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5313U - 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 Google Patents
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75313U CN216175313U CN202122208589.2U CN202122208589U CN216175313U CN 216175313 U CN216175313 U CN 216175313U CN 202122208589 U CN202122208589 U CN 202122208589U CN 216175313 U CN216175313 U CN 2161753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rolling mill
- loop
- rolling
- strip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包括开卷机、激光焊机、多个传动辊、入口活套、活套车、酸洗工艺段、出口活套、轧前活套、冷连轧机和卷取机,冷连轧机由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1#轧辊、2#轧辊、3#轧辊和4#轧辊组成,依次对带钢进行轧制,在4#轧辊与卷取机之间对带钢进行分卷剪;1#轧辊的左侧设有轧机前测距辊和测厚仪,4#轧辊的右侧设有轧机后测距辊和测厚仪,轧机前测距辊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一,轧机后测距辊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二,编码器一和编码器二均连接计算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检测带钢轧制后的宽度变化,及时增大轧机前部工序的切边定尺,减少窄尺带钢的数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带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冷轧具有与酸-轧联合、连续高速、高精度厚度控制与高精度检测的特点。但超低碳钢轧制后产生拉窄,就是带钢宽度变小了,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要经卸卷后人工量尺才能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在1#轧辊的左侧设置轧机前测距辊和测厚仪,4#轧辊的右侧设置轧机后测距辊和测厚仪,轧机前测距辊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一,轧机后测距辊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二,编码器一和编码器二连接计算机,从而快速检测带钢轧制后的宽度变化,及时增大轧机前部工序的切边定尺,减少窄尺带钢的数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包括开卷机、激光焊机、多个传动辊、入口活套、活套车、酸洗工艺段、出口活套、轧前活套、冷连轧机和卷取机,开卷机位于激光焊机的左侧,激光焊机右侧设置传动辊一,传动辊一与入口活套、活套车一和酸洗工艺段入口侧依次相互连接,酸洗工艺段出口侧通过传动辊二与出口活套和活套车二连接,活套车二通过传动辊三与活套车三相连,活套车二与传动辊三之间对带钢进行切边剪和断边剪,活套车三与轧前活套相连,轧前活套通过两个传动辊四与冷连轧机相连,冷连轧机与卷取机相连;激光焊机用于将下一卷带钢的卷头与上一卷带钢的卷尾焊接连接;
冷连轧机由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1#轧辊、2#轧辊、3#轧辊和4#轧辊组成,依次对带钢进行轧制,在4#轧辊与卷取机之间对带钢进行分卷剪;1#轧辊的左侧设有轧机前测距辊和测厚仪,4#轧辊的右侧设有轧机后测距辊和测厚仪,轧机前测距辊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一,轧机后测距辊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二,编码器一和编码器二均连接计算机。
进一步地,以焊接的前后带钢间的焊缝为跟踪的起始点,跟踪的结束点O点为焊缝后10米,焊缝距离轧机前测距辊10米时,轧机前测距辊的辊子夹紧带钢;焊缝到轧机前测距辊时,利用编码器一开始测距并跟踪;计数到10米时,跟踪系统标注O点,轧机前测距辊辊子打开,测量结束。
进一步地,焊缝进入1#轧辊时,轧机后测距辊辊子夹紧带钢;焊缝到轧机后测距辊时,利用编码器二开始测距并跟踪;O点到轧机后测距辊时,轧机后测距辊辊子打开,测量结束。
进一步地,根据轧制前后金属体积不变,轧制后的带钢的宽度B2为满足如下公式:
B2=(H1×B1×L1)÷(H2×L2);
式中,B1为切边后的带钢宽度,即带钢进入轧机前的宽度,通过量尺获得;H1为带钢轧制前的厚度,通过1#轧辊前的测厚仪一检测获得;L1为轧制前某一段带钢长度,通过编码器一测量和计算机跟踪获得;B2为L1段带钢被轧制后的宽度;H2为带钢轧制后的厚度,通过4#轧辊后的测厚仪二检测获得;L2为L1经轧制延伸后的长度;
根据带钢轧制后被拉窄的尺寸,即根据B1-B2差值增大带钢切边宽度。
进一步地,采取任意点跟踪模式:第一种为:切边工序通过跟踪按钮给出的焊缝以外的带钢任意点,到轧机后被轧机前测距辊和轧机后测距辊测量B1和B2;
第二种:轧机主控通过跟踪按钮给出的焊缝以外的轧机前测距辊前10米的带钢任意点,被轧机前测距辊和轧机后测距辊测量B1和B2。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依据体积不变定律,利用冷轧现有的高精度测量水平,在新的带钢轧制后就能快速检测出轧制后的带钢宽度,实现了对带钢宽度缩窄的早期发现和对切边宽度的早期调整,大幅度减少了宽度尺寸不合的冷轧产品数量。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带钢宽度减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开卷机;2、激光焊机;3、传动辊;4、入口活套;5、活套车;6、酸洗工艺段;7、出口活套;8、轧前活套;9、冷连轧机;10、卷取机;11、1#轧辊;12、2#轧辊;13、3#轧辊;14、4#轧辊;CL1、轧机前测距辊;CL2、轧机后测距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卷机1、激光焊机2、多个传动辊3、入口活套4、活套车5、酸洗工艺段6、出口活套7、轧前活套8、冷连轧机9和卷取机10,开卷机1位于激光焊机2的左侧,激光焊机2右侧设置传动辊3一,传动辊3一与入口活套4、活套车5一和酸洗工艺段6入口侧依次相互连接,酸洗工艺段6出口侧通过传动辊3二与出口活套7和活套车5二连接,活套车5二通过传动辊3三与活套车5三相连,活套车5二与传动辊3三之间对带钢进行切边剪和断边剪,活套车5三与轧前活套8相连,轧前活套8通过两个传动辊3四与冷连轧机9相连,冷连轧机9与卷取机10相连;激光焊机2用于将下一卷带钢的卷头与上一卷带钢的卷尾焊接连接;
冷连轧机9由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1#轧辊11、2#轧辊12、3#轧辊13和4#轧辊14组成,依次对带钢进行轧制,在4#轧辊14与卷取机10之间对带钢进行分卷剪;1#轧辊11的左侧设有轧机前测距辊CL1和测厚仪,4#轧辊14的右侧设有轧机后测距辊CL2和测厚仪,轧机前测距辊CL1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一,轧机后测距辊CL2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二,编码器一和编码器二均连接计算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焊接的前后带钢间的焊缝为跟踪的起始点,跟踪的结束点O点为焊缝后10米,焊缝距离轧机前测距辊CL110米时,轧机前测距辊CL1的辊子夹紧带钢;焊缝到轧机前测距辊CL1时,利用编码器一开始测距并跟踪;计数到10米时,跟踪系统标注O点,轧机前测距辊CL1辊子打开,测量结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焊缝进入1#轧辊11时,轧机后测距辊CL2辊子夹紧带钢;焊缝到轧机后测距辊CL2时,利用编码器二开始测距并跟踪;O点到轧机后测距辊CL2时,轧机后测距辊CL2辊子打开,测量结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轧制前后金属体积不变,轧制后的带钢的宽度B2为满足如下公式:
B2=(H1×B1×L1)÷(H2×L2);
式中,B1为切边后的带钢宽度,即带钢进入轧机前的宽度,通过量尺获得;H1为带钢轧制前的厚度,通过1#轧辊前的测厚仪一检测获得;L1为轧制前某一段带钢长度,通过编码器一测量和计算机跟踪获得;B2为L1段带钢被轧制后的宽度;H2为带钢轧制后的厚度,通过4#轧辊后的测厚仪二检测获得;L2为L1经轧制延伸后的长度;
根据带钢轧制后被拉窄的尺寸,即根据B1-B2差值增大带钢切边宽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采取任意点跟踪模式:第一种为:切边工序通过跟踪按钮给出的焊缝以外的带钢任意点,到轧机后被轧机前测距辊CL1和轧机后测距辊CL2测量B1和B2;
第二种:轧机主控通过跟踪按钮给出的焊缝以外的轧机前测距辊CL1前10米的带钢任意点,被轧机前测距辊CL1和轧机后测距辊CL2测量B1和B2。
本实用新型依据体积不变定律,利用冷轧现有的高精度测量水平,在新的带钢轧制后就能快速检测出轧制后的带钢宽度,实现了对带钢宽度缩窄的早期发现和对切边宽度的早期调整,大幅度减少了宽度尺寸不合的冷轧产品数量。
实施例1
一、计算参数B1:切边后的带钢宽度,也是带钢进入轧机前的宽度,量尺获得。
二、计算参数H1:带钢轧制前的厚度,1#轧辊前测厚仪一检测获得。
三、计算参数H2:带钢轧制后的厚度,4#轧辊后测厚仪二检测获得。
四、计算参数L1:轧制前某一段带钢长度。通过编码器测量和计算机跟踪获得。
1.跟踪的起始点为焊缝。跟踪的结束点(O点)为焊缝后10米。
2.设置轧机前测距辊-CL1,轴头编码器测量截取焊缝后10米距离-L1。
五、计算参数L2:即L1经轧制延伸后的长度。
1.设置轧机后测距辊-CL2,辊子轴头连接编码器。
2.跟踪起始点为焊缝通过CL2。跟踪结束点为O点通CL2。
六、计算机计算L2的宽度B2:L1被轧制后的宽度。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轧制后金属体积不变。即H1×B1×L1=H2×B2×L2得出:B2=(H1×B1×L1)÷(H2×L2)。
七、根据就是带钢轧制后被拉窄的尺寸。根据B1-B2差值增大切边宽度。
八、任意点跟踪模式。第一种:切边工序通过跟踪按钮给出的焊缝以外的带钢任意点,到轧机后被CL1和CL2测量B1和B2。
第二种:轧机主控通过跟踪按钮给出的焊缝以外的CL1前10米的带钢任意点,被CL1和CL2测量B1和B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说明
一、某卷带钢轧制前
轧制前测厚仪测量厚度H1:3.012mm。
轧制前带钢宽度B1:1004mm。
L1长度:10×1000mm。焊缝距轧机前测距辊CL110米时,轧机前测距辊CL1辊子夹紧带钢。焊缝到轧机前测距辊CL1时,开始测距并跟踪。计数到10米时,跟踪系统标注O点,轧机前测距辊CL1辊子打开,测量结束。
二、某卷带钢轧制
轧制后的厚度H2:1.0mm。
L2长度:30301mm。焊缝进入1#轧辊时,轧机后测距辊CL2辊子夹紧带钢。焊缝到轧机后测距辊CL2时,开始测距并跟踪。O点到轧机后测距辊CL2时,轧机后测距辊CL2辊子打开,测量结束。
三、计算机计算的焊缝到O点段带钢轧制后的宽度B2。
B2=(H1×B1×L1)÷(H2×L2)
=(3.012mm×1004mm×10×1000mm)÷(1mm×30301mm)
=988mm。
计算结果说明:在线轧制带钢的缩窄量为:1004mm-998=6mm。
四、调整切边定尺宽度
切边工序增加切边定尺量:1004mm+6mm=1010mm。给出任一点跟踪信号,以便重新定尺后的带钢再次跟踪测算。
五、再次测算
重新定尺的带钢轧出后,计算机记录编码器测量的L2长度为30300mm。带钢轧制后的宽度为1004mm。
比较例
一、现有技术
带钢宽度测量方式:卷取机下卷后手动测量。
发现窄尺时下卷数:2卷。
轧机下卷每卷重量:20~30吨。
二、本实用新型
带钢宽度测量方式:新带钢进入轧机后通过计算机测算。
发现窄尺时下卷数:0卷。窄尺带钢轧出量2~3吨
三、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卷机(1)、激光焊机(2)、多个传动辊(3)、入口活套(4)、活套车(5)、酸洗工艺段(6)、出口活套(7)、轧前活套(8)、冷连轧机(9)和卷取机(10),开卷机(1)位于激光焊机(2)的左侧,激光焊机(2)右侧设置传动辊(3)一,传动辊(3)一与入口活套(4)、活套车(5)一和酸洗工艺段(6)入口侧依次相互连接,酸洗工艺段(6)出口侧通过传动辊(3)二与出口活套(7)和活套车(5)二连接,活套车(5)二通过传动辊(3)三与活套车(5)三相连,活套车(5)二与传动辊(3)三之间对带钢进行切边剪和断边剪,活套车(5)三与轧前活套(8)相连,轧前活套(8)通过两个传动辊(3)四与冷连轧机(9)相连,冷连轧机(9)与卷取机(10)相连;激光焊机(2)用于将下一卷带钢的卷头与上一卷带钢的卷尾焊接连接;
冷连轧机(9)由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1#轧辊(11)、2#轧辊(12)、3#轧辊(13)和4#轧辊(14)组成,依次对带钢进行轧制,在4#轧辊(14)与卷取机(10)之间对带钢进行分卷剪;1#轧辊(11)的左侧设有轧机前测距辊(CL1)和测厚仪,4#轧辊(14)的右侧设有轧机后测距辊(CL2)和测厚仪,轧机前测距辊(CL1)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一,轧机后测距辊(CL2)的轴头连接编码器二,编码器一和编码器二均连接计算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根据轧制前后金属体积不变,轧制后的带钢的宽度B2为满足如下公式:
B2=(H1×B1×L1)÷(H2×L2);
式中,B1为切边后的带钢宽度,即带钢进入轧机前的宽度,通过量尺获得;H1为带钢轧制前的厚度,通过1#轧辊前的测厚仪一检测获得;L1为轧制前某一段带钢长度,通过编码器一测量和计算机跟踪获得;B2为L1段带钢被轧制后的宽度;H2为带钢轧制后的厚度,通过4#轧辊后的测厚仪二检测获得;L2为L1经轧制延伸后的长度;
根据带钢轧制后被拉窄的尺寸,即根据B1-B2差值增大带钢切边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08589.2U CN216175313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08589.2U CN216175313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75313U true CN216175313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1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08589.2U Active CN216175313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75313U (zh) |
-
2021
- 2021-09-13 CN CN202122208589.2U patent/CN2161753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56070B2 (en) | Cold rolled materia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cold rolling method | |
CN101905246B (zh) | 轧机动态变规格焊缝自动控制方法 | |
CN101745544A (zh) | 一种控制中低牌号电工钢横向厚度差的方法 | |
CN111389908B (zh) | 一种提高单机架可逆式轧机收得率的方法 | |
CN105834225A (zh) | 冷连轧机动态变规格轧制的厚度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EP0738548A1 (en) | Hot-rolling method of steel piece joint during continuous hot-rolling | |
CN216175313U (zh) | 减少冷轧窄尺带钢数量的机构 | |
US6357273B1 (en) | Method of reducing waste in the rolling of strip segments interconnected by weld seams | |
US3496745A (en) | Process for stretch-reducing tubes | |
CN217369753U (zh) | 一种冷轧带钢生产机组 | |
CN114472542B (zh) | 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板形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
JPH09295020A (ja) | 連続式タンデム圧延機の走間板厚変更方法 | |
CN106391724B (zh) | 一种自动可逆冷轧轧制力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16274422B (zh) | 一种连接焊缝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 |
JP2005103584A (ja) | 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間圧延設備 | |
KR100496824B1 (ko) | 온도계를 이용한 열연강판의 냉각제어방법 | |
JPS62203602A (ja) | 鋼板の熱間連続圧延方法 | |
JPS60206505A (ja) | 冷間連続圧延方法 | |
JPH0328962B2 (zh) | ||
CN108500060B (zh) | 一种锆板、带冷轧机组的轧制工艺布置及轧制方法 | |
CN114618882A (zh) | 一种冷轧带钢生产机组及生产工艺 | |
CN116532476A (zh) | 一种防止带钢断带的方法 | |
CN116000103A (zh) |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 |
JPH0788507A (ja) | 熱間帯鋼の連続圧延装置 | |
JP3307213B2 (ja) | 熱延鋼帯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