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8389U - 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8389U
CN216128389U CN202121920616.2U CN202121920616U CN216128389U CN 216128389 U CN216128389 U CN 216128389U CN 202121920616 U CN202121920616 U CN 202121920616U CN 216128389 U CN216128389 U CN 216128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connector
frame
lower fork
ri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06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旗
孙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06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8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8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8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壳套,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五通、连接件和两个后下叉,五通连接于立管的底端,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立管上,且连接件位于五通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将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均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并排伸出,同时两个后下叉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使得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同时后下叉的第二端和五通之间具有间距。本公开实施例的自行车车架能够便于车架外部的壳套进行安装。

Description

自行车
本公开是2020年08月12日所提出的申请号为202021677164.5、发明名称为《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自行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自行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自行车早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交通工具,其种类也包含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多种类型,而为了提高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为了使得自行车具备更加美观的结构造型,在自行车的车架外部可以套设有壳套,壳套覆盖在车架表面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护结构。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车架上的车轮、脚踏组件等部件,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前下叉、后下叉等结构,其中,立管位于车架的中间位置,前下叉和后下叉相对于立管分别向前侧和后侧延伸,分别用于和前车轮与后车轮连接,使得车架整体可以被支撑在车轮的轮轴上,而后下叉的一端直接连接在立管上,且在车架的各个位置分别安装有壳套。
然而,现有的后下叉与立管的连接方式,不便于车架外部壳套的安装,同时后下叉与立管连接位置的壳套设计加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用以解决后下叉与立管的连接位置的壳套安装不便的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五通、连接件和两个后下叉,五通连接于立管的底端;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立管上,且连接件位于五通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并排伸出,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均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且后下叉的第二端和五通之间具有间距。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五通、连接件和两个后下叉,通过五通连接于立管的底端,使得立管作为车架的中间主体的部分可以于前后其他的各个车架部件连接。通过设置一个连接件,将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立管上,且连接件位于五通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将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均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从而使得后下叉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立管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车架中部和后部之间的衔接。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并排伸出,同时两个后下叉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使得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同时后下叉的第二端和五通之间具有间距,即后下叉不与立管直接连接,也不与五通直接连接,从而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可以在与连接件连接时相互之间具备一定间隙,因此便于车架外部的壳套进行安装,同时也使得车架在安装相应的壳套后具有更加美观的结构造型。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立管的直径。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两个后下叉在自行车的前进方向上的位置避开立管,从而立管、连接件以及后下叉的位置安装壳套时,壳套在避让开立管的同时可以罩设在连接件和两个后下叉上。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与立管形成一体式结构。
如此设置,后下叉通过连接在连接件上,实现了与立管的连接,可以提升立管与后下叉之间相对固连的可靠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和立管的底端通过焊接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和后下叉的第二端通过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在连接件将立管与后下叉连接在一起时,提高了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下叉第二端位于立管底端的侧方。
如此设置,保证了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避免被立管遮挡,从而便于车架外部壳套的装配。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第一端具有定位缺口,立管的底端嵌设在定位缺口内。
如此设置,连接件可以通过定位缺口的内壁包裹立管的底端外壁,限制立管底端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立管底端与连接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第一端包括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连接于五通的外壁,且定位凸起的形状与五通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如此设置,连接件的定位缺口的两侧便可以与五通的外壁贴合,通过形成的定位凸起结构与五通的抵接,提高了立管与五通之间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具有连接端面,后下叉的第二端贴合并连接在连接端面上。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两个相对并列设置的后下叉同时连接在连接端面的两侧,保证了后下叉与连接件连接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从而具备足够的连接强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面为斜面,后下叉的第二端形状与连接端面的形状相匹配。
如此设置,提高了后下叉与连接件的连接位置抵抗垂直方向剪切力的能力。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型材或者锻造件中的一种。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型材,且连接件的型材延伸方向和五通的轴向相互平行。
如此设置,便于连接件的加工生产,连接件可以包裹在立管的两侧,同时连接件也可以与五通的两端外壁贴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具有内腔的中空结构,且连接件的外侧壁的不同侧分别与后下叉的第二端和立管连接。
如此设置,在有助于实现车架轻量化话的同时,保证了连接件与后下叉和立管连接的可靠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内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加强筋沿连接件的型材延伸方向延伸,且加强筋和内腔的内壁连接。
如此设置,提高了连接件的结构强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下叉为由具有内腔的中空型材构成,且中空型材的内腔中设置有沿后下叉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如此设置,在保证了后下叉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车架整体的轻量化。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下叉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后下叉的长度方向延伸,凹槽用于和后下叉外部盖设的壳套卡接。
如此设置,在车架外部安装壳套时,车架后部壳套可以通过后下叉外壁的凹槽进行限位,辅助壳套安装定位的同时,使得车体造型更加美观。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头管和下管,头管位于立管的沿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侧,下管的第一端连接于头管,下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立管的下部。
如此设置,实现了车架中部的立管与车架前部的头管之间的连接。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轮、脚踏组件和上述的车架;车轮连接于车架上,脚踏组件连接在车架的五通上。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其中,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五通、连接件和两个后下叉,通过五通连接于立管的底端,使得立管作为车架的中间主体的部分可以于前后其他的各个车架部件连接。通过设置一个连接件,将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立管上,且连接件位于五通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将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均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从而使得后下叉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立管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车架中部和后部之间的衔接。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并排伸出,同时两个后下叉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使得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同时后下叉的第二端和五通之间具有间距,即后下叉不与立管直接连接,也不与五通直接连接,从而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可以在与连接件连接时相互之间具备一定间隙,因此便于车架外部的壳套进行安装,同时也使得车架在安装相应的壳套后具有更加美观的结构造型。
本公开的各种可行实施例及其技术优势将在下文详述。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体的爆炸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后下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后下叉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立管;
20-五通;
30-连接件;
301-定位凸起;
302-连接端面;
303-第一加强筋;
40-后下叉;
401-凹槽;
402-第二加强筋;
403-第三加强筋;
50-头管;
60-下管;
70-壳套。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自行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自行车早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交通工具,其种类也包含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多种类型,而为了提高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为了使得自行车具备更加美观的结构造型,在自行车的车架外部可以套设有壳套,壳套覆盖在车架表面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护结构。特别是在共享经济模式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共享自行车作为一种新的自行车类型,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城市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共享自行车长期处于户外,大量停放在城市街头,且使用频繁,更加需要自行车的车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降低损坏率,同时能够具备美观的造型。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车架上的车轮、脚踏组件等部件,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前下叉、后下叉等结构,其中,立管位于车架的中间位置,前下叉和后下叉相对于立管分别向前侧和后侧延伸,分别用于和前车轮与后车轮连接,使得车架整体可以被支撑在车轮的轮轴上,而后下叉的一端直接连接在立管上,且在车架的各个位置分别安装有壳套,壳套可拆解成多个部分,且覆盖在车架不同部分的表面,从而行车一个较为完整的壳套,在提高自行车车体可靠性的同时,使得自行车具备一个美观的造型。
然而,现有的后下叉与立管的连接方式,不便于车架外部壳套的安装,后下叉连接在立管的后部,壳套在需要盖设在后下叉与立管连接的位置时,无法绕过立管进行安装,而通过其他异形的壳套进行装配时,一方面影响车体的外观,另一方面也使得后下叉与立管连接位置的结构设计加工困难。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用以解决后下叉与立管的连接位置的壳套安装不便的问题,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体的爆炸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正视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视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后下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的后下叉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10、五通20、连接件30和两个后下叉40,其中,五通20连接于立管10的底端,连接件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立管10上,且连接件30位于五通20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两个后下叉40的第一端并排伸出,且两个后下叉40 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两个后下叉40的第二端均和连接件30的第二端连接,且后下叉40的第二端和五通20之间具有间距。
具体的,立管10的底端,即五通20所在的位置是本实施例自行车车架的各个结构件汇聚连接的焦点,而后下叉40通过连接件30连接在立管10上,连接件30与立管10、五通20以及后下叉40均接触并连接,从而保证了立管10的底端各个结构连接的可靠性,而并排设置的两个后下叉40的第二端连接在连接件30上时,两个后下叉40的第二端之间可以具备一定的间隙,从而便于车架外部的壳套70进行安装,同时也使得,车架在安装相应的壳套70后,具有更加美观的结构造型。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立管10的底端及连接件30所在的位置需要安装壳套70的一部分,且此部分的壳套70由立管10的前侧插入且避开立管 10的管体,其末端盖设在两个后下叉40的第二端上,即两个后下叉40与连接件30连接的一端,这样,壳套70位于车架后部的部分,即盖设在后下叉 40第一端部分便可以与前部分拼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覆盖在车架上,使得车架整体具有一个美观的结构造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两个后下叉 40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立管10的直径。
具体的,后下叉40连接在连接件30上,因此不会受到立管10的结构的限制,连接件30的两端可以向车架的两侧延伸,从而后下叉40在于连接件 30连接时,两个后下叉40之间可以具备足够的间隙,从而可以使得两个后下叉40在自行车的前进方向上的位置避开立管10,相应的,立管10、连接件30以及后下叉40的位置安装壳套70时,壳套70在避让开立管10的同时可以罩设在连接件30和两个后下叉40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后下叉40的第二端位于立管10底端的侧方,即后下叉40沿着连接件30的两端向车架的前端延伸,从而避开立管10
具体的,两个后下叉40是在五通20的轴向的方向上,位于立管10的两侧,而从自行车行进的方向上来看,本公开实施例对后下叉40的延伸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不超过立管10的位置,也可以于立管10齐平,也可以超出立管10的位置,只需满足在五通20的轴向的方向上,避开立管10,即可同样实现壳套70的安装。
可选的,连接件30和后下叉40的第二端通过焊接连接,在连接件30将立管10与后下叉40连接在一起时,提高了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连接件30与立管10形成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后下叉40通过连接在连接件30上,实现了与立管10的间接连接,而一体式的结构可以提升立管10与后下叉40之间相对固连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连接件30和立管40的底端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从而形成一体式的结构,焊缝沿连接件30与立管40的接触面的边缘延伸,围绕立管10 的底端外壁。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连接件30的第一端具有定位缺口,立管10的底端嵌设在定位缺口内。
具体的,在实际车架装配连接时,先将立管10插入连接件30第一端的定位缺口内,使得立管10的末端从连接件30第一端的定位缺口中伸出,其后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件30与立管10固连,再其后可以将五通20安装与立管10的底部末端,从而连接件30可以通过定位缺口的内壁包裹立管 10的底端外壁,限制了立管10底端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立管10底端与连接件30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连接件30的第一端包括有定位凸起301,定位凸起301连接于五通20的外壁,且定位凸起301的形状与五通20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具体的,定位凸起301位于连接件30的第一端的两侧,即定位凸起301 位于连接件30定位缺口的两侧,当立管10插入连接件30的定位缺口时,定位凸起301位于立管10的两侧,并向立管10的底部末端延伸,即向五通20 的外壁延伸,而定位凸起301朝向五通20的一侧的表面为弧形结构并于五通 20的外壁贴合。
从而,连接件30的定位缺口的两侧便可以与五通20的外壁贴合,通过形成的定位凸起301与五通20的抵接,提高了立管10与五通20之间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连接件30的第二端具有连接端面302,后下叉40的第二端贴合并连接在连接端面302上,这样,可以使得两个相对并列设置的后下叉40同时连接在连接端面302的两侧,保证了后下叉40与连接件30连接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从而具备足够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连接端面302为斜面,后下叉40的第二端形状与连接端面302 的形状相匹配,在后下叉40的第二端与连接端面302贴合时,后下叉40的可以沿水平方向向背离立管10的一侧延伸,而两者通过斜面相互抵接提高了后下叉40与连接件30的连接位置抵抗垂直方向剪切力的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连接件30为型材或者锻造件中的一种,在便于连接件30加工制造的同时,使得连接件 30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连接件30为型材,且连接件30的型材延伸方向和五通20的轴向相互平行,从而便于连接件30的加工生产,连接件30可以包裹在立管 10的两侧,同时连接件30也可以与五通20的两端外壁贴合。
进一步的,连接件30可以为具有内腔的中空结构,且连接件30的外侧壁的不同侧分别与后下叉40的第二端和立管10连接,如此设置,在有助于实现自行车车架轻量化话的同时,保证了连接件30与后下叉40和立管10连接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连接件30的内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303,第一加强筋301沿连接件30的型材延伸方向延伸,且第一加强筋303和连接件30 内腔的内壁连接,从而提高了连接件30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的具体结构特征的描述,包括连接件30的内腔的数量及延伸方向、加强筋的数量及延伸方向等,均是为了示例性的说明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的同时可以提高连接件30的强度,同时尽可能的减轻连接件30的重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后下叉40为由具有内腔的中空型材构成,且中空型材的内腔中设置有沿后下叉4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402,从而在保证了后下叉4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车架整体的轻量化。此外,第二加强筋402的截面可以是“一”字型,也可是“Y”型,本公开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后下叉40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凹槽401,凹槽401沿后下叉 40的长度方向延伸,凹槽401用于和后下叉40外部盖设的壳套70卡接。
可选的,凹槽401朝向后下叉40的上方,且凹槽401的槽宽不大于壳套 70的壁厚,这样,在车架外部安装壳套70时,车架后部壳套70可以通过后下叉40外壁的凹槽401进行限位,避免壳套70在后下叉40的外部晃动,同时使得车体造型更加美观。
可选的,后下叉40的外壁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加强筋403,第三加强筋403 位于后下叉的上侧,并垂直于后下叉40的外壁向上延伸,此外,第三加强筋403可以为多个且间隔并列设置在后下叉40的外壁上。
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所示,后下叉40为一种型材结构,其内腔中的第二加强筋402,以及外壁上设置的凹槽401和加强筋403均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设置,可以便于型材的成型和生产。凹槽401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后下叉40相对的左右两侧,同时凹槽401具体的高度位置可以根据其匹配的壳套70的结构来进行设计,第三加强筋403也有两个,且平行设置在后下叉40的上侧,在安装壳套70时,第三加强筋403朝向壳套70内部,而第三加强筋403上还相对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孔,且第三加强筋403上的安装孔与需要安装在后下叉40上的壳套70上的安装孔相对,这样,在凹槽 401对后下叉40上的壳套70进行限位的同时,可以实现壳套70在后下叉40 上的安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还包括头管 50和下管60,头管50位于立管10的沿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侧,下管60的第一端连接于头管50,下管60的第二端连接于立管10的下部,实现了车架中部的立管10与车架前部的头管50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下管60从立管10的下部向整个自行车车架的前端和上端延伸,并在末端连接头管50,从而形成了以立管10为中间主体结构,后下叉40向后延伸,下管60向前延伸的完整车架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其中,自行车车架包括立管、五通、连接件和两个后下叉,通过五通连接于立管的底端,使得立管作为车架的中间主体的部分可以于前后其他的各个车架部件连接。通过设置一个连接件,将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立管上,且连接件位于五通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将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均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从而使得后下叉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立管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车架中部和后部之间的衔接。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并排伸出,同时两个后下叉之间具备一定的间隙,使得两个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同时后下叉的第二端和五通之间具有间距,即后下叉不与立管直接连接,也不与五通直接连接,从而两个后下叉的第二端可以在与连接件连接时相互之间具备一定间隙,因此便于车架外部的壳套进行安装,同时也使得车架在安装相应的壳套后具有更加美观的结构造型。
实施例二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轮、脚踏组件和实施例一中的自行车车架,其中,车轮连接于车架上,脚踏组件连接在车架的五通上,在车架的外部还设置有壳套,壳套包括在车架的外部,从而使得自行车具有较为美观的外形。
具体的,壳套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分别覆盖车架的不同位置,安装在车体前部下管上的壳套向车体的后部延伸并会绕过立管,其末端会盖设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后下叉上,因此为了避免与壳套匹配时被立管遮挡,两个相对设置的后下叉需要具备一定间距避让开立管,本公开实施例的自行车中,车架的立管与后下叉通过连接件连接,从而使得壳套可以较为便捷的盖设在立管及后下叉的过渡连接的位置,而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及具体的连接方式均与实施例一中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壳套可以平滑完整的覆盖在车架外部,在易于装配的同时也具备较为美观的外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壳套,所述壳套覆盖于所述车架表面,所述壳套与所述车架卡接,所述车架包括立管、五通、后下叉、头管和下管,所述五通连接于所述立管的底端,所述后下叉位于所述立管的沿所述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后侧,所述头管位于所述立管的沿所述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侧,所述下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头管,所述下管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立管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管上,且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五通的沿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下叉为两个,两个所述后下叉的第一端并排伸出,两个所述后下叉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用于连接车轮的安装空间,两个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均和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和所述五通之间具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立管形成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立管的底端通过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通过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立管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叉第二端位于所述立管底端的侧方。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具有定位缺口,所述立管的底端嵌设在所述定位缺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包括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连接于所述五通的外壁,且所述定位凸起的形状与所述五通的外壁形状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具有连接端面,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贴合并连接在所述连接端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面为斜面,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形状与所述连接端面的形状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型材或者锻造件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型材,且所述连接件的型材延伸方向和所述五通的轴向相互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具有内腔的中空结构,且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壁的不同侧分别与所述后下叉的第二端和所述立管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连接件的型材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连接件的内腔的内壁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叉为由具有内腔的中空型材构成,且所述中空型材的内腔中设置有沿所述后下叉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叉的两侧外壁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后下叉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用于和所述后下叉外部盖设的壳套卡接。
CN202121920616.2U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 Active CN216128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616.2U CN216128389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7164.5U CN214112774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CN202121920616.2U CN216128389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7164.5U Division CN214112774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8389U true CN216128389U (zh) 2022-03-25

Family

ID=7748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7164.5U Active CN214112774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CN202121920616.2U Active CN216128389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7164.5U Active CN214112774U (zh) 2020-08-12 2020-08-12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411277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2774U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64778A1 (en) E-bike with concealed battery
US4548422A (en) Bicycle frame having an assembled-unit shell structure
JP451649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EP2457815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0572170C (zh) 四轮微型车车架
EP1698547B1 (en)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US20150060177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163464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216128389U (zh) 自行车
JP622426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KR101114080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배선 유지 구조
CN107922031B (zh) 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
WO1989008039A1 (en) Bicycle
JPS6092178A (ja) 自動二、三輪車のカバ−類の取付構造
CN21250083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6185743U (zh) 一种自行车用车架总成
CN215285139U (zh) 一种对拼式电动车车架
CN214535637U (zh) 一种安全输送防护型铝型材
CN219029633U (zh) 一种具有灯具的自行车
CN219904623U (zh) 一种自行车后三角和下管铸造一体式
CN104144846B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19447225U (zh) 鞍座式车辆
CN212738389U (zh) 用于边三轮的边斗结构
CN216636735U (zh) 一种高速摩托车车架总成
CN221293959U (zh) 一种自行车隐藏式走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