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0942U -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0942U
CN216120942U CN202122370891.8U CN202122370891U CN216120942U CN 216120942 U CN216120942 U CN 216120942U CN 202122370891 U CN202122370891 U CN 202122370891U CN 216120942 U CN216120942 U CN 216120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guide cavity
installation
bracket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08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跃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08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0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0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0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铜排防转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适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箱体,支架本体具有间隔开的第一安装导向腔和第二安装导向腔,第一安装导向腔和第二安装导向腔均构造为从支架本体朝向箱体的一侧到背离箱体的一侧贯通,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导向腔和第二安装导向腔内;其中正极铜排适于伸至第一安装导向腔内以与正极端子电连接,负极铜排适于伸至第二安装导向腔内以与负极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铜排防转支架,通过设置支架本体,使得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在安装于连接器上时不会产生相对转动,能够避免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利于增强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排导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铜排与连接器连接时,铜排容易产生相对转动,导致安装不便,安装效率较低,尤其,多个铜排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无法有效间隔开,使得铜排的正极和负极易发生接触,而导致铜排出现短路等风险,无法保证铜排的安全性,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排防转支架,该铜排防转支架,能够使得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增强其连接稳定性,同时支架本体能够将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完全间隔开,从而能够避免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适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箱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间隔开的第一安装导向腔和第二安装导向腔,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均构造为从所述支架本体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到背离箱体的一侧贯通,所述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内;其中正极铜排适于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内以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负极铜排适于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内以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通过设置支架本体,使得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在安装于连接器上时,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增强其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支架本体能够将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完全间隔开,从而能够避免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利于增强其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具有第一敞开口,所述第一敞开口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正极铜排的连接处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具有第二敞开口,所述第二敞开口与所述负极端子和所述负极铜排的连接处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第一敞开口和所述第二敞开口均朝向所述支架本体的同一侧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其中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敞开口处,且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敞开口;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敞开口处,且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敞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平行间隔开分布;其中所述正极铜排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的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壁贴合,所述负极铜排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的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壁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支架本体设有用于与所述箱体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两组,且两组所述连接部分别布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位于两组所述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用于与所述箱体卡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支架本体还设有具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朝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箱体的一侧敞开,所述卡簧结构位于所述支架本体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卡簧结构与所述操作口正对设置且所述卡簧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操作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减振泡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所述连接器的箱体的外周壁设有安装沉槽,所述安装沉槽内设有所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铜排防转支架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安装沉槽内;其中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适于与所述安装沉槽的内侧壁卡接相连。
所述连接器组件和上述的铜排防转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连接器组件1000,
铜排防转支架100,连接器200,箱体201,正极铜排300,负极铜排400,固定件500,
支架本体1,第一安装导向腔2,第一敞开口21,第二安装导向腔31,第二敞开口31,第一盖体4,第二盖体5,连接部6,操作口7,减振泡棉8,支撑板9,隔离挡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100,该铜排防转支架100安装于连接器200上,且用于在将铜排安装于连接器200上时,对铜排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防止铜排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转动的问题,便于提高铜排的安装效率,同时,铜排防转支架100上设置有导向腔,且连接器200的端子位于导向腔内,以使铜排可伸至导向腔内与连接器200的端子相连,由此,通过导向腔的侧壁能够对铜排起到导向的作用,且能够将连接器200的正负极端子间隔开,同时避免正负极铜排之间发生接触,进而避免出现短路的问题。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
支架本体1适于固定安装于连接器200的箱体201,支架本体1用于在将铜排安装于连接器200上时,对铜排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从而通过设置支架本体1,能够辅助铜排的安装,进而降低铜排安装的操作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3所示,支架本体1具有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间隔开设置,其中,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均构造为从支架本体1朝向箱体201的一侧到背离箱体201的一侧贯通,即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均可构造为沿支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孔状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器2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设于箱体201朝向支架本体1的侧壁上,且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分别对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能够将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完全间隔开,以防止出现短路的问题,增强连接器200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正极铜排300适于伸至第一安装导向腔2内以与正极端子电连接,负极铜排400适于伸至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以与负极端子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周壁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周壁能够对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正极铜排300、负极铜排400可快速地分别与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连接,提高安装效率,同时,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周壁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周壁能够分别在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的周向起到限位作用,进而防止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转动,便于增强其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安装效率。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架本体1安装于箱体201上,且使得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能够分别伸至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此时,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分别沿其长度方向伸至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且正极铜排300的一端和负极铜排400的一端分别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连接。由此,通过支架本体1能够在铜排与连接器200连接时,对铜排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便于提高安装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之间设有隔离挡板1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的一端分别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连接后,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均通有电流。由此,通过设置隔离挡板10能够将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间隔开,防止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接触而产生短路的现象,增强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的电连接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100,通过设置支架本体1,使得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在安装于连接器200上时,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增强其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支架本体1能够将连接器2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完全间隔开,从而能够避免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利于增强其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导向腔2具有第一敞开口21,第一敞开口21与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的连接处正对设置,第二安装导向腔3具有第二敞开口31,第二敞开口31与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的连接处正对设置。也就是说,可将第一敞开口21设于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上侧面,以用于对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的连接处进行避让,第二敞开口31设于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上侧面,以用于对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的连接处进行避让,从而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敞开口21和第二敞开口31处通过固定件500对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的连接处以及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便于避免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脱离,利于增强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固定件500可为螺栓,且螺栓可贯穿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敞开口21处通过螺栓对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进行紧固,且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二敞开口31处通过螺栓对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进行紧固,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敞开口21和第二敞开口31便于降低铜排与端子之间的连接难度,且便于拆卸,易于降低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敞开口21和第二敞开口31均朝向支架本体1的同一侧敞开。由此,便于正极铜排300和负极铜排400能够在支架本体1的同一侧实现其与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电连接,进而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铜排防转支架100还包括:第一盖体4和第二盖体5。
其中,第一盖体4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敞开口21处,且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或打开第一敞开口21,也就是说,可通过第一盖体4打开第一敞开口21,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螺栓对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进行紧固,且在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紧固后,可通过第一盖体4封闭第一敞开口21,从而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第一安装导向腔2,同时,能够防止在正极端子和正极铜排300的连接处出现漏电的问题,增强铜排防转支架100的安全性。
第二盖体5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敞开口31处,且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或打开第二敞开口31。也就是说,可通过第二盖体5打开第二敞开口31,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螺栓对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进行紧固,且在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紧固后,可通过第二盖体5封闭第二敞开口31,从而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第二安装导向腔3,同时,能够防止在负极端子和负极铜排400的连接处出现漏电的问题,增强铜排防转支架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平行间隔开分布,从而在具体安装时,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能够平行伸至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便于降低安装难度,同时,能够避免伸至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正极铜排300与伸至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负极铜排400互相接触,进而避免出现短路的问题。
其中,如图3所示,正极铜排300的两侧边沿分别与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壁贴合,进而便于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两个内侧壁在正极铜排300的两侧起到固定的作用,增强正极铜排300的结构稳定性。
负极铜排400的两侧边沿分别与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壁贴合,进而便于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两个内侧壁在负极铜排400的两侧起到固定的作用,增强正极铜排3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架本体1设有用于与箱体201相连的连接部6。
具体地,连接部6为两组,且两组连接部6分别布置于支架本体1的两侧,且两组连接部6均设于支撑板9的中部位置,支撑板9用于与箱体201接触,且通过支撑板9增大铜排防转支架100与箱体201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铜排防转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位于两组连接部6之间,便于通过两组连接部6与箱体201相连,进而实现对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固定。
优选地,连接部6构造为卡簧结构,且卡簧结构用于与箱体201卡接相连。
也就是说,支架本体1通过连接部6与箱体201卡接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卡簧结构采用凹陷干涉设计,且通过卡簧结构能够增加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之间的卡接力,增强二者的连接稳定性,也能够避免因为人员误操作使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之间发生松脱,同时便于降低支架本体1的装卸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架本体1还设有具有操作口7。
操作口7朝支架本体1背离箱体201的一侧敞开,卡簧结构位于支架本体1朝向箱体201的一侧,卡簧结构与操作口7正对设置且卡簧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操作口7内。也就是说,卡簧结构的部分位于操作口7内,且卡簧结构的另一部分朝向箱体201伸出操作口7,以便于支架本体1通过连接部6与箱体201卡接相连。
同时,在需要对支架本体1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将拆卸工具伸至操作口7内,以通过拆卸工具使得卡簧结构与箱体201分离,进而将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分离,即卡簧结构必须使用工具才能使得其与箱体201分离。从而能够避免人员误操作使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之间松脱,进而增强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可拆卸地相连,便于降低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的装卸难度,且如图1所示,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的侧壁之间设有减振泡棉8,由此,通过设置减振泡棉8,能够在将支架本体1安装于箱体201的侧壁上时,通过支架本体1对减振泡棉8的压缩,增强支架本体1的结构强度,且减振泡棉8能够在支架本体1与箱体201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二者之间出现刚性碰撞,从而起到保护连接器200的作用,同时减振泡棉8上设有多个吸音孔,便于通过减振泡棉8吸收支架本体1与连接器200碰撞或震动时产生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连接器200、正极铜排300、负极铜排400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铜排防转支架100。
其中,连接器200的箱体201的外周壁设有安装沉槽(图中未示出),且安装沉槽内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避免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直接裸露在箱体201的外侧,提高箱体201的安全性。
进一步带,铜排防转支架100的至少部分伸至安装沉槽内,以便于通过安装沉槽的周壁对铜排防转支架100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增强二者连接的稳定性,且便于实现二者的小型化设计。
其中,连接部6构造为卡簧结构,卡簧结构适于与安装沉槽的内侧壁卡接相连。
卡簧结构与安装沉槽正对设置且卡簧结构的至少部分可伸至安装沉槽内。也就是说,卡簧结构的部分位于操作口7内,且卡簧结构的另一部分朝向箱体201伸至安装沉槽内,以便于支架本体1通过连接部6与箱体201卡接相连,进而增强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0,其铜排防转支架100通过设置支架本体1,使得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在安装于连接器200上时,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增强其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支架本体1能够将连接器2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完全间隔开,从而能够避免正极铜排300与负极铜排400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利于增强其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适于安装于连接器(200)的箱体(201),所述支架本体(1)具有间隔开的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第二安装导向腔(3),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均构造为从所述支架本体(1)朝向所述箱体(201)的一侧到背离箱体(201)的一侧贯通,所述连接器(2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其中
正极铜排(300)适于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内以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负极铜排(400)适于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内以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具有第一敞开口(21),所述第一敞开口(21)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正极铜排(300)的连接处正对设置;
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具有第二敞开口(31),所述第二敞开口(31)与所述负极端子和所述负极铜排(400)的连接处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开口(21)和所述第二敞开口(31)均朝向所述支架本体(1)的同一侧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盖体(4)和第二盖体(5);其中
所述第一盖体(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敞开口(21)处,且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敞开口(21);
所述第二盖体(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敞开口(31)处,且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敞开口(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平行间隔开分布;其中
所述正极铜排(300)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的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壁贴合,所述负极铜排(400)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的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设有用于与所述箱体(201)相连的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为两组,且两组所述连接部(6)分别布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导向腔(2)和所述第二安装导向腔(3)位于两组所述连接部(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6)构造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用于与所述箱体(201)卡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设有具有操作口(7),所述操作口(7)朝所述支架本体(1)背离所述箱体(201)的一侧敞开,所述卡簧结构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朝向所述箱体(201)的一侧,所述卡簧结构与所述操作口(7)正对设置且所述卡簧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操作口(7)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箱体(201)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箱体(201)之间设有减振泡棉(8)。
10.一种连接器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200)、正极铜排(300)、负极铜排(400)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铜排防转支架(100),所述连接器(200)的箱体(201)的外周壁设有安装沉槽,所述安装沉槽内设有所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铜排防转支架(100)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安装沉槽内;其中,所述支架本体(1)设有用于与所述箱体(201)相连的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为两组,且两组所述连接部(6)分别布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侧,所述连接部(6)构造为卡簧结构,所述卡簧结构适于与所述安装沉槽的内侧壁卡接相连。
CN202122370891.8U 2021-09-28 2021-09-28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6120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0891.8U CN216120942U (zh) 2021-09-28 2021-09-28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0891.8U CN216120942U (zh) 2021-09-28 2021-09-28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0942U true CN216120942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9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0891.8U Active CN216120942U (zh) 2021-09-28 2021-09-28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0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2044B (zh) 车辆用蓄电池壳体
KR20170073170A (ko) 이차전지 팩
CN210110884U (zh)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车辆
CN216120942U (zh) 铜排防转支架和具有其的连接器组件
WO2021225204A1 (ko) 전기자동차 배터리팩용 하우징
CN210761009U (zh) 一种充电口装置和汽车
CN210576085U (zh) 电池组件
CN115172957B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包及其防水结构
CN214797500U (zh) 连接片支架和电芯
CN214707020U (zh) 电气柜底座装置、电气柜及轨道车辆
CN115133226A (zh) 模组输出电极一体件、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0182467U (zh) 导电排加固结构、电源模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CN211980717U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车辆
CN211265563U (zh) 电池系统的外壳组件
CN217009430U (zh) 输出极的引出支座及电池装置
CN220604864U (zh) 一种边框、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6958350U (zh)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CN213425124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结构
CN21930384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箱
CN211480124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汽车
CN212113815U (zh) 电池模组安装支架、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20544094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3366730U (zh) 一种锂电池外壳
CN220099984U (zh) 一种带智能锁的防盗井盖
CN210837926U (zh) 防护壳以及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