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0103A -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0103A
CN116000103A CN202211628225.2A CN202211628225A CN116000103A CN 116000103 A CN116000103 A CN 116000103A CN 202211628225 A CN202211628225 A CN 202211628225A CN 116000103 A CN116000103 A CN 116000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ishing mill
tension
strip
strip stee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82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鹏
孙晨航
马诗曾
隋鹏飞
侯珍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xi Steel Puxiang Cold Rolled Sheet Co ltd
Bengang Steel Pla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gang Steel Pla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gang Steel Pla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gang Steel Pla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82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0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0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0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形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本发明在每架轧机前、后各设置一个辅助轧辊,也称张力辊,张力辊的特点是小辊径,目的是能够与主轧辊的距离近;主轧辊与张力辊的水平距离在1~1.5m;主轧辊入口侧的张力辊用于建立主轧辊与张力辊之间带钢的后张力;主轧辊出口侧的张力辊用于建立主轧辊与张力辊之间带钢的前张力;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比较主轧辊与主轧辊间的距离小很多,各架轧机在带钢头、尾轧制过程中缺失张力的距离比较现有技术变得很短,因此可以很大程度地消除带钢头、尾的镰刀弯。热轧钢卷到冷轧前部工序后只需要对带钢头、为剪切1~2m的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形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张力轧制是带钢获得良好板形的重要条件。张力轧制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板形是因为轧件在张力条件下能够平整平直地被咬入轧辊,从而保证了带钢横向各点的压下率与延伸率的一致。所谓带钢张力就是带钢所承受的绷紧的力量,是依靠前后传动装置的转速差建立起来的,如2#精轧机速度大于1#精轧机速度,5#精轧机速度大于4#精轧机速度。图1为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后,轧机处于正常的张力轧制状态。
如图2所示,现有的头部轧制过程为带钢头部进入每架轧机,都有一段距离是前张力缺失的,直到带头被下一架轧机咬入或是被卷取机缠绕后。由于带钢头部5~6m长度经过各架轧机都是在前张力缺失状态下的轧制,因此带头产生镰刀弯,卷取后成为钢卷的带尾,钢卷到冷轧前部工序后,要对钢卷带尾切除10~12m才能去除镰刀弯缺陷。
如图3所示,现有的带钢头尾轧制过程,带钢尾部离开每架轧机,都有一段距离是后张力缺失的。由于带钢尾部经过各架轧机都是在后张力缺失状态下的轧制,因此产生镰刀弯,卷取后成为钢卷的带钢头部,钢卷到冷轧前部工序后,要对钢卷带头切除5~10m才能去除镰刀弯缺陷。
热轧板型好坏对冷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带钢头、尾的无张力轧制造成了热轧带钢头、尾的镰刀弯缺陷。冷轧工序每年切除热轧带钢头、尾在1.9~2万吨,单是成材率的损失就在60000万元以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消除热轧带钢头、尾的镰刀弯,以提高后部工序-冷轧生产的效率及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热轧机组设有N架精轧机,N≥5,N架精轧机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设置,为1#精轧机、2#精轧机、3#精轧机、4#精轧机、5#精轧机……N#精轧机;具体包括:
1)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1,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1;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2,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2;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3,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3;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4,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4;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5,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N#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n,在N#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n;
2)带头轧制
①R1~Rn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
②通过1#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后进入P1→P1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1的入口速度大于在1#精轧机的出口速度→1#精轧机与P1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1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③带头进入2#精轧机,1#精轧机到2#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1任务完成→P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2#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2→P2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2的入口速度大于在2#精轧机的出口速度→2#精轧机与P2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2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④带头进入3#精轧机,2#精轧机到3#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2任务完成→P2压下打开→带头通过3#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3→P3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3的入口速度大于在3#精轧机的出口速度→3#精轧机与P3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3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⑤带头进入4#精轧机,3#精轧机到4#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3任务完成→P3压下打开→带头通过4#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4→P4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4的入口速度大于在4#精轧机的出口速度→4#精轧机与P4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4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⑥带头进入5#精轧机,4#精轧机到5#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4任务完成→P4压下打开→带头通过5#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5→P5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5的入口速度大于在5#精轧机的出口速度→5#精轧机与P5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5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⑦直至带头进入N#精轧机,N-1#精轧机到N#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n-1任务完成→Pn-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N#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n→Pn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n的入口速度大于在N#精轧机的出口速度→N#精轧机与Pn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n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⑧带头进入卷取机缠绕2圈后,卷取机与N#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n任务完成,Pn压下打开,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3)带尾轧制
①R1~Rn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当一块带钢轧制临近带尾时,R1~Rn压下,以5%~10%压下率压紧带钢,为带尾轧制做好准备;
②带钢尾部离开R1后,R1任务完成→R1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1#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③带钢尾部离开R2,R2任务完成→R2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2#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④带钢尾部离开R3,R3任务完成→R3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3#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2#精轧机开始;
⑤带钢尾部离开R4,R4任务完成→R4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4#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⑥带钢尾部离开R5,R5任务完成→R5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5#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⑦直至带钢尾部离开Rn,Rn任务完成→Rn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5#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辊的直径为400~500mm。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辊的粗糙度3~4μm。
进一步地,所述精轧机主轧辊与张力辊之间的距离为1~1.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每架轧机前、后各设置一个辅助轧辊,也称张力辊,张力辊的特点是小辊径,目的是能够与主轧辊的距离近;主轧辊与张力辊的水平距离在1~1.5m;主轧辊入口侧的张力辊用于建立主轧辊与张力辊之间带钢的后张力;主轧辊出口侧的张力辊用于建立主轧辊与张力辊之间带钢的前张力;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比较主轧辊与主轧辊间的距离小很多,各架轧机在带钢头、尾轧制过程中缺失张力的距离比较主轧机变得很短,因此可以很大程度地消除热轧带钢头、尾的镰刀弯。热轧钢卷到冷轧前部工序后只需要对带钢头、为剪切1~2m的长度。
热轧带钢头、尾部在冷轧剪切长度变小,由过去的10m减少到现在的1.5m。冷轧前部工序对热轧钢卷的切头、尾数量由1.9~2万吨/年减少到2800~3000吨/年。每年冷轧前部工序的经济效益就在35000万元以上。
由于带钢头、尾镰刀弯的减少,带钢头、尾部剪切的次数变少;在切边工序的跑边次数降低了90%,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
由于带钢头、尾镰刀弯的减少,冷轧卷取时焊缝前后带钢边部溢出的尺寸和数量减少,堆垛退火后产生折边的比率降低了90%。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后,轧机处于正常的张力轧制状态图;
图2是现有带钢头部轧制过程示意图;
图3是现有带钢尾部轧制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轧制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案例仅仅是本发明种的实施例之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热轧机组设有N架精轧机,N≥5,N架精轧机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设置,为1#精轧机、2#精轧机、3#精轧机、4#精轧机、5#精轧机……N#精轧机;具体包括:
一、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1,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1;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2,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2;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3,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3;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4,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4;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5,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N#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n,在N#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n。
设置1#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1。作用是轧制过程R1压下,建立1#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1#精轧机时R1抬起。设置1#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1。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1咬入后,建立1#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2#精轧机后P1抬起。设置2#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2。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1#精轧机时,R2压下,建立2#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2#精轧机时R2抬起。设置2#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2。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2咬入后,建立2#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3#精轧机后P2抬起。设置3#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3。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3#精轧机时,R3压下,建立3#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3#精轧机时R3抬起。设置3#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3。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3咬入后,建立3#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4#精轧机后P3抬起。设置4#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4。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4#精轧机时,R4压下,建立4#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4#精轧机时R4抬起。设置4#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4。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4咬入后,建立4#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5#精轧机后P4抬起。设置5#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5。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5#精轧机时,R4压下,建立5#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5#精轧机时R5抬起。设置5#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5。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5咬入后,建立5#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后P5抬起。设置N#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n。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n咬入后,建立N#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后Pn抬起。
本发明张力辊的设置要点:
所有张力辊的直径400~500mm。相对主轧辊的直径要小些,目的是距离主轧辊的距离近一些,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越近,带钢无张力轧制的长度越短。所有张力辊的粗糙度3~4μm。粗糙度为辊面粗糙度大一些,增加辊子与带钢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主轧辊与张力辊的张力建立。所有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1~1.5m。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越近,带钢无张力轧制的长度越短。
二、带钢头部轧制过程
1、R1~R5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
2、通过1#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后进入P1→P1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1的入口速度大于在1#精轧机的出口速度→1#精轧机与P1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1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2#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1#精轧机与2#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3、带头进入2#精轧机,1#精轧机到2#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1任务完成→P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2#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2→P2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2的入口速度大于在2#精轧机的出口速度→2#精轧机与P2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2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3#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2#精轧机与3#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4、带头进入3#精轧机,2#精轧机到3#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2任务完成→P2压下打开→带头通过3#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3→P3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3的入口速度大于在3#精轧机的出口速度→3#精轧机与P3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3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4#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3#精轧机与4#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5、带头进入4#精轧机,3#精轧机到4#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3任务完成→P3压下打开→带头通过4#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4→P4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4的入口速度大于在4#精轧机的出口速度→4#精轧机与P4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4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5#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4#精轧机与5#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6、带头进入5#精轧机,4#精轧机到5#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4任务完成→P4压下打开→带头通过5#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5→P5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5的入口速度大于在5#精轧机的出口速度→5#精轧机与P5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5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卷取机后才能建立5#精轧机与卷取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7、带头进入N#精轧机,N-1#精轧机到N#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n-1任务完成→P n-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N#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5→P5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n的入口速度大于在5#精轧机的出口速度→5#精轧机与Pn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n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卷取机后才能建立N#精轧机与卷取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8、带头进入卷取机缠绕2圈后,卷取机与5#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5任务完成,P5压下打开,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三、带钢尾部轧制过程
R1~R5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当一块带钢轧制临近带尾时,R1~R5压下,以5%~10%压下率压紧带钢,为带尾轧制做好准备;
1、带钢尾部离开R1后,R1任务完成→R1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1#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2、带钢尾部离开R2,R2任务完成→R2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2#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1#精轧机开始。
3、带钢尾部离开R3,R3任务完成→R3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3#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2#精轧机开始。
4、带钢尾部离开R4,R4任务完成→R4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4#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3#精轧机开始。
5、带钢尾部离开R5,R5任务完成→R5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5#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4#精轧机开始。
6、带钢尾部离开Rn,Rn任务完成→Rn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N#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N-1#精轧机开始。
【实施例】
如图4所示,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热轧机组设有5架精轧机,5架精轧机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设置,为1#精轧机、2#精轧机、3#精轧机、4#精轧机、5#精轧机;具体包括:
一、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1,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1;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2,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2;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3,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3;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4,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4;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5,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
设置1#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1。作用是轧制过程R1压下,建立1#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1#精轧机时R1抬起。设置1#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1。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1咬入后,建立1#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2#精轧机后P1抬起。设置2#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2。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1#精轧机时,R2压下,建立2#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2#精轧机时R2抬起。设置2#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2。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2咬入后,建立2#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3#精轧机后P2抬起。设置3#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3。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3#精轧机时,R3压下,建立3#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3#精轧机时R3抬起。设置3#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3。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3咬入后,建立3#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4#精轧机后P3抬起。设置4#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4。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4#精轧机时,R4压下,建立4#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4#精轧机时R4抬起。设置4#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4。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4咬入后,建立4#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5#精轧机后P4抬起。设置5#精轧机的后张力辊R5。作用是轧制过程带尾快要离开5#精轧机时,R4压下,建立5#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后张力,带钢尾部离开5#精轧机时R5抬起。设置5#精轧机的前张力辊P5。作用是轧制过程带钢头部被P5咬入后,建立5#精轧机轧制带钢的前张力,带钢头部进入卷取机后P5抬起。
本发明张力辊的设置要点:所有张力辊的直径400~500mm。相对主轧辊的直径要小些,目的是距离主轧辊的距离近一些,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越近,带钢无张力轧制的长度越短。所有张力辊的粗糙度3~4μm。粗糙度为辊面粗糙度大一些,增加辊子与带钢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主轧辊与张力辊的张力建立。所有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1~1.5m。主轧辊与张力辊的距离越近,带钢无张力轧制的长度越短。
二、本发明的带钢头部轧制过程
1.R1~R5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
2.带头通过1#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后进入P1→P1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1的入口速度大于在1#精轧机的出口速度→1#精轧机与P1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1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2#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1#精轧机与2#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3.带头进入2#精轧机,1#精轧机到2#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1任务完成→P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2#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2→P2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2的入口速度大于在2#精轧机的出口速度→2#精轧机与P2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2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3#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2#精轧机与3#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4.带头进入3#精轧机,2#精轧机到3#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2任务完成→P2压下打开→带头通过3#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3→P3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3的入口速度大于在3#精轧机的出口速度→3#精轧机与P3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3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4#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3#精轧机与4#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5.带头进入4#精轧机,3#精轧机到4#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3任务完成→P3压下打开→带头通过4#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4→P4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4的入口速度大于在4#精轧机的出口速度→4#精轧机与P4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4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5#精轧机的辊缝后才能建立4#精轧机与5#精轧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6.带头进入5#精轧机,4#精轧机到5#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4任务完成→P4压下打开→带头通过5#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5→P5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5的入口速度大于在5#精轧机的出口速度→5#精轧机与P5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5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比较现有技术,带头要行进到卷取机后才能建立5#精轧机与卷取机之间带钢的张力。
7.带头进入卷取机缠绕2圈后,卷取机与5#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5任务完成,P5压下打开,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三、本发明的带钢尾部轧制过程
R1~R5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当一块带钢轧制临近带尾时,R1~R5压下,以5%~10%压下率压紧带钢,为带尾轧制做好准备;
1.带钢尾部离开R1后,R1任务完成→R1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1#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2.带钢尾部离开R2,R2任务完成→R2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2#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1#精轧机开始。
3.带钢尾部离开R3,R3任务完成→R3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3#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2#精轧机开始。
4.带钢尾部离开R4,R4任务完成→R4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4#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3#精轧机开始。
5.带钢尾部离开R5,R5任务完成→R5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5#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4#精轧机开始。
本发明在各架精轧机的入口增设了距离很近的小直径轧辊R1-R5;本发明在各架精轧机的出口增设了距离很近的小直径轧辊P1-P5。现有技术每架轧机只有大直径的主轧辊;本发明每架轧机包括大直径的主轧辊和一对小直径的辅助轧辊。
小直径辅助轧辊P1-P5距离各自的主轧辊距离很近,带头轧制时压下建立张力后,减少了带头缺失前张力状态下的轧制距离,因而大大减少了钢卷带尾的镰刀弯长度;小直径辅助轧辊R1-R5距离各自的主轧辊距离很近,带尾轧制时压下建立张力后,减少了带尾缺失后张力状态下的轧制距离,因而大大减少了钢卷带头的镰刀弯长度;现有技术条件下,带钢头、尾部无张力状态下的轧制距离较长,因此带钢头、尾部产生的镰刀弯的长度较大。本发明条件下带钢头、尾部无张力状态下的轧制距离较短,因此带钢头、尾部产生的镰刀弯的长度较小。
采用本发明方法后,热轧带钢头、尾部镰刀弯长度由10~12m减少到1~2m。热轧带钢头、尾部在冷轧剪切长度变小,由过去的10m减少到现在的1.5m。冷轧前部工序对热轧钢卷的切头、尾数量由1.9~2万吨/年减少到2800~3000吨/年。每年冷轧前部工序的经济效益就在35000万元以上。由于带钢头、尾镰刀弯的减少,带钢头、尾部剪切的次数变少;在切边工序的跑边次数降低了90%,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由于带钢头、尾镰刀弯的减少,冷轧卷取时焊缝前后带钢边部溢出的尺寸和数量减少,堆垛退火后产生折边的比率降低了9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热轧机组设有N架精轧机,N≥5,N架精轧机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设置,为1#精轧机、2#精轧机、3#精轧机、4#精轧机、5#精轧机……Nq#精轧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1)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1,在1#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1;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2,在2#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2;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3,在3#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3;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4,在4#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4;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5,在5#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N#精轧机主轧辊的后方设置后张力辊Rn,在N#精轧机主轧辊的前方设置前张力辊Pn;
2)带头轧制
①R1~Rn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
②带头通过1#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后进入P1→P1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1的入口速度大于在1#精轧机的出口速度→1#精轧机与P1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1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③带头进入2#精轧机,1#精轧机到2#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1任务完成→P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2#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2→P2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2的入口速度大于在2#精轧机的出口速度→2#精轧机与P2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2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④带头进入3#精轧机,2#精轧机到3#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2任务完成→P2压下打开→带头通过3#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3→P3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3的入口速度大于在3#精轧机的出口速度→3#精轧机与P3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3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⑤带头进入4#精轧机,3#精轧机到4#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3任务完成→P3压下打开→带头通过4#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4→P4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4的入口速度大于在4#精轧机的出口速度→4#精轧机与P4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4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⑥带头进入5#精轧机,4#精轧机到5#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4任务完成→P4压下打开→带头通过5#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5→P5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5的入口速度大于在5#精轧机的出口速度→5#精轧机与P5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5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⑦直至带头进入N#精轧机,N-1#精轧机到N#精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n-1任务完成→Pn-1压下打开→带头通过N#精轧机→带头处于前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带头行进1~1.5m进入Pn→Pn以5%~10%压下率压紧带头→带钢在Pn的入口速度大于在N#精轧机的出口速度→N#精轧机与Pn之间建立带钢张力→即带头通过Pn后,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⑧带头进入卷取机缠绕2圈后,卷取机与N#轧机之间建立带钢张力,Pn任务完成,
Pn压下打开,后面的带钢在张力状态下轧制;
3)带尾轧制
①R1~Rn的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当一块带钢轧制临近带尾时,R1~Rn压下,以5%~10%压下率压紧带钢,为带尾轧制做好准备;
②带钢尾部离开R1后,R1任务完成→R1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1#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③带钢尾部离开R2,R2任务完成→R2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2#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④带钢尾部离开R3,R3任务完成→R3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3#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与现有技术比较,带尾无后张力轧制从离开2#精轧机开始;
⑤带钢尾部离开R4,R4任务完成→R4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4#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⑥带钢尾部离开R5,R5任务完成→R5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5#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⑦直至带钢尾部离开Rn,Rn任务完成→Rn压下抬起→带尾1~1.5m距离处于5#精轧机后张力缺失状态下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辊的直径为400~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辊的粗糙度3~4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机主轧辊与张力辊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1.5m。
CN202211628225.2A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Pending CN116000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8225.2A CN116000103A (zh)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8225.2A CN116000103A (zh)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0103A true CN116000103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8225.2A Pending CN116000103A (zh)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01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89762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rmgewalztem stahlband
CN108480415B (zh) 一种热态板/带的在线辊压热成型工艺及其应用
EP0853987A2 (de) Anlage zum Herstellen eines Bandes, Vorstreifens oder einer Bramme
CN106944479B (zh) 一种薄带材单机架连轧机及实施方法
DD262602A5 (de)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warmgewalztem stahlband
CN110947759A (zh) 螺纹钢轧制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DE4041206C2 (de)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warmgewalztem Stahlband, insbesondere für Edelstähle aus stranggegossenem Vormaterial
CN110090861B (zh) 一种简单断面型钢的无头轧制方法
CN106311762A (zh) 提高热轧薄带轧制稳定性的负荷分配方法
CN203678835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冷连轧工艺及其机组
CN116000103A (zh) 一种热轧镰刀弯缺陷消除方法
CN110560485A (zh) 一种热轧带钢无头轧制中间坯连接系统及方法
CN214160881U (zh) 一种高成材率的可逆轧制系统
JPH04105701A (ja) 連続熱間薄板圧延方法及び設備
CN111300073A (zh) 一种改善热轧卷板形的连续平整机组
CN102921728A (zh) 采用单机架二十辊可逆式冷轧机组生产钛卷的方法
JP3257472B2 (ja) 連続鋳造・熱延鋼帯製造設備列および熱延鋼帯の製造方法
EP1059125A2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Metallband
JP4211123B2 (ja) 連続熱間圧延装置および熱延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DE10025080A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Metallband
JP4217333B2 (ja) 板厚プレスによる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
JP4218115B2 (ja) 板厚プレスによる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H01127105A (ja) 熱間連続仕上用可逆式圧延設備
SU850234A1 (ru) Способ холодной прокатки полос наОдНОКлЕТьЕВОМ CTAHE
EP4049768A1 (de) Giess-walz-verbund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rmband mit einer enddicke kleiner als 1,2 mm auf der giess-walz-verbundanl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2

Address after: 117000 No. 16 Renmin Road, Pingshan District, Liaoning, Benxi

Applicant after: BENGANG STEEL PLATES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nxi Steel Puxiang Cold-Rolled Sheet Co.,Ltd.

Address before: 117000 No. 16 Renmin Road, Pingshan District, Liaoning, Benxi

Applicant before: BENGANG STEEL PLAT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