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2915U -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2915U
CN216192915U CN202122407606.5U CN202122407606U CN216192915U CN 216192915 U CN216192915 U CN 216192915U CN 202122407606 U CN202122407606 U CN 202122407606U CN 216192915 U CN216192915 U CN 216192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ounting plate
spinning
movable
t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76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军先
满晓东
徐凯
毛育博
李雅迪
任玉国
侯伯
武彦
焦海
孙睿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76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2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2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2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涉及纺丝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聚乳酸纤维纺丝时由于较高速度而存在与油轮摩擦、受损、断头、静电效应影响抱合的技术问题。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包括多对油嘴,每对油嘴包括分别位于待上油丝束径向两侧的两个油嘴,每对油嘴被配置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形成纺丝状态,以及在俯视方向上相互远离以形成生头状态。通过油嘴分别对待上油丝束的两侧,达到给丝束两面上油的目的,达到可增加聚乳酸纤维的集束性,抗静电性,减少纤维拉伸的阻力,对丝束均匀喷油的功能可以增加丝束中单丝之间的抱合性,改善拉伸从而减少毛丝,提高成品的满卷率,尤其适用于聚乳酸产业用长丝纤维牵伸卷绕。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聚乳酸产业用纤维长丝纺丝牵伸卷绕设备大多是用其他类型设备改造而成,最大缺点就是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
生物基聚乳酸产业用长丝纤维牵伸卷绕时要求比一般的石油基的合成纤维速度高,如果采用油轮上油,丝束与油轮接触会因速度高而摩擦,纤维与纤维之间以及纤维与设备之间经常要发生摩擦,这样不但会损伤纤维表面,而且容易使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毛丝断头并且会产生附加张力,由于摩擦还会产生的静电效应非常明显,由于静电现象会使单纤维之间的排斥力,这种排斥力致使丝束不能很好的抱合,从而影响加工过程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聚乳酸纤维纺丝时由于较高速度而存在与油轮摩擦、受损、断头、静电效应影响抱合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包括多对油嘴,每对油嘴包括分别位于待上油丝束径向两侧的两个油嘴,每对油嘴被配置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形成纺丝状态,以及在俯视方向上相互远离以形成生头状态。
可选地,多对油嘴中每对油嘴所属的两个油嘴在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可选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第一安装板,与油嘴固定连接;
气缸,气缸的气缸推杆一端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底板,气缸固定安装于底板上,第一安装板的底端抵放于底板上;以及
第一导丝钩,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且,设于油嘴的底侧。
可选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第一接油盒,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且,设于油嘴的底侧。
可选地,位于待上油丝束径向同一侧的所有油嘴均固定安装于同一块第一安装板。
可选地,气缸配置有电气控制系统。
可选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转轴,与油嘴固定连接,且,被配置为带动油嘴转动。
可选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第二安装板,与油嘴固定连接;
第二接油盒,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且,设于油嘴的底侧;以及
第二导丝钩,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转轴包括阻尼转轴。
一种聚乳酸产业用纤维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包括上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通过多对油嘴对待上油丝束进行上油,每对油嘴对一根丝束进行上油,每对油嘴包括两个油嘴,该两个油嘴分别位于丝束的两侧,油嘴被设置为可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油嘴处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用于对丝束上油的纺丝状态、以及用于丝束生头挂丝时的生头状态,便于实际操作,通过油嘴分别对待上油丝束的两侧,达到给丝束两面上油的目的,达到可增加聚乳酸纤维的集束性,抗静电性,减少纤维拉伸的阻力,对丝束均匀喷油的功能可以增加丝束中单丝之间的抱合性,改善拉伸从而减少毛丝,提高成品的满卷率,尤其适用于聚乳酸产业用长丝纤维牵伸卷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处于纺丝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处于生头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为多个图1所示结构处于纺丝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处于生头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多个图5所示结构处于纺丝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处于生头状态时的一种俯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结构处于生头状态时的另一种俯视图。
附图标注:11-1-气缸,11-2-气缸推杆,11-3-油嘴,11-4-丝束,11-5a-第一安装板,11-5b-第二安装板,11-6a-第一导丝钩,11-6b-第二导丝钩,11-7a-第一接油盒,11-7b-第二接油盒,11-8-底板,11-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聚乳酸纤维纺丝时由于较高速度而存在与油轮摩擦、受损、断头、静电效应影响抱合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包括多对油嘴,每对油嘴包括分别位于待上油丝束径向两侧的两个油嘴,每对油嘴被配置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形成纺丝状态,以及在俯视方向上相互远离以形成生头状态。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包括多对油嘴11-3,每对油嘴11-3包括分别位于待上油丝束11-4径向两侧的两个油嘴11-3,每对油嘴11-3被配置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形成纺丝状态,以及在俯视方向上相互远离以形成生头状态。
具体地,通过多对油嘴11-3对待上油丝束11-4进行上油,每对油嘴11-3对一根丝束11-4进行上油,每对油嘴11-3包括两个油嘴11-3,该两个油嘴11-3分别位于丝束11-4的两侧,油嘴11-3被设置为可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油嘴11-3处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用于对丝束11-4上油的纺丝状态、以及用于丝束11-4生头挂丝时的生头状态,便于实际操作。
通过油嘴11-3分别对待上油丝束11-4的两侧,达到给丝束11-4两面上油的目的,达到可增加聚乳酸纤维的集束性,抗静电性,减少纤维拉伸的阻力,对丝束11-4均匀喷油的功能可以增加丝束11-4中单丝之间的抱合性,改善拉伸从而减少毛丝,提高成品的满卷率,尤其适用于聚乳酸产业用长丝纤维牵伸卷绕。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对油嘴11-3中每对油嘴11-3所属的两个油嘴11-3在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进而可形成如图3所示的纺丝状态,在俯视方向上两个油嘴11-3有重叠区域,以将纺丝挂住、进行油嘴11-3充分双面上油。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1-5a、气缸11-1、底板11-8和第一导丝钩11-6a,第一安装板11-5a与油嘴11-3固定连接,气缸11-1的气缸推杆11-2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1-5a固定连接,气缸11-1固定安装于底板11-8上,第一安装板11-5a的底端抵放于底板11-8上,第一导丝钩11-6a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5a,且第一导丝钩11-6a设于油嘴11-3的底侧。
气缸推杆11-2伸长,以形成图1所示的纺丝状态;气缸推杆11-2缩回,带动第一安装板11-5a以及与第一安装板11-5a固定连接的第一导丝钩11-6a回撤,将每对油嘴11-3分开,形成中间的生头通道。
在其他可实施方式中,气缸11-1可以用电机、油缸等动力件来替换。采用气缸11-1,其具有清洁介质的优点。
其中,气缸11-1配置有电气控制系统,对气缸推杆11-2进行电气控制伸长、缩回或维持不动状态。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第一接油盒11-7a,第一接油盒11-7a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5a,且第一接油盒11-7a设于油嘴11-3的底侧。第一接油盒11-7a的顶部呈开口设置,以将纺丝时从油嘴11-3落下的油液进行回收。第一接油盒11-7a另设有回收管路,以将油液统一回收。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待上油丝束11-4径向同一侧的所有油嘴11-3均固定安装于同一块第一安装板11-5a,以便于对所有丝束11-4同一侧的油嘴11-3的移动进行统一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具有喷油均匀,回油干净,无链条传动消除了噪音污染,消声传动,结构紧凑,油嘴11-3精致比油轮好维修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包括多对油嘴11-3,每对油嘴11-3包括分别位于待上油丝束11-4径向两侧的两个油嘴11-3,每对油嘴11-3被配置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形成纺丝状态,以及在俯视方向上相互远离以形成生头状态。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转轴11-9,转轴11-9与油嘴11-3固定连接,且转轴11-9被配置为带动油嘴11-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油嘴11-3通过转动的方式进行移动,分别形成如6所示的纺丝状态,以及如图7或图8的生头状态。
可选地,如图5所示,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板11-5b、第二接油盒11-7b和第二导丝钩11-6b,第二安装板11-5b与油嘴11-3固定连接,第二接油盒11-7b与第二安装板11-5b固定连接,且第二接油盒11-7b设于油嘴11-3的底侧,第二导丝钩11-6b与第二安装板11-5b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接油盒11-7b对油液进行收集,通过第二安装板11-5b提供第二接油盒11-7b和第二导丝钩11-6b的安装位置,转轴11-9动作时第二安装板11-5b、第二接油盒11-7b、第二导丝钩11-6b和油嘴11-3均随转轴11-9移动。
可选地,转轴11-9包括阻尼转轴11-9,采用阻尼转轴11-9设置,生头时手动操作到生头状态,纺丝时再转回到纺丝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具有喷油均匀,回油干净,无链条传动消除了噪音污染,消声传动,结构紧凑,油嘴11-3精致比油轮好维修方便的优点。
在一种可实施的生头方式中,如图7所示,生头时左列油嘴11-3可以不动,右列油嘴11-3都转动一定角度,例如15°至30°,此时将每根丝束11-4分别先挂到左列油嘴11-3处,然后把下排油嘴11-3转回到原位置,即如图6所示的,把丝束11-4再分别挂到右列油嘴11-3上,完成生头挂丝。
在一种可实施的生头方式中,如图8所示,生头时将左列、右列的油嘴11-3均转动一定角度,例如15°至30°,此时将每根丝束11-4分别挂到左列、右列的油嘴11-3处,然后把左列、右列的油嘴11-3转回到原位置,完成生头挂丝。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产业用纤维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尤其适用于聚乳酸产业用长丝纤维牵伸卷绕时的上油。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包括多对油嘴,每对所述油嘴包括分别位于待上油丝束径向两侧的两个油嘴,每对所述油嘴被配置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靠近以形成纺丝状态,以及在俯视方向上相互远离以形成生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多对所述油嘴中每对所述油嘴所属的两个所述油嘴在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油嘴固定连接;
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底板,所述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端抵放于所述底板上;以及
第一导丝钩,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设于所述油嘴的底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第一接油盒,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设于所述油嘴的底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待上油丝束径向同一侧的所有所述油嘴均固定安装于同一块所述第一安装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配置有电气控制系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转轴,与所述油嘴固定连接,且,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油嘴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还包括:
第二安装板,与油嘴固定连接;
第二接油盒,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且,设于所述油嘴的底侧;以及
第二导丝钩,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阻尼转轴。
10.一种聚乳酸产业用纤维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
CN202122407606.5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Active CN216192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606.5U CN21619291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606.5U CN21619291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2915U true CN21619291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7606.5U Active CN216192915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2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898085A (en) Production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JP5519435B2 (ja) 紡糸巻取装置
JP2012021241A5 (zh)
CN101054734A (zh) 化纤分丝机
CN2804131Y (zh) 单板双锭纺丝卷绕机
CN102212900B (zh) 多层式氨纶气流网络包覆丝机
CN112760769B (zh) 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生产装置
CN216192915U (zh)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CN209242352U (zh) 一种加弹机的卷绕装置
CN113774500A (zh) 一种可移动相向上油机构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CN107345330B (zh) 一种双工位大盘卷装整经收卷机
CN2903113Y (zh) 经纱分片多轴卷绕机
US4819422A (en) Arrangement for winding a double yarn onto a cross-wound spool
CN111321491B (zh) 一种短纤维制成涤纶纱的生产工艺
CN205576370U (zh) 一种纺丝高速卷绕机一步升头装置
CN101173394A (zh) 一种生产非弹力包芯纱的方法以及该方法所用的装置
CN114180397A (zh) 一种涤纶水刺短纤维生产的集束、牵伸一体式设备及方法
CN2861223Y (zh) 片纱分片多轴卷绕机
CN111498605A (zh) 一种纺织设备
CN111501227A (zh) 一种纺织设备上的润滑系统
CN109629051B (zh) 一种捻线装置用挡线机构
US3025563A (en) Manufacture of filaments of varying denier
CN214328007U (zh) 一种转杯纺纱器自清洁结构、纺织机械
CN217266185U (zh) 一种混色纺纱线自动化加捻设备
CN219793243U (zh) 一种加弹机均匀上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