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3014U -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3014U
CN216263014U CN202122492037.9U CN202122492037U CN216263014U CN 216263014 U CN216263014 U CN 216263014U CN 202122492037 U CN202122492037 U CN 202122492037U CN 216263014 U CN216263014 U CN 216263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orage
main body
workbench
movable plate
storage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20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aojunxi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aojunxi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aojunxi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aojunxi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920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3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3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3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安装活动板,所述安装活动板与工作台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且安装活动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上模主体。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活塞与储油仓的滑动连接,密封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和承载杆,安装活动板带动上模主体向下移动时可以配合承载杆对原材料进行夹持固定,且上模主体带动原材料与下模主体接触后,承载杆可以插入下模主体上契合的槽孔内不影响冲压工作,从而可以在上模主体下移的过程中对原材料保持固定,避免其容易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产品的质量,且可以辅助进行产品分离下料。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机械设备一般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针对不同零部件所需的生产过程中也不尽相同,例如部分金属零件的制作方式就是通过冲压进行,在此过程中就需要用到冲压模具组件。
现有的冲压模具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其一般直接将原材料放置在下模具上,控制驱动设备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并实施冲压操作,但是驱动设备在带动上模具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设备本身产生一定幅度的震动,进而导致放置在下模具上的原料容易发生偏移,影响冲压的精准度,甚至原料在偏移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原料覆盖不足冲压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安装活动板,所述安装活动板与工作台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且安装活动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上模主体,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模主体,且工作台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预留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承载的支撑机构,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储油仓,且储油仓内部远离下模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靠近下模主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活塞,所述储油仓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密封腔内液压油向储油仓内流动的进液机构,所述储油仓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储油仓内液压油向密封腔内流动的回流机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活动板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导向杆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安装活动板与导向杆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密封腔内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承载杆,且承载杆分别贯穿工作台和下模主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塞为橡胶材质,且第二活塞与储油仓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进液机构包括连通在储油仓靠近密封腔一侧顶部的第一管道,且第一管道远离储油仓的一端与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回流机构包括连通在储油仓靠近密封腔一侧底部的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远离储油仓的一端与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外侧安装有阀门主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通过第二活塞与储油仓的滑动连接,密封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和承载杆,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原材料放置在承载杆上,安装活动板带动上模主体向下移动时可以配合承载杆对原材料进行夹持固定,且上模主体带动原材料与下模主体接触后,承载杆可以插入下模主体上契合的槽孔内不影响冲压工作,从而可以在上模主体下移的过程中对原材料保持固定,避免其容易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产品的质量。
2、通过密封腔与储油仓之间连通有第二管道,使得在冲压完成后,操作人员可以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第二弹簧和第二活塞带动液压油重新向密封腔内流动,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活塞和承载杆获得向上的挤压力,进而可以辅助操作人员对产品与下模主体进行分离,同时受限于第二管道的管径,承载杆不会上升过快对产品或者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保证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导向杆、3安装活动板、4第一弹簧、5上模主体、6下模主体、7密封腔、8第一活塞、9承载杆、10储油仓、11第二弹簧、12第二活塞、13第一管道、14单向阀、15第二管道、16阀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3,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导向杆2,且导向杆2的外侧套设有安装活动板3,安装活动板3与工作台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且安装活动板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上模主体5,安装活动板3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导向杆2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安装活动板3与导向杆2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使得驱动设备可以带动安装活动板3及其上的上模主体5上下移动完成冲压操作;
工作台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模主体6,且工作台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预留有密封腔7,密封腔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承载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密封腔7内部的第一活塞8,第一活塞8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承载杆9,且承载杆9分别贯穿工作台1和下模主体6,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原材料放置在多组承载杆9上,安装活动板3带动上模主体5向下移动时,上模主体5可以配合承载杆9对原材料进行固定,避免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
工作台1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储油仓10,且储油仓10内部远离下模主体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11,且第二弹簧11靠近下模主体6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活塞12,第二活塞12为橡胶材质,且第二活塞12与储油仓10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使得第二活塞12可以在储油仓10内滑动,从而配合储油仓10与密封腔7之间液压油的流动;
储油仓10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密封腔7内液压油向储油仓10内流动的进液机构,进液机构包括连通在储油仓10靠近密封腔7一侧顶部的第一管道13,且第一管道13远离储油仓10的一端与密封腔7连通,第一管道13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14,使得第一活塞8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密封腔7内液压油可以推开单向阀14向储油仓10的内部流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塞8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储油仓10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储油仓10内液压油向密封腔7内流动的回流机构,回流机构包括连通在储油仓10靠近密封腔7一侧底部的第二管道15,且第二管道15远离储油仓10的一端与密封腔7连通,第二管道15的外侧安装有阀门主体16,使得阀门主体16打开后,储油仓10内的液油可以在第二弹簧11和第二活塞12的挤压下通过第二管道15向密封腔7的内部流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塞8和承载杆9缓缓向上移动,配合操作人员对产品与下模主体6实施分离操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3所示,将液压缸等驱动设备的输出端与安装活动板3连接,将原材料放置在多组承载杆9上,控制驱动机构带动安装活动板3和上模主体5向下移动,上模主体5最先与原材料顶部接触并通过原材料带动承载杆9和第一活塞8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上模主体5可以与承载杆9相互配合对原材料进行固定,避免其容易发生偏移,此时阀门主体16处于关闭状态,密封腔7内液压油在第一活塞8的挤压下将第一管道13内的单向阀14冲开并通过第一管道13流入储油仓10的内部,使得第二活塞12向远离密封腔7的反向滑动,第二弹簧11发生压缩,直至上模主体5带动原材料与下模主体6接触时,承载杆9完全插入下模主体6上契合的孔洞内,上模主体5继续向下移动配合下模主体6对原材料实施冲压工作;
冲压工作完成后,驱动设备和第一弹簧4相互配合带动上模主体5恢复至初始位置处,此时液压油完全处于储油仓10的内部,单向阀14在压力作用下受到对应限位部分的限位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得承载杆9不会自主向上移动,避免承载杆9在上模主体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即刻进行分离工作容易对上模主体5造成碰撞损坏,操作人员打开阀门主体16,第二弹簧11带动第二活塞12将储油仓10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管道15向密封腔7的内部挤压,使得此时承载杆9可以将产品向上顶起,配合操作人员实施产品与下模主体6的分离工作,且分离过程中,受限于第二管道15的管径,即使分离完成后,承载杆9也不会迅速向上移动,避免对产品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导向杆(2),且导向杆(2)的外侧套设有安装活动板(3),所述安装活动板(3)与工作台(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且安装活动板(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上模主体(5),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模主体(6),且工作台(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预留有密封腔(7),所述密封腔(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承载的支撑机构,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储油仓(10),且储油仓(10)内部远离下模主体(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11),且第二弹簧(11)靠近下模主体(6)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活塞(12),所述储油仓(10)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密封腔(7)内液压油向储油仓(10)内流动的进液机构,所述储油仓(10)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储油仓(10)内液压油向密封腔(7)内流动的回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活动板(3)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导向杆(2)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安装活动板(3)与导向杆(2)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密封腔(7)内部的第一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8)顶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承载杆(9),且承载杆(9)分别贯穿工作台(1)和下模主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12)为橡胶材质,且第二活塞(12)与储油仓(10)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机构包括连通在储油仓(10)靠近密封腔(7)一侧顶部的第一管道(13),且第一管道(13)远离储油仓(10)的一端与密封腔(7)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3)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机构包括连通在储油仓(10)靠近密封腔(7)一侧底部的第二管道(15),且第二管道(15)远离储油仓(10)的一端与密封腔(7)连通,所述第二管道(15)的外侧安装有阀门主体(16)。
CN202122492037.9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Active CN216263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2037.9U CN216263014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2037.9U CN216263014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3014U true CN216263014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2037.9U Active CN216263014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3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55329U (zh) 一种自动下料的模具加工设备
US99193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ision cutting of workpieces in a press
US3094091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bulged articles
CN215998347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冲压模具
CN110586829A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向模锻液压机
CN210702046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的稳定冲压模具
CN216263014U (zh)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组件
DE202015104912U1 (de) Ziehkissenvorrichtung
CN113000700A (zh) 一种高智能自动化铝合金冲压装置
CN209664075U (zh) 一种悬臂式汽车零件对冲冲孔模具
CN202779238U (zh) 垂直分模挤压系统
CN213533942U (zh) 多种粉料全自动液压机的多次加料装置
CN108555109A (zh) 一种快速换装水涨成型模具
CN210387232U (zh) 一种φ20钢制圆垫片冷冲模具
CN209902081U (zh) 一种增压减震冲模
CN218015232U (zh) 一种便于取料的铝合金冲压模具
CN212419256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冲压台
CN214161022U (zh) 一种冲压模具成型限位装置
CN221109532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冲压模具
CN208495632U (zh) 一种用于钢套轴承加工的冲压装置
CN215392189U (zh) 一种机车气缸加工生产用半自动冲压机
WO2001083135B1 (en) Method and impact machine for forming a body
CN204398091U (zh) 一种带有深度盲孔的回转体陶瓷件专用模具
CN216544322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农药瓶冲压成模装置
CN216655984U (zh) 一种中空金属板材用单程下料冲切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