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4939U - 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84939U CN216284939U CN202122602468.6U CN202122602468U CN216284939U CN 216284939 U CN216284939 U CN 216284939U CN 202122602468 U CN202122602468 U CN 202122602468U CN 216284939 U CN216284939 U CN 2162849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ing
- plate
- guide
- adjusting
- came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包括:相机,所述相机为线阵相机,所述线阵相机沿直线延伸;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调节件,所述线阵相机绕平行于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调节件连接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线阵相机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线阵相机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获取装置,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线阵相机的角度,可以使线阵相机准确对焦,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拍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图像获取装置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视觉检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应用,在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机的连接方式决定着取像结果,产品的不同导致相机调节的精度不同。现有技术中线阵相机宽度较大时会产生一定的结构偏移,这对相机对焦及取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可以可以调节线阵相机的角度,使线阵相机准确对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图像获取装置的检测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图像获取装置,包括:相机,所述相机为线阵相机,所述线阵相机沿直线延伸;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调节件,所述线阵相机绕平行于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调节件连接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线阵相机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线阵相机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获取装置,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线阵相机的角度,可以使线阵相机准确对焦,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拍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线阵相机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线阵相机在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所述线阵相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线阵相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轴孔在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一穿孔在所述第一穿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二穿孔在所述第二穿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锁止件,两个所述锁止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相连,两个所述锁止件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调节杆或所述第二调节杆固定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杆或所述第二调节杆相对于所述安装块可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或所述第二调节杆上,且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块的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导向孔且另一个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孔沿与所述轴孔同心的圆弧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孔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支撑座、用于调节所述线阵相机竖向位移的竖向调节滑台和用于调节所述线阵相机在长度方向位移的水平调节滑台,所述水平调节滑台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竖向调节滑台设于所述水平调节滑台,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竖向调节滑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检测设备,包括基座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于所述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获取装置,从而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检测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运载装置设于基座的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运载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运载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运载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且待检测件放置于运载表面;
图8是图7中所示的运载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第一挡板、运载传送机构、推移机构、压板机构和阻挡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第一挡板、运载传送机构、推移机构、压板机构和阻挡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阻挡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阻挡机构的剖视图,其中挡块位于收缩位置;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阻挡机构的剖视图,其中挡块位于阻挡位置;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阻挡机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阻挡驱动件和阻挡推杆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阻挡滑座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阻挡机构的示意图;
图18是阻挡机构的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所示的运载装置、承接装置设于平台且图像获取装置设于横梁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承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图9中所示的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9中所示的平台、横梁和图像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横梁和图像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横梁和图像获取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3中所示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3中所示的图像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的线阵相机、角度调节机构和微调机构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9是图28中所示的角度微调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检测设备;
100、基座;110、机架;120、平台;130、横梁;140、第一导轨;150、支架板;160、导向轨;170、限位挡块;
200、运载装置;201、运载表面;203、第一前板;
210、主架体;211、运载底板;212、运载侧板;
220、运载传送机构;221、第一带轮;222、第一传送带;223、第一传送电机;224、第一传动轴;225、带轮调节块;226、第一驱动带轮;227、第一从动带轮;228、第一驱动带;
230、板距调节机构;231、第一挡板;232、第二挡板;2301、容置槽;233、第一导向杆;234、第一锁紧套筒;
240、推移机构;241、推移支持板;2411、导向凹槽;242、第一推移驱动件;243、锁紧块;2431、配合凹槽;
250、压板机构;251、压紧板;2511、凸台;252、压紧驱动件;253、导引杆;
260、阻挡机构;
261、挡块;2611、阻挡配合面;2612、限位凸起;2613、第一固定槽;2614、安装槽;
262、阻挡驱动件;263、阻挡推杆;2631、阻挡驱动面;
264、阻挡滑座;2641、第一导向通道;2642、第二导向通道;2643、限位槽;2644 第二固定槽;
265、环形弹性件;266、止抵件;267、复位弹簧;300、运载驱动件;
400、图像获取装置;
410、线阵相机;420、角度调节机构;421、固定座;4211、安装块;
422、调节件;4221、第一调节杆;4222、第二调节杆;
423、连接板;4231、轴孔;4232、导向孔;424、转轴;
425、锁止件;4251、第一锁紧螺母;4252、第二锁紧螺母;426、导向轴;
430、微调机构;431、支撑座;432、竖向调节滑台;433、水平调节滑台;
440、升降机构;441、安装座;442、升降板;4421、导向块;443、丝杆;444、螺母座;445、升降驱动件;4451、升降电机;4452、同步带;4453、同步轮;4454、电机座; 4455、带张紧件;
446、第一限位块;447、第二限位块;450、第三传感器;
500、承接装置;501、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二前板502;
510、承接架体;511、承接底板;512、承接侧板;513、承接背板;
520、承接传送机构;521、第二带轮;522、第二传送带;523、第二传送电机;524、第二传动轴;
530、间距调节机构;531、第一支撑板;532、第二支撑板;533、第二导向杆;534、第二锁紧套筒;535、第二推移驱动件;
600、光源;700、待检测件;710、治具;72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像获取装置400,图像获取装置400可以用于获取待检测件的图像,并根据所获取的图像判定待检测件是否存在缺陷,例如,图像获取装置400可以识别电路板720分板的缺陷。
如图22-图2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像获取装置400包括:线阵相机410和角度调节机构420。
具体地,如图23所示,线阵相机410沿直线延伸,例如线阵相机410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可选地,线阵相机410为线扫相机,例如,线阵相机410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角度调节机构420包括:固定座421和调节件422,线阵相机410绕平行于线阵相机410长度方向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于固定座421上,调节件422连接在固定座421和线阵相机410之间用于驱动线阵相机410相对于固定座42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线阵相机410的宽度较大时会产生一定的结构偏移,这会影响相机的对焦及取像,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用于调节线阵相机410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420,可以通过调节线阵相机410的角度,使线阵相机410与被拍摄物件之间准确对焦,提高取像的质量,实现图像获取装置400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拍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像获取装置400,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420用于调节线阵相机410的角度,可以使线阵相机410准确对焦,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拍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420可以包括两个,两个角度调节机构420分别布置在线阵相机41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3中所示的左右两端)的两端。通过在线阵相机410的两端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420,两个角度调节机构420对称布置,在调节线阵相机410角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调节两端的角度调节机构420,使线阵相机410的两端同时受力,避免线阵相机410歪斜,提高对线阵相机410调节的精度,保证线阵相机410的拍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8和图29所示,角度调节机构420还可以包括:连接板423,连接板423固定于线阵相机410的一端(例如图26中所示的线阵相机410 的左端或右端),连接板423上形成有沿线阵相机4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孔4231,轴孔 4231内穿设有转轴424,连接板423通过转轴424与固定座421可转动连接,以实现线阵相机410相对于固定座421绕转轴424可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9所示,固定座421上形成有安装块4211,安装块4211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轴孔4231在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调节件422包括: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第一调节杆4221穿设于第一穿孔内,第一调节杆422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23和安装块4211相连,第一调节杆4221与安装块4211在第一穿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第二调节杆4222 穿设于第二穿孔内,第二调节杆422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23和安装块4211相连,第二调节杆4222与安装块4211在第二穿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本实施例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4221和/或第二调节杆4222与安装块4211的相对位置,第一调节杆4221和/或第二调节杆4222可以拉动连接板423绕转轴424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线阵相机410绕转轴 424转动。
例如图28所示,固定座421的朝向连接板423的一侧表面连接有安装块4211,安装块421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连接板423的上方,安装块4211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安装块4211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连接板423的轴孔4231在前后方向的两侧,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均为沿上下延伸的杆状结构,第一调节杆4221的下端连接板423固定,第一调节杆4221的上端由下往上穿过第一穿孔与安装块4211相连,第二调节杆4222的下端与连接板423固定,第二调节杆4222的上端由下往上穿过第二穿孔与安装块4211相连。
其中,可选地,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均为调节螺钉。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9所示,角度调节机构420还可以包括:两个锁止件425,两个锁止件425分别与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相连,每个锁止件425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锁止件425在锁止状态时将第一调节杆4221或第二调节杆4222固定于安装块4211上,锁止件425在解锁状态时,第一调节杆4221或第二调节杆4222相对于安装块4211可移动。这样,当需要调节线阵相机410的角度时,可以将锁止件425切换为解锁状态,此时可以调节第一调节杆4221或第二调节杆4222与安装块4211的相对位置,实现拉动连接板423和线阵相机410绕转轴424转动,当完成调节后,可以将锁止件425 切换为锁止状态,此时,可以使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与安装块4211相对位置固定,保证线阵相机410可以依次通过连接板423、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 以及固定块可靠地固定于固定座421上,保证线阵相机410的稳定性,保证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29所示,锁止件425可以包括第一锁紧螺母4251和第二锁紧螺母4252,第一锁紧螺母4251和第二锁紧螺母4252套设于第一调节杆4221或第二调节杆4222上,且第一锁紧螺母4251和第二锁紧螺母4252分别位于安装块4211的相对的两侧(例如图29中所示的安装块4211的上下两侧)。由此,锁止件425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成本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9所示,连接板423和固定座421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导向孔4232 且另一个设有导向轴426,导向轴426可滑动地配合在导向孔4232内,导向孔4232沿与轴孔4231同心的圆弧线延伸。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孔4232,并设置可滑动地配合在导向孔4232内的导向轴426,当线阵相机410绕转轴424转动时,导向轴426沿导向孔4232 滑动,由此,导向轴426与导向孔4232的配合结构可以对线阵相机410的转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保证线阵相机410转动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对线阵相机410的调节精度。
优选地,如图29所示,导向孔4232包括两个,两个导向孔4232在轴孔4231的径向方向对称设置;导向轴426也包括两个,两个导向轴426与两个导向孔4232一一对应。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线阵相机410转动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对线阵相机410的调节精度。
如图29所示,连接板423上形成有轴孔4231,连接板423上还形成有两个导向孔4232,两个导向孔4232分别位于轴孔4231在前后方向的两侧且关于轴孔4231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布置,且导向孔4232沿与轴孔4231同心的圆弧线延伸,固定座421与连接板423之间设有转轴424和两个导向轴426,转轴424的一端与固定座42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连接板423固定,两个导向轴426的一端与固定座42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两个导向孔4232内,当线阵相机410绕转轴424转动时,导向轴426沿导向孔4232滑动,实现对线阵相机410的转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线阵相机410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8所示,图像获取装置400还包括微调机构430,微调机构430包括支撑座431、竖向调节滑台432和水平调节滑台433,具体地,水平调节滑台433设于支撑座431上,水平调节滑台433用于调节线阵相机410在长度方向位移,竖向调节滑台432用于调节线阵相机410竖向位移,竖向调节滑台432设于水平调节滑台433,固定座421设于竖向调节滑台43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竖向调节滑台432和水平调节滑台433,可以利用竖向调节滑台432调节线阵相机410在竖向方向的位移,利用水平调节滑台433调节线阵相机410在左右方向的位移,由此,可以实现线阵相机410多方向的调节及角度的调节,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调节精度和效率教导,且图像获取装置400的适用方位广,空间占据较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2所示,基座100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轨160,图像获取装置400还包括:升降机构440,升降机构440包括升降板442和升降驱动组件,线阵相机410设于升降板442上,升降板442上设有导向块4421,导向块4421 可滑动地设于导向轨160上,升降驱动组件设于基座100上用于驱动升降板442上下移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440,可以实现对线阵相机410上下位置的移动,即实现线阵相机410的升降,同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轨160和与导向轨160配合滑动的导向块 4421,导向块4421沿导向轨160滑动,可以在线阵相机410上下升降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线阵相机41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导向轨160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导向轨160延竖向方向延伸,且两个导向轨160 在线阵相机4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升降板442连接在线阵相机410在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升降板442的背离线阵相机410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起的导向块4421,导向块4421的包括两组,两组导向块4421与两个导向轨160一一对应,且两组导向块4421均包括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向块442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线阵相机41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升降驱动组件可以为直线电机,由此,可以减少占用空间,简化结构。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升降驱动组件可以包括:安装座441、丝杆443、螺母座444和升降驱动件445,安装座441固定于基座100的横梁130上,升降驱动件445设于安装座441上,螺母座444与升降板442固定连接,丝杆443沿上下方向延伸,丝杆443的一端穿设于螺母座444内与螺母座444螺纹连接,丝杆443的另一端与升降驱动件445相连以由升降驱动件445驱动转动。当升降驱动件445驱动丝杆443转动时,由于丝杆443与螺母座444螺纹连接,在丝杆443转动的过程中,螺母座444会相对于丝杆 44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44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线阵相机410上下移动,实现升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5所示,螺母座444相对于丝杆44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丝杆443上设有在轴向方向(例如图25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块446和第二限位块447,当螺母座444在第一位置时,螺母座444的上表面与第一限位块446的下表面抵接,当螺母座444在第二位置时,螺母座444的下表面与第二限位块 447的上表面抵接。由此,第一限位块446可以限制螺母座444向上移动的最大位移,第二限位块447可以限制螺母座444向下移动的最大位移,使得螺母座444仅能在第一限位块446和第二限位块447之间移动,从而避免螺母座444从丝杆443上脱落。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5所示,升降驱动件445可以包括:升降电机4451、同步带4452和多个间隔布置的同步轮4453,同步带4452张紧在多个同步轮4453之间,升降电机4451与多个同步轮4453中的其中一个相连用于驱动同步轮4453转动,多个同步轮 4453中的其中另一个与丝杆443同轴固定。当升降电机4451启动时升降电机4451的电机轴带动与其相连的同步轮4453转动,同步轮4453带动同步带4452移动,同步带4452驱动另一个同步轮4453转动,另一个同步轮4453带动同轴固定的丝杆杠转动,丝杆通过螺纹驱动螺母座444上下移动,螺母座444通过升降板442带动线阵相机410上下升降。
进一步地,升降驱动件445还可以包括带张紧件4455,带张紧件4455设于固定座421 上用于张紧同步带4452。
其中,可选地,如图24所示,升降电机4451与升降板442分别位于横梁130的前后两侧。由此,可以合理利用横梁130两侧的空间,减少整机在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紧凑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升降驱动件445还可以包括:电机座4454,升降电机4451固定于电机座4454上,电机座4454固定于安装座4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电机4451也可以通过联轴器直接与丝杆443相连,用于驱动丝杆443转动,由此,可以提高对线阵相机410高度的调节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包括基座1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图像获取装置400,图像获取装置400设于基座10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图像获取装置 400,从而提高了检测设备10的整体性能。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检测设备10可以用于检测电路板72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可以用于自动检测电路板720的分板效果,可以识别电路板720分板的缺陷。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包括:基座100、运载装置200、运载驱动件3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图像获取装置400。
具体地,基座100用于安装运载装置200、运载驱动件300和图像获取装置400,基座100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运载装置200设在基座100上,且运载装置200在基座100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可移动,运载装置200具有运载表面201,运载表面201用于放置待检测件700;运载驱动件300与运载装置200相连,运载驱动件300用于驱动运载装置200 移动,即运载驱动件300用于驱动运载装置200在基座100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移动。
图像获取装置400设于基座100上且位于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其中,当运载驱动件 300驱动运载装置200移动至使位于运载表面201的待检测件700与图像获取装置400相对时,图像获取装置400用于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检测设备10根据获取的图像判定待检测件700是否有缺陷。
如图1所示,基座100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位于基座100前后方向的两端,运载装置200沿前后方向在基座100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可移动,运载装置200上具有用于放置待检测件700的运载表面201,待检测件700可以为电路板720或 PCB分板等,图像获取装置400设于基座100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图像获取装置400 用于在待检测件700经过时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
具体地,在运载驱动件300驱动运载装置200在基座100上由进料端移动至出料端的过程中,当图像获取装置400与待检测件700相对时,或图像获取装置400适于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时,图像获取装置400可以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然后,待检测件700 可以随运载装置200继续移动至出料端,传送出检测设备10,同时,图像获取装置400所获取的图像可以传送至检测设备10的控制器或分析模块,控制器或分析模块可以根据图像信息分析对应的待检测件700是否存在缺陷,例如,分析PCB分板是否有露铜或切割不完全等分板缺陷,并进一步判定该待检测件700是否合格。由此,完成待检测件700的自动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通过在基座100上设置可移动的运载装置200,并将待检测件700放置于运载装置200的运载表面201,当运载装置200移动至与图像获取装置400相对时,图像获取装置400可以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定待检测件700是否存在缺陷,由此,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可以完成对待检测件700的自动检测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检测PCB分板后的产品,本实施例检测设备10 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且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更高,减少了人工误判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且减少了流向后续工序的不良品比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座100可以包括:机架110和平台120,平台120设于机架110的顶部,平台120的上表面设有沿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140,运载装置200的底部或下部形成有滑轨或滑块,滑轨或滑块可移动地配合在第一导轨140上,从而实现运载装置200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轨140上。
进一步地,第一导轨140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导轨140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图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平行且间隔设置。运载装置200可移动地设于多个第一导轨140上。由此,可以提高对运载装置200支撑的稳定性。
例如图1中所示,平台120在前后方向的一端形成为基座100的进料端,平台120在前后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为基座100的出料端,平台120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140,第一导轨140从平台120的前端延伸至平台120的后端,第一导轨14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运载装置200的底部设有滑轨,滑轨沿前后方向延伸,滑轨包括与第一导轨140一一对应的两个,滑轨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第一导轨140上,以实现运载装置200相对于基座100滑动。当运载驱动件300驱动运载装置200在基座100上移动时,第一导轨140和滑轨可以对运载装置200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运载装置200 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运载驱动件300可以为直线电机。由此,可以使运载装置200的运行精度和平稳性满足检测设备10的需求,保证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运载驱动件300也可以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丝杆进给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座100还可以包括:横梁130,横梁130沿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横梁130位于运载装置200的上方,图像获取装置400设于横梁130上,当运载装置200携带待检测件700 从横梁130的下方经过时,图像获取装置400可以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由此,使检测设备10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
进一步地,平台120可以为大理石平台120。大理石平台120的平面度能达到μ级,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检测设备10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横梁130支撑于平台120的上方,横梁130可以为大理石横梁130,大理石平台120的平面度能达到μ级,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检测设备10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横梁130也可以为钢材一体焊接结构或拼接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待检测件700相对于运载装置200在固定位置和装卸位置之间可移动,运载装置200包括:运载传送机构220,运载传送机构220用于驱动待检测件700在固定位置和装卸位置之间移动,待检测件700在固定位置时与运载装置200相对位置固定以待检测,待检测件700在装卸位置时,运载传送机构220 传送机构用于将待检测件700传送至运载表面201,或传送机构用于将检测后的待检测件 700传送出运载装置200。
其中,装卸位置可以仅包括一个位置,即在同一个位置既可以实现装料将待检测件700 传送至运载表面201、又可以实现将待检测件700传送出运载装置200,装卸位置还可以包括两个位置,即,装卸位置可以包括位于不同位置的装料位置和卸料位置,也就是说,待检测件700在运载装置200上的装料位置和卸料位置的坐标不同,在装料位置实现将待检测件700传送至运载表面201,在卸料位置实现将待检测件700传送出运载装置200。
例如,待检测件700相对于运载装置200在固定位置、装料位置和卸料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装料位置和卸料位置分别位于运载装置200在移动方向的两端,固定位置位于装料位置和卸料位置之间。当需要通过检测设备10检测电路板720时,经分板机处理后的电路板720可以通过机械手抓取、人工搬运或通过下述的承接装置500运输至运载表面201 的装料位置;然后运载传送机构220将电路板720传送至待检测件700的固定位置,此时,运载装置200位于基座100的进料端;然后运载驱动件300驱动运载装置200在基座100 上移动,当运载装置200移动至电路板720与图像获取装置400上下相对时,图像获取装置400获取电路板720的图像,并判定电路板720是否存在缺陷。当运载装置200移动至基座100的出料端时,运载传送机构220将电路板720传送至卸料位置,并使电路板720 传送出检测设备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运载装置200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检测件700在运载装置200上的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出待检测件700是否位于固定位置、装卸位置(装料位置和/或卸料位置),由此,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图7和图10所示,运载传送机构220可以可以采用皮带传送组件,皮带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电机223、第一传送带222和多个第一带轮221,具体地,多个第一带轮221在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传送带222张紧在多个第一带轮221之间,第一传送带222 的上表面形成为运载表面201,即待检测件700支撑于第一传送带222上,由第一传送带 222实现传送;第一传送电机223与多个第一带轮221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带轮221转动。当第一传送电机223驱动连接的第一带轮221转动时,第一带轮221带动第一驱动带228移动,从而使位于第一传送带222上表面的待检测件700移动,由此,实现对待检测件700在固定位置和装卸位置之间的移动。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5,多个第一带轮221分为两个第一轮组,两个第一轮组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每个第一轮组均包括在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带轮221,两个第一轮组的多个第一带轮221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222包括两个,两个第一传送带222分别张紧在两个第一轮组的多个第一带轮221之间,待检测件700适于支撑于两个第一传送带222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运载传送机构220还包括:第一传动轴224,第一传动轴224沿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传动轴224与两个第一轮组的两个第一带轮221固定连接,第一传送电机223与第一传动轴224相连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轴224转动。
优选地,每个第一轮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带轮221的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第一带轮221 的位置可以调节第一传送带222的张紧度,以保证运载传送机构220的传送效率和传送精度。
如图5所示,运载装置200包括主架体210,主架体210包括:运载底板211和运载侧板212;运载侧板212包括两个,两个运载侧板212分别连接在运载底板211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运载传送机构220 设于主架体210上,具体地,第一传送电机223设于运载底板211和/或运载侧板212上,第一传送电机22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驱动带轮226,第一驱动带轮226可转动地固定于运载侧板212上,运载侧板212上还设有第一从动带轮227,第一从动带轮227与第一驱动带轮226间隔设置,第一从动带轮227与第一驱动带轮226之间张紧有第一驱动带228,第一传动轴224的一端与第一从动带轮227同轴固定,第一传动轴22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运载侧板212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24的两端之间间隔布置有两个第一轮组的第一带轮221,第一传送带222张紧在第一轮组的多个第一带轮221之间。其中,第一传动轴224 的截面可以为四边形,也可以为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当然,第一传动轴224也可以为花键结构。
当需要在运载装置200上传送待检测件700时,第一传送电机223启动,第一传送电机223的电机轴带动第一驱动带轮226转动,第一驱动带轮226通过第一驱动带228带动第一从动带轮227转动,第一从动带轮227带动同轴固定的第一传动轴224转动,第一传动轴224再同时带动同轴固定的两个第一轮组的两个第一带轮221转动,两个第一带轮221 则分别带动对应轮组中的第一驱动带228移动,由于待检测件700设于第一驱动带228上,从而实现传送待检测件7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运载装置200可以包括主架体210,主架体210包括:运载底板211和运载侧板212;运载侧板212包括两个,两个运载侧板 212分别连接在运载底板211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由此,可以方便布置运载装置200的运载传送机构220、板距调节机构230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运载装置200包括:板距调节机构230,板距调节机构230设于主架体210上,板距调节机构230包括: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其中,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均沿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即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运载传送机构220设于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上,例如,运载传送机构220的两个第一轮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一轮组设于第一挡板231上,且其中一个第一轮组设于第一挡板231的朝向第二挡板232的一侧表面,运载传送机构220 的两个第一轮组中的另一个第一轮组设于第二挡板232上,且另一个第一轮组设于第二挡板232的朝向第一挡板231的一侧表面,待检测件700设于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 之间。这里,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可以限制待检测件700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 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起到对待检测件700在该方向的限位作用和固定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板距调节机构230还包括:第一导向杆233,第一导向杆233沿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33上,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中的至少一个沿第一导向杆233可移动。本实施例通过移动第一挡板231和/或第二挡板232,可以调节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从而使运载装置200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尺寸的待检测件700,由此,可以使检测设备10的适用范围更广。
优选地,第一导向杆233可以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导向杆233在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例如图5所示,第一导向杆233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杆233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导向杆233在前后方向上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均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杆 233上。
其中,第一挡板231相对于第一导向杆233的移动,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例如,可以通过手轮调节移动第一挡板231,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备10自动调节,例如,可以设置电机与第一挡板231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31移动。第二挡板232相对于第一导向杆233的移动,也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例如,可以通过手轮调节移动第二挡板232,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备10自动调节,例如,可以设置电机与第二挡板232相连用于驱动第二挡板232移动。对此,本实施例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8,板距调节机构230还可以包括第一锁紧套筒234,第一挡板 231和/或第二挡板232通过第一锁紧套筒234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33,也就是说,第一挡板231可以通过第一锁紧套筒234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33上,第二挡板232也可以通过第一锁紧套筒234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33上。其中,第一锁紧套筒234用于将第一挡板231 和/或第二挡板232锁止于第一导向杆233,或释放第一挡板231和/或第二挡板232,以使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可相对第一导向杆233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锁紧套筒234 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第一锁紧套筒234在第一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锁止于第一导向杆233上,此时,第一挡板 231或第二挡板232相对于第一导向杆233不可移动。第一锁紧套筒234在第二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从第一导向杆233上释放,此时,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可以相对于第一导向杆233移动,实现对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的调节。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锁紧套筒234用于锁紧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可以保证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与第一导向杆233之间的相对固定,保持第一挡板231与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不变,避免待检测件700偏移,保证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通过利用第一锁紧套筒234释放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可以方便调节第一挡板231与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运载装置200还包括推移机构240,推移机构240包括:推移支持板241和第一推移驱动件242,推移支持板241平行于第一挡板231延伸且固定于第一导向杆233上,第一推移驱动件242固定于推移支持板241 上,第一推移驱动件242与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沿第一导向杆233移动,以调节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这样,推移支持板241可以用于固定第一推移驱动件242,第一推移驱动件242可以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移动,实现第一挡板231与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可调,由此,可以实现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之间间距的自动调节。
其中,参照图5,推移机构240可以仅包括一个,一个推移机构240与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移动。当调节第一挡板231与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时,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中的其中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通过连接的推移机构240推动移动。
在另一个示例中,推移机构240也可以包括两个,两个推移机构240分别与第一挡板 231和第二挡板232一一对应,即两个推移机构240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挡板231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挡板231移动,两个推移机构240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挡板232相连用于驱动第二挡板232移动。在调节间距的过程中,可以仅移动其中一个挡板,也可以同时通过两个推移机构240驱动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移动,实现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待检测件700的宽度需求。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5,当第一挡板231连接有推移机构240时,该推移机构240设于第一挡板231的背离第二挡板232的一侧,当第二挡板232连接有推移机构240 时,推移机构240设于第二挡板232的背离第一挡板231的一侧。由此,可以避免推移机构240与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之间的运载传送机构220和待检测件700发生干涉,结构简单合理。
可选地,第一推移驱动件242可以为推移气缸或推移液压缸。另外,第一推移驱动件242也可以为伺服电机或电缸等。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图7和图9所示,推移机构240还可以包括:锁紧块243,锁紧块243设于推移支持板241,锁紧块243具有释放状态和锁紧状态,锁紧块243在锁紧状态时将推移支持板241锁止于第一导向杆233,锁紧块243在释放状态时释放推移支持板241以使推移支持板241可相对第一导向杆233移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锁紧块243 用于锁紧推移支持板241,可以保证推移支持板241与第一导向杆233之间的相对固定,保证第一推移驱动件242可以可靠地支撑于推移支持板241上,保证第一推移驱动件242 可以有效地驱动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移动;同时,通过利用锁紧块243释放推移支持板241,可以方便将推移支持板24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以便于推移机构240可以更有效地驱动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移动,以提高检测设备10的适用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9所示,推移支持板241上形成有凹陷的缺口,缺口的表面形成有凹陷的导向凹槽2411,锁紧块243设于缺口位置,锁紧块243上形成有与导向凹槽2411 相对且连通的配合凹槽2431,第一导向杆233穿设与导向凹槽2411和配合凹槽2431内,锁紧块243通过紧固件与推移支持板241相连。由此,可以实现通过锁紧块243将推移支持板241锁止或释放于第一导向杆233上。
如图9所示,推移支持板241在前后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缺口,缺口贯通推移支持板241 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同时缺口贯通推移支持板241的上端面,缺口的底壁形成为平面,缺口的底壁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导向凹槽2411,导向凹槽2411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推移支持板241的圆弧形凹槽,锁紧块243形成为矩形块状,且锁紧块243的形状与缺口的形状适配,锁紧块243的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凹陷的配合凹槽2431,配合凹槽2431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锁紧块243的圆弧形凹槽,导向凹槽2411和配合凹槽2431配合限定出截面的导向孔,第一导向杆233穿设于导向凹槽2411和配合凹槽2431配合限定出的导向孔内,锁紧块24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锁紧块243的紧固孔,紧固孔包括两个,两个紧固孔分别位于配合凹槽2431在前后方向的两侧,紧固件穿过紧固孔与推移支持板241固定连接。当将紧固件完全紧固于推移支持板241时,锁紧块243将推移支持板241锁止于第一导向杆233,当松动紧固件时,锁紧块243与推移支持板241之间的间隙增大,实现将推移支持板241释放于第一导向杆233,此时,可调节推移支持板241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运载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压板机构250,压板机构250包括压紧板251和压紧驱动件252,压紧板251设于第一挡板 231和第二挡板232上,压紧板251位于待检测件700的上侧用于向下抵接待检测件700,压紧驱动件252与压紧板251相连用于驱动压紧板251沿上下方向移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压板机构250,当待检测件700位于运载表面201并位于固定位置时,压板机构250可以通过与待检测件700抵接,限制待检测件700在上下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将待检测件 700可靠地固定于运载装置200的运载表面201,保证待检测件700在图像获取装置400获取图像时的运行稳定,降低检测失败率,提高检测精度。同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用于驱动压紧板251上下移动的压紧驱动件252,一方面可以实现压紧机构自动压紧待检测件700,另一方面,当待检测件700还未被传送至固定位置时,可以向上移动压紧板251,以使压紧板251与待检测件700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以避免压紧板251干涉待检测件 700在运载传送机构220上的传送。
优选地,如图7所示,压板机构25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压板机构250间隔设于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上。例如,运载装置200上可以包括四个压板机构250,四个压板机构250中的其中两个设于第一挡板231上,且压紧板251设于第一挡板231的顶部,压紧驱动件252固定于第一挡板231的背离第二挡板232的一侧表面,且其中两个压板机构250在第一挡板23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四个压板机构250中的另外两个设于第二挡板232上,且另外两个压板机构250中的压紧板251设于第二挡板232的顶部,压紧驱动件252固定于第二挡板232的背离第一挡板231的一侧表面,且另外两个压板机构250在第二挡板23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多个压板机构250,可以在待检测件70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压紧待检测件700,从而提高对待检测件700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压紧驱动件252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另外,压紧驱动件252也可以为伺服电机或电缸等。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1所示,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上均设有用于容纳压紧板 251的容置槽2301,容置槽2301的底壁处设有导引孔,压紧板251的底部设有导引杆253,导引杆253沿上下可移动地穿设于导引孔内,压紧驱动件252与导引杆253相连用于驱动导引杆253移动,压紧板251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台2511,当待检测件700为待检测状态时,凸台2511用于压紧待检测件700。
如图21,第一挡板231的上表面均形成有两个间隔布置且向下凹陷的容置槽2301,第二挡板232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间隔布置且向下凹陷的容置槽2301,容置槽2301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引孔,每个容置槽2301内形成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导引孔,导引孔内穿设有导引杆253,导引杆253的上端与压紧板251的下表面相连,导引杆253的下端与压紧驱动件252相连,压紧板251的表面形成有沿水平方向朝向待检测件700延伸的凸台2511,当待检测件700在待检测状态时,压紧驱动件252驱动导引杆253向下移动,导引杆253 带动压紧板251向下移动,使得凸台2511止抵在待检测件700的上侧表面,以在上下方向压紧待检测件7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图11-图18所示,运载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阻挡机构260,阻挡机构260包括挡块261和阻挡驱动件262,挡块261设于第一挡板 231和第二挡板232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的后端),阻挡驱动件262与挡块261相连,用于驱动挡块261在阻挡位置(例如图13中所示的挡块261所在的位置)和收缩位置(例如图12中所示的挡块261所在的位置)之间移动,挡块261在阻挡位置时与移动至固定位置的待检测件700在第一挡板2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端沿(例如图7中的待检测件700的后侧端沿)抵接,挡块261在收缩位置时与待检测件700分离,此时挡块261不干涉待检测件700的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阻挡机构260,当待检测件700位于运载表面201并位于固定位置时,阻挡机构260可以通过与待检测件700前后方向抵接,限制待检测件700在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将待检测件700可靠地固定于运载装置200的检测表面,保证检测精度。同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用于驱动挡块261移动的阻挡驱动件262,一方面可以实现阻挡机构260自动抵接在待检测件700的后侧端沿,另一方面,当待检测件700要从固定位置被传送到装卸位置(例如卸料位置)时,可以通过驱动挡块261移动至收缩位置,使挡块 261与待检测件700在前后方向上分离,使挡块261与待检测件700在待检测件700的传送方向上不再正对,这样,待检测件700可以继续被传送至其他位置,不会受到挡块261 的阻挡和干涉。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挡块261沿上下方向可移动,且挡块261的阻挡位置位于收缩位置的上方,阻挡机构260还可以包括:阻挡推杆263,阻挡推杆263的一端(例如图13中所示的阻挡推杆263的左端)与阻挡驱动件262相连,且阻挡推杆263的另一端(例如图 13中所示的阻挡推杆263的右端)与挡块261相配合。这样,当阻挡机构260动作时,阻挡驱动件262可以驱动阻挡推杆263移动,例如,可以驱动阻挡推杆263上下移动或水平移动,阻挡推杆263再进一步带动挡块261沿上下方向移动,实现在阻挡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的移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阻挡推杆263,阻挡推杆263在阻挡驱动件262和挡块261 之间起到力的传递作用,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设置阻挡机构260的整体结构,使结构紧凑合理。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2所示,阻挡推杆263沿水平方向(例如图1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阻挡推杆263的朝向挡块261的一端(例如图12中所示的挡块261的右端)形成有倾斜延伸的阻挡驱动面2631,挡块261的下端形成有与阻挡驱动面2631形状适配的阻挡配合面2611,阻挡驱动面2631与阻挡配合面2611驱动配合。这样,当阻挡驱动件262 驱动阻挡推杆263沿水平方向移动时,相互配合实现力的传递的阻挡驱动面2631与阻挡配合面2611,可以将阻挡推杆263水平移动的力转化为沿竖向向上驱动挡块261移动的力,从而实现力的方向的转变,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布置阻挡机构260,降低阻挡机构260在竖向方向的高度。
可选地,阻挡驱动面2631形成为倾斜延伸的斜面,具体地,如图12所示,阻挡推杆263的右端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且向右倾斜延伸的斜面,由此,可以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在另一个示例中,阻挡驱动面2631也可以形成为倾斜延伸的圆弧面,例如,阻挡推杆263 的右端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且向右倾斜延伸的圆弧面,且圆弧面可以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也可以为向上凸起的圆弧面。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2所示,阻挡机构260还可以包括阻挡滑座264,阻挡滑座264上形成有第一导向通道2641和第二导向通道2642,第一导向通道264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向通道264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导向通道2641和第二导向通道2642连通,例如第一导向通道2641与第二导向通道2642正交。进一步地,挡块261可移动地设于第一导向通道2641内,阻挡推杆263的另一端(例如图12中所示的阻挡推杆263的右端) 可移动地设于第二导向通道2642内。这样,当阻挡驱动件262驱动阻挡推杆263沿水平方向移动时,第二导向通道2642可以对阻挡推杆263的移动起到水平导向和竖向限位的作用,避免阻挡推杆263歪斜,保证阻挡推杆263移动的稳定性,当阻挡推杆263驱动挡块261 上下移动时,第一导向通道2641可以对挡块261的移动起到竖向导向和水平限位的作用,保证挡块261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阻挡滑座264可固定于第一挡板231或第二挡板232 上。
可选地,第二导向通道2642沿水平方向贯通阻挡滑座264,由此,可以保证阻挡推杆 263具有足够的移动空间,保证阻挡推杆263可以有效地将挡块261驱动至阻挡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挡块261的上端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2612,挡块261位于收缩位置时,限位凸起2612止抵于第一导向通道2641的出口端(例如图12 中的第一导向通道2641的上端),以限制挡块261向下移动的距离,实现对挡块261限位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阻挡滑座264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限位槽2643,第一导向通道2641的出口端形成于限位槽2643的底壁,挡块261位于收缩位置时,限位凸起2612止抵与限位槽2643的底壁。这样,挡块261在收缩位置时,挡块261的部分以及限位凸起2612不仅可以收纳于限位槽2643内,限位槽2643的底壁还可以限制挡块261 继续向下移动,以限制挡块261向下移动的距离,实现对挡块261限位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阻挡机构260还可以包括:复位件,复位件连接在阻挡滑座264与挡块261之间,复位件具有始终驱动挡块261从阻挡位置移动至收缩位置的力。当阻挡驱动件262驱动挡块261移动至阻挡位置后,当需要挡块261回缩时,复位件通过其自身具有的力驱动挡块261缩回至收缩位置,从而实现挡块261的自动回缩。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挡块26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固定槽2613,阻挡滑座26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固定槽2613上下相对的第二固定槽2644,复位件形成为环形弹性件265,例如,环形弹性件265为弹性橡胶圈或环形弹簧,环形弹性件265 套设在阻挡滑座264和挡块261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槽2613和第二固定槽2644内。当挡块 261被驱动向上移动时,环形弹性件265被拉伸,当撤掉对挡块261向上的驱动力时,环形弹性件265恢复形变,驱动挡块261向下移动,实现挡块261的自动复位。具体地,如图12所示,复位件形成为沿阻挡推杆263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弹性件265,环形弹性件 265套设在阻挡滑座264的外表面上,且环形弹性件265的上端嵌入挡块261上表面的第一固定槽2613内,环形弹性件265的下端嵌入阻挡滑座264下表面的第二固定槽2644内。这样,第一固定槽2613和第二固定槽2644分别固定环形弹性件265的上部和下部,起到对环形弹性件265的固定和限位效果,避免环形弹性件265在阻挡滑座264的外表面滑动。
在另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如图18所示,挡块261内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槽2614,阻挡滑座264上固定有止抵件266,止抵件266穿设于安装槽2614内,复位件为竖向设置的复位弹簧267,复位弹簧267的一端(例如图18中所示的复位弹簧267的下端) 与挡块261固定,复位弹簧267的另一端(例如图18中所示的复位弹簧267的上端)与止抵件266抵接。当挡块261被驱动向上移动时,止抵件266压缩复位弹簧267,当撤掉对挡块261向上的驱动力时,复位弹簧267恢复变形,推动挡块261向下移动,实现挡块261 的自动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设备10还包括:光源600和支架板150,支架板150设于基座100上,支架板150沿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延伸,光源 600设于支架板150上,且光源600和支架板150位于运载装置200的运载底板211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待检测件700可以为电路板72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7所示,待检测件700包括:治具710和固定于治具710上的电路板7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当检测设备10不包括下文的承接装置500时,检测设备10检测待检测件700的检测流程包括:运载装置200运动至基座100的进料端,经过分板机处理后的电路板720通过机械手抓取或人工搬运至运载装置200的运载传送机构220上,转移时可能是连同治具710和电路板720一起转移,也可能是转移电路板720 至传送机构上预先安置的治具710上,后运载装置200带动治具710及电路板720向基座 100的出料端运动,经过图像获取装置400的拍照后,由运载装置200的运载传送机构220 将电路板720及治具710传送出检测设备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检测设备10还包括:承接装置500,承接装置500设于基座100的进料端,承接装置500用于将待检测件700传送至运载装置 200上。当与检测设备10对接的上游的分板机不具备出料机构时,分板机的机械手可将电路板720及治具710转移至承接装置500上,后运载装置200运动至与承接装置500相对接,承接装置500再将电路板720及治具710转移至运载装置200上,实现自动化的上料检测。
如图2和图20所示,承接装置500可以包括承接架体510,承接架体510包括:承接底板511和承接侧板512;承接侧板512包括两个,两个承接侧板512分别连接在承接底板511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由此,可以方便布置承接装置500的承接传送机构520、间距调节机构530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0所示,承接装置500可以包括:承接架体510和设于承接架体510上的承接传送机构520,承接传送机构520包括:第二传送带522、第二传送电机523和多个第二带轮521,多个第二带轮521在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传送带522张紧在多个第二带轮521之间,待检测件700适于支撑于第二传送带522的上表面并由第二传送带522传送;第二传送电机523与多个第二带轮521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带轮521转动。当第二传送电机523驱动连接的第二带轮521转动时,第二带轮521带动第二传送带522移动,从而使位于第二传送带522上表面的待检测件700移动,由此,实现对待检测件700的传送。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20,多个第二带轮521分为两个第二轮组,两个第二轮组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二轮组均包括在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带轮521,两个第二轮组的多个第二带轮521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 (例如图2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522包括两个,两个第二传送带522分别张紧在两个第二轮组的多个第二带轮521之间,待检测件700适于支撑于两个第二传送带522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承接传送机构520还包括:第二传动轴524,第二传动轴524沿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二传动轴524与两个第二轮组的两个第二带轮521固定连接,第二传送电机523与第二传动轴524 相连用于驱动第二传动轴524转动。
优选地,每个第二轮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带轮521的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第二带轮521 的位置可以调节第二传送带522的张紧度,以保证运载传送机构220的传送效率和传送精度。
如图20所示,承接装置500包括承接架体510,承接架体510包括:承接底板511和承接侧板512;承接侧板512包括两个,两个承接侧板512分别连接在承接底板511左右方向的两端。承接传送机构520设于主架体210上,具体地,第二传送电机523设于承接底板511和/或承接侧板512上,第二传送电机52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驱动带轮,第二驱动带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承接侧板512上,承接侧板512上还设有第二从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与第二驱动带轮间隔设置,第二从动带轮与第二驱动带轮之间张紧有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轴524的一端与第二从动带轮同轴固定,第二传动轴52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承接侧板512可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524的两端之间间隔布置有两个第二轮组的第二带轮521,第二传送带522张紧在第二轮组的多个第二带轮521之间。其中,第二传动轴524的截面可以为四边形,也可以为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当然,第二传动轴524也可以为花键结构。
当需要在承接装置500上传送待检测件700时,第二传送电机523启动,第二传送电机523的电机轴带动第二驱动带轮转动,第二驱动带轮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第二从动带轮转动,第二从动带轮带动同轴固定的第二传动轴524转动,第二传动轴524再同时带动同轴固定的两个第二轮组的两个第二带轮521转动,两个第二带轮521则分别带动对应轮组中的第二传送带522移动,由于待检测件700设于第二传送带522上,从而实现传送待检测件7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0所示,承接装置500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 501,第二位置传感器501用于检测待检测件700在承接装置500上的位置。由此,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0所示,承接装置500包括:设于承接架体510上的间距调节机构530,间距调节机构530设于承接架体510上,间距调节机构530包括: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均沿运载装置 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 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即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承接传送机构520设于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上,例如,承接传送机构520 的两个第二轮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轮组设于第一支撑板531上,且其中一个第二轮组设于第一支撑板531的朝向第二支撑板532的一侧表面,承接传送机构520的两个第二轮组中的另一个第二轮组设于第二支撑板532上,且另一个第二轮组设于第二支撑板532的朝向第一支撑板531的一侧表面,待检测件700设于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之间。这里,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可以限制待检测件700在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起到对待检测件700在该方向的限位作用和固定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0所示,间距调节机构530还包括:第二导向杆533,第二导向杆533沿垂直于运载装置200移动方向的方向(例如图2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套设于第二导向杆533上,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 中的至少一个沿第二导向杆533可移动。本实施例通过移动第一支撑板531和/或第二支撑板532,可以调节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承接装置500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尺寸的待检测件700,由此,可以使检测设备10的适用范围更广。
优选地,第二导向杆533包括多个,多个第二导向杆533在运载装置200的移动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例如图20所示,第二导向杆533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二导向杆533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导向杆533在前后方向上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均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两个第二导向杆 533上。
其中,第一支撑板531相对于第二导向杆533的移动,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例如,可以通过手轮调节移动第一支撑板531,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备10自动调节,例如,可以设置电机与第一支撑板531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531移动。第二支撑板532相对于第二导向杆533的移动,也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例如,可以通过手轮调节移动第二支撑板532,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备10自动调节,例如,可以设置电机与第二支撑板532相连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532移动。对此,本实施例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20,间距调节机构530还包括第二锁紧套筒534,第一支撑板531和/或第二支撑板532通过第二锁紧套筒534套设于第二导向杆533,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板532可以通过第二锁紧套筒534套设于第二导向杆533上,第二支撑板532也可以通过第二锁紧套筒534套设于第二导向杆533上。第二锁紧套筒534用于将第一支撑板531 和/或第二支撑板532锁止于第二导向杆533,或释放第一支撑板531和/或第二支撑板532,以使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可相对第二导向杆533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锁紧套筒534具有两个状态,并在两个状态之间可切换,第二锁紧套筒534在其中一个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支撑板531或第二支撑板532锁止于第二导向杆533上,此时,第一支撑板531 或第二支撑板532相对于第二导向杆533不可移动。第二锁紧套筒534在另一个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支撑板531或第二支撑板532从第二导向杆533上释放,此时,第一支撑板531 或第二支撑板532可以相对于第二导向杆533移动,实现对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 532之间的间距的调节。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锁紧套筒534用于锁紧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与第二导向杆533之间的相对固定,保持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不变,避免待检测件700偏移,保证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同时,通过利用第二锁紧套筒534释放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可以方便调节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0所示,间距调节机构530还包括:第二推移驱动件535,第二推移驱动件535设于承接架体510上,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与第一支撑板531或第二支撑板53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531或第二支撑板532沿第二导向杆533 移动,以调节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实现第一支撑板 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间距的自动调节。
其中,参照图20,第二推移驱动件535可以仅包括一个,一个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与第一支撑板531或第二支撑板53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531或第二支撑板532移动。当调节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时,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 中的其中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通过连接的第二推移驱动件535推动移动。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也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二推移驱动件535分别与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一一对应,即两个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支撑板531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531移动,两个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支撑板532相连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532移动。在调节间距的过程中,可以仅移动其中一个支撑板,也可以同时通过两个第二推移驱动件535驱动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移动,实现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待检测件700的宽度需求。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20,第二推移驱动件535设于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由此,可以避免合理利用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空间,紧凑结构。
可选地,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为推移气缸或推移液压缸。另外,第二推移驱动件535也可以为伺服电机或电缸等。
下面将参考图1-图2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用于电路板720分板后缺陷的检测。检测设备10包括:基座100、运载装置200、运载驱动件300、承接装置500和图像获取装置400。检测设备10检测时,电路板720分板固定于治具710上。
如图1-图3所示,基座100包括机架110、大理石平台120和横梁130,大理石平台120支撑在机架110的顶部,横梁130设在大理石平台120的上方,大理石平台120上设有沿直线延伸的第一导轨140,运载驱动件300为直线电机且设在大理石平台120上,大理石平台120上还设有支架板150,支架板150上设有光源600,光源600用于在图像获取装置400获取待检测件700的图像时提供光线。大理石平台120上还设有限位挡块170,限位挡块170用于限制运载装置200在大理石平台120上沿移动方向的最大位移。本实施例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在运行精度和平稳性上能满足检测设备10的要求,大理石平台120的平面度能达到μ级,大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如图4-图10所示,运载装置200可移动地设在大理石平台120的第一导轨140上,运载装置200包括主架体210、运载传送机构220、板距调节机构230、推移机构240、压板机构250和阻挡机构260,主架体210包括运载底板211和运载侧板212,运载传送机构 220包括第一带轮221、第一传送带222、第一传送电机223和第一传动轴224,带轮调节块225通过对第一带轮221的位置调节来调整第一传送带222的松紧度。板距调节机构230 包括第一挡板231、第二挡板232、第一导向杆233和第一锁紧套筒234,推移机构240包括推移支持板241和第一推移驱动件242,推移支持板241固定在第一导向杆233上,推移驱动件(推移气缸)固定在推移支持板241上,在产品或治具710到达位置时,推移驱动件推动第一挡板231移动以将产品或治具710夹紧,将其定位牢固。其中,第一挡板231 通过第一锁紧套筒234夹紧于第一导向杆233上,第二挡板232通过锁紧块243锁紧于第一导向杆233上且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与第一导向杆233之间设有直线轴承。
压板机构250包括压紧板251和压紧驱动件252,压紧板251通过压紧驱动件252(压紧气缸)对产品或治具710压紧,防止其运动时不稳固。阻挡机构260用于对来料进行限位,防止跑偏;阻挡机构260包括挡块261、阻挡驱动件262、阻挡推杆263、阻挡滑座264 和复位件,挡块261与阻挡推杆263为楔形面接触,阻挡驱动件262(阻挡气缸)推进时,挡块261垂直伸出用于阻挡产品或治具710,阻挡气缸收回时,挡块261在复位件(弹性橡胶圈)的拉力下下降。
如图1、图2和图20所示,承接装置500用于承接电路板720分板后的产品,并将该产品运输至运载装置200上。承接装置500包括:承接架体510、承接传送机构520和间距调节机构530,承接架体510包括承接底板511、承接侧板512和承接背板513,间距调节机构530包括第一支撑板531、第二支撑板532和第二导向杆533,承接传送机构520包括:第二带轮521、第二传送带522、第二传送电机523和第二传动轴524。承接背板513 与大理石平台120相连,两个承接侧板512和第二支撑板532与承接背板513相连,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依治具710的大小而定,每更换一个尺寸的治具 710时都要手动调节第一支撑板531与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第二支撑板532的前端连接有第二前板,第二前板上固定有第二位置传感器501,第二位置传感器501用于检测治具710是否到位。当承接传送机构520运行时,第二传送电机523带动第二传动轴524 运转,进而使第二传送带522运动传输治具710。承接装置500的所有板类零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有利于减轻整体质量。
如图22-图29所示,图像获取装置400用于在运载装置200经过图像获取装置400时获取置于运载表面201的待检测件700(电路板)的图像,图像获取装置400包括:线阵相机410、角度调节机构420、微调机构430、升降机构440和第三传感器4。
图像获取装置400固定于基座100的大理石横梁130上,大理石横梁130采用的大理石材质具有稳定、不易变形、平衡性好等优点,升降机构440通过两组直线的导向轨160 导轨与大理石横梁130相连。
升降机构440包括安装座441、升降板442、丝杆443、螺母座444、升降电机4451、同步带4452、同步轮4453、电机座4454、待张紧件、第一限位块446和第二限位块447。整个升降机构440依靠安装座441固定到大理石横梁130上,升降电机4451通过同步带 4452及同步轮4453驱动螺母座444上下运动,螺母座444与升降板442固定,线阵相机 410设于升降板442上,进而达到调节相机的高度的目的。
角度调节机构420和微调机构430包括固定座421、第一调节杆4221、第二调节杆4222、连接板423、第一锁紧螺母4251、第二锁紧螺母4252、转轴424和导向轴426以及支撑座431、竖向调节滑台432(Z向调节滑台)和水平调节滑台433(Y向调节滑台),线阵相机 410的左右两侧与连接板423相连,角度调节机构420的所有机加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减轻整体质量。该机构使用的是线阵相机410,线阵相机410分辨力高,价格低,应用于检测宽幅较大的产品,配以扫描运动有利于提高效率。
角度调节机构420和微调机构430主要解决因线阵相机410较小的变形和角度较小偏差而造成的焦距与产品不垂直、两侧高度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检测仪器的误判。水平调节滑台433与竖向调节滑台432上下叠加固定在一起实现Y向及上下的微调,将两组滑台组装成一体调节不同方向,节省空间。第一调节杆4221和第二调节杆4222的伸缩能够使连接板423带动线阵相机410完成旋转动作,与连接板423相连的线阵相机410跟随完成微小摆动动作,以确保焦点垂直向下,从而完成相机对焦工作。最终的调整结果是线阵相机410的焦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误差范围内),并且与产品的运行方向垂直(误差范围内)。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10的工作流程。
针对不同的产品治具710,在作业前需调节承接装置500的第一支撑板531和第二支撑板532之间的间距,调节运载装置200的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之间的间距,调节图像获取装置400的线阵相机410对焦,其中,线阵相机410对焦为电机自动调节,运载装置200和承接装置500可以为手动调节,也可以为自动调节,基本一种产品调节一次。调节完成后后续的检测流程开始持续作业。
后续的检测流程为:承接装置500定位治具710→将电路板720放到承接装置500的治具710上→承接装置500将电路板720输送至运载装置200上→运载装置200定位治具 710→运载装置200移动→线阵相机410扫描产品→图像采集→分析判断→产品分拣并剔除不良品。
具体地,当检测设备10工作时,电路板720被分切完成后,运载装置200运动至基座100的进料端,经过分板机处理后的电路板720通过承接装置500输送至运载装置200的运载传送机构220上,当承接装置500向运载装置200转移电路板720时,可以是连同治具710和电路板720一起转移,也可以是转移电路板720至运载传送机构220上预先安置的治具710上,第一传送带222带动电路板720和治具710朝向阻挡机构260运动,到位后,阻挡机构260的挡块261伸出,治具710被挡块261阻挡,第一传送带222停止转动后压板机构250的压紧板251下压治具710使得治具710固定,后运载装置200带动治具 710及电路板720向出料端运动,经过图像获取装置400的拍照后,由运载传送机构220 将电路板720及治具710传送出检测设备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运载装置200,包括:主架体210和设于主架体210 上的运载传送机构220、压板机构250和阻挡机构260。
具体地,如图5-图8所示,运载装置200具有运载表面201,运载表面201用于放置待检测件700;待检测件700具有传送状态和待检测状态,待检测件700在传送状态时,运载传送机构220驱动待检测件700移动以传送待检测件700,待检测件700在待检测状态时位于与运载装置200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位置。
压板机构250设于主架体210上,压板机构250包括压紧板251,压紧板251位于待检测件700的上侧,待检测件700在待检测状态时与压紧板251上下抵接;
阻挡机构260,阻挡机构260设于主架体210上,阻挡机构260包括挡块261,挡块261在阻挡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可移动,挡块261在阻挡位置时与在待检测状态的待检测件700沿传送方向的前侧端沿抵接,挡块261在收缩位置时与待检测件700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载装置200,通过设置用于限制待检测件700上下位移的压紧板251和用于限制待检测件700前后方向位置的挡块261,当待检测件700处于待检测状态时,可以利用压紧板251和挡块261配合限定待检测件700上下和前后方向的位置,从而实现将待检测件700可靠地固定于运载装置200的运载表面201,保证待检测件700 在图像获取装置400获取图像时的运行稳定,降低检测失败率,提高检测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机,所述相机为线阵相机,所述线阵相机沿直线延伸;
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调节件,所述线阵相机绕平行于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调节件连接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线阵相机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线阵相机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线阵相机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线阵相机在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所述线阵相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线阵相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轴孔在径向方向的相对两侧,
所述调节件包括:
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一穿孔在所述第一穿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
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二穿孔在所述第二穿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锁止件,两个所述锁止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相连,两个所述锁止件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调节杆或所述第二调节杆固定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杆或所述第二调节杆相对于所述安装块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或所述第二调节杆上,且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块的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导向孔且另一个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孔沿与所述轴孔同心的圆弧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孔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支撑座、用于调节所述线阵相机竖向位移的竖向调节滑台和用于调节所述线阵相机在长度方向位移的水平调节滑台,所述水平调节滑台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竖向调节滑台设于所述水平调节滑台,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竖向调节滑台。
10.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于所述基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02468.6U CN216284939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02468.6U CN216284939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84939U true CN216284939U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7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02468.6U Active CN216284939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8493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06832A (zh) * | 2022-08-29 | 2022-11-29 | 东莞市泉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激光检测设备 |
CN117097986A (zh) * | 2023-10-16 | 2023-11-21 |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线阵相机所采集的图像质量调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2021
- 2021-10-27 CN CN202122602468.6U patent/CN2162849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06832A (zh) * | 2022-08-29 | 2022-11-29 | 东莞市泉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激光检测设备 |
CN117097986A (zh) * | 2023-10-16 | 2023-11-21 |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线阵相机所采集的图像质量调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17097986B (zh) * | 2023-10-16 | 2024-01-19 |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线阵相机所采集的图像质量调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284939U (zh) | 图像获取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
US822634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chips in a tray and tray handling apparatus thereof | |
CN115254644B (zh) | Dfb芯片四面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1056302B (zh) | 一种搬运单元 | |
CN116022523A (zh) | 运载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
CN116652395B (zh) | 一种ic芯片条带单台车自动上下料与高精度激光打标设备 | |
CN210293111U (zh) | 一种手机零配件的自动检测机 | |
CN219335038U (zh) | 芯片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9350179U (zh) | 一种半导体器件输送装置及半导体器材检测设备 | |
CN219745580U (zh) | Dfb芯片四面检测设备 | |
CN116026846A (zh) | 检测设备 | |
CN115985799A (zh) | 芯片自动检测装置 | |
CN114566450B (zh) | 晶圆上料装置 | |
CN114435913B (zh) | 多功能摄像头组件自动化贴附设备 | |
CN217586975U (zh) | 芯片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4894928U (zh) | 线路板检测装置 | |
CN214107918U (zh) | 检测装置 | |
CN105954305B (zh) | 一种x-ray无损透视检测仪 | |
CN214440983U (zh) | 弹片检测设备 | |
CN115464382A (zh) | 全自动锁螺丝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4813777A (zh) | 芯片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0773981U (zh) | 自动线电芯性能尺寸厚度测量机 | |
CN112798618A (zh) | 线路板检测装置 | |
CN112658673A (zh) |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高度调节器生产线 | |
CN112517421A (zh) | 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