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7814U -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7814U
CN216307814U CN202122775361.1U CN202122775361U CN216307814U CN 216307814 U CN216307814 U CN 216307814U CN 202122775361 U CN202122775361 U CN 202122775361U CN 216307814 U CN216307814 U CN 216307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pipeline
energy
valv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53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竞宜
刘逊
姜泓兆
周倩倩
顾悦
刘芳芳
杨勇
马小勇
孙铭晨
刘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rofound Enviro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rofound Enviro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rofound Enviro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rofound Enviro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53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7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7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7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横向并排设置,且顶部均独立设置有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的底部均设置有陶瓷蓄热体;所述排气腔通过管道连通设置有加压箱,所述加压箱远离排气腔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清扫管道,所述清扫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气泵,所述清扫管道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回流清扫管、第二回流清扫管、第三回流清扫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内置有独立的点火装置、进风装置和回流吹扫陶瓷蓄热体的装置,整体的清洁效果更加稳定,清洁彻底,有效提高陶瓷蓄热体的蓄热效果,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焚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RTO,是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燃式热氧化炉(TO)相比,具有热效率高(≥95%)、运行成本低、能处理大风量中低浓度废气等特点,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大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20355954.9”的一种即热式RCO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催化氧化箱体、废气进气管、净化气体出气管、风机和清扫管路,催化氧化箱体由多组催化氧化壳体所组成,相邻的两组催化氧化壳体之间通过其顶部的连接管道相连通,催化氧化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上连接有回流清扫口,催化氧化壳体的中部设有蓄热陶瓷层、催化剂层和加热层,蓄热陶瓷层安装在催化剂层的下方,所述催化氧化箱体上催化氧化壳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该即热式RCO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将任意两个催化氧化壳体与连接管道形成一个工作单元,当一个催化氧化装置由进气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时,通过清扫管路通入部分气体吹扫催化氧化装置,解决了催化氧化装置工作状态切换时的VOCs泄漏问题。
但是其仍然存在缺陷:1、上述装置使用相同的气流管路对三个陶瓷蓄热体进行反向吹扫,但是,距离风机最远的气流管道最长,若是同时对三个陶瓷蓄热体进行清扫的话,会存在最远处的气流最少,且气流强度也可能降低的问题,使得最远端的陶瓷蓄热体得不到有效的清洁;2、风机引发的气流强度有限,可能会因为风力过于柔和导致不能讲陶瓷蓄热体上的杂质都进行有效清除,因此上述装置的清洁不够彻底,需要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分成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和排气腔,所述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横向并排设置,且顶部均独立设置有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的底部均设置有陶瓷蓄热体;
所述排气腔通过管道连通设置有加压箱,所述加压箱和排气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和单向阀,所述加压箱的内腔中设置有压力计,所述加压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第三警示灯和PLC控制器,所述加压箱远离排气腔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清扫管道,所述清扫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气泵,所述清扫管道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回流清扫管、第二回流清扫管、第三回流清扫管,所述第一回流清扫管的出口端朝向第三燃烧室,且第一回流清扫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回流清扫管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一和隔离风口二,所述隔离风口一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二燃烧室和第三燃烧室之间,所述隔离风口二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之间,所述第二回流清扫管位于第二燃烧室的主体段开设有风孔,所述第二回流清扫管靠近清扫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三,所述隔离风口三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之间,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的出口端朝向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靠近清扫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六阀门。
优选的,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点火器燃烧管。
优选的,所述进风装置包括混风管,所述混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陶瓷蓄热体的上方均设置有布气栅板,所述陶瓷蓄热体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排污盖。
优选的,所述排污盖有三个且分别对应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设置。
优选的,所述排气腔的出口端依次设置自有过滤器和废气浓度测试仪。
优选的,所述加压箱和排气腔的出口管道之间连通设置有泄压管道,所述泄压管道上设置有泄压阀。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针对三个不同位置的陶瓷蓄热体,设置有独立的第一回流清扫管、第二回流清扫管和第三回流清扫管,在清扫时可以独立开启,确保有足量的气流吹向所需要清扫的陶瓷蓄热体,避免因为管道过长而导致气流分布不均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利用从排气腔流出的清洁风回流作为清扫风,实现内循环,且内置有加压箱,可以蓄风使得清扫陶瓷蓄热体的风力加大,进而提高清扫效果,使得陶瓷蓄热体可以长期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更加节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加压箱中设置有压力计,加压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第三警示灯和PLC控制器,因此,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压,适用范围更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横向并排设置,且顶部均独立设置有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第一回流清扫管的出口端朝向第三燃烧室,第二回流清扫管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一和隔离风口二,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三,因此,在逐个反吹清扫时,相应位置的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会关闭,隔离风口中吹出的气流也可以将其他的气体进行隔离,形成气流屏障,这样既提高了清扫效果,又避免了其他位置的废气随之被直接吹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内置有独立的点火装置、进风装置和回流吹扫陶瓷蓄热体的装置,整体的清洁效果更加稳定,清洁彻底,有效提高陶瓷蓄热体的蓄热效果,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第二燃烧室中的陶瓷蓄热体进行清扫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燃烧室中的陶瓷蓄热体进行清扫的状态图。
图中:1、壳体;101、第一燃烧室;102、第二燃烧室;103、第三燃烧室;104、排气腔;2、点火器;3、点火器燃烧管;4、混风管;5、第一阀门;6、陶瓷蓄热体;7、布气栅板;8、保温层;9、排污盖;10、过滤器;11、废气浓度测试仪;12、加压箱;13、第二阀门;14、单向阀;15、压力计;16、第一警示灯;17、第二警示灯;18、第三警示灯;19、PLC控制器;20、清扫管道;21、第三阀门;22、气泵;23、第一回流清扫管;24、第四阀门;25、第二回流清扫管;251、隔离风口一;252、隔离风口二;26、第五阀门;27、第三回流清扫管;271、隔离风口三;28、第六阀门;29、泄压管道;30、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中分成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和排气腔104,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横向并排设置,且顶部均独立设置有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进风装置用于导入废气和助燃气的混合风,点火装则用于点燃上述混合风,使其发生燃烧的氧化反应,进行废气处理,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可以独立开启或关闭,互相之间不受影响,排气腔104则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的下方,用于导入燃烧处理后的气体,排气腔104的出口端依次设置自有过滤器10和废气浓度测试仪11,过滤器10可以将燃烧后的净化气体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除尘,提高清洁力,废气浓度测试仪11则可以实时监测氧化焚烧处理废气的效果,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的底部均设置有陶瓷蓄热体6。
排气腔104通过管道连通设置有加压箱12,加压箱12用于存储气体,加压箱12和排气腔104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3和单向阀14,单向阀14的设置使得气体只能从排气腔104流向加压箱12,而不能反向流动,加压箱12的内腔中设置有压力计15,压力计15可以实时监测加压箱12中的气压,加压箱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警示灯16、第二警示灯17、第三警示灯18和PLC控制器19,压力计15、第一警示灯16、第二警示灯17、第三警示灯18均与PLC控制器19信号连接,随着压力计15所监测到的压力值逐渐升高,PLC控制器19会依次控制第一警示灯16、第二警示灯17、第三警示灯18开启,进行示意,更加直观,加压箱12远离排气腔104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清扫管道20,清扫管道2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1和气泵22,气泵22可以选择性地开启,在不开启时加压箱12中的气体也能够流出,但是开启后可以起到导流的辅助作用,清扫管道20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回流清扫管23、第二回流清扫管25、第三回流清扫管27,第一回流清扫管23的出口端朝向第三燃烧室103,用于对第三燃烧室103中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吹清扫,且第一回流清扫管23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4,可控制启闭,第二回流清扫管25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一251和隔离风口二252,隔离风口一25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二燃烧室102和第三燃烧室103之间,隔离风口二252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2之间,隔离风口一251和隔离风口二252中都能够吹出气流,形成屏障,使得第二燃烧室102可以保持在相对密封的状态,既可以避免此时的清扫气流外散流失影响清洁力,也可以避免两侧第一燃烧室101或第三燃烧室103中的废气等直接从第二燃烧室102中的陶瓷蓄热体6流出,第二回流清扫管25位于第二燃烧室102的主体段开设有风孔,风孔中会流出气流,对第二燃烧室102中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吹清扫,第二回流清扫管25靠近清扫管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阀门26,可根据需要控制启闭,第三回流清扫管27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三271,隔离风口三27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2之间,隔离风口三271中吹出的气流也可以形成气流屏障,避免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中的气体向此处流动,第三回流清扫管27的出口端朝向第一燃烧室101,用于对第一燃烧室101中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吹清扫,第三回流清扫管27靠近清扫管道20的一端设置有第六阀门28,第六阀门28也可以独立开启,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中的陶瓷蓄热体6都进行独立清扫,有效提高清扫效果,使得陶瓷蓄热体6可以长期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更加节能。
工作原理:
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横向并排设置,且顶部均独立设置有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进风装置用于导入废气和助燃气的混合风,点火装则用于点燃上述混合风,使其发生氧化反应,进行废气处理,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可以独立开启或关闭,互相之间不受影响,燃烧后的气体经过对应位置的陶瓷蓄热体6,最后汇入排气腔104后,再向外排出。
在使用中,若需要对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向吹扫,则首先需要蓄风,具体地:打开第二阀门13,使得从排气腔104中流出的清洁气体回流进入加压箱12,加压箱12的内腔中设置有压力计15,压力计15可以实时监测内部压力值,且可以将压力值分为低中高三档,分别对应第一警示灯16、第二警示灯17和第三警示灯18的警示温度,当达到相应位置时,在PLC控制器19的作用下,对应位置的警示灯开启,对工作人员进行示意,接着,打开第三阀门21,使得加压箱12中的气体可以从清扫管道20中流出;
若需要清扫的是第三燃烧室103中的陶瓷蓄热体6,则打开第四阀门24,使得清扫管道20中气流从第一回流清扫管23的出口端流出,进而对第三燃烧室103中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向吹扫;
若需要清扫的是第二燃烧室102中的陶瓷蓄热体6,则打开第五阀门26,使得清扫管道20中气流从第二回流清扫管25的隔离风口一251、隔离风口二252及其本身的主体段风孔中流出,隔离风口一25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二燃烧室102和第三燃烧室103之间,隔离风口二252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2之间,隔离风口一251和隔离风口二252中都能够吹出气流屏障,使得第二燃烧室102可以保持在相对密封的状态,既可以避免此时的清扫气流外散流失影响清洁力,也可以避免两侧第一燃烧室101或第三燃烧室103中的废气等直接从第二燃烧室102中的陶瓷蓄热体6流出,第二回流清扫管25位于第二燃烧室102的主体段开设有风孔,风孔中会流出气流,对第二燃烧室102中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吹清扫;
若需要清扫的是第一燃烧室101中的陶瓷蓄热体6,则打开第六阀门28,使得清扫管道20中气流从第三回流清扫管27的隔离风口三271及其本身的出口端流出,隔离风口三27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2之间,隔离风口三271中吹出的气流也可以形成气流屏障,避免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中的气体向此处流动,第三回流清扫管27的出口端朝向第一燃烧室101,用于对第一燃烧室101中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吹清扫;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的三种清洗状态下,一旦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26或第六阀门28开启,在PLC控制器19的控制下,相应的燃烧室所对应的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均会关闭,这是因为此时主要进行的是反吹清扫作业,会影响到原有的混合气体配比和点火燃烧效果,因此可以适应性地暂停,当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26或第六阀门28关闭时,PLC控制器19会控制相应的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立即重启,不会影响到处理效率。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对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的具体结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公开: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2,点火器2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点火器燃烧管3,使用时点火器燃烧管3会喷出明火,进风装置包括混风管4,混风管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可通过第一阀门5控制混风管4的开启或关闭,混风管4的出口端设置在点火器燃烧管3的中间位置,因此燃烧会更加充分,而且对应于同一个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或第三燃烧室103的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会同时启闭,例如在清扫对应的陶瓷蓄热体6时,就会同时关闭。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布气栅板7和保温层8,陶瓷蓄热体6的上方均设置有布气栅板7,布气栅板7的设置使得燃烧后的气体能够更加均匀地通过下方的陶瓷蓄热体6,有效提高蓄热效率,陶瓷蓄热体6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8,保温层8的设置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排污盖9,排污盖9有三个且分别对应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设置,在对对应位置的陶瓷蓄热体6进行反向吹扫后,可打开相应的排污盖9,将吹扫下来的灰尘去除。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加压箱12和排气腔104的出口管道之间连通设置有泄压管道29,泄压管道29上设置有泄压阀30,其主要作用是:当加压箱12中的气压超过安全值时,泄压阀30会自动打开,使得多余的气体可以经过泄压管道29进行排放,进而排除安全隐患,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分成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和排气腔(104),所述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横向并排设置,且顶部均独立设置有点火装置和进风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的底部均设置有陶瓷蓄热体(6);
所述排气腔(104)通过管道连通设置有加压箱(12),所述加压箱(12)和排气腔(104)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3)和单向阀(14),所述加压箱(12)的内腔中设置有压力计(15),所述加压箱(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警示灯(16)、第二警示灯(17)、第三警示灯(18)和PLC控制器(19),所述加压箱(12)远离排气腔(104)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清扫管道(20),所述清扫管道(2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1)和气泵(22),所述清扫管道(20)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回流清扫管(23)、第二回流清扫管(25)、第三回流清扫管(27),所述第一回流清扫管(23)的出口端朝向第三燃烧室(103),且第一回流清扫管(23)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4),所述第二回流清扫管(25)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一(251)和隔离风口二(252),所述隔离风口一(25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二燃烧室(102)和第三燃烧室(103)之间,所述隔离风口二(252)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2)之间,所述第二回流清扫管(25)位于第二燃烧室(102)的主体段开设有风孔,所述第二回流清扫管(25)靠近清扫管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阀门(26),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27)上连通设置有隔离风口三(271),所述隔离风口三(271)的出口端设置在第一燃烧室(101)和第二燃烧室(102)之间,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27)的出口端朝向第一燃烧室(101),所述第三回流清扫管(27)靠近清扫管道(20)的一端设置有第六阀门(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2),所述点火器(2)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点火器燃烧管(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包括混风管(4),所述混风管(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蓄热体(6)的上方均设置有布气栅板(7),所述陶瓷蓄热体(6)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排污盖(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盖(9)有三个且分别对应第一燃烧室(101)、第二燃烧室(102)、第三燃烧室(103)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104)的出口端依次设置自有过滤器(10)和废气浓度测试仪(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箱(12)和排气腔(104)的出口管道之间连通设置有泄压管道(29),所述泄压管道(29)上设置有泄压阀(30)。
CN202122775361.1U 2021-11-14 2021-11-14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Active CN216307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5361.1U CN216307814U (zh) 2021-11-14 2021-11-14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5361.1U CN216307814U (zh) 2021-11-14 2021-11-14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7814U true CN216307814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5361.1U Active CN216307814U (zh) 2021-11-14 2021-11-14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7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3761B (zh) 一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849163A (zh)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反吹扫系统及方法
CN216307814U (zh) 一种节能型rto蓄热式氧化焚烧装置
CN207230506U (zh) 一种新型环保蒸汽锅炉
CN205909311U (zh) 蓄热式氧化炉
CN111609415A (zh) 一种自清洁蓄热式热力焚烧装置
CN205979813U (zh) 一种处理含尘voc废气的蓄热式焚烧装置
CN202303872U (zh) 消烟除尘组装式热管热风采暖炉
CN209840118U (zh) 一种节能的rto蓄热式焚烧炉
CN206669761U (zh) 蓄热式氧化系统
CN207196916U (zh) 一种新型环保节能锅炉
CN213746781U (zh) 一种三室rto交换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
CN210979883U (zh) 两室高效蓄热燃烧装置
CN215723257U (zh) 一种rto蓄热燃烧炉余热利用装置
CN107990333A (zh) Rto废气处理装置
CN111876169B (zh) 一种焦炉安全环保停炉方法
KR100462525B1 (ko) 공해물질 배출 방지용 소각장치
CN206669762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209991469U (zh) 一种防结焦堵塞蓄热式有机废气氧化炉
CN111878840A (zh) 一种单筒多阀蓄热式焚烧炉
CN207990643U (zh) 一种适用于蓄热式氧化炉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
CN207035156U (zh) 改进型rto废气处理装置
CN200940928Y (zh) 煤炭气化三室顺逆净化燃烧锅炉
CN104676608A (zh) 一种燃烧炉胆
CN110822448A (zh) 用于干式排渣机的污泥掺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