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2909U -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2909U
CN216132909U CN202121239087.XU CN202121239087U CN216132909U CN 216132909 U CN216132909 U CN 216132909U CN 202121239087 U CN202121239087 U CN 202121239087U CN 216132909 U CN216132909 U CN 216132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angle light
low
screw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90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为民
黄岚
高锦龙
孔一帆
左胜飞
陈怡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90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2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2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2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视觉检测设备的光学系统搭建存在操作繁琐,搭建时间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包括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低角度光源安装件、高角度光源、低角度光源、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顶部支撑结构和工业相机,所述工业相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位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可以显著提高光学环境搭建的效率,大大缩短在视觉检测流程中搭建光学环境耗费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的视觉检测设备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光学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的光学方案需要搭建各自匹配的光学环境,而且在设备组装的过程中也有差异性的存在,所以在搭建光学环境时对各个参数需要规划一定的调节范围。其中主要需要调节的参数为相机至检测样品的距离、相机与高角度光源的相对距离、相机与低角度光源的相对距离等等。
在进行机器视觉检测的设备中,一般采用的是手动调节的方法来搭建需要的光学环境。通过加工含有不同安装位置的固定支架,然后将相机与光源固定在各自的支架上面。在需要对光学环境调节的时候便通过手工的方式先将相机与光源从原有支架上的位置移动到新的更为合适的位置,然后再次固定。之后再去检查成像效果是否达标,多次反复,就完成了对光学环境的搭建。
由于在搭建光学环境的过程中,需要验证许多参数。所以在手动调节时需要不断拆卸、组装来进行验证,这个过程十分繁琐,而且调节的质量无法量化使得很难保证每次调节的位置准确度一致,这样就会导致验证参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当需要有大量的设备需要搭建光学环境时,即使获得了实际可用的技术参数,但是由于无法实现精确的重复定位,就是使得每台设备的光学环境仍旧需要进行独立的矫调,占用大量的设备架设时间。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由于需要频繁的拆装调整相机与光源的位置,十分的繁琐,并且定位的精度不够精准。导致搭建光学环境占用过多的调试时间,且在批量进行环境搭建时无法进行快速推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视觉检测设备的光学系统搭建存在操作繁琐,搭建时间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包括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低角度光源安装件、高角度光源、低角度光源、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顶部支撑结构和工业相机,所述工业相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位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所述高角度光源设置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低角度光源设置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工业相机和所述高角度光源的第一避让部,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工业相机的第二避让部。
可选的,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为环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避让部为形成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中部的孔。
可选的,所述低角度光源包括多个低角度条形光源,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位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背离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的一侧,且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部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为环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避让部为形成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中部的孔。
可选的,所述高角度光源包括多个高角度条形光源,多个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平行并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上,且所述工业相机位于其中两个高角度条形光源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螺纹座、第一螺杆、第一电机和第一行程封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纹座设置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座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上,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座螺纹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包括第三导向杆、第四导向杆、第二螺纹座、第二螺杆、第二电机和第二行程封板,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三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的一端,所述第四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四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螺纹座设置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座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上,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座螺纹配合。
可选的,所述光学环境构建装置还包括有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工业相机和所述顶部支撑结构。
可选的,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环形内齿圈、驱动齿轮、第三电机、第一被动齿轮、第二被动齿轮、第三螺杆、第四螺杆、第三螺纹座和第四螺纹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上,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三螺纹座螺纹配合;所述第四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四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上,所述第四螺杆与所述第四螺纹座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螺纹座和所述第四螺纹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业相机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被动齿轮、所述第二被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环形内齿圈啮合,所述环形内齿圈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在工业相机的下方分别设置有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和低角度光源安装件,用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分别控制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的高度,相比于手动拆装调节的方式,本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可以免去手动调节繁琐的拆卸组装流程,且调节定位更为精准,在需要进行大量环境搭建及实际条件不允许或不方便进行手动调节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提高光学环境搭建的效率,大大缩短在视觉检测流程中搭建光学环境耗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的底部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升降结构和工业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顶部支撑结构;11、观察孔;2、第三升降结构;201、第一支架;202、第二支架;203、第三电机;204、第三螺杆;205、第四螺杆;206、第三螺纹座;207、第四螺纹座;208、第一被动齿轮;209、第二被动齿轮;210、环形内齿圈;211、安装环;212、驱动齿轮;3、工业相机;4、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1、第二避让部;5、第一升降结构;51、第一电机;52、第一导向杆;53、第二导向杆;54、第一螺杆;55、第一螺纹座;56、第一行程封板;6、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1、第一避让部;7、第二升降结构;71、第二电机;72、第三导向杆;73、第四导向杆;74、第二螺杆;75、第二螺纹座;76、第二行程封板;8、高角度光源;9、低角度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包括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高角度光源8、低角度光源9、第一升降结构5、第二升降结构7、顶部支撑结构1和工业相机3,所述工业相机3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上,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位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结构5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和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所述第二升降结构7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所述高角度光源8设置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上,所述低角度光源9设置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上,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工业相机3和所述高角度光源8的第一避让部61,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工业相机3的第二避让部41。
所述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在工业相机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和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用第一升降结构5和第二升降结构7分别控制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的高度,相比于手动拆装调节的方式,本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可以免去手动调节繁琐的拆卸组装流程,且调节定位更为精准,在需要进行大量环境搭建及实际条件不允许或不方便进行手动调节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提高光学环境搭建的效率,大大缩短在视觉检测流程中搭建光学环境耗费的时间。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为环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避让部61为形成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中部的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也可设置为非板状的其他结构,如不规则的支架或立体结构等;对应的,所述第一避让部61也可以是非孔状的其他避让结构,如槽状结构或无边界的不规则形状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低角度光源9包括多个低角度条形光源,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位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背离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的一侧,且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部61的外周。
在进行视觉检测时,可将待检产品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部61下方,以使待检产品能够同时受到低角度光源9、高角度光源8的光线照射,同时也便于所述工业相机3进行图像获取,通过将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部61的外周,能够保证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待检产品表面的入射角保持在较小的角度,利于提高待检产品表面的凸痕、凸点、灰尘、脏污等外观缺陷的体现,同时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发出的光线从不同的角度射入待检产品表面,利于避免漏检缺陷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为环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避让部41为形成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中部的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也可设置为非板状的其他结构,如不规则的支架或立体结构等。对应的,所述第二避让部41也可以是非孔状的其他避让结构,如槽状结构或无边界的不规则形状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角度光源8包括多个高角度条形光源,多个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平行并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部41上,且所述工业相机3位于其中两个高角度条形光源之间。
所述工业相机3、所述第二避让部41和所述第一避让部61位于同一轴线上,以避免所述工业相机3获取图像出现被遮挡的问题,将多个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平行并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部41上,能够使得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第一避让部61达到待检产品的表面,同时,多个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的排列相对密集,且位于待检产品的正上方,能够保证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待检产品表面的入射角保持在较大的角度,能够增强微弱划伤的光学特征,提高视觉检测的精度。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结构5包括第一导向杆52、第二导向杆53、第一螺纹座55、第一螺杆54、第一电机51和第一行程封板56,所述第一导向杆52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所述第一导向杆52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56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杆53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所述第二导向杆53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56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纹座55设置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上,所述第一电机51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上,所述第一螺杆5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1,所述第一螺杆5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座55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56上,所述第一螺杆54与所述第一螺纹座55螺纹配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升降结构5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一升降结构5分别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的左右两侧。
当需要对所述高角度光源8进行高度调整的时候,可通过所述第一电机51带动所述第一螺杆54转动,由所述第一螺杆54和所述第一螺纹座55的配合带动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的上升下降,进而调整所述高角度光源8与待检产品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工业相机3的图像反馈以达到较好的光线照射效果,所述第一导向杆52和所述第二导向杆53用于限制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的位移方向,所述第一行程封板56用于限制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4的行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结构7包括第三导向杆72、第四导向杆73、第二螺纹座75、第二螺杆74、第二电机71和第二行程封板76,所述第三导向杆72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所述第三导向杆72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76的一端,所述第四导向杆73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所述第四导向杆73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76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螺纹座75设置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上,所述第二电机71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上,所述第二螺杆7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1,所述第二螺杆7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座75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76上,所述第二螺杆74与所述第二螺纹座75螺纹配合。
具体的,所述第二升降结构7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二升降结构7分别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的前后两侧。
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为矩形板状结构,2个所述第一升降结构5和2个所述第二升降结构7分别位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的4个边缘。
当需要对所述低角度光源9进行高度调整的时候,可通过所述第二电机71带动所述第二螺杆74转动,由所述第二螺杆74和所述第二螺纹座75的配合带动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的上升下降,进而调整所述低角度光源9与待检产品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工业相机3的图像反馈以达到较好的光线照射效果,所述第三导向杆72和所述第四导向杆73用于限制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的位移方向,所述第二行程封板76用于限制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6的行程。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环境构建装置还包括有第三升降结构2,所述第三升降结构2分别连接所述工业相机3和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
所述第三升降结构2用于控制所述工业相机3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2包括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环形内齿圈210、驱动齿轮212、第三电机203、第一被动齿轮208、第二被动齿轮209、第三螺杆204、第四螺杆205、第三螺纹座206和第四螺纹座207,所述第一支架201和所述第二支架202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上,所述第三螺杆20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01上,所述第三螺杆20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座206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208上,所述第三螺杆204与所述第三螺纹座206螺纹配合;所述第四螺杆20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02上,所述第四螺杆20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座207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209上,所述第四螺杆205与所述第四螺纹座207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螺纹座206和所述第四螺纹座207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业相机3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机203连接所述驱动齿轮212,所述第一被动齿轮208、所述第二被动齿轮209和所述驱动齿轮212分别与所述环形内齿圈210啮合,所述环形内齿圈21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上。
当需要对所述工业相机3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可通过所述第三电机203带动所述驱动齿轮212转动,由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208、所述第二被动齿轮209和所述驱动齿轮212分别与所述环形内齿圈210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12带动所述环形内齿圈210转动,所述环形内齿圈210带动所述第一被动齿轮208和所述第二被动齿轮209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螺杆204和所述第四螺杆205同步转动,通过所述第三螺杆204和所述第三螺纹座206和螺纹配合,以及所述第四螺杆205和所述第四螺纹座207的螺纹配合,能带动所述第三螺纹座206和所述第四螺纹座207的同步上升或同步下降,进而对所述工业相机3的高度进行调整。
通过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71和第三电机203来调节高角度光源8、低角度光源9和工业相机3的空间位置,操作人员只需在终端控制台控制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71和第三电机203,无需频繁拆装设备即可完成光学环境搭建。并且电机定位精准,可以读取位置参数,使得在大量设备需要搭建光学环境时,可以进行批量导入,大大节省了调节的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升降结构2还包括安装环211,所述安装环211位于所述环形内齿圈210的内圈中,所述第一被动齿轮208、所述第二被动齿轮209和所述驱动齿轮21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环211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支撑结构1开设有供所述工业相机3露出的观察孔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
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所述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搭建光学环境,缩短视觉检测所需的准备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低角度光源安装件、高角度光源、低角度光源、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顶部支撑结构和工业相机,所述工业相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位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和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所述高角度光源设置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低角度光源设置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工业相机和所述高角度光源的第一避让部,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工业相机的第二避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为环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避让部为形成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中部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包括多个低角度条形光源,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位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背离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的一侧,且多个所述低角度条形光源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部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为环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避让部为形成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中部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包括多个高角度条形光源,多个所述高角度条形光源平行并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上,且所述工业相机位于其中两个高角度条形光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螺纹座、第一螺杆、第一电机和第一行程封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纹座设置于所述高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座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程封板上,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座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包括第三导向杆、第四导向杆、第二螺纹座、第二螺杆、第二电机和第二行程封板,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三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的一端,所述第四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结构,所述第四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螺纹座设置于所述低角度光源安装件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座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行程封板上,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座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环境构建装置还包括有第三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工业相机和所述顶部支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升降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环形内齿圈、驱动齿轮、第三电机、第一被动齿轮、第二被动齿轮、第三螺杆、第四螺杆、第三螺纹座和第四螺纹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上,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三螺纹座螺纹配合;所述第四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四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上,所述第四螺杆与所述第四螺纹座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螺纹座和所述第四螺纹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业相机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一被动齿轮、所述第二被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环形内齿圈啮合,所述环形内齿圈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上。
10.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环境构建装置。
CN202121239087.X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Active CN216132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9087.XU CN21613290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9087.XU CN21613290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2909U true CN216132909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9087.XU Active CN21613290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2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59871U (zh) 一种多功能内窥镜检测装置
KR20180126106A (ko) 카메라 모듈 검사장치용 위치 정렬 장치
CN108152005B (zh) 一种自动取放测量装置
CN105516708A (zh) 摄像头模组多点参数自动检测设备
CN216132909U (zh) 一种光学环境构建装置及视觉检测系统
CN114859214A (zh) 芯片测试设备
CN110657958A (zh) 屏幕亮度检测设备
CN111323944A (zh) 光学检测设备
CN219420872U (zh) 一种广角和长焦模组兼容的测试结构及测试装置
CN116193107A (zh) 一种广角和长焦模组兼容的测试结构及测试装置
CN211627398U (zh) 一种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旋转调节装置
CN113624209B (zh) 模组排线校准设备及校准方法
CN218271962U (zh) 一种高光谱智能检测装置
KR100562587B1 (ko) 패널 공급장치
CN219761123U (zh) 一种用于相机的检测定参装置
CN117560452B (zh) 一种大幅面动态高清扫描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CN219036101U (zh) 工业相机镜头连接装置
CN211928342U (zh) 光学检测设备
CN218823966U (zh) 手机中框视觉检测装置
CN214248949U (zh) 一种可旋转标定装置
CN212850825U (zh) 一种模拟镜头及包含模拟镜头的测试装置
CN220063879U (zh) 一种隐形眼镜干片瑕疵检测系统
CN108303422B (zh) 一种成像装置
CN117097986B (zh) 一种线阵相机所采集的图像质量调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7084636U (zh) 一种芯片引脚缺陷多角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425, Block C, Bao'a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 North Second Lane, Chuangye Second Road, 28 Dal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06, block C, Bao'a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 North 2nd Lane, Chuangye 2nd Road, Dal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B5, Taohua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logical Park,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25, Block C, Bao'a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 North Second Lane, Chuangye Second Road, 28 Dal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b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