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0162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0162U
CN216100162U CN202122410735.XU CN202122410735U CN216100162U CN 216100162 U CN216100162 U CN 216100162U CN 202122410735 U CN202122410735 U CN 202122410735U CN 216100162 U CN216100162 U CN 216100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lass
plate bodies
injection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07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圣根
龚书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i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07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0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0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0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的上模由多个第一板体首尾拼接形成,下模由多个第二板体拼接形成,在制作上模和下模的过程中,所需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于一整块的钢材来说更容易得到,且成本更低,也避免了开凿过程对钢材的浪费,拼接工艺相对于开凿工艺来说也更加简单。上模与下模合模的时候,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以形成注塑空间,将玻璃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并使得玻璃的边缘置于注塑空间中,向注塑空间中注塑,便可使得玻璃的边缘形成一个将玻璃的边缘包覆的边框。这种注塑模具制作工艺更加简单且灵活度更高,还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制作所需的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工件进行注塑加工,如对玻璃的边缘进行注塑以形成与之完全适配的边框。
现有技术中,对玻璃直接进行注塑加工以形成边框的时候,需要用整体的钢材进行开框,使得开框后的钢材与玻璃的边缘相适应,再进一步制成能够注塑加工的模具。这种模具在面对较大的玻璃的时候,需要采用较大的钢材进行开框,钢材越大所需的成本越高,开框浪费的钢材越多,制作过程也越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注塑模具耗材高所导致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用于在玻璃的边缘形成边框,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依次首尾拼接的多个第一板体,各所述第一板体围合形成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开设有与玻璃的边缘相适配的第一流道;
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依次首尾拼接的多个第二板体,各所述第二板体围合形成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上开设有与玻璃的边缘相适配的第二流道,且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合模以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以形成注塑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上;和/或,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连接板;
嵌入块,所述嵌入块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且均向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注塑模具的一侧凸起,所述嵌入块嵌入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开设于各所述第一板体上并分别与玻璃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开设于各所述板体上并分别与玻璃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二子流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和/或所述第二框体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注塑空间中注塑的注塑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板体上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温控通道,各所述第二板体上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温控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和/或,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板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设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夹角处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和/或,
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设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处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或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固定玻璃以使玻璃的边缘置于所述注塑空间中的固定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上的固定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并吸附于玻璃上的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注塑模具的上模由多个第一板体首尾拼接形成,下模由多个第二板体拼接形成,在制作上模和下模的过程中,避免了需要对一整块的能够覆盖玻璃的钢材进行加工的过程,制作过程所需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于一整块的钢材来说更容易得到,且成本更低,也避免了开凿过程对钢材的浪费,拼接工艺相对于开凿工艺来说也更加简单。上模与下模合模的时候,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以形成注塑空间,将玻璃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并使得玻璃的边缘置于注塑空间中,向注塑空间中注塑,便可使得玻璃的边缘形成一个将玻璃的边缘包覆的边框。这种注塑模具制作工艺更加简单且灵活度更高,还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制作所需的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中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中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注塑模具;200、玻璃;10、上模;11、第一板体;111、第一框体;12、第一连接件;121、连接板;122、嵌入块;13、第一连接架;14、第一抵接件;15、第一封堵件;16、第一架体;161、第一连接柱;162、第一安装板; 17、第一流道;171、第一子流道;18、第一温控通道;20、下模;21、第二板体;211、第二框体;22、第二连接件;23、第二连接架;24、第二抵接件;25、第二封堵件;26、第二架体;261、第二连接柱;262、第二安装板;27、第二流道;271、第二子流道;28、第二温控通道;30、注塑口;40、固定结构;41、固定板;42、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注塑模具100,用于在玻璃200的边缘形成边框,该注塑模具100包括上模10以及下模20。上模10包括依次首尾拼接的多个第一板体11,各第一板体11围合形成第一框体111,第一框体111 上开设有与玻璃200的边缘相适配的第一流道17。下模20包括依次首尾拼接的多个第二板体21,各第二板体21围合形成第二框体211,第二框体211上开设有与玻璃200的边缘相适配的第二流道27,且下模20与上模10合模以使第一流道17与第二流道27连通以形成注塑空间。也就是说,在制作上模10的过程中,将多个第一板体11拼接成第一框体111即可,所需的第一板体11相对于一整块能够覆盖玻璃200的钢材来说更容易得到,且无需对一整块的钢材进行开凿,避免了钢材的浪费,相应的,在制作下模20的过程中,采用多个第二板体21拼接也能够避免对一整块能够覆盖玻璃200的钢材的使用,进一步的,在上模10上开设第一流道17,在下模20上开设第二流道27,第一流道17与第二流道27均与玻璃200的边缘相适应,那么,在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第一流道17与第二流道27对应连通所形成的注塑空间便能够与玻璃200的边缘相适配,想注塑空间中注塑得到的注塑件便能够与玻璃200的边缘相适配。使用时,将玻璃200置于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时将玻璃200夹持,且玻璃200的边缘位于注塑空间中,向注塑空间中注塑,便可使得玻璃200的边缘形成一个将玻璃200的边缘包覆的边框。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上模10与下模20的结构完全适配,相应的,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 21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是完全一致的。
本实施例中,注塑模具100的上模10由多个第一板体11首尾拼接形成,下模20由多个第二板体21拼接形成,在制作上模10和下模20的过程中,避免对一整块的能够覆盖玻璃200的钢材进行加工的过程,制作过程所需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相对于一整块的钢材来说更容易得到,且成本更低,也避免了开凿过程对钢材的浪费,拼接工艺相对于开凿工艺来说也更加简单。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的时候,第一流道17与第二流道27连通以形成注塑空间,将玻璃200置于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并使得玻璃200的边缘置于注塑空间中,向注塑空间中注塑,便可使得玻璃200的边缘形成一个将玻璃200的边缘包覆的边框。这种注塑模具100制作所需的成本更低,制作工艺更加简单且灵活度更高,还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
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注塑模具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第一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板体11上,第二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板体21上。在组装第一框体111的时候,将第一板体1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板体11之间相抵持,再将第一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连接,便能够使得两个第一板体11之间相连接,依次连接后便可组装成第一框体111。相应的,在组装第二框体211的时候,将第二板体2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板体21之间相抵持,再将第二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板体21连接,便能够使得两个第二板体 21之间相连接,依次连接后便可组装成第二框体21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的两端开设有螺栓孔,与之对应的,各第一板体11上也开设有螺栓孔,各第一板体11拼接的时候,一个第一连接件12两端的螺栓孔分别与两相邻的第一板体11上的螺栓孔对应,将螺栓依次插入第一连接件12以及第一板体11的螺栓孔中,将螺栓拧紧即可使得第一连接件12分别连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板体11上,进而使得各第一板体11之间相连接。在更多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也可以通过插销等更多的连接方式与各第一板体11进行连接。进一步的,两个第一板体11至少通过两个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件12位于各第一板体11的不同侧面上,从而从不同的方位上将各第一板体11连接,进一步保证各第一板体11连接后所形成的上模10以及下模20的稳定性。第二连接件22的结构与第一连接件12相同,第二板体21的结构与第一板体11相同,第二连接件22与第二板体2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板体11的连接方式一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 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板体11上。在组装第一框体111的时候,将第一板体1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板体11之间相抵持,再将第一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连接,便能够使得两个第一板体11之间相连接,依次连接后便可组装成第一框体111。在组装第二框体211 的时候,将第二板体2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各第二板体21连接,进而组成第二框体21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 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板体21上。在组装第二框体211的时候,将第二板体2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板体21之间相抵持,再将第二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板体21连接,便能够使得两个第二板体21之间相连接,依次连接后便可组装成第二框体211。在组装第一框体111 的时候,将第一板体1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各第一板体11连接,进而组成第一框体111。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12包括连接板121以及嵌入块122,嵌入块122设于连接板121的两端且均向连接板121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凸起,各嵌入块122分别嵌入两相邻的第一板体11中。嵌入块122与连接板121固定连接,位于连接板121两端的嵌入块122分别嵌入到两个相邻的第一板体11中,从而使得连接板121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板体11连接后,嵌入块122将两个第一板体11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各第一板体11连接后的稳定性。第二连接件22与第一连接件12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件22将第二板体21连接的时候,嵌入块122嵌入到第二板体 21中,从而使得各第二板体21连接后稳定。
本实施例中,嵌入块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嵌入块122分别连接在连接板121的两端,两个相邻的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上均对应开设有与嵌入块122相配合的嵌入槽,嵌入块122嵌入嵌入槽中,并进一步通过螺栓锁紧到各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上。拼接后,各板体可能会出现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此时,各板体相分离的趋势所产生的力便会作用到嵌入块122 上而不会直接作用到螺栓或其他的连接结构上,从而对螺栓或其他连接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螺栓或其他连接结构发生形变,造成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可以理解的,在更多的实施例中,连接板121的两端也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嵌入块122,如连接板121的两端均设有两个嵌入块122,或者连接板121的一端设有一个嵌入块122另一端设有两个嵌入块122,各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 上开设的嵌入槽依据嵌入块122的具体情况设置,只要嵌入块122连接在连接板121的两端,且分别嵌入到两个相邻的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中,并进一步与两相邻的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连接,即可使得两相邻的第一板体 11或第二板体21连接,且连接后结构稳定。
可以理解的,在更多可选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100中只设有第一连接件 12这种情况下,嵌入块122只会相应的嵌入第一板体11中。或者,注塑模具 100中只设有第二连接件22,这种情况下,嵌入块122只会相应的嵌入第二板体21中。
请参阅图2-图3、图5-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流道17包括开设于各第一板体11上并分别与玻璃200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一子流道171,第二流道27包括开设于各板体上并分别与玻璃200 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二子流道271。每一个第一板体11对应于玻璃200的其中一条边,在将第一板体11拼接之前,对各第一板体11分别进行加工,使得各第一板体11分别形成与玻璃200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一子流道171,后续将各第一板体11拼接之后,各第一子流道171连通便形成了第一流道17。每一个第二板体21对应于玻璃200的其中一条边,在将第二板体21拼接之前,对各第二板体21分别进行加工,使得各第二板体21分别形成与玻璃200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二子流道271,后续将各第二板体21拼接之后,各第二子流道271连通便形成了第二流道27。
请参阅图2、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框体111或第二框体211上开设有注塑口30,注塑口30与第一流道17或第二流道27连通,即在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的时候,注塑口30与注塑空间连通。注塑口30与外界连通以及注塑空间连通,从而使得作业人员能够通过注塑口30向注塑空间中注塑。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框体111或各第二框体211上均开设有注塑口30,使得在注塑加工的时候,作业人员能够从玻璃200的不同方位进行注塑,从而保证对玻璃200的各条边处均能够充分的进行注塑,保证了后续形成的玻璃200的边框的完整性。可选的,注塑口30也可以开设在第一框体111与第二框体211的连接处,在第一框体111与第二框体211上均进行开凿,使得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的时候,第一框体111与第二框体211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可以用来注塑的注塑口30。
请参阅图5、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各第一板体11上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温控通道18,各第二板体21上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温控通道28。那么,在将各第一板体11组装后,上模10中便具有第一温控通道18,在使用注塑模具100的时候,便可通过第一温控通道18向上模10中注入液体,通过调控该液体的温度,即可对上模10 的温度进行调控。相应的,在将各第二板体21组装后,下模20中便具有第二温控通道28,通过第二温控通道28向下模20中注入液体,通过调控该液体的温度,即可对下模20的温度进行调控。注塑空间由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形成,对上模10以及下模20的温度进行调控即可对注塑空间的温度进行调控,这样便可依据注塑原料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对注塑模具100的温度进行调控,从而更好的生产出想要的产品。
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板体11上均设有用于封堵第一温控通道18的第一封堵件15。各第一板体11上的第一温控通道18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向第一温控通道18内灌入液体,在灌入液体后,通过第一封堵件15 将第一温控通道18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封堵,从而使得灌入第一温控通道18内的液体不会反向流出。第一封堵件15包括与第一温控通道18相适配的胶塞,胶塞插入第一温控通道18中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板体11上,便可将第一温控通道18封堵。各第二板体21上均设有用于封堵第二温控通道28的第二封堵件25,第二封堵件25的结构以及使用方式均与第一封堵件15相同,在此不多加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模10中,各第一板体11上的第一温控通道18 至少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开口,第一温控通道18与温控循环结构连通,温控循环结构从第一温控通道18的一侧开口向第一温控通道18中注入液体,并使得液体从第一温控通道18的另一个开口处流出,这样一来,便能够保证第一温控通道18中的液体的温度始终为想要将注塑模具100调节的温度。相应的,下模 20中第二温控通道28的结构与第一温控通道18相同,且与温控循环结构连通,再次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模10中各第一板体11的第一温控通道18连通,下模20中各第二板体21的第二温控通道28连通。在上模10中,液体在各第一温控通道18中流通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从各第一板体11的连接处渗出的情况,并且有可能渗入到注塑空间中,造成生产出的产品不良的情况,在下模20 中亦是如此。由此,在各第一板体11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第一温控通道18的周侧,以使得各第一温控通道18连通且连通后各个连接处密封,从而避免液体渗入到注塑空间中。进一步的,在各第二板体21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第二温控通道28的周侧,以使得各第二温控通道28连通且连通后各个连接处密封,从而避免液体渗入到注塑空间中。各第一板体11的连接处开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环设于第一温控通道18,密封垫中部开设有与该环形槽相适配的通孔,密封垫与该环形槽的形状完全适配,密封垫具有一定的弹性,密封垫置于该环形槽中后,两个第一板体11抵持的时候,密封垫的两侧分别紧贴在两个第一板体11上,进而使得各第一板体11上的第一温控通道18连通后密封。相应的,各第二板体21的连接处开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环设于第二温控通道28,密封垫中部开设有与该环形槽相适配的通孔,密封垫与该环形槽的形状完全适配,密封垫具有一定的弹性,密封垫置于该环形槽中后,两个第二板体21抵持的时候,密封垫的两侧分别紧贴在两个第二板体21上,进而使得各第二板体21上的第二温控通道28连通后密封。
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注塑模具100还包括第一架体16以及第二架体26,第一架体16设于上模10 上并用于将上模10连接于驱动机构;第二架体26设于下模20上并用于将下模 20连接于驱动机构。第一架体16将上模10连接到驱动机构中,使得驱动机构能够通过驱动第一架体16带动上模10移动,从而使得上模10靠近或远离下模 20,从而实现整个注塑模具100的开模以及合模,进而实现在注塑模具100中注塑成型成所需的产品。第二架体26将下模20连接到驱动机构中,使得驱动机构能够通过驱动第二架体26带动下模20移动,从而使得下模20靠近或远离上模10,从而实现整个注塑模具100的开模以及合模。
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6设于上模10上远离下模20的一侧,第一架体 16包括嵌入上模10中的第一连接柱以及设于第一连接柱161远离上模10一端的第一安装板162,第一安装板162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这样一来,第一安装板162便可以通过螺栓等结构连接到驱动机构上,从而使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模10移动。第二架体26设于下模20上远离上模10的一侧,第二架体 26包括嵌入下模20中的第二连接柱261以及设于第二连接柱远离下模20一端的第二安装板262,第二安装板262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这样一来,第二安装板262便可以通过螺栓等结构连接到驱动机构上,从而使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下模20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6设于上模10远离下模20的一侧且用于将上模10连接于驱动机构,第二架体26设于下模20远离上模10的一侧且用于支撑下模20。上模10位于下模20上方,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的时候形成注塑空间,因此,通过第二架体26将下模20支撑并固定,驱动机构只驱动上模10移动,也可以实现注塑模具100的开模以及合模。
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注塑模具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架13和第二连接架23,第一连接架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1上,第二连接架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21上。第一连接架1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2 固定到上模10中的一个第一板体11上,第一连接架13垂直于该第一板体11,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架13的另一端延伸至上模10中另一与该第一板体11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1处,再通过第一连接件12将第一连接架13的另一端与之连接,便可使得上模10中两相对的第一板体11之间也相互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框体 111的结构进一步稳定。相应的,第二连接架2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22 固定到下模20中的一个第二板体21上,第二连接架23垂直于该第二板体21,进而使得第二连接架23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模20中另一与该第二板体21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21处,再通过第二连接件22将第二连接架23的另一端与之连接,便可使得下模20中两相对的第二板体21之间也相互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框体 211的结构进一步稳定。
本实施例中,上模10与下模20均为矩形,在上模10中,第一连接架13 的两端连接在上模10中的两个位于长度方向上的第一板体11上,在下模20 中,连接架的两端连接在下模20中的两个位于长度方向上的第二板体21上,从而使得上模10与下模20的结构进一步稳定。
可以理解的,在更多可选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100中也可以只设置了第一连接架13,第一连接件12在上模10中将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1连接,从而进一步使得上模10的结构稳定。或者,注塑模具100中也可以只设置了第二连接架23,第二连接架23在下模20中将两个相对这只的第二板体21连接,从而进一步使得下模20的结构稳定。
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注塑模具100还包括设于两相邻的第一板体11的夹角处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第一板体11上的第一抵接件14以及设于两相邻的第二板体21的夹角处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第二板体21上的第二抵接件24。上模10中的各第一板体1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将第一抵接件14设置在各第一板体11的夹角处,并使得第一抵接件1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第一板体11上,便可使得上模10的结构更加稳定。相应的,下模20中的各第二板体2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将第二抵接件24设置在各第二板体21的夹角处,并使得第二抵接件24 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第二板体21上,便可使得下模20的结构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注塑模具100还包括用于固定待加工件以使玻璃200的边缘置于注塑空间中的固定结构40。注塑模具100在使用的时候,将玻璃200置于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并使得玻璃200的边缘位于注塑空间中,从而使得向注塑空间中注塑的时候,形成与玻璃200的边缘完全适配的边框。固定结构40将玻璃200的位置确定,确保在注塑的过程中,玻璃200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注塑出与玻璃 200完全适配的边框。可选的,固定结构40既可固定在上模10上也可固定在下模20上,或者上模10与下模20上均固定有一组固定结构40,以上设置方式均可达到对玻璃200固定的效果。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注塑模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固定结构40包括固定于第二连接架23上的固定板41以及固定于固定板41上的吸盘42,吸盘42吸附于待加工件,从而将待加工件吸取固定,吸盘42具有可变形的结构,与待加工件接触的时候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对待加工件的损伤,且便于在加工完成后将待加工件取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在玻璃的边缘形成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依次首尾拼接的多个第一板体,各所述第一板体围合形成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开设有与玻璃的边缘相适配的第一流道;
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依次首尾拼接的多个第二板体,各所述第二板体围合形成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上开设有与玻璃的边缘相适配的第二流道,且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合模以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以形成注塑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上;和/或,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连接板;
嵌入块,所述嵌入块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且均向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注塑模具的一侧凸起,所述嵌入块嵌入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开设于各所述第一板体上并分别与玻璃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开设于各所述板体上并分别与玻璃的各条边对应的第二子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或所述第二框体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注塑空间中注塑的注塑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板体上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温控通道,各所述第二板体上均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温控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和/或,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板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设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夹角处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和/或,
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设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处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或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固定玻璃以使玻璃的边缘置于所述注塑空间中的固定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上的固定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并吸附于玻璃上的吸盘。
CN202122410735.XU 2021-09-30 2021-09-30 注塑模具 Active CN216100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735.XU CN216100162U (zh) 2021-09-30 2021-09-30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735.XU CN216100162U (zh) 2021-09-30 2021-09-30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0162U true CN216100162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0735.XU Active CN216100162U (zh) 2021-09-30 2021-09-30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01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7545A (zh) * 2022-05-26 2022-10-11 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带有防错构件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7545A (zh) * 2022-05-26 2022-10-11 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带有防错构件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96353B1 (en) Sealing means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water purif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6235166B1 (en) Sealing means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water purification units
CN216100162U (zh) 注塑模具
US9993952B2 (en) Seal molding system
CN1977442B (zh) 驱动单元的壳体件以及用于制造该壳体件的方法和模具
CN111319176B (zh) 灌胶模具、灌胶装置以及灌胶方法
US2016002297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p
JPH06201048A (ja) 組立用シール材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EP4249201A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jection molded display trim
CA2347842A1 (en) Thermoplastic part with an injected elastomer seal
JP2006341476A (ja) 内表面に薄膜を有する中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US6688871B1 (en) Apparatus for encapsulating a workpiece which is to be machined
CN112109255A (zh) 一种用于对蜂窝结构进行树脂灌封的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对蜂窝结构进行树脂灌封的方法
CN219028318U (zh) 一种能够稳定内模的包胶模具
KR20160090161A (ko) 사출 금형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752466B (zh) 一种导电滑环中轴的注塑工艺
CN114750361B (zh) 双色模具的封胶镶件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5512082U (zh) 用于改善主流道粘模的注塑结构
CN219947089U (zh) 注塑模具
JPS61220814A (ja) 真空成形方法
CN114506009A (zh) 注塑模具、数据线外模的制作方法及数据线
CA2684757C (en) Sealing means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water purif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14645324U (zh) 一种多功能包胶模具
US20220332022A1 (en) Potting Apparatus for a Gas Exchanger
KR100928930B1 (ko) 기중차단기의 몰드프레임 접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