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0365U - 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90365U CN216190365U CN202122333719.5U CN202122333719U CN216190365U CN 216190365 U CN216190365 U CN 216190365U CN 202122333719 U CN202122333719 U CN 202122333719U CN 216190365 U CN216190365 U CN 2161903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avity
- transmission gear
- input shaft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助力臂,助力臂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上连接有用于抓取驱动单元的抓取装置;抓取装置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的连接基座,连接基座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夹爪,连接基座上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上连接有夹紧驱动板,夹爪的一端通过驱动连杆与夹紧驱动板相连,夹爪的另一端设置有爪头,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夹紧驱动板和夹爪转动连接;连接基座上还设置有顶杆,顶杆设置有可更换的快换头。本实用新型在对驱动单元进行装配时,单个操作者也能完成电动叉车驱动单元的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操作起来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安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驱动电动叉车上,安装有两个驱动单元。如附图1所示,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和变速箱2,电机1与变速箱2相连,变速箱2的一端设置有轮边盘3,变速箱上设置有定位孔4。如附图2所示,两个驱动单元分别安装固定在车体5的两侧,驱动单元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车体5上。在将驱动单元装配到车体上时,采用吊装装配的方式,在操作时,需要借助起重机将驱动单元吊起,然后其中一名操作者将驱动单元调整到与车体连接的正确位置,最后将驱动单元通过螺栓固定到车体上。这种吊装装配的方式,需要多名操作者共同协作,操作难度大,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双驱动电动叉车在装配时,驱动单元采用吊装装配的方式安装到车体上,装配时需要多名操作者共同协作,操作难度大,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助力臂,助力臂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上连接有用于抓取驱动单元的抓取装置;抓取装置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的连接基座,连接基座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夹爪,连接基座上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上连接有夹紧驱动板,夹爪的一端通过驱动连杆与夹紧驱动板相连,夹爪的另一端设置有爪头,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夹紧驱动板和夹爪转动连接;连接基座上还设置有顶杆,顶杆设置有可更换的快换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夹取装置对驱动单元进行夹取,夹取装置在进行夹取时,将夹取装置上的顶杆顶住驱动单元上轮边盘的一侧,然后通过伸缩驱动装置带动夹紧驱动板移动,夹紧驱动板移动时通过驱动连杆带动夹爪收拢,夹爪收拢后,爪头钩住轮边盘的边缘,从而将驱动单元夹紧;将驱动单元夹紧后,操作者借助助力臂将驱动单元移动至车体上的安装位置附近,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夹取装置转动,调整驱动单元的角度位置,使驱动单元能够对准车体上的安装位置,最后将驱动单元固定到车体上。本实用新型中,助力臂为现有技术,助力臂以液压作为辅助动力,使得操作者能够较为轻松地搬动驱动单元。本实用新型在对驱动单元进行装配时,单个操作者也能完成电动叉车驱动单元的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操作起来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气缸。
作为优选,连接基座上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上设置有定位支撑杆。定位支撑杆与设置在驱动单元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在夹取驱动单元时,定位支撑杆插入驱动单元上的定位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输入轴和输出轴均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均伸出壳体,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输入轴伸出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调节手轮,输出轴伸出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法兰盘;连接基座上设置有与第二法兰盘相连的第一法兰盘。连接基座上的第一法兰盘通过螺栓与旋转驱动装置上的第二法兰盘相连,操作者通过手动旋转调节手轮,带动输入轴转动,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输出轴转动,最终带动夹取装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中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蜗杆,输出轴上设置有蜗轮,蜗杆与蜗轮啮合;输入轴上连接有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高速传动齿轮和与第一低速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低速传动齿轮;第一高速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低速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二中心孔,输入轴从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中穿过;输入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相对应的第一环形槽和与第一低速传动齿轮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槽底面均为圆锥面,第一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锁紧环,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锁紧环,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均套设在输入轴上;第一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腔,第一活塞腔贯穿第一环形槽其中一端的侧壁,第一活塞腔中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腔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油腔,第一活塞上连接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与第一锁紧环的一端接触,第一锁紧环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槽另一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二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贯穿第二环形槽其中一端的侧壁,第二活塞腔中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腔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油腔,第二活塞上连接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与第二锁紧环的一端接触,第二锁紧环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槽另一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输入轴中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控制油缸,控制油缸中设置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控制油缸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活塞杆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控制油缸外,第三活塞将控制油缸内部分为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第三油腔通过第一导油管与第一油腔相连,第四油腔通过第二导油管与第二油腔相连;第四油腔中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活塞和控制油缸的内壁抵触;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按压块,按压块伸出于输入轴的端面;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中均装有液压油。第一活塞腔设置在第一环形槽上槽底面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二活塞腔设置在第二环形槽上槽底面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均为圆环状,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上均设置有断开处。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均由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旋转驱动装置具有高速调节和低速调节两个模式。当没有按下按压块时,第三弹簧将第三活塞顶至控制油缸内靠近通孔一端的位置,此时第三油腔容积较小,第四油腔的容积较大,第三油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导油管进入第一油腔中,使得第一推杆处于向前伸出的状态,第一锁紧环被推至第一环形槽中槽底面直径较大的一侧,使得第一锁紧环胀开,胀开后的第一锁紧环的外侧与第一中心孔的内壁胀紧,使得第一高速传动齿轮与输入轴之间实现传动;相反的,由于第四油腔处于容积较大的状态,第二油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导油管流入第四油腔中,使得第二推杆处于缩回状态,这样第二锁紧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环形槽中槽底面直径较小的一侧,此时第二锁紧环处于收缩状态,第二锁紧环的外侧无法与第二中心孔的内壁胀紧,这样第以低速传动齿轮无法与输入轴之间实现传动;当旋转输入轴时,输入轴通过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最后带动输出轴转动,由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大,因此,当输入轴的转速一定时,在此状态下输出轴能够获得较高的转速,从而实现高速调节模式。当按下按压块时,第三活塞移动至控制油缸内远离通孔的一端,第三油腔容积较大,第四油腔的容积较小,此时刚好与高速调节模式下的情况相反,第二锁紧环处于胀开状态,第一低速传动齿轮与输入轴之间实现传动;而第一锁紧环处于收缩状态,第一高速传动齿轮与输入轴之间无法实现传动,当旋转输入轴时,输入轴通过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最后带动输出轴转动,由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小,因此,当输入轴的转速一定时,在此状态下输出轴获得较低的转速,从而实现低速调节模式。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通过旋转驱动装置调节驱动单元的角度位置时,先使用高速调节模式,能够以较快的转动速度带动驱动单元转动使其快速解决所需到达的角度位置,最后再通过按下按压块切换至低速调节模式,在低速调节模式下使驱动单元能够精准地转到所需的角度位置,最终完成驱动单元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嵌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活塞杆密封配合。
作为优选,输入轴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圈。挡圈共设置有四个,固定设置在输入轴上,且分别位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均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对驱动单元进行装配时,单个操作者也能完成电动叉车驱动单元的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操作起来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单元安装在车体上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紧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旋转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a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b部放大图。
图10为第一锁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变速箱,3、轮边盘,4、定位孔,5、车体,6、助力臂,7、旋转驱动装置,9、夹取装置,10、连接基座,11、第一法兰盘,12、伸缩驱动装置,13、连接臂,14、定位支撑杆,15、顶杆,16、快换头,17、夹爪,18、爪头,19、驱动连杆,20、夹紧驱动板,21、导向杆,22、驱动板本体,23、延伸臂,24、导向孔,25、壳体,26、调节手轮,27、输出轴,28、第二法兰盘,29、转轴,30、输入轴,31、蜗杆,32、蜗轮,33、第一高速传动齿轮,34、第二高速传动齿轮,35、第一低速传动齿轮,36、第二低速传动齿轮,37、空腔,38、第一密封圈,39、第一锁紧环,40、第二锁紧环,42、第一活塞,42、第一油腔,43、第一推杆,44、第一弹簧,45、第二活塞,46、第二油腔,47、第二推杆,48、挡圈,49、第一导油管,50、第二导油管,51、控制油缸,52、第三活塞,53、活塞杆,54、按压块,55、第二密封圈,56、第三油腔,57、第四油腔,58、第三弹簧,5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3至图10所示,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助力臂1。助力臂1为现有技术。助力臂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7。旋转驱动装置7上连接有用于抓取驱动单元的抓取装置9。
抓取装置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7相连的连接基座10,连接基座10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夹爪17。夹爪17共设置有三个。连接基座10上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12。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装置12为液压缸。伸缩驱动装置12上连接有夹紧驱动板20。夹紧驱动板20包括与伸缩驱动装置12相连的驱动板本体22,驱动板本体22上设置有若干个三个延伸臂23。三个延伸臂23分别与三个夹爪17一一对应。三个延伸臂23与三个夹爪17的一端之间分别通过驱动连杆19相连。驱动连杆19的两端分别与延伸臂23和夹爪17的端部转动连接。夹爪17远离驱动连杆19的一端设置有爪头18。连接基座10上设置有三个导向杆21。三个导向杆21的设置方向与伸缩驱动装置12的伸缩移动方向相同。三个延伸臂23上分别设置有与导向杆21相配合的导向孔24,导向杆21与导向孔24滑动连接。连接基座上还设置有顶杆15。顶杆15的前端设置有可更换的快换头16。快换头16套设在顶杆前端。连接基座10上设置有连接臂13,连接臂13上设置定位支撑杆14。
旋转驱动装置7包括壳体25、输入轴30、输出轴27,输入轴30和输出轴27均转动连接在壳体25上。输入轴30和输出轴27的一端均伸出壳体25。输入轴30与输出轴27相互垂直。输入轴30和输出轴27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输入轴30伸出壳体25的一端上设置有调节手轮26,输出轴30伸出壳体25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法兰盘28。连接基座10上设置有与第二法兰盘28相连的第一法兰盘11。第一法兰盘11与第二法兰盘25之间通过螺栓相连。壳体25上设置有用于使输入轴30穿过的轴孔,轴孔的内壁嵌装有第一密封圈38,第一密封圈38与输入轴30密封配合。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25中的转轴29,转轴29与输入轴30平行。转轴29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壳体25的内壁上。转轴29上设置有蜗杆31,输出轴27上设置有蜗轮32,蜗杆31与蜗轮32啮合。输入轴30上连接有第一高速传动齿轮33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35,转轴29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啮合33的第二高速传动齿轮34和与第一低速传动齿轮35啮合的第二低速传动齿轮36。第一高速传动齿轮33上设置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低速传动齿轮35上设置有第二中心孔。输入轴30从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中穿过。输入轴30上设置有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33相对应的第一环形槽和与第一低速传动齿轮35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槽底面均为圆锥面。第一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锁紧环39,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锁紧环40。第一锁紧环39和第二锁紧环40均套设在输入轴30上。第一锁紧环39和第二锁紧环40均为圆环状,第一锁紧环39和第二锁紧环40上均设置有断开处。第一锁紧环39可在第一环形槽中沿着输入轴的轴向移动,第二锁紧环40可在第二环形槽中沿着输入轴的轴向移动。第一锁紧环39和第二锁紧环40的内表面均为圆锥面。第一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腔,第一活塞腔贯穿第一环形槽其中一端的侧壁,第一活塞腔设置在第一环形槽上槽底面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一活塞腔中设置有第一活塞41,第一活塞41与第一活塞腔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油腔42,第一活塞41上连接有第一推杆43,第一推杆43与第一锁紧环39的一端接触,第一锁紧环39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槽另一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44。第二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设置在第二环形槽上槽底面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二活塞腔贯穿第二环形槽其中一端的侧壁,第二活塞腔中设置有第二活塞45,第二活塞45与第二活塞腔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油腔46,第二活塞45上连接有第二推杆47,第二推杆47与第二锁紧环40的一端接触,第二锁紧环40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槽另一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59。输入轴30中设置有空腔37,空腔37中设置有控制油缸51,控制油缸51中设置有第三活塞52,第三活塞52上连接有活塞杆53,控制油缸2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活塞杆53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控制油缸51外。通孔的内壁上嵌装有第二密封圈55,第二密封圈55与活塞杆53密封配合。第三活塞52将控制油缸51内部分为第三油腔56和第四油腔57,第三油腔56通过第一导油管49与第一油腔42相连,第四油腔57通过第二导油管50与第二油腔46相连。第四油腔57中设置有第三弹簧58,第三弹簧5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活塞52和控制油缸51的内壁抵触。活塞杆53的一端连接有按压块54,按压块54伸出于输入轴30的端面;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中均装有液压油。输入轴30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高速传动齿轮33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35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圈48。挡圈48共设置有四个,固定设置在输入轴上,且分别位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夹取装置对驱动单元进行夹取,夹取装置在进行夹取时,将夹取装置上的顶杆顶住驱动单元上轮边盘的一侧,定位支撑杆插入驱动单元上的定位孔中,然后通过伸缩驱动装置带动夹紧驱动板移动,夹紧驱动板移动时通过驱动连杆带动夹爪收拢,夹爪收拢后,爪头钩住轮边盘的边缘,从而将驱动单元夹紧;将驱动单元夹紧后,操作者借助助力臂将驱动单元移动至车体上的安装位置附近,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夹取装置转动,调整驱动单元的角度位置,使驱动单元能够对准车体上的安装位置,最后将驱动单元固定到车体上。导向杆的设置方向与伸缩驱动装置的伸缩移动方向相同,对夹紧驱动板的移动起导向作用。本实用新型中,助力臂为现有技术,助力臂以液压作为辅助动力,使得操作者能够较为轻松地搬动驱动单元。
旋转驱动装置具有高速调节和低速调节两个模式。当没有按下按压块时,第三弹簧将第三活塞顶至控制油缸内靠近通孔一端的位置,此时第三油腔容积较小,第四油腔的容积较大,第三油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导油管进入第一油腔中,使得第一推杆处于向前伸出的状态,第一锁紧环被推至第一环形槽中槽底面直径较大的一侧,使得第一锁紧环胀开,胀开后的第一锁紧环的外侧与第一中心孔的内壁胀紧,使得第一高速传动齿轮与输入轴之间实现传动;相反的,由于第四油腔处于容积较大的状态,第二油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导油管流入第四油腔中,使得第二推杆处于缩回状态,这样第二锁紧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环形槽中槽底面直径较小的一侧,此时第二锁紧环处于收缩状态,第二锁紧环的外侧无法与第二中心孔的内壁胀紧,这样第以低速传动齿轮无法与输入轴之间实现传动;当旋转输入轴时,输入轴通过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最后带动输出轴转动,由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大,因此,当输入轴的转速一定时,在此状态下输出轴能够获得较高的转速,从而实现高速调节模式。当按下按压块时,第三活塞移动至控制油缸内远离通孔的一端,第三油腔容积较大,第四油腔的容积较小,此时刚好与高速调节模式下的情况相反,第二锁紧环处于胀开状态,第一低速传动齿轮与输入轴之间实现传动;而第一锁紧环处于收缩状态,第一高速传动齿轮与输入轴之间无法实现传动,当旋转输入轴时,输入轴通过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最后带动输出轴转动,由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二高速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小,因此,当输入轴的转速一定时,在此状态下输出轴获得较低的转速,从而实现低速调节模式。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通过旋转驱动装置调节驱动单元的角度位置时,先使用高速调节模式,能够以较快的转动速度带动驱动单元转动使其快速解决所需到达的角度位置,最后再通过按下按压块切换至低速调节模式,在低速调节模式下使驱动单元能够精准地转到所需的角度位置,最终完成驱动单元的安装。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伸缩驱动装置12为气缸,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助力臂,助力臂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上连接有用于抓取驱动单元的抓取装置;抓取装置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的连接基座,连接基座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夹爪,连接基座上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上连接有夹紧驱动板,夹爪的一端通过驱动连杆与夹紧驱动板相连,夹爪的另一端设置有爪头,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夹紧驱动板和夹爪转动连接;连接基座上还设置有顶杆,顶杆设置有可更换的快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为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连接基座上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上设置有定位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输入轴和输出轴均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均伸出壳体,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输入轴伸出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调节手轮,输出轴伸出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法兰盘;连接基座上设置有与第二法兰盘相连的第一法兰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中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蜗杆,输出轴上设置有蜗轮,蜗杆与蜗轮啮合;输入轴上连接有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高速传动齿轮和与第一低速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低速传动齿轮;第一高速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低速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二中心孔,输入轴从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中穿过;输入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高速传动齿轮相对应的第一环形槽和与第一低速传动齿轮相对应的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槽底面均为圆锥面,第一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锁紧环,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锁紧环,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均套设在输入轴上;第一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腔,第一活塞腔贯穿第一环形槽其中一端的侧壁,第一活塞腔中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腔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油腔,第一活塞上连接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与第一锁紧环的一端接触,第一锁紧环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槽另一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二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贯穿第二环形槽其中一端的侧壁,第二活塞腔中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腔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二油腔,第二活塞上连接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与第二锁紧环的一端接触,第二锁紧环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槽另一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输入轴中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控制油缸,控制油缸中设置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控制油缸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活塞杆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控制油缸外,第三活塞将控制油缸内部分为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第三油腔通过第一导油管与第一油腔相连,第四油腔通过第二导油管与第二油腔相连;第四油腔中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活塞和控制油缸的内壁抵触;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按压块,按压块伸出于输入轴的端面;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中均装有液压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嵌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活塞杆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输入轴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高速传动齿轮和第一低速传动齿轮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均由塑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33719.5U CN216190365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33719.5U CN216190365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90365U true CN216190365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2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33719.5U Active CN216190365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90365U (zh) |
-
2021
- 2021-09-26 CN CN202122333719.5U patent/CN2161903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53867U (zh) | 一种锻造操作机用液压式夹紧回转机械手 | |
CN115430966A (zh) | 螺旋卸船机螺旋叶片专用精密焊接机器人及焊接工艺方法 | |
CN113695871B (zh) | 销轴拆装装置、架体连接结构及作业机械 | |
CN114425691A (zh) | 一种圆柱形螺纹连接工件拧紧装置及方法 | |
CN216190365U (zh) | 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 |
CN114104946A (zh) | 一种双驱动电动叉车驱动单元辅助安装装置 | |
CN107009377B (zh) | 一种两用夹爪 | |
CN109551419B (zh) | 一种压力机油缸密封圈更换方法 | |
CN111043918A (zh) | 一种弹头自动刮药设备 | |
CN109333037B (zh) | 一种叉车驱动桥高效压装装置 | |
CN214352078U (zh) | 一种电液混动开口扳手 | |
CN213054563U (zh) | 一种开口液压扳手 | |
CN212927755U (zh) | 钻杆动力钳气动换向装置 | |
CN211438892U (zh) | 一种用于防喷器的螺栓装卸装置 | |
CN112792493A (zh) | 双层筒体封头组对装置 | |
CN101708815A (zh) | 升降行走装置 | |
CN221422083U (zh) | 挖掘机多功能属具连接装置 | |
CN219311309U (zh) | 一种机械夹爪 | |
CN212598967U (zh) | 一种重型液压卡盘 | |
CN212761983U (zh) | 一种自动焊接机 | |
CN215588342U (zh) | 一种满足多位置需求的外部动力传输机构 | |
CN214698611U (zh) | 一种油缸密封性能调试装置 | |
CN214684600U (zh) | 一种用于数控滚齿机的主轴刀具安装机构 | |
CN221313138U (zh) | 筒体类零件焊接用装夹设备 | |
CN215239126U (zh) | 液压油缸导向套自动拧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