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6828U -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6828U
CN216116828U CN202023085142.2U CN202023085142U CN216116828U CN 216116828 U CN216116828 U CN 216116828U CN 202023085142 U CN202023085142 U CN 202023085142U CN 216116828 U CN216116828 U CN 216116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upport member
drilling
thick bamboo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51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清明
黄亚进
孙龙隆
吴国亮
王晶
刘峰
袁文
朱庆友
臧俊杰
丁浩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51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6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6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6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设置于取芯机的机架的底部,用于垫起取芯机以调整取芯机的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垫起取芯机能够调整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进而实现调整取芯筒相对地面钻孔的角度,与此同时,取芯筒相对钻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相对运动,大大减少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之间的卡死情况,此时操作取芯机使取芯筒持续受力即可轻松地提升取芯筒,使取芯筒脱离钻孔。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路面工程中测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施工质量、压实度等均需要进行取芯,目前工地现场取芯试验时经常性会出现取芯机钻头卡死在路面结构层中,基本利用锤子等工具进行敲击使取芯筒与结构物脱离,但是由于取芯时机器高速转动,突然卡死在结构层中,与结构层牢牢的贴合在一起,由于惯性作用取芯筒轴线与芯样的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产生巨大的摩擦力,短时间内用锤击很难将取芯筒与结构层分离。耽误检测时间,用力过大导致取芯筒变形,如继续使用,变形取芯筒所取芯样尺寸不满足要求,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芯筒出现卡死情况后短时间内难以将取芯筒与钻孔结构层分离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取芯机的机架的底部,用于垫起所述取芯机,以调整所述取芯机的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具有厚度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面朝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逐渐增大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取芯机的机架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以支撑所述机架的底架;所述底架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底架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用于被安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与地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用于被安置于所述第二臂部与地面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一坡面,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二坡面;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一臂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第二坡面与所述第二臂部的接触面积,调节所述取芯筒的中轴线相对所述钻孔内的样芯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二把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臂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臂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适配的第四连接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面的高度a为0.5cm,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二侧面的高度b为3cm,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c长度均为8cm,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d为15c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道路工程检测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装置,因而,具有该支撑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设置于取芯机的机架的底部,用于垫起取芯机以调整取芯机的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垫起取芯机能够调整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进而实现调整取芯筒相对地面钻孔的角度,与此同时,取芯筒相对钻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相对运动,大大减少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之间的卡死情况,此时操作取芯机使取芯筒持续受力即可轻松地提升取芯筒,使取芯筒脱离钻孔。
本申请提供的道路工程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支撑装置,因而,当取芯筒发生卡顿或卡死的情况时,能够在短时间使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分离,且操作简单,避免影响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构件,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第一坡面, 104-第一把手,105-第一紧固件,106-第一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取芯机。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构件,优选地,支撑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构件分别为第一支撑构件1和第二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1与第二支撑构件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通过垫起取芯机能够调整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进而实现调整取芯筒相对地面钻孔的角度,与此同时,取芯筒相对钻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相对运动,大大减少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取芯筒与钻孔内的结构层之间的卡死情况,此时操作取芯机使取芯筒持续受力即可轻松地提升取芯筒,使取芯筒脱离钻孔。
以下将具体描述第一支撑构件1和第二支撑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方式。
以第一支撑构件1为例,第一支撑构件1的一端被设定为第一侧面101,第一支撑构件1的与其第一侧面101相对的一端面为第二侧面102,第一支撑构件1的厚度从第一侧面101到第二侧面102逐渐增大,使得第一支撑构件1的上表面形成为坡面,优选地,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平行设置,且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均与第一支撑构件1的底面平面垂直,使得第一支撑构件1具有直角梯形体(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的结构,优选地,第一侧面101的高度a即直角梯形体的上底的高度为0.5cm,第二侧面102的高度b即直角梯形体结构的下底的高度为3cm,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 的长度c即直角梯形体结构的宽度为8cm,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 102之间的距离d即直角梯形体结构的高度为15cm,上述尺寸的设定仅为最佳数据的设定,并不意味着各部分的尺寸仅能被限定于固定尺寸,或者,第一侧面101实际为侧边,使得第一支撑构件1形成为三棱柱结构,优选为直角三棱柱。
第二支撑构件具有与第一支撑构件1相同的结构,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取芯机的机架(图中未示出)包括底架,底架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机架,机架还设置有升降机构,上将机构至少包括驱动马达、用于承载驱动马达的升降座,升降座设置于机架的立柱并能够相对立柱运动,取芯筒与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机架还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贯穿机架并与升降座连接的传动杆以及与传动杆连接的操作手柄,通过旋转操作手柄带动传动杆旋转,与此同时带动升降座以及取芯筒相对立柱上升或下降;底架形成有朝向远离底架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第一支撑构件1能够被安置于第一臂部与地面之间;第二支撑构件能够被安置于第二臂部与地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取芯筒卡死于结构层中,此时旋转操作手柄,使升降机构带动连同取芯筒持续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由于取芯筒处于卡死状态无法继续向下运动,可将取芯筒视为施力部或者说支点,使机架(具体为底架、立柱)受到反作用力使得底架的第一臂部、第二臂部升起一定高度,与地面之间产生缝隙,但由于取芯筒处于卡死状态,底架的升起高度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通过持续地旋转操作手柄能够使机架持续升高,随后可将第一支撑构件1和第二支撑构件分别安置于第一臂部、第二臂部的下方,通过限定第一支撑构件1、第二支撑构件置于第一臂部、第二臂部下方的深度,能够调整底架被垫起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构件1、第二支撑构件的插入深度能够调整取芯筒相对钻孔内结构层的角度。
具体地,第一支撑构件1、第二支撑构件均具有直角梯形体或者直角三棱柱体积结构,第一支撑构件1和第二支撑构件均具有坡面,分别为第一坡面103和第二坡面,并且第一坡面103和第二坡面均为在图1中所示状态下的上表面,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构件1和第二支撑构件相对底架的插接深度,也就是调节第一坡面103与第一臂部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坡面与第二臂部的接触面积将底架垫起不同高度,在此过程中,取芯筒受力发生轻微运动,在钻孔内相对结构层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置变化,也就是取芯筒的中轴线相对样芯的中轴线的位置关系,取芯筒的卡死实际是由于取芯筒的中轴线由原本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由于意外情况发生偏移,导致取芯筒的中轴线与样芯的中轴线形成角度,不再沿同一直线分布,因而出现取芯筒与结构层卡死,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构件1、第二支撑构件的插接深度,将取芯筒的中轴线再次调节至与样芯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或者大致位于同一竖直线后,即可大幅度减小取芯筒与结构层之间的摩擦力,理想情况下,取芯筒能够脱离与结构层的卡死状态,此时旋转操作手柄,使升降座带动取芯筒向上运动,取芯筒不再作为支点,立柱、底座也不再受到相应的作用力,传动构件即可带动升降座、取芯筒向上运动,使取芯筒逐渐从钻孔内升出,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程度上降低了取芯筒受损的风险,进而确保取芯质量,节约成本,也能够确保后续取样的尺寸、质量的真实性,以此避免取样不满足要求,导致道路存在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构件1设置有第一把手104,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二把手,优选地,第一把手104设置于第一支撑构件1的第二侧面102,第二把手设置于第二支撑构件的第二侧面102,第一把手104和第二把手优选为宽为1cm的半圆形钢条,半圆形的半径可设定为6cm,第一把手104通过第一紧固件105固定于第一支撑构件 1,第二把手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于第二支撑构件,通过设置第一把手104(和第二把手)能够作为调节第一和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相对底架的位置时的操作施力部,便于拉动、推动第一和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还便于转移、搬运第一和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其中,第一紧固件105和第二紧固件可以为蝶形螺丝,当然,不仅限于此。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支撑构件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6,第一臂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06适配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二臂部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适配的第四连接部。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6可以为贯穿第一支撑件的上表面(第一坡面103)、下表面的孔结构,第二连接部可以为形成于第一臂部的孔结构,并且第二连接部的孔结构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通过第三紧固件依次贯穿第一连接部106、第二连接部并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能够使第一支撑构件1被固定于第一臂的上表面,在不使用第一支撑构件1时使第一支撑构件1随取芯机被搬运、转移,避免丢失,同样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通过第四紧固件采用与前述相同的连接方式固定,或者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第一臂部的上表面的螺帽,同样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第三紧固件螺纹连接,这样的方式更易于实现,将螺帽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即可,第四连接部同理。其中,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可以为蝶形螺丝。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道路工程检测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因而,具有该支撑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取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取芯机的机架的底部,用于垫起所述取芯机,以调整所述取芯机的取芯筒相对钻孔的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具有厚度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面朝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逐渐增大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芯机的机架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以支撑所述机架的底架;所述底架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底架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用于被安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与地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用于被安置于所述第二臂部与地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一坡面,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二坡面;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一臂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第二坡面与所述第二臂部的接触面积,调节所述取芯筒的中轴线相对所述钻孔内的样芯的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二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臂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臂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适配的第四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一侧面的高度a为0.5cm,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二侧面的高度b为3cm,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c长度均为8cm,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d为15cm。
8.一种道路工程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
CN202023085142.2U 2020-12-18 2020-12-18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Active CN216116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5142.2U CN216116828U (zh) 2020-12-18 2020-12-18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5142.2U CN216116828U (zh) 2020-12-18 2020-12-18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6828U true CN21611682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5142.2U Active CN216116828U (zh) 2020-12-18 2020-12-18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6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16828U (zh) 支撑装置及道路工程检测设备
CN114753420B (zh) 一种用于桩基实验的高应变检测装置
CN109694183B (zh) 一种牵引装置及其应用
CN105538237A (zh) 一种电锤打孔辅助装置
CN113120189A (zh) 一种可调节支墩装置
CN219471033U (zh) 一种预应力基桩高应变检测装置
CN211841890U (zh) 升降工作台
CN113356576A (zh) 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及保护装置
CN112627588A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的稳定型支撑结构
CN110837745A (zh) 出入库扫描平台
CN217201851U (zh) 一种升降转动式运动平台
CN112097037B (zh) 一种计算机显示器支撑装置
CN213956841U (zh) 混凝土钻孔取芯机
CN113603009A (zh) 一种预制构件带有转运功能的检测装置
CN211987026U (zh) 一种麻将机升降板
CN215399256U (zh) 一种可调节支墩装置
CN221027198U (zh) 一种预制构件的吊装吊具结构
CN211772883U (zh) 一种实现桥梁施工挂篮吊带标高提升精度的微量调整装置
CN220922328U (zh) 一种加速器辅助安装结构
CN216739299U (zh) 一种卸落装置
CN219690534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机构
CN21242709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CN219117090U (zh) 一种叉车门架
CN219031283U (zh) 一种电缆放线装置
CN217378592U (zh) 一种钢制支架卸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