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1376U -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1376U
CN216251376U CN202123113648.4U CN202123113648U CN216251376U CN 216251376 U CN216251376 U CN 216251376U CN 202123113648 U CN202123113648 U CN 202123113648U CN 216251376 U CN216251376 U CN 216251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shell
connection
connecting shell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136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r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r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r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r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136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1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1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1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及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后,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接头连接组件,能够将连接好之后的接头安装在连接件上,并通过限位结构对插接好的接头限位安装在连接件上,保证两个接头不易松动,相比于传统的接头连接组件只能够对一个接头进行限位固定的方案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能够对两个连接后的插头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能够保证两个接头连接后的稳定可靠性,尤其是在将其应用于电机中时,在电机震动的影响下,还能够保证两个接头的连接可靠,进而提升电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连接器保护壳只能够保护单侧的连接器,甩线式电机线端连接器与延长线对插后,在电机运行发生强烈的震动时,连接器端子接触孔开口容易变大,导致接触不良,进而造成电机失效。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够在连接器接头对插后将连接器接头固定的接头连接组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接头连接组件的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用于与第一接头相适配连接;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并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限位结构用于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后,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以及对两个接头进行限位保护的连接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电线头进行连接。同时,对插连接好之后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并由限位结构限位,从而通过连接件能够对插接好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保护,保证对插后的两个接头不易松动,相比于传统的接头连接组件只能够对一个接头进行限位固定的方案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能够对两个连接后的插头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能够保证两个接头连接后的稳定可靠性,尤其是在将其应用于电机中时,在电机震动的影响下,还能够保证两个接头的连接可靠,进而提升电机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可对称地安装在连接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对称地安装在连接件上,从而连接件在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时更加的方便,且还能够将电线沿一个方向连接在一起,在将两个断开的电线连接在一起时,能够使电线还沿一个方向进行延伸,因此,能够使其连接的更加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壳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安装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安装位,限位结构对应安装位设置,能够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限位安装在安装位内。从而保证了两个接头都能够安装在连接件内,并由连接件同时对两个接头进行固定限位,以此实现了对同时对两个接头的保护。
其中,两个安装位具体的设置,可根据两个接头连接后的位置来进行确定,以保证两个接头都能够在连接件内完美地进行安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壳内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限位安装在安装位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壳内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限位安装在安装位上,也就是说,在将连接好的两个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后,通过限位结构能够将两个接头限位在安装位上,从而对连接好的接头进行了限位和固定,保证了接头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包括连接壳。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被限位结构限位安装在连接壳内并进行插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包括连接壳,从而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安装在连接壳内,使连接壳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固定限位,以及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保护,防止接头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壳包括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能够相互打开或相互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壳包括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能够相互打开或相互关闭。从而在安装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时,可先将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打开,然后将连接好之后的接头放进一个连接壳内,在将第二个连接壳扣合在第一个连接壳上,从而将两个接头进行安装固定,使连接壳的安装固定变得更加的简单。
进一步地,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自配设计将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的结构、形状和大小设置为一致,也即,将上、下连接壳设置为相同的壳体,从而在生产连接壳时,可以使上、下连接壳采用一套模具进行生产,进而节省开模费用。
进一步地,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连接壳通过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与所述下连接壳进行配合连接。比如,上连接壳靠近下连接壳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卡扣和/或扣位凸起,下连接壳靠近上连接壳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卡扣和/或扣位凸起,这样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便可通过至少一组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实现配合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连接壳靠近下连接壳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卡扣或扣位凸起,下连接壳靠近上连接壳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上连接壳上的连接卡扣或扣位凸起适配的连接卡扣或扣位凸起,从而上、下连接壳能够通过连接卡扣与扣位凸起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具体是在上连接壳设置连接卡扣或扣位凸起,还是在下连接壳设置连接卡扣或扣位凸起,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的,当然,上、下连接壳上既可以设置连接卡扣也可以设置扣位凸起,只要能够使上、下连接壳通过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连接在一起即可。
在一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连接壳的两的侧面上,每个侧面上都设置有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且两个侧面上的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是相对应设置的,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侧面上设置连接卡扣,那么在另一个侧面的相对位置上就设置有扣位凸起,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卡扣与扣位凸起在两个侧面上是斜对称设置的,同样的,下连接壳上的连接卡扣与扣位凸起也是与上连接壳相同的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与连接壳为一体式结构。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连接卡扣与扣位凸起粘接在连接壳上,或连接卡扣与扣位凸起卡接在连接壳上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位,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由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围成。限位槽可设置在上连接壳内,也可设置在下连接壳内,或者限位槽由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上的部分结构围成。限位槽内设置有安装位,也即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可安装在其对应的限位槽内,以由限位槽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限位槽设置在上连接壳内,并且,限位槽内还设置有安装位,从而在将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时,限位槽就直接对接头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接头安装固定的可靠性。当然,同理的限位槽也可以设置在下连接壳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位,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设置在上连接壳和/或下连接壳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安装位的一侧;凹槽,设置在上连接壳和/或下连接壳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安装位的另一侧;其中,上连接壳设置的限位凸起可插入下连接壳设置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的一侧面相抵接,下连接壳设置的限位凸起可插入上连接壳设置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的另一侧面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和凹槽。限位凸起能够插入进凹槽内,限位凸起和凹槽设置在上连接壳或下连接壳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安装位的一侧。且上连接壳设置的限位凸起或凹槽能够与下连接壳设置的限位凸起或凹槽进行配合,从而将位于安装位上的接头进行再一次的限位,增加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限位凸起插入进凹槽内时,限位凸起是与接头的一侧面相互抵接的,从而才能够对接头进行限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上对应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均设置有过线通道,过线通道用于供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的连接线穿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上对应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均设置有过线通道,过线通道用于供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的连接线穿过,进而使连接线与接头连接在一起。过线通道是与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对应设置的,也就是说,有几个接头就相应的有几个过线通道,且过线通道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所述连接线的形状相适配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线通道内设置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用于防止连接线进行窜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线通道内设置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能够防止连接线进行窜动,从而保证了连接线与接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包括锯齿状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锁紧结构为设置在过线通道内的锯齿状结构,通过锯齿状结构能够将连接线锁紧,避免其窜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上对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位置还开设有避让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上对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位置还开设有避让孔,从而能够保证接头安装进连接壳内时,上、下连接壳能够盖合上,避免接头的部分结构与连接壳形成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上设置有强度加强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上设置有强度加强结构,进一步对连接壳的强度进行了保证,增大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强度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和/或加强凸起。
进一步地,加强筋设置在连接壳的表面,或凸起设置在连接壳的侧壁上,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只要其设置位置能够加强连接壳的强度,且不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上分别设置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设置在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相互配合(相互扣合)的面上,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相互关闭时,上连接壳的加强凸起与下连接壳的加强凸起相互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上分别设置有加强凸起,加强凸起设置在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相互配合的面上,从而在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相互关闭时,上连接壳的加强凸起与下连接壳的加强凸起相互抵接,保证整个连接壳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由于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因此,该电机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连接壳,31上连接壳,32下连接壳,33连接卡扣,34扣位凸起,35限位槽,36限位凸起,37凹槽,38过线通道,382锁紧结构,4避让孔,5加强凸起,6连接线,7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二接头2用于与第一接头1相适配连接。连接件用于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件用于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插接后,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连接限位。进一步地,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并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限位结构用于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后,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电线头进行连接。对插连接好之后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从而通过连接件对插接好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保证对插后的两个接头不易松动,相比于传统的接头连接组件只能够对一个接头进行限位固定的方案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能够对两个连接后的插头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能够保证两个接头连接后的稳定可靠性,尤其是在将其应用于电机中时,在电机震动的影响下,还能够保证两个接头的连接可靠,进而提升电机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对称地安装在连接件上,从而连接件在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限位时更加的方便,且还能够将电线沿一个方向连接在一起,在将两个断开的电线连接在一起时,能够使电线还沿一个方向进行延伸,因此,能够使其连接的更加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件包括连接壳3,从而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壳3内,使连接壳3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固定限位,以及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保护,防止接头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壳3包括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能够相互扣合或相互打开。具体而言,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通过卡扣或者螺钉连接都可以。
从而在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时,可先将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打开,然后将连接好之后的接头放进一个连接壳3内,在将第二个连接壳3扣合在第一个连接壳3上,从而将两个接头进行安装固定,使连接壳3的安装固定变得更加的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连接壳31的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下连接壳32的两个相对面上与上连接壳31相对应的设置有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从而上、下连接壳3能够通过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具体是在上连接壳31设置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还是在下连接壳32设置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的,当然,上、下连接壳3上既可以设置连接卡扣33也可以设置扣位凸起34,只要能够使上、下连接壳3通过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连接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地,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与连接壳3为一体式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粘接在连接壳3上,或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卡接在连接壳3上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安装位,从而保证了两个接头都能够安装在连接壳3内,使连接壳3对两个接头进行固定限位。其中,两个安装位具体的设置,可根据两个接头连接后的位置来进行确定,以保证两个接头都能够在连接壳3内完美地进行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内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限位安装在安装位上,也就是说,在将连接好的两个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后,通过限位结构能够将两个接头限位在安装位上,从而对连接好的接头进行了限位和固定,保证了接头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35,限位槽35设置在上连接壳31内,并且,限位槽35内还设置有安装位,从而在将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时,限位槽35就直接对接头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接头安装固定的可靠性。当然,同理的限位槽35也可以设置在下连接壳3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36和凹槽37。限位凸起36能够插入进凹槽37内,限位凸起36和凹槽37设置在上连接壳31或下连接壳32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安装位的一侧。且上连接壳31设置的限位凸起36或凹槽37能够与下连接壳32设置的限位凸起36或凹槽37进行配合,从而将位于安装位上的接头进行再一次的限位,增加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限位凸起36插入进凹槽37内时,限位凸起36是与接头的一侧面相互抵接的,从而才能够对接头进行限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壳3上对应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均设置有过线通道38,过线通道38用于供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的连接线6穿过,进而使连接线6与接头连接在一起。过线通道38是与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对应设置的,也就是说,有几个接头就相应的有几个过线通道38,且过线通道38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所述连接线6的形状相适配的。
其中,连接线6是先连接在端子7上,然后将端在安装在接头上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线通道38内设置有锁紧结构382,锁紧结构382能够防止连接线6进行窜动,从而保证了连接线6与接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锁紧结构382为设置在过线通道38内的锯齿状结构,通过锯齿状结构能够将连接线6锁紧,避免其窜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对应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位置还开设有避让孔4,从而能够保证接头安装进连接壳3内时,上、下连接壳3能够盖合上,避免接头的部分结构与连接壳3形成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设置有强度加强结构,进一步对连接壳3的强度进行了保证,增大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强度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和/或加强凸起5。
进一步地,加强筋设置在连接壳3的表面,或凸起设置在连接壳3的侧壁上,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只要其设置位置能够加强连接壳3的强度,且不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上分别设置有加强凸起5,加强凸起5设置在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相互配合的面上,从而在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相互关闭时,上连接壳31的加强凸起5与下连接壳32的加强凸起5相互抵接,保证整个连接壳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连接壳3为塑料外壳,比如ABS壳。
进一步地,端子和接头通过铆压连接在一起。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的结构基本相同,除了相互配合的扣位之外。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过盈安装在安装位上。以此能够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固定紧,避免晃动。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二接头2用于与第一接头1相适配连接;连接件用于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件用于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插接后,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连接限位。连接件包括连接壳3,连接壳3上对应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均设置有过线通道38,过线通道38用于供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的连接线6穿过,进而使连接线6与接头连接在一起。连接壳3内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36和凹槽37。限位凸起36能够插入进凹槽37内,限位凸起36设置在上连接壳31开口处的一侧面,另一侧面设置有凹槽37,且限位凸起36位于安装位的一侧,凹槽37位于安装位的另一侧。下连接壳32上的限位凸起36和凹槽37与上连接壳31的对应设置,从而将位于安装位上的接头进行再一次的限位,增加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限位凸起36插入进凹槽37内时,限位凸起36是与接头的一侧面相互抵接的,从而才能够对接头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电线头进行连接。对插连接好之后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从而通过连接件对插接好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保证对插后的两个接头不易松动,相比于传统的接头连接组件只能够对一个接头进行限位固定的方案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能够对两个连接后的插头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能够保证两个接头连接后的稳定可靠性,尤其是在将其应用于电机中时,在电机震动的影响下,还能够保证两个接头的连接可靠,进而提升电机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壳3内,使连接壳3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固定限位,以及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保护,防止接头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包括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能够相互扣合或相互打开。从而在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时,可先将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打开,然后将连接好之后的接头放进一个连接壳3内,在将第二个连接壳3扣合在第一个连接壳3上,从而将两个接头进行安装固定,使连接壳3的安装固定变得更加的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连接壳31靠近下连接壳32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下连接壳32靠近上连接壳31的端面上对应设置有扣位凸起34或连接卡扣33,从而上、下连接壳3能够通过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具体是在上连接壳31设置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还是在下连接壳32设置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的,当然,上、下连接壳3上既可以设置连接卡扣33也可以设置扣位凸起34,只要能够使上、下连接壳3通过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连接在一起即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扣合的面的一侧设置有扣位凸起34,下连接壳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扣位凸起配合的连接卡扣33。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扣合的面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33,下连接壳32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连接卡扣33配合的扣位凸起34。
具体而言,上连接壳3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上,每个侧面上都设置有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且两个侧面上的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是相对应设置的,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侧面上设置连接卡扣33,那么在另一个侧面的相对位置上就设置有扣位凸起34,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在两个侧面上是斜对称设置的,同样的,下连接壳32上的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也是与上连接壳31相同的设置。
进一步地,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相互扣合的两个面上中的同一个面的同一侧上的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是交叉设置的。
进一步地,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与连接壳3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安装位,从而保证了两个接头都能够安装在连接壳3内,使连接壳3对两个接头进行固定限位。其中,两个安装位具体的设置,可根据两个接头连接后的位置来进行确定,以保证两个接头都能够在连接壳3内完美地进行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内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限位安装在安装位上,也就是说,在将连接好的两个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后,通过限位结构能够将两个接头限位在安装位上,从而对连接好的接头进行了限位和固定,保证了接头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35,限位槽35设置在上连接壳31内,并且,限位槽35内还设置有安装位,从而在将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时,限位槽35就直接对接头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接头安装固定的可靠性。当然,同理的限位槽35也可以设置在下连接壳3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线通道38内设置有锁紧结构382,锁紧结构382能够防止连接线6进行窜动,从而保证了连接线6与接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382为设置在过线通道38内的锯齿状结构,通过锯齿状结构能够将连接线6锁紧,避免其窜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对应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位置还开设有避让孔4,从而能够保证接头安装进连接壳3内时,上、下连接壳3能够盖合上,避免接头的部分结构与连接壳3形成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设置有强度加强结构,进一步对连接壳3的强度进行了保证,增大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强度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加强结构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其形式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设置在连接壳3的表面。
进一步地,连接壳3为塑料外壳,比如ABS壳。
进一步地,端子和接头通过铆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的结构基本相同,除了相互配合的扣位之外。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过盈安装在安装位上。以此能够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固定紧,避免晃动。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二接头2用于与第一接头1相适配连接;连接件用于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件用于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插接后,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连接限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对称地安装在连接件上,从而连接件在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限位时更加的方便,且还能够将电线沿一个方向连接在一起,在将两个断开的电线连接在一起时,能够使电线还沿一个方向进行延伸,因此,能够使其连接的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电线头进行连接。对插连接好之后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从而通过连接件对插接好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限位,保证对插后的两个接头不易松动,相比于传统的接头连接组件只能够对一个接头进行限位固定的方案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能够对两个连接后的插头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能够保证两个接头连接后的稳定可靠性,尤其是在将其应用于电机中时,在电机震动的影响下,还能够保证两个接头的连接可靠,进而提升电机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连接壳3,从而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壳3内,使连接壳3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固定限位,以及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保护,防止接头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包括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能够相互扣合或相互打开。从而在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时,可先将上连接壳31与下连接壳32打开,然后将连接好之后的接头放进一个连接壳3内,在将第二个连接壳3扣合在第一个连接壳3上,从而将两个接头进行安装固定,使连接壳3的安装固定变得更加的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连接壳31的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下连接壳32的两个相对面上与上连接壳31相对应的设置有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从而上、下连接壳3能够通过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具体是在上连接壳31设置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还是在下连接壳32设置连接卡扣33或扣位凸起34,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的,当然,上、下连接壳3上既可以设置连接卡扣33也可以设置扣位凸起34,只要能够使上、下连接壳3通过连接卡扣33和扣位凸起34连接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地,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粘接在连接壳3上,或连接卡扣33与扣位凸起34卡接在连接壳3上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安装位,从而保证了两个接头都能够安装在连接壳3内,使连接壳3对两个接头进行固定限位。其中,两个安装位具体的设置,可根据两个接头连接后的位置来进行确定,以保证两个接头都能够在连接壳3内完美地进行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内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限位安装在安装位上,也就是说,在将连接好的两个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后,通过限位结构能够将两个接头限位在安装位上,从而对连接好的接头进行了限位和固定,保证了接头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35,限位槽35设置在上连接壳31内,并且,限位槽35内还设置有安装位,从而在将接头安装在安装位上时,限位槽35就直接对接头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接头安装固定的可靠性。当然,同理的限位槽35也可以设置在下连接壳3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36和凹槽37。限位凸起36能够插入进凹槽37内,限位凸起36和凹槽37设置在上连接壳31或下连接壳32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安装位的一侧。且上连接壳31设置的限位凸起36或凹槽37能够与下连接壳32设置的限位凸起36或凹槽37进行配合,从而将位于安装位上的接头进行再一次的限位,增加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限位凸起36插入进凹槽37内时,限位凸起36是与接头的一侧面相互抵接的,从而才能够对接头进行限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对应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均设置有过线通道38,过线通道38用于供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的连接线6穿过,进而使连接线6与接头连接在一起。过线通道38是与第一接头1或第二接头2对应设置的,也就是说,有几个接头就相应的有几个过线通道38,且过线通道38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所述连接线6的形状相适配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线通道38内设置有锁紧结构382,锁紧结构382能够防止连接线6进行窜动,从而保证了连接线6与接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382为设置在过线通道38内的锯齿状结构,通过锯齿状结构能够将连接线6锁紧,避免其窜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对应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位置还开设有避让孔4,从而能够保证接头安装进连接壳3内时,上、下连接壳3能够盖合上,避免接头的部分结构与连接壳3形成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壳3上设置有强度加强结构,进一步对连接壳3的强度进行了保证,增大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强度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凸起5。
进一步地,凸起设置在连接壳3的侧壁上,能够加强连接壳3的强度。
进一步地,连接壳3为塑料外壳,比如ABS壳。
进一步地,端子和接头通过铆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上连接壳31和下连接壳32的结构基本相同,除了相互配合的扣位之外。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过盈安装在安装位上。以此能够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固定紧,避免晃动。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连接件,第二接头2用于与第一接头1相适配连接。连接件用于安装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件用于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插接后,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连接限位。进一步地,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能够安装在连接件上,并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限位结构用于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在连接件上实现插接后,对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进行限位。其中,连接件为塑料框架结构。进一步地,为ABS框架。
其他结构和之前的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由于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因此,该电机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头连接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
第二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适配连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能够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并在所述连接件上实现插接,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在所述连接件上实现插接后,对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可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并实现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位,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够分别安装在一所述安装位内,所述限位结构对应所述安装位设置,能够将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限位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壳,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够被所述限位结构限位安装在所述连接壳内并进行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包括上连接壳和下连接壳,所述上连接壳与所述下连接壳能够相互打开或相互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壳和所述下连接壳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一致;和/或
所述上连接壳和所述下连接壳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壳通过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连接卡扣和扣位凸起与所述下连接壳进行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槽,由所述上连接壳和所述下连接壳围成,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所述安装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上连接壳和/或所述下连接壳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所述安装位的一侧;
凹槽,设置在所述上连接壳和/或所述下连接壳开口处的侧面,并位于所述安装位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上连接壳设置的所述限位凸起可插入所述下连接壳设置的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接头的一侧面相抵接,所述下连接壳设置的所述限位凸起可插入所述上连接壳设置的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接头的另一侧面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壳上对应所述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接头均设置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接头的连接线穿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线通道内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防止所述连接线进行窜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锯齿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壳上对应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的位置还开设有避让孔。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壳上设置有强度加强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度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和/或加强凸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壳和所述下连接壳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加强凸起,所述加强凸起设置在所述上连接壳与所述下连接壳相互配合的面上,所述上连接壳与所述下连接壳相互关闭时,所述上连接壳的加强凸起与所述下连接壳的加强凸起相互抵接。
17.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连接组件。
CN202123113648.4U 2021-12-10 2021-12-10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Active CN216251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3648.4U CN216251376U (zh) 2021-12-10 2021-12-10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3648.4U CN216251376U (zh) 2021-12-10 2021-12-10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1376U true CN21625137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2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13648.4U Active CN216251376U (zh) 2021-12-10 2021-12-10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1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8563B2 (e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s
US11552425B2 (en) Holding frame for a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s of populating same
JP4958684B2 (ja) コネクタ
TWI251962B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cable holding mechanism
JP3301329B2 (ja) コネクタ
EP188228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GB2461372A (en) Cover-equipped connector with angled fastening band to secure wire
US5277623A (en) Low profile panel mountable retain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36072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6251376U (zh)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JP4904131B2 (ja) コネクタ
CN114024170A (zh) 接头连接组件和电机
US6672908B2 (en) Substrate connector
JPH10302879A (ja) 合体コネクタ
JP2002008766A (ja) コンセント
KR101344778B1 (ko) 패널 고정식 커넥터
CN114552259A (zh) 连接器以及车辆
JPH10321281A (ja) コネクタ
KR101482793B1 (ko) 커넥터
CN219247067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18101897U (zh) 连接器
CN220400957U (zh) 一种连接器及车辆
JP3879057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9499686U (zh) 外壳结构及电子设备
JP3421834B2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