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2367U -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2367U
CN216102367U CN202122651263.7U CN202122651263U CN216102367U CN 216102367 U CN216102367 U CN 216102367U CN 202122651263 U CN202122651263 U CN 202122651263U CN 216102367 U CN216102367 U CN 216102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fastener
interference
vehicle
stee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1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逍遥
徐新民
刘跃鹏
陈晓华
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1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2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2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2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转向总成包括:前减振柱、前转向节和紧固件,前减振柱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前转向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前减振柱和前转向节固定连接,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紧固件与第二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通过将紧固件与前减振柱上的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并且将紧固件与前转向节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可提升前减振柱和前转向节的连接稳定性,使前轮外倾角稳定不易改变,并且维持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提升转向总成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中是通过减振器将路面激励减弱消除,保持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节和减振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的连接精度不高,转向节与减振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弱,降低了外倾控制精度,容易导致前轮外倾角变化,使得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可提升前减振柱和前转向节的连接稳定性,使前轮外倾角稳定,使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包括:前减振柱,所述前减振柱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前转向节,所述前转向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前减振柱和所述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通过将紧固件与前减振柱上的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并且将紧固件与前转向节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可提升前减振柱和前转向节的连接稳定性,使前轮外倾角稳定不易改变,并且维持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提升转向总成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过盈段,所述过盈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过盈段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
具体地,所述紧固件构造为滚花螺栓,所述滚花螺栓上的滚花段构造为所述过盈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盈段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一过盈段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的第二过盈段;所述第一过盈段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的过盈量为0.1mm-0.3mm,所述第二过盈段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过盈量为0.1mm-0.3mm。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盈段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5mm-7mm。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盈段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过盈段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减振柱包括:前减振柱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减振柱本体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前转向节的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构造为滚花螺栓,所述过盈段设置在所述滚花螺栓的螺杆邻近螺栓头的部分,所述过盈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滚花螺栓的螺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与螺母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转向总成,可使前轮外倾角稳定不易改变,并且维持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提升转向总成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向总成100、
前减振柱1、第一安装孔10、前减振柱本体11、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1、第二连接板122、
前转向节2、第二安装孔20、
紧固件3、滚花螺栓30、过盈段31、第一过盈段311、第二过盈段312、螺纹段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100,包括:前减振柱1、前转向节2和紧固件3,前减振柱1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0,前转向节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紧固件3穿过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以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固定连接,紧固件3与第一安装孔10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紧固件3与第二安装孔20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100用于车辆的前轮处,前减振柱1沿车辆的高度方向设置,前转向节2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而在前减振柱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在前转向节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紧固件3穿过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固定连接,使前轮稳定,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3与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均具有部分过盈配合,相比于紧固件3和第一安装孔10与第二安装孔20为间隙配合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3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可提升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的连接稳定性,可避免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连接不稳,调节后的车轮外倾角不易改变,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有利于转向总成100的操作稳定性,提升转向总成100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3可与第一安装孔10全部过盈配合,也可为紧固件3与第一安装孔10的部分孔段过盈配合,同理地,紧固件3可与第二安装孔20全部过盈配合,也可为紧固件3与第二安装孔20的部分孔段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3用于连接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通过将紧固件3与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都过盈配合,可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都与紧固件3过盈紧固连接,提升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的耐冲击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3不仅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还能大大提升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3为一个,一个紧固件3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3为多个,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也为与紧固件3对应设置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100,通过将紧固件3与前减振柱1上的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连接,并且将紧固件3与前转向节2上的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连接,可提升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的连接稳定性,使前轮外倾角稳定不易改变,并且维持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提升转向总成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紧固件3上设置有过盈段31,过盈段31的部分与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过盈段31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盈段31可以为一整段,过盈段31的一部分与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另一部分与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盈段31为在紧固件3上的多段,一部分过盈段31用于与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另一部分过盈段31用于与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紧固件3构造为滚花螺栓30,滚花螺栓30上的滚花段构造为过盈段31。滚花螺栓30还包括螺纹段32,滚花螺栓30上的滚花段直径大于滚花螺栓30的螺纹段32,滚花螺栓30的滚花段的部分与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滚花螺栓30的滚花段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盈段31包括:第一过盈段311和第二过盈段312,第一过盈段311与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第二过盈段312与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一般地,第一过盈段311与第二过盈段312的直径相同,第一过盈段311和第二过盈段312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制造,节约制造成本。第一过盈段311与第一安装孔10之间的过盈量为0.1mm-0.3mm,第二过盈段312与第二安装孔20之间的过盈量为0.1mm-0.3mm。
申请人团队在多次设计和实验后,将第一过盈段311和第一安装孔10之间的过盈量设计为0.1mm-0.3mm时,第一过盈段311对第一安装孔10的连接效果好并且紧固件3安装方便,优选地,第一过盈段311与第一安装孔10之间的过盈量设置为0.2mm时,连接效果最佳,将第二过盈段312和第二安装孔20之间的过盈量设计为0.1mm-0.3mm时,第二过盈段312对第二安装孔20的连接效果好并且紧固件3安装方便,优选地,第二过盈段312与第二安装孔20之间的过盈量设置为0.2mm时,连接效果最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过盈段312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5mm-7mm。
将第二过盈段312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设计为5mm-7mm即可与前转向节2上的第二安装孔20完全过盈配合,可增加紧固件3的使用范围,提升紧固件3与前转向节2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地,申请人团队在多次设计和实验后,将第二过盈段312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设计为6mm时制造成本低,并且适用范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盈段311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5mm-7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过盈段311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与第二过盈段312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过盈段312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6mm,第一过盈段311在紧固件3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减振柱1包括:前减振柱本体11以及设置在前减振柱本体11上的连接板12,连接板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
前减振柱本体11上设置有减振弹簧,前减振柱本体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紧固件3与连接板12上的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板1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前转向节2的至少部分伸入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或者在第二连接板12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上都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这都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上都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时,紧固件3同时穿过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位于第一连接板121上的第一安装孔10和位于第二连接板122上的第一安装孔10所对应的位置、大小相同
前转向节2部分伸入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在前转向节2伸入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紧固件3穿过与连接板12上的第一安装孔10和前转向节2上的第二安装孔20,紧固件3与第一安装孔10以及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盈段31为一个,且第一安装孔1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21上,第二安装孔20穿设在前转向节2上,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板121、前转向节2和第二连接板122,其中紧固件3的过盈段31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接板121上的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过盈段31的另一部分与前转向节2上的第二安装孔20的部分过盈配合,第二连接板12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紧固件3的螺纹段32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20的另一部分和第三安装孔,且螺纹段32与第二安装孔20的另一部分和第三安装孔间隙配合,这种设计方式可进一步提升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122外侧设置有螺母与螺纹段32螺纹配合,进一步提升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过盈段31为两个,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安装孔1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21上和第二连接板122上,第一段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接板121上的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第一段的另一部分与前转向节2上的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第二段的一部分与第二连接板122上的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第二段的另一部分与前转向节2上的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转向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转向总成100,可使前轮外倾角稳定不易改变,并且维持左右两个前轮外倾角一致,提升转向总成100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转向总成100的具体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100,包括:前减振柱1、前转向节2和滚花螺栓30,前减振柱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在第一连接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前转向节2伸入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滚花螺栓30穿过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固定连接,滚花螺栓的螺杆自由端穿过第二连接板并与螺纹螺母配合。其中,紧固件3为两个,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20也为与紧固件3相对应的两个。
滚花螺栓30包括:过盈段31和螺纹段32,过盈段31的直径大于螺纹段32,过盈段31包括:第一过盈段311和第二过盈段312,第一过盈段311与第一安装孔10过盈配合,第二过盈段312与第二安装孔20过盈配合,将前减振柱1和前转向节2紧固连接。第一过盈段311与第一安装孔10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第二过盈段312与第二安装孔20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第一过盈段311在滚花螺栓30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6mm,第二过盈段312在滚花螺栓30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前减振柱1和前轮外倾角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减振柱,所述前减振柱上设置第一安装孔;
前转向节,所述前转向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前减振柱和所述前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过盈段,所述过盈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过盈段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构造为滚花螺栓,所述滚花螺栓上的滚花段构造为所述过盈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段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一过盈段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的第二过盈段;
所述第一过盈段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的过盈量为0.1mm-0.3mm,所述第二过盈段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过盈量为0.1mm-0.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盈段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为5mm-7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盈段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过盈段在所述紧固件的轴向长度上的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振柱包括:前减振柱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减振柱本体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前转向节的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构造为滚花螺栓,所述过盈段设置在所述滚花螺栓的螺杆邻近螺栓头的部分,所述过盈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滚花螺栓的所述螺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与螺母螺纹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总成。
CN202122651263.7U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102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1263.7U CN21610236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1263.7U CN21610236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2367U true CN21610236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1263.7U Active CN21610236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2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8327B2 (en) Auxiliary axle and suspension assembly
DE102004028161B4 (de) Unterfahrschutz für Personenkraftfahrzeuge zur Anordnung unter Längsträgerniveau vor einem Hilfsrahmen oder Achsträger als zusätzliche Crashebene
CN216102367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130147145A1 (en) Structure of vehicle subframe
CN209479340U (zh) 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
US8123239B2 (en) Knuck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knuckle
DE102010028400A1 (de) Querlenker in Schalenbauweise
CN207195515U (zh) 钢板弹簧防错结构
US20050082811A1 (en) Shock absorption type steering column device
KR101118960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10116545U (zh) 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20885551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安装装置
CN209972569U (zh)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JP4038902B2 (ja) スタビライザー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構造
CN207711744U (zh) 扭力梁辅助稳定机构
KR101314344B1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JP3572923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取付け構造
JP2016190572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11907591A (zh) 一种双前桥转向拉杆系统、车辆及车轮平行度调整方法
CN218616991U (zh) 挡泥板、前叉机构及滑板车
CN112124425B (zh) 车轮后倾角调节结构、悬架及车辆
CN216708952U (zh) 后稳定杆连接杆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06264555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ロ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735178U (zh) 副车架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身总成和车辆
CN215361535U (zh) 一种整体式转向限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