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1304U -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1304U
CN216301304U CN202121400543.4U CN202121400543U CN216301304U CN 216301304 U CN216301304 U CN 216301304U CN 202121400543 U CN202121400543 U CN 202121400543U CN 216301304 U CN216301304 U CN 216301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d
hinged
door
pure electric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05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ongda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ongda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ongda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ongda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05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1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1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1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属于纯电动物流车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第四调节杆、控制杆和固定栓,第一调节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进行运动,从而对调节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调节板带动工作台进行90°翻转,从而方便对中门进行翻转方便进行组装,无需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使得中门在翻转过程中对中门进行定位组装,从而保障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纯电动物流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纯电动物流车常用于物流业,大型超市的物流配送或工厂工序间的物流周转,即可保证物品在搬运过程中不受损坏,又可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但是一般的纯电动物流车,在对中门进行组装时,需要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使得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在对中门进行组装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解决了需要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使得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在对中门进行组装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调节杆。
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侧面与第三调节杆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的右侧面与第二调节杆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左侧面铰接在调节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侧面与第四调节杆的右侧面铰接。
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内均铰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支撑板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调节杆的左侧面铰接在工作台的右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四调节杆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的右侧面,所述控制杆内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的右侧面,所述支撑板设置为“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控制旋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伞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伞齿的背面与第二伞齿的左侧面啮合,所述第二伞齿内卡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后端固定在壳体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上表面与工作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燕尾滑块设置在燕尾滑槽内,所述燕尾滑槽开设在壳体的上表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第四调节杆、控制杆和固定栓,将固定栓从控制杆上取出后转动控制杆,使得控制杆带动第四调节杆沿着控制杆的轨迹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调节杆进行移动,第一调节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进行运动,从而对调节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调节板带动工作台进行90°翻转,从而方便对中门进行翻转方便进行组装,无需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使得中门在翻转过程中对中门进行定位组装,从而保障了工作效率。
2、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板、转筒、凹槽和第一螺纹杆,将第一螺纹杆从凹槽内取出后将转筒进行反转,然后将中门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在将转筒翻转到中门的上表面,转动第一螺纹杆对转筒进行下压,使得转筒挤压中门的表面从而进行固定,保证了中门在组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掉落的情况。
3、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控制旋钮、转轴、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二螺纹杆、燕尾滑块和燕尾滑槽,转动控制旋钮,使得控制旋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伞齿进行转动,使得第一伞齿在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伞齿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对燕尾滑块的位置进行移动,使得燕尾滑块带动工作台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将中门移动到需要组装或者焊接的位置进行组装或者焊接,提高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台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调节杆立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工作台、3放置板、4调节板、5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第三调节杆、8第四调节杆、9控制杆、10固定栓、11支撑板、12 转筒、13凹槽、14第一螺纹杆、15控制旋钮、16转轴、17第一伞齿、18第二伞齿、19第二螺纹杆、20燕尾滑块、21燕尾滑槽、22第一轴承、23万向轮、24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3,放置板3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4,通过设置调节板4,能够对放置板3的位置进行翻转,从而便于对中门进行翻转,能够对中门进行定位组装,两个调节板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调节杆5,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杆5,能够带动第三调节杆7和第二调节杆6进行移动,从而方便进行后续工作。
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铰接,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与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在调节板4 的右侧面,通过设置调节板4,能够对第一调节杆5和第二调节杆6的移动进行支撑,保证了第一调节杆5和第二调节杆6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四调节杆8的右侧面铰接,通过设置第四调节杆8,能够带动第一调节杆5进行转动并对其进行支撑,能够方便进行后续工作。
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通过设置支撑板11,能够对中门进行放置,从而方便对其进行组装工作,两个支撑板11内均铰接有转筒12,通过设置转筒12,能够对中门进行挤压固定,避免中门在组装过程中出现掉落或偏移的情况,转筒1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4螺纹连接在支撑板11内,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14,能够带动转筒12对中间进行挤压,从而保证了转筒12在挤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三调节杆7的左侧面铰接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通过设置工作台2和第三调节杆7,保证了第三调节杆7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掉落的情况,第四调节杆8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杆9,控制杆9 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通过设置控制杆9,能够带动第四调节杆8 进行转动并对其进行支撑,使得第四调节杆8随着控制杆9的轨迹进行转动,控制杆9内设置有固定栓10,固定栓10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支撑板11设置为“L”形,通过设置固定栓10,能够对控制杆9的转动进行固定,避免控制杆9出现转动的情况。
具体的,如图5所示,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22,通过设置第一轴承22,能够对转轴16的转动进行支撑,保证了转轴 16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第一轴承22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16,壳体1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23,通过设置万向轮23,能够带动壳体1进行移动,从而方便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组装的位置,转轴16的右端与控制旋钮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转轴16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伞齿17,通过设置控制旋钮15,能够带动转轴16进行转动,方便进行后续工作,第一伞齿17的背面与第二伞齿18的左侧面啮合,第二伞齿18内卡接有第二螺纹杆19,通过设置第一伞齿17和第二伞齿18,使得使得第一伞齿17在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伞齿18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杆19进行转动,方便进行后续工作,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24,第二轴承24的后端固定在壳体1内壁的背面,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燕尾滑块20,燕尾滑块20的上表面与工作台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燕尾滑块20设置在燕尾滑槽21内,燕尾滑槽21开设在壳体1的上表面,通过设置燕尾滑槽21,使得燕尾滑块20在燕尾滑槽21内进行移动,同时能够对燕尾滑块20进行限位,避免燕尾滑块20随着第二螺纹杆19进行转动,保证了燕尾滑块2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通过万向轮23将壳体1移动需要组装的位置,在转动第一螺纹杆14 将第一螺纹杆14从凹槽13内取出,然后将转筒12进行反转,在将中门放置在支撑板11的上表面,放置完成后将转筒12翻转到中门的上表面,转动第一螺纹杆14对转筒12进行下压,使得转筒12挤压中门的表面进行固定;
S2、固定完成后将固定栓10从控制杆9上取出,然后转动控制杆9,使得控制杆9带动第四调节杆8沿着控制杆9的轨迹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调节杆5进行移动,第一调节杆5在移动过程中同时带动第三调节杆7和第二调节杆6进行运动,第一调节杆5和第二调节杆6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调节板4进行移动,使得调节板4带动工作台2进行90°翻转,从而带动中门进行翻转方便对其进行组装;
S3、最后在转动控制旋钮15,使得控制旋钮15带动转轴1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伞齿17进行转动,使得第一伞齿17在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伞齿18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19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19带动燕尾滑块20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工作台2进行移动,能够将中门移动到需要组装或者焊接的位置从而完成组装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3),所述放置板(3)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4),两个所述调节板(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调节杆(5);
所述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与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在调节板(4)的右侧面,所述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四调节杆(8)的右侧面铰接;
所述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两个所述支撑板(11)内均铰接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4),所述第一螺纹杆(14)螺纹连接在支撑板(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杆(7)的左侧面铰接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调节杆(8)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杆(9),所述控制杆(9)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所述控制杆(9)内设置有固定栓(10),所述固定栓(10)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所述支撑板(11)设置为“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22),两个所述第一轴承(22)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16),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6)的右端与控制旋钮(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6) 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伞齿(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齿(17)的背面与第二伞齿(18)的左侧面啮合,所述第二伞齿(18)内卡接有第二螺纹杆(19),所述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24),所述第二轴承(24)的后端固定在壳体(1)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燕尾滑块(20),所述燕尾滑块(20)的上表面与工作台(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滑块(20)设置在燕尾滑槽(21)内,所述燕尾滑槽(21)开设在壳体(1)的上表面。
CN202121400543.4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Active CN216301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0543.4U CN21630130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0543.4U CN21630130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1304U true CN216301304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7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0543.4U Active CN21630130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1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78961B (zh)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t.l型法兰的碾环装置
CN216301304U (zh)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CN116423240B (zh) 一种工业机电制造切割焊接机床
CN211439432U (zh) 一种循环冷却式智能制造用加工设备
CN111300398A (zh) 一种具有万向调节功能的三轴机械手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46220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定位平台
CN215588242U (zh) 一种机器人手臂加工用自动定位焊接装置
CN216028716U (zh) 一种汽车侧围自动化机器人点焊焊接生产线
CN214559159U (zh) 一种驱动轮钻孔工装
CN114939575A (zh) 一种用于火车车轮的激光清洗装置
CN205914906U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焊接系统
CN212601692U (zh) 一种机械加工固定台
CN216566439U (zh)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
CN219359090U (zh) 一种玻璃模具的夹持抛光处理装置
CN218909634U (zh) 一种智能叉车后桥生产用举升机
CN219902164U (zh) 一种机器人组合式主控装置
CN218052188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制作的钢构件固定装置
CN217225012U (zh) 一种汽车制造业零部件生产用的抛光设备
CN215547463U (zh) 一种便于废屑回收的铆焊焊缝打磨装置
CN219358908U (zh) 一种锥体内表面自动打磨装置
CN218695448U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219444296U (zh) 一种机械加工的固定夹具
CN220596251U (zh) 一种圆柱型零件夹取定点运载装置
CN216297746U (zh) 一种合缝压筋机构
CN217194888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夹持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