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3641U - 调温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调温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3641U
CN216153641U CN202122073581.XU CN202122073581U CN216153641U CN 216153641 U CN216153641 U CN 216153641U CN 202122073581 U CN202122073581 U CN 202122073581U CN 216153641 U CN216153641 U CN 216153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seat cushion
seat
backrest par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35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远辉
刘辉
雷朋飞
张利
冯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35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3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3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3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调温座椅及车辆,包括座垫和靠背部,座垫内和/或靠背部内设置有送风管路和介质管路,座垫和/或靠背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通气孔与送风管路连通,送风管路连通至热泵的送风口,将送风口输出的冷风或暖风传输至通气孔;介质管路与热泵换热连接,将热泵输出的冷液或暖液输送至座垫和/或靠背部。本实用新型的调温座椅调温效率高,调温效果均匀,气流噪音低。

Description

调温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温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地,车辆中通常搭载空调系统来对车内的温度进行调控,以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度。通常车辆的空调系统为单冷系统,当需要加热时还需要额外设置加热器来进行供热,通过车厢内壁的导风管道将加热或冷却后的空气输送到车厢内各个方位的送风口来进行冷热风输送。
然而,通过送风口来集中送风,需要等待所输送的冷风或热风充满车厢后人体才能感觉舒适,调温效率慢且对人体的调温效果不均匀,为了提高调温效率需要提高风速,但风速较大时将产生车内气流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座椅及车辆,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温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部,所述座垫内和/或所述靠背部内设置有送风管路和介质管路,所述座垫和/或所述靠背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送风管路连通,所述送风管路连通至热泵的送风口,将所述送风口输出的冷风或暖风传输至所述通气孔;所述介质管路与所述热泵换热连接,将所述热泵的输出冷液或暖液传输至所述座垫和/或所述靠背部。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头枕,所述头枕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顶部,所述头枕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头枕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所述连接管和所述送风管路依次连通。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靠背部内设置有送风管路时,所述头枕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靠背部内的所述送风管路铰接。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介质管路外侧包裹设置有相变材料。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风管路沿所述座垫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和/或,所述送风管路沿所述靠背部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靠背部和所述座垫内均设置有所述送风管路时,所述靠背部和所述座垫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座垫内和所述靠背部内的所述送风管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通连接。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所述第一管连接至所述座垫内的送风管路,所述第二管连接至所述靠背部内的所述送风管路,所述第三管连通至所述送风口。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部相对所述座垫的角度可调;或,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可拆卸。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电磁控制阀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管路之间,和/或,所述电磁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介质管路与所述热泵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座垫或所述靠背部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座垫或所述靠背部的温度值,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电磁控制阀开启或关闭。
作为调温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介质管路蜿蜒设置。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含所述调温座椅及热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座垫内或靠背部内设置送风管路和介质管路,或同时在座垫内和靠背部内均设置送风管路和介质管路,并在座垫表面或靠背部表面开设多个通气孔,或者同时在座垫表面和靠背部表面开设多个通气孔,将通气孔与送风管路连通,在座垫和送风管路之间或靠背部和送风管路之间形成连通的气流通道。而送风管路连通至热泵的送风口,通过送风口来输出冷风或暖风至座垫或靠背部上的通气孔,使得通气孔能够向坐在调温座椅上的人直接输出冷气或暖气,人体无需等待所输送的冷风或暖风充满车厢才感觉到舒适,从而提高了调温效率。而且,通气孔能够直接向人体的皮肤输出冷风或暖风,也无需增大风速,从而减少了气流噪音。另外,介质管路与热泵换热连接,热泵的换热管道能够输出冷液或暖液至座垫或靠背部或座垫和靠背部的介质管路,使得人体皮肤在接触座垫或靠背部或座垫和靠背部时也能够降温或升温,进一步提升了对人体的调温均匀度和舒适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温座椅调温效率高,调温效果均匀,气流噪音低。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座椅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座椅的轴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和调温座椅的电气连接原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介质管路的轴测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调温座椅;111、座垫;112、靠背部;113、头枕;121、通气孔;122、透气孔;13、送风管路;14、介质管路;15、连接管;16、相变材料;
17、连接件;171、三通接头;1711、第一管;1712、第二管;1713、第三管;181、温度传感器;182、电磁控制阀;183、控制器;19、管路接头;
2、热泵;21、第一换热器;22、节流阀;23、第二换热器;24、四通换向阀;25、压缩机;26、换热管道;261、座椅换热管;262、新风换热管;27、新风系统;271、送风管道;272、送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温座椅1,包括座垫111和靠背部112,座垫111内设置有送风管路13和介质管路14,或靠背部112内设置有送风管路13和介质管路14,或座垫111内和靠背部112内均设置有送风管路13和介质管路14,参考图2,座垫111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或靠背部112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或座垫111表面和靠背部112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通气孔121与送风管路13连通,送风管路13连通至热泵2的送风口272,将送风口272输出的冷风或暖风传输至通气孔121;介质管路14与热泵2换热连接,将热泵2输出的冷液或暖液传输至座垫111或靠背部112或座垫111和靠背部1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座垫111内或靠背部112内设置送风管路13和介质管路14,或同时在座垫111内和靠背部112内均设置送风管路13和介质管路14,并在座垫111表面或靠背部112表面开设多个通气孔121,或者同时在座垫111表面和靠背部112表面开设多个通气孔121,将通气孔121与送风管路13连通,在座垫111和送风管路13之间或靠背部112和送风管路13之间形成连通的气流通道。而送风管路13连通至热泵2的送风口272,通过送风口272来输出冷风或暖风至座垫111或靠背部112上的通气孔121,使得通气孔121能够向坐在调温座椅1上的人直接输出冷气或暖气,人体无需等待所输送的冷风或暖风充满车厢才感觉到舒适,从而提高了调温效率。
而且,通气孔121能够直接向人体的皮肤输出冷风或暖风,也无需增大风速,从而减少了气流噪音。另外,介质管路14与热泵2换热连接,通过热泵2的换热管道26输出冷液或暖液传输至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介质管路14,使得人体皮肤在接触座垫111或靠背部112或座垫111和靠背部112时也能够降温或升温,进一步提升了对人体的调温均匀度和舒适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调温效率高,调温效果均匀,气流噪音低。
热泵2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具体地,参考图3,热泵2包括依次环形连通设置的第一换热器21、节流阀22、第二换热器23和四通换向阀24,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3分别连接至四通换向阀24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压缩机25连接至四通换向阀24的第二端和第四端,第一换热器21能够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启动或关闭压缩机25和节流阀22以及调整四通换向阀24的连通方向,能够将第一换热器2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器23,或者将第二换热器23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器21,从而在第二换热器23上实现制冷或制热。第二换热器23还连接有换热管道26,换热管道26内通入换热介质,换热管道26包括并联连通设置的座椅换热管261和新风换热管262,介质管路14与座椅换热管261连通,使得升温或降温后的换热介质能够进入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换热管道26中。热泵2还包括新风系统27,新风系统27的送风管道271与新风换热管262连接,使得送风管道271中的空气与新风换热管262进行热交换,再将送风管道271的送风口272与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送风管路13连通,使得升温或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送风管路13。
本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通过热泵2来供热或供冷,取消电加热器供热,节能省电,能够增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对于燃油车则可减少油耗,节能减排。
优选地,第一换热器21为翅片式换热器,便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第二换热器23为管式换热器,便于换热介质的流动并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还包括头枕113,头枕113设置于靠背部112的顶部,坐在调温座椅1上的人可以将头部靠枕在头枕113上,提升使用舒适度。另外,头枕113内设置有连接管15,头枕113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22,透气孔122、连接管15和送风管路13依次连通,使得送风管路13中的冷风或暖风也能够通过头枕113表面的透气孔122向人体输出,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调温效率和调温效果。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在靠背部112内设置有送风管路13时,头枕113通过连接管15与靠背部112内的送风管路13铰接,连接管15在连通送风管路13的同时,也能够作为头枕113的支撑架。使得本实施例的头枕113既能输出冷风和暖风的同时,也能通过连接管15改变相对靠背部112的角度,以提升在乘坐调温座椅1时的使用舒适度,更减少了额外的支撑结构设置,减少了占用体积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风管路13与通气孔121的连通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是导管。更具体地,送风管路13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通孔,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主体结构为发泡成型结构,如塑料泡沫、泡棉、泡沫硅胶等,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表面包裹有保护层,保护层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通气孔121,通气孔121通过发泡成型结构中的孔隙与送风管路13上的通孔连通,使得送风管路13中的冷风或暖风能够更均匀且温和地通过通气孔121吹向人体皮肤。
同理,头枕113上的透气孔122与连接管15的连通方式类似,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地,参考图1,介质管路14外侧包裹设置有相变材料16,相变材料16是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其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16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16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16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因此,在介质管路14通入高温或低温的换热介质时,相变材料16能够吸收并存储来自换热介质的热量,或者释放并传递热量至换热介质中,通过相变材料16先存储或者释放潜热,再来与座垫111或靠背部112进行热交换,能够缓冲介质管路14对座垫111或者靠背部112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变化,使得调温座椅1的调温过程更加温和。并且在介质管路14停止加热或冷却时,相变材料16能够缓慢释放或吸收潜热,继续对座垫111或靠背部112加热或冷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4,送风管路13沿座垫111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一方面能够作为座垫111的框架支撑,另一方面使得通气孔121能朝向人体皮肤的同时也能够避免通气孔121被人体皮肤封堵。或者,也可以设置送风管路13沿靠背部112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送风管路13同样能够作为靠背部112的框架支撑,也使得通气孔121能朝向人体皮肤的同时也能够避免通气孔121被人体皮肤封堵。或者,送风管路13沿座垫111和靠背部112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特别地,参考图1,在靠背部112和座垫111内均设置有送风管路13时,靠背部112和座垫11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7,座垫111内和靠背部112内的送风管路13通过连接件17连通,使得座垫111和靠背部112能够被同一温度的冷风冷却或暖风加热,保持座垫111和靠背部112的温度均一性,同时也减少送风管路13与热泵2的送风口272额外的连接部件设置。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4,连接件17为三通接头171,三通接头17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1711、第二管1712和第三管1713,第一管1711连接至座垫111内的送风管路13,第二管1712连接至靠背部112内的送风管路13,第三管1713连通至热泵2的送风口272,通过三通接头171来均分来自送风口272的热风或暖风,进一步保证对座垫111和靠背部112的加热或冷却的温度均一性。
更优选地,第一管1711和第二管1712可转动连接,使得靠背部112能够改变相对座垫111的角度的同时,靠背部112和座垫111之间的通风管路也能保持连通连接,便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折叠。另外,第一管1711和第二管1712可拆卸连接,也便于调温座椅1的安装和调节角度。
可选地,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81、电磁控制阀182和控制器183,温度传感器181和电磁控制阀182均与控制器183通信连接,电磁控制阀182设置在送风口272与送风管路13之间,温度传感器181设置在座垫111或靠背部112上,使得温度传感器181能够检测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温度值,在温度传感器181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器183能够根据温度值控制电磁控制阀182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送风口272向送风管路13输出的冷风或暖风的大小,以达到控制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调温效果。或者,电磁控制阀182设置在介质管路14与热泵2之间,特别是在介质管路14与热泵2的换热管道26之间,控制器183能够根据温度值控制电磁控制阀182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换热管道26向介质管路14输出的高温换热介质或低温换热介质的多少,同样能够达到控制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调温效果。或者,电磁控制阀182设置在送风口272与送风管路13之间和介质管路14与换热管道26之间,能够同时控制送风口272向送风管路13输出的冷风或暖风的大小,以及换热管道26向介质管路14输出的高温换热介质或低温换热介质的多少,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座垫111或靠背部112的调温效果。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5,介质管路14蜿蜒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介质管路14在座垫111内或靠背部112的体积占比,从而提升介质管路14与座垫111内或靠背部112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将介质管路14作为座垫111和靠背部112的结构支撑,提升座垫111和靠背部112的结构强度。
另一个优选地,参考图4,座垫111中的介质管路14和靠背部112中的介质管路14可以通过管路接头19的其中一端连接,两个介质管路14的输入端通过同一个管路接头19连接,管路接头19的另一端再连接至换热管道26,能够从换热管道26中同时输入等温的换热介质,保持两个介质管路14中换热介质的温度均一性。同理,两个介质管路14的输出端也通过同一个管路接头19连接,能够达到同样的保持换热介质温度均一性的效果。
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含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调温座椅1和热泵2。本实施例中的调温座椅1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调温座椅1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垫(111)和靠背部(112),所述座垫(111)内和/或所述靠背部(112)内设置有送风管路(13)和介质管路(14),所述座垫(111)和/或所述靠背部(112)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21),所述通气孔(121)与所述送风管路(13)连通,所述送风管路(13)连通至热泵(2)的送风口,将所述送风口输出的冷风或暖风传输至所述通气孔(121);所述介质管路(14)与所述热泵(2)换热连接,将所述热泵(2)输出的冷液或暖液输送至所述座垫(111)和/或所述靠背部(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枕(113),所述头枕(113)设置于所述靠背部(112)的顶部,所述头枕(113)内设置有连接管(15),所述头枕(113)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22),所述透气孔(122)、所述连接管(15)和所述送风管路(13)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部(112)内设置有送风管路(13)时,所述头枕(113)通过所述连接管(15)与所述靠背部(112)内的所述送风管路(13)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路(14)外侧包裹设置有相变材料(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13)沿所述座垫(111)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和/或,所述送风管路(13)沿所述靠背部(112)的轮廓形状弯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部(112)和所述座垫(111)内均设置有所述送风管路(13)时,所述靠背部(112)和所述座垫(11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7),所述座垫(111)内和所述靠背部(112)内的所述送风管路(13)通过所述连接件(1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7)为三通接头(171),所述三通接头(17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1711)、第二管(1712)和第三管(1713),所述第一管(1711)连接至所述座垫(111)内的送风管路(13),所述第二管(1712)连接至所述靠背部(112)内的所述送风管路(13),所述第三管(1713)连通至所述送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711)和所述第二管(1712)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部(112)相对所述座垫(111)的角度可调;或,所述第一管(1711)和所述第二管(1712)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81)、电磁控制阀(182)和控制器(183),所述温度传感器(181)和所述电磁控制阀(182)均与所述控制器(183)通信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182)设置在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管路(13)之间,和/或,所述电磁控制阀(182)设置在所述介质管路(14)与所述热泵(2)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181)设置在所述座垫(111)或所述靠背部(112)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81)用于检测所述座垫(111)或所述靠背部(112)的温度值,所述控制器(183)能够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电磁控制阀(182)开启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路(14)蜿蜒设置。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座椅(1)和热泵(2)。
CN202122073581.XU 2021-08-30 2021-08-30 调温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6153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3581.XU CN216153641U (zh) 2021-08-30 2021-08-30 调温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3581.XU CN216153641U (zh) 2021-08-30 2021-08-30 调温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3641U true CN216153641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3581.XU Active CN216153641U (zh) 2021-08-30 2021-08-30 调温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3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1184B2 (ja) 換気システム
CN103847546B (zh) 气候舒适座椅总成
CN102310793B (zh) 一种冷热式汽车座垫
WO2008076588A9 (en) Insert duct piece for thermal electric module
EP3717302A1 (en) Energy efficient temperature regulated heat exchanger system
JPH0562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694841B1 (ko) 냉온 겸용 시트 및 그 제작 방법
CN216153641U (zh) 调温座椅及车辆
CN107244272B (zh) 用于汽车座椅温度调节的薄膜式半导体装置
CN215675914U (zh) 热泵控温装置及车辆
CN201800583U (zh) 一种汽车座椅空调风道及其汽车座椅
CN218085200U (zh) 一种汽车座椅一体式通风装置
CN215675899U (zh) 热泵温控系统及车辆
CN207207816U (zh) 扭曲管式智能冷暖汽车座垫
CN212219990U (zh) 一种制冷加热汽车坐垫
CN211926191U (zh) 一种温度可调的坐具
CN107244273A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薄膜的分布式汽车座椅温度调节装置
KR20170086573A (ko) 승객 지지 장치 및 그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CN216184324U (zh) 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11692682A (zh) 空调换热垫系统
CN207889487U (zh) 一种司机脚部取暖装置及车辆
CN206803557U (zh) 一种空调前蒸发器
CN210502397U (zh) 车载冷暖调温座椅
CN211918449U (zh) 一种提高舒适性的温度调节坐具
CN212921232U (zh) 一种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的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