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9051U - 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9051U
CN216159051U CN202121579682.8U CN202121579682U CN216159051U CN 216159051 U CN216159051 U CN 216159051U CN 202121579682 U CN202121579682 U CN 202121579682U CN 216159051 U CN216159051 U CN 216159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over
middle ring
ring fire
channel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96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瑞
李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Xinzhongfa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inzhongf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inzhongfa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inzhongfa Metal Produc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9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9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所述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避让槽,至少两个避让槽在所述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上间隔分布。灶具火盖组件,包括火盖座、外环火盖、所述的中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封盖于所述火盖座外侧并与火盖座贯通,所述中环火盖封盖于火盖座的中部并位于外环火盖内侧;所述中环火盖与所述火盖座贯通;所述内环火盖封盖于所述中环火盖的中部并与火盖座贯通。燃烧器,包括所述的灶具火盖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中环火盖内侧边沿加工避让槽,可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提高燃烧热效率。

Description

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燃气灶具主要有两环火盖和三环火盖两种,其中三环火盖具有三个混合气通道和配备外、中、内三个独立的火盖。三环分火器在使用状态下有可独立调节的外、中、内三圈火焰,其功率大,且调节范围大。
而中环火盖在用于灶具的燃烧器上时,由于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需要伸出,而为了避让这些结构,传统的中环火盖通常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导致火力分散不够集中,故难以获得较高的热效率,同时也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灶具的中环火盖,其内侧边沿加工避让槽,可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灶具火盖组件,其具有的中环火盖内侧边沿加工避让槽,可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具有上述中环火盖,可提高燃烧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灶具的中环火盖,所述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避让槽,至少两个避让槽在所述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上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避让槽用于避让灶具的点火针;另一个避让槽用于避让灶具的热电偶。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由中环火盖的底端面贯通至中环火盖的顶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由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沿径向内凹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的内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的顶端设有穿接槽,所述穿接槽由避让槽内壁贯通至所述中环火盖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内壁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灶具火盖组件,包括火盖座、外环火盖、所述的中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封盖于所述火盖座外侧并与火盖座贯通,所述中环火盖封盖于火盖座的中部并位于外环火盖内侧;所述中环火盖与所述火盖座贯通;所述内环火盖封盖于所述中环火盖的中部并与火盖座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火盖座上设有外环混气通道、中环混气通道以及穿接通道,所述中环火盖的中部设有内环混气通道,所述内环混气通道穿接至所述穿接通道内以使中环火盖封盖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上,所述外环火盖封盖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上;所述内环火盖封盖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的顶端;所述外环混气通道与中环混气通道均与穿接通道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火盖座上还设有多个导通通道,所述多个导通通道绕穿接通道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导通通道的一端贯通外环混气通道,所述导通通道的另一端贯通至所述中环混气通道,并延伸至所述穿接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一燃烧孔;所述中环火盖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二燃烧孔;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三燃烧孔;多个第一燃烧孔与外环混气通道连通;多个第二燃烧孔与中环混气通道连通;多个第三燃烧孔与内环混气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燃烧器,包括所述的灶具火盖组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中环火盖的内侧边沿加工至少两个避让槽,可以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无需通过加工大尺寸的中环火盖进行避让,因而可以减小中环火盖的整体外径,在应用于燃烧器或者灶具上时,中环火盖上点火后由于外径小,因而火力相对集中,提高燃烧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的中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火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火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火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中环火盖;11、避让槽;12、穿接槽;13、第二燃烧孔;14、内环混气通道;20、火盖座;21、外环混气通道;22、中环混气通道;23、导通通道;24、穿接通道;30、外环火盖;31、第一燃烧孔;40、内环火盖;41、第三燃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灶具的中环火盖10,在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避让槽11,该至少两个避让槽11在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上间隔分布。
在此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的中环火盖10时,由于中环火盖10在适用于灶具时,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部,因而可在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沿加工至少两个避让槽11,可以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无需通过加工大尺寸的中环火盖10进行避让,且可避免其占用内环火盖40和中环火盖10之间的空间,使中环火盖10、外环火盖30能够进一步靠近内环火盖40,因而可以减小中环火盖10的整体外径,在应用于燃烧器或者灶具上时,中环火盖10上点火后由于外径小,因而火力相对集中,提高燃烧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避让槽11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避让槽11用于避让灶具的点火针;另一个避让槽11用于避让灶具的热电偶,由于灶具上点火的通用结构一般为点火针以及热电偶,故而上述灶具的中环火盖10设有两个避让槽11,分别用于避让点火针以及热电偶,故而设置两个避让槽11可以适用于市面上的大部分灶具结构。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灶具上也可能具有其他结构,如有些灶具上会设置熄火保护针,因而可以设置多一个避让槽11,具体避让槽11的数量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加工,使中环火盖10能够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灶具。
进一步地,避让槽11由中环火盖10的底端面贯通至中环火盖10的顶端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点火针以及热电偶等结构主要是设置在灶具上,因而在中环火盖10装配后,点火针以及热电偶等结构会有中环火盖10的底端面伸入避让槽11,并经避让槽11的顶端面伸出,可正常使用。
更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避让槽11由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沿径向内凹形成,即在加工时,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内凹加工即可,加工更加方便,其在装配时,中环火盖10直接装配,灶具上的结构由中环火盖10侧部进入中环火盖10,装配较为方便。
当然,也可以是在中环火盖10上以穿孔的形式加工上述避让槽11,在装配时,穿孔形式的避让槽11对准灶具上的结构,将中环火盖10由上至下装下即可。
进一步地,避让槽11的内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延伸,即避让槽11内壁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如此,避让槽11底端内径相对顶端内径较大,底端内径较小可以限制点火针等结构的移动,而顶端内径较大则可使点火针等结构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当然,上述避让槽11的内壁可选用圆弧面结构,圆弧面结构相对于直面结构更加平滑,在相同体积大小的结构基础上,圆弧内壁具有相对较大的收容空间,防止使用过程中与避让槽11内壁撞击而损坏。
进一步地,还可在避让槽11的顶端设有穿接槽12,具体穿接槽12由避让槽11内壁贯通至中环火盖10的外侧面,在点火针或者热电偶位于避让槽11内时,点火针的针尖或者热电偶的顶端可以朝向穿接槽12内弯折,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
示例性的,以避让槽内壁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并为圆弧内壁的情况下,点火针或热电偶在伸入到避让槽的顶端后具有相对较大的偏移空间,如此,上述穿接槽的设置则可引导点火针的针尖以及热电偶的顶端导入,针对性的固定即可,使用过程稳定。而同时由于避让槽的顶端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在操作点火针或热电偶的装配时,操作空间相对更大。
当然,在灶具上具有线路的情况下,穿接槽12可以供线路穿接固定。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的灶具火盖组件,包括火盖座20、外环火盖30、上述的中环火盖10以及内环火盖40,在装配时,将外环火盖30封盖于火盖座20外侧并与火盖座20贯通,而中环火盖10封盖于火盖座20的中部并位于外环火盖30内侧;中环火盖10与火盖座20贯通;内环火盖40封盖于中环火盖10的中部并与火盖座20贯通。具体在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避让槽11,该至少两个避让槽11在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上间隔分布。
在此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火盖组件时,
火盖座20可以装配在灶具上,而上述外环火盖30、中环火盖10以及内环火盖40可以由外至内装配在火盖座20上,在点火时,燃气可经火盖座20的端导入,并经外环火盖30、中环火盖10以及内环火盖40引导进行燃烧,在火盖座20的外部、中部以及内部均具有火焰,火焰均匀分布,加热效果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环火盖10在适用于灶具时,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部,因而可在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沿加工至少两个避让槽11,可以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无需通过加工大尺寸的中环火盖10进行避让,且可避免其占用内环火盖40和中环火盖10之间的空间,使中环火盖10、外环火盖30能够进一步靠近内环火盖40,因而可以减小中环火盖10的整体外径,在应用于燃烧器或者灶具上时,中环火盖10上点火后由于外径小,因而火力相对集中,提高燃烧热效率。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火盖座20上设有外环混气通道21、中环混气通道22以及穿接通道24,另外,在上述中环火盖10的中部设置内环混气通道14,在装配时,该内环混气通道14可穿接至穿接通道24内,以使中环火盖10封盖于中环混气通道22上,然后将外环火盖30封盖于外环混气通道21上。上述内环火盖40封盖于内环混气通道14的顶端;外环混气通道21与中环混气通道22均与内环混气通道14导通。
在此结构基础上,在将上述灶具火盖组件装配在灶具时,可以将火盖座20装配在灶具端面,而外环火盖30可以封盖在外环混气通道21上,以火盖座20为装配基础。而中环火盖10的内环混气通道14可以穿将在火盖座20的穿接通道24内,可以使中环火盖10的周缘封盖在中环混气通道22上,此后,将内环火盖40封盖在内环混气通道14的顶端,如此,在穿接通道24导入燃气,燃气便可分别导入外环混气通道21、中环混气通道22以及内环混气通道14,经外环火盖30、中环火盖10以及内环火盖40分别与空气混合并燃烧,燃气分流燃烧,燃烧更加均匀。
当然,上述可以在火盖座20上由内之外加工环状挡圈结构,相邻的两个环状挡圈结构可以形成上述外环混气通道21以及中环混气通道22。
而为了让各个混气通道导通,因而可以在火盖座20上还设有多个导通通道23,将多个导通通道23绕穿接通道24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导通通道23的一端贯通外环混气通道21,导通通道23的另一端贯通至中环混气通道22,并延伸至穿接通道24。
如此,在穿接通道24导入燃气,穿接通道24导入的一部分燃气可以直接经内环混气通道14导入内环火盖40进行燃烧,而穿接通道24导入的另一部分燃气则可经导通通道23分散导入中环混气通道22以及外环混气通道21,而导通通道23设有多个,并在周向上间隔分布,因而可在周向上分散导出,燃气导入均匀,因而混气更加均匀,避免燃气过于集中导致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够充分。
进一步地,还可在外环火盖30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一燃烧孔31;中环火盖10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二燃烧孔13;内环火盖40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三燃烧孔41;多个第一燃烧孔31与外环混气通道21连通;多个第二燃烧孔13与中环混气通道22连通;多个第三燃烧孔41与内环混气通道14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为了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在火盖上设置燃烧孔是现有技术,但是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燃烧孔31、多个第二燃烧孔13、多个第三燃烧孔41分别分布在外环火盖30、中环火盖10以及内环火盖40的外侧面上,并在周向上均匀排布,即燃烧时,燃气由侧面导出与空气混合燃烧,可减少因空气过多混入而出现的脱火情况,火焰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中环火盖10的避让槽11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避让槽11用于避让灶具的点火针;另一个避让槽11用于避让灶具的热电偶,由于灶具上点火的通用结构一般为点火针以及热电偶,故而上述灶具的中环火盖10设有两个避让槽11,分别用于避让点火针以及热电偶,故而设置两个避让槽11可以适用于市面上的大部分灶具结构。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灶具上也可能具有其他结构,如有些灶具上会设置熄火保护针,因而可以设置多一个避让槽11,具体避让槽11的数量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旋转加工,使中环火盖10能够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灶具。
进一步地,避让槽11由中环火盖10的底端面贯通至中环火盖10的顶端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点火针以及热电偶等结构主要是设置在灶具上,因而在中环火盖10装配后,点火针以及热电偶等结构会有中环火盖10的底端面伸入避让槽11,并经避让槽11的顶端面伸出,可正常使用。
更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避让槽11由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沿径向内凹形成,即在加工时,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缘内凹加工即可,加工更加方便,其在装配时,中环火盖10直接装配,灶具上的结构由中环火盖10侧部进入中环火盖10,装配较为方便。
当然,也可以是在中环火盖10上以穿孔的形式加工上述避让槽11,在装配时,穿孔形式的避让槽11对准灶具上的结构,将中环火盖10由上至下装下即可。
进一步地,避让槽11的内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延伸,即避让槽11内壁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如此,避让槽11底端内径相对顶端内径较大,底端内径较小可以限制点火针等结构的移动,而顶端内径较大则可使点火针等结构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当然,上述避让槽11的内壁可选用圆弧面结构,圆弧面结构相对于直面结构更加平滑,在相同体积大小的结构基础上,圆弧内壁具有相对较大的收容空间,防止使用过程中与避让槽11内壁撞击而损坏。
进一步地,还可在避让槽11的顶端设有穿接槽12,具体穿接槽12由避让槽11内壁贯通至中环火盖10的外侧面,在点火针或者热电偶位于避让槽11内时,点火针的针尖或者热电偶的顶端可以朝向穿接槽12内弯折,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当然,在灶具上具有线路的情况下,穿接槽12可以供线路穿接固定。
实施例3,
燃烧器,包括上述实施例2中的灶具火盖组件,具体灶具火盖组件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可以参照实施例2,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中环火盖10以及应用该中环火盖10的火盖组件、燃烧器,因中环火盖10的内侧边沿加工至少两个避让槽11,可以避让灶具上的点火针、热电偶等结构,无需通过加工大尺寸的中环火盖10进行避让,且可避免其占用内环火盖40和中环火盖10之间的空间,使中环火盖10、外环火盖30能够进一步靠近内环火盖40,因而可以减小中环火盖10的整体外径,在应用于燃烧器或者灶具上时,中环火盖10上点火后由于外径小,因而火力相对集中,提高燃烧热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避让槽,至少两个避让槽在所述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上间隔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避让槽用于避让灶具的点火针;另一个避让槽用于避让灶具的热电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由中环火盖的底端面贯通至中环火盖的顶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由中环火盖的内侧边缘沿径向内凹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内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内壁为圆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中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顶端设有穿接槽,所述穿接槽由避让槽内壁贯通至所述中环火盖的外侧面。
8.灶具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座、外环火盖、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中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封盖于所述火盖座外侧并与火盖座贯通,所述中环火盖封盖于火盖座的中部并位于外环火盖内侧;所述中环火盖与所述火盖座贯通;所述内环火盖封盖于所述中环火盖的中部并与火盖座贯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上设有外环混气通道、中环混气通道以及穿接通道,所述中环火盖的中部设有内环混气通道,所述内环混气通道穿接至所述穿接通道内以使中环火盖封盖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上,所述外环火盖封盖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上;所述内环火盖封盖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的顶端;所述外环混气通道与中环混气通道均与穿接通道导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上还设有多个导通通道,所述多个导通通道绕穿接通道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导通通道的一端贯通外环混气通道,所述导通通道的另一端贯通至所述中环混气通道,并延伸至所述穿接通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一燃烧孔;所述中环火盖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二燃烧孔;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三燃烧孔;多个第一燃烧孔与外环混气通道连通;多个第二燃烧孔与中环混气通道连通;多个第三燃烧孔与内环混气通道连通。
12.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灶具火盖组件。
CN202121579682.8U 2021-01-15 2021-07-12 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Active CN2161590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8018 2021-01-15
CN2021201180187 2021-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9051U true CN216159051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9682.8U Active CN216159051U (zh) 2021-01-15 2021-07-12 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CN202121578457.2U Active CN216159050U (zh) 2021-01-15 2021-07-12 一体成型式火盖、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8457.2U Active CN216159050U (zh) 2021-01-15 2021-07-12 一体成型式火盖、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15905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9050U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59051U (zh) 灶具的中环火盖、灶具火盖组件以及燃烧器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8006642B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CN212805754U (zh) 燃烧器
CN210688217U (zh) 分气盘、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CN10995900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CN215637156U (zh) 燃烧器的内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816750U (zh) 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及含有其的强鼓风燃气灶
CN217685002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5637158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9674219U (zh) 一种内火盖及其燃烧器
CN215951405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3656742U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CN218993390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8883967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8993391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6868479U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气灶具
CN215336313U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7763425U (zh) 一种旋直火集成式燃烧器
CN217464430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CN218209702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9283323U (zh)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N110617476B (zh) 分气盘、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