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8484U -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8484U
CN216098484U CN202121962880.2U CN202121962880U CN216098484U CN 216098484 U CN216098484 U CN 216098484U CN 202121962880 U CN202121962880 U CN 202121962880U CN 216098484 U CN216098484 U CN 216098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ack
hook
base frame
c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28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红超
袁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Xing Yu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Xing Yu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Xing Yu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Xing Yu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628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8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8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8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包括基架,基架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和两个支撑梁,两个支撑梁分别称为第一梁和第二梁,第一梁与基架左右滑动连接,第一直线驱动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驱动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一驱动端分别与基架、第一梁连接;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钩板,钩板具有横向部和竖向部,竖向部连接于横向部与支撑梁之间,支撑梁和基架均设于横向部的上方。使用时,第一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一梁移动,第一钩板靠近第二钩板,使第一钩板的横向部和第二钩板的横向部插入到板件的底部,即完成板件的抓取,然后即可提升板件,无需通过吸盘完成板件的提升,不会出现纹印。

Description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龙门机自动上板装置的抓起结构是通过吸盘在板件表面吸住来抓起板件,此种方式会在板件表面的吸盘处出现纹印,但当有些板件表面要求较高时,此种抓取结构就无法满足使用的要求;而且,出现断电、漏气等故障时板件会掉落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和两个支撑梁,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称为第一梁和第二梁,两个所述支撑梁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梁与所述基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一驱动端分别与所述基架、所述第一梁连接;所述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钩板,所述钩板具有横向部和竖向部,所述竖向部连接于所述横向部与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支撑梁和所述基架均设于所述横向部的上方,设于所述第一梁上的钩板称为第一钩板,设于所述第二梁上的钩板称为第二钩板,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彼此相向,所述第一钩板的竖向部和所述第二钩板的竖向部之间的区域称为夹板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夹式抓板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通过外部的移动机构把基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使得待抓取的板件设于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之间,然后第一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一梁移动,第一钩板靠近第二钩板,使第一钩板的横向部和第二钩板的横向部插入到板件的底部,即完成板件的抓取,然后即可提升板件,无需通过吸盘完成板件的提升,不会出现纹印;而且出现断电、漏气等故障时板件不会掉落损坏,减少经济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梁与所述基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一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横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二梁连接,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彼此相向。这样第一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一梁时,第二梁亦能以同样的速度进行移动,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的打开范围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能抓取尺寸更大的板件,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一梁之间设有两个联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端设于两个所述联动机构之间。这样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力传递均衡,第一梁和第二梁的移动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联动机构之间设有传动轴,两个所述联动机构的齿轮通过所述传动轴联动。这样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力传递更均衡,第一梁和第二梁的移动更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均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导轮与所述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导轮与所述齿轮之间。第一导轮能限制第一齿条的位置,使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保持啮合,防止发生打滑,第二导轮亦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向部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驱动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所述竖向部连接;所述支撑梁上设有对中板,所述对中板竖向设置,设于所述第一梁上的对中板称为第一对中板,设于所述第二梁上的对中板称为第二对中板,所述夹板区域设于所述第一对中板和所述第二对中板之间。通过设置第二直线驱动器和对中板,放下板件时,可在第一直线驱动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第二直线驱动器驱动钩板移动离开板件的底部,由于设置有对中板,对中板限制了板件的左右位置,板件不会随钩板左移或右移,板件能准确下放到目标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中板的数量与所述钩板的数量一致,所述对中板设于所述竖向部与所述夹板区域之间。放下板件时,横向部和板件之间的摩擦力、与对中板和板件之间的抵接压力在同一平面上,板件的受力均衡,防止板件偏转,使板件的下放位置精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区域设于所述夹板区域的边缘。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防止横向部移动不到位导致板件掉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梁设于所述基架的底部。这样支撑梁与横向部的距离较小,连接在支撑梁与横向部之间的竖向部无需跨过基架,结构较为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梁上设有三个所述钩板,三个所述钩板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通过在每个支撑梁上设置三个钩板,三个钩板能分别承托板件的前端、后端和中部,结构稳定,板件不易掉落,同时防止板件中部下垂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夹式抓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夹式抓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基架;110-支撑梁;111-位置传感器;120-第一直线驱动器;210-第二直线驱动器;220-竖向部;221-横向部;230-对中板;300-齿轮;301-传动轴;310-第一齿条;311-第一导轮;320-第二齿条;321-第二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夹式抓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包括基架100,基架100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120和两个支撑梁110,两个支撑梁110分别称为第一梁和第二梁,两个支撑梁110左右间隔设置,第一梁与基架100左右滑动连接,第一直线驱动器120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驱动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一驱动端分别与基架100、第一梁连接;支撑梁110上设有至少一个钩板,钩板具有横向部221和竖向部220,竖向部220连接于横向部221与支撑梁110之间,支撑梁110和基架100均设于横向部221的上方,设于第一梁上的钩板称为第一钩板,设于第二梁上的钩板称为第二钩板,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彼此相向,第一钩板的竖向部220和第二钩板的竖向部220之间的区域称为夹板区域。
例如,如图1所示,支撑梁110可设于基架100的底部,第一梁与基架100之间可通过导轨滑块机构实现左右滑动连接,第一梁设于第二梁的右方,第一直线驱动器120可为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直线电机或其他合适的装置,能驱动第一梁左右移动即可;钩板呈“L”形状,以第一钩板为例,竖向部220的顶部连接至第一梁,竖向部220的底部向左折弯形成横向部221;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呈左右轴对称;支撑梁110也可设于基架100的顶部,竖向部220的竖向尺寸较大、使横向部221能设于基架100的底部即可。
使用时,通过外部的移动机构把基架10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使得待抓取的板件设于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之间,然后第一直线驱动器120驱动第一梁移动,第一钩板靠近第二钩板,使第一钩板的横向部221和第二钩板的横向部221插入到板件的底部,即完成板件的抓取,然后即可提升板件,无需通过吸盘完成板件的提升,不会出现纹印;而且出现断电、漏气等故障时板件不会掉落损坏,减少经济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与基架100左右滑动连接,第二梁与第一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310、第二齿条320和齿轮300,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20均横向设置,第一齿条310、第二齿条320分别与第一梁、第二梁连接,齿轮300设于基架100上,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20均与齿轮300啮合,第一齿条310和第二齿条320彼此相向。第二梁与基架100之间可通过导轨滑块机构实现左右滑动连接,参照图2,第一齿条310、齿轮300和第二齿条32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齿条310的齿面朝向下方,第二齿条320的齿面朝向上方,第一齿条310的右端通过右连接架固定连接至第一梁,第二齿条320的左端通过左连接架固定连接至第二梁;这样第一直线驱动器120驱动第一梁时,第二梁亦能以同样的速度进行移动,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的打开范围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能抓取尺寸更大的板件,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与第一梁之间设有两个联动机构,第一驱动端设于两个所联动机构之间。两个联动机构可分别设于基架100的前侧、后侧,第一直线驱动器120设于基架100的中部,这样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力传递均衡,第一梁和第二梁的移动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联动机构之间设有传动轴301,两个联动机构的齿轮300通过传动轴301联动。两个齿轮300可分别设置于传动轴301的两端,两个齿轮300与传动轴301之间可分别通过键连接实现共轴转动,这样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力传递更均衡,第一梁和第二梁的移动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导轮311和第二导轮321,第一导轮311和第二导轮321均设于基架100上,第一齿条310设于第一导轮311与齿轮300之间,第二齿条320设于第二导轮321与齿轮300之间。第一导轮311和第二导轮321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基架100上,第一导轮311、第二导轮321和齿轮300的轴向均为前后方向,第一导轮311能限制第一齿条310的位置,使第一齿条310与第一齿轮300保持啮合,防止发生打滑,第二导轮321亦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竖向部220与支撑梁110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直线驱动器210,第二直线驱动器210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驱动端,第二固定端、第二驱动端分别与支撑梁110、竖向部220连接;支撑梁110上设有对中板230,对中板230竖向设置,设于第一梁上的对中板230称为第一对中板230,设于第二梁上的对中板230称为第二对中板230,夹板区域设于第一对中板230和第二对中板230之间。第二直线驱动器210可为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直线电机或其他合适的装置,能驱动竖向部220左右移动即可,第二固定端、第二驱动端分别与支撑梁110、竖向部220固接;对中板230可设置于钩板处,也可设置于钩板的前方、后方,设置在夹板区域的边缘处即可;第一对中板230设于第一钩板的竖向部220的左侧,第二对中板230设于第二钩板的竖向部220的右侧;通过设置第二直线驱动器210和对中板230,放下板件时,可在第一直线驱动器120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第二直线驱动器210驱动钩板移动离开板件的底部,由于设置有对中板230,对中板230限制了板件的左右位置,板件不会随钩板左移或右移,板件能准确下放到目标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中板230的数量与钩板的数量一致,对中板230设于竖向部220与夹板区域之间。对中板230设于横向部221的上侧,放下板件时,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互相远离,横向部221和板件之间的摩擦力、与对中板230和板件之间的抵接压力在同一平面上,板件的受力均衡,防止板件偏转,使板件的下放位置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110上设有位置传感器111,位置传感器111的感应区域设于夹板区域的边缘。位置传感器111可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也可为接触式传感器、如行程开关;以行程开关为例,设于第一梁上的行程开关的触发杆设于第一对中板230的左侧、板件从左至右碰触到触发杆时即表示板件的边沿位于横向部221的上方;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111,抓取板件时,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两个位置传感器111都感应到板件,则此时第一钩板的横向部221和第二钩板的横向部221都移动至板件的下方,然后可进行板件提升,防止横向部221移动不到位导致板件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110设于基架100的底部。这样支撑梁110与横向部221的距离较小,连接在支撑梁110与横向部221之间的竖向部220无需跨过基架100,结构较为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110上设有三个钩板,三个钩板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若每个支撑梁110上只设置一个钩板,则钩板的前后尺寸需要设置成比较大以防止板件掉下;通过在每个支撑梁110上设置三个钩板,三个钩板能分别承托板件的前端、后端和中部,结构稳定,板件不易掉落,同时防止板件中部下垂变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和两个支撑梁,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称为第一梁和第二梁,两个所述支撑梁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梁与所述基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一驱动端分别与所述基架、所述第一梁连接;所述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钩板,所述钩板具有横向部和竖向部,所述竖向部连接于所述横向部与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支撑梁和所述基架均设于所述横向部的上方,设于所述第一梁上的钩板称为第一钩板,设于所述第二梁上的钩板称为第二钩板,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彼此相向,所述第一钩板的竖向部和所述第二钩板的竖向部之间的区域称为夹板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与所述基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一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横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二梁连接,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彼此相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一梁之间设有两个联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端设于两个所述联动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联动机构之间设有传动轴,两个所述联动机构的齿轮通过所述传动轴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均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导轮与所述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导轮与所述齿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部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驱动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所述竖向部连接;所述支撑梁上设有对中板,所述对中板竖向设置,设于所述第一梁上的对中板称为第一对中板,设于所述第二梁上的对中板称为第二对中板,所述夹板区域设于所述第一对中板和所述第二对中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板的数量与所述钩板的数量一致,所述对中板设于所述竖向部与所述夹板区域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区域设于所述夹板区域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设于所述基架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夹式抓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设有三个所述钩板,三个所述钩板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
CN202121962880.2U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Active CN216098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2880.2U CN216098484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2880.2U CN216098484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8484U true CN216098484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2880.2U Active CN216098484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84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317A (zh) * 2022-06-28 2022-09-30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罐体预制件倒装用多功能底座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317A (zh) * 2022-06-28 2022-09-30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罐体预制件倒装用多功能底座梁结构
CN115126317B (zh) * 2022-06-28 2023-04-25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罐体预制件倒装用多功能底座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98484U (zh) 一种抱夹式抓板装置
CN113443435B (zh) 模板上料设备
EP0260960A2 (en) Industrial robot hand
CN214087540U (zh) 一种运输定位装置
CN212126727U (zh) 一种机械手码垛输送线中的快速定位装置
CN209796745U (zh) 一种反应杯输送回收装置
CN216348385U (zh) 一种长宽尺寸检测装置
CN110817241A (zh) 一种pcb板的检测装置
CN214518206U (zh) 制动蹄自动激光打标的设备
CN204668407U (zh) 一种电池盒包膜平台
CN209834699U (zh) 一种低能耗工件传递装置
CN110641982A (zh) 用于转炉钢水取样器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10641983A (zh) 用于转炉钢水测温杆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10714110A (zh) 转炉测温杆及取样器的全自动上料装置
CN212024032U (zh) 一种搬运把手
CN109650294A (zh) 一种货叉机构
CN218319334U (zh) 一种换面中转工装
CN215066194U (zh) 血样检测装置
CN211109794U (zh) 转炉钢水测温杆及取样器上料装置
CN220077769U (zh) 一种阻挡顶升机构
CN213504889U (zh) 一种机器人堆垛推车的定位设备
CN218461193U (zh) 载料装置及激光打标机上料装置
CN220810935U (zh) 一种辐照加工传输线上通用型全自动翻转装置
CN211112075U (zh) 用于转炉测温杆和取样器的推料装置
CN221111874U (zh) 一种刀片电池夹爪及夹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