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6733U -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6733U
CN216136733U CN202121804240.9U CN202121804240U CN216136733U CN 216136733 U CN216136733 U CN 216136733U CN 202121804240 U CN202121804240 U CN 202121804240U CN 216136733 U CN216136733 U CN 216136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ion tank
resin
regeneration
moving bed
eject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042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nga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ynga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ga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ynga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042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6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6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6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包括再生罐本体、连接框、顶杆、加速球、驱动轮、牵引绳和穹板,所述再生罐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法兰盘固定连接有封头,所述封头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封头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再生罐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树脂进口。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有驱动轮、复位弹簧、顶杆和牵引绳,通过水的下流,使牵引绳被收卷,进而使扭力拨动轮转动,继而使扭力拨动轮对顶杆进行挤压,从而使顶杆在连接框内部向下滑动,此时复位弹簧发生拉伸形变,可以使穹板在再生罐本体内部左往复直线运动,减少树脂堵塞穹板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有时需要使用到净水脱盐系统,通过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技术使用,可以使整个化工作业更加便捷高效,在进行净水脱盐时,需要使用到再生罐,再生罐可以使树脂中的阴阳离子进行补充,而现有的再生罐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现有的再生罐在使用时,需要使用穹板来使树脂与水分离,由于树脂的尺寸大于穹板上开孔的直径,所以当穹板在进行分隔时,树脂容易将穹板上的孔堵塞住,使水难以快速流下,同时现有的穹板通常焊接固定在再生罐内部,不便于进行衬胶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现有的再生罐在使用时,需要使用穹板来使树脂与水分离,由于树脂的尺寸大于穹板上开孔的直径,所以当穹板在进行分隔时,树脂容易将穹板上的孔堵塞住,使水难以快速流下,同时现有的穹板通常焊接固定在再生罐内部,不便于进行衬胶作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包括再生罐本体、连接框、顶杆、加速球、驱动轮、牵引绳和穹板,所述再生罐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法兰盘固定连接有封头,所述封头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封头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再生罐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树脂进口,所述再生罐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再生液口,所述再生罐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钻入口,所述再生罐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头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封头的下表面开设有树脂出口,所述再生罐本体的内侧表面螺栓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表面焊接固定连接有连接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框的内部焊接固定有复位弹簧,连接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顶杆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框组成弹性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穹板,顶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加速球,加速球的外表面与顶杆中部凸起外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水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驱动轮通过牵引绳与扭力拨动轮组成传动结构,驱动轮与出水口组成转动结构,所述驱动轮关于树脂出口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出水口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引导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块的外形呈圆台状,引导块的下表面边缘与出水口的上部右侧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穹板与再生罐本体、树脂出口均组成滑动结构,所述顶杆的下端呈圆弧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有驱动轮、复位弹簧、顶杆和牵引绳,通过水的下流,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使牵引绳被收卷,进而使扭力拨动轮转动,继而使扭力拨动轮对顶杆进行挤压,从而使顶杆在连接框内部向下滑动,此时复位弹簧发生拉伸形变,当水流变小时,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下,可以使穹板在再生罐本体内部左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在添加原料后,使水流变大,从而使穹板的上下运动可以减少树脂堵塞穹板的情况出现;
(2)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有封头和连接块,通过将封头拆卸下来,然后将连接块拆下,接着转动顶杆,可以使加速球在连接框内部转动,减少了连接框与顶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工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将穹板拆卸下来对穹板进行衬胶作业,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无需多次拆卸安装法兰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拨动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再生罐本体;2、透气孔;3、进料口;4、封头;5、树脂进口;6、再生液口;7、钻入口;8、观察镜;9、出水口;10、树脂出口;11、连接块;12、连接框;13、顶杆;14、加速球;15、复位弹簧;16、驱动轮;17、牵引绳;18、引导块;19、扭力拨动轮;20、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包括再生罐本体1、透气孔2、进料口3、封头4、树脂进口5、再生液口6、钻入口7、观察镜8、出水口9、树脂出口10、连接块11、连接框12、顶杆13、加速球14、复位弹簧15、驱动轮16、牵引绳17、引导块18、扭力拨动轮19和穹板20,再生罐本体1的上表面、下表面法兰盘固定连接有封头4,封头4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封头4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3,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树脂进口5,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再生液口6,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钻入口7,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镜8,便于工作人员对整个装置进行操作。
具体的,请参阅图1-2,封头4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9,封头4的下表面开设有树脂出口10,再生罐本体1的内侧表面螺栓固定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上表面焊接固定连接有连接框12,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穹板20进行衬胶作业。
具体的,请参阅图2-3,连接框12的内部焊接固定有复位弹簧15,连接框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13,顶杆13通过复位弹簧15与连接框12组成弹性结构,可以使穹板20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提高了水的下落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2和图4,顶杆13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穹板20,顶杆1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加速球14,加速球14的外表面与顶杆13中部凸起外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出水口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6,可以整个装置利用水的势能来进行防堵塞。
具体的,请参阅图4,驱动轮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7,驱动轮16通过牵引绳17与扭力拨动轮19组成传动结构,驱动轮16与出水口9组成转动结构,驱动轮16关于树脂出口10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出水口9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引导块18,可以保证水顺利的下落,带动驱动轮16的转动。
具体的,请参阅2和图4,引导块18的外形呈圆台状,引导块18的下表面边缘与出水口9的上部右侧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可以使整个装置在工作时所消耗的能源相对降低。
具体的,请参阅图2,穹板20与再生罐本体1、树脂出口10均组成滑动结构,顶杆13的下端呈圆弧状,可以使顶杆13对穹板20进行顶起,减少树脂将穹板20堵塞的情况出现。
工作原理:当再生罐工作时,下落的水,通过穹板20上的漏水孔,在引导块18的引导下,可以使水顺利的进入到出水口9中,进而使水带动驱动轮16的转动,从而使驱动轮16对牵引绳17进行收卷,此时扭力拨动轮19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扭力拨动轮19装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本申请中不做详述),进而使扭力拨动轮19挤压下端呈圆弧状的顶杆13,此时顶杆13在连接框12中向上滑动,进而使复位弹簧15发生拉伸形变,当水流减小以及穹板20的自身重力、复位弹簧15恢复形变的作用下,可以使穹板20在再生罐本体1内部上下往复运动,进而提高了水的下落速率;
当需要对密封胶进行更换时,将再生罐本体1下表面的封头4拆下,然后将连接块11拆下,将穹板20取下,然后转动顶杆13,顶杆13通过加速球14的减小摩擦力,便于顶杆13与穹板20分离,同时钻入口7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到再生罐本体1内部维修,透气孔2可以防止再生罐本体1内部压力过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包括再生罐本体(1)、连接框(12)、顶杆(13)、加速球(14)、驱动轮(16)、牵引绳(17)和穹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罐本体(1)的上表面、下表面法兰盘固定连接有封头(4),所述封头(4)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所述封头(4)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3),所述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树脂进口(5),所述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再生液口(6),所述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钻入口(7),所述再生罐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镜(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4)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9),封头(4)的下表面开设有树脂出口(10),所述再生罐本体(1)的内侧表面螺栓固定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上表面焊接固定连接有连接框(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12)的内部焊接固定有复位弹簧(15),连接框(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13),顶杆(13)通过复位弹簧(15)与连接框(12)组成弹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3)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穹板(20),顶杆(1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加速球(14),加速球(14)的外表面与顶杆(13)中部凸起外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水口(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7),驱动轮(16)通过牵引绳(17)与扭力拨动轮(19)组成传动结构,驱动轮(16)与出水口(9)组成转动结构,所述驱动轮(16)关于树脂出口(10)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出水口(9)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引导块(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块(18)的外形呈圆台状,引导块(18)的下表面边缘与出水口(9)的上部右侧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穹板(20)与再生罐本体(1)、树脂出口(10)均组成滑动结构,所述顶杆(13)的下端呈圆弧状。
CN202121804240.9U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Active CN216136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4240.9U CN216136733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4240.9U CN216136733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6733U true CN216136733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5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04240.9U Active CN216136733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6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35070U (zh) 一种高效真空脱泡装置
CN220004062U (zh) 一种离子交换柱加工设备
CN216136733U (zh) 一种多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再生罐
CN215865954U (zh) 一种河道治理用污水取样装置
CN115213096A (zh) 食品自动筛选设备
CN212350991U (zh) 卡式气阀外垫圈高速装配设备
CN208990517U (zh) 一种湍球塔脱硫装置
CN220723672U (zh) 一种新型竖流式溶气罐
CN220633501U (zh) 一种干式除尘器用除尘滤筒
CN214864467U (zh) 可调式旋风分离器
CN220779645U (zh) 一种化工填料塔分离装置
CN212099533U (zh) 一种出料控制装置
CN215505622U (zh) 一种石油工程液气分离器
CN220899683U (zh) 一种适用于碱金属盐溶液的提纯过滤装置
CN208200342U (zh) 一种血凝试剂批量灌装装置
CN216320897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气液吸收用塔器
CN213942617U (zh) 一种旋流塔
CN216259938U (zh) 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用吸收塔
CN214914079U (zh) 一种水性涂料过滤装置
CN215654363U (zh) 一种钢结构设计用涂料防污染空气治理装置
CN214680625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油雾回收器
CN216704647U (zh) 一种大型塔磨机螺旋搅拌器的更换装置
CN213705950U (zh) 一种钛酸钾镁片晶分装设备
CN214151504U (zh) 一种营养粉生产干燥喷粉设备用物料流量控制机构
CN214596543U (zh) 一种固定式提升加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