C2结合,第二离合器C2结合后,驱动电机撤扭,进入第二挡模式。
这样,通过设置电磁换向阀以可以实现对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控制。
当车辆从第一挡模式切换至第二挡模式时,此时车辆处于第一挡模式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当整车车速达到切换点需要进行切换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输出峰值功率,达到整车动力需求,同时控制器控制高压电子泵E2pump低速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同时电磁换向阀通电,将高压电子泵与第二离合器连通,发电机进行调速。在当速差满足结合条件,即提高高压电子泵E2pump的转速来控制第二离合器C2结合,第二离合器C2结合后,驱动电机撤扭,进入第二挡模式。即当需要进行发动机挡位切换时,控制高压电子泵转速降低,第一离合器C1分离,同时机电耦合器变速器切入增程模式,控制电磁换向阀进入左位工作,然后结合第二离合器C2,机电耦合变速器进入第二挡模式。这样,有利于实现第一挡模式与第二挡模式的需求,以满足发动机动力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极限工况下,极限工况例如在低温工况下,若仅靠降低高压电子泵E2pump的转速不能达到第一离合器C1快速分离的目的,此时,则可以通过控制高压电子泵E2pump反转,将第一离合器腔中的油液迅速排空泄压,这样达到离合器分离的目的。
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第一离合器快速分离,减少发动机换挡采用的时间,提升了换挡的效率,从而使得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是对于第一挡模式切换至第二挡模式进行举例说明,由于第二挡模式切换至第一挡模式与该方式相类似,在此不予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液压系统。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压系统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结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
泵组件,包括高压电子泵和低压电子泵;
高压控制油路,所述高压控制油路连接在所述高压电子泵与高压回路之间,用于对所述高压回路进行压力控制;
低压导向油路,所述低压导向油路连接在所述低压电子泵与低压冷却回路之间,所述低压导向油路包括旁通阀、压滤器以及分流孔,所述旁通阀与所述压滤器并联连接;当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温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依次通过所述旁通阀、所述分流孔,以导向至所述低压冷却回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高压电子泵和所述低压电子泵电连接,根据所述高压回路的压力需求以控制所述高压电子泵工作,根据所述低压冷却回路的供油需求控制所述低压电子泵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回路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所述高压控制油路包括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具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控制油路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并将所述实际油液压力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油液压力,对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转速进行调整,以控制对所述高压回路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控制油路还包括节流器,所述节流器设置在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的通路上,用于对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进行节流降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器为节流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回路包括一个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高压电子泵连通;
所述高压控制油路包括传感器和节流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节流器均设置在所述高压电子泵的输出端;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端的实际油液压力,并将所述实际油液压力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节流器用于对所述高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进行节流降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导向油路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电子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压滤器与所述分流孔连接;
当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低压电子泵输出的油液依次通过所述冷却器、压滤器以及所述分流孔,以导向至所述低压冷却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电连接,用于识别车辆模式;
当所述车辆模式为第一挡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以使所述高压电子泵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
当所述车辆模式为第二挡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以使所述高压电子泵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油通路连通。
9.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
CN202223530391.7U 2022-12-27 2022-12-27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Active CN219509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0391.7U CN219509915U (zh) 2022-12-27 2022-12-27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0391.7U CN219509915U (zh) 2022-12-27 2022-12-27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9915U true CN21950991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0391.7U Active CN219509915U (zh) 2022-12-27 2022-12-27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99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5958A (zh) * 2023-08-11 2023-12-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动系统的档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45436A (zh) * 2023-10-31 2024-01-05 燕山大学 串并联多模式切换轻量化电液复合燃油泵调速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5958A (zh) * 2023-08-11 2023-12-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动系统的档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45958B (zh) * 2023-08-11 2024-06-0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动系统的档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45436A (zh) * 2023-10-31 2024-01-05 燕山大学 串并联多模式切换轻量化电液复合燃油泵调速系统
CN117345436B (zh) * 2023-10-31 2024-03-19 燕山大学 串并联多模式切换轻量化电液复合燃油泵调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09915U (zh) 液压系统及车辆控制系统
CN109282028B (zh)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93978B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冷却液压系统
CN209212951U (zh)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
CN102077000A (zh) 变速器装置的具有变速器主泵和辅助泵的液压系统
CN109826948B (zh) 液压控制系统
CN113757356B (zh) 车辆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003645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液压控制回路
CN213088564U (zh) 混动变速器液压系统
CN217502555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CN213920655U (zh) 混合动力车辆及其液压系统、变速箱、动力系统
CN113124153A (zh) 一种混合动力用变速箱液压系统
JP2017530311A (ja) 油圧システム
CN113124152A (zh) 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液压系统
CN218440578U (zh) 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16478189U (zh) 一种液压系统和车辆
CN118257850A (zh) 液压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系统
CN112503377B (zh) 离合器控制及润滑系统
CN115949636A (zh) 汽车液压系统和混合动力汽车
CN215172161U (zh) 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液压系统
CN215172160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用变速箱液压系统
CN109027216B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CN115059754A (zh) 一种四挡后驱dht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液压控制油路
US20240010066A1 (en) Vehicle, hydraulic system for powertrain of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139078B2 (en) Integrated hydraulic supply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