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3602U - 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33602U CN216133602U CN202122420950.8U CN202122420950U CN216133602U CN 216133602 U CN216133602 U CN 216133602U CN 202122420950 U CN202122420950 U CN 202122420950U CN 216133602 U CN216133602 U CN 2161336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side panel
- frame
- increasing
- stiffe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包括下铁框和加强件,下铁框包括底板和侧框,侧框固定连接于底板,侧框包括多个侧板,相邻两个侧板之间形成有顶角,加强件设置于顶角并与相邻两个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能够避免下铁框变形或下铁框的侧框断裂,提高背光模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显示屏的“多屏发展”为面板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面板厂商逐步调整战略,相继抢占车用显示这一细分市场,由于我国车载终端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这也直接带动了车载显示器的市场需求,同时汽车对各部品零部件的机械强度和抗外力能力一直要求非常高。
常规车载背光源下钣金结构大多数是直接折弯成型设计,作为支撑底板,没有结构进行受力支撑,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可以满足性能要求,但对于车载产品有高的推力要求时,即车载背光源受到横向/竖向的推力或金扭曲受力时,下钣金直接折弯成型就会因为强度不够导致下钣金变形或折弯边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能够避免下铁框变形或下铁框的侧框断裂,提高背光模组的强度。
一种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铁框和加强件,所述下铁框包括底板和侧框,所述侧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框包括多个侧板,相邻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顶角,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顶角并与相邻两个所述侧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底板与所述侧框之间形成有容置膜片的容置腔,所述侧框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外侧壁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内侧壁或外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多个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第一顶角,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形成第二顶角,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第三顶角,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第四顶角,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包括四个所述加强件,四个所述加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角、所述第二顶角、所述第三顶角和所述第四顶角。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加强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侧框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加强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所述顶角。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上,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框的内壁,所述灯条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和泡棉胶,所述泡棉胶设置在所述中框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泡棉胶用于缓冲固定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铁框的顶角增设加强件,用于对铁框的顶角连接处进行结构加强,当背光模组受到来自横向或竖向的推力时,侧框的相邻两个侧板都会有相互支撑的受力点,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强度,防止侧框变形或侧框与底板之间的折弯边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铁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铁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包括下铁框11和加强件12,下铁框11包括底板 111和侧框112,侧框112固定连接于底板111,侧框112包括多个侧板,相邻两个侧板之间形成有顶角,加强件12设置于顶角并与相邻两个侧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1与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下铁框11折弯形成底板111与侧板。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铁框的顶角增设加强件12,用于对铁框的顶角连接处进行结构加强,当背光模组受到来自横向、竖向的推力或扭曲受力时,侧框112的相邻两个侧板都会有相互支撑的受力点,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强度,防止侧框112变形或侧框112与底板111之间的折弯边断裂。
进一步地,底板111与侧框112之间形成有容置膜片的容置腔,侧框112 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121和外侧壁1122,内侧壁1121位于容置腔中,外侧壁1122位于容置腔外,加强件12连接于内侧壁1121或外侧壁1122。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3上设有安装槽,侧框112上设有安装块,安装块安装在安装槽内固定连接中框13与下铁框11。
进一步地,加强件12包括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第一加强板121与第二加强板122垂直连接,第一加强板121与第二加强板122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侧板。
进一步地,多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1123、第二侧板1124、第三侧板 1125和第四侧板1126,第一侧板1123与第三侧板1125相对设置,第二侧板 1124与第四侧板1126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124、第四侧板1126垂直连接于第一侧板1123、第三侧板1125,第一侧板1123与第二侧板1124之间形成第一顶角112a,第二侧板1124与第三侧板1125之间形成第二顶角112b,第三侧板1125与第四侧板1126之间形成第三顶角112c,第一侧板1123与第四侧板1126之间形成第四顶角112d,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包括四个加强件12,四个加强件12分别连接于第一顶角112a、第二顶角112b、第三顶角112c和第四顶角112d。
进一步地,加强件1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侧框112的高度,避免加强件 12对其他器件造成干涉。
进一步地,加强件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顶角。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 12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侧框112上。
进一步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14、导光板 15和光学膜片16,反射膜14设置在底板111上,导光板15设置在反射膜 14上,光学膜片16设置在导光板15上。
进一步地,光学膜片16包括扩散膜161、增光膜162和增亮膜163,扩散膜161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导光板15上,增光膜162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扩散膜161上,增亮膜163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增光膜162上。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扩散膜161、增光膜162和增亮膜163上设有卡槽,导光板15上设有凸块,凸块安装在卡槽中实现扩散膜161、增光膜162、增亮膜163与导光板15之间的固定,但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17,灯条17 固定连接于侧框112的内壁,灯条17位于导光板15的入光侧。在本实施例中,灯条17通过双面导热胶19固定连接在侧框112内壁。
进一步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13和泡棉胶 18,泡棉胶18设置在中框13远离光学膜片16的一侧,泡棉胶18用于缓冲固定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在本实施例中,车载显示装置例如为车载行车记录仪、车载 DVD导航、P-DVD、GPS导航仪、车载工控及导航仪或工控医疗设备等,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铁框(11)和加强件(12),所述下铁框(11)包括底板(111)和侧框(112),所述侧框(11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11),所述侧框(112)包括多个侧板,相邻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顶角,所述加强件(12)设置于所述顶角并与相邻两个所述侧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与所述侧框(112)之间形成有容置膜片的容置腔,所述侧框(11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121)和外侧壁(1122),所述内侧壁(1121)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外侧壁(1122)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加强件(12)连接于所述内侧壁(1121)或外侧壁(11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2)包括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所述第一加强板(121)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2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121)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22)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1123)、第二侧板(1124)、第三侧板(1125)和第四侧板(1126),所述第一侧板(1123)与所述第三侧板(112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124)与所述第四侧板(1126)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124)、所述第四侧板(1126)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三侧板(1125),所述第一侧板(1123)与所述第二侧板(1124)之间形成第一顶角(112a),所述第二侧板(1124)与所述第三侧板(1125)之间形成第二顶角(112b),所述第三侧板(1125)与所述第四侧板(1126)之间形成第三顶角(112c),所述第一侧板(1123)与所述第四侧板(1126)之间形成第四顶角(112d),增加下铁框(11)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包括四个所述加强件(12),四个所述加强件(1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角(112a)、所述第二顶角(112b)、所述第三顶角(112c)和所述第四顶角(112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侧框(112)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所述顶角。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14)、导光板(15)和光学膜片(16),所述反射膜(14)设置在所述底板(111)上,所述导光板(15)设置在所述反射膜(14)上,所述光学膜片(1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5)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17),所述灯条(17)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框(112)的内壁,所述灯条(17)位于所述导光板(15)的入光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13)和泡棉胶(18),所述泡棉胶(18)设置在所述中框(13)远离所述光学膜片(16)的一侧,所述泡棉胶(18)用于缓冲固定显示屏。
10.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20950.8U CN216133602U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20950.8U CN216133602U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33602U true CN216133602U (zh) | 2022-03-25 |
Family
ID=8077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20950.8U Active CN216133602U (zh) | 2021-10-08 | 2021-10-08 | 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33602U (zh) |
-
2021
- 2021-10-08 CN CN202122420950.8U patent/CN2161336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5604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I289227B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9765716B (zh) |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 |
CN206162012U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9356802U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1293511U (zh) |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视 | |
WO2021032163A1 (zh) | 显示装置 | |
CN111176015B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16133602U (zh) | 增加下铁框折弯边强度的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
CN211980040U (zh) | 框体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2532336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1479090U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1551534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3031338A (zh) | 一种tft-lc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2925130A (zh) | 一种对称式双面屏液晶模组结构 | |
CN202043218U (zh) | 一种液晶平板电视结构 | |
CN109031746B (zh) | 一种双胶框背光模组 | |
CN203965759U (zh) | 一种液晶模组装配结构 | |
CN110058441B (zh) | 液晶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
CN212723599U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6210355U (zh) |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其光源模组定位结构 | |
CN101393349B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2302171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1427181A (zh) | 直下式液晶显示模组 | |
US1066378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