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7788U -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7788U
CN216147788U CN202122099461.7U CN202122099461U CN216147788U CN 216147788 U CN216147788 U CN 216147788U CN 202122099461 U CN202122099461 U CN 202122099461U CN 216147788 U CN216147788 U CN 216147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ring
heat
thermal
ins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94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周高翔
唐磊
李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94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7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7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7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中环、内胆和环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保温罩,所述锅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环内侧的隔热环,至少部分所述保温罩延伸至所述隔热环的内侧并与所述隔热环相抵接。本申请所公开的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通过保温罩与隔热环形成双重结构隔热,隔热效果更好,能够阻隔烹饪过程中发热盘以及内胆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向中环的传递,使得中环具有较低的温升,还能使烹饪器具在高温烹饪模式(例如油炸、火锅)的情况下中环的温升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且对电源板支架、电源板、外罩等结构的温升也有一定的辅助降低温升的作用,能够减少热量流失,减少冷凝水在内胆上部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各式各样的厨房烹饪器具走进广大消费者的厨房中,且由于具备操作简单、预置内容丰富、烹调智能化、外观简洁美观、烹调时间和烹调状态能够有效获取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传统的具有单一功能的烹饪器具逐渐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以电饭煲为例,具有单一烹饪米饭功能的电饭煲逐渐被市面上的具有诸如烹饪米饭、油炸、炒菜、火锅等多种功能的电饭煲所取代,该种电饭煲满足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大多数烹饪模式,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虽然此类的电饭煲满足多种烹饪模式,但锅体仍由中环、外罩、保温罩、内胆、底座等结构部件组成,现有中的中环大多数为塑料件,耐高温性已经不能满足多种烹饪模式的电饭煲的使用要求,例如,使用油炸功能时,内胆温度相较于烹饪米饭时的温度高很多,内胆的高温持续传递给中环,中环产生较大的温升容易导致提前发生老化,缩短电饭煲的使用寿命,此外,高温还会对锅体内的诸如电源板等电子器件的安全使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中环、内胆和环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保温罩,所述锅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环内侧的隔热环,至少部分所述保温罩延伸至所述隔热环的内侧并与所述隔热环相抵接。
本申请中的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保温罩的顶部与所述隔热环相抵接并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
所述保温罩的顶部设置有外翻边,所述隔热环包括第一隔热段、位于所述第一隔热段下方的第二隔热段,所述第二隔热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隔热段的外径,所述隔热环还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段底部和第二隔热段顶部的第三隔热段,所述中环与所述外翻边分别在所述第三隔热段的上下两侧夹持固定所述隔热环。
所述第三隔热段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中环压持在所述凸起的上方。
所述中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隔热环沿径向方向移动的限位环筋,所述第二隔热段的外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第二隔热段通过所述凸筋抵接在所述限位环筋的内侧。
所述第一隔热段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载所述内胆的上边沿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面所在平面高于所述中环的顶面所在平面,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中环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
所述第二隔热段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内延伸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在所述外翻边的下侧限制所述保温罩朝向下的移动。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锅体内并设置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发热盘,所述保温罩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翻边,所述发热盘的上边沿设置有向上开口并与所述弧形翻边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弧形翻边与所述弧形凹槽的配合承载所述保温罩。
所述锅体还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中环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外罩,所述外罩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形成隔热腔。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板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板的支架,所述电源板与所述支架一起设置于所述隔热腔内,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隔热环的一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中,在中环的内侧增加隔热环,至少部分保温罩延伸至隔热环的内侧,形成了隔热环罩设在至少部分保温罩的结构,即保温罩与隔热环形成双重结构隔热,隔热效果更好,能够阻隔烹饪过程中发热盘以及内胆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向中环的传递,使得中环具有较低的温升,避免高温热量对中环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也能够避免用户接触高温中环。而且,还能使烹饪器具在高温烹饪模式(例如油炸、火锅)的情况下中环的温升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且对电源板支架、电源板、外罩等结构的温升也有一定的辅助降低温升的作用。此外,在烹饪时,内胆底部加热,内胆上方是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区,保温罩与隔热环的双重设置,能够减少热量流失,减少冷凝水在内胆上部的产生。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温罩的顶部与所述隔热环相抵接并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通过隔热间隙的设置,减小了隔热环与保温罩的接触面积,形成间隙隔热,相较于直接接触的形式,隔热效果更好,内胆的产生热量向隔热环以及中环的传递更少,中环的温升更低。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环与所述外翻边分别在所述第三隔热段的上下两侧夹持固定所述隔热环。即隔热环通过中环和保温罩上下夹持固定,相较于通过螺纹连接件将隔热环与中环和保温罩连接的方式,取消设置了螺纹孔等连接结构的加工工序以及螺纹连接件等配件的使用,工艺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降低了加工和配件成本。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隔热段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中环压持在所述凸起的上方。通过凸起与中环的配合相较于第三隔热段的整个顶面与中环接触,接触面积更小,隔热效果更好。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隔热段的外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第二隔热段通过所述凸筋抵接在所述限位环筋的内侧。限位环筋的设置能够对隔热环形成径向限位,防止其发生径向偏移,也方便了隔热环的安装,隔热环通过凸筋与限位环筋的接触相较于整个第二隔热段的外侧面与隔热环筋接触,接触面积更小,隔热效果更好。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热段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载所述内胆的上边沿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面所在平面高于所述中环的顶面所在平面,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中环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支撑凸台的设置除了能够减少内胆向隔热环的传热,还能够形成第二隔热间隙以避免内胆靠近中环或者直接与中环接触,进一步减少内胆热量向中环的传递。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锅体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视角下的锅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图4中B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视角下的锅体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热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中环,11限位环筋,2内胆,3保温罩,31外翻边,32弧形翻边,4隔热环,41第一隔热段,42第二隔热段,43第三隔热段,44凸起,45凸筋,46支撑凸台,47限位筋,5发热盘,51弧形凹槽,6底座,7外罩,8电源板,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中环1、内胆2和环设在所述内胆2外侧的保温罩3,所述锅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环1内侧的隔热环4,至少部分所述保温罩3延伸至所述隔热环4的内侧并与所述隔热环4相抵接。
本申请所提供的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中环1的内侧增加隔热环4,至少部分保温罩3延伸至隔热环4的内侧,形成了隔热环4罩设在至少部分保温罩3外部的结构,即保温罩3与隔热环4形成双重结构隔热,隔热效果更好,能够阻隔烹饪过程中发热盘5以及内胆2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向中环1的传递,使得中环1具有较低的温升,避免高温热量对中环1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也能够避免用户接触高温中环。而且,还能使烹饪器具在高温烹饪模式(例如油炸、火锅)的情况下中环1的温升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且对电源板8、外罩7等结构的温升也有一定的辅助降低的作用。此外,在烹饪时,内胆2底部加热,内胆2上方是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区,保温罩3与隔热环4的双重设置,能够减少热量流失,减少冷凝水在内胆2上部的产生。
另外,在隔热环4与保温罩3的双重隔热效果下,烹饪器具对于隔热环4选材时的耐高温性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因此,有助于降低中环1的配件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所述隔热环4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从采用PET塑料材质、尼龙材质等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保温罩3的顶部与所述隔热环4相抵接并与所述隔热环4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
通过第一隔热间隙的设置,减小了隔热环4与保温罩3的接触面积,形成间隙隔热,相较于直接接触的形式,隔热效果更好,内胆2的产生热量向隔热环4以及中环1的传递更少,中环1的温升更低。第一隔热间隙所形成的的空气层也能够对内胆2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温作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保温罩3的顶部设置有外翻边31,所述隔热环4包括第一隔热段41、位于所述第一隔热段41下方的第二隔热段42,所述第二隔热段4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隔热段41的外径,所述隔热环4还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段41底部和第二隔热段42顶部的第三隔热段43,所述中环1与所述外翻边31分别在所述第三隔热段43的上下两侧夹持固定所述隔热环4。
外翻边31的设置方便了保温罩3与隔热环4的抵接配合,第二隔热段42的外径大于第一隔热段41的外径,方便了第二隔热段42与保温罩3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而所述中环1与所述外翻边31分别在所述第三隔热段43的上下两侧夹持固定所述隔热环4,即隔热环4通过中环1和保温罩3上下夹持固定,相较于通过螺纹连接件将隔热环与中环和保温罩连接的方式,取消设置了螺纹孔等连接结构的加工工序以及螺纹连接件等配件的使用,工艺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不需要借助工装,可以徒手进行拆装,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加工和配件成本。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隔热段43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44,所述中环1压持在所述凸起44的上方。
通过凸起44与中环1的配合相较于第三隔热段43的整个顶面与中环1接触,接触面积更小,隔热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中环1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隔热环4沿径向方向移动的限位环筋11,所述第二隔热段42的外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45,所述第二隔热段42通过所述凸筋45抵接在所述限位环筋11的内侧。
限位环筋11的设置能够对隔热环4形成径向限位,防止其发生径向偏移,也方便了隔热环4的安装,隔热环4通过凸筋45与限位环筋11的接触相较于整个第二隔热段42的外侧面与隔热环4筋接触,接触面积更小,隔热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图3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隔热段41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载所述内胆2的上边沿的支撑凸台46,所述支撑凸台46的顶面所在平面高于所述中环1的顶面所在平面,所述内胆2的上边沿与所述中环1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
支撑凸台46的设置,可以减小内胆2与隔热环4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热量传导,而且除了能够减少内胆2向隔热环4的传热,还能够形成第二隔热间隙以避免内胆2靠近中环1或者直接与中环1接触,从而避免将中环1的上部烫坏。
作为优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44、所述凸筋45以及所述支撑凸台46一体成型于所述隔热环4,可以简化隔热环4的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所述凸起44、所述凸筋45以及所述支撑凸台46的数量可以各为三个、四个及以上。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隔热段42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内延伸的限位筋47,所述限位筋47在所述外翻边31的下侧限制所述保温罩3朝向下的移动。
锅体装配完成后,内胆2、中环1、隔热环4等部件均通过保温罩3之间或者间接承载上,因此,可能会造成保温罩3的轻微变形甚至将保温罩3压溃破坏,而限位筋47的设置,可以在当外翻边31发生轻微变形时与外翻边31抵接配合从而实现支撑,防止保温罩3过度变形。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6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锅体内并设置于所述内胆2下方的发热盘5,所述保温罩3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翻边32,所述发热盘5的上边沿设置有向上开口并与所述弧形翻边32适配的弧形凹槽51,所述发热盘5通过所述弧形翻边32与所述弧形凹槽51的配合承载所述保温罩3。
通过发热盘5支撑保温罩3,无需在锅体内额外设置相应的结构支撑保温罩3,简化了锅体内部结构和加工工艺。而且,弧形翻边32与弧形凹槽51的配合提高了保温罩3的稳定性,避免保温罩3发生径向偏移而从发热盘5脱出导致无法对隔热环4很好地支撑。此外,保温罩3与发热盘5的抵接配合能够形成相对封闭的加热腔,避二者之间存在配合间隙造成热量的流失,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6所示的弧形翻边32由保温罩3的底部向外翻转的结构形式并不能对本申请造成限定,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还可以将所述保温罩3的底部向内翻转以形成所述弧形翻边。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发热盘5可以采用电磁线盘,电磁线盘所产生的热量主要汇集的内胆2的底部,内胆2的底部与中环1间距相对较大,内胆2的中上部区域温度相对较低,可以进一步降低热量向中环1的传导。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7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锅体还包括底座6、设置于所述中环1与所述底座6之间的外罩7,所述外罩7与所述隔热环4之间形成隔热腔。
外罩7与隔热环4之间形成隔热腔,能够大幅减少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向外罩7的传导,有助于降低外罩7的温升,使外罩7始终处于人体可触摸的温度,避免外罩7温度过高而降低使用寿命和出现使用安全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板8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板8的支架9,所述电源板8与所述支架9一起设置于所述隔热腔内,所述电源板8位于所述支架9背离所述隔热环4的一侧。
将电源板8和支架9设置在外罩7和隔热环4之间所形成的隔热腔内,通过隔热环4和保温罩3的双重阻隔,有助于降低电源板8的温升,避免高温对电源板8内的电子元器件造成不利影响,提高电源板8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发生损坏的可能性。此外,将电源板8位于支架9背离所述隔热环4的一侧,可以通过支架9的阻挡进一步提高对电源板8以及外罩7的隔热效果,进一步降低温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隔热环4与保温罩3形成双重隔热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饭煲类的烹饪器具,其对于需要满足高温以及超高温的烹饪模式的其他类型的烹饪器具(例如炒菜机、空气炸锅等等)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中环、内胆和环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保温罩,所述锅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环内侧的隔热环,至少部分所述保温罩延伸至所述隔热环的内侧并与所述隔热环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罩的顶部与所述隔热环相抵接并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罩的顶部设置有外翻边,所述隔热环包括第一隔热段、位于所述第一隔热段下方的第二隔热段,所述第二隔热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隔热段的外径,所述隔热环还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段底部和第二隔热段顶部的第三隔热段,所述中环与所述外翻边分别在所述第三隔热段的上下两侧夹持固定所述隔热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隔热段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中环压持在所述凸起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环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隔热环沿径向方向移动的限位环筋,所述第二隔热段的外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第二隔热段通过所述凸筋抵接在所述限位环筋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段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承载所述内胆的上边沿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顶面所在平面高于所述中环的顶面所在平面,所述内胆的上边沿与所述中环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热段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内延伸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在所述外翻边的下侧限制所述保温罩朝向下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锅体内并设置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发热盘,所述保温罩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翻边,所述发热盘的上边沿设置有向上开口并与所述弧形翻边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弧形翻边与所述弧形凹槽的配合承载所述保温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还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中环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外罩,所述外罩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形成隔热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板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源板的支架,所述电源板与所述支架一起设置于所述隔热腔内,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隔热环的一侧。
CN202122099461.7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147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9461.7U CN216147788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9461.7U CN216147788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7788U true CN216147788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1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9461.7U Active CN216147788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7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47788U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10540760U (zh) 一种滚筒式炒菜机
CN212912809U (zh) 烹饪器具
CN211609197U (zh) 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215304930U (zh) 一种电热锅
CN220403808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N213909744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341660U (zh)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CN220236665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N210124622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0089237U (zh) 一种同步加热式电热锅
CN22017494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底座以及含有该底座的饭煲
CN211722745U (zh) 锅具
CN215304954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0345545U (zh) 烹饪设备
CN2149059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5267795U (zh) 一种简易型家用蒸煮锅
CN212878885U (zh) 一种早餐机
CN214964672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385000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810511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15016112U (zh) 烹饪器具
CN219594320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电器
CN221060358U (zh) 一种锅具
CN215808663U (zh) 一种新型电陶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